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美妆达人em fordd 视频音乐钢琴曲

世界上總有許多事是你我所無法理解的,例如我無法理解你為什麼能提出這種問題一樣。
世界上總有許多事是你我所無法理解的,例如我無法理解你為什麼能提出這種問題一樣。
现在学琴的孩子,普遍路线都是:“大汤小汤——车尔尼、拜厄、哈农——考级书、肖邦、莫扎特——李斯特、老柴 ”&br&科班出身也不外乎这条路&br&考级是学琴的必经之路吧,考级曲目规定就是音阶——练习曲——复调——乐曲&br&经过复调陶冶上多少年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么多巴洛克的曲子&br&在听别的自然曾经沧海难为水了&br&&br&可以说这样对音乐的鉴赏水准也是被考级形式给“培养”出来的吧,如果考级书里面都是通俗乐曲,孩子们练那么多年通俗自然也欣赏不了古典
现在学琴的孩子,普遍路线都是:“大汤小汤——车尔尼、拜厄、哈农——考级书、肖邦、莫扎特——李斯特、老柴 ”科班出身也不外乎这条路考级是学琴的必经之路吧,考级曲目规定就是音阶——练习曲——复调——乐曲经过复调陶冶上多少年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么…
一.Hector Berlioz :柏辽兹先生的人生就是一桩狗血且又臭又长的伦理爱情剧。(本故事来自某本著名古典乐讲解的美国版本,真实性不详,有一定的演绎性,谨慎观看)。&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300& src=&/2fdc99a2a6823adb6d94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1)他爹是医生,当年要他子承父业去医学院。结果他胆儿小,被解剖室里断肢残骸吓得够呛,就跳出窗去直接回家啦。&br&2)后来他去了巴黎音乐学院,天天和自己的老师对着干。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理念不同。他当时师从意大利作曲家Luigi Cherubini,该作曲家以严谨细致且认真遵守音乐规则而出名。但柏辽兹却叛逆的不行,只要是他觉得没用的东西,他就会变着法的打破它们。&br&3)27岁时,他拿了个“罗马大奖”,可以去罗马不负担任何费用的呆四年。他开开心心的去了,在那儿什么都没干,一边天天在城市游玩,一边陷入恋爱中。他在某次回巴黎时爱上了一位巴黎姑娘不可自拔。那姑娘对他也不错。结果在他返回罗马四个月后,姑娘有了新男友。他!失!恋!了!&br&4)失恋让他失去了理智!他决定搞个大阴谋!&br&他带着枪,化装成女人,浓妆艳抹的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在火车上,他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杀了那个姑娘的新男友,越想越多越陷越深,那股冲动消失了。结果,当火车到达意大利的热那亚时,他又认为杀人太傻太幼稚了,还是自杀比较好。&br&5)他自杀了。&br&6)他自杀失败了。&br&7)他蹦蹦跳跳的去英国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了。&br&8)他陷入爱河了,他爱上了扮演朱丽叶的女主角。&br&9)可惜他们一个是法国人,一个是英国人,语言不通,不好交流。&br&10)因为爱情,他突然灵感来了,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幻想交响曲》。&br&11)《幻想交响曲》讲了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轻的艺术家疯狂的爱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坏女人(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他无法忘记自己爱的人,就吞了足以杀死一头牛的鸦片,在梦中幻想着如何杀死自己的爱人。&br&12)这部交响曲成功了。他爱的姑娘也被他追到了,他俩结婚了。&br&13)皆大欢喜么?他俩在一起生活了好久好久。&br&14)他俩互相都不愿意学习对方的母语,无法交流,然后互相厌恶,相看两厌。&br&15)离婚了。&br&&br&&br&二.舒伯特一生穷困潦倒,在31岁时就因为伤寒病死去了。虽然这一生,他都没有功成名就,可他一直乐呵呵的,还有个很亲密的朋友圈。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创作一些钢琴二重奏,在写作时,他往往故意写些音符,使彼此的手能够接触交叉。然后在社交场合中,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邀请某个漂亮的女性演奏者和他一起演奏音乐。这样他就可以趁机触碰姑娘的手指了。&br&真是可爱的老蘑菇啊。(蘑菇是他朋友起给他的外号)&br&&img data-rawheight=&381& data-rawwidth=&359& src=&/fb02395ab49dde2f7dd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br&三.柴可夫斯基先生和一位寡妇相爱却不能爱。原因么,当然是迫于世俗压力。该寡妇的丈夫生前是铁路行业的大企业家,经济能力很强。这位夫人先爱上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后爱上了他这个人。&br&她不断的资助他,给他钱,却坚持不和他见面。(柴可夫斯基当时确实比较穷困。不过这情节...简直和琼瑶小说一样动人)&br&他们一直在通信。他们在信中相知相爱。&br&最后,老柴写了首《第四交响曲》送给了她。题词是:赠给我最好的朋友。&br&&img data-rawheight=&585& data-rawwidth=&500& src=&/2eed037e20a44d1d0e77c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eed037e20a44d1d0e77cf_r.jpg&&&br&四:问:斯特拉文斯基、西贝柳斯、舒曼和柴可夫斯基的共同点在哪?&br&&br&答:都生于一个较为宽裕的家庭,最初扛起行李去学法律,但最终还是禁不住音乐的诱惑,抛弃了法律,入了创作者的坑。&br&&br&五.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先生老是瞧不起自己,即使写了不少曲子,只要他不满意,他就绝不发表。因为不停的自我批评,这导致他直到43岁时,才写下了第一部交响曲。要知道这时候莫扎特已经去世八年了,他35岁去世时已经发表了41首交响曲了。而勃拉姆斯一生,也只写了4部交响曲。
一.Hector Berlioz :柏辽兹先生的人生就是一桩狗血且又臭又长的伦理爱情剧。(本故事来自某本著名古典乐讲解的美国版本,真实性不详,有一定的演绎性,谨慎观看)。1)他爹是医生,当年要他子承父业去医学院。结果他胆儿小,被解剖室里断肢残骸吓得够呛,…
来自子话题:
