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善友的公开课7月25日赴美告别演讲录像

1月24日,中欧商学院教授龚焱走上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讲台,带来《精益创业》的大型公益演讲,以绿山咖啡,webvan等为例,回顾硅谷创业思维的演变,讲授互联网时代的精益创业方法。演讲实录分三部分,本文为第三部分,从初创公司与大公司的区别入手,剖析精益创业的深刻精髓与具体方法。文/龚焱我们刚才对创业的本质和硅谷整个思维演进做一个回顾。我们接下来对精益创业逻辑框架做一个解读,我们切入整个精益创业方法论。初创公司vs大公司: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们从问题开始,初创企业和大公司有 什么本质区别?【嘉宾】:资源。初创没有资源,没有品牌。【嘉宾】:不怕死。【龚焱】:这也是一个区别。还有什么区别?我们通常意义上初创企业和大企业关键区别是在资源,或者是在企业规模。但是除了这个区别之外,初创公司可能只是一个缩小版,但是如果把创业过程作为认知的过程,大公司是执行,它是放大和执行一个已经得到验证商业模式,而初创公司探索没有得到验证的商业模式。很多初创公司的失败就在于混淆了两者,过早去执行没有放大和没有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所以初创公司需要自己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今天要探讨的。精益创业分位三块,商业计划,客户开发,以及精益创业。我们今天对三块有一个回顾,我们在精益创业这个框架里面,不是常规意义上商业计划,如果我们过度沉迷于商业规划,商业计划提供是前提和假设,再完美的商业计划在精益创业框架里面提供是前提和假设,而且是未经证实的前提和假设。它只是给创业一个起点,提供一个基本的前提和假设。客户开发是精益创业关键环节,通过和用户的开发,创业者可以对创业方案进行应对,我们所说应对都是和用户来进行。第三块也是精益创业重要一块,就是精益研发,如何高度迭代,最小产品快速实现认知,高速实现创业过程的认知,通过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创业的过程。客户开发提供整个过程反馈和数据,精益研发提供非常重要高速迭代和高度试错的工具。商业计划只是未经证实的前提和假设我们看下商业计划,传统的商业计划是一个沟通的媒介。我们如何和内部和外部进行沟通和互动,如何传动我们的理念,给相关利益者表达我们企业的信息,商业计划是非常有用的媒介。商业计划除了预测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功能作为一个媒介,将创业者和创始团队的远景,信息向他的内部和外部相关利益方有一个完整的传递。但是作为沟通媒介之外,商业计划作为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关键的前提和假设。这些前提和假设,我们需要牢牢记住。在完美的商业计划中,这些前提和假设都是未经证实前提和假设的。这些前提和假设给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实验和学习的起点,语境和场景作为一个起点。但是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我们需要做只是执行计划吗?当然不是。再完美的商业计划,它也只是前提和假设,也经不起和用户第一次亲密接触。事实上,商业计划的框架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型,就是产品引入的模型。这个也是90%企业正在进行新产品导入,新产品开发一个实践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座大部分人对产品导入非常熟悉,它开始一个概念,通过市场调研形成了产品概念。这个产品概念导入资源,进行一个封闭式产品开发,然后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测试,也就是通常说外部和内部测试,进行在某某月某日进行投放市场。如果我们对微软产品发布的模型非常熟悉的话,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这个是90%以上企业发布产品非常常用一个的过程。但是今天我想强调在精益创业框架里面,这一个框架往往也是初创企业死亡主要原因。为什么?【嘉宾】:时间长。【龚焱】:光是时间长的问题吗?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是用户为中心。我们看这个模型,刚才这一位提到客户的问题。在这个模型里面,客户在哪一个点进入这个模型?【嘉宾】:最后一点。【龚焱】:最后一点,用户进入这个模型是往往投入市场。而这个点上太迟了。这个模型里面,我们回到第二个认知,如果把创业过程看作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模型里面,认知从哪一点开始,反馈从哪一点开始,一直到内部和外部公开测试,才有一点反馈和一点认知。当然有人挑战说,我们开发产品的时候,做了市场调研,我们也接触了用户,但是是真正的用户吗?它是伪用户,它是你假想的用户。