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创办的体校帅哥的鸡在哪里?

当前位置: >
> 姚明:改变世界的是精神不是肌肉 中国体育已断层
  不在赛场上的“小巨人”,比以前更忙了。
  姚明现在拥有多重身份:球星、俱乐部老板、慈善人士、政协委员、学生。
  最近一次让公众兴奋,是姚明在电视娱乐栏目《爸爸去哪儿》担任嘉宾的消息。
  姚明曾经把球员定义为娱乐从业者,“以前我一定也娱乐过你”。现在,他有意避免与娱乐的关系。“做嘉宾的理由是推广篮球”。他更愿意说出对体育的实践与思考。
  在他的理解中,体育人才的模型是座金字塔,分为精英运动员、半职业爱好者和普通爱好者三层。中国体育面临的问题是断层,“楼梯的中间断掉几层,还能爬上去吗?”
  他也是传道者,在不同场合,他也会为体育精神注入新的诠释,希望体育能教以公众树立自信、责任担当和规则意识。
  姚明相信曼德拉的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他看来,体育是精神而不是工具,而“改变世界的,说到底是精神而不是肌肉”。
  退役3年,身边人觉得,姚明离体育更近了。
  今年5月,湖南卫视证实姚明在“爸爸去哪儿”节目担任某期嘉宾。姚明表示不太可能过多涉足娱乐,此次也是为推广篮球运动。
  希望传递负责的形象
  新京报:姚明现在有很多身份,球星、(俱乐部)老板、篮球学校校长、政协委员、慈善人士……
  姚明:是前球星(笑)。
  新京报:你更喜欢别人称呼你哪个身份?
  姚明:这个我阻止不了别人,别人爱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新京报:刚到NBA打球时,你说感觉未来黑茫茫一片,现在退役后,你已经开始新的事业,和在NBA立足时相比,心情如何?
  姚明:回来以后,看窗外是灰蒙蒙一片。
  新京报:对未来看不清楚?
  姚明:如果我全都能看清的话,我就把这些事业全注销了去买彩票、搞投资(笑)。看前方永远是雾里看花,完全看清了就没意思了,探索的乐趣也是我前进的动力。
  新京报:之前有消息说你到节目“爸爸去哪儿”当嘉宾,这是你涉足娱乐圈的信号吗?
  姚明:我不太会涉足娱乐业,不太符合我的性格。我觉得,社会的娱乐化程度太高的话不是好事。娱乐至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你可以作为放松,但假如娱乐至死变成社会态度的话,会出大问题。我希望大家都做负责任的人,这样的话,做决定的时候会更慎重一点。
  新京报:多个行业跨界发展,会比当球员时期更繁忙吧?
  姚明:比在NBA打球时忙。我给自己制定的三项任务是同时进行的,有时在日程上没法做到平衡,只能是哪里有工作就上。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不希望媒体传达一个十全十美的自己出来,那么如果可以选择,你更希望传达给公众自己身上的什么特质?
  姚明:(沉思片刻)负责任。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是一直都对的,但是如果负责任的话,不会犯了事儿就跑。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去享受荣誉。
  2013年,姚明合作成立NBA姚明学校,他呼吁“以体育人”、“体教结合”,“培训不仅仅局限于篮球方面”。
  自信心没法用皮尺量
  新京报:你在北京开办了NBA篮球学校,这所学校与其他篮球学校的区别在哪里?
  姚明:区别是,我们的培训不仅局限于篮球方面,更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每天与几十上百个队友在一块,注意相互间的协同合作、团队精神,希望这样帮孩子们有所收获。
  新京报:在学校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你发现他们存在哪些问题?
  姚明:印象很深的是,我发现来的孩子,让他们站起来说话时声音都特别小,说话时不愿意看着你。我们问问题时,还发觉他们会在揣摩你想让他回答什么,不停揣摩。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对于自信的锻炼。
  新京报:现在第一期的学员毕业了,对比起来,训练让他们有所改变吗?
  姚明:学校的开学和毕业典礼我都参加了,我明显感觉这些孩子愿意大声说话了。我跟他们说,你们记住,自己第一次面对全班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当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后,再面对一百个人,你就不会再胆怯了。
  新京报:从体育锻炼角度,你对孩子们收获的感悟是什么?