在我心目中,目前有两个歌手的声音能配上“天籁”二字:&b&Enya和Cara Dillon。&/b&&br&&br&Enya的歌不用说,唱诗般空灵的声音,仿佛有洗涤心灵的力量~看过《指环王》电影的应该都会对那首May It Be印象深刻吧~&br&&br&除此之外还有在婚礼上经常听到的Only Time,好像每次新娘被父亲牵着手走向新郎时都是这首背景乐吖!神圣而带有点悲伤的旋律,能成为纪念9.11时的最佳曲目应该是实至名归的,而作为婚礼的背景乐可能正是契合了这种神圣宏大的感觉。&br&&br&Enya的歌除了曲美声美之外,歌词也是特别有意境,充满了哲思~呐,拿刚才提到的两首歌截取一些歌词片段吧:&br&May It Be&br&&img src=&/ebaedde0abde11a75355c0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ebaedde0abde11a75355c0_r.jpg&&&br&Only Time&br&&img src=&/bdba9f0c633e91727def66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bdba9f0c633e91727def66_r.jpg&&&br&只可惜Enya很久没出新歌了,只剩老歌可以慢慢回味~其实除了Enya的热门歌以外,她其它的歌都值得细细品味~出于一点私人喜好,还是列出我心目中Enya的top 10吧:&br&Only Time&br&May It Be&br&Anywhere Is&br&Long Long Journey&br&Amaratine&br&One By One&br&Wild Child&br&Caribbean Blue&br&Book Of Days&br&&br&接下来是Cara Dillon,爱尔兰民谣歌手~&br&&br&第一次听Cara Dillon是她的那首Craigie Hill,大热天里这个浅吟低唱的女声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不得不说,Cara Dillon真是个精灵,把人心唱穿,把回忆唱老,把岁月里那些忧愁从过去唱到了现在。很开心Cara最近几年常来中国巡演~每次演出必去啊有木有!说句大实话,现场比录音版更富感染力~经常不知道听什么歌的时候就拿网易云音乐上的Cara Dillon热门单曲一遍又一遍地听!&br&&img src=&/00f192c11a015f5ef5a6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00f192c11a015f5ef5a6_r.jpg&&&br&天籁之声不可多得,这辈子能听到Enya和Cara Dillon,实在是倍感幸运!&br&&br&正在寻找更多美妙的声音,有喜欢的请尽情推荐&( ̄︶ ̄)↗~
在我心目中,目前有两个歌手的声音能配上“天籁”二字:Enya和Cara Dillon。Enya的歌不用说,唱诗般空灵的声音,仿佛有洗涤心灵的力量~看过《指环王》电影的应该都会对那首May It Be印象深刻吧~除此之外还有在婚礼上经常听到的Only Time,好像每次新娘被父…
被妹纸甩,怒答!&br&总的而言,是一张很不错的原声带。特别是在国内电影普遍没那么重视电影音乐的大趋势下,这部主打音乐的电影在配乐上制作的用心便显得十分难得。&br&作为周董的处女作,这部电影中的大部分配乐都是由他自己操刀完成的,个人感觉其中他花的力气或许比一张专辑还好大得多。&br&《Opening》好莱坞大片中经常出现的弦乐节奏重复型的开长乐,慢慢烘托出交响味很浓的大编制。适合配合着一种宏观拉伸镜头作为开场(不懂电影的术语,见谅)。类似的还有《黑暗骑士》。&br&《脚踏车》、《Ride With Me》、《父与子》、《路小雨》、《小雨写立可白2》都是现以钢琴起音,流水般的静寂点缀着旋律,随后弦乐或长笛将情绪逐渐流畅化,随着情节慢慢推动。个人很喜欢这几首。照一般来讲,单纯作为推动情节作用的钢琴曲,是很难在电影外单独存在被人记住的,但这几首,我听了很多年,我身边很多喜欢音乐的朋友,也十分钟爱。所以随着这些简短的旋律,随着这些似乎是兴手拈来的名字,我总是能想起很多场景。也许多年过去,那些在脑海里浮现的场景其实并不是电影中真实出现过的,也许时间已经将很多具体的东西都模糊。也许只是因为我平时都比较喜欢听原声带所以才会关注和惦记。但哪怕是很多好莱坞著名的电影,能留下这些简单的配乐那么多年的,真不多。&br&《淡水海边》、《First Kiss》、《小雨写立可白1》,都是很有流行歌旋律的影子的。无论是吉他淡淡的写意,还是小提琴的直抒胸臆。果不其然,在周董随后推出的专辑中,《First Kiss》既成为了主打歌《彩虹》,《小雨写立可白1》更是造就了《蒲公英的约定》。也都算是后期的周氏情歌难得的经典之作。&br&《湘伦小雨四手联弹》,这首曲子很奇葩,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左边坐的人的右手和右边坐的人的左手交错弹奏。所以也算是四手联弹曲目中的一首调情大作。除开这点,曲风上个人感觉有种偏欧式滑稽的感觉。跃动性很强。&br&《The Swan》是圣·桑的著名大提琴曲《天鹅》的改编。钢琴的演奏更多了丝月光水岸的感觉。&br&《琴房》这首大编制的旋律中有了一丝舞曲的感觉。《Secret》作为一首《琴房》的钢琴版,要更出彩。作为一首原创钢琴曲,英伦风很强烈,有摇滚感。最后一声钢琴高音的敲击,听着很爽。&br&《斗琴》应该算是比较受关注的一段音乐,显然有向《1900》中斗琴片段致敬的意思。曲目上首先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最后一首不知出处,可能是原创。不过情绪上有点野蜂飞舞的感觉,可能是首改编曲。难度上比较一般,也都是知名度较高的曲子,与1900中的应该还是有所差距,但在音乐电影中作为情节基本目的也算达到,中规中矩。&br&&br&作为一部以音乐为线索的电影,虽说其中所展现的曲目并不够多,也只是达到了作为商业电影音乐不喧宾夺主的数量。但质量都算偏上乘。作为音乐制作者和电影的掌控者,周杰伦不仅通过这部音乐电影让人记住了其中的音乐,更在多年以后让人通过其中的音乐记起这部电影。我觉得,这是对这部电影中的音乐最好的评价。
被妹纸甩,怒答!总的而言,是一张很不错的原声带。特别是在国内电影普遍没那么重视电影音乐的大趋势下,这部主打音乐的电影在配乐上制作的用心便显得十分难得。作为周董的处女作,这部电影中的大部分配乐都是由他自己操刀完成的,个人感觉其中他花的力气或…
谢迪邀&br&&br&从题主提供的视频我只看出了:&br&1、半粒米具有钢琴专业基础,并掌握其中一些技巧,如八度、震音、琶音等,并能够快速、清晰演奏出来;&br&&br&2、擅长改编运用古典作品,如piano master视频中一开头就是改编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中间还有模仿李斯特作品的部分,很多地方看到了他对拉赫等人作品的模仿;&br&&br&3、他演奏时手的姿势与通常演奏古典音乐的大师及学生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刮奏,只能在电钢上这么玩玩。。。。见其12岁时演奏爵士音乐的视频,猜测也许他年少时受到的是爵士乐的演奏训练(与演奏古典音乐接受的训练不同)。&br&&br&此外看他弹肖邦夜曲的视频及弹李斯特「钟」的视频,认为他具有一定演奏技巧,足以应付他的创作或是演奏流行音乐的需要,但是若说正儿八经的演奏古典音乐的水平,他比周董强,但是不能与专业演奏家相比,所以请不要把拉赫这种神级人物拿出来了,谢谢。
谢迪邀从题主提供的视频我只看出了:1、半粒米具有钢琴专业基础,并掌握其中一些技巧,如八度、震音、琶音等,并能够快速、清晰演奏出来;2、擅长改编运用古典作品,如piano master视频中一开头就是改编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中间还有模仿李斯特作品的部分…
