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只手指指的运动员

六指朋友们,问一个问题:第六个指头能自己运动吗?_百度知道
六指朋友们,问一个问题:第六个指头能自己运动吗?
就像指挥自己又多出来的一个指头一样。如果能,可以通过人机接口操控机器..,则未来的科技.。如果不能.,则这个设想就泡汤了. 能否自主活动,在科学上是个大事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自己运动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建议你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习上面这样,让自己忙碌起来、生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问两道概率题1、设1,2,3,4,5,6号排球运动员上场练习时,任意站在六个位置上,求主扣手1号运动员正好在4号位的概率.2、把12只球任意放入三个盒子(每个盒子可容纳12只球),求第一个盒子有12只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问两道概率题1、设1,2,3,4,5,6号排球运动员上场练习时,任意站在六个位置上,求主扣手1号运动员正好在4号位的概率.2、把12只球任意放入三个盒子(每个盒子可容纳12只球),求第一个盒子有12只
问两道概率题1、设1,2,3,4,5,6号排球运动员上场练习时,任意站在六个位置上,求主扣手1号运动员正好在4号位的概率.2、把12只球任意放入三个盒子(每个盒子可容纳12只球),求第一个盒子有12只球的概率.
1.总共有6*5*4*3*2*1种站法,1号指定站在4号位,那么有5*4*3*2*1种站法概率P=(5*4*3*2*1)/(6*5*4*3*2*1)=1/6实际上就是1号有6个位置可站,站在每个位置的概率都是1/62.取1只球开始放,可以放进3个盒子的任意一只,就是有3种放法;再取一只同样有3种放法,两次就有3*3=9种放法,所以总共有3^12种放法,第一只盒子放12只,只有1种放法所以P=1/3^12
1。 5!/6! = 1/62。(1/3)^12 = 1/531441每一个球放入任意盒子的概率为1/3.
1.1/6。5的阶乘除以6的阶乘得1/6.第二题我算得1/91,过程太难打了,问问同学吧
1 1/6 因为一号在4号位是随机事件而且独立2 是(1/3)^12养生热点: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养生资讯
                                        
NO.1  柔软如少女的身躯,美丽纤细的腰身,是每个女人的梦想。...冰雪南极的万里长征
(1) 滑雪技术不佳 (2)横穿最危险的巨大冰隙地区 (3) 寒冷与饥饿的威胁 (4)抱病科研等。
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经过7个多月艰苦跋涉,徒步行进近6000公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机械手段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甲段: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千米,平均厚度在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千米。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千米,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的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我们首次来到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乙段:
  ①日,在南极洲苏联和平站,中国五星红旗与苏联、美、法、英、日五国国旗在寒风中飘扬。“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6名成员历时7个多月,跋涉5984千米,终于到达了终点。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②在考察队里,只有秦大河和苏联队员带有科学考察任务,因此他们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晚饭后,在其他队员喝咖啡休息的时候,秦大河却扛着冰镐、斧子去进行冰川观测、采样。缺氧、低温、饥饿、冰冻、疲劳……秦大河用冰镐挖几下就得喘半天气。即使在患了流感的时候,他也没停止采样。这次南极之行,秦大河共采了800多瓶雪样,搜集了大量有关南极洲冰川、气候、环境的资料,圆满完成了从南极半岛经南极点至和平站的雪层大剖面的观测任务。
  ③日,秦大河和其他队员们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由西向东,开始了他们的艰险征途。那纵横交错的冰隙、积雪覆盖的暗沟,都深达数米甚至数十米,考察队员只能用雪杖击冰探路,谨慎行进。一旦遇上南极的暴风雪,能见度只有10多米,队员们一天只能前进两三千米。
1、从文体上看甲段属于________,乙段是________文。
2、甲文第①段中有一个词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
3、结合第②段,请找出第③语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
4、给甲文第②段作内容概括。
5、给乙文命一个题目。
6、乙文的三个自然段的顺序打乱了,请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7、乙文中重点介绍的人物是谁?介绍了他的什么事迹?