  姚明:体育崇尚的是真实性,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关键是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孩子现在就学会做选择,犯得错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多,不要把错误等到大了以后再去犯。
  新京报:篮球学校之外,更多孩子是在学校里,你觉得两者有什么不同。
  姚明:体育要在场上培养临场应变能力,而现在高考模式是死记硬背多一点。篮球场上很多东西都要靠自己去完成,哪怕你学得再多,最后都要自己去判断。你每一次踏出或者前进一步,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新京报:或许家长们可能不在意你所说的“收获”,他们可能更关心孩子能长高、进体校、高考加分等等。这和你的理念会有冲突吗?
  姚明:有,我们在招生上和人员参与上确实有这方面问题。孩子的学习压力都很大,体育加分有限,而且,我们没办法用皮尺给你量出来,比如说你一定能长高多少。
  新京报:你会这样跟父母们交流,传递自己的理念吗?
  姚明:不好解释,你说自信心能用皮尺去衡量吗?像能量棒似的噌一下上去了?这(收获)只能靠自己去感受。你说这个能帮你去考试去多考几分吗?我不知道。但是你能说自信心不重要吗?
  今年4月,姚明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作了《取消赛事审批激活体育市场》。
  体育人才根基被挖空
  新京报: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从更高的层面,比如制度上,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姚明:首先我们要从兴趣上下手,不要硬生生把体育拔高到为国家培养运动员、为国争光,这个跨度太大了。而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举国体制,我们的根基已经被挖空掉了,需要重新塑造起来。
  新京报:怎么理解“根基被挖空了”?
  姚明:我认为中国体育人才的金字塔,中间那层被挖空了。最顶层是精英的职业运动员,底下是普通的兴趣爱好者。中间这层是半职业的、长期性的爱好者。这个阶层我们失去了。
  新京报:失去的原因在哪儿?
  姚明:原因在于我们之前的举国体制只重视上面那一块,体育局管金牌,学校管升学率,没有人关心这一块。
  新京报:除了体育局和学校之外,能否有社会的力量来作为补充呢?
  姚明:这是我前段时间在政协上提出取消审批的原因,这块不向社会开放。如果赛事、训练营的组织能少点行政干预,用市场化的东西来做会好一些。
  新京报:现在的情况如何?
  姚明:现在的情况是这块没有充分竞争,人非常少,只有几个通过行政审批的机构去做,没办法把下面的人挖掘出来。
  新京报:搞好中间这一层,对体育人才金字塔的意义在哪里?
  姚明:中层的形成不只是在专业人才上的意义。中层人群的体育欣赏水平会提高,欣赏水平提高后会对舆论造成影响,舆论就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怎样提高水平。
  新京报:这对公众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姚明:现在来说,大家的体育参与水平比较低,对比赛的欣赏水平也比较低,这就没有太好的舆论。这舆论包括媒体和球迷,缺乏促进作用,就完全是靠成绩来当标杆。
  新京报:我们常说中国集体运动项目成绩不好,与体制有关,在你看来,与中层人才被挖空也有关?
  姚明:对,我们喜欢说中国有13亿人,为什么选不出一支出色的篮球队、队?现在我们虽然基数大,但是中间被掏空了,楼梯去掉中间几格,就没办法爬上去。
  2008年姚明发起创办姚基金,致力于助学兴教,目前主要项目为“希望小学篮球季”,帮助希望小学援建篮球设施、组织学生支教。
  只有道德没有行业标准
  新京报:你的公益事业,包括希望小学,可以理解为都是在弥补这种人才断层吗?
  姚明:我的公益其实更多针对是下面一层,积累初步的入门兴趣。比如希望小学篮球季、NBA学校等,面对的孩子年龄比较低一些。
  新京报:退役三年,你的体育公益事业达到当初的预期了吗?
  姚明:我们目前这几年做的都是试验色彩,看看这个模式是否合理,慢慢也在修正推广,以后可以不管是在公益基金会还是商业模式上都能大规模推广。
  新京报:你曾说,做慈善是为了弥补“我们那个时代的遗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遗憾?
  姚明:就是读书的不练体育,练体育的不读书。希望小学篮球季等就是在弥补这个遗憾,我去上海交大读书也有弥补自己遗憾的一方面因素。
  新京报:最近不少国内的慈善基金都面临一些质疑,你有做好面对质疑的准备吗?
  姚明:危机这一块,我们一直在准备,还是得自身硬,坚持原则。
  新京报:怎么看待国内慈善的困境?