发现秀资格的答案好多,但也仅限于秀资格而已。。。说一堆“多练习啊贵在坚持”这种无力的废话,你们还不如直接说“题主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行”。。。= =&br&&br&说点儿可行的:&br&&br&1.如果毫无视奏能力,那么先把曲子听熟。听到多熟呢,你拿到琴谱的时候,右手可以盲弹为止。此时眼睛就只用盯左手谱,这样会容易好多。并且,由于你已经把原曲听到烂熟,右手旋律进行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左手旋律大概是怎样的(包括音高走向和几分音符),此时你就只用管左手的具体音符就好,连符点什么的也都可以略去了。此为第一步。&br&&br&2.完成初级level up后,开始进入“迷离の意识流”阶段。具体来说就是,以小节为单位,扫视音符排列的高低位次。简单的比如温和的升序(1358)或降序(8653),或者抛物线型,复杂的就是杂乱型。除了复杂型没办法需要死记硬背,升序降序着重背住第一个音,并形成系统连贯的记忆;抛物线型记首尾音。中间的那几个音,相信我,熟练之后你凭直觉去弹问题都不大。&br&&br&3.另外说一句,随着视奏能力的稳步提升,你的背谱意愿会迅速减弱。╮(╯▽╰)╭
发现秀资格的答案好多,但也仅限于秀资格而已。。。说一堆“多练习啊贵在坚持”这种无力的废话,你们还不如直接说“题主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行”。。。= =说点儿可行的:1.如果毫无视奏能力,那么先把曲子听熟。听到多熟呢,你拿到琴谱的时候,右手可以盲弹为…
谢邀&br&&br&我认为「严谨」应该是指忠于时代、忠于作曲家和忠于作品三个方面,不仅是巴赫的作品,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之后的音乐,也应该「严谨」,包括「rubato」也是一定限度的弹性而不是完全的自由。&br&&br&言归正传,说说巴赫。&br&1、忠于时代&br&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大家。「Baroque」原意为「不规则的珍珠」,言下之意就是有很多装饰性的材料、有即兴的成分在其中。这个时期的音乐强调对位,强调调性,和声连接严格,音乐中运用了很多半音阶,还有不停地转调。&br&&br&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是可以在演奏时自己添加装饰音的,所以就必须去研究那个时代的装饰音的特征以及作曲家的特征,才能做到严谨演奏装饰音。&br&&br&另外还必须提到那个时期的乐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为羽管键琴,法国的羽管键琴有两个键盘,两根弦一根羽管,音色细腻,琴键敏感度高,而意大利的羽管键琴只有一个键盘,一根弦一根羽管,这种琴音色较清脆、悦耳,也比较朴素。无论法国还是意大利的羽管键琴都不能用手指控制声音的强弱,并且音量也不太大。所以考虑到当时乐器的特点,用现代钢琴演奏巴赫作品时也不能有过分夸张的强弱对比,要保持干净的触键。&br&&br&2、忠于作曲家&br&巴赫是虔诚的教徒,很多作品都与宗教相关,风格比较庄重、严谨、虔诚,但是作品中也不乏激情,比如层层序进的和声,不停转调的十六分音组,但是这种激情相比于浪漫主义时期是相对内敛的,要把握好作曲家的风格。&br&&br&3、忠于作品&br&巴洛克时期有一些常用的音乐体裁,比如Toccata、Ricercare、Fantasia、Passacaglia、 Chacconne等。首先必须了解这些体裁的特点,比如Toccata就是触技,速度很快;Ricercare有对位,通常有多个主题;Fantasia强调声部间的模仿,形式不固定;Passacaglia有固定低音;Chacconne有变化高音等等。而组曲则源自舞曲。比如英国组曲,其中的Allamande是流行与法国的男女对舞,是4/4或2/2拍的,不快不慢的速度,有一个起拍,以16分音符或8分音符为主;而Courante就是三拍子的舞曲,很活泼,意大利的库朗特比法国的速度更快,有快速跑动的琶音;Sarabande则是西班牙的传统舞蹈,慢速,三拍子;Gigue是英国的舞曲,快速、有力,通常为6/8拍。&br&&br&此外,复调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弹清楚每一条旋律的走向。要分析曲子的Subject、Answer和Counter Subject,其中还会有Episode和Stretto等,不仅要找出来,还要分析由来,比如是主题的倒影、或是新的主题等等,此外还要注意和声走向和转调,只有分析清楚了才能弹得清楚。&br&&br&当然所有的这些前提是首先必须有一份靠谱版本的谱子,比如亨勒出版社的,至于布索尼等编订的版本,用来参考就好。&br&&br&以上。
谢邀我认为「严谨」应该是指忠于时代、忠于作曲家和忠于作品三个方面,不仅是巴赫的作品,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之后的音乐,也应该「严谨」,包括「rubato」也是一定限度的弹性而不是完全的自由。言归正传,说说巴赫。1、忠于时代巴赫是巴洛克时期…
莫扎特时代的钢琴单个琴键比较窄&br&&br&肖邦时代钢琴比现在钢琴键盘 一个八度少1/4英寸&br&&br&1893年的施坦威钢琴比现在钢琴 一个八度少1-2毫米&br&&br&施坦威曾帮霍夫曼订制了比较窄的键盘&br&整个琴键面比标准的琴键短4个白键&br&&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3& src=&/9fe3472845abd2d5e32a7c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fe3472845abd2d5e32a7c6_r.jpg&&&br&&br&为啥琴键越来越宽?&br&&br&因为钢琴的发展追求音响效果越来越好 &br&琴体越来越大 &br&琴弦(交叉上弦发明)越来越长&br&低音弦(缠铜)越来越粗&br&铸铁架(最早波士顿的齐可林公司)的发明使得琴弦张力越来越大 &br&相应榔头越来越大 &br&击弦机杠杆对应的琴键也越来越宽 &br&琴键里面还要根据重心加铅&br&&b&&u&因此现代钢琴比早期钢琴琴键宽是历史的趋势&/u&&/b&&br&&br&&br&其实题主不就是嫌弃手小么。。。&br&下图是我部分学生(都是成人)每天一次练习后的对比图&br&你找到方法就可以了&br&我24岁以前手八度和弦费力 现在30练到了11度和弦&br&左手cegdf 右手cgbdf&br&而我学生9岁学八度费力 11岁现在11度 10度和弦 &br&Buff效果是弹李斯特像玩一样。。。