澜沧2015火把节几号月几号

大理州的火把节究竟是哪一天?
机票今天终于拿到手,开始制定行程了。下月初去云南,误打误撞正好赶上火把节。但大理的火把节究竟是哪天今天查了一天都没有头绪。火把节是每年农历6月24——26日举行,但各民族不同,各地又不同。网上的资料有的说彝族是24日举行,白族是25日举行。但又有资料说具体到大理州,白族是24日举行,彝族是25日举行;但又有资料说大理的彝族和白族同天举行,都是25日。问老谢,他说白族和纳西族都是25日啊。“大理州的巍山县呐?”他说没去过也不知道。电话问大理的复春和客栈,服务员说大理白族是25日啊,问说有24日举行火把节的吗?答说是丽江那边吧,晕。电话问大理的四季客栈,服务员说大理白族的火把节是25,但24日也有,是小火把节,25日是大火把节。唉,至今没有一个权威说法。我想知道的是:大理古城的白族哪天过火把节,洱海附近的那些白族村子呐?比如周城或喜洲。大理附近的彝族县巍山呐,究竟哪天过火把节?有没有人知道确切消息,先谢了。拼途网友回复:如果去旅行 我建议您别去大理 去了会失望的 到了丽江后 在周围转转就可以了拼途网友回复:我已经去了三次云南了,这次去大理纯属顺便,重点在滇南。
一、白洁夫人的离伤从1500多年前的开始,大理火把节就是一个伤不起的日子。若是惹不起还能躲得起的话,还有一丝希望,而伤不起却意味着无路可逃、引颈就戮。纵然白洁夫人神机妙算却也回天乏力,只能看着丈夫走向鬼门关,无可奈何花落去,却似曾相识燕不归。伤不起的大理火把节。故事中,那个断肠的别离,异常的模糊。仅有白洁夫人的欲言又止和当做记号的钏出现,那被诗人们唱了又唱的离伤,全部冰封在后人的火焰中,不知几人能看到。大火过后,灾难终究来临,白洁夫人的愤怒通过凤庆花染红指甲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坚贞不屈通过游红船的习俗、圣妃庙的香火让世代铭记,但最深的痛苦在离别那一晚却无人述说。五六百年后,南诏国已被大理国替代,白洁夫人的智慧与美貌、愤怒与哀怨都浓缩在节日的仪式中。离伤却在这片土地上被人忘却,反而在邻国,那个词赋满江的宋朝,被一位名满天下的词人苏轼来描摹。“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以白洁夫人的聪慧和顾全大局的性格,她应该会跟丈夫黯然告别,但依然像往常一样带着不舍与期待。丈夫看着熟悉的眼神,会向往几天后的再见。他眼中的生离,却是她心里的死别。千年后,另一个带着淡淡哀愁和满身坚韧的女子,改动了几个字,更能将白洁夫人的爱与哀愁说得透彻。她说,“人生底事往来如梭,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禅心已失人间爱,又何曾梦觉。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这几个字出现在一部描写乱世爱情的电影《滚滚红尘》中,有人说这写的就是胡兰成和张爱玲。苏轼的“不诉离伤”建立在还有再见之日的基础上,而且幻想某日“荣归”,属于带着淡淡忧愁的欢乐。而乱世的别离往往不论生死都是人海两茫茫,醉笑不诉离伤是撕心裂肺的表演。但三毛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仅仅是走散,理论上还有相逢是首歌的可能。白洁夫人则不同,天机不可泄露,明知道丈夫有去无回还要挥手告别。人家挥手自兹去,还有萧萧班马鸣,她却要等待噩耗的最终来临和复仇序幕的开启,这便是伤不起还要伤伤伤。只能无语问苍天,无它法。所以,关于道别那晚白洁夫人的心情,苏轼说出了告别的气氛,三毛点出了强颜欢笑,但都还不到位。“陪君醉笑三万场,不诉离伤,不负我生,不负我心。回首望君九千里,何来悲唱?何来地老?何来天荒?”我认为,这句目前不知是谁家之子的版本最适合当时的心意。当时白洁夫人没有对夫君表达的情怀,应当就是“回首望君九千里,何来悲唱?何来地老?何来天荒?”||
农历六月廿五,大理白族火把节, 摄于下关||下关,洱海 雨季,随时可见的彩虹||苍山作屏洱海为镜||岁月静好 似水流年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下关,西洱河畔||今年的主火把在大关邑 准备好的火把 要起重机才能把它站起来||火把点燃前||火把顶部这花花绿绿的,叫做升斗,燃烧火把时候这个会掉下来,抢到了,就是好运气的意思。||手持的拿着满街跑的火把, 一般是一人拿着点燃的火把,另外的同伴提着一袋松香粉 抓一把松香粉朝火焰撒上去, 瞬间火苗很大, 年轻女性,是被这样袭击的目标。 因为火势只有瞬间,不会点燃头发衣物, 但是很多穿丝袜的,会被烧成很多洞。 松香粉撒到火苗上的瞬间
听说九月的第3个周末是古堡节,今年的古堡节会是哪一天?这个信息在哪里可以查到?