8、甲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指的是什么?乙文中有这样的城市吗?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世界: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经过7个多月艰苦跋涉,徒步行进近6000公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机械手段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于当地时间下午7时10分抵达“终点”南极东部的苏联和平站。各国的报刊纷纷刊登了这支考察队在极地的合影:6名来自6个国家的考察队员身穿防寒服,面露胜利的微笑,每个队员都手持自己国家的国旗。其中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持旗的这位戴眼镜的高个子就是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
打胜第一仗
  日,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全体队员从中国的长城站飞抵位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的出发地点海豹冰原岛峰。
  头几天的天气很好,考察队开始每天仅行走4~6个小时,因此第一个星期进展比较顺利。只是秦大河并不像他的队友那样轻松。由于他滑雪技术不佳,为跟上队伍,前几天他实际上不是在滑雪,而是在快步行走。队友们开玩笑地说他滑雪时像个“优美的舞蹈家”。可是他这样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体力,因而感到十分吃力。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腰带挂在雪橇上向前滑行。他每天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跟着队友们,一边行进,一边学习。到8月中旬,他终于可以和其他队员一样,全天、全程滑雪了。他以意志和汗水打胜了冰雪长征途中的第一仗。
严峻的考验
  第一个星期的平静天气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暴风雪、冰隙区和低温。考察队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8月4日,一场强烈暴风雪袭来,持续了两天两夜,风速高达每秒35~40米。两个月内风速超过每小时120公里的日子竟有1/4。雪层常常达到一两米厚,有时几乎把狗埋在雪里,使得考察队无法前进。暴风雪来临时,天昏地暗,能见度极差,队员们有时连走在前面的雪橇都分辨不清:晚上从一个帐篷走到另一个账篷都必须用绳子拴在身上,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从8月下旬起,考察队在南极半岛进入了这次横穿途中最危险的巨大冰隙地区。冰隙是因冰川的各个部分运动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裂缝,表面常为冰雪覆盖,实际却是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深沟。如果人或雪橇从上面经过,就有可能坠入沟底,造成伤亡,非常危险。拉雪橇的狗好几次掉进了冰隙。幸好都被救了上来。
  10月中旬,考察队到达雷克斯山区,在接近赛普尔时,气温低达-40℃~-35℃。从东边刮来的极地大风正好迎面扑向东边的考察队员,刺骨钻心,难以忍受。一天下来,队员们的脸都肿了,每个人都有冻伤。6人中只有秦大河戴眼镜,脸部无法包严,金属镜架又特别凉,因而伤得比别人更重,尤其是鼻梁和眼皮处每天都冻伤,过两三天结了茧,揭掉之后又冻伤。有段时间他干脆不戴眼镜,只戴防风镜,可这样又看不清前后的人和路。即使在他滑雪技术相当熟练后,有时一天还要摔三四十个跟头。
抱病上征途
  秦大河在考察队负责采集冰雪样品等科学考察项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考察队员们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8点钟出发,有时一天要滑雪9~10个小时,仅在中午吃饭时停留半个小时。下午宿营时,还要忙于搭帐篷、做晚饭、喂狗、准备第二天的食物。大河说,一天下来,往往精疲力尽,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把饭做好,可以吃了就睡。但是,正是在每天这疲劳不堪的时候,他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去挖雪坑,采集样品,观察雪的剖面变化等。考察队从南极半岛出发后,他坚持采样、观测和记录。他所采集的雪样将被送往中国、美国等国的实验室进行氧、氢、同位素比率、痕量元素和化学成分的分析,以期建立某些元素同位素与气候之间经验关系式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些研究,有可能了解地球气候与环境近几万年来的变迁情况,从而掌握其今后演变的方向。考察队离开极点后,进入“不可接近地区”,这对秦大河来说,可是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因为在这里采集雪样最为理想,雪样未受任何污染和干扰,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他决定好好干一场。