虽然这个模型是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一个模型,线性里程碑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也是初创企业走向死亡的原因。它假设客户痛点高度确定,假设解决方案也是高度确定的,这两个关键一个前提和假设。当然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说,这种模型没有成功是不是只对初创公司是这样,对大企业来说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个现象。初创公司要探索未知的商业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初创公司的场景,这个场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场景。创业者想到一个好点子,得到启动资金后马上招聘程序员开发产品,创始人通常会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开发团队则按照他的想法实现产品,这些创业型公司一般在秘密状态恰运行,很少与用户互动。另外,由于沉淀需求和创意边做边变化,开发进度较慢,通常半年左右的时间,创业型公司才能开发出可以内测的产品,这个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开发团团队不得不继续修修补补,虽然开发团队没日没夜的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资金渐渐耗尽,产品依旧未能完成。这个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刚才也提到,有人置疑说对大公司是不是可以避免。让我们看第二个场景。以惠普为例,团队高大上,技术高大上,为惠普增添了很多的专利,产品要求严格,产品还没有推向市场,已经翻译成多国语言,然后产品没有推向市场,销售人员已经就位,但是我想请教大家,问题在哪里?惠普高级经理写了一本回忆录,叫做《启示录》,他说:是的,这款产品彻底失败了,他的技术让人耳目一新,他的媒体反馈也不错,但是就是没有人愿意购买它。用户不买单。这个产品经理在这个事件之后进行了反思。他说:我们吸取了深刻教训,如果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价值,无论开发团队多么优秀也没有用。他暗下决心,除非产品是用户需求的。否则再也不会投入精力。惠普从这个中间吸取了教训吗?说到产品开发,50%以上的产品以这个结局告终,内部流程无懈可击,但是没有人买单。它的平板大家知道吗?那个产品是上市一周之后就撤销了,一周就降价,清仓。这个对惠普不是一个特例,这个对大公司来说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场景。这个线性场景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所以,商业计划经不起和用户亲密接触。初创企业并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初创公司是探索未知商业模式。创业公司的四个阶段 我们从一个图表进行一个解释,任何初创公司,有一个四阶段的过程,第一阶段和第二个阶段是我们所说的探索商业模式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商业模式放大,第四阶段是商业模式的执行。今天聚焦点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今天对第三和第四阶段基本不涉及。第一和第二阶段有两个特点,在商业模式探索阶段现金流一般是负的,所以这决定了任何初创公司来说,你的都面临一个负现金流约束条件,你在现金流耗尽之前,要验证你的商业模式。我们大部分初创企业的失败,不在于商业模式不成立,而是在资源耗尽之前没有完成工作。第一阶段是发散式的聚焦,也就是第一阶段可能有五六个方向同时在探索,第二个阶段是聚焦式的探索,你的商业模式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可能聚焦在两三个方向,是高度聚焦的探索。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相交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甜点,商业模式基本确定,接下来要做的任务就是放大和执行商业模式。这个点对投资人是一个甜点,感觉到这个公司终于值一点钱,而创始人来说是个苦涩点,这个商业模式可以确定,可以复制和放大。但是在这个甜点,有70%创始人在这个甜点上被换掉,也就是对创始人来说是苦涩的点。一方面找到了初步确定的商业模式,但是另一方面当他告诉投资人我们的商业模式确定之后,投资人就说要换掉。为什么这个点70%人被换掉,但是大数据70%在这里被换掉,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嘉宾】:创始人不好控制。【嘉宾】:跟创业机遇有关。【龚焱】:创业人和后续执行人不一样。这个是本质驱动力。在探索阶段和执行阶段,这两套完全不同的能力。很有人同时具有两套能力,所以对投资人来说是非常理性,也是非常安全的选择。因为对投资人来说非常明确,所以对投资人来说,可以在成熟经理人市场找一个替换者,完成这个商业模式的执行和放大。事实上,我们放眼硅谷,即使很有名的企业,很少有人从第一阶段一直走到第四阶段,但是这种特例是很少的。