当一切回到本原,玩火开始变得单纯。剔除社会玩火行为中的忐忑不安,全力提纯与火共舞的兴高采烈。还有,既然是玩,就多加点料吧,先来个水火和平共处怎么样?再来个喜从天降、火龙游行、烈火金刚……火的魔力,千变万化皆天机;火的节日,呼朋引伴共欢愉。一、染指甲关于火把节,目前我有两个遗憾,其中一个发生在火把节前夜,60岁退休之前,大约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首先得保住饭碗。算最近一次的经历,还得要翻过13本黄历,到我刚进高中门槛时候军训的场景。列好队,教官和教务主任两大教头四眼直视我们的兰花指、凤爪、绵掌,那些带着兴奋与长指甲、油指甲、泥巴指甲的同学惭愧又狡黠的低下头,微红着脸,脸上似笑非笑。教头们走到忘了是故作镇定还是初来乍到而显得一脸严肃的我面前,久久不愿离去。“把手链、项链摘了。咦——还有红指甲?!”教头们没料到手上还有乾坤。“是风俗,火把节。”我急忙解释道——手链、项链容易处理,红指甲,凤仙花染的红指甲,要迅速整改只有两种办法:把指甲摘了,把手指砍了。两大教头对此当然也是无计可施,不尊重风俗习惯和残害身体的大棒任谁也不愿挨一下。火把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拿着凤仙花根,用南瓜叶子包着,再撒点碱,到井边、河边的大青石上用石头舂碎,纯天然的染色剂就准备好了。睡觉前,用南瓜叶子裹了凤仙花根,或一两根手指,或全部——手指甲、脚趾甲都行,再用线扎紧,一觉醒来,鲜红如火焰的美甲行为即大功告成。凤仙花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用它的根或者花染的指甲,除了血红的颜色令人心醉外,与化学染剂容易褪色的毛病从不沾边。一旦把它请进来,要么用时间的利器,等日夜的更替带动指甲的新陈代谢,看着那一抹鲜红慢慢退场。想要一举清除,参照前文所列两种凶残的手段。每次在火把节看到一片一片的鲜红,白洁夫人双手刨地,十指流血的场景就会跳出来,让人每到夏秋之交就要把白洁夫人的故事传唱,一遍又一遍,直到永远。故事的开头充满历史的宿命意味。实力稍逊的五诏国王,虽然知道南诏王的邀请是鸿门宴,但生怕正愁找不到用兵理由的南诏国以此为由发兵攻打,于是面笑心忧去赴宴。邓赕诏诏主夫人白洁,聪慧娴淑,既知此行多吉少,又晓得不去不行,无奈之下,洒泪送别,行前拿出铁镯一只,亲自戴在丈夫手上。宴会的地点民族味道浓郁,在一个由松树枝搭成的楼上,二楼的木板上面还铺了一层软软的、散发着林木香味的松毛(直到现在,大理以及很多彝族地区,请客的时候,客厅、院子里都会铺上松毛),于是叫松明楼。在这里聚会,从满大自然的味道,气氛很好,但也因为木头和松毛都是易燃物,有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南诏王演技一流,热情、真诚的和其他五位国王喝酒、聊天,大家称兄道弟,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你死我活的争夺。南诏王乘气氛融洽,大家的酒都喝得差不多的时候,随便找个借口便下了松明楼。刚下楼,一把大火腾空而起,易燃的木板、树枝,加上松毛和松香的助燃作用(火把节上,松树枝和松香是两种最重要的原料),已经喝得晕晕乎乎、反应有些迟钝的五位国王来不及大骂南诏王的阴险毒辣,来不及逃生就被疯狂的火焰吞噬。火光冲天,两百里外的白洁夫人都知道了消息,连夜向南诏国赶去。等她来到,火熄了,人去了,松明楼一片乌黑,夹杂着五位国王烧焦的尸体味,令人心碎,令人反胃,如同这场阴谋的主旋律。白洁夫人悲痛欲绝,哭喊着用双手拼命挖,在烧焦的松明楼上寻找丈夫的遗体。鲜血马上从指头上流了出来,在充满祭奠意味的黑土上留下一滴又一滴的暗红,像是一串省略号与惊叹号。和白洁夫人一同赶来的,还有其他四诏的人,他们都在烧焦的,粘在一起的尸身前面束手无策。只有白洁夫人不停的挖,直到铁镯从焦土中露出来,她才告诉随行的人说:这就是你们的国王,临走前我亲自在他的手臂上戴上了这只铁镯。我猜,兴许是火烧松明楼发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白洁夫人赶来寻夫也是第二天清晨,南诏国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所以彝族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而白族火把节是第二天。白族火把节,以染指甲拉开序幕,就是纪念白洁夫人十指十指连心的疼痛。(本文所列图片分别为同行众位朋友如你听、一环、寂寞孤燕、青鸟、燕子及我等大伙的片片,在此一并谢过,不再一一注明作者)二、去泼水南诏国本来是洱海流域“六诏”中土地最小、国力最弱的一个,凭借历代国王的艰苦奋斗,才逐渐站稳脚跟。火烧松明楼,标志着南诏国依靠唐朝大腿的战略获得空前圆满的成功,群龙无首的局面,使其它五诏立刻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成功就在眼前,南诏王不由得神清气爽,充满杀戮气息的松明楼在此刻也显得生机勃勃起来。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地方霸主,南诏王具有和其他成功人士同样的优点:善于识人,善于说服。眼前这个哭哭啼啼的女人,漂亮的外表遮掩不住内心的聪慧,柔弱的外表下有着无比坚强的心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女要是跟着我,就是英雄美人,天作之合。何况,对于五诏,投降,或者被武力征服,是迟早的事情,白洁夫人和她的邓赕诏也一样。更何况这是一个力量弱小,鲜有险要关隘可以依仗的小国。”白洁夫人满怀忧伤,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道:“先让我安葬了亡夫。”南诏王没有料到,这个十指滴血、满含悲伤的女人,回国后,竟然不顾实力悬殊,搞起了对抗。这更加激起了他的征服欲望,也印证了那句谚语——凡是得不到的,才最珍贵。战事毫无悬念的一边倒,心中早把五诏江山纳入版图的南诏王一不想损坏自己的财产,二不愿误伤美人,把邓赕诏都城包围后,就立刻劝降未来的夫人。当然,他并不是乐善好施的主,胡萝卜之外,还举起攻城搞破坏的大棒。白洁夫人提出了最后的请求:请你退了兵,并且按照这里的风俗,与我一起服孝七日,将我的丈夫葬在洱海碧波中,我便改嫁。南诏王也不怕她再打什么主意——事情已经无可挽回,还会有什么变数。为了英雄抱得美人归,卖个面子,买个名声吧。