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纣王的酒池肉林图片广播剧

有关苏妲己与纣王的言情小说_百度知道
有关苏妲己与纣王的言情小说
妖妃苏妲己
魅惑天下:妲己传
我不是妲己
现实妲己梦回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目前可用积分:157980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关于子贡“纣之不善”的不同解读
5143 次点击
10:48:22 发布在
关于子贡“纣之不善”的不同解读刘松萝我在《读圣贤之书,存小人之心》一文中,谈到了对子贡一段言论的解读。惭愧的是,我对“恶居下流”中的“恶”字就没有正确地理解,幸而网友54xqn先生及时地加以指教。对此,我不想悄悄地更正,保留原文,在后面附上54xqn的评论。现在谈谈子贡的言论以及现在人们的理解。1.对于子贡言论所作解读的演化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一番话本来不难理解。道德学问具佳的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北京1958年6月第1版)中这样地解释:商纣王的坏,不像现在传说的这么厉害。所以君子不可以居于下流,一居下流,天下的什么坏名声都会集中于他身上了。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已经是很正确了,以后的人也许只需要在细微之处做一些修改就行了。但是,丹明子先生在《论语的智慧》(甘肃文化出版社,兰州2005年7月第1版)中这样解释:商纣王的不好,不像现在传说的那么严重。因此君子厌恶处在下流地位,(一旦处在下流)普天之下的所有罪恶全都集中到他身上了。而刘强先生在《论语》(蓝天出版社,北京2006年8月第1版)中这样释读:即使是纣王的暴虐,也没有如此之严重啊。所以君子憎恶处于众恶所归的下流之处,一旦处于下流之处,天下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你身上了。粗看起来,以后的两种解读与杨伯峻先生的差别不大。而深究一下,杨伯峻认为从纣王那里要吸取的教训是“君子不可以居于下流”,而丹明子和刘强则认为是“君子厌恶处在下流地位”和“君子憎恶处于众恶所归的下流之处”。就这样,“下流”就悄悄地换成了“下流地位”和“下流之处”,这样的解读无疑是有问题的。按照子贡的原话,他很明白地认为商纣王是甘居下流,做出的是事实判断和善恶判断。我们的译者或多或少把这些判断变成了功利的考量,背离了儒家的精神。大家知道,虽然后世的儒家把《论语》变成道德文章是不可取的,但是孔子及其弟子确实重视道义。长期以来,“道德文章”变成了贬义的词汇。经历了人欲横流的改革历程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道德文章还是需要的。再看一看翻译者在后面的发挥,就更容易找出问题所在。刘强在正文和译文后面引用了朱熹的话:子贡言此,欲人常自警醒,不可一置其身于不善之地;非谓纣本无过而虚被恶名也。(子贡这样说,是想让人们时常警惕与自省,且不可置身于不善之地;并不是说商纣王本来没有过失而仅仅被后人凭空加上恶名。)朱熹所说的“不善之地”与刘强的“下流之处”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仍然是善恶判断和功利考量的不同。不仅如此,朱熹实际上是把重点放在最后一句话:“非谓纣本无过而虚被恶名也。”刘强引用了朱熹,却与朱熹背道而驰。他进一步告诉我们,学习子贡的语录还可以得到以下的感悟:由于命运的乖蹇,令你不得不居于社会下层,那你得有思想准备,准备承受那些来自各个方向的诬陷,准备承受那些本不该承受的指责和中伤。因此,做人一定要努力进取,不懈奋斗,打破现状,力争上游。刘强的感悟已经远离了《论语》,变成了处世良方。当“下流”变成“下流之处”以后,“恶居下流”就仅仅意味着不要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不是不做坏事了。按照《论语》的精神,处于不利的地位并不一定是“恶居下流”。比如,孔子曾经这样地看待弟子的成败: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戳”。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说南容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不被废弃;国家政治昏暗,也不至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孔子希望侄女婿能够有为而且平安,因此南容自然是合适的人选。