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术论文未经同意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他人谋取私利承担什么责任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刑法毕业论文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刑法毕业论文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34: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刑法毕业论文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_法学论文
下载积分:680
内容提示: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_法学论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6:07: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_法学论文
官方公共微信试对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重新厘定
[]――() / 已阅2922次
试对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重新厘定
――兼对刑法第385条的修改
河北省沽源县人民检察院 张红强
我国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由此得出受贿罪包括两种形式:索取贿赂和收受贿赂。收受贿赂须以行为人“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必备要件之一,对于这一要件的理解,在理论界都存在较大争议,也致使司法实践中对受贿罪的认定不统一,操作难度大。本文拟对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进行重新厘定,取消其作为构成要件,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如此,既符合受贿罪的本质,又能很好的指导实践,更好地发挥刑罚打击和预防受贿犯罪的功能。
关键词:受贿、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要件、量刑
一、“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弊端
(一)“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要件理论上的观点
尽管我国现行刑法第385条从法律上对收受贿赂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的法律地位,在理论上却始终存在不同的看法与主张。
最早的观点也是主流的观点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虽然收受了他人财物,但实际上并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则不能构成受贿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即持这种看法,“非法接受他人财物,同时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才能构成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正当,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现实,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这种观点在《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后出版的许多教材中得到了认同。“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的规定对行贿人主动交付的财物来之不拒,或消极、被动地接受,并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不管所谋取的是非法利益还是正当利益,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因此,在这种观点看来,“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客观上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而不要求实际上使他人取得了利益。在这里,暂时称这种学说为“行为说”。
在坚持“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行为说”的观点,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虽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但不能理解为客观上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更不能理解为要求实现谋取的利益,而应理解为这“只是受贿人的一种许诺,而不要求客观上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与结果。” 在这里,暂时称这种学说为“许诺说”。
与上述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观点相反,也有学者认为,这一要件并不是该罪的客观要件,而是主观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只是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货币与权力互相交换达成的一种默契。就行贿人来说,是对受贿人的一种要求;就受贿人来说是对行贿人的一种承诺或者答应。因此,为他人谋取利益只是受贿人的一种心理态度,属于主观要件的范畴,而不像通行观点所说的那样是受贿的客观要件。”
“‘为他人谋取利益’应当解释为是行为人的意图,是一种心理态度,属于受贿罪的主观要件,这样解释才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相符合。从司法实践上看,审理这类案件,都是根据两高《解答》,不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实现,均按受贿罪论处,这实际上是将它作为受贿罪的主观要件看待。” 在这里,暂时称这种学说为“主观要件说”。
(二)对“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理论的评析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审判员李某收受王某的财物后,答应在王某发生的案件中给予特别的关照,偏袒王某,曲解法律与事实,作枉法裁判,后来李某这样做了。对这种情况,无论是采取上述哪种主张,李某构成受贿罪都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假设李某在收到钱财后,其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人民法院调到了其他单位工作,对王某做出的许诺未能兑现。这时,对李某的收受财物行为该如何认定,将出现分歧。按照“行为说”的观点,李某的行为不应该构成犯罪,或至少不构成受贿既遂。而按照“许诺说”的观点,则李某的行为理所当然的构成了受贿罪的既遂。按照“主观说”的观点,李某的行为也构成了受贿罪。
