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人人都是江河卫士摄影征文投票,保护黄河,你我的责任我要投票

我爱黄河摄影征文大赛今起投票
04:26:24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济南7月15日讯(记者 刘海鹏) 连日来,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山东黄河河务局发起的“呵护母亲河 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大型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我爱黄河随手拍”摄影大赛和“我爱黄河大家谈”征文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15日,两项大赛征稿截止,16日,两项大赛开始网络投票,每项比赛将各评出10个优胜奖,获奖者可分别获得1000元大奖。“我爱黄河随手拍”摄影大赛和“我爱黄河大家谈”征文大赛自6月25日启动以来,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参与。上百名摄影爱好者投上了自己多年来拍摄的有关黄河的数百幅照片,从各个侧面反映了黄河美、奇、险,以及对黄河的那份深深情感。楚光俊、冯玉旗、范宁、韩桂香等众多文学爱好者则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心中的黄河,有黄河美丽的四季、有黄河的喜怒哀乐、有黄河自己的心声。经过活动评委会的初选,两项大赛各从参加活动的读者来稿中选出部分作品参加最后的投票。网友投票请登录齐鲁晚报网,点击今日推荐“人人做江河卫士活动”。投票7月25日零时截止,请广大读者及时参与。网上投票结束后,活动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评出最后的获奖作品,并颁发证书奖金。“呵护母亲河 人人都是江河卫士”活动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投入200万元公益资金,联合15个省份的合作媒体共同发起。齐鲁晚报作为此次“人人都是江河卫士”活动在山东省的唯一发起媒体,全面负责活动在山东的开展与报道。作者:刘海鹏(来源:齐鲁晚报)
& ( 04:26:22)
& ( 04:26:17)
& ( 04:26:14)
& ( 04:26:12)
& ( 04:26:12)“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志愿者工作人员巡堤查险 - 网易济南
十天内免登录
“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志愿者工作人员巡堤查险
18日,数十位志愿者来到黄河济宁梁山段、德州段,开展志愿活动,他们清理垃圾,同工作人员一起查险修复,还为沿线居民和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生动的“环境保护课”。“周末游客比较多,平时都是周一统一集中清理。”黄河德州段一位姓马的护工告诉记者,护工队平常每周一清理游客遗留垃圾,其它时间沿线巡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志愿者们到现场后,帮助护工们一起清理垃圾,还把防汛用的备方石恢复原貌。据齐河河务局总工程师丁亚林介绍,自北展宽区建立以来,28个村、1845户移民成为沿黄居民,乱拆乱建、乱扔乱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黄河德州段养护工作造成了诸多困难。为此,志愿者团队深入沿黄家庭和黄河小学,为他们普及黄河养护的专业知识以及对黄河险工等特有建筑的基本维护常识。“黄河小学的孩子都来自沿黄居民家庭,为这些孩子带来的保护黄河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黄河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梁山境内的黄河也位于村庄附近,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有的捡拾垃圾,有的和工作人员一起,开展水利工程的巡堤查险、水尺观测等。不少志愿者表示,他们将利用节假日到黄河岸边,帮助工作人员一起劝阻不文明行为,劝阻河中游泳等一些不安全行为。梁山黄河河务局局长孙亭刚表示,母亲河的保护是河道主管机关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关爱黄河,黄河的明天才能更好。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jn-zoumin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征文投票-活动报道-齐鲁晚报网
& “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征文投票
“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征文投票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央广网副总编辑
新华网公益频道主编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
