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今年小塔克多吗

准提菩萨祖庭金河禅寺 []
15:18:00 | 作者:jinhesi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准提祖庭?福慧宗寺 &&&&&&&&&&&&&&&&&&&&&&文殊菩萨第一道场
&&&&&&&&&&&&&&&&&&&&&&&&&&&小五台山金河寺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蔚县境内。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在历史上还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金河寺就位于小五台山西台北麓。背靠高山,面临金河。满山苍翠,风景十分秀丽。金河寺以河命名,故名金河寺。&&&&&金河寺在小五台众多的寺院中,是一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名刹。以建筑宏伟,名僧辈出而著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座寺院历经沧桑,时废时兴。天灾兵燹,破坏惨重。寺院虽已按照明代宣大巡抚罗亨信所记碑文进行恢复,但清代遗址上仅存一些碑碣,经幢、柱础、石碾、龟座及大殿基址等残迹。东侧现存历代高僧灵骨塔四座。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金河寺遗址,塔群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从仅存的历史资料及碑文中我们获知:金河寺曾经历了三次大的兴盛时期。按《清凉传》记:“西五台大孚寺亦北魏文帝建,金河之创,实与之同时。”据碑文记载:昔如来灭度,文殊师利东涉赡州,曾游此山,欲就说法,化导群迷。后觉其地狭隘,不足容众善,因往西五台清凉山,启建道场。召集诸天拥护,已成盛会。然而佛祖所过,灵迹长存,神光屡现,有足感人,登览者多塔其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有僧宝普贤相台东五十里,四山回合,中有旷墟,天然禅窟。乃创伽蓝大刹,以延奉师利香火于其中。北魏时该寺就有明确的佛教活动记载。 &&至辽代时期因小五台山属辽国疆土,因此金河寺成了辽皇家活动区域。辽圣宗,道宗都亲临该寺,据《辽史•本纪十三》记载:“辽宗圣耶律隆绪统和十年(992)九月癸卯,游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清宁九年(1063)七月,道宗幸金河寺。帝王两次游幸的背后,明显有帝王巡边的军事目的。辽代崇信佛教,圣宗、兴宗、道宗三代最为兴盛。两位辽王均亲临该寺。因此,辽金河寺名声显赫,高僧云集,留单僧众多达300多人。辽代高僧道晟的代表作《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就撰写于金河寺。他还亲自主持修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内有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两千,无垢光陀罗尼经五部。1271年(元八年),“每于净夜,屡放神光,近邻惊惶,疑为失火,即而仰视,烟焰却无,乃知舍利威灵,人始礼敬”。&&&&&&&另一高僧行均寓金河而载辑,九仞功绩,五度炎凉,完成了名著《龙龛手镜》。更有高僧讲轮法衡为一代书林名家,他的存世作品《陀罗尼经幢》书于辽大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书体刚柔相济,为辽代书法珍品。所以此幢也弥足珍贵。此幢原在定安县,现在县城玉皇阁保存。由此可见辽代金河寺堪称一方名刹,高僧云集的佛教重要圣地。 &&辽代之后,至大金承安、元代大德年间,在这170多年的时间里,有僧智满,义聪等相继修营,后来又毁灭于王朝末世的动乱。延自明初,金河寺又已荒废,明宣德元年至英宗正统五年(1440)的十五年间,懿然、清忍师徒历经艰辛,二次重建金河寺,也是金河寺历史上第三次兴盛时期。第一次重建,首建佛殿,前作天王殿,外有廊庑、禅堂、僧舍、庖廪依次而建。时隔不久,正殿着火焚毁,懿然也在此时辞世,清忍继师遗志,决心再做振兴。他拜访平日崇拜佛教,好修善果的宣化府总戎永宁谭月庭(又名谭广)居士。他们拿出白银数百两首倡。在众多善信居士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具有宏伟的楼阁走廊,梁雕画栋,藻饰华彩,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皇家寺院。成为塞北佛教寺院之首。此为第三次兴盛时代。 &&&由明至清废者五。火焚者三。至清顺治六年复遭灾厄。寺焚僧散,遂成煨烬。本寺九代徒孙性露和其侄海洪、海地,苦志募化,求助刑部尚书魏象枢。