而在另一方面,公冶长被关进了监狱,孔子又没有认为他“下流”: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却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2. 对纣王评价的变化及其后果子贡所说的“下流”变成“下流之处”,起因于对商纣王评价的变化。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说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秉承毛泽东的旨意,郭沫若先生卖力地做了不少为暴君翻案的工作,其中当然少不了为纣王翻案。就是在为暴君翻案的同时,现代的暴政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我认为,在这方面最可耻的行为发生在改革以后。由于没有清算文革的思想根源,有些极端性的思维在史学界甚至变本加厉。虽然文革以前出现过为纣王翻案的努力,在文革当中还是不敢,或者基本上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文革的伪理想主义破灭以后,代之以赤裸裸的实用主义和犬儒主义。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实用主义和犬儒主义也有穷凶极恶的一面,那就是把成败当作唯一的考虑因素,并且原谅和赞许暴力和罪恶。当暴君和暴力的崇拜走向极端的时候,那些失败的暴君,比如商纣王和隋炀帝也成为热门的人物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现在对于商纣王不能继续谴责,就是古人的言论也要修改了。同样是杨伯峻先生,却在《白话四书》(岳麓书社,长沙1989年11月第1版)中这样翻译子贡的话:商纣王的罪恶,并不像现在传说的那么厉害,所以君子最怕沾着恶名,一沾恶名,天下什么坏事都会集中于他身上。杨伯峻把“居于下流”修改为“沾着恶名”,同样地违背了子贡的原意。还有,我在《读圣贤之书,存小人之心》中谈到了王重旭先生得见解,这里只摘录,不评论:我们都说纣王坏,其实纣王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厉害。只不过被人打倒了,历史改写了,许多莫须有的罪行就给他安上了。王勤先生也提供了相关的材料。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这样翻译:纣王的不好,并不像说的那么过分。所以君子厌恶处于不利的位置,所有的罪恶都会被推到身上来。李泽厚还作了这样的评论:殷纣王本是非常能干并大有历史功绩的伟人,这有确凿的记载。因为亡国身死,于是在历史上变成了大坏蛋,特别是儒家所集中打击的对象。难得子贡勇敢说出真理。子贡的聪明形象到处可见。李泽厚先生是我尊敬的人,不过他在治学上似有些随意。他的这些见解真的不算高明,至少是有些想当然。3.结论有关商纣王的事情年代久远,记录也过于简略。恕我孤陋寡闻,我们能够做的,不过是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和评估。当然,如果谁有新的见解,也请他拿出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学者如果下一些工夫还原历史的真相,那么不论结论如何,都将是有益处的。至于对经典的诠释,我从《古兰经韵译》得到了宝贵的启示。译者林松先生在谈到对一段经文的不同理解时说,经学家主张注意经典本身,不要妄加猜测。杨伯峻先生在《白话四书》中也表达过这样的思想。我想,作为最低限度,评论是可以的,但不要篡改经典。即便是商纣王真的变成了大英雄,我们尽可以在注释中加以补充,但没有权利曲解古人之言。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论语》篡改成《厚黑学》。我认为,周王朝贬斥纣王,除了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合法性之外,也是为了建立正常的政治伦理,以商朝的灭亡作为镜鉴。子贡生活在距离周武革命较近的年代,有可能比我们更了解事实,也有可能不如我们客观。但是,以孔子及其弟子的正直、睿智和执着与我们现在的浮躁和无原则相比较,我宁愿接受子贡的见解。&&&&&&&&&&&&&&&& .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5:00 &&