那天,洱海上空是阳光明媚吧,要不南诏王也不至于因为心情太好而忘记了防备。沙场一生,阴谋、阳谋无数,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女子竟然拔刀相向。亏得南诏王勇武过人,危机关头还是感觉到了白洁夫人的瞬间变脸。匕首,刺中了,却不是要害。美人,挡开了,再不能指望。南诏王很受伤,并不是被阴谋伤害的疼痛,而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失算了,伤自尊了。就在这一懊恼的瞬间,白衣白裙,圣洁无暇,聪慧美貌的白洁夫人,投海而去,朝着丈夫下葬的方向。农历八月十五至廿一,邓赕诏故地的邓川县沙坪乡如期举行渔潭会;农历八月初七到初九,位于洱海中断的才村、龙凤村要过耍海会。人们都划着船,来回穿梭。莲池会的奶奶们说,白洁夫人死后被封为龙王,成为好几个村的本主,保佑着洱海之滨的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她投江后,好多天捞不到遗体,人们就顺着水流的方向,从邓川找到才村,或许一直找到了我家所在的洱滨村,甚至是西洱河、澜沧江,终于看到了她安详的遗容。我们村的本主是著名的斩蟒英雄段赤诚,死后同样被尊奉为龙王。过火把节的时候,都要先向他老人家报告,祈求保佑。竖大火把的之前,也要请求各方的龙王来做客,希望火把稳稳当当,来年生活红红火火。不知道我们村火把节当日,划船到洱海里泼水的风俗,会不会和两位龙王有关呢?要知道,当天除了洱海另一头的挖色村有下海赛龙舟的习俗外,附近就只有我们村划船泼水,水火相融了。洱海泼水够刺激.JPG270.64KB竖火把三、升三级染指甲、泼水玩都很精彩,各具味道,但和节日的主题比较起来,只是开胃餐、热身运动,好戏还要过一段时间开始。而在天黑之前,生机勃勃的大火把、欢乐的小火把还没有点亮的时候,将“连升三级”的美好愿望附加在火把上,正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完成这一使命的,是一个外形传神,充满农业社会功利主义色彩的家伙,由于它的主要部件像传统社会常用的容器“斗”,加上“连升三级”的寓意,组合诞生了火把节第一大配角——“升斗”。升斗的样子,由上中下三层组成,从上到下,由细变粗,中间用竹枝串起,三个“斗”的四周用纸或者布、绸缎包起来,升斗尖上还会插上红旗、白鹤、戟等不同的装饰。升斗的材料、大小,在大理地区不同的村子里有所差别。有的只是二三十公分的样子,用竹枝串联,糊上小黄纸,专门给小孩子把玩,或者插在大、小火把上烧掉。我们村的升斗堪称姚明版的豪华型配置。升斗全长十米左右,用一根大龙柱做骨架,三个斗用丝绸包裹,上面还镶满了无数的红灯笼、五颜六色的假花,还有耀眼的“照妖镜”——也就是常用的圆镜子。妈妈说,刚好前几天下大雨,就请邻居们集体帮忙,光扎花就用了整整一天。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两百来朵吧。为什么会在我们家扎升斗呢?我们村的火把实行全村集资制,每年各家凑钱。但升斗却实行个人承包制,由上一年抢到升斗的人家重新装扮,费用自理。今年,刚好是我们家装扮后送出。有别于别的村,大小升斗都很简单,多数连火把一块烧掉不同,“连升三级”的金口,使抢升斗、装升斗这个既耗体力、又冒风险、还破费金钱的活动成为我们村中一项趋之若鹜的活动,也是我们村的火把节竟然力压春节、本主节等重大节日,成为最热闹、最有特点的节日的重要原因。看这升斗,节节升高,三斗朝天,正在源源不断接受老天的眷顾。再看升斗顶端的两条白龙,似乎马上就要腾空而起,如同主人家的好运气。尖上银光闪闪的戟,定能斩破一切不如意。或财运,或文运,或五谷丰登、身体康健、家庭和睦,只要能抢到升斗搬到家中,就会有“连升三级”的好兆头。哪怕抢不到升斗,只抓到升斗上的花、灯笼、彩旗、镜子,都会带来一年的好福气。我们家要火把节来临之前,就开始重新装扮升斗。由于升斗太大、太长,家里放不下,只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将三个斗分别装扮好,将竹竿用彩纸包好,其他的彩旗、登楼等配件全部就位。火把节那天,我们家用重新实行农业社会时期经典的三餐制:早饭10点、午饭14点、晚饭天黑后。鉴于升斗在火把节中第一配角的关键地位,村子里会召集古乐队和舞蹈队,先到我们家迎接升斗,再到村子中间展示、本主庙祷告,最后才插到大火把上。而这一切,必须要在天黑前完成。时间倒推回去,我们家的晚餐就提前到了16点开始。起先,很多朋友认为,刚到家一顿饭,看看升斗,在村子里逛逛又一顿,简直是夸张至极,有点受刑的味道。但当大伙从泼水战场上回来,筋疲力尽的样子,使提前的晚餐变成恰到好处的能量补充时刻。本文刚开始,我提到关于火把节,目前我有两个遗憾,其中一个发生在火把节前夜,另一个就发生在火把节之夜的抢升斗上。本来打算去年请假回家过火把节,带上朋友们一起欢度,但却由于工作的原因“未遂”。等深夜哥哥打电话给过来,激动地说:“我抢到升斗了,现在正在我们家跳舞、唱大本曲。”那个后悔啊。幸好,这次是一个难得的周末火把节。用妈妈的话说,抢到升斗,多少年才有一次——实在是竞争太激烈——必须要回家好好庆祝一番,沾点喜气,不然就彻底沦为异乡客了。{:5_141:}扎升斗接升斗1.午饭.JPG2.今天是个好日子.JPG191.58KB3.敲打进门.JPG244.5KB4.关注焦点.JPG284.8KB5.载歌载舞.JPG283.18KB6.不亦说乎.JPG280.57KB6.不亦说乎2.JPG279.16KB7.正式接走升斗.JPG243.56KB8.出门.JPG266.1KB9.离开.JPG260.2KB10.恭送.JPG288.76KB10.恭送2.JPG284.71KB11.升斗大PK.JPG261.98KB12.对歌.JPG236.55KB13.古乐队.JPG284.66KB14.显得更加漂亮.JPG287.73KB15.位置很关键.JPG245.89KB四、抢升斗在我们村,抢升斗是一件智力、体力活,并且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首先,主体有严格的限制。未成年人不准,未婚人士不准,非本村居民不准。鉴于这是一项带有一定风险的火爆活动,女士也被排除在外。到了现在,村子南边的人也被严格阻止。据说因为我们村规模较大,按溪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各自竖火把、抢升斗。