  12月18日,考察队来到极点以东约500公里的地方。秦大河不顾劳累,一口气挖了个两米半深的雪坑,开始进行观测、采样。由于采集雪样要避免污染,人手不宜多,所以他一直一个人干。他全神贯注地在坑里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早把寒冷、疲倦置之度外。可是,当他工作完毕时已经全身发软、毫无力气,英国队员索默斯把他拉出了雪坑。当夜他就开始发烧。第二天,队友们提出应该就地休息,但大河没有同意。他想到,这里是从未有人涉足的危险地区,如遇到恶劣天气,停一天也许就会耽误10天,影响整个考察计划的完成,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继续前进。于是,他虽然发着烧,仍咬紧牙关,跟着队友们上了路。
  途中,队友们多次劝大河休息。但他表示,考察队规定每天走满20英里(合32公里)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他就不休息。走到18英里(合29公里)时,他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得把腰带挂在雪橇上让狗拖着走。最后,即使这样他也已无力站住,终于身不由己地倒下了。此时,考察队当天的行程已达23.3英里(合39.5公里)。大河终于同意休息。一夜过后,他的烧退了。早晨他又和平时一样,踏上滑雪板,继续向东进发。在抵达东方站之前,他又挖了一个两米半深的雪坑,采集了大量雪样。从极点到东方站途中,他还对气象进行了观测,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测量气温、风速等,取得了宝贵的气象资料。
寒冷与饥饿的威胁
  从东方站到南极大陆东部的苏联和平站,是这次横穿南极的最后一段路程。这个地区的气温低,寒季比南极其他地区来得早。考察队1月18日抵达东方站时,气温约零下40摄氏度。而两周后抵达苏联共青团站附近时,气温更降至零下49摄氏度,是这次考察队横穿征途中所遇到的最低气温。
  6名考察队员晚上分成三组休息,每两人一顶帐篷。帐篷内使用高纯度白汽油取暖和做饭。睡觉时,胸前的室温可达20摄氏度,而背脊下的地温仅有零下20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早上睡醒后起床十分困难,10个手指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一个慢慢掰开。大河说,至今他的一个手指头还处于麻木状态,大概还要二三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探险考察过程中,队员们随时面临着死亡威胁,其中之一就是体力衰竭。因为每天要滑雪前进,他们的体力消耗特别大。途中吃的主要是一种压缩干粮,由烘干的肉末和各种果仁混合制成,味道很差,但热量丰富。按规定,每人每天要保证6000卡的热量。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每天必须把定量吃完,否则体内热量跟不上。即使这样,一个月以后,大河体内的脂肪还是消耗光了。从此,他整天处于饥饿感之中。肚子吃饱了,心里还想吃。一个月中,他的体重下降了15公斤。行进114天后,考察队在一个叫帕特里山的地点休整,队员们终于有时间洗个热水澡。然而,当他脱掉衣服时,他一下子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天啊,浑身瘦得皮包骨,看起来十分可怕。特别是膝盖,几乎就是一层皮裹着一个大关节。此时,他不禁为能否坚持到底而担心。好在过了南极点后,他们又补充了一批对虾、牛排和猪肉,每人每天1公斤。这样吃了一个月之后,体重逐渐回升,饥饿感也就减轻了许多。
最后的冲刺
  离和平站只剩26公里了。此刻,再也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这支国际考察队了。6名队员经过最后一天的冲刺后,终于走完了全长5986公里的路程(预测距离为6300公里),于今年3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7点10分安全抵达这次横穿南极活动的目的地苏联和平站,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南极大陆上的“万里长征”。秦大河与5位队友一个个象征性地通过了写着“终点”字样的横幅。英雄们胜利的消息通过卫星立即传遍了全世界。一曲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凯歌响彻全球。
1.请给文章起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大河在穿越南极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万里长征”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 (苏教版) 银版 苏教版 银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题。