  姚明:现在处在一个很混乱的时候,公益行业缺乏清晰的判断标准。行业标准之上是道德判断标准,但如果我们连行业标准都没有,完全依靠道德,公益事业是难以发展的。
  新京报:你觉得应该制定行业标准?
  姚明:我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很清晰的公益基金的管理,包括账户的标准,这个计划需要大力宣传使民众理解,大家就可以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新京报:你在美国也参与过不少慈善活动,美国的慈善环境与国内有什么不同?
  姚明:美国没有行政审批这一块,但是举办任何比赛,只要满足了消防、安全卫生等,其他的都是你自负盈亏,你自己去做。我们这儿说到公益,一般是联系到名人、大企业,然后是政府机构,但是美国的慈善就是组织非常小,让我感受无处不在,他们有自发性非常强的慈善环境。
  新京报:他们的公益是由哪些主体参与?
  姚明:首先是教会,其次是学校的基金会,第三部分是社区领袖。比如社区里面有比较有名望的人,热心带着大家做公益,自发性强。组织大家一年捐出几百美元,一年就是几万美元,这个资助社区里家庭困难的上学孩子就够了。
  新京报:这个我们可以借鉴什么经验吗?
  姚明:没办法照抄美国,这跟社会形态有关,美国是多细胞的社会,而我们是单细胞的社会,大家都围着一个细胞转。
  新京报:现在有人把你称为“体育慈善新一哥”,你对这个称号怎么看?
  姚明:我没听说过这个称呼,没什么感觉,因为这不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今年,姚明在上海延安中学等学校演讲,他说体育精神意味着正视挫折,失败能使“成功更有滋味”。
  体育教会公众规则意识
  新京报:你当年在美国打球时,有人说你是“穿着球鞋的大使”,现在回来了,你希望以自己的经历为中国注入哪些新的观念?
  姚明:体育应该更多元,不应该仅仅是为国争光。反言之,为国争光这个词的理解应该更多元化,不应该只靠体育成绩。体育的意义应该是改变这个社会,使它变得更好,make difference。这种体育精神对人的感召,是很重要的,而不是靠一块金牌来证明。必须要用自己的心和眼睛来感受一切。
  新京报:你最近在不少公开场合发言,都在强调体育精神。你个人理解的体育精神是什么?
  姚明:我们此前一直在提的是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团队协作、荣誉感等,但是还有一些,比如说你怎样面对失败,怎样面对千变万化的结果和过程,通俗来讲,就是挫折训练。
  新京报:你很喜欢曼德拉的名言“体育可以改变世界”,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姚明:举例来说。体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规则性。不管你是谁,必须按照规则完成比赛,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有有效的结果,否则是大家不认可的。
  这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很像,事先设定好规则,大家都要去遵守。比喻成比赛的话,大家天赋不同,有人能力强一些,跑得快一些,但是他还是要按照规则做,不能超越底线。
  新京报:也就是说体育运动能带来规则意识?
  姚明:我们现在经常会说,社会上有一些现象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拿体育比赛来说,你只要参加过比赛就会感受到,所有运动员和观众最期待的,除了结果就是公开透明,有一个幸福的过程,大家都会去接受结果。
  新京报:有时接受结果,并不意味着接受那个过程。
  姚明: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幸福的过程,任何一个结果都会造成双方对立,我们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意义不是让所有人都成为赢家,但是应该让所有人都有一个幸福的过程。
  新京报:这些体育精神,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姚明:这个必须去参加体育活动才能体会到。比如,体育带给你责任意识,只要参加体育比赛,你就不想输,取得胜利就得付出代价。你是愿意在情况不太有利的时候,继续奋斗还是跳出来?考虑到比赛的性质、地域、级别、对抗度等因素,压力越大,责任感就越强,体会就越深。
  新京报:你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很多人所知道的不一样。
  姚明:我们目前来说的体育,主要是物质和力量上的。体育的力量其实是由外向内的。这个世界还是靠思想、靠精神改变的,不是仅仅靠物质、肌肉或者武力去改变的。
  【人物简介】
  篮球运动员,著名NBA球星。现任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老板,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合作成立NBA姚明学校。姚基金创始人、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实现体教结合、实现独立运营等。
  A16-A17版/新京报记者 胡涵 朱柳笛 实习生 罗婷 北京报道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上一篇: 下一篇:姚明曾遭营养危机 杨伯镛:为此拨款1万元给体校
当时杨伯镛还听说姚明和体校都比较困难,无法保证姚明良好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便当即拍板拨款1万元给徐汇体校,并特意嘱咐“这些钱一定要主要用在姚明身上,保证好他的营养”。
关于的成长,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说的是姚明13岁(1993年)时就长到了1米96,但由于父母工资有限,体校的伙食也跟不上,很难保证姚明的营养。此事被时任国家体委二司(主管篮排两大球)司长的篮坛名宿杨伯镛得知后,他拨给了姚明所在的上海徐汇体校1万元专款。
