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摆短长方桌上摆战场下来怎么对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岁月留影(六)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打蚊子比赛 中国论文网 /5/view-1853896.htm     我妈上班的地方是木质结构的三层楼,她就在三楼上开提升机,负责运送制造水泥的原料,如黄泥、黄沙、铁沙、铁粉和主料矿石等。三楼的楼板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窟窿,站在这窟窿边上可以看到楼下的全景:远处矿山开山放炮啦,轨道上又开始跑运矿石的翻斗啦……   我妈不喜欢我上她那儿去,因为这里虽然依山傍水,风景不错,但房子里整天弥漫着水泥味儿,不仅呛得人难受,还有毒。听说人吸入太多的粉尘就会得碴肺病,我妈上班时总戴着一个形状怪异的“防尘口罩”。   楼下是一个大大的制成车间,到处挂着语录牌,上面写着“抓革命,促生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车间里有一对大磨机,开动时噪声很大,两人即使站在对面也听不见对方说话。这地方当然不能久留,平时我就去左边的工地,那儿有成堆的黏黄土,可以捏小球、泥人,还可以用刀琢小炉子,很好玩的。   有一回,大约是晚上7点过钟,磨机在转,提升机还在运料。工人们却没有多少事,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闲聊,等着下一趟矿石运来。有两个人在车间外面的废煤渣堆上进行打蚊子比赛。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类比赛,便好奇地走过去看。   比赛的是一男一女,男的50多岁,眼睛有点毛病,总是斜着眼看人,是孤身老人,人们都叫他杨伯;女的20多岁,叫陈小兰。每人面前放了一张作业本大小的白纸,各人伸出一条腿来,裤管挽得高高的,等着蚊子光临。两人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   见我走过来,杨伯笑道:“成蓉,你给我们当裁判哈!”我蹲在地下,瞪大眼睛看着他们的两条腿。一个蚊子落到杨伯的腿上,“啪!”杨伯用手掌狠狠地拍下去,小腿肚子上的蚊子落在纸上。“哈哈,我先打了一个!”杨伯显得很高兴。“啪!”陈小兰也打了一个,得意之色浮在脸上:“你看我的这个更大!”“啪!”杨伯又打了一个;“啪!”陈小兰也打了一个;“啪!”杨伯的,“啪!”陈小兰的……一个又一个,他们手上的节奏越来越快,我的眼睛都看花了,两张白纸上渐渐铺满了蚊子的尸体。蚊子打了这么多,也不晓得他们的腿痛不痛。两人越打兴趣越高,天黑尽了还没分出胜负来。   这时,有一车矿石来了,大家重新回到车间工作。杨伯推小车,陈小兰拿铲子,把原料一铲铲撮进小车里,同时还在大呼小叫地争论着刚才究竟谁打的蚊子多。不过磨机的轰鸣声很快把他们的争论声压住了。   我当时年纪小,觉得这事儿新鲜有趣,可后来想起,却发现再没有比这种游戏更无聊的了。成年后,我开始明白,杨伯和陈小兰当年不是无聊,他们在政治口号满天飞的年代里,能够在劳动间歇寻找一种娱乐,其实是一种淳朴,一种天真。      妹妹教我唱歌      每年假期,我都要和妈妈回成都。回去时,我心里总是很高兴,假期结束后,心情就很郁闷,总是赖到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跟母亲出门。   有一次,天不亮我们母女就跨出家门,妹妹在床上伤伤心心地抽泣起来。我爸对我叹道:“没事,你妹妹等会儿就不哭了。”妹妹觉得别人家里都是团团圆圆的,为啥我们家要分两处生活?那时,我爸想了很多办法调我妈回成都,但都没有成功。我给妹妹说:“不要哭哈,你在幼儿园多学些歌,下回又教给我!”妹妹这才不哭了。   妹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幼儿园里学了不少歌。她教我唱《红小兵送水上油田》:“天上的星星亮晶晶,亮晶晶,红小兵送水上油田,上油田,一路走来一路唱,天上又多几颗星,红的星,绿的星,那是井台照明灯……”还有一首活泼的歌曲:“晨风吹,阳光照,红小兵起得早起得早,整整齐齐排好队,大家来做广播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认真锻炼身体好,长大要把祖国保。”多年以后,我听女儿唱范晓萱的“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就会想起儿时的这首歌。   我回到山上,把妹妹教我的3首歌教给同学们。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有时体育老师兼职教我们一两首歌,也是当时《战地新歌》里高亢激昂的革命歌曲:“东海扬波红日升,南岭起舞飘彩云,珠穆朗玛雪峰献哈达,草原上赞歌唱不尽……啊,毛主席!大江南北留下了您的足迹,五湖四海回荡着您的声音……”或者是:“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我教同学们唱的歌都很受欢迎,有一首关于打乒乓球的歌,更是唱得大家兴高采烈:“乒乒乓乓乒乒乓,长方桌上摆战场……增强体质为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末尾还有两句激动人心的吼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时我们国家正在搞“乒乓外交”,这首歌唱起来十分鼓舞人心。后来,我们班每天上课前就唱我教的那3首歌,别的班上不会唱,同学们都非常得意。   一年夏天暑假,妈妈把妹妹接到山里来耍,妹妹又教我唱她学的新歌。妹妹歌唱得好,模样也长得好看,到了山里,大家都很喜欢她。这时,我们厂外的公路边已经有了每天开往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的班车。我妈休假时,便和很多叔叔、??一起,带我们姐妹到灌县去玩一天。有次,在灌县公园茶铺里碰到一个厂里跟我妈同姓的叔叔,他高矮(四川方言:无论如何)要我们姐妹俩喊他“舅舅”,我们喊了,他便高兴地去买了几个红糖做的棒棒糖给我们吃。大家喝了一会儿茶,“舅舅”喊妹妹唱一首歌。妹妹大方地唱了起来:“千条江河――流入海洋,万朵葵花――向着太阳,红小兵战士火热的心,啊啊啊――啊,永远永远向着北京的金太阳……”妹妹的声音清脆甜美,吸引了全茶铺的人,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这个小姑娘。妹妹唱的时候很大方,后来发现有很多人看她,反而害羞了,赶紧低下头去吃棒棒糖。(待续)   (责编 王 容)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合肥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
