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年了,还能练习击剑俱乐部吗

仗剑少年指何方
  “不知道你对这个项目是不是了解,两个对手间的胜负就是在二十分之一秒的时间,这个时候要高度专注,对小孩对成年人都是很好的训练。”谈起自己练习击剑一年以来的心得和收获,北京的李凎感触良多。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业余击剑训练。本来只是计划让8岁的儿子去学,没想到看了一眼之后,不但自己被击剑深深吸引,连太太也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最后干脆一家三口都报了名,成为北京一家知名击剑俱乐部的会员。  虽然在一些击剑专业人士口中,击剑仍是一项有待发展的“小众运动”,但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业余击剑运动已经悄然兴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追捧,成为一项新的流行时尚。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的击剑俱乐部有上百家,参与人数达到3万人,而仅北京一地,就有30多家击剑俱乐部。一位常年致力于推广击剑运动的教练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击剑近年来的蓬勃发展。  在日趋壮大的业余击剑队伍中,青少年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李凎所在的俱乐部,近80%的会员都是中小学生。去年12月底刚刚落幕的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总决赛,1500名参赛选手中,17岁以下的孩子更是占了90%。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孩子们对击剑如此着迷?青少年浓厚的参与热情,对击剑运动在专业层面的发展又意义何在呢?  仗剑为何  张辰伟今年上初二,在一家俱乐部练习佩剑已经4年了。张辰伟的爸爸告诉记者,2008年奥运会后,击剑这个项目火了起来,正好自己家附近就是老山国家击剑队的训练基地,一次他带着孩子参加了一个俱乐部搞的击剑体验活动,孩子一下就喜欢上了击剑,一直练到现在。“他的体质上来了。”儿子变得更结实了,张先生说。  近年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滑坡严重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改变以往只重智育不重体育的观念。首体协力击剑俱乐部总裁、资深击剑教练张武元认为,家长们送孩子来练击剑,主要还是为了强身健体,“现在学校有体育课,但学校的体育课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本来课时就少,还怕受伤怕出事,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我们俱乐部的击剑课,一堂课一个半小时,像学校体育课一样也有准备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一堂课下来能顶三到五节学校的体育课,这效果肯定不一样。”  任何体育锻炼只要长期坚持,都能起到强健体魄的效果。但既然选择了相对相对小众的击剑,家长和孩子们的着眼点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我们小孩属于那种比较斯文的小孩,当时教练说通过击剑锻炼他的霸气或者战斗的观念,还是有点变化的。”虽然李凎一再强调让孩子练击剑只是希望他能从中获得快乐,没有太多功利的目的,但他坦言,击剑确实给孩子带来一些变化,“击剑的规则性很强,包括步伐、动作、前进后退,长期练习,对身体的姿态、仪态都有影响。”张辰伟的爸爸也说,最初支持孩子练击剑的考虑之一,就是希望培养他作为男孩的那种“男人的气质”,这几年练下来,孩子的站姿和走路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击剑可以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的训练。”北京万国击剑俱乐部的技术总监王钰说。兼具敏捷、优雅和勇猛的击剑运动,在众多运动项目中独树一帜,正契合了当下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思路。  “击剑是他的个人选择,有兴趣做基础,不是强迫的,以前让他学个乐器什么的,坚持不到一年就撂了。”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通常是喜忧参半的,但张辰伟对击剑的浓厚兴趣,张先生却喜闻乐见,“学习的注意力提高了,原来每天晚上学到10点就坚持不住了,现在可以学到11点。”张辰伟对此更有切身的感受,“对意志品质有帮助,参加考试不会像以前那样非常紧张了,放松下来,就能发挥得更好。”张辰伟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紧张心情,“一直都很紧张,刚开始发挥得很差,教练告诉我不要紧张,但我还是一直紧张。打到最后一场的时候,突然发现如果我不紧张会比紧张发挥得好很多,所以我渐渐放松下来了。虽然最后没能拿到第一名,但是我觉得这次比赛对我启发很大。”击剑比赛的决胜往往在千钧一发之间,这对参赛者心理素质的考验是巨大的。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历,很可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张辰伟说,自己以后会坚持把击剑练下去。