《当代生活报》副总编辑
《辽沈晚报》总编辑
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总编室主任
《三晋都市报》副总编辑
《齐鲁晚报》常务副总编辑
《西藏商报》总编辑
天天正能量总监
《春城晚报》副总编辑
《南国都市报》副总编辑
《长春晚报》副总编辑
《三秦都市报》编委
《信息时报》副社长
《新安晚报》副总编
天天正能量总监
天天正能量总监
《生活报》
《贵州都市报》副总编辑
《每日新报》编委
《兰州晚报》总编辑
天天正能量总监
《都市消费报》副总编辑
《东方今报》副总编辑股票/基金&
十大“江河卫士”评选,请你投票
作者:刘海鹏
  本报济南9月3日讯(记者 刘海鹏) 作为“步行齐鲁?家乡的河”大型公益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5月下旬开始,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在全省范围发起寻找“江河卫士”的公益活动,在众多的报名者中,本报选择了12个优秀“江河卫士”进行了采访报道。4日起,寻找“江河卫士”活动进入网络投票环节,请读者给你心目中的“江河卫士”投票。网络投票结束后,“江河卫士”评选委员会将评选出十大“江河卫士”。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河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5月中旬开始,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八一队)共同发起“步行齐鲁?家乡的河”大型公益行动,颂扬那些爱河护河的文明行为,抨击那些脏河污河的不良行为。  作为“步行齐鲁?家乡的河”的一项重要内容,寻找“江河卫士”的活动旨在寻找那些为保护水资源而默默奉献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或是出于志愿,或是出于职责,但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着水资源,保护着我们的江河。在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正是他们的努力,让很多河流重新变得清澈,很多污染的源头得到治理。他们的行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保护我们身边的河。  本次网络投票日期为9月5日0时-9月10日24时,投票请登录齐鲁晚报网(.cn/zt/140903/)。  网络投票结束后,由环保专家、社会学者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将根据投票情况,综合参评人员具体业绩,评选出山东十大“江河卫士”。  泗河的活地图 军 泗河管理处工程师  作为济宁市泗河管理处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李建军从1993年开始奔走泗河两岸。在汛期,一周要查三遍,出现险情时,常常要在岸堤上过夜,直到险情排除才能安心地回家。巡河20余载,李建军成了泗河“活地图”,哪里是险工段,哪里是大弯道,都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平凡的岗位,他一如既往地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军不再是一名河道工作者,他已经将泗河装进了心里,融入到生命里。  越河上的打捞工 玉 李学刚 济宁市排水处越河段船工  已经花甲之年的王文玉和李学刚行走在越河上已有4年,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河里的垃圾打捞上岸,每天工作接近10个小时,在2.7公里的河道上至少来回4趟,手上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  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两人都坚持上岗。虽然工资不足千元,但看着河面干净,市民在此休闲娱乐,他们就非常高兴,这样一份工作也变成了坚守。  一个人的环保公社 任增颖 中石化胜利油田职工  2000年,住院看的三本书,让她走上了环保之路,2007年成立了只有一个人的民间环保组织―临澜环保公社。  为寻找污染源,她一个人多次暗访污染源企业,上百次走进黄河三角洲湿地,遍访全省主要河流,发帖子曝光污染企业。她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多次被人跟踪威胁,甚至被“扣押”,但她从未放弃。在14年的环保之路上,她自费36万元,到学校讲课赠书,推行青少年环保教育,用自己的方式为江河保护鼓与呼。  常受“夹板气”的女科长 宋娟 烟台市环境监察支队四科科长  作为烟台市环境监察支队的环保监管人员,46岁的宋娟在这个岗位已经坚守了17年。  宋娟是烟台环保局投诉中心成立后第一个专职人员,宋娟是从零做起,接办、督办、查处、协调、回复、上报等都要一一办理。有人劝她调整工作,不要再受“夹板气”,而宋娟却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环境越来越好,感觉很充实。  