某一年,南村人们对逐渐倾斜的升斗竟然没有了“抢”的想法,任凭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为了表示不屑与愤怒,我们北村一概不准南村的人染指升斗。又一年,听说南村的某人就因此而被北村青年揍了一顿,从此,没有听说谁来坏规矩。最近几年,南村的越想越气,大约四年前又恢复了竖火把、抢升斗的传统。无奈,仅仅一年之后,不抢升斗的怪现象又重现,只得扎一个简单的纸升斗,每年随大火把一起烧掉,第二年彻底重新扎一个。传统这个东西,让人很想不透。明明是同一个村子,虽然有地理上的南北分界,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区别。北村年年都有火爆的抢升斗环节,南村的就是缺乏激情。今年,刚好南村的接升斗和送升斗的时间比北村早。升斗从我们家隆重被送出来到村中心展示的时候,南村的人们已经将升斗直立,模仿绕三灵进行歌舞表演。这下可好,活生生一幕升斗大PK。也许是看了一天的缘故,在我们家还显得有点低调的北村升斗,从外形、气质、选材、造型上立即压倒南村升斗,在瓦房、大树、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绚丽多姿。和我一同从昆明下来欢度火把节的朋友们纷纷赞叹:你们村的文艺队太厉害了,从你们家开始,到村中心、再到本主庙,连跳三场,各种歌舞还不走样,真是厉害。我连忙说是是是,可惜就是阿姨们年纪大了点,身形富裕了点,不过发乎内心的高兴倒是一望便知。其实大伙还不太清楚,三场之外,等升斗落入新的主人手中,大伙将升斗抬到家里后,他们还要跳上一场以示庆贺,才宣告演出胜利闭幕。而此前的抢升斗活动,刚好用扣人心弦来形容。嫂子回忆去年火把节之夜的情形:“你哥跑回家里,气都喘不上来,我连问了几次发生什么事,他都答不上来,一直在喘气。把我吓了一跳,以为他跟人打架。直到半天过后,他才陆陆续续的说,抢到了升斗。”哥哥之所以气喘吁吁,心情激动的原因只占了很小的部分,长途奔袭、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回家里才是根源所在。如果以后我结了婚,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想要抢升斗图个吉利,就必须要提前进行第二、三项准备,分别是找帮手、练长短跑。天刚黑下来,升斗被十来个人踩着梯子斜插到大火把的23高处,确保活动不会朝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是插太高,人们的兴致还没有被充分点燃,抢升斗活动就迅速结束;二是插太低,人们都等得不耐烦了,升斗还是高高在上够不到。同时,竹子做主体的升斗像钓鱼竿一样倾斜,更加符合抢升斗活动“愿者上钩”的要求。升斗插好后,当年生小孩的人家就要背着孩子到火把上绕几圈,再扔一些糖果、面团、馒头上去,让熊熊的火把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热闹几番后,天完全黑了,点火把的时刻来临。而这时,玩小火把的人们早已经迫不及待的点燃手中的武器,开始撒火把玩,周围的人民不时发出阵阵惊呼甚至是猝不及防的尖叫。等待这一刻.JPG244.33KB对攻.JPG197.42KB火龙舞.JPG210.74KB火焰高.JPG182.18KB燃烧吧.JPG193.6KB撒松香,加把火.JPG208.02KB撒一把,多吉利.JPG214.16KB升斗已在.JPG163.56KB天黑点火.JPG196.5KB温柔一刻.JPG129.24KB我的世界.JPG231.75KB小升斗.JPG214.18KB绚烂之夜.JPG148.1KB五、撒火把大火把终于点燃,抢升斗的人不约而同站在升斗下方,没有这个念头的人分散在别的方位,省得“误伤友军”。抢升斗的人会找一些身强力壮的朋友组成一个小团队,从升斗一插上开始就努力抢占有利队形。由于有此念头的团队不下十来个,扎堆的抢升斗小分队不时摇摆,站在升斗尖的下面——升斗体积巨大,谁也不可能如鲁智深拔垂杨柳搬控制住局面,就约定,谁抢到了黄色升斗尖就代表抢到了整个升斗。毫无疑问,这是比拼体力、体魄的时候。身单力薄的,还没等火把点燃,就离有利地形越来越远,只有凑份子、呐喊助威了。当一群年轻人紧贴在一起,从升斗刚插上到一切尘埃落定,至少有接近两个小时的光景,虽然表面上都和和气气,有说有笑,不停的相互插科打诨、发烟开玩笑,但兴奋、焦躁的情绪依然伴随始终。不时有人愤怒的说道:你挤我干什么——原来被另一个团队挤出了中心区。遇上火气大的,双方一不小心便争吵起来,也分不清是非曲直。等到大火把点燃,抢升斗的人群开始发出欢呼与尖叫,不时有人高呼“抢啊,抢啊”,活像反面人物的台词。这时,离大火烧到升斗根部,使其进一步倾斜下坠的时刻也越来越近,焦躁的情绪也被推到了顶点,争吵的概率越来越高。周围的小火把已经来回穿梭了好几个回合,在松香的帮助下,一团团的火光使夜晚变得更加热烈。我们村撒火把也有规矩,一般由未成年小孩玩,用松香粉做助燃剂,对着小火把撒一把松香,火苗瞬间就往上跑,有点好看,有点刺激。只要按规矩对着膝盖以下的部位撒,对方也有所准备的穿着裹得严实的鞋裤,除了感到瞬间四周火光顿起、热气突袭,衣裤上留下点松香外,简直就是一项好看好玩的娱乐。也有一些人,主动对玩火把的小孩说,“来,撒一把”,撒去晦气与不快,火苗将带来好运。不过,对于很多胆小,或者穿着不合适,以及一些要急着跑回家躲避更多小火把“围攻”的人来说,这些不时窜高的火苗,无异于一声声恐吓。伴随着四面开花的热闹场面,大火把也越烧越旺,升斗根部的竹子虽然有手臂那么粗,但也开始节节败退,整个升斗不时向下倾斜,引起抢升斗团队的阵阵欢呼。个别性子急的,纷纷跳起来,看看能不能够到升斗尖。在确定还需进一步等待,在大伙的帮助下才能最终触碰到升斗的时候,大伙又开始新一轮的焦急等待。一、二、三、四,一轮一轮的等待,直到突然听见大火把的肚子里发出“啪啪”的巨大声响,升斗的根部直接投降,整个升斗瞬间从空中掉下,一秒钟之内,升斗尖便不知去向。抢到升斗尖的人,如同接到秘密任务一般,不声张,不表态,用最隐蔽、最迅速的方式,第一时间跑到离大火把不远处的本主庙里,交给验证真伪。成了,再继续装孙子,向溃退逃命的士兵一般,丝毫不能停留,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报信。这么诡异的气氛,和火把节隆重、热烈的基调毫不相容,简直就是唱反调。但这也是不得已为之。从升斗插到火把的那一刻开始,沿着大火把所在的位置,凡是村子里的各条大小道路,都被小火把一族占据。他们除了撒火把娱乐的规定动作外,每年都不约而同、集中火力把目标对准了抢升斗活动的胜利者。