在他眼中,击剑比其它一些运动更需要动脑子。面对不同的对手时,需要快速转换思路,采取不同的打法,自己的思维就在一次次比赛中得到了提升,在一次次比赛中有了新的领悟。正如张武元所说,击剑是一项“智者运动”,比赛过程中对人头脑和思维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击剑有一定的对抗性,但又没有太多的身体接触。”李凎认为,从自己和孩子的身体特点来看,击剑是一项比较适宜的运动。  “小孩喜欢武器、舞刀弄棒这些东西。”李凎说。其实,银光闪闪的长剑、雪白的击剑服、乌黑神秘的面罩,就连一些成年人也难以抵挡这套帅气行头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呢?  闲专之辩  “体校的招生面有局限性,训练模式是每天下午放学去训练,参加者主要是周边的居民,而俱乐部训练时间是可选的,有空都可以去,没有硬性安排。”北京击剑队的领队杨学敏说。击剑近些年的红火固然令击剑专业人士感到振奋,但作为专业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体校和业余体校,却也因此受到了一些影响。  北京目前拥有全国最多的击剑俱乐部和最庞大的业余爱好者群体,在击剑俱乐部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很多对击剑感兴趣的孩子都选择到俱乐部中参与击剑训练,体校和业余体校的生源损失了将近一半。俱乐部还会高薪从体校聘请教练,这样,体校就在生源和师资两方面受到了影响。而从专业击剑训练的发展历史来看,业余击剑眼下红红火火的北京,这方面的底蕴远不如江浙、广东深厚,2000年左右,北京的体校和业余体校才开始有了击剑训练。直到目前,北京各区县体育局给击剑设项的也不多,只有朝阳和丰台两个区有正式的教练员编制。  王钰认为,不光是击剑,目前体校的所有项目招人都很难,因为观念跟以前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传统形式的专业训练会荒废学业,俱乐部95%以上孩子的家长都只是希望孩子通过练击剑掌握一技之长,或者为出国做准备。王钰说,俱乐部实行的是“开门”经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相比之下体校的限制就比较多了,训练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对学业影响太大,体校还有筛选机制,练得不好会被淘汰,这实际上不利于体育人才的成长。  王钰认为,体校和专业队有必要通过和俱乐部合作实现发展,“在体校练击剑的孩子,基本上是10岁招进来,练六七年刚冒头,练十年才能有一席之地,这个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培养的费用如果全部由国家负担的话,负担是比较沉重的。以万国为例,今年我们的孩子从各项赛事拿了100多块金牌,这里面如果有5个孩子愿意从事专业训练,都可能是很好的苗子。在俱乐部训练,花费都是由家庭承担的,这样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能让孩子的学业不至于被荒废。”  一些体校和专业队已经在和俱乐部携手。据了解,北京一些体校现在组队参加少年儿童击剑比赛时,队中一半左右的孩子都来自俱乐部。这样,体校的队伍可以在剑种等方面得到充实,俱乐部的孩子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赛事平台。俱乐部还会和专业队分享教练资源,比如让俱乐部聘请的体能外教到专业队授课,现在已经比较常见了。“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杨学敏说。  “国外优秀的运动员七八岁开始练,像美国,都是纯业余的,只是到奥运会前,国家给出钱组队和训练。”张武元认为,业余训练有很多值得规范的地方,要想法办和专业“接轨”,提升水平,“北京的俱乐部很多,像最近我们刚搞了一个北京市的积分赛,积分前四名的可以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选上以后是由体育局资助参赛的。”关于如何有效提高参与业余训练孩子们的水平,张武元提出一种设想:在暑假这样特定的时间,选拔一些练得好的孩子,再找一些好教练,进行大规模的集训。  不过,专业队的竞技水平并未因为俱乐部的“扩张”受到太大影响。杨学敏表示,俱乐部会从专业队挖人充实教练团队,但一般只限于二流水平的运动员,一流的击剑运动员专业队还能留住,因为他们的竞技水平可以保障自身待遇。所以目前来看,俱乐部的“扩张”只是影响到了专业队人才梯队的建设。不少俱乐部的高水平选手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想向专业运动员挑战,但在张武元这样的击剑专业人士看来,这些出自俱乐部的“高手”和真正的专业运动员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至于俱乐部的发展能否为专业队输送人才,从而提高这个项目的整体竞技水平,王钰认为是可以期待的。虽然目前俱乐部里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只是把击剑作为一项业余爱好,表现出未来走专业道路倾向的人非常少,但毕竟击剑俱乐部兴起的时间还不长,像万国这样的大俱乐部成立也只有7年时间,而17岁以上的运动员才可以参加成年比赛,大多数孩子开始练击剑的年龄都不到10岁,第一批加入万国的孩子很多都还不满17岁。因此,俱乐部里那些有专业潜质的孩子是否都不会选择专业道路,现在下结论还早。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击剑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