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安岳县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材教材版本a版还是b版

高中数学新教材A、B版数学选修2-2的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数学新教材A、B版数学选修2-2的比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请问人教版的高中教材的数学A,B版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道
请问人教版的高中教材的数学A,B版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说到了向量的一个问题. 那么是那个版本好一点呢?我听我家教说是有向量的好像解起来容易一点哦
提问者采纳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用A版A版 就是立体几何应用定理来解题B版 就是用向量来解立体几何,不过上大学之后高数里用的是向量来解立体几何啦! 主要看你自己的想法,看学校用什么教材。基本上都差不多啦
提问者评价
我们学校用的就是A版的.看样好像A版的内容B版都有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B版比A版多空间向量 仅此而已我们高中就用的B版教材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会方便很多 虽然计算量大 但几乎所以题都可以用
空间向量只是一种解题的工具,不能全依赖它,当推理比较难是可以考虑使用空间向量.如果是买课本,当然要买B版的!
两个差别很大的 一个是理科用 一个用文科用 你可以咨询下店员再买
高中教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高中教研 && 数学教研 && 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A、B版必修统计内容的比较研究
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苏俊卉
摘自:《人教社》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受到大家的关注,这部分内容与原来高中课程中的从理念到内容与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次在高中课程中将统计作为必修内容。其主要原因是,统计与概率已经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与概率推到了学生的面前。经典的数学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确定性思维,而统计与概率可以给人们提供另一种有效而且非常适用的思维方式(也有人称这些是统计观念、随机思想或统计思维等等)----找出客观事物的统计规律性与随机现象的客观规律。因此,统计学的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备受社会关注;人们的视线也更多地集中在了各版本的新教材上,与以往的&一个教学大纲一套教材&的形式不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倡导教材编写的多样化。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希望了解它们的不同与各自的特色。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内容成为教学中的重点,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统计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中统计内容的有效设置对学生不确定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新课标教材概率统计内容做比较分析,得其精华之处,改进存在争议的问题,以使新课程改革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一)研究内容
根据《标准》中的要求,必修统计内容都是安排在模块数学③中,本文所比较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版和B版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第二章内容----统计。其中A版教材由刘绍学主编,B版教材由高存明主编。
对于每版教材,选择了不同时间出版的(2004年版和2007年版)两版进行纵向比较,以此关注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版教材自身的改进情况。
本研究在总结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两版教材统计内容的比较分析,从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特点、文本内容呈现、习题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集中比较。以及对两版教材使用地区使用过这两版教材进行教学的数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统计内容的理解和对两版教材的建议,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两版教材的分析和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建议,以此为合理利用教材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丰富的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外关于高中教材研究、统计内容研究的现状。尤其是了解新课改后,对于统计内容在教材设计和教学研究上的各种观点和看法。
分析法:通过对两版教材的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横向和纵向、静态与动态等层面了解两版教材在设计和呈现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访谈法,通过对有过两版教材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概率统计内容教材设计上的看法、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实践法:以作者亲身教学经历进行分析整合,总结教材设计和课程设置对教学的影响,得出利弊,在教学上进行改进。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两版教材的比较研究使教师或其他使用者对两版本教材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对两版教材使用地区教师的调查访谈,了解教材使用的情况以及对教材设计的看法,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希望为两版本教材的编写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提高教材质量。对教师概率统计知识的教学中的教育观念、统计素养和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二、两版教材统计内容的比较
(一)两版教材结构体系的比较
教材的结构设置要依据于学科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的教学结构。新课程理念下,各版教材更为注重教材结构体系的设置,这是教材特色的表象体现;与传统教材相比,各版教材都在结构设置上尝试创新。