再假设,如果李某在收受了王某的钱财后,仍然在其审判岗位上工作,但他对王某只是消极应付,本来就没有为王某的案件作枉法裁判的意图,而只是在收受王某钱财时虚情假意的答应而已,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在合议庭讨论该案件时,他不仅不帮王某说话,反而即使根据案件事实看也是冲不利于王某的角度提出判决意见,并在院审判委员会的讨论中坚持上述对王某过于苛刻、不利的判决意见。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述无论何种观点贯彻始终,都应得出李某不构成犯罪的结论。因此,上述任何一种观点,都会把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财物却没有真正实现其许诺的行为,排除在受贿罪的犯罪行为之外。
因此,以本案例为例,上述观点存在以下问题:
(1)“行为说”客观上放纵了那些只收受财物,而不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人。司法实践中,很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了请托人的财物,口头答应为其谋取利益,其实根本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想法或意图,也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或者按照实际情况根本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客观条件。按照《解答》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就不构成受贿罪,因为他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收受财物后,不想或者来不及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实践中往往认定为既遂,而按照刑法理论,就不构成既遂,出现自相矛盾的结果。
(2)“许诺说”无法惩处获取“感情投资”和 “灰色收入”的腐败行为。在实践中,请托人为逃避法律责任,往往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感情投资”,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利益时不告知具体的请托事项,国家工作人员收受利益是也没有许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时机,大肆收受请托人财物而不许诺或根本不想为他人谋取利益,仅仅将收受财物作为“创收”的手段。这两种行为已经违背了公职人员的廉洁义务、破坏了公众对公职行为公正性的信赖。而按照许诺说,行为人的行为都不构成受贿罪,这显然与受贿罪的本质相矛盾。
(3)“主观要件说”把“为他人谋取利益”理解为受贿人主观上的一种心理意图。这种理解虽然有利于惩处当前愈演愈烈的受贿犯罪,但是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为处罚而处罚的功利主义色彩。首先把为他人谋取利益理解为主观上的意图,司法实践中对它的证明往往只能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这违背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要求的“确信”的证明要求。其次,主观上的意图我们是无法直观察觉的,主观意图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通过具体的客观行为,主观意图才能为人们所感知。一个人没有实施任何行为,谈不上罪过问题,罪过永远是贯穿于行为之中。 即使我们知道受贿人有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但是如何能够进一步证明受贿人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主观意图呢?行贿与受贿往往是私下进行,很少有第三人在场,如何证明收受财物者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目的?这导致司法机关难以认定。再次,主观要件说把为他人谋取利益理解为行为人犯罪的目的,这显然是一种扭曲的解释,受贿犯罪行为人的犯罪目的应该是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而不是为他人谋取利益。
二、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重新定位
通过分析“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种种缺陷与矛盾之处,面对理论上的质疑,实践中的困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设置进行重新定位,取消其作为构成要件的要素。
(一)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构成要件的有其合理性
1、从受贿罪的本质特征上分析
受贿罪的犯罪客体或者称保护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相关主体之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职务行为的公正性。所谓廉洁性,是指不受收买性,即国家工作人员基于职务,除得到国家或者单位发给的薪金等收入之外,不应当得到任何其他利益,受贿罪是一种以“以权谋私”为基本特征的职务犯罪。国家工作人员无论基于何种意图,只要“以权谋私”,就违背了国家工作人员廉洁的义务,损害了国民对公职行为公正性的信赖,而不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意图、许诺(无论是否真实)、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受贿罪。
同时,我国现行刑法第385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受贿,按照这一规定,只要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就构成受贿罪。
因此,受贿罪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在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或其他利益,无论其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就构成受贿罪。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与受贿罪的本质相矛盾。
2、从我国古代立法例来看
我国唐代《唐律疏议》要求官吏廉洁自律,严惩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贪赃枉法的行为。《唐律疏议》篇中规定了一系列罪名,如官吏收受所辖区内百姓或下属的财物,称为“受所监临”,官吏因事接受他人财物的即构成“坐赃”,官吏收受财物导致枉法裁判的,称为“受财枉法”,虽未枉法裁判,但只要收受了财物的,即构成“受财不枉法”等等。法律还规定,官吏出差,不得在所到之处接受礼物,主动索取或强要财物的,加重处罚。这表明,我国古代对受贿罪的立法并非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构成要件。
3、从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上看
