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村建设是形式主义吗

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形势下提高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R百度GOOGLE一起搜
新形势下提高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添加时间: 9:00:16 民情解析 阅读: 来源:
(三泉镇党委委员 王聪明)
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确保改革发展大局稳定、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直追求的目标。广大乡村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导力量,其能力素质、作风状况和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乎党群干群关系,关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稳固。因此,尽快提高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显得十分紧迫重要。带着这一课题,对汾阳市乡村干部如何开展群众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目前农村基层的现状及特点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和全国各地形势一样,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阔步走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了、房屋宽敞了、保障有靠了、生活富裕了,广大群众普遍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阶层的深层变动,利益格局的剧烈调整,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给当前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性社会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1、农村贫富悬殊拉得越来越大。在农村改革初期,人们之间的收入和生活差距似乎没有多么大,有点差距也觉得正正常常、顺理成章。随着改革浪潮的涌动,尤其是中央有了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共同富裕的精神后,一些农村的能工巧匠、一些有关系有门路退下来的农村老干部以及一些胆大心细、敢闯敢试的时代弄潮儿脱颖而出,收入的悬殊越来越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一些群众开始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平衡。特别是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煤炭煤焦、橡胶加工、建筑材料、交通运输为主的产业的迅速崛起,一大批农民矿长、经理、厂长应运而生,与之相匹配的一大批农民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收入的差距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许多矿长老板开的是豪华名车,住的是洋楼别墅,吃的是山珍海味,玩的是“稀有珍奇”。而一些老弱病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众有的过年全家都不换一件新衣裳,过节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平素为家庭柴米油盐而奔波劳累。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群众逐步心理失衡,产生嫉富仇富心理,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2、农村群众的传统道德理念滑坡越来越快。农村经过三十多年改革的洗礼,人民群众得到党和国家政策实实在在的好处,现代生活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农民群众普遍存在感谢党的惠民政策的心理。同时,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家庭承包的分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的到处蔓延,农村占相当大比例的人个人私欲膨胀,全局意识、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和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一些人只要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想发家、不想国家,道德理念严重畸形发展;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不管三七二十一,削尖脑袋往里钻”,毫不惧怕别人说长道短,有利益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尽义务的活想法退避三舍。有的甚至心灵扭曲,精神空虚,信仰邪教,误入歧途。这不仅给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而且也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农村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阻力。
3、各种社会矛盾和潜在问题越来越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基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社会群体,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特征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着群众工作的开展。同时,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加之农村一些地方群众工作的薄弱和缺失,群众动辄上访已经日渐成为一种必然的普遍现象。有的部分群众无端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往往用不合理的诉求方式,反映其合理的诉求内容。有的甚至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使利用,采取一些过急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致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矛盾尖锐化。此外,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如征地拆迁、村土地软分配、劳动就业等领域新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出现,由此引发的群体上访和群体事件呈高发态势,数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的问题。逐步呈现出事发突然、演变迅速,组织严密、行为激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单一的群众工作手段往往很难奏效,加之信息传播开放性和社会流动性的发展,使得某些潜在矛盾转化为显性矛盾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如处置不及时,往往小事变大事,造成被动局面和不良后果。