1.两版教材章节结构的比较
A版教材章基本结构如下图:
B版教材各章基本结构如下图:
通过对比两版教材各章基本结构,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每一章开始部分设置是一样的;每一节的习题设置上,B版教材对习题的层次进行划分,即分为A、B组习题。A版教材在每一章小结之前根据章节内容需要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数学活动,这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呈现。而B版教材将这种数学活动安排在本章小结之后。
B版教材在每一章都设有&附录&,是对本章所需知识和工具的补充,通常每册书最后一章的附录是总结本书重点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表。
2.两版教材各节基本结构的比较
A版教材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B版教材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从两版教材各章节结构的基本设置上比较,A版设计的相对丰富一些,但并无显著差别;但针对具体知识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同之处。
两版教材在结构的呈现上存在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A版教材每一小节都是通过&探究&中设置的问题引出本小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这些探究性的问题几乎都涵盖了每一小节所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把这些探究问题设置正式内容的学习之前,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心去学习。
2.A版教材在每一小节都设置了栏目&阅读与思考&----一段阅读材料,或是在所要学习知识之前、或是在其之后。统计这一章中总共三篇阅读材料分别涉及了政治、生产、高等数学等方面,内容有趣、联系实际,其中后两篇是对所学的统计知识的进一步补充,例如&相关关系的强与弱&这篇文章,学习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后,也许很多学习者会想到这样的问题:两个变量线性相关,但是线性相关的程度(线性关系的强弱)如何?这一篇阅读材料回答了这个问题。
A版教材中每一篇&阅读与思考&都以问题的形式结尾,让读者在阅读了文章之后带着思考继续深入学习。
B版教材在本章内容结尾处,以&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更大&这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的解决,类比统计中&标准差&在生活中的作用。教材中将这个故事作为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来呈现。
另外,B版教材在统计这一章中设置了&探索与研究&的栏目,让学生结合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体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激活思维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3.在2.1节中,B版教材相对于A版教材多设置了2.1.4这一小节内容,这一小节的设计是与课程标准中&能通过试验、阅读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数据。&的要求相一致的。A版教材对于数据的收集并未作为一节单独的内容给出详细的介绍。
4.在2.3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中,A版第一小节通过大量实例给出了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的印象。
B版教材中则是通过实例对比与两个变量间确定关系的不同,来介绍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在这一小节中同时介绍了散点图的概念,这也是与A版教材在设置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三)统计知识内容呈现上的比较
将两版教材统计内容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对其进行总结(见下表):
通过上表中对A、B版教材统计内容设置的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版教材统计内容的设计进行比较:
1.引课方式的比较
A版教材每一小节内容都是在问题情境&探究&中引出所学内容,这种问题情境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始终,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现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的模式,实现《标准》中倡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B版教材则是直接从案例入手将统计的思想方法,融合在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之中。
2.例题中素材的选取的比较
统计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统计的教学也是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教材中素材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统计内容的教学。
A版教材&探究&中的案例多是贴近学生生活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例如2.1.3节&探究&中&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形成原因&的案例、2.2.1节&探究&中&确定居民用水标准&的案例。
B版教材在例题素材选取上则偏重于联系生产,比如2.2.2节例3和例4是通过测试某灯泡厂生产的一批灯泡中抽取10只进行寿命和测试一批钢管的内径,利用函数型计算器求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3.话语呈现方式上的比较
A版教材语言较具有亲和力,而B版教材在语言衔接上有时略显生硬。但两版教材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A版教材2.2.2节关于标准差公式的引入中,采用了如下的说法:
&由于含有绝对值,运算不太方便&,继而用现在所使用的公式来计算标准差。但从两个公式的形式上看,显然用含有绝对值的运算更为方便一些。教材可以直接给出标准差的公式,不需要引入其他的公式进行对比。
B版教材在2.1.1节中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一般地,从元素个数为N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n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但在这一小节的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选取个体的方法:放回和不放回。&
这两种说法显然有些矛盾,简单随机抽样从定义上看就是不放回抽样。教材中应该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说法进行修正,力求精确。