在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立法中,很少规定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大多数国家规定,只要收受了与职务有关的贿赂,即构成受贿罪。《德国刑法典》第331条第一款对受贿罪作了如下规定:公务员或者从事特别公务的人员,对现在或将来职务上的行为索要、让他人允诺或收受他人利益的,因而可能违反其职务义务的,处6个月以上5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意大利刑法典》第318条规定:公务员因履行其职务行为而为自己或第三人接受表现为钱款或者利益的、不应接受的报酬,或者接受有关许诺的,处以6个月以下3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19条规定:公务员为不履行或者拖延其职务行为或者因未曾履行或者曾拖延其职务行为,或者为实施违反其职责义务的行为或者因曾实施过违反其职责义务的行为,为自己或第三人接受表现为钱款或者利益的,不应接受的报酬,或者接受有关许诺的,处以2年至5年有期徒刑。《瑞士联邦刑法典》第332条规定:审判机关或其他机关的成员、官员、官方聘请的鉴定人、文字翻译或口头翻译,为履行其职务行为,为自己或第三人索取、让他人允诺或收受他人非应得的利益,违反职务行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处5年以下重惩役或监禁刑。可见,国外刑法典中一般不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4、从当前严惩腐败犯罪政策上分析
腐败的泛滥,对政权的稳固、执政党的地位的维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维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所有的腐败中,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祸害最烈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源头,是一切乱象的根源。
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而惩治腐败罪严厉的手段是刑罚。所以,刑事法网的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反腐败的效果。贪污贿赂犯罪产生的根源是公共职权的滥用,其本质特征是利用公共职权非法谋取私利。为重典治吏计,任何利用公共职权非法谋取私利的严重违反公职人员廉洁义务和损害国民对公职行为公正性的信赖的行为都应该纳入刑法的视野。但是,现行刑法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使得只要求、期约、收受贿赂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获得“感情投资”等行为逃避受贿罪的打击,不利于打击和预防日益严重的受贿犯罪。由于现行刑法收受型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规定的不科学,“会造成一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者逃脱受贿罪的刑事责任”。 以致刑法不能很好地发挥打击贿赂犯罪的作用。
如果将“为他人谋取利益”逐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将其作为量刑情节,则能将所有利用职务之便要求、期约、收受贿赂的行为纳入受贿罪的打击范围,不会有漏网之鱼,这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司法实践的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收受红包 等超前感情投资的犯罪化问题。同时,从世界各国的规定来看,在受贿罪的过程中不规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并没有导致受贿罪范围的无限扩大。
5、从司法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上分析
(1)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能够有效避免司法机关在打击受贿罪中面临的两难处境,解决理论上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受贿罪概念的理解不一致的矛盾。无论是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主观要件,还是作为客观要件或许诺,都可能会把只收受行贿人的财物,而不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排除在受贿罪的范围之外,而在司法实践中,只要行为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就当然地应作为受贿罪论处,这也是人民群众对受贿罪的理解。而这样做又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就可以解决实践中的做法与法律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困窘,使法律的规定与人民群众的理解相一致,从而使法律的规定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
(2)可以使那些既收受了他人财物,而又不为他人办事的人逃避不了受贿罪的刑事责任。因为根据前述的一些观点理解,只收受财物,而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无论根据哪一种观点,都不能构成受贿罪的,这样就使收受他人财物的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只要他从一开始就不想、不承诺,实际上也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就无论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3)可以有效解决关于受贿罪既遂问题的矛盾和冲突。只有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了他人财物的,就当然地构成了受贿罪,同样,取消这一要件,也减轻了司法机关在证明“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上及收受他人财物与为他人谋取利益之间因果关系的困难。因为证明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他人财物与证明他不仅收了财物,而且还为他人谋取利益或有人他人谋取利益的目的或许诺相比,要简单得多,客观得多。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应作为量刑情节
笔者建议对受贿罪量刑情节和刑罚层次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明确,仿照盗窃、诈骗等财产罪,以数额多少或情节严重程度双重标准,建立受贿数额与犯罪情节相统一的量刑基准刑罚体系。在司法实践中,除受贿数额外,受贿犯罪也存在轻重不同的量刑情节,如受贿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但不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为他人谋取正当利益(受贿不枉法)、受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受贿枉法)等。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将刑法第385条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是受贿罪,索贿或者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从重处罚。”如此,既能增强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又能更好地发挥刑罚打击和预防受贿犯罪的作用。