读圣贤之书,存小人之心刘松萝读了《论语》,就会知道子贡是一位雄辩之士。记得戴晴女士在讲述王实味冤案的时候,就在卷首引用过他的话。也许是觉得子贡的分量还不够重吧,戴晴仅仅说是引自《论语》。其实,子贡的话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而且也有独特的发挥。孔子培育出在有些方面像他一样卓越的学生,证明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引用过子贡的话。在《暴君论――《超越犬儒主义》节选》中,我这样说:我们的祖先否定暴君,同时也不排斥对于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对于有些学者关于“有些暴君的罪行被夸大了”的问题,古人早有精辟的论述。孔子的学生子贡就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商纣王的罪恶,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一旦甘居下流,天下的什么坏名声都会集中到他身上了。)遗憾的是,有些人对子贡思想的理解与我不同。也是在写《暴君论》的时候,我查到了几篇颂扬隋炀帝的文章。有人在综述了隋炀帝的丰功伟绩和美中不足之处以后,也引用了子贡的那段话。用《论语》中的道理来为暴君开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的感到无言以对,不知道饱学之士们能否找出更早的例子。而让我不得不写的原因是, 日的《作家文摘》上转载了王重旭先生在《随笔》发表的文章,《慈禧是怎样挪用海军经费的》。王重旭在文中承认,“修颐和园是一巨大的工程,需要许多银子,劳民伤财。”不过,他的重点却在 “但是”里面:“但是,无论如何,却不全是挪用海军军费,也不是挪用全部海军军费来修建的。”王重旭看来是老佛爷忠实的拥护者了,接下来更加耐心地告诉我们慈禧是如何的冤枉。修颐和园不仅仅是慈禧自己的意思,皇上也是这样想的;挪用海军军费可能也是皇上的意思;挪用了多少经费,本身就是一笔糊涂帐;挪用的经费也不是全用在修建园子上,好多人趁机揣进自己的腰包里了;另外,挪用海军军费是不是满洲贵族要削弱海军,以防汉人的军事力量坐大呢?更加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王重旭说,战争的失败不一定是因为军费被挪用:“谁敢保证如果慈禧没有挪用海军经费,这场战争就必胜无疑呢?近代史上那些没有被挪用经费的战争,为什么也总是以我们的屈辱和失败而告终呢?”这样的振振有词,这样理直气壮地质问批评者,也许这就是勇敢吧。我想说的是,王重旭的这一番努力也许减轻了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的罪过,但同时又告诉我们,即便不考虑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慈禧的昏庸、无能和治国无方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你慈禧敢挪用100万,我就敢挪用50万”,还有“那么大的工程,贪几个工程款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既然是这样,至少慈禧渎职的罪过是无法推卸的。不仅如此,我在《论慈禧太后》中还要说:哪怕是按照满清一家和一族的规范,慈禧的权力也是不合法的。你慈禧已经治国无方了,为什么不让权给尚且爱民,尚且希望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呢?王重旭写了这么多的字,无疑是文人了。文人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维护常识和规范,并且为忙碌的人们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我想告诉王重旭先生,当一个国家可以挪用海军军费,而且工程所用的款项可以层层克扣的时候,她的失败是必然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挪用军费的战争也失败了,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挪用军费不仅是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更是腐败的重要标志。在这种腐败的国家里,即使没有挪用军费的事情,也会出现其他严重的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回顾晚清的历史,本应从中该吸取教训,认识到腐败的危险性。而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现在的学者对于腐败习以为常,不仅用这样的态度轻松地对待晚清的腐败,而且再回过头来以晚清来证明现今腐败的合理性。还要指出的是,反对腐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前不久,前海军副司令王守业就因为腐败被判刑。