合肥晚报&&
五环旗下的中国
&&&&她简直是为乒乓球而生&&&&日,邓大松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这是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儿,他给女儿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邓亚萍。虽然中年得女,但夫妻俩却从不溺爱孩子。如果生活按照这样的轨迹运行,那么邓亚萍应该是一个擅长烹饪精通女红的乖巧女子。然而她生命航船中的舵手就是她的父亲。邓大松对乒乓球如痴如醉,即使被发配到基层工厂,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乒乓球的喜爱,那是他生命的根,是他的精神寄托啊!下班后妻子在家里忙活家务,邓大松就把两岁多的小亚萍放在自行车后座上,驮着她到文化宫看自己打球。一看到绿色的乒乓球台,一听到乒乓球劈里啪啦的声音,邓大松就像喝了一碗家乡的老酒似的,从心里往外舒坦。&&&&邓亚萍的童年是在文化宫的乒乓球室里泡大的,乒乒乓,乒乒乓,长方桌上摆战场。你抽杀来我推挡,体育健儿练兵忙。小亚萍5岁时,父亲开始教她打球,多年的耳濡目染,小亚萍第一次拿起球拍就有模有样。因为手小,她开始拿直拍,父亲给她发过来一个和平球,她一下子就接住了球。有时候父亲顾不上女儿,哥哥建平就来教妹妹。建平比妹妹大9岁,教一个黄毛丫头绰绰有余。近朱者赤,在浓厚的乒乓球氛围中长大,小亚萍一看就是乒乓世家出来的。亚萍打球特别认真,就是好胜心强,不能输球,一输就急,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比个高低。每次她输了球,父亲都不指责她,而是不停地对女儿说这场球你输在哪儿了。女儿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父亲推着自行车边走边唠叨。有时候进了家门,坐在饭桌前,他还在对女儿指点迷津,妻子蔡荷珍敲着碗说:“快吃饭,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打球每天都在输赢中度过,小亚萍输赢球的晴雨表就是她的嘴巴,赢了球,她笑得合不拢嘴,输了球,她把嘴噘得老高。母亲就逗她:“瞧你噘着嘴,都能挂个油瓶了。”&&&&邓大松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自从干上了乒乓球专业,就一心想当世界冠军。他练就了一身好技艺,可中国的乒乓球人才太多了,他没有实现当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梦想,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建平身上。建平是个争气的孩子,居然一直打进了河南省队。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邓大松起初并没有对女儿在乒乓球上抱多大希望,可女儿在乒乓球上表现出的灵气却令他叹为观止。瘦削的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却有着超人的毅力,她在两条腿上分别绑上了2.5斤重的沙袋,在乒乓球台前左右蹦跳着。一天下来,胳膊疼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腿肿得一按一个坑,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可她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邓大松在心里念叨着:这丫头有种!&&&&他坚信女儿是块干运动员的材料,就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女儿。女儿非常争气,球艺日新月异,总能给父亲一个惊喜。亚萍的坚韧执著使她少年早成,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10岁就在河南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28
按日期检索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合肥晚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最佳分辨率:称呼:周燕伟OICQ:***邮箱:***性别:***
2014――2015四年级音乐第一学期第三大周第三课时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课快乐的校园
第三课时《乒乓变奏曲》
教学内容:聆听《乒乓球变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了解“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
2、学生能够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打乒乓球时愉快的心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了乒乓的快乐。&
&3、通过对变奏曲的学习与聆听,尝试音乐要素对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主题旋律进行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变奏曲的体裁以及音乐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的主题旋律进行创编。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
老师引领学生随《哦,十分钟》表演律动。&
师: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结束了高兴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走进了愉快的音乐四十分钟。现在让我们互相问声好吧!