  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世界: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经过7个多月艰苦跋涉,徒步行进近6 000公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机械手段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于当地时间下午7时10分抵达“终点”——南极东部的苏联和平站。各国的报刊纷纷刊登了这支考察队在极地的合影:6名来自6个国家的考察队员身穿防寒服,面露胜利的微笑,每个队员都手持自己国家的国旗。其中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持旗的这位戴眼镜的高个子就是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
打胜第一仗
  日,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全体队员从中国的长城站飞抵位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的出发地点——海豹冰原岛峰。
  头几天的天气很好,考察队开始每天仅行走4~6个小时,因此第一个星期进展比较顺利。只是秦大河并不像他的队友那样轻松。由于他滑雪技术不佳,为跟上队伍,前几天他实际上不是在滑雪,而是在快步行走。队友们开玩笑地说他滑雪时像个“优美的舞蹈家”。可是他这样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体力,因而感到十分吃力。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腰带挂在雪橇上向前滑行。他每天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跟着队友们,一边行进,一边学习。到8月中旬,他终于可以和其他队员一样,全天、全程滑雪了。他以意志和汗水打胜了冰雪长征途中的第一仗。
严峻的考验
  第一个星期的平静天气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暴风雪、冰隙区和低温。考察队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8月4日,一场强烈暴风雪袭来,持续了两天两夜,风速高达每秒35~40米。两个月内风速超过每小时120公里的日子竟有1/4。雪层常常达到一两米厚,有时几乎把狗埋在雪里,使得考察队无法前进。暴风雪来临时,天昏地暗,能见度极差,队员们有时连走在前面的雪橇都分辨不清:晚上从一个帐篷走到另一个账篷都必须用绳子拴在身上,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从8月下旬起,考察队在南极半岛进入了这次横穿途中最危险的巨大冰隙地区。冰隙是因冰川的各个部分运动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裂缝,表面常为冰雪覆盖,实际却是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深沟。如果人或雪橇从上面经过,就有可能坠入沟底,造成伤亡,非常危险。拉雪橇的狗好几次掉进了冰隙。幸好都被救了上来。
  10月中旬,考察队到达雷克斯山区,在接近赛普尔时,气温低达-40℃~-35℃。从东边刮来的极地大风正好迎面扑向东边的考察队员,刺骨钻心,难以忍受。一天下来,队员们的脸都肿了,每个人都有冻伤。6人中只有秦大河戴眼镜,脸部无法包严,金属镜架又特别凉,因而伤得比别人更重,尤其是鼻梁和眼皮处每天都冻伤,过两三天结了茧,揭掉之后又冻伤。有段时间他干脆不戴眼镜,只戴防风镜,可这样又看不清前后的人和路。即使在他滑雪技术相当熟练后,有时一天还要摔三四十个跟头。
抱病上征途
  秦大河在考察队负责采集冰雪样品等科学考察项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考察队员们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8点钟出发,有时一天要滑雪9~10个小时,仅在中午吃饭时停留半个小时。下午宿营时,还要忙于搭帐篷、做晚饭、喂狗、准备第二天的食物。大河说,一天下来,往往精疲力尽,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把饭做好,可以吃了就睡。但是,正是在每天这疲劳不堪的时候,他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去挖雪坑,采集样品,观察雪的剖面变化等。考察队从南极半岛出发后,他坚持采样、观测和记录。他所采集的雪样将被送往中国、美国等国的实验室进行氧、氢、同位素比率、痕量元素和化学成分的分析,以期建立某些元素同位素与气候之间经验关系式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些研究,有可能了解地球气候与环境近几万年来的变迁情况,从而掌握其今后演变的方向。考察队离开极点后,进入“不可接近地区”,这对秦大河来说,可是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因为在这里采集雪样最为理想,雪样未受任何污染和干扰,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他决定好好干一场。