4、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改革开放前,群众长期以来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包括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前,乡村两级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工作重心就是找群众“三要”:即“要钱(农业税、三提五统)、要粮(征购)、要命(计划生育)”,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工作中感到很尴尬,这已经成为既可以吸取工作教训,又可以借鉴工作经验的“分水岭”。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广大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乡村两级的职能也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权利不断弱化,职责不断增大,责任无限扩大,自上而下对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盼服务、盼发展、盼致富、盼公平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他们不再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已经成为被服务的主体。这一巨大变化,不仅给乡村两级干部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课题,而且也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5、乡村干部的贪污腐败之风越来越猛。尽管各级党委对反腐倡廉工作抓得很紧,党风廉政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条例、规定,绝大多数的乡村干部也能够自我约束,洁身自好,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但在实际工作仍然不乏有少数以身试法者。近年来,每年都有部分乡村干部因自身综合素质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涉嫌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等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有的还进了“班房”,教训十分沉痛。有的群众说“风凉话”说:“农村干部不能勤换,换干部就像喂猪‘倒槽’,换了干部又得重新‘育肥’”。尽管这个比喻不确切,看法也很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但从中折射出的现象很值得深思。
(二)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1、“官”虽不大,“僚”却不小,“不愿”做群众工作。众所周知,官僚主义能害死人。我们的一些乡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习惯于纸上谈兵,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不亲临一线,不接触群众,嘴里唱高调,身子不下沉。表面尊重群众,心里藐视群众。在位不作为或乱作为。遇到任务嫌麻烦,有了矛盾绕道走。甚至简单地认为群众素质不高,与他们接触交流太难太烦,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群众来办事,不是热情接待,耐心解惑,优质服务,而是端起架子,盛气凌人,霸气十足。作出决策时,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不善于与其他同志交流沟通,凭经验办事,靠个性争强,拍脑袋决策。导致颠倒了“主仆”位置,群众观念越来越淡,离群众越来越远,工作能力水平越来越低,做群众工作感到越来越难。
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做群众工作。了解乡村工作的同志都清楚,乡村工作很难、很烦、很累、很不规律,加之近年来上级加大督查力度,工作不力、做的不好,轻则诫勉谈话,动辄一票否决,甚至就要“摘帽子”,给乡村两级干部压力很大。于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投机取巧的乡村基层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工作中缺乏主动上手精神,敷衍塞职,推诿扯皮,遇到困难躲着走,碰到矛盾就上交,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有的在工作中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忽视主观因素,总是以工作忙、“冷处理”、“怕局乱”为借口,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敷衍了事。遇到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当老好人,怕得罪人,怕万一自己解决不好会惹来一身麻烦,不敢抓、不敢管;有的甚至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视而不见,不闻不问,造成一些小纠纷变成大矛盾,小矛盾变成大问题,结果是群众有怨言,领导有看法,“里外不像人”,既害人又害己。
3、能力平平,庸人自扰,“不会”做群众工作。老百姓常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虽然用此评价少数乡村干部有些夸大其词,但在现实生活中,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程度不同普遍存在。一些乡村干部虽然工作热情很高、责任心很强、工作愿望很好,但由于受能力水平限制,遇事缺乏统一规划,办事缺乏统筹安排,工作理不出头绪,对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拿不出妥善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是力没少出,效果却不佳,“出力不讨好”。特别是在处置突发事件、应对特殊任务、控制复杂局面等比较大的动作中,缺少点子,没有“急彩”,心存恐慌,无所适从。在日常工作中不善于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的方法去做工作,习惯用行政命令、简单粗暴、强迫强行的办法去办事,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其结果总是觉得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不仅工作没有做好,而且还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也失去了领导的信任。
4、左右逢源,愚弄群众,“不宜”做群众工作。乡村干部能够公公道道办事,这是群众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一些乡村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办事不民主、不公开,唯我独尊,唯我为上,不听忠告,独断专横,工作走样;一些干部优亲厚友,厚此薄彼,玩弄权术,凭关系办事,凭友情处事,总拿原则、纪律、要求来唬弄老实人,却拿变通、创新、通融来当老好人;一些干部私心太重,见利忘义,利欲熏心,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无利的事情推着走,工作耍奸使滑,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些干部在处理群众利益事项时采取双重标准,看人办事,三肥两瘦,缺乏原则,不能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亲疏远近一刀齐,失去了民心,激起了民怨;有的在原则面前丧失理性,在权利面前迷失方向,“吃、拿、卡、要”,甚至滑入犯罪的深渊,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欺上瞒下,华而不实,“不能”做群众工作。有的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形式主义严重,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走给上级看,“溜”给群众看,不注重落实,只讲究“做秀”。对上级的工作部署,不注重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而习惯于上传下达、走走形式;有的甚至会议精神也不传达,工作没有重点,没有切入点,瞎干蛮干,成为老百姓说的:“领导说什么听什么,叫干什么干什么,干成什么算什么”式的干部;有的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年龄不大,城府极深,不思进取,混混日子,碌碌无为,求稳怕乱,政绩平平;有的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开会汇报夸夸其谈、头头是道,实际工作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有的为了个人政绩,不顾实际情况,不顾群众反对,做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甚至工作任务做少报多、未做就报,欺瞒上级,愚弄百姓,既损害了乡村干部形象,也使做农村基层群众工作难上加难。