一来,向他表示祝贺,祝他更加红火;二来,这是一项运气、反映速度比拼的活动——天知道通往本届胜利者家的路是哪一条,说不定今年就白埋伏了。从升斗到手的那一刹那开始,胜利者如果大声庆祝,到本主庙和回家的路上速度慢下来,或者不慎被小火把们围住,就会成为“外焦里嫩”的模特。在大火把那里,随着升斗的尘埃落定,原本在推推搡搡、相互抱怨中早已怒气冲冲的人们,经常又互相指责,个别胆汁质类型的人,指不定现场挑起事端,扭打起来。又引起周围朋友的一番劝解。当这些都尘埃落定,工作人员和古乐队、舞蹈队一起,抬着升斗送到本届抢升斗活动的胜利者家中,又是一番欢歌笑语,通常要到深夜一两天才结束。一些人家,还守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把,捡两根烧过的柴做猪食棍,据说猪会贪吃啃长。剩下柴火已经烧成炭,捡回去用,也是平安吉祥的好事。一年又一年,到了玩火的日子,我们村总是热热闹闹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最亲切的火焰,最朴实的愿望,最开心的微笑,纷纷登台,却又有“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思。0.插升斗.JPG238.58KB1.点火.JPG183.67KB2.等待.JPG193.25KB3.第一次心跳.JPG208.59KB4.第二次欢呼.JPG173.44KB5.第三次紧张.JPG163.47KB6.关键时刻.JPG254.17KB7.紧盯目标.JPG174.71KB8.升斗开始摇摆.JPG148.01KB9.就要落下.JPG169.26KB10.最后的呐喊.JPG209.67KB11.抢吧.JPG258.64KB12.一片混战.JPG244.47KB13.花落谁家?.JPG236.95KB14.保护升斗.JPG241.21KB15.大功告成.JPG209.58KB16.向本主禀告.JPG254.56KB17.争执.JPG201.27KB18.即将散场.JPG175.72KB花絮节日,最快乐的始终是孩子.JPG291.71KB老金花,快乐第一.JPG252KB老太爷.JPG266.6KB烈火中永生?.JPG178.77KB刘翔跨火拦.JPG217.45KB卖鱼.JPG171.69KB模范老公.JPG253.85KB爬到将军洞半山腰,简单而致命的小吃.JPG285.85KB其实,我不是个演员.JPG248.65KB牵牛花,好久不见.JPG241.13KB强悍的高跟登山.JPG279.63KB让开!.JPG264.87KB热心观众.JPG229.33KB山上那艘船.JPG286.94KB上届升斗得主和亲自装扮的本届升斗.JPG150.29KB升斗变形中.JPG256.59KB圣神、亲切的本主庙.JPG173.06KB使劲踩,扎结识咯.JPG222.6KB下面是什么东东?.JPG242.91KB祥云火炬.JPG197.83KB烟花烟花满天飞.JPG203.55KB雨衣也是没有用的.JPG293.07KB招财猫.JPG286.48KB专心致志的小观众,我侄儿子.JPG212.74KB||下关四中呢呢老乡帮你顶起~~~~~~~~~~~那个狮子下面的石雕我从没见过。。。。。。。||晕啊这你都认得||好帖子,受益匪浅||没人关注?{:5_133:}
当一切回到本原,玩火开始变得单纯。剔除社会玩火行为中的忐忑不安,全力提纯与火共舞的兴高采烈。还有,既然是玩,就多加点料吧,先来个水火和平共处怎么样?再来个喜从天降、火龙游行、烈火金刚……火的魔力,千变万化皆天机;火的节日,呼朋引伴共欢愉。关于火把节,目前我有两个遗憾,其中一个发生在火把节前夜,60岁退休之前,大约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首先得保住饭碗。算最近一次的经历,还得要翻过13本黄历,到我刚进高中门槛时候军训的场景。列好队,教官和教务主任两大教头四眼直视我们的兰花指、凤爪、绵掌,那些带着兴奋与长指甲、油指甲、泥巴指甲的同学惭愧又狡黠的低下头,微红着脸,脸上似笑非笑。教头们走到忘了是故作镇定还是初来乍到而显得一脸严肃的我面前,久久不愿离去。“把手链、项链摘了。咦——还有红指甲?!”教头们没料到手上还有乾坤。“是风俗,火把节。”我急忙解释道——手链、项链容易处理,红指甲,凤仙花染的红指甲,要迅速整改只有两种办法:把指甲摘了,把手指砍了。两大教头对此当然也是无计可施,不尊重风俗习惯和残害身体的大棒任谁也不愿挨一下。火把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拿着凤仙花根,用南瓜叶子包着,再撒点碱,到井边、河边的大青石上用石头舂碎,纯天然的染色剂就准备好了。睡觉前,用南瓜叶子裹了凤仙花根,或一两根手指,或全部——手指甲、脚趾甲都行,再用线扎紧,一觉醒来,鲜红如火焰的美甲行为即大功告成。凤仙花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用它的根或者花染的指甲,除了血红的颜色令人心醉外,与化学染剂容易褪色的毛病从不沾边。一旦把它请进来,要么用时间的利器,等日夜的更替带动指甲的新陈代谢,看着那一抹鲜红慢慢退场。想要一举清除,参照前文所列两种凶残的手段。每次在火把节看到一片一片的鲜红,白洁夫人双手刨地,十指流血的场景就会跳出来,让人每到夏秋之交就要把白洁夫人的故事传唱,一遍又一遍,直到永远。故事的开头充满历史的宿命意味。实力稍逊的五诏国王,虽然知道南诏王的邀请是鸿门宴,但生怕正愁找不到用兵理由的南诏国以此为由发兵攻打,于是面笑心忧去赴宴。邓赕诏诏主夫人白洁,聪慧娴淑,既知此行多吉少,又晓得不去不行,无奈之下,洒泪送别,行前拿出铁镯一只,亲自戴在丈夫手上。宴会的地点民族味道浓郁,在一个由松树枝搭成的楼上,二楼的木板上面还铺了一层软软的、散发着林木香味的松毛(直到现在,大理以及很多彝族地区,请客的时候,客厅、院子里都会铺上松毛),于是叫松明楼。在这里聚会,从满大自然的味道,气氛很好,但也因为木头和松毛都是易燃物,有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南诏王演技一流,热情、真诚的和其他五位国王喝酒、聊天,大家称兄道弟,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你死我活的争夺。南诏王乘气氛融洽,大家的酒都喝得差不多的时候,随便找个借口便下了松明楼。