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所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多穗石柯鉴定报告原文

关注我们:
热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茶叶技术 >>> 多穗石柯野生甜茶
多穗石柯野生甜茶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阅读数:303
&&&&湖南野生甜茶是雪峰山区村民长期以来喜爱的一种纯天然饮料,它具有“茶甜药”三种功效。野生甜茶汤色金黄、香醇,味甘甜可口,并成为款待贵宾的高档饮料。野生甜茶是由一种带甜味植物的嫩叶加工而成。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它为甜茶。野生甜茶学名为多穗石柯,拉丁名为Lithocarpus&Polystachys&Rehd&Tea,属于壳斗科(Fagaceae),石柯属(Lithocarpus),常绿植物。野生甜茶在湖南雪峰山区分布广泛,资源藏量丰富,是起源的核心地带和摇篮及主要产区,在全国极为罕见。&
&&&&(一)生态资源。据初步统计,该茶在雪峰山区野生面积达8万多亩(5333公顷),年产鲜嫩叶达16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二)保健功能。湖南野生甜茶对人体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据现代科学检测分析证明,湖南野生甜茶富含维生素C、E、B、A,微量元素铁、锌、硒、钙等和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黄酮类物质源。它又属“非茶之茶”,与真正的茶叶树是完全不同植物种属,没有一点亲缘关系,不属于茶叶的范畴,而是把它的嫩叶采摘制成甜茶后当茶泡饮,饮用方法与一般的绿茶相同。它有不同于茶叶的保健功能,多以保健茶或药用植物茶的形态出现。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药海》、《中药大辞典》记载,原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检验、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项目查新报告》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该茶性平味甘,清热利湿,护肝益肾,药食同功,具有“三抗”(抗氧化、抗癌变、抗过敏)和“三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适应所有人群。据雪峰山区野生甜茶产区一个村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村1280人,大部分村民都有长期饮用野生甜茶的习惯,身体很健康,特别是60岁以上的村民达480多人,其中100岁的达2人,这些老年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10-20岁左右,有的古稀老人还在从事繁重的农活。
  (三)理化成分。(1)、无机元素分析(mg/kg):钾1.38;钙0.28;镁0.19;钠53;铜0.85;铁75;锰285;锌28;钴0.74;镍3;硒25;铅0.38;砷未测出。(2)、常量成分含量(%):水浸出物43.2;黄酮总量14.6;还原糖0.92;咖啡碱0.24;游离氨基酸0.64;茶多酚6.18;总灰分4.71;粗纤维16.7。(3)、甜味素(%)):12.6,又称二氢查耳酮葡萄糖甙,属黄酮类物质。
  (四)、毒理实验。大鼠急性毒性测定,阴性,无毒物质;小白鼠精子畸变试验,阴性,无畸变;小鼠胸骨髓微核实验,阴性,无畸变;小鼠致突变实验,阴性,无突变。湖南野生甜茶各项毒理实验均为阴性,无突变、畸变现象,食用安全性高。其黄酮类物质具有消除人体自由基、抗衰老、扩张血管、利尿消炎、降压降脂、抗癌变、抗过敏等药理功能,尤其对降压、分解脂肪作用显著;对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有辅助性疗效。其甜味成份属低热能高甜度保健型物质。
  (五)临床效果。湖南野生甜茶经护肝试验和临床试验,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甙可以护肝肾和保护线粒体DNA。线粒体是人体细胞的“发电站”,线粒体损伤它可促使全身性衰老,进而引发各种疾病。(1)护肝试验:以湖南野生甜茶为主,再配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浓缩液经原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检测和体外灭活乙肝病毒实验,一小时内可破坏乙肝表面抗原病毒。(2)临床试验:10例肝功能异常者饮用湖南野生甜茶一个月,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由异常转为正常.肝功能异常者姚&斌(湖南)当时在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肝功能常规检测,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异常(谷草转氨酶56U/L,正常值为1--40;谷丙转氨酶93U/L,正常值为1--40)。他饮用湖南野生甜茶一个月再次复查,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3)饮酒试验:醉酒是人体酒精(乙醇)中毒的一种反映。湖南野生甜茶有保肝健肾、分解乙醇作用。50例喝酒者酒前30分钟先饮用3杯湖南野生甜茶,喝酒超酒量后不醉酒。因此,湖南野生甜茶可以保护肝功能。常用本品,可增强体质,抗衰延年,有益健康。因此,该茶是药食两用,兼有“茶甜药”三种功能的珍贵野生植物。
  (六)工艺流程。湖南野生甜茶低热量高甜度,遇热粘稠性大,烘干困难,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在工艺上进行探索,现已初步定型为2种工艺及其产品,即绿茶型野生甜茶和袋泡型野生甜茶。(1)绿茶型野生甜茶。清明至谷雨前后,野生甜茶由芽、梢到大叶片。叶子的厚薄、甜度以及粘性程度都不同。因此,加工野生甜茶要因时制宜。鲜叶采运:野生甜茶需在晴天采摘鲜叶。谷雨一过,野生甜茶叶片老化,不能再采摘。野生甜茶鲜叶运输过程不能发酵变质。鲜叶摊放:野生甜茶鲜叶摊放一般在2小时以内。工艺流程:鲜叶一杀青一揉捻一做形一烘干一拣剔一包装一成品。品质特征:外形呈椭圆或颗粒状,色泽乌黑或墨绿油润。内质香气甜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清甜爽口,叶底翠绿鲜活。(2)袋泡型野生甜茶。&鲜叶采制:谷雨前后采摘野生甜茶鲜叶杀青晒干;用沸水煮1-2分钟杀青凉干和烘干。以上方法制作的成品,叶片成红、棕色。工艺流程:&鲜叶一杀青一烘干一粉碎一分筛一制袋一装盒一包装一成品。品质特征:滋味甘甜,汤色明亮。
