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肯尼迪遇刺案总统遇刺的调查报告“沃伦报告” 为什么要封存到2038年

肯尼迪遇刺真相:有一枪先后击中了总统和州长?_凤凰资讯
凤凰资讯出品
肯尼迪遇刺真相:有一枪先后击中了总统和州长?
作者:詹佳佳 第32期
也许有评论家会嘲笑“一颗子弹理论”,称这发子弹为“魔弹”。可是如果这一理论是假的,那么这发子弹在刺穿了总统的喉咙之后又去哪儿了呢?
肯尼迪遇刺之前日,光天化日之下,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的大街上遇刺。11月29日,在继任总统林登& 约翰逊的领导下,沃伦委员会&评估了刺杀案的所有细节&。而事实上,该调查委员会只简单地调查了三个问题:刺客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要知道&刺客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得知道&刺客是谁&,而要知道&刺客是谁&就得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因而《沃伦报告》以及后来的多次调查都把重点放在了肯尼迪总统在迪利广场是怎样被刺杀的这一点上。这样,与刺杀案有关的许多重要的事实就都被忽视了,报告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而这也就是为什么50年来,肯尼迪遇刺案仍然存在着很多质疑,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
1964年,《沃伦报告》出炉。这份报告仅用了7页纸(共888个字)来&复原&整个枪击事件,其中有3页纸是讲子弹是从教科书大楼的6层窗口射出的&&这与许多目击者以及听到枪声的人的证词一致。之后的10个月,该委员会并没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它称整个刺杀事件共分为三节,而奥斯瓦尔德共开了三枪:其中一枪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这也是致命的一枪;还有一枪从肯尼迪身旁穿过,击中了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第三枪&&该委员会没能说明第三枪是何时从什么地方射出的。此外,该委员会还估计,整个暗杀事件持续的时间在4.8秒到&7秒多&之间。
豪华轿车载着受伤的总统朝医院飞奔子弹射过来的时候&& 1963年,在其秘书的建议下,狂热的业余电影拍摄者亚伯拉罕&扎普鲁德(同时他也与人合开了一家制衣公司)从家拿来了家庭摄像机准备拍摄肯尼迪经过的画面。他当时根本没想到,这条时长26秒的影片会成为他拍过的最著名的影片。
这条影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时长7秒)中,警方的摩托车队浩浩荡荡地驶过;第二部分中,肯尼迪总统在超长豪华车中朝着人群挥手致意。
后来,《生活》杂志对这条影片大肆报道,称其&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复原了枪杀案的经过&。该杂志甚至还具体地指出,在哪个画面中,枪手击中了肯尼迪的背部;而又是在什么时候,德克萨斯州州长的背部也被击中,肯尼迪头部又中弹的。这一连串的事件,全都是在6.8秒的时间内发生的。
《生活》杂志的报道和康纳利的叙述如此一致,以至于联邦调查局后来相信这条影片完整地记录了当时暗杀事件的经过。在提交给沃伦委员会的补充报告中,联邦调查局称&根据扎普鲁德拍摄的画面,第一枪和其三枪的间隔时间很可能为6秒&&&
然而,沃伦委员会的成员却没有轻易相信《生活》杂志的分析。该委员会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奥斯瓦尔德根本不可能一下子连开两枪,而且还打得那么准。于是,他们推测案发当时有两名射手,又或者某发子弹连续击中了两人。第二种说法似乎更说得通。此外,按照联邦调查局的说法,还有一个问题讲不通:如果一颗子弹以每秒1900英尺的速度发出,那么在它刺进总统的上背,从喉咙以1800英尺每秒的速度射出之后,它又会去哪里呢?当时超长豪华车中必定还有某个人或者某个物体被击中了。而这个人便是康纳利。也许有评论家会嘲笑这个理论,称这发子弹为&魔弹&。可是如果这一理论是假的,那么这发子弹在刺穿了总统的喉咙之后又去哪儿了呢?
