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春光乍泄》里何宝荣黎耀辉经典对白说的:“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的短信铃声?发给我吧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春光乍泄里的台词,有这句话的铃声吗?有的发给我谢谢_百度知道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春光乍泄里的台词,有这句话的铃声吗?有的发给我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亲,发给我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春光乍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春光乍泄的影评
春光乍泄的影评
《春光乍泄》:我们如何从头来过?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电影《春光乍泄》的开头,黑白光影中,阿根廷一间小旅馆房间里,斜躺在床上的何宝荣对黎耀辉如是说。      “从头来过”,这是多么温暖且充满诱惑力的语句,所有看过此片的人——特别是那些曾与恋人有过分分合合的经历的人——想必都会对这句话记忆犹新。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仿佛有一种魔力,不管是已经分手还是即将分手的恋人,只要对对方还心存情意,那么此话一经入耳,就难免会有些莫名的动容……似乎只要自己肯点一点头,那么昔日的恩怨情仇、爱恨嗔痴统统都可以一笔勾销,彼此都回到情感的原点,人生仿佛又如初见,可再次牵手,重修旧好。      影片中的黎耀辉亦是这种心态,这话对他很有杀伤力。他和何宝荣一起很久了,中间也曾分开过,可每次只要听见何宝荣这么说,他总会跟他再走在一起。为了“从头来过”,他们离开了香港,辗转到了阿根廷。      身处异国他乡,没有了家庭的压力,没有了世俗的白眼,甚至没有了道德的束缚,这对有心“从头来过”的恋人本该可以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但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阿根廷虽然与他们熟悉的那个城市分别位于地球的两极,但有些事情不会因为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就发生变化——何、黎二人的本身性格注定了他们的感情之路一波三折,于是他们在阿根廷的分分合合亦在人意料之中了。      如果暂时抛开梁朝伟、张国荣二位演员的个人魅力不谈,单论影片中二人分别诠释的角色本身的话,你会喜欢黎耀辉还是何宝荣(以下分别简称辉、荣)?      与荣相比,辉这个角色相对传统保守,而且有情有义有担当。荣一个简单的电话,他就随传随到;荣送他一块手表,他嘴上不要,事后却又将本已扔在地上的手表放入怀中;荣被打受伤后,他不仅让荣住进了自己的房间,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其生活起居,喂他吃饭,帮他擦身,为他买烟,陪他晨炼,甚至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还帮他作饭,后来更是为了替他报仇而丢了工作……而荣呢,他生性放荡不羁,任性散漫,很多时候都完全不顾辉的感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二者一经对比,辉这一角色明显较为讨好,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梁朝伟的表演确实是入木三分,可圈可点,因此后来他凭借此片拿下了那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而张国荣同年亦凭借此片与梁朝伟同时入围最佳男主角奖,虽然论演技他与梁朝伟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但可惜荣这一角色过于离经叛道,因此令他最终与金像奖失之交臂!——这是张国荣的遗憾,亦是金像奖的悲哀。不过此属后话,暂且不表。      虽然在性格与行为上荣确实没有辉那般讨人喜欢,虽然一直都是辉在不断地包容、隐忍、付出,而荣则一昧地“恃靓行凶”,任性妄为,基本上没为辉做任何事(难得送给辉一块表,后来还要了回去;至于被打,则是咎由自取),但我个人认为:在情感的国度里,荣的付出不见得就比辉少,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与后者不一样罢了。在那个个性觉醒而心态迷茫的年代,既然他们的爱情不是为了生育,也不是为了家庭,更不是为了金钱,那么感情与性自然成了见证爱情的最重要的试金石。电影开头那段在当时而言算是惊世骇俗的激情戏至少能说明性并非是令二人分分合合的主要原因,那么问题的关键则集中在了感情上。      在那个边缘的城市里,在那个特殊的背景下,人性其实是相当的苍白脆弱,每一个人都分外地害怕寂寞。