4.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的比较
在统计这一部分内容中,两版教材在编写上都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体现。但相对来说B版教材则更加侧重,在统计这一部分内容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明显,例如利用计算机来收集分析数据,利用函数型计算器来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回归直线的方程等。
(四)统计内容习题设置的比较
相对于其他内容的习题而言,统计内容的习题在设置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更加联系实际生活,也更有操作性。在习题的设置上,两版教材在2004年和2007年的版本上没有变动,因此依然以2004年出版的A、B版教材为例。
1.习题数量的比较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要真正掌握、牢固记住4至20个组块,需要反复进行20次练习才能存储运用。可见,要掌握某个知识点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而过量的练习,又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要让习题在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习题的教学上应该给予保证,而且数量要恰当。
习题总量可以反映教科书的习题系统在数量上的水平高低。为方便比较和分析,本研究特对两版教科书中统计内容每一节课及章后习题题量进行了统计(以教材中有题号的题目为准,明确指出小题号的以一小题计算),见下表:
两版教科书习题题量统计表
复习参考题
章后复习题
A版教材中习题在数量上多于B版教材。《标准》中对必修统计内容规定的课时是16课时,由上表可知每课时习题量分布为:A版教材为5.8题,B版教材为5.1题。
2.习题类型的比较
数学习题灵活多变,具有很多种类型。结合统计内容的特点,对两版教材统计内容的习题从以下几个类型进行统计:选择、填空、计算、证明、简答、阅读类型的习题(简记为&阅读&)、调查数据与设计调查问卷的习题(简记为&调查设计&)、作图题、探究性习题、列举具体实例的习题、以及比较与对比的习题。
得出如下表的数据:
两版教材习题类型统计表
(1)选择、填空、证明以及阅读题数量甚少
统计这一部分内容在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证明的出现,因此课后习题中也没有证明题。这一部分内容中选择和填空题也很少,因为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统计的概念不要求严格形式化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描述行说明,因此相对简单的选择题和简单题较少,B版教材中甚至都没有出现这两种题型。新型的阅读题在统计这一章也没有出现。
(2)计算题和作图题题量较大
统计的教学,离不开统计图表。如果没有统计图表,文字上的叙述显得很是枯燥,统计图给我们直观的感觉。在必修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散点图。B版中的作图题和计算题较多,分别占到总题量的24%和41%。多数的作图题也都是和计算题结合在一起。要求根据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而后求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画频率直方图的习题,应该鼓励学生结合计算机来画图。但是,作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画频率直方图,是要从图表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过多地计算,有时也会淹没了问题的本质。
(3)部分题目有探究性,主观发挥性质的习题增多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重要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生硬的练习。高中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习题的设置上,探究型习题和主观发挥的习题增多。
探究性习题和举例说明性的习题分别占A版统计习题总量的7%和1%,占B版习题总量的2%和1%。相对来,A版教材中探究性习题较多。
两版教材也都设置了让学生自己举例的习题,这是让学生能够广泛地联系生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A版教材有这样的习题(引自教材中原始内容):
(4)设计调查问卷的习题和实际操作性的习题数量有所增加
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个重要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两版教材都设置很多调查数据和设计调查问卷的习题,分别占到A版统计习题总量的12%和B版习题总量22%。
在A版教材2.1节的习题中,A组习题的第4、7题和B组习题的第2题都是要求学生设计抽样方案,调查数据;B组第1题则是要求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五)两版教材的纵向比较
2004年,各版新教材在争议声中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各版教材的编写者也时刻关注着各方面对新教材在使用过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修改、完善教材。2007年,新教材以被使用三年,对比这一年和2004年出版的教材,以此来纵向分析教材的编写和改进情况。
1.A版教材的纵向变化
A版教材在2.1节的内容上,2004年版与2007年版并无变化。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这一小节中,对于总体密度曲线的描述有所变化。
2007年版中,思考题改为如下的问题:
可以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得到准确的总体密度曲线吗?
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给出了下面这段话:
&实际上,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具体形式,需要用样本来估计,由于样本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得到的频率分布折线图不同;即使对于同一样本,不同的分组情况得到的频率分布折线图也不同。频率分布折线图是随着样本的容量和分组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不能由样本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得到准确的总体密度曲线。&
2.3.2变量的相关关系这一小节,对于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方程的系数,2007年版较2004年版有所变化:通过分析图表,结合图形用待定参数的方法求回归方程然后给出计算回归系数的公式。
2.B版教材的纵向变化
B版教材在2.1.3分层抽样这一小节,进行了改进,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指出:&当有些层面上抽取的学生数用除法算出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可作适当的调整,使学生数为整数&。这样的说明使很多学生一直思考的问题得以解决:生活中所有符合分层抽样的各种数据,一定都是各层按比例计算之后是整数吗?如果不是整数,应该怎么办?