三、“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后的处理
(一)对“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行为认定
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过程中,其后所实施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除了作为量刑情节考虑时,也可能构成其他犯罪。那么如何认定此时的罪数关系?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二是按照牵连犯从一重处罚;三是实行数罪并罚。
(二)与受贿罪宜实行数罪并罚
笔者认为,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前面已经论述,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渎职犯罪,只要国家工作人员索要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就已侵犯了其职务的廉洁性和不可收买性。很显然,客观上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受贿罪构成要件之外的行为,与受贿行为不具有重叠的关系,其实是两个行为,一种是受贿,一种是渎职,只有两罪数罪并罚,才能在刑罚的裁量中同时兼顾到犯罪数额与其他情节,也才能真正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三)刑法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例外性规定处理
刑法中有两个特别的规定,一是刑法第399条第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司法人员收受贿赂后又实施了刑法第399条第1款至第3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同时构成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应从一重处罚。二是刑法第229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的人员(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此,中介组织人员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又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情节加重犯。
但是,笔者认为,刑法的这两款规定其实是将本来应当并罚的两个犯罪拟制成一个犯罪,因而属于法律拟制的例外性规定。例如,相关司法解释又对刑法第399条的规定作了进一步的限制和说明,司法工作人员索取他人贿赂后又实施徇私枉法等罪,或者事先犯徇私枉法等罪,事后又索取、收受贿赂的,不能适用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而应当数罪并罚。此外,刑法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中,行为人受贿后又为他人谋取利益实施其他33种罪名时,一般都是数罪并罚。总共2页  1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网友评论&&&&&&&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
关注《法律图书馆》网站公众微信号,即可每日获取最新的法规法规,法治动态等法律专业信息。
关注方法: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law-lib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
&软件收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2015年推出免安装绿色版
软件可以免费,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系新法规速递软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兼具数据本地化及云端查询功能,使用本软件将与您的手持终端完美结合为一部掌上法律宝典。
本软件适合安装在使用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或平板电脑上(iPhone或Ipad)。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软件有可在Apple Store下载使用。
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完全相同。未经本人同意擅自转载论文属于侵权吗?_百度知道
未经本人同意擅自转载论文属于侵权吗?
未经我的同意将我的论文擅自发布在内部期刊内算侵权吗应该怎么处理,谢谢大家
为您推荐:
其他26条回答
一、 主体的分析
1. 著作权的主体
2. 侵权主体
(1) 网络内容提供者ICP
(2) 在线服务提供者OSP ??
(3) 个人
二、 客体的分析(主要是财产权)
1. 信息网络传播权
2. 复制权??
3. 发行权??
三、 免责事由的分析(合理使用的探讨)
1. 合理使用的要件(主要是针对网络内容提供者ICP)
(1) 非盈利性
(2) 性质(电影作品的使用)
(3) 数量
(4) 效果有没有影响原作品的潜在市场
2. 合理使用的种类(个人)
(1)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网络电影作品下载使用是否属于合理使用)
(2)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
(3) 。。。。。。。。。。。。。。。。。。。。。。。。。...
转刊的文章如果是较早以前的,应该就是的,因为这好像有一个限期的,超过这个限期,谁都可以用的。但如果是最近的,最好联系作者,不然有可能会侵权。
1、 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侵犯作者权力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
如果是你的论文没有被有关部门认定的话,别人就不侵权;也许你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不管人家是偷看了你的还是怎么,都不算侵权.所以你要把自己的东西珍藏好.
属于侵权行为.但是否能够得到赔偿,则是要看侵权方是否牟利了.因为我国目前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
属于合理使用行为,呵呵。对方不以盈利为目的使用,除非你在论文上曾注明该文章不得转载。
你提出来的问题涉及到知识产权中有关著作权的解释.
就不从网上复制大量也许你都不知道的条文了,就把我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吧:侵权是肯定的,因为你作品的著作权自你完成之日起就自动形成,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予以公开或是发表(职务作品除外),换句话说你的情况如果是你的单位下发给你的论文,那么即使他未经你同意也一样可以将其发表,当然,你可以在事后得到单位的补偿,但那不是侵权补偿,而是正当的报酬.如果那是属于你自己的个人作品,好比古龙的小说,那么,他就属于侵权行为,根据知识产权法有关规定,他要承担侵权责任,由于你说的他只是用于内部传阅,所以没有赢利为目的,即没有用于商业用途.所以在法院判决时这点会作重要的情节考虑.直接影响你的补偿数额.