王守业的罪行主要不是发生在供职海军的时间里,是不是挪用了什么还不得而知。但是,王守业案件至少说明了现在认为腐败是要受到惩罚的,挪用军费更是不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王重旭在文中也引用了子贡的话。他说:孔子曰:“纣之不善……”对于“孔子曰”,我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据学者杨伯峻先生说,在汉朝《论语》可能也称为《孔子》,引用《论语》里其他人的话也可以用“孔子曰”。但是,王重旭确实明显地曲解了子贡的愿意。按照他的解释,子贡的意思是,商纣王“只不过被人打倒了,历史改写了,许多莫须有的罪行就给他安上了。”事实上,子贡是这样说的:“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也就是说,首先因为商纣“恶居下流”,才有“天下之恶皆归”的恶果。因此,子贡的本意是告诫君子不要下流。子贡的这一思想还可以从他的另一段话里得到印证和加强。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和月食。错误的时候,谁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谁都仰望着。)可见,子贡一直主张君子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不是放任自己的过失。顺便说一下,我是读了戴晴女士的文章之后才注意到这段话的。可怜的读书人啊,不看《论语》不得了,看了《论语》更不得了。如今,有人把看《论语》变成处事指南,心灵鸡汤,营销谋略,甚至变成了葵花宝典。我认为,不能用《论语》为暴君辩护,这是做人和做学问的底线。读圣贤之书,存小人之心,甚至宣扬奸佞的合理性,是绝对不可以提倡的。.《暴君论》中还有一些相关的话。为避免冗长,附在这里供参考:古人谴责商纣王一类的暴君,是为了让以后的君主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而我们的一些学者公然地赞扬历史上的暴政,鼓吹即使是像商纣那样的人也有可借鉴之处,自觉或不自觉地为现代的暴政提供理论依据,不能不说是助纣为虐,是奸佞的行为。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子夏说过: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可以这样说,为暴君翻案的事情做得太多,学者就会成为孔子所说的那种小人儒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0:4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6:45 &&
成败论英雄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是子贡对历史哲学的一个批评。周武王推翻纣王建立周朝,是因为纣王暴虐。子贡说,纣王的坏,并不像后世说的那么严重,等于另一派的人说秦始皇的坏,不如一般人说的那么坏,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实,说他把天下的书都烧了则不见得,他只是把全国的书集中到咸阳阿房宫,不许民间多流传,怕老百姓知识高了难统治,这才是真的。至于坑儒,他坑的儒,是实在令人讨厌的一些人,我们注意历史上“处士横议”四个字。秦始皇最初找好多高级知识分子开会,提出很多问题向他们请教,开会时,大家屁都不放一个,开完会以后,心里又在嘀咕。这还不算顶讨厌,更讨厌的是那些没有做到官的处士们,又生横议,鸡蛋里去挑骨头,蛮横地找道理,又不是走直道,所以秦始皇一气就坑了这些人。我们大家也要反省,读书人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开会开多了就会知道,一些人在开会的时候,唯唯诺诺,对什么事都没意见,等散会以后,他又到处乱批评。所以秦始皇坑儒也有他的理由。这些都是李斯干的,而罪过都归到秦始皇的身上。中国的书谁烧的?项羽烧的,咸阳一把火,连续烧了三个月。秦始皇建阿房宫当然不对,像那种建筑,如果不被项羽烧掉,还流传到现在,那是了不起的文化古迹。假定根据《阿房宫赋》的形容,人站在马上,高举十丈长的旗杆,仍然可以通过阿房宫的城门,意大利的建筑是不能比的。所以我们古书文化的破坏,这位项老兄的罪过也是很大的。  不但项羽罪过大,萧何也有罪,他到底只是县吏――科员出身,到了咸阳以后,所注意搜罗的,都只是户口、钱粮这些行政方面的基本资料,都搬走了。至于书,因为他也没有把书读好过,就不管了。等项羽一到咸阳,这位世家公子一把火,把书都烧了,这也归罪于秦始皇吗?这都是对历史讲公平话。世家公子而兼太保的项羽,就有这样不懂事。近人易实甫有一首诗说他:“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非常有趣。  所以这里子贡说纣王的坏是坏,但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那么坏,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的人,如果自己做得下流,做得坏的时候,天下的错尽都归到他身上。因些我们看历史,有些人真可怜。不但历史如此,社会也是这样,子贡这个是老实话,所以作人要小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16:51 &&