如今已76岁的杨伯镛回忆说,1993年他正好在上海出差,有一天听到上海的同行说“徐汇体校有一个大个子,是方凤娣(姚明的母亲,也曾是篮坛宿将)的儿子,你要不要看一看?”他当即表示“好啊,去看看”。于是他在当地两位同志的陪同下蹬着自行车就来到了徐汇体校。“到了体校我一看,果然不错。就问他喜欢不喜欢打篮球,他说‘喜欢’,我就说:‘那好,那你就好好练,将来一定有出息’。”当时杨伯镛还听说姚明和体校都比较困难,无法保证姚明良好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便当即拍板拨款1万元给徐汇体校,并特意嘱咐“这些钱一定要主要用在姚明身上,保证好他的营养”。在老杨的印象中,作为一名像他一样的司长,给一名非专业的小运动员拨款万元,在新中国的体育史上还从未有过。
有意思的是,姚明在他的英文自传里也提到了一位“有名的教练”。但是,根据姚明的描述,这位教练当时认为他屁股太大,平衡也不好,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事隔多年,不知是谁的记忆出现了偏差。但是,客观而言,屁股大、平衡差的评价用在姚明身上并不过分。
尽管资质并非超一流,但是姚明善于思考和学习,悟性强。篮球记者圈里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姚明如果不打篮球,凭他的智力和勤奋程度完全可以顺利考上大学。姚明的聪明在于他乐于思考,喜欢和别人交流。有球迷把他接受采访时的很多话编成了《姚明语录》。像什么“我比你高,所以呼吸的空气也比你新鲜”,“我以后就当记者,反正你们也不比我聪明多少”一类的话不足为奇,有的时候记者甚至会被他噎住。
姚明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历史,喜欢三国里的诸葛亮。他还喜欢打游戏,从电脑游戏到游戏机,没有他不玩的。而且玩就玩得很好,属于爱钻研的那种人。记者和他打CS是一定打不过的,不是被他“爆头”,就是被他用“匕首”虐。后来记者也不和他对战了,就看他自己玩。喜欢归喜欢,姚明懂得节制,他知道有太多NBA年轻球员因为痴迷游戏而荒废了球技。PS2上市时,姚明很兴奋地去买了一个,但他就不再买其它的游戏机。他说,他只有PS2,其它都是借来玩,玩够了就还给人家,因为怕自己上瘾。
(本文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体育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221条
评论2383条
评论2148条
评论2102条
评论2054条
网易体育图片推荐
赛程排行数据一网打尽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少体校生存状态系列调查:小姚明小刘翔在哪里-搜狐体育
少体校生存状态系列调查:小姚明小刘翔在哪里
  2日10:39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字体:
】【】 【】
  编者按:
  ―――在中国,9岁的孩子可以去区里的两种学校:普通小学或少年体校。
  ―――区少体校为9到12岁孩子办的,与普通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市少体校招收全市这个年龄段、领导确信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  
  ―――9岁那年,我上了我所在区的少年体校,第一次玩上真的篮球。
  ―――父母让我上初级少体校,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我上大学有帮助。
  摘自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十几年过去后,家长们是不是仍一如既往、争先恐后地送孩子们上少体校。十几年后的“少体校”现状又怎样?为此,本版专门组织本报驻各地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少体校发展现状。
  同时,也请读者、专家、学者发表你们的真知灼见,“我们的少儿培训体系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怎样才能更快、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雅典奥运会上,上海涌现了姚明、刘翔两个超级明星。
  人们在庆贺、喜悦过去之后在思索,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之路该怎么走?小姚明、小刘翔能否再出现,如何保证优秀后备能源源不断,传统的业余体校训练模式是否还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采访。
  传统培养模式遇上困境
  上海现在共有区县、直属业余少体校47所,多年来,多种办校形式并存,有在直属场馆内的,有体校独自管理的,也有办在学校里的,即在校园里参加文化课学习,课外时间加训练,基本能保证文化课质量和训练质量。而目前大部分的区县体校都采用这一形式。姚明、刘翔当年就是从少体校走向全国,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开始凸现,弊端显露出来。如选拔运动员路子越来越窄、体校普遍招生不够,生源质量下降,训练与文化学习脱节,办学逐步萎缩,运动员再就业难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体校文化教学质量差,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为代价的。而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益重视,对子女未来职业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不愿意放弃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参加体育训练。导致不少区县的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萎缩,人数大量缩减,造成了体育人才资源的流失。