魏象枢大力资助;塞上农叟李云华资助施金。善女芳门李氏助资施木。并有众善人捐助不等。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竣工。前后共历时九年。又经多年寺复荒芜。清道光五年(1825)住持僧戒纳等广求叩募又修复一新。追古溯今,金河寺历经沧桑,毁复百转。即睹今日现有之状离繁华之时已相距太远。难窥当时胜景一二。&&&&&金河寺还存有历代高僧的塔林。原有72座灵骨塔(据传说是有72座明塔,72座暗塔),因自然破坏,今仅存四座,高低错落,自然分布于山巅,山阳等处。最有史料价值的是坐落在山巅的明成化年敕赐清泉寺主持灵济正宗第二十四代传人“资中政公禅师”灵塔,覆钵式砖塔,方形底座,塔身正南嵌石刻塔铭,北镶砖雕塔铭,刹下为方形基座,上为相轮四重。塔铭为赐进士及第、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燕国使副总裁,翰林院大学士,永新刘定之撰写,“台山之阳,悬空之旁,择以佳域,为师寿藏,群峰环拱,金水苍茫,樊然秀气,胤后蕃昌,宿善既备,续焰生光,永昭名德,万古传扬。梵教隆显,斯塔莹煌”。此塔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战乱,至今仍屹立在金河高山之阳,也算一个奇迹。另一座密檐砖塔为六角实心三层,高十一米,塔身刻元代八思巴铭文,对研究元代佛学有重要的价值。山南的一座六角密檐塔塔身刻梵文准提咒。塔林之东为悬空庵旧址,已圯毁。过金河寺沿金河向南,金河之东有南塔林,仅存一灵骨塔,“无边禅师灵塔”至今仍巍然屹立。为一座六角密檐塔,塔身刻梵文。&&&&&现有一代比丘住持释明觉主持协众护法敬邀有缘善信秉佛菩萨之道及无尽众生之喜,协进将圣址依旧恢复起来。以续贤者足迹,留待后人延续。目前需要修缮复建的有十处之多。亟须待建的有:客堂、斋堂、僧房、藏经阁、禅堂、居士楼&念佛堂、古迹展览馆及舍利塔的修复。历史文化作为民族之魂,其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企盼有识之志者能鼎力相助。为民族文化的恒久绵长积善累德。
联络人:释常明&&
此日志由 jinhesi 在
9:55:13 编缉过。
分类: | 部落: | 评论:0 |
| 阅读次数(422)
Tags:
姓名:jinhesi性别:男注册日期:Email:城市:张家口
河北张家口蔚县文殊菩萨第一道场准提菩萨祖庭 金河禅寺
[我是酋长]
没有任何评论
访问人数:4726 人
创建时间:
发表文章:5 篇
上传相片:1 张
回复总数:0 篇
阅读总数:2880 次[转载]东五台山&金河禅寺&显密圆通准提道场
高耸入云的小五台山位于蔚县境内,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在历史上还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金河寺位于小五台山西台北麓,背靠高山,面临金河,满山苍翠,风景十分秀丽。金河寺以河命名,故名金河寺。
所处的山间台地呈船形,金河环绕船形台地。金河寺在小五台众多的寺院中,是一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名刹,以建筑宏伟,名僧辈出而著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座寺院历经沧桑,时废时兴,天灾兵燹,破坏惨重,寺院已按照明代宣大巡抚罗亨信所记碑文进行恢复,清代遗址上仅存一些碑碣,经幢、柱础、石碾、龟座及大殿基址等残迹。东侧现存历代高僧灵骨塔四座。此寺在1943年,被日本人焚烧,现已成废墟,只有零落的御赐碑文。山下的72塔林,已成平地;山上的4座佛塔塔基,也遭到破坏,临济宗二十四代祖师塔也开始倾斜。此处没有出家人和佛经佛像,只有塔上刻的准提咒和六字大明咒,以及碑头上的“翁阿轰”的标志这里曾是显密圆通道场。
小五台山金河口金河寺,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作者显密圆通法师道辰殳大师的住锡地。道辰殳大师晚年在于五台山金河寺,潜心著述,终将一生言行结集成《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出现
从开元三大士译出准提法的完整仪轨之後三百多年间,依照这些仪轨修法、传法的记载直到辽道宗(在位期间为)时,五台山金河寺的道撰出《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之後,中国的准提法传承乃有相当大的改变。
这部书所创发的修法仪轨,内含法界真言、护身真言、六字大明咒与一字大轮咒,这些新增的真言是开元三大士所译的准提法仪轨中所没有的。而且,他在书中也宣扬华严思想,有意从事显密融合。这与开元三大士之纯粹站在密教立场的角度显然不同。
也许可以这麽说,开元三大士所译诸本是「印度式的准提法」;这部书中所研拟出来的仪轨,则可称之为「中国式的准提法」。依照现存文献可以看出,道辰殳大师之後迄今的中国佛教徒之中,依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修准提法的人,远比依据开元三大士译本的人要多。