&br&&a href=&http://m./play/play.html?vid=n&type=2&noright=1&protype=3&charge=0&playtime=00:59&ptag=4_4.0.2.8756_wxf&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play/play.ht&/span&&span class=&invisible&&ml?vid=n&type=2&noright=1&protype=3&charge=0&playtime=00:59&ptag=4_4.0.2.8756_wxf&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http://m./play/play.html?vid=h01455ylez8&type=5&noright=0&protype=3&charge=0&playtime=04:55&ptag=4_4.0.2.8756_wxf&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play/play.ht&/span&&span class=&invisible&&ml?vid=h01455ylez8&type=5&noright=0&protype=3&charge=0&playtime=04:55&ptag=4_4.0.2.8756_wxf&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im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944& src=&/c06f91b9e11b1ef95dfbd09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c06f91b9e11b1ef95dfbd097_r.jpg&&&img data-rawwidth=&227& data-rawheight=&800& src=&/da4afea48ad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7&&&br&&im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1080& src=&/ebec479ea4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ebec479ea4c_r.jpg&&&br&&br&&br&&br&&br&&b&凡事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br&然后世界就改变了。。。&/b&&br&&br&&br&那么伟大的霍夫曼是几个意思?&br&霍夫曼对机械比钢琴感兴趣&br&&br&&br&汽车雨刮器 减震器都他发明的。。。&br&他不爱识谱通过听音乐会来熟悉曲目&br&他不想费力 就叫施坦威改键盘尺寸&br&问题是窄键盘传力不顺畅 更费力
莫扎特时代的钢琴单个琴键比较窄肖邦时代钢琴比现在钢琴键盘 一个八度少1/4英寸1893年的施坦威钢琴比现在钢琴 一个八度少1-2毫米施坦威曾帮霍夫曼订制了比较窄的键盘整个琴键面比标准的琴键短4个白键为啥琴键越来越宽?因为钢琴的发展追求音响效果越来越好 …
谢邀~先说我是来各种角度泼冷水的。。。慎点。。。&br&&br&考上Julliard这种级别的,首先要有很高的&b&运动天赋和音乐天赋&/b&,这两个决定你进步的多快以及最终能走多远。然后要和至少是当地&b&顶尖的老师&/b&上课,老师一定要出过国的,接受过国外正确方法的老师,不要一辈子待在国内的老教授。最后就看自己努力程度了,不光和练琴时间有关,也和&b&练琴专注度,使用的方法&/b&(一遍一遍不经大脑从头到尾的弹的害处不用多说了吧),还有业余时间对古典音乐投入的精力有关。&br&&br&如果是现在才想开始走专业的话。。。考这种级别的学校基本没戏,我认识所有考上这个级别学校的都是&b&具备以上几点,并且从小就开始这样的练习&/b&,其他的可以成年以后补,技术如果小时候落后了,18岁以后基本没有机会补回来。就算题主技术过关,题主这样再学五年,可是人家从五岁开始接受这样的教育,学了十几年,这多的时间上的差距要怎么补回来。题主目前的一天三小时。。。只能说这是保持水平不退步的基础,想进步&b&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并且用最先进,有效的方法&/b&,一天至少四个小时。&br&&br&根据题主对自己钢琴水平的描述用的词汇。。。应该是完全外行,说点难以接受的,题主以前的钢琴老师应该也是外行(原谅我对内行的要求略高,国内大多数老师最基本方向都是错的),业余顶级。。。这是中央院附小四年级入学考试的底线。就算是世界顶尖的天才,有这个能力五年学完别人十几年的,但是22岁考Bachelor,年龄也是很减分的,同在程度的情况下,肯定要年龄小的。。。&br&&br&&br&不明白题主为什么一定要考这个级别的学校,&b&&u&学音乐最先看的不是学校,而是教授!&/u&&/b&虽然在好学校可以经常看到更高水平的同学的演出,但是因为教授和学生是一对一的,教授直接影响学生的进步。&br&&br&首先教授要好,水平要够高;其次要&b&会教&/b&,很多人天赋好会弹但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弹出来的,所以也无法给学生解释;然后教授要&b&对教学上心&/b&,有些教授只关注自己的音乐会,教学很应付,或者对个别好的学生上心,其他学生不管不顾;注意这些的同时也要注意教授是否&b&和自己对路&/b&,我原来的教授虽然在国际上都有知名度,教出了很多得过国际比赛大奖的学生,但是和我路子完全不合,虽然很喜欢我,对我也很尽心,但是学了一年基本没什么进步,后来还是换了教授。。。&br&&br&题主有这个目标有这个野心是好的,但是要&b&&u&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最好尽快找当地的好老师,多找几个,评估一下&/u&&/b&,在知乎上面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您弹的是什么程度,您的天赋如何,个性如何,是否适合走这条路。不一定非要非常好的学校,如果是真心喜欢,愿意付出,最终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和一个&b&适合自己的老师&/b&也很好,也会进步的很快。&br&&br&&br&&br&最后关于学古典音乐,&b&这条路非常艰辛,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b&,这个别的知友也说过了。现在北京上海找一个好的老师基本一小时一千起,其他一线城市六百起,到了美国更不用说,一年几万甚至十万刀的学费,纽约房租也高的吓人,茱莉亚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旁边,找个离学校公交一个小时之内能睡觉的床位也要一年几万刀,更不用说公寓了。并且这个专业不可能有时间打工,除非有特异功能一天可以只睡四五个小时,并且自律性非常强,放弃几乎所有社交活动,才有可能打工稍微赚点生活费。我认识专业水平可以的基本都是上课了就在琴房练,除了睡觉基本没有大块休息时间。&br&&br&然而付出了这么多,&b&古典音乐市场在全球都是逐年缩减&/b&,亚洲好点,在欧洲几乎只有白发老人才听,在几个国际知名音乐厅看到听音乐会的年轻人目测不超过观众总人数的10%,这其中90%还都是学音乐的。街上年轻人带耳机听的不是动次打次就是哟哟的歌。。。基本每隔两三个月遇到这种情况,别人问我学什么的,我说钢琴,对方就很惊讶“原来这个还可以作为专业在大学里学习啊!天哪!”。&br&&br&最近学校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和我教授还有德国某著名音乐节联合举办上午音乐会(Matinée),入场免费,可是很多年轻人无意中来到了咖啡馆,一听说里面有音乐会,都选择坐在外面聊天,而不是进来听各种获过国际奖项,有的还给州长演奏过的人演奏的免费的音乐会,坐在里面听的的不是我们同学就是白发苍苍。。。&br&&br&音乐教授挣得也很少,一般以教学为主的基本也就是一年五六万欧,做到顶级教授了也不过一年十万,而做到这个级别的用国内的话说,基本都是泰斗级。同样这个级别在其他行业基本都是年薪百万以上。。。&br&&br&我现在教授在维也纳上学期间的教授是里赫特,吉列尔斯的师兄弟,虽然在国内名气不是那么大,但是水平不次于另两位。他有一次在一个常去的咖啡厅喝咖啡,侍者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钢琴教授,天天接触上流社会也算是很有见识的侍者竟然说“哦,那就和XXX差不多吧?”XXX(记不住名字)是当年奥地利一个选秀节目,类似各路好声音,专业性还没有那个强。