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求份合福高铁开通仪式工仪式简报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摄影报道】兰新高铁
高樯 许志杰 陈兴发
网-甘肃日报&& 06:52
  兰新客运专线,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途经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线路正线全长1776公里。
  飞驰在河西走廊的动车非常壮观。
  日,对千万陇原儿女而言,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始发,标志着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千里陇原驶入高铁时代。
  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客专自2009年11月开工建设,贯穿甘肃、青海、新疆,是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兰新客专(甘肃段)的设计运行时速为每小时250千米,这使从兰州出甘到达西宁、乌鲁木齐的列车运行时间将近缩短一半。
  12月23日,应兰新铁路甘青公司邀请,本报记者和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员一行20多人,组成体验高铁采风团,用手中的镜头真情记录下沿途的&风景&。
  本版图片提供高樯 许志杰 陈兴发 王建新 赵萌 雷鸣 郗建农 陈功章 高启洪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1]&&&&&&
每日甘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每日甘肃网讯”或“每日甘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每日甘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每日甘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每日甘肃网讯[XXX报]”或“每日甘肃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甘肃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每日甘肃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关注高铁系列报道之二:高铁时代的河南机遇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郑州少林禅宗大典
 开封清明上河园
 洛阳龙门石窟
  【关注高铁系列报道之一】
  ●郑武高铁开通一周,来少林寺的武汉游客增长20%;河南产品今后有望“贴着地皮飞向全国”。
  ●高铁带来经济重新优化布局,河南要抢抓稍纵即逝的产业转移机遇。
  ●高铁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郑州要再次被火车改变,建设服务业集散中心提上日程。
  ●高铁形成一日生活圈,新的融合、新的机遇随时可能产生。
  □本报记者陈辉
  旅游业、广告业挖到第一桶金
  郑州到北京的高铁12月26日要开通,唐晓玲比往常更忙了,她负责的大河全媒体广告公司代理了高铁郑州东站的广告发布权。高铁广告,一定程度上就是“高铁效应的晴雨表”,如他们预料的那样,很多商家盯上了高铁这一新的传播载体。
  在新建成的郑州东站,LED大屏、灯箱、刷屏机等多媒体交相辉映,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形式最新的高铁新媒体。唐晓玲说,高铁这一交通工具的变革,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也在改变着营销传播方式。
  郑武高铁开通前,大河全媒体公司专门举办了一场高铁广告营销会,地产、商业、食品、汽车等20多个行业约300家企业齐聚一堂,争抢高铁广告营销这块新蛋糕。
  “高铁带来的商机诱人,有眼光的企业都不愿错过。”唐晓玲形象地将高铁广告比喻为,让你的品牌“贴着地皮飞”。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会快速将产品信息传递到沿线各个城市,从郑州到北京,不过两个多小时而已。
  高铁不仅带来新的传播商机。时空距离的缩短更拉近了区域联系,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出行的频率也随之增多。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经济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说,人员流动性强的行业会很快感受到这种变化,旅游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高铁开通运营带动了沿线区域间游客的频繁互动,郑州旅游已经分享到了高铁带来的好处。”郑州市旅游局副局长何洪波谈到。
  他们的调查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武汉、信阳等高铁沿线城市到郑州的游客持续增长,到少林寺的武汉游客更是增长20%。此时,距离郑武高铁开通才仅仅一周。