  (七)饮用方法。(1)绿茶型野生甜茶饮用方法:取1-2克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可连泡2-3次;&取4-5克用毫升纯水煮沸冷却后饮用,可连煮2-3次.然后观其汤黄绿明&亮,视其叶嫩绿清澈,品其味清爽甘甜。(2)袋泡型野生甜茶饮用方法:取1包(2克),用200-300毫升开水泡15分钟即可饮用,可连泡2-3次;取2包(4克),用毫升开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可连泡2-3次。(3)原叶型野生甜茶使用方法:取2-3克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可连泡2-3次;取4-5克用毫升纯水煮沸后做凉茶饮用,可连煮2-3次。
  (八)开发前景。据调查测算,湖南野生甜茶每年在谷雨前后可采摘3-4次,每株可采收100-150g野生甜茶干品,以主产区100万株野生甜茶计算,年总产量约为100-150吨,按80元/kg计算,总产值可达800-1200万元,每年可为国家提供税金80-120万元,创利140-160万元。湖南雪峰山区野生甜茶全部开发利用,将产生比较大的经济效益。野生甜茶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甜度高、热量低、口感好,并具有“茶甜药”三种功能,既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所要寻找的较理想的一种饮料,又是人类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极佳天然绿色食品,极具开发潜力。因此,湖南野生甜茶将在天然饮料领域内倍受人们青睐。
投稿邮箱: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 (/)”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以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宠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请相关作者见稿后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联系。
| 公司概况 |
客服电话:0 VIP客户投诉电话:5 传 真:6 E-mail:
战略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C)
法律顾问:德恒律师事务所 白律师药用植物研究所
&欢迎光临药用植物研究所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每日资讯
每日资讯07-05-16
PNAS-郝小江方荣祥等-植物抗病毒研究
&&&&&&&&近日,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郝小江研究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方荣祥研究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四家单位联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Seco-pregnane steroids target the subgenomic RNA of alphavirus-like RNA viruses”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植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具备了以多种机制选择性地抵御病源侵染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其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来实现。因此,从植物中直接筛选抗病毒化合物可以发现新的具有抗病毒潜力的、同时对宿主植物本身没有毒性的成分。
&&&&&&&&该项研究首次发现双裂孕烷甾体glaucogenin C及其苷类化合物选择性地抑制-正链RNA病毒如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动物(人)病毒辛德比斯病毒(SINV)、东方马脑炎病毒(EEEV)和盖塔病毒(GETV)等,但对其它RNA病毒或DNA病毒没有作用,且对病毒宿主没有毒性。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该类化合物能保护BALB/c小鼠不被SINV侵染致死而对小鼠没有副作用。以TMV和SINV作为模式病毒,探讨了该类化合物抗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选择性地抑制病毒亚基因组RNA的复制,而对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没有影响。该文认为:病毒亚基因组RNA可以作为发现抗病毒药物的新靶点,从两种药用植物中发现的双裂孕烷甾体glaucogenin C及其苷类化合物有可能发展成为抗-正链RNA病毒新的一类抑制剂。
信息来源:科学网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拟加大对生物医药投资
&&&&&&&&在2007中欧生物与医药企业对接会上,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宏广博士发表专题报告,表示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将加大对生物科技的投入,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投资额达到100亿人民币。
&&&&&&&&据统计,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世界上处于第四位,在过去的25年间成长了18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企业。目前占据GDP的1.4%,计划在2020年达到GDP的2.5%,将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平均占企业销售额的2.5%,1/3来自公共政府投入,其余来自于企业,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投入比例高于本土企业。在欧洲的情况则是,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各占据50%。2005年政府和企业用于生命科学的研发经费为8亿美元,同期美国的投入为830亿美元。