经常有人会置疑我说,看一下中国的数据不一样,中国的创始人很少在这个甜点被换掉,而且几乎没有被换掉的案例。为什么?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中国经理人市场不成熟,我们没有成熟的经理人成熟,但是我个人觉得有说服力的解释是第二个解释,中国的商业环境复杂多变,以至于创始人是最重要的商业链条。精益创业的聚焦点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我们今天不涉及商业模式执行和放大。今天我们聚焦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0到1的问题。最近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本书叫做《0到1》。我们今天聚焦点就是0到1的问题,放大是关于1到10的问题,或者是1到100的问题,执行关于10到101的问题。当然有人会说,如果我们关注后面两个问题怎么办?传统商学院,这是解决放大和实行问题。商学院有40%是执行,20%关于放大,0到1的问题是几乎一个空白。所以今天我们的关注点在于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是关于精益创业的问题,初创的企业的失败就是混淆了这两个,混淆了执行和探索的界限。让我们看一下这个短视频。这里有个关键信息,我们在执行商业计划的过程中间,我们经常出现一种情况,也就是说我们雇佣大量的销售团队,就像惠普的案例,我们甚至对它进行了培训,但是我们卖不去东西。所以这里提到一个关键信息,再完美商业计划也就是假设。我们客户开发工作谁来做?首期用户开发工作只能由创始人来完成,这个是我跟初创团队建议的时候,也是我们建议的。我们所客户开发的工作是绝不能外包,这个只能由创始人来完成。再完美的商业计划也是前提和假设。因为缺乏用户而失败的新创企业高于因产品开发写失败的新创企业。因为技术开发失败这种初创公司是非常小的一个数字,所以,精益创业逻辑框架,是仅仅和用户连接在一起的,精益创业核心框架,一块是用户探索,通过和用户紧密互动定义两个基本假设。第二块用户验证,通过和用户的互动来验证你的两个基本部假设,如果在用户验证过程发现你的假设和用户真实情况之间,有个巨大的差异怎么办?就是轴转,也是调整方向。通过用户的探索和用户的验证以及不断调整方向,快速完成商业的模式探索。用户探索和用户验证和精益创业关键的两块。第三块用户积累,第四块是公司运营。我们高度聚焦在用户的探索和用户的验证,以及相应的调整方向,至于用户积累和公司运营不再今天的讨论的范围。经常有人问,精益创业起点在哪里?我非常明确在这里做一个定义,整个精益创业起点就在于探索,通过和用户互动来形成对两个基本假设的定义,如何定义用户的痛点,如何定义你的解决方案,然后和用户互动,来验证你的解决方案。这个精益创业一个基本逻辑框架。精益创业的理论框架回到刚才说聚焦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探索,而不是商业模式的执行和放大。关于精益创业这个逻辑框架,它不天上掉下来,虽然这个逻辑框架在硅谷开始,它非常有强的理论强。精益创业这个理论框架,理论基础有三块。第一块是MOORE的跨越鸿沟,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是被誉为高科技领域营销的圣经,它是精益创业第一个理论框架。第二个理论框架是领先用户创新。第三块是创新者的窘境。这三块是整个精益创业创业一个基本理论框架。三块我可以做一个简单介绍,明天对这个创新者窘境通过特斯拉的案例,明天做一个回顾。跨越鸿沟这个是高科技领域产品的圣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定位了三类人群。第一类是技术爱好者,这些用户对新的技术和新的高科技产品非常敏感,而且非常愿意尝试。第二大类是主流市场,这些用户分为使用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在这个市场是跟随者,也就是周边的人已经开始用了,这两类人群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第一技术爱好者逻辑是追逐新鲜事物,但是主流市场来说,它的逻辑如何用这个产品和技术来提升我的效率,如何从新的技术中间获取一个超额的回报率。第三类是怀疑主义者,如果今天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就是属于第三类,也就是说身边所有人都对这个新技术转过去之后,你还在怀疑,还在观望,这个人就是第三类。第三类和第一类都是小众,第二类是主流市场。主流市场占了70%以上,当推出这个理论之前,当时的营销理论认为推出一个新技术和新产品,我们应该向哪一个市场推,如果按照一个常规逻辑。【嘉宾】:主流市场。我们这本书对这个核心观点提出了挑战,我们如果推一个新技术和新产品,我们针对不主流市场和技术爱好者和产品尝鲜者,为什么?如果回到亚马逊的爱好者,技术爱好者和尝鲜者,这类用户是什么用户?这类用户有很大比例就是天时用户,它愿意用很高的代价,有很高容忍度,第二一旦用户采用这个产品,达到预期拉动后续主流的用户,我刚才提到主流用户往往是跟风者和追随者。跨越鸿沟这个理论对新