赞同楼主的观点,大面积的腐败发生时,任何人的巧舌如簧,最高统治者也难辞其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6:14 &&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易纬.1先生,我不同意你前一半的观点,同时赞赏你也认为纣王“自己做得下流”。我感到孤独,因为大多数人把“居下流”理解为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倒霉了。我还认为,子贡的本意君子不可做坏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4:23 &&
&&&&&&&&&&&&&&&&&&&&&&&&&&&&&&&&&&&&&&&&&&&& 如何解读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 &&&&&&&&&&&&&&&&&&&&&&&&&&&&&&&&&&&&&&&&&&&&&&&&&&&&&&&&&&○罗祖基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孔子弟子子贡为商纣所说的一句公道话。当前,在于丹《论语》热的推动下,网上出现对它解读的分歧。某也不才,对此略有所悟,献之以求正方家。首先,我认为出自古人之口的任何一句名言,都有其历史背景。子贡是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去古不远,他说这句公道话,还是有所根据的。因为纣的敌人是周武王,在他声讨商纣的《牧誓》中并没有把他说成十恶不赦,而只有两条罪状。其一,是“惟妇言是用”;其二,是“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乃惟四方多罪逋逃”。关于“惟妇言是用”,反映的是商代母系遗存,并非个人罪恶。就是因此而导致政治失控,也是中了敌人的美人计。对此,《国语•晋语》说:“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与胶鬲比而亡殷”,说明是被女间谍妲己迷惑,这同吴王夫差上了越国女间谍西施的当没有什么不同。至于弃“王父母弟”,则是改革任人唯亲的宗法政治,用“多罪逋逃”,更是从刑徒奴隶中选拔人才,是君主任人唯贤的举措,商朝的先王也有这样做的。例如,汤用小臣伊尹,武丁举傅说于刑徒,早有先例。这些事,都说明商纣要进行政治体制上的改革。虽然,周克商后,实行的是父兄子弟补察王政的贵族政体;可是,一到宗法制瓦解礼制崩坏的春秋,齐桓公用管仲,是从战俘中选拔的;秦穆公用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中买来的,这就为后来专制君主任用布衣卿相开创了先河。其次,从我国的历史评价看,成王败寇也是一个传统。对于失败者来说,许多不实之词就在所难免,这就是归恶。不但远古,就是当代还是如此,例如刘少奇在建国后,在克服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中是功不可没的,可是却因之而戴上三顶大帽子:叛徒、内奸、工贼。刘是因为后来历史的拨乱反正从而恢复了名誉。商纣的这一次改革,也应该为春秋后的历史所正名。第三,子贡属于士阶层,在宗法政治下属于下层,他对提倡任人唯贤的纣,自然十分同情。可是,儒家学说的亲亲为仁,使他无法替商纣辩解,只能用“君子恶居下流,恐天下之恶皆归”来劝告世人,千万不要被“天下之恶皆归”,成为众口铄金的牺牲品。这种道德史观,左右了我国几千年,现在应该是重新审视的时候了。如此解读,是否妥当,尚待大家讨论。&&&&&&&&&&&&&&&&&&&&&&&&&&&&&&&&&&&&&&&&&&&&&&&&&&&&&&&&&&&&&&&&&&&&罗祖基。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09:55 &&