&&&&&&&&王宏广统计,中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研发队伍强大,改革开放后国际合作和留学人员中的72万人中有17万已经归国;第二,研发成本低,中国已研发成功12个一类生物技术药,单品种研发时间为10年,花费1亿元人民币,动物试验成本为国外成本的20%,生产成本可节约30%;第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生物技术用品市场,目前有7000亿市场容量,占GDP10%,2020年预计能够达到40万亿人民币。
&&&&&&&&全国超过300个的高科技园区中有100多个含有生物科技内涵,其中疫苗、抗体和微生物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政府对于创新药物、转基因和生物技术三大领域加大支持,拟在天津建立GLP网络学院、上海建立GCP中心,支持国内GMP与国际互认。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医与中药处杨智副处长在会议上宣布,科技部计划成立国际中医药合作理事会,11月的第三周在北京召开理事会,由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成员组成。科技部在2006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国际合作,未来将投入数亿元投入基础研究。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新发现与创新:我科学家研究大脑运动控制机理获新成果
&&&&&&&&本报讯 在运动控制研究中,大脑发出命令后,如何通过神经元控制肌肉采取行动?这个无法绕开又令人困惑的重要问题由我国科学家找到了部分答案。近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胡新天的论文《运动命令在单个运动前神经元上的可靠性研究》。这一研究表明,每个运动命令在单个神经元上得到了高度精确的表达,这是世界首次对这一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动作都是脑内与运动相关神经元活动的结果,这些成千上万神经元活动的总和就是运动系统发出的运动命令。那么,大脑产生的每一条运动命令在运动通路的单个神经元上以何种方式表现?去年,胡新天和他的实验室以猕猴的眼动系统为模型,用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发现在单个运动前神经元上,相似的运动命令所对应的神经电活动是高度相似的。
&&&&&&&&“通俗地讲,大脑中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就像整齐划一的部队,每个神经元都接受到一致的大脑信息并以非常精确的方式传达这些命令,从而提高了运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胡新天告诉记者,这一发现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大脑运动控制机理的认识,而且对机器人运动控制设计、眼睛运动障碍治疗等应用领域也有启迪。
&&&&&&&&该论文的评审专家认为,这个发现第一次讨论了运动研究的重要问题,填补了在此领域的空白,为运动系统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关键性的深入了解。信息来源:科报网
药品快速检测车受国内外关注
&&&&&&&&以前,我国基层药监人员查假劣药品,大多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随着制假手段越来越高,“手摸、鼻闻、口尝”的办法已经无法检测出“高科技”假药,药品快速检测车的问世为基层药品稽查人员打假安上火眼金睛
&&&&&&&&4月14日,在北京市药监局组织的快速药品检测车的培训班上,记者了解到,被誉为“药品打假的110、农村用药安全的保护伞”的快速药品检测车已陆续在全国进行配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快检车已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和医药行业的关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检测的真正目的是发现、打击伪劣药品,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必须打击高科技制假,必须改变基层药品监管人员缺乏有效手段检测药品的局面。假药是客观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假药占全世界药品市场的6%,在全球的年销售额达320亿美元。最常见的假药是抗感染药、激素类药、抗哮喘抗过敏药、抗疟疾药、解热镇痛药。我国假药以抗感染类药居多。
&&&&&&&&目前,制造假药的手段越来越高,据美国药品安全打假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包装上做假仅占假药市场的5%,活性成分做假是国际上的假药趋势。有的假药符合药典标准,有的假药用结构相近、价格低的药品冒充价格高的注射剂,有的假药只加少量活性成分,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其他化合物或药品进行制假,服用这些药品没有疗效,严重的还会致死。
&&&&&&&&在我国,伪劣药品主要发生在基层。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地处偏远、分散、信息闭塞、使用品种各异、进货渠道多,且外观包装十分相似。如何能快速检出农村市场假药成为一大难题。改革药品抽验机制势在必行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金少鸿提出研制药品快速检测车的设想,2004年吴仪副总理观看无损伤快速检验后指示,先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国逐步推广。从2006年开始,药品快速检验车在全国各省、市配置,截至日,已经有21个省市共配置了263辆车。
&&&&&&&&药品检测车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以车为载体,在原有快速检验(化学反应、颜色反应、薄层色谱、显微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常用药品的鉴别模型,进行无损伤检测技术。截至2006年12月,药品快速检测车上已经建立700多种基层常用的药品、其中包括300多个化学药品的近红外的鉴别模型,600多种制剂的化学快检方法,200多个中成药,中药材快检方法。