  何洪波认为,高铁带来的不仅是游客的增多,更提升了外出旅游的质量和内涵,从以前的长途奔波、照个相就走,到如今有时间慢慢体验,这个变化对旅游业的意义更大。
  以前,郑州周末游只能吸引周边300公里内的游客。而在高铁时代,则可延长至高铁沿线3至4小时以内的城市,高铁缩短了路途时间,让游客实现了“快旅慢游”的目标。这对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高铁,无形中提升了郑州旅游辐射力,扩大了郑州的客源市场。为了迎接高铁带来的城市群间旅游者的大规模流动,郑州已经和西安、武汉的旅游部门合作开发高铁旅游市场,开展了系列互动营销活动。可以想见,今后,从郑州乘高铁向南,早观二七塔,午看黄鹤楼,傍晚欣赏岳阳楼的风光,将成为很平常的一景。
  河南沿线城市率先受益
  月初在北京参加完2012年中国服装大会的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是乘飞机回来的。如果会议晚一段时间,他将可以乘坐高铁往返北京。
  作为郑州服装业领军人之一,陈勇斌对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后的前景非常看好。“广州、深圳的纺织服装业较发达,京广高铁开通将推动郑州企业到一线城市学习、采风的频率和深度,同时也促进郑州的服装品牌在广州、深圳设立营运中心、研发基地。”
  在陈勇斌看来,高铁网络形成后,郑州有很大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吸引外地企业进驻郑州。他说,可以预见,未来服装行业的华中大区总部会设在郑州。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品牌都会到郑州来,把郑州作为区域总部基地。
  与两年前开通的郑西高铁向西运行不同,穿越河南南北的京广高铁就像一条大动脉,不仅拉近了河南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而且将直接推动沿海产业加速向河南转移,这已经成为经济界的共识。
  “现代综合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落户,高铁网络的建成将对产业分工、产业转移进行大洗牌。”省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高铁解决了交通的问题,产业会向劳动力成本低、商务成本低、资源有保障的地方转移,郑州乃至整个河南高铁沿线地区都有这个优势。
  这已经有例可循。因为距离珠三角更近,信阳已经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先摘到果子,信阳电子产业园这两年相继从深圳引进多家电子厂商,实现了液晶电视、智能手机“信阳造”,产业规模迅速壮大,高铁的开通更是加速了转移速度。
  对河南产业集聚跟踪研究多时的中国产业聚集区网创办人杨建国说,高铁网络建成后,将可以覆盖河南大部分产业集聚区,这将大大增强它们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我知道的民权产业集聚区,因为郑州到徐州高铁会在这里设一站,尽管还没建,他们对外招商已经打出了高铁牌。”
  杨建国认为,高铁将放大河南的优势产业,比如食品、农产品,它们会随着高铁快速地向外辐射,品牌的传播速度会成倍增长。“引进来的同时也推动产品快速地走出去。”
  高铁开通,不仅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对提升河南传统产业也是一大利好。郑泰森说,河南工业偏重于资源型,运输成本很高,长期受困于铁路运能不足。高铁开通后,客流向高铁转移,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将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货运能力,企业的采购、物流成本降低,这将大大促进河南传统工业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高铁的便捷效应将有利于吸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从长远看,高铁将改变河南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从整体上缓解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郑泰森说。
  京广南北大动脉全线开通后,连接的不仅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对沿线地区的经济、生活影响将是深远的。未来,郑州‘米’字形高铁路网形成后,陇海轴、京广轴、郑州重庆沿线、郑州合肥沿线、郑州济南沿线、郑州太原沿线的众多城市,都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高铁,以其特有的辐射效应,将会在中原大地上画出令人振奋的产业经济带。
  郑州将迈向服务集散中心
  过去,郑州被形容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高铁,将给郑州带来又一次重生,“米”字形的高铁网建成后,以郑州为圆心,形成省内半小时、1小时,国内2小时、4小时的高铁交通圈。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机遇,郑州该如何迎接?