此后,沃伦委员会的调查都围绕&一颗子弹理论&展开。然而,该委员会却忽视了这一理论的推论。如果一发子弹连续击中了两人,那么三枪就只剩两枪了,这又怎么解释呢?为了不使自己的说法互相矛盾,该委员会将整个枪击的时间&缩短&成了4.8秒&&而这是只有极为专业的枪手才能做到的。调查委员还狡辩称&我们只是说事情有可能是这样的,这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沃伦委员会报告中所谓的&魔弹&忽视证据 尽管该委员会掌握的大量线索表明,扎普鲁德拍到的并不是整个暗杀事件的过程,但它也从没有对先前其疑点重重的结论再次进行调查。考虑到&刺客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多的人员加入了调查,可是这些人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而对这个案件来说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调查任务已经被分得七零八落了。而且,他们还常常忽视目击证人以及听到枪声的人的说法,因为这些人的说法与先前设定的暗杀事件的时间线并不一致。再有,委员会成员还没收集到表明这条影片并未完整准确地记录当时暗杀事件的信息。
这其中的重要线索包括: &15岁的阿莫斯&李&尤恩斯当时是达拉斯的一名高中生,也是当时暗杀事件的目击者之一。暗杀事件发生后,是他带领警察来到了教科书大楼。他当时看到一名男子在大楼六楼的窗户边朝着人群开枪。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指认第一声枪声以及枪手所在位置的几位目击者之一。他告诉当地的警方说,&当总统乘坐的豪华轿车靠近黑白的公路路标&时,他听到了第一声枪声。但当他在接受沃伦委员会的调查时,助理法律顾问并没有问他这些问题。
&达拉斯副警长卢克&穆尼在大楼6层的地板上发现了三枚用过的子弹,子弹壳散布的方式很独特:两枚弹壳紧挨着,就在窗台地下,而第三枚则离这两枚有好几英尺远。当穆尼出庭作证时,他想说明弹壳这样散落意味着什么,但当时的助理法律顾问却并不感兴趣。6天之后,在审问另一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时,另一位法律顾问弗雷泽却又对此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子弹下落时的图案可以用来判定射击位置。地板上的图案表明有一枪在射出时与大楼的正面是垂直的,因为这枚子弹壳在被畅通无阻地弹了回来。而另两枚子弹射出的角度差不多是与大楼平行的,因为子弹壳在弹回来时碰到了纸板箱(这是奥斯瓦尔德放在那里用来藏身的)而落到了窗台下面。不过可惜的是,弗雷泽并没有穆尼的远见。
&詹姆斯&塔格是达拉斯的一名推销员,也是暗杀事件的第三位伤者&&一名警员发现了他的脸流血了,后来塔格自己也回忆说他觉得脸上有一种刺痛感。之后他将这位警长带到他所站的地方。在附近的路边缘石上,这位警长发现了子弹留下的污迹。后来经光谱分析发现,这些金属残留物与奥斯瓦尔德所持有的铅芯子弹一致。
&杀死&肯尼迪的那把手枪除此之外,类似的&蛛丝马迹&还有很多,但沃伦委员会却都将它们一一忽视了。 1964年,在与联邦调查局探员及其他许多调查人员一同调查时,沃伦委员会有了意外的发现,但他们却将这一重要发现给忽视了。不能不说,这是他们最大的失误。调查人员发现,在扎普鲁德第二次打开摄像机的之前(第一次在拍摄了摩托车队经过后,扎普鲁德担心胶片用完,就关掉了摄影机),肯尼迪的上半身就已经进入了奥斯瓦尔德的视野&&奥斯瓦尔德当时藏身于埃尔姆大街的某个地点。调查人员将肯尼迪所处位置称为&位置A&。在汽车驶到拐角处时,这个&位置A&便成为了射手能击中总统的第一个点。
不过,沃伦委员会可不认为这是什么重大发现,他们认为这个&位置A&很荒唐。奥斯瓦尔德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而海军陆战队成员都受过专门的训练,他们能很准确地击中人体的主要部位或者上半身。这一点说明,在扎普鲁德打开摄像机之前,枪手很可能已经开了第一枪。