&&&&&&&&截至2006年9月底,湖北等9省共筛查了110426批药品,发现有疑药品抽样7957批,经法定检验,确证是伪劣药品3122批,筛查的品种约占农村常用药品品种的60%。湖北、河南有28批假药检出,假药命中率100%。
&&&&&&&&我国药品检测车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和医药行业的关注,引起了国际同行们的关注和赞同,国际同行们纷纷到国内“取经”。中科院院士陆婉贞院士表:“如此大规模,系统化,多品种药物近红外检测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国内外未见披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新事物带来新问题。虽然药品检测车有着“人民用药安全守护神”、“药品打假的110”、“净化用药环境的清扫车”、“农村用药安全的保护伞”等称号,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对此,金少鸿表示,虽然药检车的维护运转需要经费支持,但检出假药,能救人无数。药品检测车能否在我国成功的关键,需要各级药监管理部门领导重视、统一指挥、财政支持,监、检密切配合。他指出,必须提高对药品检测车的认识,创新药品监管理念、勇于药品监管实践、积累监管经验、培养新型监管人才。金少鸿同时表示,“开好车、用好车、管好车”,使中国自行研发的“药品检测车”在中国的大地上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确确实实为基层百姓用上安全放心药尽一份力。信息来源:科报网
《细胞代谢》:两携铜蛋白可能与铜离子调控有关
&&&&&&&&铜(Copper)是人体的必要元素,许多含铜蛋白(copper-containing proteins)对于人体的生长或神经发育,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蒙特娄神经科学院(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的科学家发现,SCO1以及SCO2这两个携铜蛋白(copper-carrying proteins),可能与铜离子的调控有关,此研究发表于《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期刊。
&&&&&&&&Eric Shoubridge教授说:“铜是维持细胞健康生长的重要元素,当铜离子的调节失常,会引发人体的许多疾病,包括:肝、肾、脑部或眼疾等。此外,铜离子也在器官早期发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人员发现SCO1以及SCO2这两个携铜蛋白的突变,也会导致许多新生儿疾病。”
&&&&&&&&研究人员表示:粒腺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oxidase,简称COX)也需要铜离子来维持其活性,而SCO1及SCO2正好就是组成COX的重要次单元(subunit)。这个蛋白质复合体在粒腺体的电子传递链中,是产生能量不可或缺的蛋白质。为了了解SCO1及SCO2的功能性,Shoubridge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观察了含有突变型SCO1及SCO2的细胞,结果发现这两个蛋白具有维持不同细胞间铜离子平衡的功能,除了证明SCO1及SCO2具有双重功能外,这项发现也将对许多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信息来源:生物谷
重庆市将打造国家级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
&&&&&&&&“十一五”末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中药工业产值200亿元《国家中药现代
&&&&&&&&科技产业(重庆)基地建设方案》昨日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根据方案,“十一五”末重庆市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中药工业产值200亿元。
&&&&&&&&重庆具有中药种植的传统历史,石柱黄连、垫江丹皮、巫溪川党、酉阳青蒿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目前,重庆市现有中草药种质资源5834种,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48%,中药材总蕴藏量为163万吨,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同时,重庆市还拥有太极集团等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中药企业。
&&&&&&&&该基地的建设将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以及相关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在中药农业方面,重点打造规模达百万亩的黄连、青蒿、丹皮、白术等21个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培植)基地,使三峡库区、渝东南等地的34个区县(自治县)形成中药材生产产业带。在中药工业方面,重点发展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建设中药工业园,预计到2010年,全市中药工业将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占全市医药工业的比重50%以上。
&&&&&&&&“基地建设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 。”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基地将建立信息流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服务与培训平台等服务管理体系,还将整合国内的产业动态、虚拟研究院、产业知识等信息,搭建起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市场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据悉,基地项目总投资预算10.55亿元,其中国家支持9000万元,重庆市地方政府及企业自筹9.65亿元。信息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日本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能量代谢极稳定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详细分析大肠杆菌核糖核酸、蛋白质的有关指标和代谢产物的量,证实这种微生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其细胞的能量代谢极其稳定。这一发现有助于微生物培养和药剂分析方面的研究。