&&东周时代,随着社会的大动荡,人们的意识也出现了大的变化。当时读书人中出现了一批所谓“智者”,提出一种新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与旧的荣誉主义相对立。这就是全身保命,伪言伪行,利益至上,不择手段,否定一切道德原则,以至出现了杨朱的为我和兵家的诡诈。表现在战争中,只要能够消灭敌人,可以不择一切手段,包括任何卑鄙的手段。&&代表这种新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就是越王勾践了。吴军兵临城下时,他对吴王夫差卑躬屈滕,投降后像狗一样摇尾乞怜,表示忠于吴王,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到越国强盛起来打败吴国时,他却说,以前天把越国给吴,吴国不要,错过了机会。他不准吴王投降,把吴国灭了。连他的大臣范蠡也觉得这人不守信义,太卑鄙了,不能同他共事,所以功成之后离他而去,“泛于五湖”。&&用智者的观点看,宋襄公的错误并不在于他仁义大旗,而在于他的过于认真。仁义大旗是应该打的,但是给别人看的,只应该做为幌子。道德是讲给外人听的,如果自己真的身体力行,那就是个傻子了。孔子的学说就是这两种价值观激烈冲突的产物。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就是一锅大杂烩,试图把两种水火不相容的观点调和在一起,结果是内容杂,前后矛盾,逻辑混乱。比如《论语》中这一段:&&&&&&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这段话首先抛掉了大前提。“三分天下有其二”,怎么有了的?周原来的地P只有陕西找匾淮苄〉牡胤健>殴傅热说木鸾ダ┐罅说乇P。西北一带是从少数民族手中夺取的,可以说是自己争来的。但是汉水流域一带,却是通过恩威并用的手段使其“贰于己”的,也就是说,是用“不臣”的手段取得的。这怎么叫“犹服事殷”呢?一个部门经理,盗窃了公司三分之二的资产,只是没有夺取董事长的位置,能说他的道德高尚吗?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我们完全有理由称曹操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实际上,周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与春秋时列国没有灭周道理是一样的。周室衰微,列国还打着“尊王”这个破旧招牌,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是周天子分封的。如果不用这面破旗,他们祖宗的基业就失去了理论根据。该动手时没有动手,只是时机没有成熟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对于武王伐纣,因为属于犯上作乱,孔子在没有表态。但《论语》中有赞扬周武王的句子,说明孔子对武王伐纣还是肯定的。&&孟子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他说武王伐纣不是以臣弑君,而是有道伐无道,杀了个“一夫”。所以后代人把周武王伐纣与商汤伐桀并称为汤武革命。&&孟子的论述同样是有逻辑问题的。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八国联军打中国,日本的侵华战争,都可以找到理由。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连中国人自己也说不好嘛。其次是有道和无道由谁来界定即谁来做裁判的问题。如果只由胜利者来裁定,那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武王伐纣,不能只听周武王的,因为他也是当事人。统治者的思想有强大的威慑力,周朝顺民们写的历史只好跟着说,就连孔子也只能说“吾从周”,所以后代人的历史未必可靠。正如伊拉克战争,不能只听姓乔的说。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也不能证明东条英机是个好人。我们现在要知道武王伐纣的真实情况,还应该听一听反方的声音。比如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曾扣马而谏,他们的著作倒值得一看,还有伐纣胜利后,殷民曾经造反,如果发现了造反殷民的日记,那就很有参考价值。&&因为有道和无道很难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孟子的论点同样没有大前提,只能陷入循环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是论据。胜利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力量强大,力量强大者多助,包括内助。多助者有道,失败者无道。其实和“成则为王败则寇”是一个意思。