2.2.1节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中,例题中的频率分布表也采用了与A版教材同样的方式,即,用&正&字计数法计算各小组频数,依然介绍了求个小组频数的算法。
2.3.2节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这一小节中,2007年版教材中去掉了回归直线方程其回归系数的推导过程,而是直接将系数的公式给出。
三、对一线教师的访谈
2004年,广东、海南、宁夏、山东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阶段,承载着新课程理念的高中数学A、B版教材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受到广泛的关注。到2007年9月,全国已有15个省(市、直辖市)进入高中阶段新课程试验,各实验区选用了不同版本的新教材。
(一)访谈对象
为了了解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意见,笔者对吉林省(A版教材试验区)四平市实验中学和辽宁省(B版教材试验区)大连市红旗高中这两所中学有过新课程教材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了访谈。两所学校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两版教材进行了评价。
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和辽宁省大连市红旗高中都是省级重点中学。辽宁省2006年9月开始,对新升入高中的学生试用人教数学B版教材;大连市红旗高中教授过新课程教材的教师共10位,而且全部教授过必修第三册的内容;这10位教师中,有三位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教龄在8--10年的教师6位,另一位是有20年教龄的特级教师。吉林省2007年9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使用高中人教数学A版教材;四平市实验中学有10位教师接受了笔者的访谈,教龄3年以下的3位,教龄在8--10年的5位,教龄15年以上的教师2位。虽然这些教师教龄不同,但是对于新版教材的&教龄&却是一样的。
(二)访谈设计
依据《标准》的课时安排,必修模块数学3的教授时间是在高一学年下学期(每年的2月末至4月末),统计这一部分内容讲授完毕是在4月中旬。由于大多数学校进度相对较快,笔者在2008年4月初对两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或电话访谈。访谈时间20----30分钟。访谈开始前,请每一位被访问者填写相关信息(见附录)。
结合对两版教材的比较分析,笔者从教材的总体设计(访谈提纲1题)、统计内容的设计(访谈提纲2、7、9题)、统计内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访谈提纲3、4、5、6、8题)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访谈,具体了解教材使用的情况;同时,了解各位教师对教材设计上的有关看法和建议(访谈提纲10题)。
(三)访谈内容
1.教师对两版教材总体设计的看法
对于A版教材,教师都认为这是编写的非常优秀的教材,普遍对统计的教学很重视。就B版教材而言,教师普遍认为B版教材很重视计算机的使用,这也是和其他版本教材一个很大的区别。一位以前参加过辽宁省的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教师说B版教材主要是面向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地区推出的,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使用上,其他教材可能没有这么鲜明。
2.教师对两版教材统计内容设计的看法
A版教材试用区的教师都认为教材中统计内容设计的&还可以&或者&很是到位&,并没有提出其他的看法
对于B版教材,一些教龄较高的教师认为统计这一部分从知识角度来说和旧教材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随机抽样和用样本估计总体。对于第一节的内容在以往的高考中出现过,因此平时做的题目也比较多,第二节内容主要是要会画频率直方图,平时在这方面所作的练习也比较多。第三节内容以往高考中都没有出现过,觉得不是很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对这一节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就B版教材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也是以高考为前提,没有从统计的本质入手进行教学。
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在必修③中出现的统计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对于书中设置的案例,各位教师都觉得很恰当,而且基本觉得书中的就够用了,不需要额外的补充。而且很多老师对统计这部分一直都不是很重视,原本是16课时的教学安排,但很多教师在一个星期内就全部讲授完毕,教师们普遍认为&统计其实没什么可讲的&。
3.统计内容教学中的情况
(1)A版教材统计内容的教学情况
由于统计是新增内容,很多教师并无教学经验,都是边学边教,在教学上存在困难。他们普遍认为,既然是新增内容,那么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十分重视统计的教学,但目的还是为学生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至于统计思想方法的教学,很多教师依然按照确定数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和确定性数学的差异。在统计的教学中,A版教材使用区的教师很少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学校是在寒假期间用去了《标准》中要求的课时完成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教材中的案例,少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觉得所给案例有限,增加了一些教材以外的案例进行教学。
(2)B版教材统计内容的教学情况
一位只有一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说,他在教学的时候学生最吃力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这部分&对于频率直方图不会画,还有就是理解不好方差和标准差那部分内容,只会生硬的套用公式计算。教师都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适当用电脑教学效果会好些。B版教材很重视算法,在必修①和必修②中经常体现算法,都是为了必修③打基础。
4.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对于A版教材,教师认为教材编写的很是优秀,而且目前没有过多的新教材的教学经验,因此都没有提出相应的意见。
而就B版教材,教师认为可以相应地压缩课时。对书中一些知识点能够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四、总结与建议
(一)对两版教材统计内容比较分析的总结
就教材文本内容的详细介绍,对A、B版教材必修③统计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比较,做如下总结:
1.两版教材在编写上侧重不同的角度:
A版教材倡导&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材的编写上更多地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B版教材则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的知识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与旧知识密切联系,注重数学学习的整体性。B版教材最大特色所在,就是算法思想贯穿始终,这是与其他教材的最大区别,也是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编写上最新的尝试。另外,B版教材也偏重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A版使用地区教师的访谈,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是编写的较好的教材。