而荣对于寂寞的排遣方式是对辉表现出的态度及行为上的任性、痴缠,以及不断地从辉身边逃离,甚至伤害辉的感情,从而来掩饰自身渴望温暖但又害怕受到伤害的矛盾心理;而辉一次次的付出与包容,看似伟大,但其实说到底,亦不过是因为寂寞。“我好想要你陪我一下……”这不仅是荣的心声,同时也是辉微妙心态的真实写照。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因为一直把握着分手与复合的主动权,他看准了“不如我们从头来过”是后者的死穴,因此多少有些有恃无恐,以为就算分了手,但只要他这一招杀手锏一出,他们又可以“重头来过”;而后者认为只要前者留在自己身边,让自己可以照顾他,则是其最快乐的日子。“有些事情我一直没告诉何宝荣,我并不希望他太快复原,他受伤的日子是我和他最开心的。”……而这些恰恰是导致二人最终分手的重要原因!荣做梦也没想到他的杀手锏也有失灵的一天;而辉在经历过荣与小张的先后离开之后,他也终于开始渐渐明白:“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样。”      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想通后的辉拿出了荣的护照,毅然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且独自去看了那个曾令他与荣魂牵梦饶的大瀑布。“我终于来到瀑布,我突然想起何宝荣,我觉得好难过,我始终认为站在这儿的应该是一对。”他始终难忘旧情,但这一次,他已真的决定放手。而荣呢,他租下了辉曾居住过的公寓,并把一切都收拾的整整齐齐,包括黎买回的香烟,甚至还修好了那盏画有瀑布的台灯。他时不时地打开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情人的回还,期待可以再次“重来来过”。只可惜造化弄人,如今他肯回头了,辉却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残酷。那么多年得意忘形闭起了眼睛,等自己决定张开眼时,却看到这样血肉模糊的风景。      夜凉如水的晚上,令人惊艳的春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悄然寂寞乍泄。虽灿若烟花,但却只开一瞬。在那一瞬间,我们的记忆跨越时间的银河,如同繁星的碎片,散落在地图的两端……恍惚中,我们似乎又看见了辉、荣二人在那个狭小的厨房里相拥起舞的画面,似乎又听到了那句充满诱惑力的话语:“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试问谁不想从头来过,但世间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      时光如同白马过隙,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既然回不去,我们又如何从头来过?
黎耀辉,你还记不记得何宝荣?
看了《春光乍泄》之后,我在网上把剧情讲给网友听,我在屏幕上一行一行不停地打着字,等打完了,过了一会儿,她才慢慢的回过来一句话:“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你的悲伤……”    张国荣死后,有一个女荣迷,在网上发了一片贴子,说到自己看到梁朝伟的情形,有一次梁朝伟到内地来演出,等演出完毕后她守在他出门的必经之路,等看到他和一群人走来,她便大声的哭喊道:“黎耀辉,你还记不记得何宝荣?”梁朝伟听到她的喊叫,停下来,朝她这个方向看来,然后点了点头,急匆匆地走了。那个女荣迷在网上发的贴子,同样让我隔着屏幕就感觉到了悲伤,她这样声嘶力竭的喊叫,不是为了追星,不是把梁朝伟当成了演员,她只想知道,她亲眼见证的何宝荣和黎耀辉之间的爱情,在何宝荣死后,是否得到了延续?    答案我们当然无法知晓,因为那毕竟是电影,是虚构的生活,而在真实的生活中,张国荣已经死了,梁朝伟也未必能想到何宝荣,在戏中,他可以离开何宝荣,生活里,刘嘉玲更不会吃何宝荣的醋。所以何宝荣注定是孤独的,不论是在戏里还是戏外……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   夜晚的旋转门   几个男人的烟头,在夜里点燃暧昧   黑色的车子走了,拉长了眼神,拉紧了思念。   梦想在生活里,就是等待   生活在梦想里,就是坠落      爱情从来不着边际,以为阿根廷很远   往前还有灯塔   其实,再远也远不过起点   你的欲望才刚刚升起,他的瀑布已缓缓落下。
爱人同志如何得到现世的幸福