&&&&&&&&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培养了约4000种基因突变的大肠杆菌,每种大肠杆菌都有某一个基因不能表达。此后,研究人员分析哪些菌株的基因与能量代谢相关且发生了突变,把这样的菌株筛选出来,分析其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有关指标及糖类代谢产物的量,并与正常大肠杆菌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被比较对象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有关指标及代谢产物的量都没有明显差别。由此可以推断,大肠杆菌的能量供应体系保证它们即使损失部分基因功能,也可以进行稳定的能量代谢。
&&&&&&&&研究人员再将大肠杆菌放置到不同营养环境下培养。结果,大肠杆菌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有关指标都出现了变化,唯独代谢产物的量没有发生变化。研究人员认为,大肠杆菌拥有不同的方式来保证能量代谢的稳定。
&&&&&&&&参加此项研究的专家指出,了解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有助于有益微生物的培育改良和分析某些药剂的作用机制。信息来源:新华网
中国中药治疗多脏器衰竭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自中国各省市的260多名急救医学专家11日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四届脓毒症高峰论坛,与会专家认为,中国自主创新用于脓毒症和多脏器衰竭的中药复方针剂“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效率超过85%,居国际领先水平。
&&&&&&&&此药不仅填补了目前国内尚无对症治疗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药物的空白,同时也终结了中药无法进入世界急救医学领域的历史。
&&&&&&&&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联席提出脓毒症新概念以来,其理论研究方兴未艾。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临床各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多脏器衰竭,病死率高达30%至50%。
&&&&&&&&中国每年患各种感染病人达2亿人次,发热病人达3亿人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人达3000万人次。每年脓毒症病人超过300万人,因此造成多脏衰死亡人数高达50万人以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急救医学专家王今达就开始用中药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量试验,最终他从36味中药中筛选出了这种能够有效地治疗脓毒症和多脏衰的处方,研制出“血必净注射剂”。
&&&&&&&&此药从临床前到临床研究阶段,最后到审批,一共历经11年。临床前研究做了6年,临床研究做了两年多。
&&&&&&&&此药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多家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临床研究证实,治疗脓毒症和多脏衰的有效率超过85%,居国际领先水平。
&&&&&&&&这次论坛由《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急救医学》编辑部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单位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信息来源:新华网
云南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完成临床试验
&&&&&&&&云南省近年来研发了一批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部分药品已完成临床试验,即将申报《新药证书》投放市场。
&&&&&&&&云南省研发抗艾滋病中药新药“复方三黄胶囊”在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临床试验单位,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标准顺利完成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抗HIV病毒有疗效,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至此,该药已基本完成了新药的全部研发工作,即将按照相关要求整理资料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新药证书》。
&&&&&&&&抗艾滋病中药新药“司艾特散”在泰国完成Ⅲ期临床实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后,在中国按照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开展了临床前各项研究工作,现已获得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抗艾滋病中药新药“奇士乐胶囊”完成了全部临床前研究工作,正在整理资料准备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五味子素”、“碳球菌素”、“Flazin”、中药扶正抗毒胶囊、“DC32”等正在加快抗艾滋病新药的临床前各项研究工作。