刚下楼,一把大火腾空而起,易燃的木板、树枝,加上松毛和松香的助燃作用(火把节上,松树枝和松香是两种最重要的原料),已经喝得晕晕乎乎、反应有些迟钝的五位国王来不及大骂南诏王的阴险毒辣,来不及逃生就被疯狂的火焰吞噬。火光冲天,两百里外的白洁夫人都知道了消息,连夜向南诏国赶去。等她来到,火熄了,人去了,松明楼一片乌黑,夹杂着五位国王烧焦的尸体味,令人心碎,令人反胃,如同这场阴谋的主旋律。白洁夫人悲痛欲绝,哭喊着用双手拼命挖,在烧焦的松明楼上寻找丈夫的遗体。鲜血马上从指头上流了出来,在充满祭奠意味的黑土上留下一滴又一滴的暗红,像是一串省略号与惊叹号。和白洁夫人一同赶来的,还有其他四诏的人,他们都在烧焦的,粘在一起的尸身前面束手无策。只有白洁夫人不停的挖,直到铁镯从焦土中露出来,她才告诉随行的人说:这就是你们的国王,临走前我亲自在他的手臂上戴上了这只铁镯。我猜,兴许是火烧松明楼发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白洁夫人赶来寻夫也是第二天清晨,南诏国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所以彝族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而白族火把节是第二天。白族火把节,以染指甲拉开序幕,就是纪念白洁夫人十指十指连心的疼痛。南诏国本来是洱海流域“六诏”中土地最小、国力最弱的一个,凭借历代国王的艰苦奋斗,才逐渐站稳脚跟。火烧松明楼,标志着南诏国依靠唐朝大腿的战略获得空前圆满的成功,群龙无首的局面,使其它五诏立刻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成功就在眼前,南诏王不由得神清气爽,充满杀戮气息的松明楼在此刻也显得生机勃勃起来。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地方霸主,南诏王具有和其他成功人士同样的优点:善于识人,善于说服。眼前这个哭哭啼啼的女人,漂亮的外表遮掩不住内心的聪慧,柔弱的外表下有着无比坚强的心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女要是跟着我,就是英雄美人,天作之合。何况,对于五诏,投降,或者被武力征服,是迟早的事情,白洁夫人和她的邓赕诏也一样。更何况这是一个力量弱小,鲜有险要关隘可以依仗的小国。”白洁夫人满怀忧伤,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道:“先让我安葬了亡夫。”南诏王没有料到,这个十指滴血、满含悲伤的女人,回国后,竟然不顾实力悬殊,搞起了对抗。这更加激起了他的征服欲望,也印证了那句谚语——凡是得不到的,才最珍贵。战事毫无悬念的一边倒,心中早把五诏江山纳入版图的南诏王一不想损坏自己的财产,二不愿误伤美人,把邓赕诏都城包围后,就立刻劝降未来的夫人。当然,他并不是乐善好施的主,胡萝卜之外,还举起攻城搞破坏的大棒。白洁夫人提出了最后的请求:请你退了兵,并且按照这里的风俗,与我一起服孝七日,将我的丈夫葬在洱海碧波中,我便改嫁。南诏王也不怕她再打什么主意——事情已经无可挽回,还会有什么变数。为了英雄抱得美人归,卖个面子,买个名声吧。那天,洱海上空是阳光明媚吧,要不南诏王也不至于因为心情太好而忘记了防备。沙场一生,阴谋、阳谋无数,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女子竟然拔刀相向。亏得南诏王勇武过人,危机关头还是感觉到了白洁夫人的瞬间变脸。匕首,刺中了,却不是要害。美人,挡开了,再不能指望。南诏王很受伤,并不是被阴谋伤害的疼痛,而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失算了,伤自尊了。就在这一懊恼的瞬间,白衣白裙,圣洁无暇,聪慧美貌的白洁夫人,投海而去,朝着丈夫下葬的方向。农历八月十五至廿一,邓赕诏故地的邓川县沙坪乡如期举行渔潭会;农历八月初七到初九,位于洱海中断的才村、龙凤村要过耍海会。人们都划着船,来回穿梭。莲池会的奶奶们说,白洁夫人死后被封为龙王,成为好几个村的本主,保佑着洱海之滨的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她投江后,好多天捞不到遗体,人们就顺着水流的方向,从邓川找到才村,或许一直找到了我家所在的洱滨村,甚至是西洱河、澜沧江,终于看到了她安详的遗容。我们村的本主是著名的斩蟒英雄段赤诚,死后同样被尊奉为龙王。过火把节的时候,都要先向他老人家报告,祈求保佑。竖大火把的之前,也要请求各方的龙王来做客,希望火把稳稳当当,来年生活红红火火。不知道我们村火把节当日,划船到洱海里泼水的风俗,会不会和两位龙王有关呢?要知道,当天除了洱海另一头的挖色村有下海赛龙舟的习俗外,附近就只有我们村划船泼水,水火相融了。洱海泼水够刺激.JPG270.64KB染指甲、泼水玩都很精彩,各具味道,但和节日的主题比较起来,只是开胃餐、热身运动,好戏还要过一段时间开始。而在天黑之前,生机勃勃的大火把、欢乐的小火把还没有点亮的时候,将“连升三级”的美好愿望附加在火把上,正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完成这一使命的,是一个外形传神,充满农业社会功利主义色彩的家伙,由于它的主要部件像传统社会常用的容器“斗”,加上“连升三级”的寓意,组合诞生了火把节第一大配角——“升斗”。升斗的样子,由上中下三层组成,从上到下,由细变粗,中间用竹枝串起,三个“斗”的四周用纸或者布、绸缎包起来,升斗尖上还会插上红旗、白鹤、戟等不同的装饰。升斗的材料、大小,在大理地区不同的村子里有所差别。有的只是二三十公分的样子,用竹枝串联,糊上小黄纸,专门给小孩子把玩,或者插在大、小火把上烧掉。我们村的升斗堪称姚明版的豪华型配置。升斗全长十米左右,用一根大龙柱做骨架,三个斗用丝绸包裹,上面还镶满了无数的红灯笼、五颜六色的假花,还有耀眼的“照妖镜”——也就是常用的圆镜子。妈妈说,刚好前几天下大雨,就请邻居们集体帮忙,光扎花就用了整整一天。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两百来朵吧。为什么会在我们家扎升斗呢?我们村的火把实行全村集资制,每年各家凑钱。但升斗却实行个人承包制,由上一年抢到升斗的人家重新装扮,费用自理。今年,刚好是我们家装扮后送出。有别于别的村,大小升斗都很简单,多数连火把一块烧掉不同,“连升三级”的金口,使抢升斗、装升斗这个既耗体力、又冒风险、还破费金钱的活动成为我们村中一项趋之若鹜的活动,也是我们村的火把节竟然力压春节、本主节等重大节日,成为最热闹、最有特点的节日的重要原因。