&二、导入&
&&&&&1、谈话&
师:去年奥运会,各国的运动健儿都聚集在北京,展开激烈的比赛。想必在暑假间同学们一定也不会错过这次体育盛会。请你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奥运会中的哪个比赛项目?&(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师:是的,我国的运动健儿们用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为国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他们学习,争取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
&&&&&2、听辨音乐&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面出现的是几幅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请大家听音乐,它表现得是哪一项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表现的是打乒乓球的场景)&
师: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就能从音乐中听出这是表现乒乓球的形象。你们平时都喜欢打乒乓球吗?&
&&&&&&3、在音乐中律动&师:再来欣赏一遍音乐,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跟着音乐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进行律动吧!&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模仿打乒乓球动作进行表演。)&师:“打球”的感觉怎么样?&生:开心愉快等。&
三、听辨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主题旋律&
1、乒乓球传友谊&
师:大家都知道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乒乓健儿们为我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能够愉悦身心还能够在国际外交中发挥作用呢!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乒乓外交”的故事。&故事起源于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当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喧,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1979年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就是毛主席的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师:有一首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就是表现这种乒乓球精神的。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2、学生听辨歌曲主题旋律。&
师:这首歌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首儿歌,歌唱了乒乓球儿虽小但作用又不同寻常的合作精神,表现了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歌曲,你认为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教师引导说出一二句,并教学生视唱。&
生:3&&3&&1&&1&|&2&&2&&5&|&1&&5&&1&&3&|&2&&1&&2&|&3&&3&&1&&1&|&2&&2&&5&|&1&&5&&1&&3&|&2&&3&&2&|&师:请同学们用“乒乒乓乓乒乒乓”模唱这一乐句。&(生用声音模唱打乒乓。)&3、学唱歌曲中的主题旋律&
(1)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划划乐句的旋律线&
(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划旋律线感受乒乓球上下跳跃的形象)&&(2)&师:在请同学们一起学唱歌曲旋律乐句的歌词&生:3&&3&&1&&1&|&2&&2&&5&|&1&&5&&1&&3&|&2&&1&&2&|&乒乒乓乓乒乒乓长方桌上摆战场&
3&&3&&1&&1&|&2&&2&&5&|&1&&5&&1&&3&|&2&&3&&2&|&你抽杀呀我推挡小小球儿闪银光。&四、聆听《乒乒变奏曲》&
1、完整地初听《乒乓变奏曲》全曲&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告诉老师你是否听到过这首乐曲?&
(生回答。师总结,这首乐曲就是我们刚才唱过的《小小球儿闪银光》。)&
2、复听全曲&
师:对,作曲家就是选用了《小小球儿闪银光》中的主题旋律,把它谱写成了现在的这首乐曲。你能听出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吗?&(学生仔细聆听)&3、再次复听&
师:主题反复了几遍?用你的手指表示出来。&生:发现主题共变化了5次。&
4、分别细听乐曲中不同的变奏形式。&
师:听老师分别弹奏不同的段落。说说音乐有什么变化?&生在聆听教师分段弹奏各段落时发现――&变奏一:旋律在高音区&
变奏二: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旋律。&
师:变奏三的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变奏四五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
生:(听教师分辨弹奏不同的段落并讲解后三种变奏形式的不断变化。)&5、学生再次完整欣赏感受乐曲。&
6、总结、讲解变奏曲体裁、揭示乐曲标题。&
师:像刚才我们欣赏的这种音乐的主题没变,但主题乐句的每一次出现都发生了变化。这种音乐结构形式我们称它为“变奏”。当一首曲子由主题和若干次的变奏组成,我们就称它为变奏曲。你们说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生:(学生领悟变奏的形式,自由的为乐曲起名最后出示《乒乓变奏曲》。
&五、实践与拓展&
师:变奏曲的形式很多,它可以在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上进行变化。&1、在音乐的速度、力度上对乐曲进行变化&
师:请同学们随音乐模拟打乒乓球的动作和用“乒乒乓乓乒乒乓”模唱乐曲主题旋律,根据老师的指挥在速度和力度上对音乐进行变化并感受一下你是如何挥拍打球的?&
生:由教师指挥对乐曲进行变化。谈论:觉得速度快时,犹如球儿飞来飞去;唱得强时,好像在急速挥拍;唱得慢时,好像在慢慢的拉长球;唱得轻时,仿佛在中场休息。&
2、在音色上对乐曲进行变化&。
3、师:真好!同学们通过速度和力度上的变化对乐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拿出口风琴与老师进行合作,这样我们在音色方面对乐曲又一次进行变化。&
(生用口风琴与教师弹奏乐曲的主题旋律,体验创作的快乐。)&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与老师配合的真好。我们又在一次在音色上对乐曲再一次进行了变化,&
4、总结拓展&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变奏曲”,并欣赏了一首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知道了什么是变奏曲,也自己实践了变化音乐。《闪烁的小星》这首歌相信大家一定也很熟悉,如果有兴趣自己回去欣赏《小星星变奏曲》也可以尝试变化。只要你用心,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音乐家。&
生:听音乐《乒乓变奏曲》走出教室。
标题:2014――2015四年级音乐第一学期第三大周第三课时
分类:四年级音乐教案
日期: 20:05:44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二年级音乐下人教版电子备课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摆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