二、乡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农村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早已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尽快提升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农村基层的群众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通过在我市的深入调研,深切感受到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乡村干部中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归纳起来,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务必要做到“五个三”、具备五种能力:
1、要做到“三知”(知政策、知法律、知民心),具备洞察民情、教育引导的能力:一是知政策。乡村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知政策是基础、知法律是关键、知民心是根本。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绝不是单靠权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政策运用正确,方式方法得当。政策水平与方式方法相得益彰,这是乡村干部“敢”面对群众的重要保证。与过去相比,群众的政策观念、维权观念、公平观念和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如果领导政策水平不高、方式方法过于陈旧,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动辄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往往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让小问题变大、大问题变“炸”。因此,做新时期群众工作,在努力提高政策水平的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尤其要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从实际出发,凡事在群众中找方法、找对策,使工作得理、得法、得当,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二是知法律。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因此,要求乡村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在此基础上,学会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到做群众工作的全过程。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先对照有关法律规定是否相悖。做出工作决策和重大决定都要事先尽量进行合法性论证,防止出现与法律不一致的内容,真正做到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同时,要不断转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仅要在做群众工作时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而且更要把重心转向人民群众权利的保障及正义的实现上来;三是要知民心。作为一名乡村干部,每天都和群众打交道,亲民爱民不应只是停在嘴上,而应成为自觉行动。要熟知群众心里在想什么?急需办什么?要怎么办?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敢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成效,体现自己的从政理念和人生追求。我市栗家庄乡上林舍村刚辞任支部书记王润彬,今年已经76岁,担任村支部书记这一职务长达五十余载从未间断,是我市为数不多的既担任过“集体化时期”村干部,又担任过“改革开放时期”村干部的农村主干。他之所以能干这么久,群众之所以对他这么信任,用他朴实的话说:“农村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必须要听党的话、紧跟党走;要按政策办事、受法律约束;要成为群众肚子里的‘蛔虫’,每天满脑子要装得都是群众的事,群众遇到困难、矛盾、问题,干部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千方百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掉,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这样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仅500余人的小山村,在一无企业、二无矿山的条件下,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林果业,打造“绿色银行”。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全村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和木材林人均分别达到200余株,全村人均纯收入2012年达到10564元,其中,以林果业为主的经济收入占到全村人均总收入的80 %以上,成为全市一流的生态文明村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最大的村。同时,该村几十年未发生过刑事治安案件,未出现过群众上访,不仅是全市历史上的“老先进”,而且成为改革时期的“新典型”。
2、要做到“三会”(会处人、会办事、会协调),具备沟通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会处人。在农村基层做群众工作人情味很浓,乡村干部想要做好群众工作,“必试科目”必须学会处人,尤其是要学会和群众相处,最忌讳“端架子”。只要架子一端,不仅和身边的人难以相处共事,而且也很难接近群众。要揣着一颗平常心上炕头、进地头,要学会和群众打招呼、拉家常、听意见,和群众零距离接触,这样他们才喜欢和你交朋友,你也才能听到真声音,掌握到实情况。只有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也的确与群众真真切切地成为朋友,才能为做好群众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是会办事。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上级和领导交派的“公事”,全力帮助完成好自己同事工作范畴内的“闲事”,而且也要挤出时间为群众办一点“私事”。比如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帮助群众解决迫在眉睫的小额、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学杂费减免、跑跑“关系”帮助寻找就业门路、家有急事特事主动上门帮忙等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不仅群众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乡村干部和谐相处,而且随着与群众感情的日渐加深,也会越来越凸显出乡村干部的人格魅力,必将为做群众工作注入无尽的活力;三是会协调。学会协调关系这是对一名乡村干部的必备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大家普遍感到做基层工作难,做农村基层群众工作更难。难就难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比如干部之间的矛盾、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等。如果协调不及时,处理不得当,会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干部,要善于“穿针引线”,甘当“铺路石”,会做“说合人”,使一些矛盾纠纷及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敢于坚持原则正义,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善于随机应变行动果断,赢得群众和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理顺上下左右关系,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我市三泉镇民政助理员张英福,是一名民政战线的“老兵”。他三十余年如一日,默默奋战在扶贫救困、救灾救济、抚恤优抚工作第一线。尽管而今已过“知天命”之年,工作任务又异常繁重,但经他之手下发的巨额扶助资金、办过的繁杂专项手续、处理的复杂矛盾纠纷,从未发生过丝毫差错,被基层干部群众戏称为“农村百事通、账务一掌精、群众贴心人”。平素日常生活中,他幽默开朗、明理大度、乐于助人;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善于思考、注重协调。经他之手化解过的矛盾、处理过的纠纷、协调过的关系不计其数,足迹遍及全镇33个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最麻烦,哪里就少不了他的参与。