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道德讲堂演讲稿和人性方面的演讲稿,最好用到扶不扶这个例子

“这么和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这是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两句流传最广的台词。第一句,点明结果;第二句,说明价值。在现实中,很多观众也表达了与小品中一样的困惑,如果真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到底扶还是不扶?
这一话题也成为了今年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之一,从百度搜索得出的结果来看,所有被问及此事的代表和委员都一致认为,该扶。笔者不才,观点也跟这些代表和委员一样,正如小品《扶不扶》中的那句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其实说起此事,笔者有很多话想说。
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了3个层面。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同时,我也看到有很多网友评论说,自“彭宇案”后,社会道德滑坡30年。各地频现的翻版“彭宇案”,恰是道德丧失、信任危机的体现。对于此,我很赞同,但我认为,这并非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
不错,从道德层面来讲,看到老人摔倒,我们应该去扶。尊老敬老、助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无论哪朝哪代,对老人和长者的尊敬始终如一。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而且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此外,从人性来说,“人之初,性本善”,看到老人摔倒,自然会有一种良心驱动,让你去扶起摔倒的老人。这不仅是对老人的尊敬,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
可是,扶还是不扶毕竟是一个个体行为。正如前文所讲,扶不扶,是一个“应该”层面的问题,并非一个“绝对”层面的问题。“应该”不代表“必须”,就像过马路,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但实际上很多人做不到。所以,“扶不扶”说到底是一个个体选择,只是这一个体选择的背后,蕴藏着群体的价值观念。尤其是从“彭宇案”以及翻版“彭宇案”出现之后,很多人在“扶不扶”的选择中选择了不扶,究其原因,是害怕被老人讹诈。或者说,是不想做了好事还惹麻烦上身。
那么,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老人”。
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老人”摔倒了扶不扶,而不是儿童、年轻人或有人摔倒了扶不扶。试想,如果看见一个儿童摔倒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去扶的。为什么,除了道德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儿童很纯真,他不会因为你去扶他而讹你,更不会主动趴在地上等着骗钱。所以说,该话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扶不扶”,而在于“老人”。
对于此,我一直都很奇怪。作为老人,作为长者,经历过风风雨雨,走过了年轻人未曾走过的路,按理说,应该比年轻人更懂得诚信、友善和感恩这些概念,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当然,那些讹人的老人并不代表老人群体,但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确令我感到惊讶。更何况,老人都有教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更应以身作则,为后代树立榜样,为什么却偏偏背道而驰,欺诈帮助他的人呢?或许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影星宋丹丹的话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据报道,宋丹丹在3月9日上午的文艺组讨论上说:“这几天,老有记者问我这个问题,老年人摔倒了要不要扶?大家都说,你千万别扶,扶了他赖你。今年春晚也有这样一个小品。讲老实话,很多人没有看到根本。我认为,根本是老龄化社会的客观存在。”
宋丹丹还说:“我母亲是个教师,但她都气跑3个保姆了,因为她总怀疑别人拿她钱。老年人没有安全感。他们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年轻父母,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病,甚至精神上的病。他们恐惧,他们在大街上被撞倒了,没看清楚是谁撞的,最后谁扶了就是谁。但他赖你或许不是有意识的,就是应急反应。扶还是不扶,这个争论本身就没有意义。”
她表示,老年人他拽住你,那是出于自我求助和保护的意识,是一种应急反应。千万不要把它看成老年人都坏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完蛋了。这样的话,舆论就走偏了。舆论应聚焦在如何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而不是讨论老年人是不是坏。
同时,也有很多人指出,老年人大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现老人摔倒,扶不扶并不是第一选择,而是要问清老人的身体状况,再做后续行为。另外,老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摔倒易导致骨质,不当的搬动会造成二次损伤。
由此可见,在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上,“老人”才是核心,并不是“扶不扶”这个选择。为什么老人会讹诈前来帮助他的人?这里面自然有道德层面的原因,但我相信,老人不会不懂这些。他之所以说是被撞倒的,更有可能是内心对自己摔倒这一事件的迷惑和内心的孤独所致。因为长期见不到子女,因为得不到应有的精神需求,使老人总是处于一种“不满意”和孤独的状态中,而且在跌倒的瞬间,老人是不会去想跌倒的原因的,这时候有人去扶,他们很容易把扶他的人误认为是撞倒他的人。
因此,想要避免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除道德层面的呼吁外,更应该关注老人生活的本身,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需求和关爱,这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老人得到更多的精神需求和关爱,再加上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他们自然懂得诚信、友善和感恩,他们自然不会讹人。(黄达)
(责编:盖林、黄达)
|||||||||||||
|||||||||||||汇聚道德力量
弘扬人性微光(公务员道德演讲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汇聚道德力量
弘扬人性微光(公务员道德演讲稿)
公​务​员​道​德​演​讲​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关于扶不扶问题的道德讨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关于扶不扶问题的道德讨论
思​修​作​业​,​关​于​扶​不​扶​问​题​的​道​德​讨​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0.5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道德的演讲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