明清两代的准提法
自从道辰殳大师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出现之後,佛教界之修准提法者,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人依据这部书中的仪轨起修,有人则沿袭其中的「显密圆融」路线而作小幅度的调整。而像开元三大士所译仪轨那样地全依密教立场修习的情形,反而少见。所以如此发展的原因,大概是修习者大多是显教信徒而非密教行者的缘故吧!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作者
本书的作者法号“道辰殳”的显密圆通法师。撰于1056年至1101年之间。作者依唐译准提仪轨为基础,加上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与个人的修持心得,乃揉合成为新编准提法仪轨。这是他在纵览显密诸家义学与实践体系之后,选择华严学与准提法为显密二宗的心要,然后阐明理论,建立修习次第,创造出一个超越印度佛教的信仰体系,是“密教中国化”的象征。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徒之修持准提法者,所用仪轨大多依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道辰祖师舍俐塔
显密圆通法师道(辰殳)其人
道辰殳大师,生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大同人。俗姓杜,字法幢。自幼拜名师出家。15岁学习律学。后来四方参学,博达多闻。一生大唱显密圆通,影响甚大,道宗因此赐予他“显密圆通法师”之号。所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四卷,是其思想的代表作品,并把准提法作为圆融显密的主要法门。道辰殳一生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四方参学,接着是燕京弘法,如今的白塔寺,原名永安寺,建于
1096年辽寿昌二年,辽代时是当时十分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着名的辽显密圆通法师道辰殳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了一座“释迦舍利
之塔”,内有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两千,无垢光陀罗尼经五部。1271年(元八年),“每于净夜,屡放神光,近邻惊惶,疑为失火,即而仰视,烟焰却无,乃知舍利威灵,人始礼敬”。
最后归隐于五台山金河寺,潜心着述,终将一生言行结集成《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五台山是指东五台山,是河北省蔚县境内小五台山。现在金河寺旧基仍存。小五台山是道辰殳大师一生活动的主要之地,在此大唱显密圆通之法,教授弟子,一时形成极大的影响,其显宗思想归为华严宗,并融显密于一法——准提法门。
在修法方面,佛教界以持诵准提咒为法门的修行者,也颇有其人。南怀瑾先生所创办的十方禅林,在首愚法师出任住持之后,即以弘扬《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系的准提法著称于时。此外,社子的总持寺,大约在一九七0年代前后,由于住持普方上师的提倡,所修的准提法也颇为佛教界所知。台北县新庄市,还有一寺院以此一菩萨为名,号曰“准提寺”。
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华北最后的原始森林;这里桑干河日日流淌而过;这里有几百年前人类文明的遗迹;这里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小五台山地处河北蔚县东部,由五座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峰组成,主峰东台2882米,为河北省最高峰。山中保存着华北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由于人迹罕至,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动植物品种十分丰富,堪称植物宝库、动物天堂,更是北京周边难得一见的生态乐园。夏季的小五台风凉气爽,景致宜人——白日里,鸟语溪唱,清风飒飒;黄昏时,金晖遍洒,水波粼粼,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蔚县金河口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上,面积33万亩,是北京周围仅有的一处原始森林。小五台山北麓,有一奇异壮丽的峡谷,这就是金河口峪。因河底岩石为金黄色,在清澈碧透的流水衬映下金光灿烂,所以被称为“金河”。