&&&&&&&&云南是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省份,截至2006年底,云南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48951例,是中国感染人数最多的省份,对艾滋病防治新型药物的需求极为迫切。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网
英研发高血压疫苗 患者有望不必终身服药
&&&&&&&&英国制药公司Protherics的科学家已研发出能抑制高血压的疫苗,优于会产生副作用的高血压药物。报道称,该公司已成功进行人体实验,且打算以改良配方进一步测试,有望能于五年内上市。
&&&&&&&&患者不必终身服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切希尔郡的Protherics公司研发的高血压疫苗,使用常见贝类“帽贝”的一种蛋白质来攻击人体肝脏分泌的血管紧缩素,此种荷尔蒙会使动脉收缩,进而导致血压上升。
&&&&&&&&报道指出,高血压疫苗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这种荷尔蒙。这种疫苗将让病患较易控制高血压。到目前为止,病患必须仰赖服用药物控制高血压,由于会引发各种副作用,往往促使病患放弃服药。
&&&&&&&&报道引述研究人员安德鲁?希斯的话说:“依此方式接种疫苗,能挽救成千上万病患避免例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会危及性命的并发症。”同时,该疫苗能帮助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年轻人最大限度上控制血压,以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此高血压疫苗仅需注射三剂,每间隔六个月追加一剂。报道称,有望于五年内上市的Protherics,打算使用刺激免疫系统效果较原始配方好10倍的新配方展开测试。届时,高血压患者可在使用针剂初期连续接受3次注射,每次间隔一周或两周,之后每半年或一年注射一次,便可保证血压正常。
&&&&&&&&副作用比口服药小
&&&&&&&&据悉,Protherics报告的副作用很少,但有一成接受实验者抱怨出现类似流感等短暂不适。
&&&&&&&&如今,有些口服药物也利用抑制血管紧缩素产生的原理来治疗高血压,但是许多高血压患者逐渐放弃每天服用这种药物,因为感觉降压效果并不明显。另一些人停止服用该药的原因在于不愿忍受这些口服药带来的副作用。例如此类药物中的“Beta-受体阻滞药”会引起疲乏、手足冰冷、恶心、腹泻等。服用该药的患者仍不能完全避免中风的危险。
&&&&&&&&英国内科医生普遍对降压疫苗的研发成功表示欢迎。英国血压协会的麦葛瑞格教授说:“血压升高是英国境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最重要死亡原因。如果必须服用控制血压药物,就得终身服用,对部分病患来说很难办到,寻觅其他方式或更佳方式试图降低血压却不会引发副作用,势必会极受欢迎。”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医生迈克?奈普顿说:“在西欧,1/5以上的心脏病人有高血压史,降压疫苗是一个值得关注治疗的方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Protherics”公司预计,降压针剂投入临床使用后,每年可为公司带来120亿英镑(239亿美元)收益。这种降压疫苗的售价目前尚不清楚,但据估计,不会比一天仅需几美分的常用口服降压药贵很多。
&&&&&&&&目前,瑞士Cytos生物公司也在研制一种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高血压的疫苗。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新的运算方法可制出对抗艾滋病毒突变的疫苗
&&&&&&&&导致人类艾滋病的HIV-1病毒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可以突变而躲过免疫系统的追杀。而病毒的这种能力使得疫苗的制造变得很困难。现在David
Nickle等人发表了一种有效的运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研究人员研发出能对付HIV和其它病原的多样化疫苗。
&&&&&&&&这种计算机运算方法可以藉由刺激对HIV产生免疫反应的分子,以分析在病毒株中发现的变异。这些抗原将许多病毒株中发现的变异,压缩到适合疫苗免疫原的基因长度。Nike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将Nef蛋白中发生的62%的变异和Gag蛋白中81%的变异压缩成三个基因长度的免疫原。
&&&&&&&&这些短的免疫原将可用于疫苗研制,因为它们能够反映HIV-1株中的多样化特征。这些免疫原应该能够引发常见病毒株,以及大部分病毒突变形式造成的免疫反应。
信息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国内首个人参提取物抗疲劳保健品问世
&&&&&&&&被誉为“植物钻石”的人参皂甙Rg3与Rh2的组合产品――立立胶囊日前正式上市。这是我国在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应用实现工业化后,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第一个人参保健产品。人参是百草之王,古今第一营养补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皂甙就是人参的主要功效成分,它几乎可以重现人参粗制剂的全部生理活性,是人参的精华。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家相继从人参皂甙提取出高活性物质Rg3、Rh2,用最精确的分子结构诠释了人参的神奇作用,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人参正面功效的代表成分,从而揭开了人参神奇功效之谜。
&&&&&&&&科学家发现,Rg3、Rh2能完全改变服用者的精神面貌和体能活动,虚弱者服用后体力旺盛,语音洪亮,连久违的性生活也回来了。由于Rg3、Rh2提高免疫、抗疲劳、抑制肿瘤作用的发现,使它成为全球医药、保健界研究热点。Rg3、Rh2具有多重抗疲劳、强力、速效的特点,可迅速恢复生理、心理原因诱发的疲劳,有效缓解包括高原反应在内的头晕、瞌睡、乏力、精神萎靡状况,以及超量活动疲劳、性生活疲劳、饮酒过度疲劳,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发现,Rg3、Rh2通过调节中枢神经兴奋和抑止的平衡而消除疲劳内因。Rg3、Rh2在人参中含量极低,10万公斤人参才可以提取1公斤,制取工艺极其复杂昂贵。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前苏联的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研究,都无法工业化提取高纯度Rg3、Rh2,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高纯度Rg3一毫克价值竟达300美元,比钻石有过之而无不及。1995年,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特殊的工业化工艺,实现了Rg3、Rh2生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信息来源:中华保健食品网