产品营销进行一个重构。这本书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单点突破,而不是大面积覆盖主流市场。找到用户使用场景痛点,通过这个痛点来挖掘出单个细分市场,并且在这个细分市场造成事实的垄断,从而形成突破口。第二个观点是以点带面,集中力量单个细市场非四处撒网,从单个细分市场逐渐扩散开去。第三个观点是聚焦与快速决策,占领诺曼底底之前,无须考虑如何解放巴黎,在分杈口的一瞬间迟疑就足以导致整只船的颠覆。所以在单点突破在单个细分市场是高度聚焦一个观点。如何突破单点
关于如何从单点突破,单个细分市场高度聚焦,这里有一个视频,我们回到咖啡行业。咖啡从二战之后,在美国经历了三个浪潮,现在是咖啡行业第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速熔咖啡,是以雀巢公司为主导,廉价、非常方便的工业化产物。咖啡第二个浪潮是星巴克为代表的连锁巨头试图把体验植入到咖啡中。第三次浪潮是小而美咖啡店,也就是这些咖啡店聚焦的不是主流市场,它甚至过滤主流市场,它聚焦就是我们说的有着极高黏性的小众市场。这个小众市场有极强烈的共同爱好,再试图从这个人群拉动后面的人群。第三波浪潮代表的公司就是有一家蓝瓶子咖啡,还有一个洛杉矶的咖啡店,这个公司名字不是针对主流市场的咖啡店,它的名字是知识分子咖啡店。单单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就过滤掉了。我们看一下这个知识分子咖啡店视频。大家什么感受?用生命做咖啡。这家咖啡店我个人体验过,首先它不针对大众市场,它对咖啡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咖啡有极致体验要求,非常小众的群众,一杯咖啡售价是星巴克的3倍。这个体验我去过两次,有一次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体验,我去要了一杯卡布其诺,当时那个店员在上面加了一片叶子,但是叶子最终要完成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叶子有一个圆角没有处理好。我还没有反应过,当时店员直接把他倒掉,然后从头开始。我想从这个例子看到,咖啡第三次浪潮里面,他们所用的策略,他们试图用的策略和刚才提到跨越鸿沟是一个同一个策略,是针对小小众的人群,通过通过小众人群来拉动主流市场。这个事实上跨越鸿沟几个关键点,聚焦细分市场,快速拉动,在细分市场形成事实垄断,整个决策是高度一个迭代。我们回到刚才说的第二个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和跨越鸿沟非常相似,也把用户也分成几个类。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早期采用者,第二常规采用者,第三相对之后的采纳者。它定义一类新的用户,叫做领先用户,领先用户就是对痛点有着极致的感受,而且每天都可能接受痛点,由于痛点的感受以至于自己试图制作解决方案,而且他们有的解决方案不但给自己使用,最终变成了一个商业化的解决方案。这VON LIPPLE就是对这一类用户进行研究,这个和不同的行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行业不需要领先用户,但是有些用户非常需要领先用户。如果我们把美国行业领先用户列一个表,哪一个行业领先用户是最多的?最容易出现的用户是哪一行业?【嘉宾】:饮食。【嘉宾】:玩具。【嘉宾】:手机。【嘉宾】:日用品,牙膏。【嘉宾】:互联网。【龚焱】:最高的一个行业是外科手术器械。我们可以想象医生使用器械每天要大量用。所以很多医生自己做解决方案,有其中一部分被医药公司合作,最终推出一个成型的商业合作。所以有30%的创新最终领先用户来完成,大量外科医生变成一个创业者,虽然不可能完成最终的生产,但是首先的解决方案由外科医生来完成。我们所说很多天时用户和领先用户有一个重合度,不是所有的领先用户都是天时用户,但是几乎领先用户都是天时用户,这个有一个很高的重合度。第三个理论框架是创新者窘境,早期边缘的用户在颠覆式框架里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创新者推出方案的时候,我们采用是边缘非主流的用户,而这些用户在边缘颠覆式创新走向主流的过程中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在明天会有一个深度的解读。回到刚才说的框架,用精益创业逻辑框架起与用户探索,通过用户探索来完成一个基本任务,什么是基本任务?来定义两个基本假设,来定义痛点假设,来定义解决方案假设。这不是一个营销的过程,这是一个反推销的过程,是一个倾听的过程,从同理心感受用户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积累认知的过程。通过用户互动来定义解决方案假设和痛点假设。用户验证基本用户在于验证两个基本假设,通过用户探索形成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我们用用户验证对两个基本假设来验证,关于如何定义和如何验证有一个系统方法论的介绍。这个过程试图验证整个商业模式是否可重复,是否可以推动化,投入用户验证来挖掘来连接天时用户。如果没有天时用户,就需要轴转到发展阶段。我们通过用户验证来验证两个基本假设,如果验证的结论和定义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异,就需要调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间,如果有差异,我们需要把它轴转,我们需要一个方向调整,而这个方向调整过程中间,轴转的,轴转的周期至关重要。