综上所述:分为两种情况.
参考资料:
完全自己的知识,理论的应用
你好。你所提出的问题是传统知识产权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从行为性质上而言,任何未经许可的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论其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或者是否盈利。因此,这些转载行为,无论是网站的制作人将作品直接发表在网站中,还是网站的会员将作品发布在网站的论坛中,都是侵犯作品权利人著作权的行为。
其次,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方面的问题,目前已经由国务院于日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以规定,该《条例》已于日起正式施行。上述在网络上转载他人作品的行为,属于《条例》所调整的法律关系,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条例》来具体操作。根据《条例》的规定,如果你作为学术论文的作者...
前面各位朋友列举的法条相信你也看了,综上所叙,如果你在论文尾部明确署明:“本论文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的话,结果就很明显了。
肯定属于侵权行为
当然,已经侵犯了著作人的著作权了。
内部期刊内? 应该不算侵权 他没公开.也没牟取利益
属于侵权!
你的问题该关啦
属于!!!!
永久性侵权,现实是不会变的....版权独一无二..呵呵.
肯定是侵权行为地
当然属于侵权啦
确实,已经侵犯了著作人的著作权了。
当然属于侵犯权利~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论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浅议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_刑法论文_法律论文
您所在的位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由此,“为他人谋取利益”,就成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受贿罪的必备条件。  “为他人谋取利益”应不应成为一般受贿罪的必备条件?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好这一必备条件?在反腐败斗争中既不放纵狡猾的犯罪分子,也不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怎样看待“为他人谋取利益”  首先,在“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是受贿罪的构成要件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之一。从理论界的学术论文、论著、教科书看,绝大多数作者认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有机统一,组成了受贿罪的客观要件”。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持以上观点的作者,又把想不想为他人谋利益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一般受贿罪和诈骗罪的根本标志。这样,“为他人谋取利益”又是一个主观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究竟是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现行刑法中,对这一要件,是作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规定的;二是从理论上讲,应当归入何种要件。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确实是作为客观要件规定的。《补充规定》第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这里“为他人谋取利益”,显然是指行为,是客观要件,两高《解答》对此所作的解释是:“认定受贿罪的行为应当掌握……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根据这一解释,为他人谋利,不论是否实现,都是受贿罪的行为,是客观要件。这一解释是符合立法原意的,没越出法条范围,问题是在于把为他人谋利列为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是否科学。  还有一种认为,受贿人是否为他人谋利益并非构成受贿罪的必备要件。只要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他人的财物,不论其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应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我赞成第二种观点。因为无论把它作为客观要件或是主观要件,都与设立和追究受贿罪不相适应,都不利于打击当今国家工作人员中最为腐败的一种犯罪,因为(1)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与受贿罪的本质相矛盾。众所周知,受贿的实质是以权谋私,即凭借自己的职位、职权、地位产生的特定的制约关系或影响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仅这一点就足以充分反映出行为人对职务权力运用的廉洁性的破坏,从而损坏政府的威信。构成职务上的腐败行为,并不在于是否因受贿而为他人谋取了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与否,以及谋取什么利益,就若索贿一样,只能成为影响受贿危害程度的一个因素,不能改变受贿的本质。无论是1988的《规定》,还是&1989年的司法解释及1997年的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对本质相同的行为却规定了不同的构成要件,模糊了它们本质的一致性,从立法技术上讲,是不太科学的。受贿罪最为本质的东西应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受到侵犯,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即使不为他人谋利益,也是对公务行为廉洁性的侵害。实际上,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不但可以更深刻地反映受贿罪地社会危害性,而且也不影响人们对受贿罪的权力与利益交易的传统认识。