中国野生甜茶多穗柯
&&&&&&&&湖南雪峰山区是中国野生甜茶起源的核心地带和摇篮。多穗石柯野生甜茶,又名甜茶,性平味甘,清热利湿,药食同功。野生甜茶系壳斗科多穗石柯木本抗癌植物,它具有天然纯洁、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风味独特四大优势,是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寻找的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珍稀资源。该茶在雪峰山区野生面积达8万多亩(5333公顷),年产鲜嫩叶达16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该茶经济用部位为当年生长的新叶,可直接作饮料,因其清甜可口,村民常采摘制茶饮用。因此,平均寿命提高,被称为“寿星之乡”。
&&&&&&&&据现代科学检测分析证明,中国湖南野生甜茶富含维生素C、E、B、A,微量元素铁、锌、硒、钙等和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它又属“非茶之茶”,与真正的茶叶树是完全不同植物种属,没有一点亲缘关系,不属于茶叶的范畴,而是把它的嫩叶采摘制成甜茶后当茶泡饮,饮用方法与一般的绿茶相同。它有不同于茶叶的保健功能,多以保健茶或药用植物茶的形态出现。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药海》、《中药大辞典》记载,原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检验、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项目查新报告》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该茶性平味甘,清热利湿,护肝益肾,药食同功,具有“三抗”(抗氧化、抗癌变、抗过敏)和“三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适应所有人群。
&&&&&&&&(一)、无机元素分析(mg/kg):钾1.38;钙0.28;镁0.19;钠53;铜0.85;铁75;锰285;锌28;钴0.74;镍3;硒25;铅0.38;砷未测出。
&&&&&&&&(二)、常量成分含量(%):水浸出物43.2;黄酮总量14.6;还原糖0.92;咖啡碱0.24;游离氨基酸0.64;茶多酚6.18;总灰分4.71;粗纤维16.7。
&&&&&&&&(三)、甜味素(%)):12.6,又称二氢查耳酮葡萄糖甙,属黄酮类物质。
&&&&&&&&(四)、毒理学实验:大鼠急性毒性测定,阴性,无毒物质;小白鼠精子畸变试验,阴性,无畸变;小鼠胸骨髓微核实验,阴性,无畸变;小鼠致突变实验,阴性,无突变。
&&&&&&&&(五)、中国湖南野生甜茶各项毒理实验均为阴性,无突变、畸变现象,食用安全性高。其黄酮类物质具有消除人体自由基、抗衰老、扩张血管、利尿消炎、降压降脂、抗癌变、抗过敏等药理功能,尤其对降压、分解脂肪作用显著;对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有辅助性疗效。其甜味成份属低热能高甜度保健型物质。
&&&&&&&&(六)中国湖南野生甜茶经护肝试验和临床试验,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甙可以护肝肾和保护线粒体DNA。线粒体是人体细胞的“发电站”,线粒体损伤它可促使全身性衰老,进而引发各种疾病。(1)护肝试验:以湖南野生甜茶为主,再配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浓缩液经原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检测和体外灭活乙肝病毒实验,一小时内可破坏乙肝表面抗原病毒。(2)临床试验:10例肝功能异常者饮用湖南野生甜茶一个月,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由异常转为正常.肝功能异常者姚 斌(湖南)当时在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肝功能常规检测,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异常(谷草转氨酶56U/L,正常值为1--40;谷丙转氨酶93U/L,正常值为1--40)。他饮用湖南野生甜茶一个月再次复查,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3)饮酒试验:醉酒是人体酒精(乙醇)中毒的一种反映。湖南野生甜茶有保肝健肾、分解乙醇作用。50例喝酒者酒前30分钟先饮用3杯湖南野生甜茶,喝酒超酒量后不醉酒。因此,湖南野生甜茶可以保护肝功能。常用本品,可增强体质,抗衰延年,有益健康。因此,该茶是药食两用,兼有“茶甜药”三种功能的珍贵野生植物。信息来源:中国野生资源网
中药药象学研究的可行性
&&&&&&&&继《中国中医药报》总第2605期(日)发表了笔者《试谈中药药象学研究的必要性》之后,现试从古代医家药象思维出发进行中药作用原理研究及临床实践,来阐明中药进行药象学研究的可行性。
&&&&&&&&丰富的中药药象理论散见于历代医药著作
&&&&&&&&宋代以后,大批儒士加入医生行列,医学被儒家认同为格物穷理的学问体系。出现了一大批被谢观先生称为“新派”的探讨中药作用原理的著作,如《神农本草经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经疏证》、《本草求真》、《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唐容川云:“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矣。”