符合高速改变方向,对创业的过程非常重要。为什么轴转周期如此关键?在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我们现金流往往是负的,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也就是现金流。对大多数初创公司我们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不断试错,不断调整方向,最终确定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加速整个轴转,让现金需求最小化,同时在这个轴转过程中间,功能化组合最小化,来通过功能组合来完成测试。所以回到所说框架,事实上,精益创业聚焦点就在这两步,用户探索和用户验证以及对应方向的调整,这个是精益创业聚焦点,用户积累是关于商业模式放大,用户公司运营是关于商业模式的执行。这个是整个精益创业基本逻辑框架。接下来对精益创业具体的方法论做一个展开。精益创业的具体方法
首先如何定义两个基本假设。对两个基本假设的定义,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精益创业理论框架里面,有核心两块,一块用户探索,一块是用户的验证。我们接下来的时间符合进行探索,以及如何进行用户的验证。我们从符合定义基本基本假设开始。定义用户的痛点,以及定义解决方案。我们关注焦点有两个,用户痛点的重要性。每个用户都面临成千上万的痛点,但是有很多的伪痛点,我们首先要定义用户痛点的追求性,这个伪痛点,还是真正的痛点。第二个维度在用户痛点重要性的前提下,痛点本身持续应如何。用户痛点的大小决定商业模式整个空间,用户痛点持续性决定了商业模式持续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曾经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土崩瓦解。我们需要关注痛点大小和痛点持续性。我们定义解决方案我们也是关注两个维度,第一解决方案是否给痛点提供一个解决,是否能够一个解决方案,是否和痛点相匹配。第二个维度在解决用户痛点基础上,它和用户痛点的吻合度如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解决方案,似乎给用户痛点提供了一定支撑,但是有巨大的鸿沟,但是有可能是第二位,没有提供完整,高吻合解决方案。我们关注这个痛点和解决方案,我们看痛点大小和持续性。我们看解决方案是否可以解决痛点和痛点吻合度。为什么要关注痛点。我想引入两句话。这个人是有名VC,他创办的公司都知道叫做SUN,这家公司非常成功。这家公司是新能源和新技术,风险来说非常高的领域。他有一句话被广泛引用“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机会”,这句话有后半句没有放上去,就是痛点越大,机会越大。那么第二句话我想引用也是硅谷另外一个VC,这曾经是苹果雇员,现在是硅谷技术评论员,他也是一家VC高级合伙人。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和前面一个人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方式就是一致的,他说:我每天晚上躺夜晚,有想生活中间不如意的事情,不是讲个人感情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如意事情是什么?我们体验场景中间有问题的地方,有障碍的地方,他认为这些地方都是潜在下一个创业机会。这两句话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异曲同工,每一个痛点背后都是一个机会。我想举几个小例子,我们看一下痛点和解决方案匹配的时候,这个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首先,这个APP是SNapchat,这个是硅谷争议最大的APP,这个翻译过来就是阅后即焚,这个是社交APP。我想这个公司能够赖以生存就是针对传统APP的痛点。我想请教大家,如果你用微信分享你的照片,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嘉宾】:发出去就不可收了。【龚焱】:而事实上,尤其有问题的照片,关于隐私的痛点非常大。我们很多照片不敢通过微信来发出去,一旦发出这个照片,这个照片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完全想不到网站出现。除了这个痛点之后,还有一个很大的痛点,我们每天大量交换照片,我们希望获得什么?每天在微信上发消息,你想获取
,你要收获什么?你要搜集就是赞,这个赞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关注,被关注,被欣赏。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某一个人大量发照片和信息,谁也不理他,他是不是很失望。每一次照片分享对自己受欢迎程度,对自己在社会上受欢迎的竞赛。无论是发送人和接收人都是一个压力,对接收人有压力,每天看我的微信,我会点一批赞,有一批赞是真心点,但是有一批是迫于朋友的压力来点。这个解决方案就是针对痛点。在左边把这个照片发出去之后,对方打开7秒钟之后消失了,不但从屏幕上消失,而且在服务器消失了。你没有点赞的压力,也没有搜集赞的压力,整个社交过程就像一个流水,回到个自然社交过程也不用担心隐私的问题,因为几秒钟就没有了。当然,中国人比较聪明,就是我截屏,但是系统发一个通知,就是你的朋友某某试图截屏。有一句题外话,为什么这个APP是有争议的APP,因为这家公司估值非常高,现在到了100亿美元,另外一方面没有盈利模式,也任何人知道怎么盈利,它是最有争议的APP,这个团队认为未来会战胜FACEBOOK,另外一方面有人最终一事无成,因为找不到盈利的点。为什么FACE