  市场的嗅觉最灵敏,在郑东新区的高铁车站,一个围绕高铁的商圈正在形成,商业地产、物流、商贸等行业迅速升温,写字楼扎堆而起。在专家看来,高铁对郑州的改变,绝不仅是增加一个高铁车站商圈、拉大城市框架,而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在冯德显眼中,郑州要再一次被火车改变。“郑州要适应高铁时代,从城市特质上改变,变成一个依托立体交通优势的轻型城市,发展轻产业,摆脱粗、重的形象。”
  从时空距离上,高铁相当于把郑州往沿海推进了近1000公里,承接产业就有了和别人比拼的基础,可以利用高铁的运输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吸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
  “将来郑西高铁继续向西延伸,会形成快捷的欧亚大陆桥,到时候可以直接从陆上对接欧洲的技术、市场。”冯德显说,郑州一定要先比别人认识到这一点。
  从冯的看法中不难读出,高铁带给一个城市的将是观念的革新,有机遇也有挑战;意识不到机遇、无力应对挑战,都将错失这场高铁盛宴。
  以旅游业为例,高铁带来的不仅是人流,同时也加速了人的流失,如何引得来留得住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郑州市旅游局副局长何洪波谈到,高铁带动旅游规模的迅速扩张,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游客日趋多元化、个性化、深度化的需求是下一步的重点,比如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就要尽快跟上。他说,通过高铁把河南的知名景区和周边整合成黄金旅游线路,实行旅游景点捆绑销售,将有效带动跨区域的旅游经济带形成。
  在中国产业聚集区网创办人杨建国看来,高铁对郑州发展高端服务业是个机遇,服务业最注重交通效率和辐射半径,郑州完全可以在服务业集散中心上下功夫。比如大型购物网的调配中心。
  精明的商家已开始了在郑州的物流布局。12月6日,在2012年河南省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上,国内家电零售业巨头国美电器签约投资7亿元,在郑州惠济区建设“一站式”销售“假日货仓”,将融合电子商务平台、产业化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标准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园。
  河南辐射周边的交通优势,已成为大型家居商眼中的香饽饽。本月初,承接深圳家具业转移的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已开工奠基,该基地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将满足家具企业华中地区的生产制造、300公里半径内的分销、500公里半径内的零售等发展需求。
  刚公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郑州要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被具体勾画了出来。
    高铁会带来“同城化”
  郑武高铁开通时,郑州到武汉单程最快116分钟的时间让人有了这样的美好构想:今后,河南的道口烧鸡带到武汉还尚有余温,湖北的莲藕摆到郑州市场时,或许身上的泥还是湿的。
  这就是高铁带来的“同城化”时代。河南科学院地理经济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说,高铁带来的同城化将给生产、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未来肯定会有很多因高铁产生的新融合。
  冯德显认为,高铁将给河南人带来新的世界观,改变人们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过去,半个小时步行能走两三公里、开车能到五六十公里、而高铁能跑一百五六十公里。高铁时代,能让你完成过去很多无法实现的事情。
  伴随高铁的开通,郑州到周边的城际铁路也在加速推进,届时,从郑州有多种快捷方式到周边的开封、许昌、新乡等地。人往哪里去,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冯德显说:“以前去趟北京、上海,得准备两三天,有了高铁当天就能来回,这样的流动性会催生哪些新东西,暂时还真是无法预料。”
  郑州和周边的武汉、西安长期处于竞争状态,高铁的开通将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郑泰森认为,对郑州而言,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高铁将是一个解决高素质劳动力不足的好机会。“北京、武汉、西安科教发达,高素质人才多,‘同城化’方便了人员往来。”他说,伴随人员流动,一定会带动技术、资本、产业流动,相互之间的融合会碰撞出许多新的机会。
  郑州火车站周围挤满了服装批发市场,新的高铁东站周围将来还会是这样吗?“我觉得这里将来会产生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深耕郑州服装业的《中国裤业》杂志总编辑丁岩谈起高铁也在深思。他说,高铁对郑州服装业的影响会持续发酵,新东站的商业潜力也很大,但具体会产生什么,现在还有点看不准。而这,也正是高铁带来的无限可能。7
  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后,旅客来河南可一日领略四大古都风光。
  高铁蛋糕 先抢先得