看这升斗,节节升高,三斗朝天,正在源源不断接受老天的眷顾。再看升斗顶端的两条白龙,似乎马上就要腾空而起,如同主人家的好运气。尖上银光闪闪的戟,定能斩破一切不如意。或财运,或文运,或五谷丰登、身体康健、家庭和睦,只要能抢到升斗搬到家中,就会有“连升三级”的好兆头。哪怕抢不到升斗,只抓到升斗上的花、灯笼、彩旗、镜子,都会带来一年的好福气。我们家要火把节来临之前,就开始重新装扮升斗。由于升斗太大、太长,家里放不下,只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将三个斗分别装扮好,将竹竿用彩纸包好,其他的彩旗、登楼等配件全部就位。火把节那天,我们家用重新实行农业社会时期经典的三餐制:早饭10点、午饭14点、晚饭天黑后。鉴于升斗在火把节中第一配角的关键地位,村子里会召集古乐队和舞蹈队,先到我们家迎接升斗,再到村子中间展示、本主庙祷告,最后才插到大火把上。而这一切,必须要在天黑前完成。时间倒推回去,我们家的晚餐就提前到了16点开始。起先,很多朋友认为,刚到家一顿饭,看看升斗,在村子里逛逛又一顿,简直是夸张至极,有点受刑的味道。但当大伙从泼水战场上回来,筋疲力尽的样子,使提前的晚餐变成恰到好处的能量补充时刻。本文刚开始,我提到关于火把节,目前我有两个遗憾,其中一个发生在火把节前夜,另一个就发生在火把节之夜的抢升斗上。本来打算去年请假回家过火把节,带上朋友们一起欢度,但却由于工作的原因“未遂”。等深夜哥哥打电话给过来,激动地说:“我抢到升斗了,现在正在我们家跳舞、唱大本曲。”那个后悔啊。幸好,这次是一个难得的周末火把节。用妈妈的话说,抢到升斗,多少年才有一次——实在是竞争太激烈——必须要回家好好庆祝一番,沾点喜气,不然就彻底沦为异乡客了。扎升斗接升斗1.午饭.JPG2.今天是个好日子.JPG191.58KB3.敲打进门.JPG244.5KB4.关注焦点.JPG284.8KB5.载歌载舞.JPG283.18KB6.不亦说乎.JPG280.57KB6.不亦说乎2.JPG279.16KB7.正式接走升斗.JPG243.56KB8.出门.JPG266.1KB9.离开.JPG260.2KB10.恭送.JPG288.76KB10.恭送2.JPG284.71KB11.升斗大PK.JPG261.98KB12.对歌.JPG236.55KB13.古乐队.JPG284.66KB14.显得更加漂亮.JPG287.73KB15.位置很关键.JPG245.89KB在我们村,抢升斗是一件智力、体力活,并且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首先,主体有严格的限制。未成年人不准,未婚人士不准,非本村居民不准。鉴于这是一项带有一定风险的火爆活动,女士也被排除在外。到了现在,村子南边的人也被严格阻止。据说因为我们村规模较大,按溪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各自竖火把、抢升斗。某一年,南村人们对逐渐倾斜的升斗竟然没有了“抢”的想法,任凭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为了表示不屑与愤怒,我们北村一概不准南村的人染指升斗。又一年,听说南村的某人就因此而被北村青年揍了一顿,从此,没有听说谁来坏规矩。最近几年,南村的越想越气,大约四年前又恢复了竖火把、抢升斗的传统。无奈,仅仅一年之后,不抢升斗的怪现象又重现,只得扎一个简单的纸升斗,每年随大火把一起烧掉,第二年彻底重新扎一个。传统这个东西,让人很想不透。明明是同一个村子,虽然有地理上的南北分界,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区别。北村年年都有火爆的抢升斗环节,南村的就是缺乏激情。今年,刚好南村的接升斗和送升斗的时间比北村早。升斗从我们家隆重被送出来到村中心展示的时候,南村的人们已经将升斗直立,模仿绕三灵进行歌舞表演。这下可好,活生生一幕升斗大PK。也许是看了一天的缘故,在我们家还显得有点低调的北村升斗,从外形、气质、选材、造型上立即压倒南村升斗,在瓦房、大树、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绚丽多姿。和我一同从昆明下来欢度火把节的朋友们纷纷赞叹:你们村的文艺队太厉害了,从你们家开始,到村中心、再到本主庙,连跳三场,各种歌舞还不走样,真是厉害。我连忙说是是是,可惜就是阿姨们年纪大了点,身形富裕了点,不过发乎内心的高兴倒是一望便知。其实大伙还不太清楚,三场之外,等升斗落入新的主人手中,大伙将升斗抬到家里后,他们还要跳上一场以示庆贺,才宣告演出胜利闭幕。而此前的抢升斗活动,刚好用扣人心弦来形容。嫂子回忆去年火把节之夜的情形:“你哥跑回家里,气都喘不上来,我连问了几次发生什么事,他都答不上来,一直在喘气。把我吓了一跳,以为他跟人打架。直到半天过后,他才陆陆续续的说,抢到了升斗。”哥哥之所以气喘吁吁,心情激动的原因只占了很小的部分,长途奔袭、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回家里才是根源所在。如果以后我结了婚,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想要抢升斗图个吉利,就必须要提前进行第二、三项准备,分别是找帮手、练长短跑。天刚黑下来,升斗被十来个人踩着梯子斜插到大火把的23高处,确保活动不会朝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是插太高,人们的兴致还没有被充分点燃,抢升斗活动就迅速结束;二是插太低,人们都等得不耐烦了,升斗还是高高在上够不到。同时,竹子做主体的升斗像钓鱼竿一样倾斜,更加符合抢升斗活动“愿者上钩”的要求。升斗插好后,当年生小孩的人家就要背着孩子到火把上绕几圈,再扔一些糖果、面团、馒头上去,让熊熊的火把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热闹几番后,天完全黑了,点火把的时刻来临。而这时,玩小火把的人们早已经迫不及待的点燃手中的武器,开始撒火把玩,周围的人民不时发出阵阵惊呼甚至是猝不及防的尖叫。