可见一般人对古典音乐的无知。。。&br&&br&并且职业演奏家挣得多么?德国顶级音乐厅,世界著名钢琴家独奏会,票价没有超过40的,波利尼,齐默曼这种大师级的,在柏林爱乐最贵也就七八十(只有郎朗除外)。音乐厅大概两千个座位,能坐70%就不错了,票才能卖出几万欧,抛去场地费,经纪公司提成,路费,食宿,最终到音乐家手里能有多少?这些能在这种级别的音乐厅开独奏会音乐家是多少万里挑一的,付出了多少,而相比之下一些流行乐团在万人体育馆或者广场开演唱会,票价动辄几十欧到几百欧。。。一场收入上百万。。。说多了都是泪。。。&br&&br&国内虽然西方古典音乐热门,但是竞争激烈,遍地都是钢琴老师,学声乐的,大学学幼儿教育学过几年钢琴的,都敢出来教,出过国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即便不在专业院校,只是一个城市里各路在家教学的老师也是拉帮结伙形成帮派,争夺生源,分等级,各种内部潜规则。。。&br&&br&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b&学音乐要慎重,除非自己真心喜欢,如果想靠这个赚钱是不可能的,付出同样多的努力,做一些其他行业收入都比古典音乐多的多&/b&,并且古典音乐市场在西方是不可逆转的萎缩。如果真心想学,尽快找当地最好的老师,多找几个,赶快开始真正专业的学习,尽可能早的出国,学习真正的古典音乐,不要好高骛远追求学校名气,什么茱莉亚柯蒂斯汉诺威,&b&适合自己是最重要的&/b&。
谢邀~先说我是来各种角度泼冷水的。。。慎点。。。考上Julliard这种级别的,首先要有很高的运动天赋和音乐天赋,这两个决定你进步的多快以及最终能走多远。然后要和至少是当地顶尖的老师上课,老师一定要出过国的,接受过国外正确方法的老师,不要一辈子待…
哦哈哈这个问题我好喜欢,怒答!&br&&br&因为我自己是Piano Performance Major,所以对我来说所谓“弹钢琴好的”,就特指钢琴专业的小伙伴们还有叫兽们。&br&&br&先讲叫兽!在我熟到了解婚配情况的钢琴教授(老师)里,两个国内的叫兽找的都是非音乐专业的外行人,剩下七个美国叫兽,三个找了外行人,三个找了非钢琴专业的音乐家(一个找了女高音,一个单簧管,还有一个大提琴),只有一个找了同行钢琴家。找了同行钢琴家的这个老太太跟先生关系可好了,罕见的不吵架!还俩人经常结伴一起演双钢琴,一个人忙起来了另一个帮忙带学生!&br&&br&至于小伙伴嘛,我觉得艺校、音乐附中、音乐学院跟大学/liberal arts college下的音乐系的dating dynamics很不一样啊!如果是前者,平时生活中接触的基本只有音乐专业同行,大家内部消化太正常不过了。但有趣的是,钢琴X钢琴的组合还是蛮少。我身边有过钢琴X大提,钢琴X作曲,钢琴X声乐,钢琴X吉他等等等等,唯独钢琴X钢琴屈指可数凤毛麟角。&br&&br&答主现在在的学校是一所简直全民double major/degree的文理学院。因为大家兴趣广泛,学校环境又适合跨界交朋友,钢琴跟什么专业在一起的都有,非音乐专业的特别多。当然最多的还是单身狗...四年情人节都跟施坦威和他的儿子们一起过的这种...T T &br&&br&所以其实环境允许、不存在音乐学院这种不得不内部消化的情况的话,钢琴生还蛮口味丰富的: D 唯一能看出的明显趋势的是钢琴X钢琴在哪里都高难度。这倒也很好理解,文人相轻嘛,音乐人也相轻。俩人要是琴弹得差不多好,估计总得掐起来;要是一个明显好过另一个,另一个得多难受或者多心宽才行啊。&br&&br&讲个好玩儿的事儿。去年暑假音乐节,我们一堆学钢琴的小孩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钢琴小哥借着酒劲吐槽,说钢琴妹最难泡了!别的专业的妹子,你给弹几个伴奏就一回生二回熟的勾搭上了;不学音乐的,那略使小技更好哄骗。小哥说他的经典骗术是把妹子名字里的字母跟琴键对应,编成一个音乐动机,然后现场即兴一段告诉妹子这是专门给她的曲子,简直屡试不爽!唯独钢琴妹,听了这即兴倒是可能直接把他扯下琴凳,“你这即兴弹得太差了!怎么连cadence都收不好啊!放着我来!”
哦哈哈这个问题我好喜欢,怒答!因为我自己是Piano Performance Major,所以对我来说所谓“弹钢琴好的”,就特指钢琴专业的小伙伴们还有叫兽们。先讲叫兽!在我熟到了解婚配情况的钢琴教授(老师)里,两个国内的叫兽找的都是非音乐专业的外行人,剩下七个…
卸腰。&br&&br&我也不知道啊。有的时候我完成一个曲子以后就再也不想听它了。比如之前学指挥的时候,花了半年练贝七,然后又指挥某乐团排了几个月贝五。然后我就再也不想听这两首了。&br&&br&但是有的曲子接触再多也不会厌烦。比如勃一,德九。&br&&br&所以,我觉得,总结下来,就是:你真正喜欢的曲子,怎么练都不会烦。不是特别中意的曲子,或者是因为老师或者其他有权做决定的人布置和规定的曲目,有可能最终就烦了。&br&&br&至于自己的创作的话,一般情况下是写着写着就烦了,写到快结束的时候,想的都是赶紧搞完,就再也不想碰了。因为第一,可能老师会不断地要求你修改,而你知道,不断回头修改是让很多作曲者最恶心的事情。第二,不管你怎么改,仍然会有很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许别人听不出来看不出来,但是就像自己的小秘密一样,作品中不足的地方,自己是知道得很清楚的。所以,为了避免让自己被这些不足之处恶心到,很多时候,写完一个作品,就不想再碰了。。。
卸腰。我也不知道啊。有的时候我完成一个曲子以后就再也不想听它了。比如之前学指挥的时候,花了半年练贝七,然后又指挥某乐团排了几个月贝五。然后我就再也不想听这两首了。但是有的曲子接触再多也不会厌烦。比如勃一,德九。所以,我觉得,总结下来,就是…
在下业余爱好者一枚,先现身说法:&br&&br&在1999年考了大陆业余8级(没记错的话是当时最高了)之后由于中学学业繁忙就没有继续。下一年后大陆开设业余9级、10级的考级。新体系当然是比8级更难,而不是把原来8个级的难度拉展成10个级。&br&&br&弹琴缘由,必须是被老妈逼着学的,她小时候很喜欢但没有条件学,是把理想强加在子女身上的典型母亲。刚开始曾反抗过几次,无果。被虐习惯后,在5年内考完8级,遂停止课程。&br&&br&随后10年里,由于高考、异地求学,基本没碰过钢琴。曾经很想“在结束考核后就练习”的流行作品也没弹过多少。&br&&br&再后来工作后,迷上了打架子鼓这类刺激玩意儿,但身边的爱好者也是一阵大脑发热,几个月便作鸟兽散,几千元买回来的电子鼓就此封尘。&br&&br&就在3、4年前,慢慢又恢复听古典作品,突然发现:为毛不把钢琴捡回来?再加上一些时髦作品影响(例如《交响情人梦》、《海上钢琴师》等),于是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重新投入到练琴上。&br&&br&就在前年,一个朋友邀请我去她的生日会弹奏一曲,让我全身心回归到弹钢琴中。还找了音乐学院毕业的朋友做老师上课,把一些技术慢慢练起来。当然,能弹的曲目也不多,集中在巴赫、莫扎特 的作品中,难度顶天了也就目前9级的曲目,只是乐在其中。&br&&br&就在2013年夏天,自己掏钱把一家钢琴培训机构的小演奏厅包了一晚,请一些以前合唱团的朋友来弹弹琴、唱唱歌,甚是欢乐。最最关键是,一个来宾朋友事后跟我说:我在听你弹巴赫《D小调创意曲和赋格》最后几个小节时,被深深震撼了。&br&&img src=&/2f31bf2bef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f31bf2bef3_r.jpg&&弹钢琴的就是俺,请原谅照片如此模糊……&br&&br&&br&现在我仍在想2014年的私人音乐会要做什么样的主题,也要准备新一轮的练习当中去了。