  虽然两年前郑州就有了郑西高铁、两个月前有了郑武高铁,但只有等到郑州至北京的高铁运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后,高铁经济大时代才算真正到来。这一条南北黄金大通道的打通,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京广高铁开通,从郑州至北京两小时,到广州5个多小时,河南连接南北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这条南北大动脉沟通了京津冀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随之而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聚将让高铁效应充分释放,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迎接高铁时代,抓抢高铁机遇,这是记者采访中众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的,在早已开通高铁的日本,我们看到日本新干线的建成带动了产业升级,已经运营两年的武广高铁也让沿线城市受益良多。
  从效应上看,高铁贯通一定会引导相关产业的重新布局和整合,但哪些产业会转移,转移到什么地方,则因人因地而异。这完全取决于沿线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是否能围绕高铁的开通承接吸纳产业。
  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最多就是三五年,对河南而言,高铁网形成后,将能更快捷地接受京津、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和产业转移,对此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
  抓抢高铁机遇,关键在行动,要解放思想,大力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超前谋划,早做准备,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政策洼地”。把产业空间拓展到中原经济区之外,把配置要素的目光放远至高铁线上。
  如此,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铁经济大战中抢得一块蛋糕。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对高铁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高铁可能带来的商机,有些大家已经关注到了,但更多的还没有充分认识清楚。一些企业在摩拳擦掌,但不少还在犹豫观望。怎么抢,抢什么,高铁提出了新的课题。
  历史上每一次运输生产力的大提升,都划时代地丰富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拓展着人类的生存时空。高铁带来的绝不仅是产业转移、出行方便,还有对生活文化观念的潜在影响。就像有了高速公路之后,很多以前不敢想、不能做的事情都可以做了;高铁则会带来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到另一座城市的时间比你横穿所在城市的时间还要短,而且所耗费成本更低时,你就会想到异地工作、生活。高铁的开通,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这种影响无处不在。文化界的一位朋友谈到高铁说,河南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资金、人才和配套生产能力缺乏,有了高铁,和北京、广州、深圳这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地方对接就方便了,两者的优势相互补充,河南文化产业也许就能乘着高铁飞起来。
  高铁,将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向前跑”。
  策划肖建中
  统筹史家轩李卫华李东红
  编辑樊霞
  摄影陈更生
  版式山鸿跃
责任编辑:郭同欢
大河邦邦网|||||||||||
最新播报:
《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一:“高铁大脑”创造者
长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前排中)是“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发团队的领导者。(许畅 摄)
13层楼高的8万吨“大压机”,锻压出飞机的起落架、主梁;上千个软件组成的网络控制系统,成为高铁列车的大脑和神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期待着挽起南海的浪涛;4000吨起重机,将为大型核电站扬起臂膀。
重大装备制造,事关国家命脉、国家安全。在这个领域默默付出的人们,当得起“国家工程师”之名。他们专注的,是代表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国重器;他们的事业,撑起国民经济的脊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新华网与《瞭望东方周刊》联合推出大型报道《致敬!国家工程师》,向读者介绍十个代表“中国创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项目以及它们的核心团队。
1965年,常振臣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六台乡石场村,这是一个距离县城近百公里、仅有5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
12岁那年他用镰刀收割玉米,一刀砍在左手上,至今疤痕历历。
将近40年后,常振臣对我们说,这道伤疤不仅留在手上,也深深刻在他心里。
在童年记忆中,他最向往的是书本上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拖拉机和收割机在农田里耕作和收获的场景,洋溢着美好和幸福,“以后绝不让乡亲们再用镰刀,一定要用上这样的机器。”
常振臣1985年成为村里第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他的志愿是“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工程专业”。