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一举拿下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大奖。   我最欣赏的内地作家朱文曾说王家卫影片里的那些旁白听起来特像一个文学青年在絮叨。但《春光乍泄》显然是一个例外,以往作品中“商标式的王氏高度哲理性语言”在本片中被最大程度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极其朴素的日常对白和旁白,但它们同样能在瞬间之内直指人心。   在一些评论者看来,《春光乍泄》已经达到了电影美学的极致。的确,这部电影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慢慢地沦陷于那两个被放逐在异国苍穹下的男人的隐秘忧伤和黯然心事之中,并且久久不能自拔……         1. 两个因爱而哭泣的男人      何宝荣(张国荣饰)和黎耀辉(梁朝伟饰)是一对同性恋者,他们离开了香港,一起来到了阿根廷。   他们刚到阿根廷的时候,买了一盏台灯,灯罩上的瀑布图案让他们心驰神往,于是他们相约一起去看那个瀑布。但好景不长,两人在寻找那个瀑布的时候因迷路而争吵。何宝荣丢下一句“在一起的日子好闷,不如分开一下,有机会再从头开始”,然后独自离去。   这之后黎耀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酒吧当接待员,一天深夜,他在酒吧门口再次遇见了何宝荣,后者和几个外国男人勾肩搭背一起走进了酒吧……   在另一个深夜,被别人打得浑身是伤的何宝荣来到黎耀辉租住的房间。何宝荣因双手受伤而生活无法自理,于是黎耀辉每日为何宝荣做饭、擦身、疗伤。就这样,这对昔日的恋人渐渐旧情复燃。   但何宝荣痊愈后很快又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他又一次开始经常夜出鬼混,黎耀辉因此和他争吵不断。后来何宝荣干脆离家而去,两人从此彻底分手。   这之后黎耀辉又结识了张宛(张震饰),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喝酒,一起踢球。黎耀辉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喜欢上了张宛,但后者却突然说他要去世界的尽头看一看……   黎耀辉的生活再次失去了方向,后来他决定独自去寻找当初与何宝荣约定要一起去看的那个瀑布。当黎耀辉站在瀑布前,他很伤感地说他总以为来这里的应该是两个人;那一刻张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他站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灯塔下,把录下了黎耀辉哭泣的声音的磁带扔进了冰冷的海洋之中;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何宝荣则搬进了黎耀辉曾租住的那个房间里,他望着那盏台灯上的瀑布图案,抱着他和黎耀辉曾共用过的被褥失声痛哭……         2. 他们在逃避什么      《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之所以爱得如此痛苦和绝望,也许是因为他们此前在香港总是感到自己是被身边的人所排斥的“畸零人”,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但就像导演王家卫所说的那样,他们“想离开香港,来到世界另一头的阿根廷逃避现实,却发现越想逃避,现实越发如影随形的跟着自己,无论到哪儿,香港都存在……”   也许你会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黎耀辉与何宝荣当时所身处的香港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够宽容——但如果你翻阅古籍考证一番,你就会很惊奇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几乎一直都是比较宽容的,中国古代法律一直都没有对同性恋行为制定过严厉的惩罚条例,而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更是发现在清代时出现了对同性恋宽容、对异性恋反而严厉的现象:当时的社会规矩对同性恋关系的公开表现(男人手拉手在街上走,戏剧表演出现娈童等)相当宽容,反而把异性恋严格限定在私人生活的范围之内。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传宗接代的家庭伦理规范也会变相地为黎耀辉与何宝荣这样的同性恋者制造压力,而这应该也是他们逃避到异国他乡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在香港这座城市同样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香港1991年才废除了承自英国的惩罚同性恋行为的法律),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继续研究一下西方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的变化吧。   在西方古代历史中,那些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对同性恋一直是严厉制裁的,其依据就是《圣经》中的这句训诫:“如果某人像同女人那样地同一个男人交合,他们两人就都是邪恶的,他们应当被处死”。在中世纪的西方,同性恋者会被教会法庭判处苦役或死刑。西方对同性恋行为的看法发生重大的改变主要开始于二战结束之后。例如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73年认定同性恋倾向不是精神疾病。