从他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服务过十四任乡镇主要领导、十八任乡镇分管领导、二百余名村级主干、数千余名各类扶助对象。无论新老领导,还是基层干群,每当提及他都是如数家珍、有口皆碑,成为“不是干部、胜似干部”的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3、要做到“三勤”(要脑勤、要手勤、要腿勤),具备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要脑勤。做为一名乡村干部,脑子要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思考状态。经常结合实际思考分析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勤于思考“赚了钱怎么花”,而且更要忧虑“赔了钱怎么办”;不仅要把上级的文件、会议精神熟记于心,而且更要通过商讨拿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不仅要思考如何出政绩,而且更要注重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工作真正挂在心上,工作中才会有办法、有路子、有效果;二是要手勤。群众常说:“想工作、爱工作、钻工作的干部才是好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真心实意主动上手工作。要有过人的工作胆略、要有过硬的工作作风、过冲的工作干劲,自觉养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习惯,切忌空谈、切忌浮躁。要有一种干工作上瘾成癖、定了就干、干就干好、誓争一流的傻劲、冲劲和韧劲;另一方面是要经常潜心研究总结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行反思。经常对照先进典型查找自己的差距不足,谦虚谨慎,未雨绸缪,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腿勤。首先要注重跑“上”。做为一名乡村干部,要经常与上级领导、上级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学会“软磨硬泡”,更要“能跑会要”,赢得领导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这样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信息才会灵、关系才会近、项目才会立,政策才能到,群众才会认可;其次要注重跑“下”。要养成经常进村入户、到炕头地头的工作习惯,让群众感觉到他们的领导经常就在自己身边,时刻把自己的事挂在心上。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到基层的一举一动,一些小矛盾、小问题才能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绝不能成为衣服一尘不染、出动屁股“冒烟”、平时不沾泥土、就会发号施令的 “走穴式”干部;此外要注意跑“外”。有条件的乡村,要经常不断地带着问题、带着想法外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取长补短、增长才干。绝不能把外出考察学习当作是游山玩水、解闷散心,成为“考察前蠢蠢欲动、考察中十分激动、考察后纹丝不动”式的干部。我市肖家庄镇党委委员、中寨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国,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农村“领头雁”。他自1985年担任村支部书记近三十年来,善于动脑、善于实践、善于创新,不仅带出了一支团结务实、能打硬仗的村“两委”领导团队,而且走出了一条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改善民生之路,为全村的持续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党支部连续七年被吕梁市评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尤其是近年来,他重点围绕改善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健身场所建设等惠民工程,投资850余万元,新建居民楼60套;投资4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澡塘一座,免费为村民服务;投资200余万元新建1300平方米学校教学楼一座;投资26万余元在村北打造了“绿化卫生文明一条街”;每年重大传统节日给群众发放福利,每年对全村老年人(女60岁、男70岁以上)发放150元的养老费。同时,全村耕地全部实行区域化免费种植,实现械化作业。此外,大力兴办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了1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实现了集体和群众的双赢。他凭着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股干劲,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谱写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倾心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
4、要做到“三公”(心公正、事公道、政公开),具备深入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一是心公正。乡村干部要带着一颗平常心、爱民心、公正心去面对一切。常怀爱民之心、常怀同情之心、常怀友善之心,这样工作起来才能“胆正”,才不会“心虚”。要敢于和善于与群众心贴心、心交心、心连心交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心里总装着群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群众心里才能经常装着你,把你当亲人看待。也只有与群众心灵上真正碰撞出火花,工作中才会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二是事公道。群众常说:“公道不公道,就怕打颠倒”。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逐步淡化官本位意识,遇人遇事、作出决策时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刚愎自用,彻底扭转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仆”颠倒的现实社会状态。思想上要经常绷紧群众工作无小事这根“弦”,事事出于公心,把握原则,把“一碗水端平”去办事,办的公道与否、满意与否,让群众心里自己去称量。同时,要以制度形式建立乡村干部言行结果的信息反馈和考核机制,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指导,出台乡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使每位乡村干部每年的工作落脚点都能放在如何为群众服务得更好上面;三是政公开。政务村务公开问题,历来是群众反应最敏感的话题,也是最容易引发干群矛盾的“导火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有关决策程序进行,一但民主决定的事项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进一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同时,要不断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严格执行“联签、会审、民评”三项制度,进一步增加群众对村务开支的满意度。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切实组织好对村级财务的监管监督,确保每半年公开一次村务财务运行情况,进一步增加群众对村务财务运行的公信度。我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党总支书记王金龙,是全市出了名的“王包公”。他任职以来,始终把“公道”作为办事的准则,把“团结”视为理政的前提,坚信只有办事公道、干部团结才能出凝聚力、战斗力。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党组织建设,培养和造就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始终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一手抓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全村街巷硬化实现了户户通,建起了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了7000余亩土地配套水利工程的改造。同时,注重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去年开始新建六个大型酿酒厂的基础上,相继又引进了“山西酿酒博物馆、汾酒老作坊扩建、山西杏花村酒文化旅游开发、汾阳市陶瓷瓶厂”等项目,为该村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他的带领下,东堡村正朝着古色古香城镇化、环境优美生态化、路不拾遗文明化、群众生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阔步迈进。