但是,法律上是否必须把为他人谋取利益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则必须从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廉政建设出发,是否有利于对事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受贿行为的打击,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2)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件,严重影响对一些以权谋私者的刑事追究,不利于从严治吏的精神,不利于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司法实践表明,有些领导干部因其职权和地位的关系,大量收受在其领导、管辖、制约之下的单位或个人的财物,但是送者没有明确说明所送财物是要该干部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往往找不到证明受贿人存在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事实或意图的直接证据,无论收受数额多大,影响是如何恶劣,司法机关也无能为力,这无疑是反贿赂犯罪的一大漏洞,为一部分明显违反廉洁要求的以权谋私者留下逃避法律追究的漏洞。“(3)有人认为,不以”为他人谋利益“为构成要件,就无法区分受贿行为和接受馈赠。受贿与接受馈赠虽然都表现为财物的收受,但有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该财物的收受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贿赂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公务人员在职务权力的制约性基础之上的,是职务权力的衍生物,而且贿赂的轻重通常也是与职务权力的大小,可能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多少呈对应关系的。而亲友间的馈赠,则是建立在亲友关系基础之上的,是表达亲情友情的一种方式。而我国的法律却偏是要强调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件,这正好为一些以权谋私者逃脱刑事追究创造了条件。(4)从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立法看,”为他人谋取利益“都未列为受贿罪的一个必备要件,这也反映了世界反腐败的一个趋势。如日本刑法第137条规定:”公务员就其职务上的事项,收受、要求或约定贿赂的,处五年以下惩役,接受请托的,处七年以下惩役。将要成为公务员的人,就其就任后应当承担的职务,接受请托,收受、要求或约定贿赂的,成为公务员时,处五年以下惩役。“德国刑法典第331条规定:”公务员或从事特别公务的人员,对现在或将来职务上的行为索取、让他人允诺或收受他人利益的,处两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法官或仲裁人,对现在或将来职务上的行为索取,让他人允诺或收受他人利益的处六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我国台湾刑法典第121条规定:”公务员或仲裁人对于职务上的行为,要求、期约或收受贿赂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千元以下罚金。“另外,诸如韩国、泰国、朝鲜西班牙等国,对于受贿罪都没有规定必须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构成要件。我认为,将来对受贿罪作修改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和未谋取利益的,谋取正当利益的或不正当利益的不同情况可分别规定,分别对待,作为一种法定的情节来处理是比较适合的。  其次,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内容,学术界也颇有争议。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里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既包括谋取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又包括谋取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即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在理论和实践中,一般将为他人谋取正当利益而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情况称为“贪赃不枉法”,而把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情况称为“贪赃枉法”。无论是“贪赃枉法”还是“贪赃不枉法”,都是对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义务的违反,因而都可以构成受贿罪,只是在危害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  二、&受贿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之类型  受贿犯罪中,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打着各种招牌,十分诡秘和隐蔽。“为他人谋取利益”往往心照不宣,私下进行,掩人耳目,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时空分离型。贿前或贿后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和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有一个过程,往往在时间上空间上发生分离。有的先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许诺,或默认为他人谋取利益;有的请托人为了谋取长远利益不惜向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长期感情投资,建立和加深感情,有的在为其谋取利益后向国家工作人员送钱送物,表示感谢。  (二)当场兑现型。国家工作人员在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为他人谋取了利益。见诸报端的某地招生办负责人将大中专录取通知书拿到家里,被录取学生家长交一定数量的现金才能发给录取通知书等。有的在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后紧接着就打电话为请托人办事等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三)谋利承诺型。现实生活中。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确实存在。在建筑市场,承包方给发包方的工程主管人员送去财物,不用再说明意图,对方就心领神会予以关照。在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司法人员暗示,只要能关照,一定厚谢。此司法人员徇私枉法或在研究案件是发表有利于当事人的意见,事后得到酬谢。有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接受了某人的钱物,并向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了此事,该国家工作人员虽口头上批评亲属不该收此物,但并不退回或向组织说明,默认了请托人的请托。  (四)集体职务行为型。在有的情况下请托人所请托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某部门的领导人之一,不负责具体事,请托人所请托的事必须通过会议研究决定。