BOOK收购这家公司?它的背后是
什么原因想把这个竞争平台收购。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一代正在流失,下一代在两个平台上,其中一个就是SNapchat。这个问题是微信也面对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都在微信,我们下一代不可能呆微信,他们
需要找到和父母不同的平台。我想微信在未来要面对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个是UBER,这个是司机拿的UBER的应用,这个是专业的司机,你下车之后不需要付费。这个解决方案解决了坐出租车用户的痛点,对用户痛点这个解决方案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是给司机端,我们去看个在公司上班司机,这些司机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嘉宾】:很难和用户进行连接。【龚焱】:他有大量的闲置的时间,有大量碎片的时间。我举一个例子,我经常用的一个司机就是PEET,他是给外企工作的。他的工作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这个律师所跟他说PEET到我的酒店,送到某个陆家嘴的办公楼去开会。像这种律师所开会经常就是一整天,然后到了5钟之后,PEET现在会开完了,把我的拉回酒店。PEET有了大量的闲置时间,但是现在有了这个UBER之后,他打开手机端就可以接单,到了4点之后就停止接单,所以有了这个UBER这个车的资源全部被激活了,他的闲置的时间也可以得到了利用。这家公司是硅谷炙手可热的公司,最新估值是400亿美元。这是创始人,这是是第三次创业,第一和第二次创业非常失败,我们看这个创业人是怎么描述,这个就旧金山,这家公司起源于旧金山。所以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随着UBER出现之后,中国一线城市的黑车司机正在迅速消失。在很快未来看不到黑车司机。大量黑车司机向这个平台迁移,这个平台给司机提供了非常好连接平台。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里有个很小的例子,这是关于血糖仪的例子,这家公司是德康医疗,它针对重度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这个是第一代血糖仪,这个血糖仪经历了很多年的更迭之后,今天的血糖仪过程有什么痛点?【嘉宾】:每天要扎一次。【龚焱】:每天要带这个设备,看这个血糖仪有了很多的迭代,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痛点。采样麻烦,体验过程很糟,尤其是对重度糖尿病来说体验更差因为他需要连续的采样,对重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可能睡觉的时候发生突变,血糖过高不处理的话,会引发并发症。而病人在睡眠的时候,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的检测。所以针对几个痛点德康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是无痛植入式的传感器,无痛植入皮肤表层,然后转入云端数据,如果这个数据有异样,就进行报警。这两步方案提供了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接送器,在这个接送器有一个曲线,通过每5分钟的采样形成,一天采样128个点,然后形成一个曲线,如果有紧急情况,促使家人来对这个紧急情况进行处理。在病人端在这个黑色底下,是无痛植入的传感器。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戴这个影响我们的影响吗,完全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不需要每天去扎针和采样。有人会问?这个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大家想一下如何设立这个盈利模式?【嘉宾】:卖数据。【嘉宾】:相关的外围产品【龚焱】:它的盈利模式有三重:第一重卖设备,左边接送是850美元,第二重是卖辅材,传感器像我们隐形眼镜是抛弃型,每周要换一次传感器,而传感器价格是75美元,一年就要大概3000美元的传感器。第三重盈利模式通过相关辅射的产品。当你的糖尿病指数超出预设范围之后,这个病人要做什么处理,要打药,这个报警设备和胰岛素棒相结合。刚才也有人提到是大数据,这个