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同性恋从“精神与行为障碍”列表中删除。后来更是有一些国家修改了原来的法律,开始允许同性恋者登记结婚。         3. 如何得到现世的幸福      《春光乍泄》的故事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那时全世界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宽容,但在当时的香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很多像黎耀辉与何宝荣那样的同性恋者显然依旧要承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和疏远,而且这种歧视和疏远有时甚至来自于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例如在《春光乍泄》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决定回香港的黎耀辉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写信,希望能得到后者的理解和原谅。   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国,依旧有很多同性恋者要面对黎耀辉与何宝荣曾经面对的那些问题。虽然中国的主流媒体现在会反复宣传“对同性恋者的宽容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这样的观点,虽然中国性学专家们现在也会不断向大众普及这样的常识:同性恋不是变态,也不是病态,而且是不是同性恋并不是个人所能选择的——但现在很多中国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儿女是同性恋之后,依旧会暴跳如雷,好像儿女犯下了大逆不道的错误,然后他们可能会拉着儿女去医院“看病”,或是逼儿女与异性相亲,某些父母甚至还会带着儿女去精神病院做鉴定和检查——看来很多时候,无知和偏见会形成一种最强烈的、不容反驳的“善良的愿望”,而这种“善良的愿望”反而会给他人造成最刻骨铭心的伤害。   写到这儿想起了在一篇关于《喜宴》的豆瓣评论里曾看过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是同性恋者,他们已经交往了近七年,恋情发生在他们共同就读的那所大学,故事的开始是冬天,他们一起在教室里自习,在有月亮的晚上握着奶茶散步,一起考研,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恋爱两年后,他们毅然决定在一个晚上,一起去见两家的父母——结果一个人被一记耳光扇出了鼻血,另一个人被一个茶杯砸破了头。那天凌晨,他们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泪流满面,而后又破涕为笑,在路边亲吻拥抱。后来他们中的一个人含着眼泪对他的一个朋友说:那是一生里最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生里最轻松的时刻。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两年后的除夕夜里,两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其中一个人的父亲笑着对自己的儿子说:自己有了两个儿子。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之所以能一直在一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起面对现实,而不是像《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那样选择了一起逃避现实。   其实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如果彼此深爱的两个人一起逃避现实,一起逃到天涯海角,他们固然有可能拥有一段如电影般流光溢彩的浪漫时光,但最后十有八九只会收获一个如一滴夜雨中的泪水般心碎却无痕的结局,因为人只能逃避一时,无法逃避一世。   而如果彼此深爱的两个人一起坦然而坚定地面对现实,一起争取亲友对他们的理解和祝福,一起承担对与错的总和,他们就有可能得到现世的幸福,虽然这样的幸福可能不会如电影般流光溢彩,但也自有其动人之处,足以值得他们用一生去慢慢品味。   另外虽然任意一对彼此深爱的人以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社会现实,但他们却可以选择积极面对现实这样一种态度,这不仅会让他们获得两个人的幸福,而且如果有更多的人选择这样一种态度,那社会现实也会因此而慢慢改变。
电影美学的极致