沃伦委员会不是唯一忽视上述线索的调查机构。在过去的43年里,许多其他机构同样认为扎普鲁德拍摄的影片完全记录了整个暗杀事件的过程,而他们根本没有真正调查过。这其中包括主要的新闻媒体(如CBS,PBS以及ABC),还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如众议院特别遇刺案委员会)。而后者与沃伦委员会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沃伦委员会分析的唯一进展出现在1967年。当时,CBS新闻发现奥斯瓦尔德所开的第一枪给打歪了。对此,沃伦委员会投入了史无前例的资源与精力对刺杀事件重新进行了调查。调查称奥斯瓦尔德第一枪打歪是因为他的视线被橡树枝儿给遮住了。可是,至于这一枪出现在扎普鲁德所拍摄影片的哪一个画面之中,各方说法不一。不过无论怎样,所有调查者都同意这一幕肯定在这条影片中。
然而,符合逻辑的解释却是这样的。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的奥斯瓦尔德在第一次&绝佳时机&(即当肯尼迪的上半身进入其视线)出现时便开了第一枪。而他这枪之所以会打歪是由于这发子弹击中了遮住其视线的唯一的障碍物(除了橡树之外)&&交通悬臂杆。接着,在这一&绝佳时机&,他又开了第二枪&&就在总统的身体从橡树下穿过的那一刻。子弹刺穿了肯尼迪的背部,很快,枪手又开出了致命的第三枪。
教科书大楼6层豪华轿车离得太近了 2007年11月,《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第一次指出奥斯瓦尔德开的第一枪并未在扎普鲁德的镜头中。 三年之后,国家地理频道决定和电影制片人罗伯特&斯通一起探索这一理论。他们雇佣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实验室的冶金学家弗兰克&S&德容嘉来检测子弹对交通悬臂杆造成的损害。这些后来被收录在纪录片《肯尼迪遇刺案:消失的子弹》中。
德容嘉研究了关于这一交通装置的许多幅照片&&这些照片都是过去几十年间拍摄的。他想发现交通悬臂杆有什么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大概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他还调取了交通悬臂杆的维修记录。但很可惜,维修记录只有过去7年的。
他一共对交通悬臂杆进行了两次检测,但想要发现可辨别的金属损伤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而且时间也非常有限&&交通暂停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埃尔姆大街是该市的主要道路之一。而如要好好地对这一交通装置进行检测,就得把它放倒拆卸,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检测。
不过,国家地理频道的调查还是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2011年4月,调查人员采用激光技术测量出了教科书大楼6层和交通悬臂杆之间的精确距离和角度。接着,他们又发现了和第一枪相关的几个地点:埃尔姆大街南侧的混凝土边界以及缅因街南侧的混合土路缘石&&也就是塔格曾经站过的地方。
另一重要的信息就是总统乘坐的豪华轿车行驶的准确路线。特勤局要求总统乘坐的车辆应在道路中央行驶,但当时肯尼迪乘坐的车辆却并没有在路中间行驶。
国家地理频道安排了三名目击证人回到了事发现场,蒂娜&潘德是当时的目击者之一。1963年,13岁的她拍摄了总统乘坐的轿车驶入埃尔姆大街的情景,而这也恰恰是扎普鲁德没有拍摄到的。
2011年重回事发现场时,蒂娜称那辆代替当时总统乘坐的豪华轿车的汽车应当再往左移一些。之后,调查人员研究了她当年拍摄的影片。影片中的几个画面显示车辆行驶时更靠近埃尔姆大街中央车道左侧的隔离带。此外,由于1956年埃尔姆大街由四车道改为了三车道,车道就比一般车道宽了一些&&因而当时总统乘坐的豪华轿车要更靠近交通悬臂杆中间偏左一些。最终,研究者们认为,奥斯瓦尔德第一枪的弹着点大概就在交通悬臂杆末端以上不到30英寸处。&
沃伦委员会成员金属外壳 2012年7月下旬,埃尔姆大街的这个交通信号装置被撞,街道服务部门不得不将其换掉了,而德容嘉也终于有机会对其好好检测一番了。