&&&&&&&&徐灵胎先生反复强调“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形同而性亦近,物理盖可推矣”、“知此理,则凡药皆可类推矣。”也就是说古人是先从对药物外形、质地、颜色、气味、习性、生长环境等自然特性的观察、体验中,意识到该种药物可能具有某种治疗作用(符合古代先民的原始思维),然后再试用于人体进行验证,即应象。如果确实有效,那么就通过口耳相传或文字被流传、记录下来,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从感观认识到的自然特性,应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述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疗效或毒效的机理,再以此理论作指导,去反复认识药物、用药治病,经过历代医家无数次反复检验、印证,最后才总结、提高形成“概括性”的原理。正如徐灵胎所言:“药之受气于天地,各有专能,故所治各不同。于形质气味细察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吴瑭在《本草蒙筌》说:“直从格物致知得来”、“得此知察理之精,求五色五味之外,凡辨药须就物理体会,方有妙语。”可见运用这种格物求理的方法,使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用药时就会有的放矢,调和脏腑,补偏救弊,可自得之。
&&&&&&&&中药药象学与近代名医临床实践
&&&&&&&&《范文甫专辑》中论治黄某不寐案云:“苦不寐,百药不能治,召余处方,以百合一两(30g),紫苏叶三钱(9g),二味煎服,三贴而安。问曰:此治不寐而效,本何书?余曰:我尝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又治绍兴某秋温大热一案:“百药不能退,幸不化燥,延余到绍……查前医皆用白虎、苇茎汤等之类,无懈可击,亦无别法可想。适彼处多栽荷花,叶上露珠可受,嘱备毛巾四块煎透,绞极燥,撩竹竿上稻田中收露水煎药,二日而烧退。”此方系从气候悟出,亦为医方所无。
&&&&&&&&祖国医学讲求援物比类,从物象中寻求医药的道理。因为中医学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相应。用物理来解释医理,在祖国医学中时常见到。例如,一般用于药物和诊断治疗五行归类。肾主水,色黑,此类药物色黑而多“汁”音,如玄参、补骨脂等,可以治肾病,但是,从物理体会医理,更是学医者应当时时留意的地方。古时候有名的医家讲究此道,对医术的提高很有帮助。例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关于桑叶理肺的论述,从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体察出它能够走肺而宣肺气,用以创制桑菊饮,治疗风温轻证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颇有效,即是善从物性学医者。
&&&&&&&&在“谈学习本草学”中,认为不可忽视药物的性味,冬青子(女贞子),冬季收,属寒,补肾。葱,春天长得快,得春升纯阳之气,所以对通阳有一定功效。麻黄生长之处,即使冬天下雪时,其周围雪也易融化,温散的药性可能也由此悟出。夏枯草是夏季收成的,故清肝火效果较好。五味子,味苦、辛、酸、咸、甘,入心、肺、肝、脾、肾,属阳,主涩精气、补五脏。这些关于中药性、味的经验,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吴以岭在《络病学》虫药通络、藤药通络中,认为取象比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者,可以藤类药物通络散结,如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
&&&&&&&&张大明在《小说中医》中也认为中医学是象医学,如果能了解这些药的形象,可能会有助于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功能。
&&&&&&&&卢崇汉在《扶阳讲记》中对附子的功用利用自然之象进行解释。他说:“附子移苗的时间是冬至,收成的时间是夏至。冬至是一阳生,一阳来复之际。冬至到夏至这个阶段是阳气渐长,阴气渐消,完全体现了‘以火消阴’的真义。附子的种收正是禀受了这样一个‘立极’之气,所以附子的温热不是凭空来的,它作为扶阳的第一要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这跟天道的运行有决定的关系。而附子为什么非要在江油这个地方才算是得地呢?大家可以思考。四川江油位处西南,是坤土最厚的地方,而土是能够藏火的,就是能够完完全全把天道所给的阳气,聚集到附子里面,从而使附子有这样一个雄厚的热量。”
&&&&&&&&深入研究中药药象理论有重要意义
&&&&&&&&利用药物的气、味、色、形、质、性情、时地等表象,来推知中药的各种作用,也是比较困难的。对此,徐灵胎先生也早有觉悟:“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之去面黑干,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更如“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诸石皆沉,海浮石独浮”;“诸石入水皆沉,而浮水石却浮;凡木皆浮于水,独沉香入水则沉”等。若用一般的推导药物作用原理的方法,难以作出解释。但我们若从共性中寻找事物的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便不难理解了。对此《本草问答评注》中作了很好的探索:草木之实,性皆主降,何也?答曰:“物下极则反上;物上极则反下。草木上生果实,为已极矣,故返而下行;实核之性,在于内敛,故降而兼收。”如苍耳子乃苍耳草之果实,按常理应下降,因有芒而体轻松,象肺之形,故入肺经发汗散风寒而胜湿邪。蔓荆子乃蔓荆草之果实,味苦性寒,捣碎发出特殊芳香气,故反能上头顶而疏风散热,为提神醒脑妙药。以上两例,皆系整个果实供药用,必须合形色气味质论之,始得其真性。《本草问答评注》第四十三问曰:芙蓉花何以不散而主收;旋覆花何以不散而主降?答曰:“此亦视其形气而定之也。芙蓉秉秋金之气而质又胶枯,故能收敛,为箍疮妙药。旋覆花滴露而生,花又微皆咸,故主润利去须。”我们就要运用格物致知的原理,进一步揭示看似相像的中药,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药的作用原理提供了很好的范式,解决了以前比较困惑的理论难题。对“中药药象学”的研究,有可能为中药作用原理的揭示带来新的希望。信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专题服务区
版权所有: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马连洼北路151号(100193)
电话:+86-10-&&&&&&&传真(FAX):+86-10-
网址:http://www. &&&&&&&E-MAIL:impla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