  这就向原有的培养体制提出了挑战,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探索体教结合新途径
  2000年起,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上海在全国率先打破体育、教育围墙,把优秀运动队办到有条件的学校中去,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体教双方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共享的资源,既是体育场馆硬件的建设资源,也是人才资源的共享,既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又要为竞技体育目标服务,以此达到互惠互利,走出一条新的体教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年来,上海试办二线学校承担了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网球、射击、击剑11个奥运重点项目。市体育局、教委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试办二线学校从13所发展至27所,有13所学校正式组建二线运动队,学校的教练员队伍从45人增加到101人,占全市业余教练员的9.5%;学校在训运动员从578人增加到了1200人,其中二线的177人,占全市的16.3%,扩大了二线队伍的在训力量;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有团体会员259个,个人会员18543个。
  如七宝中学聘请原上海田径队总教练林民橙翁锞抖叨庸宋剩盖胪艘劭缋腹殖卵愫迫味叨佣炭缱榻塘罚槌闪艘恢Яα拷锨康慕塘钒嘧樱Vち搜盗分柿俊H曛姓惺樟死醋匀24名学生运动员。由于学生间文化程度相差悬殊,学校实施了分层教学法,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跟大班上课,为基础较差的队员小班开课,其他的采用个别辅导,抽调了各学科教师及外聘文化课教师为他们授课,并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补习方案,给队员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目前,首批6名高三的队员已全部通过会考,正满怀信心地迎接高校的挑选。运动成绩也有很大收获,在刚结束的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上,七宝中学就一举夺得了9项冠军。
  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已初显成果,有1人入选国家队,74人入选市一线运动队,仅上海敬业中学4年中就向上海队输送了13人,复兴高级中学和市少体校联合输送到国家沙滩排球队的徐林胤,已成为2008年奥运会优秀后备人才,并夺得了亚洲冠军。
  学校体育的变化呈现了几多: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多了。零陵中学将体育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专门在击剑队设立了团支部。校内的比赛多了。市北中学等定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杯赛”和“联赛”,使众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之中,充分享受到竞技的乐趣。学生课余时间上运动场的多了。松江二中放学以后所有运动场地都“人满为患”;育才中学出台了校运动健将标准,鼓励学生参加课余锻炼。两条腿走路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如今,上海以少体校与试办二线学校两条腿走路,加快后备培养的速度。
  在社会关注下,近年来各区县的业余训练逐步得到扩展,规模人数大幅度增长,突出项目布局,优化重点项目。而打破地域界限是上海体育后备挖潜的最佳举措之一。鼓励跨区县的合理流动,允许体育特长生跨区交流,建立统一的交流平台和机制,让好苗子和好教练直接面对面。如在第三届市青运会上夺得3项团体第一的卢湾区就与远郊奉贤区合作,优势互补。也鼓励区县与外省市的交流,从服务全国着眼,与西部联办合作,挖掘优秀后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为引导基层与奥运争光计划靠拢,有关部门又在10个业余训练部门的28个重点项目中,布局奥运后备人才基地,仅虹口区就有击剑、羽毛球和排球3个重点项目,由“三剑客”之一的叶冲出任剑校校长。并加大经费投入,扶植扩大招生范围,挖掘更多的有潜力的优秀苗子。
  要继续培养出小姚明、小刘翔这样的“精品”,要为奥运输送更多的高水平选手,上海将努力夯实塔基,扎扎实实地培养后备人才。
  作者:平萍
搜狗()搜索:“”,共找到
个相关网页.
【】【】【】【字体:
-- 给编辑写信
搜狐体育24小时值班电话:010- 足彩专线:010-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新闻
(02/04 11:21)(11/23 05:32)(11/19 09:57)(09/15 11:00)(09/06 19:24)(08/31 17:36)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校的故事胡长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