&br&&br&===============补充下2014年发生了什么事====================&br&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今年跟另外5名同事组建了一只摇滚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键盘手,立马完成了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的转变。前不久还在市内一间咖啡厅包场进行了表演。&br&&br&操作的乐器从钢琴变成了电子琴、编曲合成器,目前主力使用ROLAND GW-8,不久前也试过了更高档的YAMAHA Motif X系列产品,在这个角度上,演奏的重点就跟钢琴有所不同。&br&&br&钢琴:一般是以独奏为主,演奏者可以全面掌控场面及情绪&br&乐队键盘:往往是配角,排练时经常感觉地位低下(例如:吉他手:这首歌最好加个String,屁颠屁颠去加,那首歌编排要个Distortion Guitar,你记得设定好;主唱:这首歌有个和声才有气势,你加一个……)键盘由于其多用途性,经常成为补漏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烘托气氛的主力乐器。&br&&br&担任乐队的键盘手,要比钢琴演奏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乐队,更多类似交响乐中指挥的角色,因为主唱、主音吉他、节奏吉他、贝斯手、鼓手的职责都相对单一,能够呈现乐队变化和特色很大一部分工作,就落在键盘手。&br&技法上,熟练的和弦、对位成为基础中的基础,指法的要求反而退居次席,要快速了解、记忆乐曲中的调性、和弦,尝试使用不同的配乐去烘托乐曲的气氛成为了主要工作,让歌手、吉他手的表演更加出彩。最后,在即兴伴奏、即兴表演中也要有一定的功力,应对舞台突发情况的同时,也要为随时SOLO展现自己做好120%的准备。&br&&br&&img src=&/f35ff6e69b9fc35abc3b_b.jpg& data-rawwidth=&1404&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4& data-original=&/f35ff6e69b9fc35abc3b_r.jpg&&&br&恩,弹键盘就是俺,终于有摄影师了。&br&&br&&br&===================回归正题的分割线=======================&br&古典钢琴门类还是挺多的,在下主要听的作品集中在巴赫、亨德尔、莫扎特等巴洛克、古典主义的作品中,甚喜巴赫的作品。目前主要以《二部创意曲》作为练手曲目,希望有天能把《哥德堡变奏曲》、Bussoni《D小调恰空》搬上私人演奏会(目前来看比较遥远……)&br&&br&在我看来,“会听”应该包含几个层次:&br&1、&b&知道作品的类型,这需要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b&。&br&例如:巴洛克时代,键盘作品创作目的是给羽键琴、管风琴而不是钢琴,由于羽键琴音量与色泽变化较少,需要大量修饰音来强调旋律。创作目的更多是作为乐队以及唱诗班的配角。管风琴作品规模宏大、变化丰富,近现代众多改编作品,需要慢慢聆听,还要下载各个谱子弹奏比较,找出更适合“当代审美”的版本来弹奏。&br&&br&&b&2、能听出演奏者的特色、技巧,需要听大量不同演奏者演艺同样作品的录音。&/b&&br&同样的曲目,不同演奏家风格迥异。以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为例,古尔德喜欢弹得更加连绵悠长,富有宗教意味。而前苏联演奏家李赫特则是干净利索、富有激情。&br&甚至同样的曲目,同样的演奏家也能有巨大的差异,古尔德曾录制过2个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1955年的第一版显得年轻气盛、演奏流畅、甚至咄咄逼人,1981年的第二版则是充满睿智、更加柔和。这些都值得爱好者去反复聆听、了解的。&br&&br&&b&3、曲子的感情色彩,则取决于两点: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感情、改编者/演奏者的演绎&/b&&br&亨德尔职业生涯主要是在英国为王室贵族名爵度过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加自由、活泼、富有喜庆色彩,代表作品如《皇家烟火音乐》、《水上音乐》,光看标题就觉得很富有、欢乐。同时代的巴赫生涯则相对坎坷,流连在各地为教堂当乐师、带唱诗班,他的总创作超过一半是宗教作品,那怕是非宗教的作品,色彩上更加暗淡、庄重、严肃、空灵,尤其是几个重要的代表作,例如《D小调创意曲和赋格》、《D小调键盘协奏曲》、《恰空》均游走在D小调上,乃至相对欢乐的作品,如《耶稣,世人期待之喜悦》、《D大调键盘协奏曲》比起亨德尔那种喜庆、热闹,则显得冷清不少。&br&&br&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看起来还是无法完全回答题主的问题,有需要的话请留言交流。&br&&br&最后推荐一些个人常用的网站有:&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wnload Sheet Music at Virtual Sheet Music(R)&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amember/member.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iano Street&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www./index_uk.php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 World Free Sheet Music (PDF, MIDI, MP3)&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imslp.org/wiki/%E9%A6%96%E9%A1%B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页 - IMSLP/Petrucci Music Library: Free Public Domain Sheet Music&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上面有大量古典作品的谱子,以及后人改编的版本。
在下业余爱好者一枚,先现身说法:在1999年考了大陆业余8级(没记错的话是当时最高了)之后由于中学学业繁忙就没有继续。下一年后大陆开设业余9级、10级的考级。新体系当然是比8级更难,而不是把原来8个级的难度拉展成10个级。弹琴缘由,必须是被老妈逼着学…
我觉得就和刚做完爱总要留恋地摸一摸对方一样,属于余韵、后戏。&br&&br&钢琴是有灵魂的东西,不能交流完了就弃之一旁。&br&&br&可以类比国标舞跳罢两人总要携手谢幕。&br&&br&&They've just soul-mated.&
我觉得就和刚做完爱总要留恋地摸一摸对方一样,属于余韵、后戏。钢琴是有灵魂的东西,不能交流完了就弃之一旁。可以类比国标舞跳罢两人总要携手谢幕。"They've just soul-mated."