他决定利用和交通信号装置几乎一模一样的模型进行枪击测试,以判定在装置周围的不同位置对装置开枪会有什么结果。一家全国知名的测试实验室为测试提供了人员帮助及设备支持。
实验一共进行了四次,其中有三次都表明打在交通悬臂杆中心线上方的子弹留下了很深的凹痕,并且子弹一和悬臂杆相撞就爆炸了。而另一次实验则表明远离悬臂杆中心线上方的子弹和悬臂杆相撞后弹了起来,将悬臂杆上的漆刮掉了,还留下了浅浅的凹痕&&这些凹痕只有用手去摸才能感觉到。
撞击后,子弹的金属外壳也脱落了。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在196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断定,塔格所站的混合土路缘石上根本没有铜的痕迹,因此&不可能是第一枪留下的痕迹&&&因为奥斯瓦尔德打出的第一发子弹的弹壳是铜做的。最终,精确的计算表明,在和交通悬臂杆相撞后,子弹很可能转向了,之后击中了相邻区域的草皮。
同时实验还发现,由于时间久远,锈蚀可能已使子弹留下的撞击痕迹消失了。这也就意味着,调查人员很可能在交通悬臂杆上找不到子弹留下的痕迹了,而检测本应该在49年前进行的。
奥斯瓦尔德被拘押11秒 如果检测能早些进行,沃伦委员会很可能早就能给出有说服力的枪击顺序了。而且,它也许会这样形容这起暗杀事件:整个枪击过程持续了11秒多,第一枪和第二枪,第二枪和第三枪的间隔时间分别为6.3秒和4.9秒。而且由于奥斯瓦尔德第一枪给打偏了,他何时开了第一枪决定着整个暗杀事件的时间。并且,对于一名曾经的海军陆战队神枪手来说,奥斯瓦尔德的枪法也没什么值得惊叹的。
当时所有的证据都在迪利广场,只不过没人去发现罢了。 约翰&肯尼迪肯定是以某种方式被刺杀了,真相也只有一个。不过现在看来,在真相被揭开之前,我们似乎还有得等。 编译来源:《美国新闻周刊》
凤凰网 官方微信微信扫描二维码肯尼迪遇刺真相解密:肯尼迪被刺杀的详细经过和原因分析!
当年,意气风发的肯尼迪。就是在这辆车上,就是在这条街上,一个枪手击中了肯尼迪,致命的两枪分别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和脖子,一颗子弹从肯尼迪的头部侧后方斜着穿过了肯尼迪的大脑致其当场死亡。到如今,肯尼迪被刺的根本原因据信仍未被找到。日,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与夫人杰奎琳一同乘敞篷汽车前往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一个演讲礼堂时,途经迪利广场突然遭到枪击。在后来的医疗诊断书上表明,枪手的打击意图和准确度都非常明确。第一颗射中肯尼迪总统的子弹从他的颈后贯穿而过,然后打中了坐在他前面的德州州长约翰?康纳利的后背,造成他也重伤。随后而来子弹打碎了总统的右半边头骨,总统中弹后先向前扑,再次被击则向后仰,而且立时鲜血和脑液飞溅,现场惨不忍睹。重伤的肯尼迪总统立即被送到附近的海军帕克兰纪念医院救治。但是据值班医生回忆,总统到达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生命迹象已失了。医生为他所做的输氧和输血的抢救,全都回天无力,在当日美国中部时间下午13时整,总统被正式宣布死亡,并在下午由空军一号专机平稳安静地送回首都华盛顿。他的遗体先是放在白宫东厅24小时,后来在接下来的周日移往国会圆形大厅,在那里接受国民众的告别和悼念。11月25日,美国政府为肯尼迪总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覆盖了美国国旗的总统灵柩由四匹马牵拉的灵车,缓缓经过白宫门前,然后在圣马修斯大教堂进行了宗教祈祷后,送到阿灵顿国家公墓里。不过实际上,总统的遗体按照海军的惯例(肯尼迪总统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最后安葬在军人海葬场里。肯尼迪三岁的小儿子小约翰出列向父亲行礼的照片,成为那一刻的永恒。至今阿林顿公墓总统(衣冠冢)墓地的纪念长明火景点,依然是前往华盛顿的游客必去瞻仰的地点之一。在发生刺杀事件的周围建筑上,当时很多民众为了观看总统车队,都打开了窗户。