等待这一刻.JPG244.33KB对攻.JPG197.42KB火龙舞.JPG210.74KB火焰高.JPG182.18KB燃烧吧.JPG193.6KB撒松香,加把火.JPG208.02KB撒一把,多吉利.JPG214.16KB升斗已在.JPG163.56KB天黑点火.JPG196.5KB温柔一刻.JPG129.24KB我的世界.JPG231.75KB小升斗.JPG214.18KB绚烂之夜.JPG148.1KB大火把终于点燃,抢升斗的人不约而同站在升斗下方,没有这个念头的人分散在别的方位,省得“误伤友军”。抢升斗的人会找一些身强力壮的朋友组成一个小团队,从升斗一插上开始就努力抢占有利队形。由于有此念头的团队不下十来个,扎堆的抢升斗小分队不时摇摆,站在升斗尖的下面——升斗体积巨大,谁也不可能如鲁智深拔垂杨柳搬控制住局面,就约定,谁抢到了黄色升斗尖就代表抢到了整个升斗。毫无疑问,这是比拼体力、体魄的时候。身单力薄的,还没等火把点燃,就离有利地形越来越远,只有凑份子、呐喊助威了。当一群年轻人紧贴在一起,从升斗刚插上到一切尘埃落定,至少有接近两个小时的光景,虽然表面上都和和气气,有说有笑,不停的相互插科打诨、发烟开玩笑,但兴奋、焦躁的情绪依然伴随始终。不时有人愤怒的说道:你挤我干什么——原来被另一个团队挤出了中心区。遇上火气大的,双方一不小心便争吵起来,也分不清是非曲直。等到大火把点燃,抢升斗的人群开始发出欢呼与尖叫,不时有人高呼“抢啊,抢啊”,活像反面人物的台词。这时,离大火烧到升斗根部,使其进一步倾斜下坠的时刻也越来越近,焦躁的情绪也被推到了顶点,争吵的概率越来越高。周围的小火把已经来回穿梭了好几个回合,在松香的帮助下,一团团的火光使夜晚变得更加热烈。我们村撒火把也有规矩,一般由未成年小孩玩,用松香粉做助燃剂,对着小火把撒一把松香,火苗瞬间就往上跑,有点好看,有点刺激。只要按规矩对着膝盖以下的部位撒,对方也有所准备的穿着裹得严实的鞋裤,除了感到瞬间四周火光顿起、热气突袭,衣裤上留下点松香外,简直就是一项好看好玩的娱乐。也有一些人,主动对玩火把的小孩说,“来,撒一把”,撒去晦气与不快,火苗将带来好运。不过,对于很多胆小,或者穿着不合适,以及一些要急着跑回家躲避更多小火把“围攻”的人来说,这些不时窜高的火苗,无异于一声声恐吓。伴随着四面开花的热闹场面,大火把也越烧越旺,升斗根部的竹子虽然有手臂那么粗,但也开始节节败退,整个升斗不时向下倾斜,引起抢升斗团队的阵阵欢呼。个别性子急的,纷纷跳起来,看看能不能够到升斗尖。在确定还需进一步等待,在大伙的帮助下才能最终触碰到升斗的时候,大伙又开始新一轮的焦急等待。一、二、三、四,一轮一轮的等待,直到突然听见大火把的肚子里发出“啪啪”的巨大声响,升斗的根部直接投降,整个升斗瞬间从空中掉下,一秒钟之内,升斗尖便不知去向。抢到升斗尖的人,如同接到秘密任务一般,不声张,不表态,用最隐蔽、最迅速的方式,第一时间跑到离大火把不远处的本主庙里,交给验证真伪。成了,再继续装孙子,向溃退逃命的士兵一般,丝毫不能停留,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报信。这么诡异的气氛,和火把节隆重、热烈的基调毫不相容,简直就是唱反调。但这也是不得已为之。从升斗插到火把的那一刻开始,沿着大火把所在的位置,凡是村子里的各条大小道路,都被小火把一族占据。他们除了撒火把娱乐的规定动作外,每年都不约而同、集中火力把目标对准了抢升斗活动的胜利者。一来,向他表示祝贺,祝他更加红火;二来,这是一项运气、反映速度比拼的活动——天知道通往本届胜利者家的路是哪一条,说不定今年就白埋伏了。从升斗到手的那一刹那开始,胜利者如果大声庆祝,到本主庙和回家的路上速度慢下来,或者不慎被小火把们围住,就会成为“外焦里嫩”的模特。在大火把那里,随着升斗的尘埃落定,原本在推推搡搡、相互抱怨中早已怒气冲冲的人们,经常又互相指责,个别胆汁质类型的人,指不定现场挑起事端,扭打起来。又引起周围朋友的一番劝解。当这些都尘埃落定,工作人员和古乐队、舞蹈队一起,抬着升斗送到本届抢升斗活动的胜利者家中,又是一番欢歌笑语,通常要到深夜一两天才结束。一些人家,还守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把,捡两根烧过的柴做猪食棍,据说猪会贪吃啃长。剩下柴火已经烧成炭,捡回去用,也是平安吉祥的好事。一年又一年,到了玩火的日子,我们村总是热热闹闹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最亲切的火焰,最朴实的愿望,最开心的微笑,纷纷登台,却又有“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思。0.插升斗.JPG238.58KB1.点火.JPG183.67KB2.等待.JPG193.25KB3.第一次心跳.JPG208.59KB4.第二次欢呼.JPG173.44KB5.第三次紧张.JPG163.47KB6.关键时刻.JPG254.17KB7.紧盯目标.JPG174.71KB8.升斗开始摇摆.JPG148.01KB9.就要落下.JPG169.26KB10.最后的呐喊.JPG209.67KB11.抢吧.JPG258.64KB12.一片混战.JPG244.47KB13.花落谁家?.JPG236.95KB14.保护升斗.JPG241.21KB15.大功告成.JPG209.58KB16.向本主禀告.JPG254.56KB17.争执.JPG201.27KB18.即将散场.JPG175.72KB花絮节日,最快乐的始终是孩子.JPG291.71KB老金花,快乐第一.JPG252KB老太爷.JPG266.6KB烈火中永生?.JPG178.77KB刘翔跨火拦.JPG217.45KB卖鱼.JPG171.69KB模范老公.JPG253.85KB爬到将军洞半山腰,简单而致命的小吃.JPG285.85KB其实,我不是个演员.JPG248.65KB牵牛花,好久不见.JPG241.13KB强悍的高跟登山.JPG279.63KB让开!.JPG264.87KB热心观众.JPG229.33KB山上那艘船.JPG286.94KB上届升斗得主和亲自装扮的本届升斗.JPG150.29KB升斗变形中.JPG256.59KB圣神、亲切的本主庙.JPG173.06KB使劲踩,扎结识咯.JPG222.6KB下面是什么东东?.JPG242.91KB祥云火炬.JPG197.83KB烟花烟花满天飞.JPG203.55KB雨衣也是没有用的.JPG293.07KB招财猫.JPG286.48KB专心致志的小观众,我侄儿子.JPG212.74KB||下关四中呢呢老乡帮你顶起"""""""""""那个狮子下面的石雕我从没见过。。。。。。。||晕啊这你都认得||好帖子,受益匪浅||没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