不过,他最终没有像儿时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农机工程师。身穿蓝色工作服的他,如今是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
这家企业以高速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制造而知名。在这个1.4万余人的制造企业中,常振臣是“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发团队的领导者。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之于高速列车,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它是高速动车组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任何一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不可或缺。
2012年12月,由常振臣担纲主持的“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发项目”通过评审。2014年6月,这项科研成果通过知识产权分析与评估,中国彻底拥有设计制造“高铁大脑”的能力。
10年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7.4万公里,人均铁路长度5.5厘米,仅为英国人均铁路长度的五分之一。13亿中国人焦灼迫切,绿皮车拖慢的不仅是人流的速度,还有国民经济的步伐。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不仅绘制超过1.2万公里的快速客运专线网,还确定“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方针。
中国人开始谦虚学习与探索先进高速列车技术——这场艰苦并曾备受争议的探索,最终开启属于中国的高铁时代。
那时,39岁的常振臣刚获得博士头衔,在高校和高铁之间,他选择打造“中国速度”。十年一剑,到2013年,中国已经完成了约一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建设,位居全球第一。
如今,中国高铁正尝试推动世界其他地方的发展速度。
要干一个男人的事业
从1905年詹天佑开始在京北群山中建造京张铁路,火车就成为中国有识之士强国梦的现实寄托。
而直到2004年博士毕业,常振臣一直在钻研农业自动化。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解放军农牧大学任教。眼见一边是西方国家农场中的电气化、综合机械化,另一边是中国农场里拉犁的黄牛,常振臣开始了新的求学之旅。2000年,他考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攻读博士。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创立于1955年,其车辆工程专业也是中国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4年,博士毕业的他进入长客股份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始两年的博士后工作。
此时正值长客股份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引进时速200公里的CRH高速动车组。初来乍到的常振臣,受命负责该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消化吸收。为了尽快熟悉动车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他主动申请参加“长白山号”动车组的试验工作。
作为中国动车、高铁领域的重要标志,造价近1亿元的“长白山号”设计时速210公里,由长客股份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联合研发,也是CRH出现前中国自主化程度最高的动车组。
2004年9月的一次试验中,“长白山号”跑出了254.5公里的时速,这给常振臣带来极大震撼。“未来中国如果发展起这样的高速铁路,乡村与都市之间的交通将更为便利,改变家乡面貌的方式,也许不只是先进的农机设备。”
农机求索者常振臣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挑战似乎来自毫末之微,却又无比巨大。某次“长白山号”在更新软件后失去牵引力,拉回停车场彻底检查,“后来查清,软件更新失败是动车组的轮径值设置不正确导致的,而误差仅10毫米。”常振臣回忆说。
60天的试验,不仅让他对动车的结构和原理有了深入了解,也让他意识到中国动车组在诸多控制技术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心里很不是滋味”。
创始性的“长白山号”于2007年2月在沈大线运行,挫折与挑战一路伴随,2012年因无配件供应被封存。
常振臣说,后来CRH家族的第一个型号CRH1型电动动车组,牵引系统及内部装饰均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长白山号”。它不仅为国人带来了关于动车的深刻记忆,也开启了中国的高铁时代。
“长白山号”试验结束后,2006年,常振臣博士后出站,他面临选择“高铁”还是“高校”。
最后,长客股份公司原总工程师、公司内导师牛得田一锤定音:“作为一个男人,生在世界上就要干一番事业,高铁发展机遇可遇不可求。”
被激怒的中国工程师
2007年1月,常振臣率队的7人团队到阿尔斯通公司的意大利SESTO工厂,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培训,任务是了解列车网络的控制逻辑及其与各个子系统的接口关系,这也是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技术最重要的部分。
但阿尔斯通给中国学员制定的学习计划却不包括这个内容。
常振臣不得不仔细研读合同,“培训后使其具备自主改变列车配置的能力”这一条款,成为他与外方培训人员谈判的筹码。