《龙龛手镜》是幽州沙门行均于金河寺所撰编写的一部汉字字典,是古代音韵学及文字学方面的一部重要着作。更有高僧讲轮法衡为一代书林名家,他的存世作品《陀罗尼经幢》书与辽大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书体刚柔相济,为辽代书法珍品(辽代书法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存之甚少)。所以此幢也弥足珍贵。此幢原在定安县,现在县城玉皇阁保存。由此可见辽代金河寺堪称一方名刹,高僧云集的佛教重要圣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寺敲定为准提菩萨道场
蔚县文化局、小五台山金河寺筹备会敲定小五台为准提菩萨道场
蔚县文化局、小五台山金河寺筹备会,请学院老师共同就道大师的道场---小五台山金河寺的发展做文化发展研讨。最后一致通过把小五台建成准提菩萨的道场,准提法圣地。把金河寺作为准提宗的祖庭来发展。
高老师曾于2004年到小五台山道大师闭关的山洞修行。
&&&&&&2007年带领学院的班主任5人,在上山露宿修行。
这次是高老师第三次到金河寺,蔚县政府计划在今年组织全国性准提文化研讨会,并准备投资亿元把蔚县金河口打造成准提文化发源地。高老师也表示也会每年要带领学院学员到金河寺修行一个月,为蔚县的发展、准提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建设好我们准提法的祖庭。
《心要》与东五台山金河寺遗址(旧贴重温)
河北蔚县东五台山金河寺遗址
云在山端心在天
金河似曾洗足莲
峰叠塔林朦胧处
不是神仙似神仙
―――高七师04年
  见小五台山山水之秀美,不禁赋诗一首。但我来的目的,不是为此山水吧。主要是因小五台山金河口金河寺,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作者显密圆通法师道(辰殳)的住锡地。道(辰殳)大师晚年在于五台山金河寺,潜心著述,终将一生言行结集成《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作为准提法的修行者,来此地目的当然是寻根了。
此寺在1943年,被日本人焚烧,现已成废墟,只有零落的御赐碑文。山下的72塔林,已成平地;山上的4座佛塔塔基,也遭到破坏,临济宗二十四代祖师塔也开始倾斜。此处没有出家人和佛经佛像,只有塔上刻的准提咒和六字大明咒,以及碑头上的“翁阿轰”的标志这里曾是显密圆通道场。
竖起散落的石碑,打扫先人曾闭关修行的山洞,支起我的帐篷,为佛塔点上一盏佛灯……。我觉得我有一种使命,就是要在这里好好修行,光复准提菩萨的道场,把这里变成准提法的闭关禅修中心。
一九九九年中国大陆佛教学术“中国佛教与五台山”会议上,蓝吉富教授对五台山佛教的文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作了考察,认为此书似可视为五台山佛教文化象征之一。五台山佛教除了文殊崇拜之外,该书所提倡的准提法应该也是不能忽略的。本书的作者法号“道殿”的“显密圆通法师。”撰于1056年至1101年之间。作者依唐译准提仪轨为基础,加上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与个人的修持心得,乃揉合成为新编准提法仪轨。这是他在纵览显密诸家义学与实践体系之后,选择华严学与准提法为显密二宗的心要,然后阐明理论,建立修习次第,创造出一个超越印度佛教的信仰体系,是“密教中国化”的象征。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出现
从开元三大士译出准提法的完整仪轨之後三百多年间,依照这些仪轨修法丶传法的记载直到辽道宗(在位期间为)时,五台山金河寺的道撰出《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之後,中国的准提法传承乃有相当大的改变。
这部书所创发的修法仪轨,内含法界真言丶护身真言丶六字大明咒与一字大轮咒,这些新增的真言是开元三大士所译的准提法仪轨中所没有的。而且,他在书中也宣扬华严思想,有意从事显密融合。这与开元三大士之纯粹站在密教立场的角度显然不同。
也许可以这麽说,开元三大士所译诸本是「印度式的准提法」;道 这部书中所研拟出来的仪轨,则可称之为「中国式的准提法」。依照现存文献可以看出,道 之後迄今的中国佛教徒之中,依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修准提法的人,远比依据开元三大士译本的人要多。从文化移转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例,应该也可以视之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项辅助证据吧!