如果说文学语言的特性体现在文字上,舞蹈语言的特性体现在身体造型上,那么,,影视语言特性则体现在画面、声音及声画合一的蒙太奇中。香港导演王家卫1997年的作品《春光乍泄》既是电影语言表达到一个极至的代表。这部曾在法国嘎那电影节上惊艳于世界的影片,算得上在叙事、剪接、光影、音乐上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和谐,有着极度统一而绵长的气韵。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相对于香港,是地球的另一面,一对同性恋人,黎耀辉与何宝荣,在异国他乡分分合合的故事。总有人说,王家卫的作品至始至终讲述的都是一个故事,关于拒绝和逃避,关于自由与寻找,《春光乍泄》也是不例外的。“要想不被别人拒绝,就要先拒绝别人”在同为王家卫作品的《东邪西毒》中,同为张国荣扮演的欧阳锋如是说,在《春光乍泄》中,张国荣扮演的何宝荣化身为一个美丽而缺少归属感的影子,重复着拒绝和寻找的故事。   从人物本身来看,他们是漂泊的,甚至可以说,是边缘的,从香港到南美洲,他们有着厚重的无根感和疏离感,还是《东邪西毒》,有句对白是这样的:   “那沙漠后面会是什么呢”   “还不是另一个沙漠”   即使南美已经是世界的尽头,然而最难跳脱的还是心灵的桎梏。所以说,王家卫是绝望的,黎耀辉是绝望的,而何宝荣,他不会绝望,因为他并没有寻找到自己的心。   从画面色调上来看,影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前24分钟,两人烦躁地分手,黎耀辉一个人去酒吧当侍者赚钱,何宝荣则到处浪荡,画面是黑白处理的,24分钟以后,两人复合,至此画面有了颜色,一如黎耀辉的心情,主色调是黄、橙、绿,温暖而慵懒,二人再度分开,影片也进入了第三部分,人声嘈杂时,画面依然以橙为主,但当黎耀辉独自出现在镜头时,蓝色便开始渲染落寞。这些色彩的过渡,十分符合人们审美经验中对颜色的理解,可以说,王家卫在颜色上的运用总是直接而充满情感的。   影片的摄影和剪接也是常令专业人士称道的,有评论说,《春光》是王家卫在技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不可否认的是,“艺术技巧是将想像力创造的意象最终固定并赋予塔物态和形式的能力”。然而,当情感跳出技巧的框架后,技巧便成为了不落痕迹的浑然天成。《春光》中出色的蒙太奇的运用是值得让人一再回味的。   例如影片十三分半时的一个片段:   黎推开门进入洗手间—— 镜子黎映出何的人影 —— 门关上黑场—— 门打开了何出去 —— 黎靠着墙沉思后推门出去 —— 何推开酒吧的大门走向汽车……   这个蒙太奇联接十分简洁而入神地刻画出两人擦肩而过但无缘相见的情景,或者理解为,黎耀辉特地避免于何宝荣相见的无奈,何在举手投足间释放着诱惑,却是黎心底最深沉的伤。   而在影片中亦反复出现对比蒙太奇与平行蒙太奇,如影片11分钟时的情节,何离开黎做工的酒吧,黎手提酒瓶走到路中间目送何的车离去,下一个镜头是何点上烟回望身影渐小的黎然后转回头朝前,眼神漠然。还有影片87分钟时,黎独自一人来到瀑布,飞溅的水珠混合着眼泪,而同时的何独自回到两人曾共同生活的小屋一人抱着被子哭泣。都是十分有冲击力的。   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王家卫也是犹为纯熟的。《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象征了没有根基,在漂浮中寻找的灵魂,用不断出现的钟,表,来象征时间的茫然记忆的丢失;《东邪西毒》中的沙漠象征着现代人的情感荒漠,无尽头的绝望。而在《春光》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象。   “有日何宝荣买了一台灯,我觉得好靓,两人好想寻找灯上的瀑布”黎耀辉这样独白到,于是灯与瀑布便贯穿了整个影片。灯是两人感情的见证,经过分分合合,何宝荣问黎耀辉“这个灯还在,我以为早被你抛了”,在黎耀辉离开后,何宝荣独自一个人调试着灯,又复点亮,然后独自哭泣,表现出他的追悔莫及。而瀑布,则直接象征着两人的所追寻的目标,暗喻着感情的归宿,然而最终还是失落了。片中反复出现瀑布的长镜头,一分半钟的上空附拍,慢慢流转,用以提升观者的想像空间与情绪的氤氲。王家卫本人曾被问及瀑布一景的象征作用,他的答案是“代表这个城市的sexual energy”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音乐,从艺术审美上来看,音乐对于物质材料的依赖程度最低,于是,它用以来表达情感才变得更纯粹,与影像的联结才更直接。而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便对情绪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戈乐音在小酒馆里荡漾,昏黄的灯光,喧闹的人群,舞者狂野,而人心的疏离若隐若现。探戈初生时是俚俗的,因为它诞生在一些底层的娱乐场所,影片中的探戈乐是新探戈(Tango Nuevo),阿根廷已故国宝级大师Astor Piazzolla将古典与爵士的元素溶于传统探戈走向世界的新探戈,充满生命力与丰富的感情。   片中表现黎耀辉独自一人泛舟水上时,用了Piazzolla的《prologue》,哀伤而厚重的音符,配合黎耀辉昏暗而悲伤的脸,悉数收走观者的心,泪水随乐音浮沉,与镜头的慢移,流向无尽的情绪空间。   一曲《Cucurrucucu Paloma》被低声吟唱,这是一首关于鸽子的歌,“他们发誓说,当听见他的恸哭,天空开始剧烈地撼动,他到底承受了多少伤痛?……他们发誓,那只鸽子的灵魂,一直在等待爱人归来,……石头永远是石头,鸽子阿,你能指望他们了解爱吗?咕咕咕咕咕,鸽子阿,不要再为他哭泣。……”灰蓝色的画面,人声低吟,于是思绪满溢得令人不能承载。   诸如此类,影片中音乐与画面全部惊人的契合,往往令情感得到带着揉和旋转感的升腾。   音乐,画面,光影,众多元素的完美结合便是电影语言的终极体现,是电影之所以称作艺术的必要保证。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有力量让人反复体悟,在不同的审美体验中得到领悟的升华。《春光乍泄》便是如此,这是一部令人一看再看的电影,它的魅力来自其光影中的温暖,整体元素的和谐,来自于不断超脱的挖掘。观一部好的电影,得到不同寻常的审美愉悦,便是抓住了一次时间的脚步。