是之后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实现。我们看一下这个植入过程(视频),非常简单一个视频,单手就可以操作,而且完全是无痛式的植入,但是一周就要植入一次,很多人会用两个星期。这个解决方案是针对重型糖尿病患者。他现在营销对象又转到了小孩,从娃娃抓起。他从小孩挖掘重型糖尿病患者。传统行业的大量痛点没有被解决我们刚才提到的都是新兴领域,在非常非常多古老行业,传统行业存在着大量的痛点,在体验上存在大量痛点没有被解决。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葡萄酒行业,我们把葡萄酒各个体验环节,我们分解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你注意到微信底下的阅读量了吗?它跟哪些因素有关?就像大千世界的万物一样,它也是有规律可行的,有高手就总结出了NASA宣布发现第2个“地球”Kepler-452b李幸丨文今天,朋友圈被一颗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刷屏大约一个月前,《秘密花园》从微信和朋友圈起家,迅速成为话题。跟足记一样,这个看起来好像不可能火的东西火了起来被问及此前连续关店的问题,赫畅反应得简单直接:这就是犯错的代价。“那又怎么样呢?”他紧接着瞪眼又抛来这么一句传统管理枯燥、迂腐、压抑、效率低下已经众人皆知了。互联网时代到来,90后迅速崛起,怎么去变革传统管理?答案是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誉为明日之星的 Homejoy 为何突然无疾而终?它的失败能给我们国内创业者带来哪些启示?Muji无印良品在经济危机中创造“Muji神话”后,首次出现了危机——出现赤字、增长放缓、利润下降、士气低落。此时,松井忠三被任命为Muji社长。那么Muji最后是怎样起死回生,并确立了“质朴”风格的?变革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主题,无论你的组织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领先。互联网企业以颠覆者的姿态迅速崛起,留给传统1商业世界的文艺青年?罗永浩,陈年?甭管是谁,作者说,在创业和商业世界里,文艺青年是活不下去的,你认同吗?文没有人离得开微信,微信和微支付的生态是什么样的?近日的亿邦O2O产业峰会上,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发表演讲,他说无人不谈O2O,谈O2O就会说起河狸家。河狸家一路走来褒贬不一,不过发展很快,上线不到一年完成了三轮融资。它最近大家可能都发现了,研习社微课堂改版了!以前微课堂只在线上直播,现在为了提升体验、加强交流共享,我们采用线“很多人都说我是总理接见的90后创业者,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让我脱离这个标签。”7月11日、12日,颠覆式创“很多人一听到情怀你都会嗤之以鼻。我们企业家干了一辈子就是产品的成本结构多赚一点钱。但是情怀跟情感也能够改变“细分人群、状态、情绪的组合是有限的,你总能分出一些人的情绪,围绕这些情绪做安抚或者激励,它就是情怀,你用这“细分人群、状态、情绪的组合是有限的,你总能分出一些人的情绪,围绕这些情绪做安抚或者激励,它就是情怀,你用这第一位获得商业投资的90后,10分钟搞定IDG李丰,公司估值破亿??颠覆线下K歌体验的“一起场”创始人光环不“我想打造一家这样的百年企业,它有一直互相信任、人人投入的团队,为全世界的人创造未来。”7月11日、12日,“我想打造一家这样的百年企业,它有一直互相信任、人人投入的团队,为全世界的人创造未来。”7月11日、12日,第一位获得商业投资的90后,10分钟搞定IDG李丰,公司估值破亿??颠覆线下K歌体验的“一起场”创始人光环不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作为资产的属性日益明显,并且已经形成了数据银行的需求和环境。本周三,创新微课堂探讨“明年就不知道,还能不融不到钱了”。互联网转型已经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问题,但到底如何转型却还是一头雾水,看看这些图,你就明白了。文/卢彦(研习因为创业者往往是最聪明的一群人,在了解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框架之后,完全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对商业模谁有权决定哪些软件是基础功能、哪些软件是冗余功能?文/阑夕(逐鹿网创始人 微信号techread)上海消费者健身很重要,健身卡很贵,健身不方便,于是有了乐刻健身。创始人说,下一步的打算是,将乐刻从产品延伸至平台,联合12347月4、5日,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地产分社首场课程在深圳举办,前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和途家网创始人兼CEO 罗军研习社一年多来,不少老社员一路相伴,是你们捧场,还是研习社帮你们太多,总之就是大家都好。我们想要更好,于是有dfscx2014深入研究颠覆式创新理论和互联网思维,热爱创新的朋友们的交流学习社群,让更多企业和企业家受益。热门文章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善友 颠覆式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