东村河的“开闸”人 宗培伟 东村河与新元广场管理处副主任  东村河是烟台海阳市的“母亲河”,如今晋升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汛期到来之际,既要保证顺利排洪,又要保证水文景观,这为东村河的汛期防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宗培伟(右)负责整个流域管辖的39个闸坝,其中15个橡胶坝都需要人工调节,24个自动翻板有很多也因年久失修需要到河床中手动操作。到了汛期,他经常泡在水中,身上的衣服常是湿的。  山中筑湖的民企老板 颜景江 山东嘉业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十年前,一位淄博的民营企业家偶遇滨州县一片荒山,心疼至极。十年来,他投资近2亿元,筑湖蓄水、植树造林,让黛溪河源头有了活水,让雪花山植被茂盛起来了,把3600亩的荒山打造成了山、水、林、路、鸟和谐共存的秀美生态园。这位民营企业家就是颜景江。  山里有了湖、河里有了水,昔日荒山变成绿水青山。今年5月13日,67岁的颜景江获得第八届中华环境奖生态保护类优秀奖,也是我省唯一个人获奖者。  爱干“傻事”的青岛环保哥 王德洋 中国(,)青岛分行工作人员  王德洋被称为“青岛环保哥”,在目睹家乡河流水源地遭受污染之后,他每周末都开着自己的车去水源地捡垃圾,空车去,脏车回。妻子开始不理解,为阻止他干“傻事”,曾拔过他的车钥匙。外人也曾对他的环保举动嗤之以鼻。多年的努力终于换回了更多的收获和理解,如今他拉起了一支环保队伍,妻子也成了他的跟随者。他们的脚步遍走青岛的水源地,一年多时间,就捡了3吨垃圾。  徒步几百公里,写出两万字报告 青岛大学暑期环保小队团队  4名青岛大学的大一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张村河、李村河流域进行环保考察,十多天的时间里徒步几百公里。提出了对李村河中游、下游区域的整治意见,上报了2万字的调告。  调研过程中,虽然曾被管理人员呵斥,曾顶着烈日饿着肚子奔波,但在四名大学生看来,这都没什么。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努力,哪怕能换回环境的一点点改善,那也就足够了。  一次行走河边的暑期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环保小队团队  中国海洋大学8名学生组成的环保小队,利用暑假的时间,到被称为青岛“母亲河”的大沽河进行环保考察,调研大沽河治理实际情况并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这群刚上大学的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野外考察,中途有人中暑、生病,还有人太累了,站着就睡着了,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他们写就了3万余字的护河报告,为门治理河流提供参考。  守护村头小河的老支书 尹效敏 寿光市稻田镇尹家村党支部书记  61岁的尹效敏担任了22年村党支部书记,从2003年起当选潍坊市人大代表。从2003年开始,尹效敏每年都要到村头受污染的桂河进行调研,寻找污染源。  每当尹效敏提交关于桂河治污的议案或者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上游的排污企业基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尹效敏受到过不少威胁和恐吓。对尹效敏来说,只要河里能清水长流,这些都不算什么。从2011年开始,桂河里又见到了鲫鱼。  一名爱河人的《步步较量》 张道强 东阿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  36岁的张道强是东阿黄河河务局的一名普通职工,16年的工作经历让其亲眼目睹了母亲河惨遭破坏的实景。在工作之余,他萌生了通过创作小说向市民揭示黄河遭遇的想法。两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完成了50余万字的护河执法小说《步步较量》,并在网络连载,获得网友追捧。张道强希望有一天小说能够出版,引起更多人对黄河的关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  为河流水质把脉的人 青岛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科团队  不是在监测点,就是在去监测点的路上。青岛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科15名工作人员的身影,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河流监测点之间。  作为一线的河流卫士,他们一年要采集全市224条大大小小河流的四万多个水样,上报近10万个监测数据。夏天走下河堤穿越沼泽地,冬天冰上凿洞,为了巡视河流断面、考察水环境,平均每天每人都要跑上百公里,被誉为青岛水质的“把脉人”。
(责任编辑:HN666)
08/29 01:4108/27 00:3908/19 10:2408/15 23:5308/15 08:4808/14 02:0108/12 01:2208/06 21:51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鲁晚报广告代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