明清两代的准提法
自从道 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出现之後,佛教界之修准提法者,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人依据这部书中的仪轨起修,有人则沿袭其中的「显密圆融」路线而作小幅度的调整。而像开元三大士所译仪轨那样地全依密教立场修习的情形,反而少见。所以如此发展的原因,大概是修习者大多是显教信徒而非密教行者的缘故吧!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作者
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徒之修持准提法者,所用仪轨大多依据《显密圆 通成佛心要集》。
显密圆通法师道(辰殳)其人
道辰殳,生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大同人。俗姓杜,字法幢。自幼拜名师出家。15岁学习律学。后来四方参学,博达多闻。一生大唱显密圆通,影响甚大,道宗因此赐予他“显密圆通法师”之号。所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四卷,是其思想的代表作品,并把准提法作为圆融显密的主要法门。道辰殳一生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四方参学,接着是燕京弘法,如今的白塔寺,原名永安寺,建于1096年辽寿昌二年,辽代时是当时十分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着名的辽显密圆通法师道辰殳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内有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两千,无垢光陀罗尼经五部。1271年(元八年),“每于净夜,屡放神光,近邻惊惶,疑为失火,即而仰视,烟焰却无,乃知舍利威灵,人始礼敬”。
最后归隐于五台山金河寺,潜心着述,终将一生言行结集成《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五台山是指东五台山,是河北省蔚县境内小五台山。现在金河寺旧基仍存。
小五台山是道辰殳一生活动的主要之地,在此大唱显密圆通之法,教授弟子,一时形成极大的影响,其显宗思想归为华严宗,并融显密于一法——准提法门。
在修法方面,佛教界以持诵准提咒为法门的修行者,也颇有其人。南怀瑾先生所创办的十方禅林,在首愚法师出任住持之后,即以弘扬《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系的准提法着称于时。此外,社子的总持寺,大约在一九七0年代前后,由于住持普方上师的提倡,所修的准提法也颇为佛教界所知。台北县新庄市,还有一寺院以此一菩萨为名,号曰“准提寺”。整体看来,准提法在大陆丶台湾似有愈来愈盛的趋势。
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华北最后的原始森林;这里桑干河日日流淌而过;这里有几百年前人类文明的遗迹;这里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小五台山地处河北蔚县东部,由五座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峰组成,主峰东台2882米,为河北省最高峰。山中保存着华北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由于人迹罕至,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动植物品种十分丰富,堪称植物宝库丶动物天堂,更是北京周边难得一见的生态乐园。
夏季的小五台风凉气爽,景致宜人——白日里,鸟语溪唱,清风飒飒;黄昏时,金晖遍洒,水波粼粼,是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
蔚县金河口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上,面积33万亩,是北京周围仅有的一处原始森林。小五台山北麓,有一奇异壮丽的峡谷,这就是金河口峪。因河底岩石为金黄色,在清澈碧透的流水衬映下金光灿烂,所以被称为“金河”。
《龙龛手镜》是幽州沙门行均于五台山金河寺所撰编写的一部汉字字典,是古代音韵学及文字学方面的一部重要着作。
转自 准提法网络佛学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牙小塔漫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