假如武王伐纣时有另一股势力把武王打败,周武王就是无道的。罪名是很现成的――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用这个观点看宋襄公,他的错误也不是仁义大旗,而是自不量力,本来就不应该同楚国打仗。楚国在西周时已非常强大,周昭王征伐楚国失败,淹死在长江;齐桓公是五霸之首,对楚国用兵也只是示了一下威,不敢正面接触。墨子在《公输》篇里,对楚宋两国的实力差距之大,描写得十分生动。楚军之所以敢于当着宋军的面从容不迫的渡河,就是因为瞧不起宋国。换句话说,即使半渡而击,宋国也未必能战胜。相反,如果宋国实力强大,双方列阵后战斗也一样能取得胜利,那样仁义大旗就成了千古佳话。同样道理,项羽如果统一了天下,他就不仅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还是一个气度不凡的皇帝,《鸿门宴》一定是不可多得的道德教材。黄忠要是没投降刘备,而是杀了关羽,那么,关公就是另一个同宋襄公一样的蠢猪式的人物。&&成王败寇是几千年来的习惯思维。有钱人就是有本事的人,他的财产就是证明,被枪弊的一定是坏人。喜欢打落水狗,墙倒众人推,是汉文化的优秀传统。嘲笑失败者,给死人脸上抹黑更是国人的惯技。周幽王死在骊山下,于是就有了千金买笑,“数举”烽火戏诸侯的荒诞故事;秦二世而亡,秦朝在历史上就几乎没有一个好人(鲁迅语),秦始皇就不是他爸爸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大破鞋;晋灭蜀,刘禅投降了,于是就有了乐不思蜀的故事,阿斗就成了千古懦夫的代称;隋灭陈,于是就有了陈叔宝君臣天堑无忧的故事,陈后主和周丽华成了后人取笑的对象;宋灭南唐,于是就有了后主铁练锁江的故事。本人一贯对历史书不感兴趣,偶尔看一点,也是从反面去看。&&纣王果真是无道的吗?&&古代每个家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渊源。郑国和晋国都是姬姓国,与周天子有同一祖先。但最先让周天子失去威信的正是郑国。郑国不但强占了东都洛邑周围的大片土地,还同周王互换人质,以至同天子兵戎相见,一箭射中周王,使周天子尊严扫地,从此以后,诸侯都把天子看扁了。晋文公虽然打尊王攘夷的旗号,但孔子也说他“谲而不正。”齐国是姜太公的后代,齐襄公死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争君位,竟闹得弟兄残杀,比起宋襄公的弟兄谦让友爱来,道德水准要低得多。宋襄公不光是在战争中能恪守道德原则,人际交往也是很讲义气的。晋公子重耳是有名的贤人,在周游列国的流亡生活中体味了世态炎凉,唯独宋襄公能真心相待,不图报答。&&春秋时,宋国很可能是当时最诚信最讲仁义的国家。墨子是最讲道理的人,庄子是大思想家,这两位都是宋国人。&&原来宋国是殷商的后裔,宋襄公秉承的是殷商的家族传统。可见殷商文化虽然比周文化古老死板,但从人类对人性的认知方面来说,却是更有继承价值的。&&纣王也不见得就是历史上写的那么坏。&&小时候听说鼓书的说封神演义,第一句就是“纣王无道宠妲己”。心中老是疑惑:一个人爱自己的老婆,怎么成了过错呢?长大了才知道,原来纣王的错误主要是对周的战争中输了。唐朝安史之乱,马嵬坡发生兵变,唐玄宗不是自裁以谢天下,而是让兵士把杨玉环缢死。后来有个叫白居易的诗人,写了一篇《长恨歌》,歌颂皇帝与贵妃忠贞不渝不爱情。所谓忠贞,就是把对方当做替罪羊。纣王却不是这样,他自焚而死,决不苟活。如果商平定了周武王的叛乱,商的统绪再延续若干年,一定也会有一个文学家撰文,赞扬纣王与妲己的爱情,简直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那样,历史家们就该这样写了:杀比干,修鹿台,酒池肉林等都会变成功绩。杀比干属于大义灭亲。比干是纣王的叔叔,有通叛的嫌疑,王子犯错与民同例。即使是杀错了,比起后代的大戮功臣,宁可错杀三千来,也算不了什么。周文王有着明显的野心,但纣王也只是把他当政治犯看待,囚于h里,而没有杀他,说明纣绝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修鹿台是为了给首都建一个标志信建筑,如果保存到现在,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酒池肉林,殷纣时生产发展,产品丰富,我们祖国商代就开始搞菜篮子工程了。
本版块主题总数:192594 / 帖子总数:2060540
今日论坛共发帖:5048 / 昨日发帖:35450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关于子贡“纣之不善”的不同解读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纣王的母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