不过联调局和特勤局干员很快寻迹,认为开枪处是在路边的教科书仓库大楼的六层楼上,并在那里找到了一支来福枪和用假名购买这支枪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奥斯瓦尔德被捕时已经躲进了一个电影院,不过此前他在“逃跑”途中,枪杀了一个负责警戒和盘查可疑嫌犯的警官,反而在最短的时间里暴露了他自己,引来了正在试图追捕刺客的警方人员。官方在抓住奥斯瓦尔德的当天晚上就提审了他,并起诉他杀害总统和警官。但是奥斯瓦尔德并没有承认他枪击了总统,只是声称他是一个“容易受骗的人”,说:“我是一只替罪羊,他们因为我在苏联住过,就不喜欢我。”但是离奇的是,联调局还来不及再次询问他,更没有时间准备庭审,两天后,就在警方把他从警察局地下室提出,要用装甲车押往县级监狱的时候,一个名叫杰克?鲁比的夜总会老板猛然冲出人群,向奥斯瓦尔德的腹部开枪,准确地打断了他的大血管,令他当场毙命。 50年不解密 阴谋论横行 时隔50年,一些肯尼迪总统遇刺的调查文件仍没被公开,并非只有阴谋论者期待这些资料,学术研究者同样翘首以待。无法公开可能因为这些资料涉及已故CIA雇员,并且事关美情报机关是否事发前就已知道刺杀肯尼迪的疑犯奥斯瓦尔德。写作肯尼迪相关著作的英国作家安东尼?舒莫斯表示:“已经过了50年,我认为没理由再进行封存,一些资料继续被保密,当局就是在鼓励公众相信,他们隐瞒着一些罪恶的东西。”1963年,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由于资料长期保密,各种阴谋论也应运而生。 前克格勃策划说 这一论点来自奥斯瓦尔德曾与克格勃有过密切接触的实际情况,但是有资料表明,当时克格勃并没有很重视奥斯瓦尔德,认为他只是一个“懒惰,而且满嘴抱怨的美国人”,没有利用价值。奥斯瓦尔德还因为克格勃对他的冷漠,差一点在莫斯科自杀身亡呢。在案发后,克格勃不仅否认曾经参与行动,还特地严肃调查了所有与奥斯瓦尔德在苏联有过接触的人,并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可信的资料,最终获得了《沃伦报告》的认可,克格勃没有趟刺杀总统的“浑水”。 黑手党参与说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黑手党势力强大。当时中情局甚至尝试借助黑手党的力量,刺杀国外的政党首领。而且有人认为,肯尼迪总统竞选的胜利与黑手党的相助有很大关系。可是肯尼迪在上台后,一边保持与黑手党上层的联系,一边又以维护社会治安的名义,打压黑手党的势力,使得黑社会成员很不满。 特工误杀说在今年推出的有文献特征的电视片《JFK:冒烟的枪口》里,讲述了对造成总统死亡的另一种推测。片中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退休探长用了四年时间,认真地研究档案材料,一次又一次勘查现场,并且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分析当时的枪声、总统中枪的部位和弹道痕迹。探长认为,杀手的枪一响,正在总统车后的特勤局保卫人员震惊中拔枪反击,却不慎忙中走火,而他射出的子弹正好击中了肯尼迪的右后脑,致他死命。
越南战争和军火商人反对说 上个世纪中叶,美国在越南旷日持久的战争令人积怨已久,越南爱国人士和国际反战组织也许有理由联系和收买曾经在前苏联居住、同情社会主义的奥斯瓦尔德出手。而美国的军火商人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场战争。在肯尼迪总统的竞选议题中,有在下一个任期内寻求停战的意愿,而停战就意味着军火商要失去财源了,所以除掉肯尼迪是保卫“钱袋”最直接也最快捷的方式。 得罪国内权势说 在肯尼迪当政的数年中,有一些政策和措施招致了一些人的怨恨。例如他没有下令援助中情局与卡斯特罗指挥的古巴革命军的对垒,导致中情局颠覆该国政权的计划失败;他要改组联邦调查局,把该局归于司法部领导,还要罢免权倾一时的胡佛局长;他同意黑人拥有选举权,招致白人至上势力的憎恨,等等。或许肯尼迪什么错事也没有做过,可是他还是令很多人不舒服。肯尼迪出身高贵,相貌堂堂,所受教育良好,有漂亮的妻子和一对超级可爱的子女,在政坛上一帆风顺,当过美国众议员和参议员,年仅42岁就入主白宫。