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
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   中文名字和英文对照之下,立刻觉得中文之博大精深。   既然是Happy Together,那么,有一日黎耀辉和何宝荣在一起不再Happy Together而是甘苦与共,那么,这部电影也就失去了意义。      千百年前,诗仙李白就写出了“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   黎耀辉和何宝荣,在把酒言欢共同沉醉的时候,是和谐的,可是有一天他们迷失在不易诺斯艾利斯,他们已经不再有共同的醉意了。      多年后再看王家卫,在《花样年华》之前,忽然看出了另一层意味。      他明白了,原来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旅行本身,流浪是为了珍惜回归的平稳安定。   日,DXP同志逝世。   新闻广播,这个时刻,张宛在不易诺斯艾利斯,黎耀辉在台北偷走了一张他的照片。   他开始明白他属于北半球,东半球,就像是香港。      他们说王家卫这部片子写的不是爱,而是回归,是人性的渴盼。      我终于看懂了      台北的街市,国语,嗲嗲的声音,捷运,1997,热闹喧闹。   原来此处是归处。   黎耀辉终于从新开始了,原来想要从新开始不是和谁,只是和自己。   何宝荣的从新开始,只是表面,他以为黎耀辉会回来,重复那昨天的故事。      原来未来,不过是历史的不断重演。         多少男男女女,分手又和好,每次有一方说出,我们从头来过吧。   都会重复过去,周而复始。      不是因为还有多少爱,而是因为,我们谁不想从头开始。      换一部新日记本,换一台新电脑,开始一个新学期,换一个blog   每一次都会给自己一个憧憬,然而那个憧憬如同千禧年,不过是个寻常年份   太阳照常升起,不会有任何改变。               不如我们从新开始   从哪呢?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是么?      回归后的香港,又有什么不同,英护照,经济仍然发展      过去,过去,杨晓芸说的,再见过去,管他过去的过不去的。      黎耀辉过去了,重新开始,因为他醒了。   醒后我们各分散。      十一年后,香港仍然太平盛世,黎耀辉娶了刘嘉玲   Leslie在那边找到和他共醉生梦死的人了么?
提问者 的感言:非常感谢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电影电视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我是因为喜欢阿根廷才临时起意看这部电影的。
  电影中昏暗的场景,颓废的镜头,多少与我心中所想的唯美的阿根廷相差甚远。
  细细的看完,才发现我的心里已泪流满面。
  黎耀辉与何宝荣的感情,与世上千千万的恋人无异,在阿根廷,上演了一曲悲伤的探戈。
  这部电影,看的时候不以为然,可看完后竟觉无限悲凉。寂寞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
  我不知道该如何细述其中的悲欢离合,脑海中反复流连的只是一些梦幻般不真实却异常清晰的镜头。
  深夜的公车,受伤的何宝荣把头安静的靠在黎耀辉身上。
  黎耀辉因为陪何宝荣晨练冻的发烧了,却仍拥着毛毯给他做饭。
  黎耀辉为了给何宝荣报仇而丢了工作。
  亦是深夜,黎耀辉下楼给何宝荣买烟。
  温柔的下午,何宝荣和黎耀辉在狭小脏乱的厨房里相拥起舞跳探戈。
  ……
  那盏瀑布台灯,曾经他们约好去看瀑布的缘由,在片尾,黎耀辉终究还是一个人去看了瀑布,他平静且悲伤的说:“我终于来到瀑布,我突然想起何宝荣,我觉得好难过,我始终认为站在这儿的应该是一对。”他始终旧情难忘。
  而何宝荣,租下了黎耀辉曾经住的房子,兀自的开门,然后悲怆的关上,一个人抱着被子痛哭。
  所有的恋人,是不是,到最后,都会劳燕分飞相隔千山万水,然后,再也不见?
  还是那句话,最有诱惑力且风情万种,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剧情 / 爱情 / 同性
梁朝伟 / 张国荣 / 张震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黎耀辉何宝荣经典台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