对于B版教材而言,十分重视算法思想的应用,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是农村偏远地区或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使用B版教材教学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很多学校可能没有条件让所有学生每一堂数学课都在信息网络的环境下学习,势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B版教材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地区差异
2.统计内容结构设置上的不同
总的来说,A版教材在内容形式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在每一节课的设置上都是通过&探究&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来引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A版教材统计内容的设计更多地考虑了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另一方面,B版教材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体现。在统计这一部分内容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明显。利用计算机来收集分析数据,利用函数型计算器来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回归直线的方程等。但是,对于一些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学校,在使用B版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例如画频率直方图,如果不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板书演示,会用去课上很长的时间,而且也未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统计内容呈现上的不同
两版教材对于统计内容的设计思想,A版教材充分利用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思想的意义,领悟统计结论与确定性结论之间的差异;在&旁批&中,用适当的语言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数学思想。
A版教材更注重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内容的呈现上更有条理、更清晰。在问题情境----&探究&中引入课题,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阐释统计方法和统计思想。同时,在内容介绍和案例的选择上也更多地考虑了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选进了很多有趣的案例和阅读材料,既能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也能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A版教材在版面设计上也花费了较多的心思。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始终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知识和方法规律,而不是完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另外,A版教材也更重视对数学史内容的补充。
B版教材则更加注重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例如算法,这是新课程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理念的体现。高中数学课程增加算法的内容、把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都是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算法的教学,这也是B版教材的最大特色。
B版教材相对来说,内容和语言的衔接上较为生硬,缺乏连贯性。但是,却更加重视数学思想和统计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的&通性、通法&以及与其他内容的联系,重视算法思想的应用。对于统计内容,更注重与大学高等数学的联系;对于统计概念和公式的介绍,更多渗透了统计理论的思想方法。A版在统计这一章更多地结合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将统计的概念方法结合优秀的案例加以诠释;B版教材则正注重统计理论的渗入,以及算法的应用。
4.统计习题设置的不同
统计内容习题的设置多是给出现成的数据,让学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尤其是B版教材中类似的习题较多。而能够让学生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分析数据的实际应用题型则依然很少。
而且B版教材注重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数表,练习题的数量较多,这一点上要多于A版教材,但是偏重于利用公式的计算。
5.注重教材的改进
通过对比2004年和2007年出版的A、B版教材,不难发现两版教材都在不断地改进文本内容、不断地尝试新的呈现方式,吸取其他教材的优点,改进自身教材的不足。
(二)对教材统计内容编写的建议
1.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教材编写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材内容,内容的选取要反映近现代科技成果,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增加跨学科内容,使教材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材编写考虑时空差异
(1)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要考虑时代特色,最好能与学生的生活同步,而且要具有代表性,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不断改进教材。教材的与时俱进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的、优秀的素材,而是要这些素材更加鲜明,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优秀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地区差异
B版教材最大特色所在,就是算法思想贯穿始终,这是与其他教材的最大区别,也是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编写上最新的尝试。另外,B版教材也偏重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很多教师认为B版教材只是适合教学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但是,目前的各版本新数学教材还没有单纯面向一些欠发达地区而编写的,这使得一些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转变角度,考虑到地区差异、民族特色等因素。
3.教材编写者中应增加一线教师的比例