“经过对合同条款的反复讨论,终于拿到了核心的整车控制网络逻辑关系——3000多页意大利语的逻辑图。”常振臣说。这也为后续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这是常振臣第一次接触到国际最先进的动车技术最核心的部分,未及兴奋,难题迫人——如何看懂意大利语的技术图。
为了技术保密不能请翻译公司。7个此前从未学习过意大利语的中国人,每人一本中意辞典,用时8个月,读懂了CRH5型动车的所有控制逻辑。
“门外汉入门了。”常振臣说。
日,北京到哈尔滨的CRH5型车高速列车组正式上线运营,“和谐号”从此驶入中国百姓的生活。与此同时,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中国高铁跨入新阶段。
刚刚“研读意大利语”归国的常振臣,开始了CRH5动车组的随车试验。这时中国高铁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常振臣的记忆中,生产周期特别紧张,调试周期并不充足,因为“阿尔斯通的设计缺陷和没有考虑中国的运营环境”,刚开始运营的动车组陆续出现故障。
动车组一般早上五六点从哈尔滨出发,驶过广袤的黑土地,到晚上11点才结束旅程。而常振臣团队的任务并未结束,维修和检查紧跟其后。
北车长客股份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张天的评价是:与其说他是一个博士,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战士。
法国人的态度很难令人满意。轴温显示系统频繁跳变的问题,对方说需要半年时间来解决。此类事情屡屡发生。
“他们的工程师明知道是什么问题,就是不告诉我们,即使上午就某个问题的原因达成共识,下午又会变卦否认。”中国工程师的心急如焚并没有使法国人让步,对方毫不掩饰“你们如果会就自己修”的傲慢。
“再也等不了了!”常振臣被激怒。事实上,他们仅用一个多月就解决了法国人说要等半年的问题。
被法国人激怒,坚定了中国工程师自主研发的决心。(许畅 摄)
经过8个月的分析和试验验证,常振臣率领团队不仅理清了CRH5型动车组的整车控制逻辑关系,还发现了法国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整个网络由上千个软件组成,从主干到末梢,全部需要设计、研发、试验,然后逐个替代外国软件,再试验,静态调试、地面调试、动态调试……最终完成耗时5年。
比如温度跳变,替换软件后仍然出现故障,监测时需要一动不动盯着屏幕,数小时不能离开,“否则错过一次跳动都会后患无穷。”常振臣说,“法国人好奇,为什么我们后来有困难不找他们了?因为我们自己会了。”
2007年至2008年度他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时,体检报告显示,他早已患上肾炎。
下一步,“走出去”
2009年春天,北京-太原CRH5型动车组高铁线路开通,常振臣继续随车试验,再次因劳累入院。
这是一个被描述为“冲刺阶段”的铁路发展期,常振臣和团队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中国:研究适合中国特殊地理环境需求的网络系统,逐个攻破技术难关,并开始投入试验。
也是在2009年春天,长客股份公司开始自主开发世界上最高标准的时速380公里CRH380CL动车组。在常振臣看来,这个项目“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截至201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8358公里,每天开行动车组近1200列。
高歌猛进之中,日甬温线动车事故,使本可作为国家品牌的高铁陷入“全民责难”之中。
“当时我正在北京进行售后服务,高铁追尾事故让我很震撼,也很难过。”他回忆说,由于最初所有疑问都指向列车控制系统,他关于列车控制系统的介绍也被“断章取义地攻击和诬陷”。最终的调查结果,主要责任是管理问题。
即便与此次事故毫无关系,但长客股份公司主动开展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安全完整性认证,并制定更加苛刻的标准。
一年后,日,自主研发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顺利通过欧洲国际安全等级认证。
“在现在的高铁系统开发中,中国工程师比以往更重视安全性和可靠性,所有中国设计生产的动车系统全都以故障导向安全,即发生故障,系统一定要使列车处在安全状态下。”常振臣说。
2012年开始,中国为进一步打破高速列车供应商的独家垄断,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全面开展高速列车主要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工作。
常振臣说,自主设计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诊断功能完善、自检功能多等特点,更便于使用和维护。不仅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主更改软件,还能大大降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成本,由此强化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竞争力。
到2013年11月末,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11605公里,而此时中国的高铁总营业里程与此相当。从零起步到占世界一半,中国用了10年。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也从严重依赖外方到全部国产化。
不过,激烈的国际高铁技术竞赛,仍不能让常振臣和他的团队有一丝松懈。
他们正在研发传输能力更强的工业以太网,这是目前列车网络传输速度的1000倍,将大大提高整个车辆信息的传输速度。
“这项技术在国外也是刚刚起步,希望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使我国尽快占领这一新的技术高地。”常振臣说。(记者徐颖/吉林长春报道)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铁开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