也许,这些都是可能让某些人凭空起杀心的理由。 副总统抢班说 在肯尼迪被宣布死亡后,他的竞选伙伴,时任副总统的林顿?约翰逊就在空中一号飞机上,宣誓就任美国第36届总统,当时有肯尼迪夫人在旁的见证。可是后来,肯尼迪夫人在去世后留下了一份录音,竟然指出,约翰逊是杀害肯尼迪的幕后黑手。肯尼迪夫人列举的证据说,约翰逊的支持者是南方的大资本家和大农场主,约翰逊出生在得州,他正是凭借得克萨斯这些亿万富翁的资助,才获得了政治资本,所以也必然要为他们说话。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宣布要改革美国的税收政策,直接触犯了得州石油垄断集团的利益,于是他们密谋干掉肯尼迪,要把副总统“扶正”。肯尼迪夫人说,有证据是约翰逊力邀肯尼迪到达拉斯去,在那里他的人脉和熟悉程度,都有利于他动手。据澳大利亚一名已经退休的警察麦克劳伦的研究和美国作家梅宁格的相关书籍,美国ReelzChannel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纪录片,片中暗示,导致肯尼迪丧命的子弹实际上可能来自中情局特工乔治。据报道,澳大利亚警察马克花了四年的时间分析、调查证据。他认为,肯尼迪有可能是死于意外。他说,当时,疑凶奥斯华开了第一枪,坐在后面一辆车的中情局特工乔治用配给的枪支还击,因为对武器不熟悉,加上车子颠簸子弹射偏,打中肯尼迪。但根据美国的官方说法,奥斯华是肯尼迪死亡的唯一凶手。同时,当时在场的特工乔治也已经去世。约翰?肯尼迪遇刺案内情究竟如何仍不清楚。据报道,这部影片将于今年11月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播出。美国一名曾抢救遇刺前总统肯尼迪的医生回忆说,当时肯尼迪的右侧头盖骨整个被打掉。尽管白色棉质衬衫上的血迹早已由鲜红转黑,但麦克里兰(Robert McClelland)医生对于肯尼迪遇刺身亡的记忆仍无法磨灭,特别是当时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向丈夫最后告别时的心碎神情。麦克里兰医生是当时奋力抢救肯尼迪医疗团队中一员,也是团队中目前仍在世的两名医生之一。肯尼迪日在得州达拉斯市遭遇行刺枪击身亡。萨尔叶医生(Kenneth Salyer)在新出版的自传《有意义的人生》(A Life That Matters,暂译)中说,他记得“肯尼迪总统的右侧头盖骨整个被打掉”。医疗团队替肯尼迪进行12分钟急救后宣告不治。在急救期间,杰奎琳在房间内外坐立难安。萨尔叶医生说:“她站得笔直、没有任何依靠,脸上露出惊恐和深切的悲伤。”下午1时,肯尼迪身上所有监测仪器皆显示为直线后,神经外科主任克拉克(Kemp Clark)以“冷静但颤抖”的声音宣布:“肯尼迪总统已经过世”。手术房内空荡荡的,仅剩下站在手术台前方的萨尔叶医生,以及杰奎琳和一名神职人员。他说:“当我站在台前,肯尼迪太太向前靠拢,我记得她看着我,彷佛是在询问这样是否可以。我点了点头,看着她靠近总统的遗体。”萨尔叶医生说:“她向前倾,握着他的左手,摘下他的婚戒,并戴在自己手上,然后静静握着丈夫的手,作最后的告别。”他表示:“我仍站在手术台旁,发愣且不敢置信,与此同时,有几名男性抬着木棺进来,将总统遗体置于其中并将他带走。”麦克里兰医生对这个时刻的记忆稍有不同,他说,杰奎琳摘下丈夫的婚戒后,将自己的戒指戴在肯尼迪手上;“她非常镇静,没有哭泣或歇斯底里,或是任何类似的激动情绪”。他说:“她非常庄严、安静地站在那里,接着走向床尾,肯尼迪总统光着的右脚露出覆盖于身上的床单。”麦克里兰医生说:“她在那站了一会,向前倾靠并且亲吻他的脚,然后走出手术房。那是我们最后一次看见她的身影。”近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布了中情局(CIA)的秘密档案,首次证实了神秘的“51区”。此次解密只是浩如烟海的保密信息中的一个碎片,在美国机密信息有些随时光流逝自动解密,有些应公众或学者要求被公开,有些仍因各种原因被封存,比如肯尼迪总统遇刺的资料,50年过去了,仍然有数千页调查文件未予公开,新京报记者采访美国国家解密中心工作人员讲述美国机密文件公开制度,除了美国,世界上其他国家有类似的解密制度吗?肯尼迪事件为何不能解密时隔50年,一些肯尼迪总统遇刺的调查文件仍没被公开,并非只有阴谋论者期待这些资料,学术研究者同样翘首以待。