教师是教材最重要的使用者,教材在教学中所显现出的优势与不足,教师是最早的发现者。教师对教材的专研程度,有时要超过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咨询一线教师的意见,或是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
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发展又极不平衡,实现教材多元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如果吸收一些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科研技术人员也来编写教材,将贴近生活的素材和富有现代气息的科研成果编入教材中,使知识深入浅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
4.统计内容设置上加强探究活动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统计不同于确定的数学,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结合实际问题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两版教材中虽然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各种栏目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教材应适当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究内容。如详细描述探究活动的过程、步骤等。同时,要增加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条件、针对不同地区的探究活动。
5.问题的设置尽量与生活现象相关联
统计内容的习题不同于其他内容的习题,它们应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来源于实际生活。对于习题的处理,是统计思想方法巩固的过程,将统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并能写出实习报告。多一些适合学生讨论、交流的开放性习题,少一些复杂的定量计算,减轻学生负担。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避免重复单一的训练磨灭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统计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通过习题中一些案例的处理,让学生能够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统计的实用价值。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技能。
6.统计内容后增加索引
新版教材中由于篇幅原因,很多知识内容的介绍有限。学习统计需要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过程。为方便教师和一些有能力的深入学习的同学进行广泛的学习和资料查询,可以在教材统计内容之后增加一些检索方式,提供一些方便查询信息数据的网址。
7.加强教材的系列化
目前,对于与各版本数学教材相配套的优秀教辅材料还很少,很多材料依然延用旧教材教辅的编写思想和内容。教辅资料中对于新增内容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应加强与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电子音像材料的开发,同时做好网站资源的配套建设。
综上所述,其实两版教材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各版教材编写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长补短,设计出适合我国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材,使我国教材更加完美。
(三)对教材选用的建议
1.对于教材选择的建议
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各地区应该充分了解各版教材的特点特色,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材。教材的选择上,并不一定要以&省份&为单位,不一定要全省使用统一的版本,考虑地区差异、教学水平差异、学生差异等方面;在同一个省内,不同的市、县,可以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材。即使是同一市县内,不同的学校也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的依托,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适当。
2.对于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不难看出很多教师依然没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使用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参透教材。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理念;在使用现行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难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与考试固然重要,但必须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为重中之重。
加强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在知识内容更新、教育理念、探究活动、评价方式和方法等领域都要进行详尽的指导和培训,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实施。在我国现有的高中教材体系下,作为高中教师要趁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之机,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大胆尝试新的教材教法。
(四)不足之处
本文只是对两版教材必修部分统计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没有对选修部分的统计案例进行比较,对于统计案例的设置和比较分析可以继续做深入的研究。
另外,本文所比较的新课程教材只是局限于人教社出版的A、B版教材,作为进一步更加全面的研究,可以对其他版本教材(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就统计内容的设计、教学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4-30.
[2]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希孺.统计学的意义(续)[J].中学数学月刊,2004(3).
[4]叶立军.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徐斌艳,王荣生.新课标与&数学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6][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357-374.
[7][苏]克鲁捷茨基.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M].伯黍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5.
[8]钱玲.高中数学(必修)新课标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必修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