只要受贿人参加了会议,不管他是发言极力为请托人争取,还是不发言默认有利于请托人的决议,或者会议虽不利于请托人,但受贿人反对或没有支持不利于请托人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受贿人仍然为请托人谋取了利益,只不过请托人的利益只有在集体职务行为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谋取。  (五)作为、不作为型。所谓作为,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对请托人所要取得的利益(合法的和非法的)利用自己的职务积极地去争取。所谓不作为,就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了行贿人的利益,按国家规定应履行职责去禁止,而有意放弃职守,睁只眼闭只眼不去禁止,即表现为不作为。不作为一般来说,是为行贿人谋取非法利益。如海关人员不进行海关检查;动、植物检疫人员不认真检疫;司法人员不追捕逃犯等等。  (六)已达目的、未达目的型。已达目的型,即请托人的利益已通过受贿人的职务行为而取得。在现实生活中,受贿人的目的不总是都能达到。在有的情况下,各种因素的制约或权力运作环节较多,或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等,请托人没有取得所希望得到的利益。如一项工程被实力更大或贿金更重的竞争对手取得;国家工作人员因受贿为请托人提供了便利,但终因请托人本人失误而未达到目的等。不管请托人的目的是否达到,只要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暗示、默认利用职务为行为人谋取利益,或已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为行贿人的利益而作为或不作为,都是为行贿人谋取利益。  三、&犯罪时“为他人谋取利益”之认定  实践中,在认定受贿罪时,受贿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要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也并不容易。有的案件就因此几经周折,长拖不决,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在处理受贿犯罪案件时,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我认为大概应从这些方面把握:  (一)、受贿人实施了为请托人谋利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且实施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斡旋受贿罪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向有关国家工作人员打过招呼,通融过等。不管结果如何,也就是不论请托人的目的是否达到,只要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了有利于请托人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就应认定其为请托人谋取了利益。  (二)、请托人通过受贿人的职务或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获取了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已经确认请托人因给有关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而取得好处,则可查明这些好处取得的权力运作过程,即可得知该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在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三)、请托人有明确的意图表示。我国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既不要求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到利益,也不要求该国家工作人员一定要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只要该国家工作人员默许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就具备受贿罪主客观要件的犯罪构成。无论是自己当面陈述,还是托人转告,只要向受贿人说明了其意图,不管该国家工作人员有没有答应,甚至客套推辞,但只要非法收受了请托人的财物,就应该认定该国家工作人员默认利用其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四)承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熟人或受熟人之托,答应办所请托之事,而在办事的过程中或事后非法收受了他人财物。承诺的方式有明示有暗示。只要没有拒绝请托,没有拒收请托人的财物,就应视为是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一种承诺。有的当着别人的面对请托严辞拒绝,对请托人的财物客套推辞,但私下却收受请托人的财物,也应视为是一种承诺。  (五)接受“感情投资”应视为对不确定请托事由的承诺。现实生活中国家工作人员傍大款者已不少见,此种现象也不时见之于报端。大款们的感情投资,不求近利,意在长期经营,把国家工作人员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成为他们的奴仆,为他们服务。这种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有的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这是“感情投资”但经不起诱惑,仍接受这种投资,接受“感情投资”就许诺了在需要时为其谋利。这种许诺的事项内容虽不具体,不确定,但并不虚无,为其谋取利益是确信无疑的。因此,应视为这是一种不确定的承诺,予以认定处罚,以确保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参考书目:  1、《职务犯罪研究综述》刘佑生著&法律出版社。  2、《刑法理论与司法问题研究》&游伟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3、《贪污贿赂罪的认定与处理》&刘光显、张泗汉著&人民法院出版社。  4、《贿赂罪的理论与实践》&刘光显、周荣生著&人民法院出版社。  5、《刑法实施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研究》&龚明礼著&法律出版社。  6、《中国新刑法释论与罪案》&周振想著&中国方正出版社。  7、《新刑法全书》&赵秉志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8、《论贿赂犯罪的刑法完善》&王作富、韩耀元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党颖&&&&&&&&&&&&&&&&&&&&&&&&&&&&
| 备案:粤ICP备号-4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爹地妈咪卖给你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