随着“51区”档案被披露,肯尼迪事件又被旧事重提。无法公开可能因为这些资料涉及已故CIA雇员,并且事关美情报机关是否事发前就已知道刺杀肯尼迪的疑犯奥斯瓦尔德。《华盛顿邮报》前记者杰弗逊?莫雷认为政府在肯尼迪事件上停滞不前是内部机制不透明,而CIA应依法解密。莫雷参与了一起长达10年要求CIA公开档案的诉讼。写作肯尼迪相关著作的英国作家安东尼?舒莫斯表示:“已经过了50年,我认为没理由再进行封存,一些资料继续被保密,当局就是在鼓励公众相信,他们隐瞒着一些罪恶的东西。”1963年,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由于资料长期保密,各种阴谋论也应运而生。目前,大部分肯尼迪问题的研究者依据的都是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一批资料。关于肯尼迪遇刺文件的解密在1991年发生转机,奥利佛?斯通的电影《刺杀肯尼迪》打破沉默,公众开始不断要求公开这起事件的档案。美国国会在1992年制定了肯尼迪遇刺文件收藏法案,规定在法案通过后的25年内,也就是到2017年必须将所有文件全部公开。机密信息只能保存25年?根据1992年的法案建立了一个刺杀记录审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8年向国会和总统提交报告,公开了超过500万页的有关文件,但仍然有1%的记录因各种原因没有公布,不少人希望这部分文件能够在肯尼迪遇刺50周年(今年)向外界公开。据美国媒体分析,法案仍然有空子可以钻。如果有关部门不愿公开某些资料,仍然会以信息可能危害“军事防御、情报行动、法律执行或对外关系”等理由,而申请不予公开。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内设的国家解密中心(NDC)工作人员米拉姆?克莱曼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涉及同一件事的机密文件,确实有可能只公开一部分,而另外一些处于保密状态。一些文件由于高敏感性,不会在25年后自动公开。根据奥巴马总统的13526号行政命令,任何机密信息在保密25年后就要自动公开。如有关单位不希望将信息公开,就要将秘密信息提交审核,授权将其继续保密。如公众申请解密某些资料,解密人员要进行审核。从1980财年到2012财年,美国已经解密15.1亿页秘密信息。每个产生秘密档案的部门,比如中情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国防部等机构都设有专门解密人员,按规定对秘密文件进行审查和解密。处理解密信息人手不够但美国政府档案数量庞大,处理文档解密的人手严重不够。为了应对庞大的积压文件,国家解密中心在2009年应运而生,专门处理积压的秘密文件。NDC会协调各个行政部门,分享解密的政策和原则,提供培训,以便尽快将大量积压的文件进行解密,其宗旨是除必须保密的之外,能够公开的一律公开。NDC的工作人员克莱曼对新京报记者表示,NDC处理文件的解密优先顺序大部分根据秘密档案的归档时间。NDC也会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一个优先计划。优先计划最看重公众的兴趣。比如,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专门开设关于档案解密的博客,举办公共论坛,介绍解密中心的工作,解答大家的问题。任何人只要上网或致电解密中心,留下姓名、电话及电子邮箱等信息,就可以参加论坛活动。每次论坛举办前,解密中心都会依据总统行政命令的规定,综合各方意见,包括公众依据信息自由法提出的申请和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收集的意见。工作人员由此提出一个解密工作的优先次序计划。论坛结束后,再根据讨论集思广益,提出一份最终报告。
热点 / Ho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肯尼迪遇刺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