  12月18日,考察队来到极点以东约500公里的地方。秦大河不顾劳累,一口气挖了个两米半深的雪坑,开始进行观测、采样。由于采集雪样要避免污染,人手不宜多,所以他一直一个人干。他全神贯注地在坑里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早把寒冷、疲倦置之度外。可是,当他工作完毕时已经全身发软、毫无力气,英国队员索默斯把他拉出了雪坑。当夜他就开始发烧。第二天,队友们提出应该就地休息,但大河没有同意。他想到,这里是从未有人涉足的危险地区,如遇到恶劣天气,停一天也许就会耽误10天,影响整个考察计划的完成,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继续前进。于是,他虽然发着烧,仍咬紧牙关,跟着队友们上了路。
  途中,队友们多次劝大河休息。但他表示,考察队规定每天走满20英里(合32公里)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他就不休息。走到18英里(合29公里)时,他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得把腰带挂在雪橇上让狗拖着走。最后,即使这样他也已无力站住,终于身不由己地倒下了。此时,考察队当天的行程已达23.3英里(合39.5公里)。大河终于同意休息。一夜过后,他的烧退了。早晨他又和平时一样,踏上滑雪板,继续向东进发。在抵达东方站之前,他又挖了一个两米半深的雪坑,采集了大量雪样。从极点到东方站途中,他还对气象进行了观测,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测量气温、风速等,取得了宝贵的气象资料。
寒冷与饥饿的威胁
  从东方站到南极大陆东部的苏联和平站,是这次横穿南极的最后一段路程。这个地区的气温低,寒季比南极其他地区来得早。考察队1月18日抵达东方站时,气温约零下40摄氏度。而两周后抵达苏联共青团站附近时,气温更降至零下49摄氏度,是这次考察队横穿征途中所遇到的最低气温。
  6名考察队员晚上分成三组休息,每两人一顶帐篷。帐篷内使用高纯度白汽油取暖和做饭。睡觉时,胸前的室温可达20摄氏度,而背脊下的地温仅有零下20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早上睡醒后起床十分困难,10个手指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一个慢慢掰开。大河说,至今他的一个手指头还处于麻木状态,大概还要二三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探险考察过程中,队员们随时面临着死亡威胁,其中之一就是体力衰竭。因为每天要滑雪前进,他们的体力消耗特别大。途中吃的主要是一种压缩干粮,由烘干的肉末和各种果仁混合制成,味道很差,但热量丰富。按规定,每人每天要保证6 000卡的热量。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每天必须把定量吃完,否则体内热量跟不上。即使这样,一个月以后,大河体内的脂肪还是消耗光了。从此,他整天处于饥饿感之中。肚子吃饱了,心里还想吃。一个月中,他的体重下降了15公斤。行进114天后,考察队在一个叫帕特里山的地点休整,队员们终于有时间洗个热水澡。然而,当他脱掉衣服时,他一下子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天啊,浑身瘦得皮包骨,看起来十分可怕。特别是膝盖,几乎就是一层皮裹着一个大关节。此时,他不禁为能否坚持到底而担心。好在过了南极点后,他们又补充了一批对虾、牛排和猪肉,每人每天1公斤。这样吃了一个月之后,体重逐渐回升,饥饿感也就减轻了许多。
最后的冲刺
  离和平站只剩26公里了。此刻,再也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这支国际考察队了。6名队员经过最后一天的冲刺后,终于走完了全长5 986公里的路程(预测距离为6 300公里),于今年3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7点10分安全抵达这次横穿南极活动的目的地——苏联和平站,秦大河与5位队友一个个象征性地通过了写着“终点”字样的横幅。英雄们胜利的消息通过卫星立即传遍了全世界。一曲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凯歌响彻全球。
1.请给文章起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大河在穿越南极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万里长征”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 ]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C.北京时间日20时10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本次探险的终点——苏联和平站。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一智六只手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