来自子话题:
朗朗在拿奖次数、演出次数、发片次数、合作音乐家人数、团队运作能力、盈利水平、受国家领导人器重程度、造型设计和表情震撼力等9项指标上都明显厉害很多。&br&李云迪没什么厉害的,出道这么多年,居然还在汉诺威音乐学院当学生,只不过是个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而已。
朗朗在拿奖次数、演出次数、发片次数、合作音乐家人数、团队运作能力、盈利水平、受国家领导人器重程度、造型设计和表情震撼力等9项指标上都明显厉害很多。李云迪没什么厉害的,出道这么多年,居然还在汉诺威音乐学院当学生,只不过是个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
来自子话题:
&p&卸腰&/p&&br&&p&如果说非要是序曲的话,那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p&&p&蒙泰威尔第歌剧《奥菲欧》序曲&/p&&p&夏庞蒂埃《感恩赞》的前奏曲&/p&&p&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p&&p&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p&&p&苏佩歌剧《轻骑兵》序曲&/p&&p&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序曲&/p&&p&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谁翻译成塞尔维亚理发师别说认识我)&/p&&p&奥尔夫《布兰诗歌》序曲”命运啊,世界的女王“&/p&&p&黄安伦的金帆号角序曲&/p&&br&&br&&br&&br&&p&如果说不限于序曲体裁,但是是那种较短的比较燃的单乐章音乐的话,我还想到这些:&/p&&br&&p&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整个好像都很燃&/p&&p&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的唱段”哈利路亚“&/p&&p&海顿Eb大调小号协奏曲第三乐章&/p&&p&莫扎特《安魂曲》的Dies irae&/p&&p&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几乎所有第一和第四乐章外加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p&&p&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p&&p&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三乐章&/p&&p&舒曼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p&&p&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四乐章&/p&&p&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几乎所有第一四乐章&/p&&p&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p&&p&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三乐章&/p&&p&威尔第《安魂曲》的Dies irae&/p&&p&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p&&p&瓦格纳《漂泊的河南人》序曲&/p&&p&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p&&p&瓦格纳《唐豪瑟》序曲&/p&&p&马勒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p&&p&马勒第六交响曲首尾两乐章&/p&&p&马勒第八交响曲差不多是从头燃到尾,除了中间一些慢乐段&/p&&p&马勒《大地之歌》第一乐章&/p&&p&施特劳斯大部分交响诗?&/p&&p&欣德米特《画家马蒂斯》第一乐章&/p&&p&巴托克乐队协奏曲第一五乐章&/p&&p&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第二四乐章&/p&&p&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p&&p&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第一四乐章&/p&&p&科普兰《为普通人而作的号角》&/p&&p&潘德列斯基第七交响曲差不多也是从头燃到尾&/p&&p&菲利浦·格拉斯歌剧《阿赫那吞》第一幕序曲后面紧接着的那个合唱&/p&&p&叶小纲《大地之歌》第一乐章&/p&&p&温德青《痕迹》之五-二胡与民族管弦乐团的协奏曲&/p&&p&陈怡Spring Festival(为管乐团而作)&/p&&p&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p&&p&王西麟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p&&p&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第一乐章&/p&&p&苏鼎昌《向卓越奔驰》&/p&&p&陈其钢《蝶恋花》的”歇斯底里“乐章&/p&&p&赵季平《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p&&br&&br&&p&最后说明一下:&/p&&p&第一,以上只包括管弦乐,独奏和室内乐就没想了。&/p&&p&第二,以上只是我自己暂时能想起来的我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喜欢的,不代表所有的同类型作品,欢迎其他童鞋补充。&/p&&p&第三,以上这些都是我百听不厌的啊啊啊啊啊!!!!!吐血推荐!!!!!!!!!&/p&&p&第四,各位如果有些找不到,可以留信箱。我有时间、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传给你。但是我保留不回复或不传的权利-_-(因为其实快到学期结束,开始忙起来了,下周一场音乐会,曲子到现在还没写完,下下周一场音乐会,曲子还没开始排练,手上还有个某杂志的乐评约稿要写。下周要交我一个字还没动,这些事我会告诉你吗!!!!!)&/p&
卸腰如果说非要是序曲的话,那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蒙泰威尔第歌剧《奥菲欧》序曲夏庞蒂埃《感恩赞》的前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苏佩歌剧《轻骑兵》序曲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序曲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
首先在和声当中,和弦能被另一个和弦替代是基于它们拥有不少共同音,这就是你所说的“听感”。&br&比如说II级可以替代IV级,因为II级的3音和5音分别等同于IV级的1音和3音,唯一不用的是它们的和弦性质,一个是minor,一个是major,所以II级在听感上更偏弱一点,而IV级则是大调的感觉。&br&同理还有VII级,通常被看作缺少根音的V级,功能上也可以替换。&br&&br&以上部分是古典和声的内容,但爵士和声则比较淡化功能,而着重和声色彩。&br&&br&1、谈到色彩,就必须提及色彩音的概念。以七和弦为基础的爵士和声,大量的使用和弦的扩展音:9,b9,#9,11,#11,b13,13等等。这些音如果脱离传统大小调式,将其放到更多的调式上分析,就会成为某些特殊调式的特征音,因此我们把转换调式看作是色彩的转变和对比,将这些扩展音叫作色彩音。&br&决定一个调式的分别是它的主音I级及其特征音。以dorian为例,主音为Re,它的特征音就是六级的Si,他们之间是大六度的音程关系,那么在有着相同音的两个调式中,我们就能凭特征判断它们谁是谁。&br&A natural minor(Aeolian)&br&&img data-rawheight=&57& data-rawwidth=&400& src=&/6c95bac05fdf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主音La,VI,VII没有任何升降号&br&&br&A harmonic minor&br&&img data-rawheight=&57& data-rawwidth=&400& src=&/f0fd5dcf4ff81d5e5e6fe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VII级音升半音&br&&br&A melodic minor&br&&img data-rawheight=&57& data-rawwidth=&400& src=&/3b88cc3fa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VI,VII都升半音&br&&br&A dorian&br&主音为La的dorian调式,移调后就是6,VI级升半音。&br&&br&&b&当我们遇到一个Am7,然后帮它加上不同的色彩音,就会呈现出不同调式的色彩和倾向;同样的,我们故意不加入色彩音,只把这几个调式的共同音保留,那么就能模糊调性,只有在旋律中出现某个调式的特征音时,才会唤起我们对某个调式的记忆。&br&和弦替代就是基于这种原理来玩弄我们的听感。&/b&&br&&br&2、刚开始看到#F的Ionian,想了半天才发现你错了。正确是基于G7和弦上#IV音的Ionian,替代G7。这个时候主音是Sol,而它的#VI就是#Do。这实际上是一个很经典的替代原则:三全音替换Tritone substitution。具体怎么做我就不再叙述了,它实际上是保持低音旋律线半音级进的一种做法。&br&&img data-rawheight=&192& data-rawwidth=&700& src=&/1feeb031de5ac36ed4ab0c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1feeb031de5ac36ed4ab0c4_r.jpg&&&br&经典的II- V- I&br&Dm7
Cmaj7&br&低音的走向就是Re,Sol,Do,而Re和Sol有一个跳进;采用Tritone substitution后变成:&br&Dm7
Cmaj7&br&低音走向是Re,Reb,Do,旋律线变得更平缓和紧密,中间的Db7也造成离调的感觉,带来色彩的变化。
首先在和声当中,和弦能被另一个和弦替代是基于它们拥有不少共同音,这就是你所说的“听感”。比如说II级可以替代IV级,因为II级的3音和5音分别等同于IV级的1音和3音,唯一不用的是它们的和弦性质,一个是minor,一个是major,所以II级在听感上更偏弱一点,…