5、要做到“三不”(不懈怠、不折腾、不贪腐),具备敢于负责、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不懈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要本着对党、对群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清醒地明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们每一名乡村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工作纪律,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有当干部的样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上级党委决定的事项,要自觉抓好贯彻落实,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歪曲变通,合胃口的就执行,不合胃口就不执行,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力争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步调一致;二是不折腾。要十分注重团结协作,团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协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乡村基层干部,要有虚怀若谷的气量和明理大度的风范。重要事项要讲原则,麻烦问题要讲方法,荣誉面前要讲风格,工作分歧要多沟通,办事不周要多理解,规章制度要多规范,不胡乱猜疑,不偏听偏信,不互相攻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铁板一块,形成合力,最终凝聚成强大的工作战斗力;三是不贪腐。干部贪污腐化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丑事,也是最不得民心的大事。“清生正,廉生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两级干部要始终把勤政廉洁牢记在心,警钟常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始终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着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务必做到清清白白地做人,干干净净地干事。同时,要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法纪,切不可为政不廉,为了蝇头小利,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败坏党风党纪,影响干群关系。我市西河街道西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新俊,是远近闻名的廉政路上的躬耕者。上任十五年来,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深谙“欲形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的质朴道理,立下“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军令状,团结和带领社区“两委”一班人清廉从政,开拓创新,致力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令人折服的佳绩。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群众有困难才会找我们,但我们千万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抵得住各种诱惑,多想想怎么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万万不能不正确行使权力,这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极度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群众的犯罪。”实际工作中,他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来不搞一丝特殊化,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在群众中树立起了清正廉洁的农村干部形象。由于他刚直不阿、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得罪了不少人,包括自己的好多亲友,但他说:“为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无怨无悔。”在他的感召下,社区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廉洁奉公,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全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示范村。
三、新形势下提高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新形势下提高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
一是要培养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情感基础。乡村干部只有在思想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能真正站在广大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我们的各项工作也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乡村干部来说,对群众的感情是原则问题、立场问题,是衡量每一名乡村干部是否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的一把标尺。领导干部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能真心面对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有的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会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不能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怕做群众工作会不好沟通、会“引火烧身”、会激化矛盾。其实,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只要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工作,工作中既坚持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原则,又时刻保持耐心、细致、平和的工作态度,具备灵活、多变、适当的工作方法,注重理解群众、体贴群众、关爱群众,每名“顽固分子”都能金石为开,任何“疑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是要提高素质。作为一名乡村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端正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特别需要换位思考,迫切要求把意识形态统一到牢固的群众观上来,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真正和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引起群众的共鸣。