&b&1.幻想的内容是什么?&/b&&br&首先很有必要说说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肖邦这个人。&br&&blockquote&肖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遗作,当时还没有名称,曲名是后人所命名)最为著名。它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blockquote&以上引自百度百科。&br&&br&肖邦这个悲催的音乐家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他的后半生都是在流亡中度过的。因此他的很多作品抒发的都是思乡情,亡国恨。幻想即兴曲亦是在流亡途中创作,所以幻想的内容自然不可能是蓝天白云,香车美女。&br&&br&钢琴诗人非常擅长用音乐来说话,纵观这首曲子,开头那个跨八度的音是一个沉重的叹息,紧接着后面两句相同的、上行的旋律像一个疑问句仿佛在说“我该怎么办?” “怎么会这样”。&br&中间一段则是模仿冷兵器敲击搏斗的声音,最后发起冲锋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br&四对三这样变态的节奏抒发的其实是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烦躁不安。&br&&br&第二乐章如歌一样美丽的旋律是对儿时故乡安定和平时候的无限怀念,让听者仿佛看到盛开的花朵,嬉闹的孩子和升起的袅袅炊烟。&br&&br&第三乐章则回到现实,相比第一乐章更多了一份悲伤和沉痛,临近结束那段低沉的旋律描写的是战后荒凉,横尸遍野的场景。&br&&br&如何在键盘上还原这些景象?请往下瞧~ &br&&br&&b&2.怎样弹奏&/b&&br&&br&{1} 三对四其实不难&br&钢琴诗人以左手三个音对右手四个音来抒发惆怅,而这同样留给了后世演奏者无限的惆怅。。。&br&&br&需要左右手分开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节拍器,注意拍点要对整齐。关于技巧其实真的没啥好说,还是凭感觉。感觉哪里来?重复不断的练习而来!&br&{本姑娘终于在重复了500+遍之后修炼成功。视频什么的有时间再上吧,原谅我T T}&br&&br&{2}踏板的运用&br&因为古典钢琴和现代钢琴在音响效果上存在很大差距,肖邦亲自标注的踏板可能已经不适合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的时候作为完全参照(太吵了容易糊成一片)。延音踏板是个非常灵动的东西,因为每一架钢琴的音响效果都是不同的。注意用耳朵听,该换踏板的时候一定要放干净。如果感觉太吵了可以放掉一半的踏板或者左手轻一点弹奏。努力做到句子的连贯,同时不失颗粒感和清晰度。&br&&br&{3}句子、语气和标点&br&好了这一段我们就不停顿了吧一口气说完吧一定要注意乐谱上的连线以及表情符号重音等等等等这些细节是一首曲子成败的关键所在你总不能很温柔地对一个人说去你妹的也不可能很生气地说亲亲我爱死你了同理可得一个乐句的语气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中间的停顿息气不能都糊在一块特别像幻想第一乐章这样左右手不同节奏交错的没有体现出句子就会很难听真的。&br&&br&我说完了,倒地吐血。。。。。。。。&br&弹琴和说话一样,都得是时候喘口气停顿一下,声情并茂一点,别像背政治提纲。&br&&br&&b&4.最后我要推倒一切关于这个曲子没有达到多少级就不能弹的说法&/b&&br&&br&我学钢琴1年半,今年六月中旬开始弹这首曲子,并且在12月要拿它来参加高考,截止目前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另一位0基础的同学和我差不多时间开工,进度也相差无几。&br&当然,我们相比那些有五年,十年基础的同学面临更多技术方面的问题,诸如手指的站立,节拍的稳定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通过大量枯燥重复的练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古典音乐这样需要时间积累的东西我们还缺乏很多,但是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把目前能做好的做到最好。
1.幻想的内容是什么?首先很有必要说说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肖邦这个人。肖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遗作,当时还没有名称,曲名是后人所命名)最为著名。它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
&p&我在这里提供一种另可能性吧&/p&&p&音乐不是只有古典音乐&br&古典音乐也不是只有古典钢琴&br&真的别把孩子培养成琴匠 引导他去接触更大的世界&br&我从四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 也没跟过什么太好的老师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妈看着 弹错就打 经年未变 没有好好学过乐理和音乐史 现在想想八九年白学了 就剩下了点机能&br&“就剩下了点机能”&br&我相信在中国 像我这样的孩子何止千万&br&父母因为贫瘠的艺术素养没法分辨什么东西是“好的” 随便把孩子扔给老师&br&真不如把时间省下来给孩子玩泥巴 &br&我很幸运 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开始研究乐器 音乐制作 设备和音乐历史 一研究就根本停不下来 我开始不断寻找好的东西 不断聆听和琢磨 从中世纪到新世纪 从巴洛克到蠢朋克 在创作的时候 我的“机能”才小有了用处&br&现在混在传媒大学录音系 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br&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是我在这里答题&br&但是大多数孩子 考了级琴就扔了&br&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 换一种理念呢&/p&&p&陪孩子听BillBoard 陪孩子看格莱美 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br&和他一起看什么流行 一起研究为什么流行 一起看什么经典 研究为什么经典&br&给他找简单的Blues音乐弹 让他领会奔涌着人类本真情绪的音乐&br&给他找简单的Jazz小曲听 让他明白音乐有近乎无限的可能性&/p&&p&给他找不很激烈的Rock听 让他明白世界上有还有这么一群叛逆又温柔的怪蜀黍&/p&&p&给孩子培养一点偶像 可以是MJ猫王山羊皮 也可以是海顿巴赫德彪西&/p&&p&告诉他人生的诗意和远方&br&告诉他艺术要面向大众&br&告诉他古典音乐牛逼在哪 现代音乐牛逼在哪 哪里共通 哪里各异&/p&&p&这才是“音乐”&br&而大多数孩子们学习到的 仅仅是“钢琴”&br&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 真的想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父母学得要多得多 这很难 即使在这个信息极大开放的时代 我打赌绝大多数父母坚持不下来&/p&&p&孩子小 说一遍听不懂 说两遍&br&说两遍听不懂 说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遍&br&任何一位父母不应该在教育孩子上节省时间成本&/p&&p&至于弹得好听这件事 是跟着阅历走的 阅历不到 好听不了&br&别说一个七岁的孩子 几十岁的大人 如果活得不走心 也没法弹得好听&br&尤其是莫扎特奏鸣曲这种东西 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真的弹不好&br&要知道Yanni可是没正经学过乐器的 但是他的作品永远纯净和好听&br&有些时候艺术靠的真不是手上活&br&当然活太差了也不行 哈农还得练&/p&&p&如果你能理解我上面的话 我想你大部分的问题都会解决&br&至于想让孩子搞音乐 还是轻易不要 这行太难&/p&&p&最后 你觉得我说得对也好 不对也罢&br&练琴一定开节拍器&/p&&br&&p&====================过年放个新写的曲子====================&br&&/p&&a href=&/song/18022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sion]What I'd said is a dizzy day-Revolver山猫&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另可以结合本人其它答案阅读 风味更佳
我在这里提供一种另可能性吧音乐不是只有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也不是只有古典钢琴真的别把孩子培养成琴匠 引导他去接触更大的世界我从四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 也没跟过什么太好的老师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妈看着 弹错就打 经年未变 没有好好学过乐理和音乐史 现在想…
来自子话题:
&img src=&/f336b199b72efd138077ceeb32a9fa41_b.jpg& data-rawwidth=&988& data-rawheight=&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8& data-original=&/f336b199b72efd138077ceeb32a9fa41_r.jpg&&&b&试听地址&/b&:&a href=&/song/2107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钢琴版夜曲 周杰伦和我的钢琴 试听 -- SongTaste 用音乐倾听彼此&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fd4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r&很简单:&br&&ol&&li&整首曲先以「欲扬先抑」手法拉开阴郁悲泣的缓慢序幕,听起来很沉重很舒缓;&/li&&li&《夜曲》的钢琴版逐渐加快节奏,与歌曲版《夜曲》不同的是,钢琴版编配加入了很多好听的SOLO,属于「前抑+中扬+后收」的编配套路;&/li&&li&由于钢琴版少了人声,会让听众更专注于钢琴的旋律,而非原版的RAP和吉他,两者在编配结构、弹奏情绪、演奏方式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和对比,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很独特别致,因而会觉得它好听,虽然它确实挺好听。&/li&&/ol&诸如此类的,还有飞儿乐团《Lydia》的钢琴版,比原版显得更大气磅礴。
试听地址:很简单:整首曲先以「欲扬先抑」手法拉开阴郁悲泣的缓慢序幕,听起来很沉重很舒缓;《夜曲》的钢琴版逐渐加快节奏,与歌曲版《夜曲》不同的是,钢琴版编配加入了很多好听的SOLO,属…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美妆达人em for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