同时,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刻关注群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行政策、法纪、义务权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党的政策,形成群众工作的合力;其次,要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依托国内知名重点高校人才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和灵活多样、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做到“主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第三,要创新手段。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一套针对性、实用性、群众性较强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干部进村蹲点、便民联系卡、“结对帮扶”、群众评议干部等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把党的政策和政府的主张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并通过干部的途径把基层群众的呼声、意见不折不扣地反映到领导机关,为领导决策作好参谋。只有干部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并且增强对政策和法律的理解及贯彻。
三是要转变作风。首先,要带着服务的意识做群众工作。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着深刻转型,现实中的工作任务比以前从形式到内容要重许多。乡村干部要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沉”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乡村干部作风实实在在的变化,这样才最容易打开群众的心结。只有群众情绪真正理顺了,乡村干部的工作才能一顺百顺;其次要带着负责的态度做群众工作。增强乡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责任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乡村干部必须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履职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善于抓重点、抓突破口、抓切入点;善于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说得多、做得少,对群众疾苦和要求漠不关心的现象。要强化领导责任,集中精力抓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带头履职、带头抓落实、带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群众工作中碰到的困难要敢于负起责任,积极面对,多想办法,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走在时代的前列,站在群众的前面,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用模范行为感染群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第三,要带着务实的精神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要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把每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的一些敏感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只有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为群众着想,一切为群众谋利,我们的事业才能够长盛不衰。
四是要完善制度。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必须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和拓展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信箱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通过调研、座谈、咨询、听证等形式,形成集中民意和民智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群众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完善群众测评制度,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真正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主要依据,同时,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交流上,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关注干部的群众口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尤其是那些长期在基层,特别是困难地区和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乡村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第三,要建立群众工作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证群众意见的顺畅表达。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群众利益。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把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强化监督。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强化监督至关重要。首先,要强化舆论监督。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主渠道作用,在注重把握新闻导向的同时,把新闻眼光聚焦在基层,及时反映农村基层的先进典型和典型经验,及报道基层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甚至是反面典型,充分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其次,要强化群众监督。不断强化党务、政务公开,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加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力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群众参与到决策全过程中来,重大项目和决定实行全程监督,既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又能确保所做决策的公正和公平,也能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失误;第三,要强化党内监督。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要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岗双责等规定,努力做到干部清正、行政清廉、政治清明。要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于涉及腐败问题的案件,不管是谁,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严查严究,绝不姑息。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落实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基层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积极推进权利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让乡村干部在监督中履职,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只有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葆培育和释放出蕴藏在广大群众中巨大的正能量,以党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上一条:下一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