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英译汉在线翻译器教程exercise1-14的译文翻译

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第2版)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第2版)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8 ; 978-7-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21.5 元(65折)&&
二星价:21.5 元(65折)&&
三星价:21.5 元(65折)
免运费政策: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第2版)
特色及评论
  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修订版)旨在打造完整的英语专业学科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为我国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精心设计,凝聚海内外英语专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智慧,反映英语专业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
  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详尽的需求分析和严谨的科学判断,梳理现有教程,优化教材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的完美匹配,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第2版)
第1章 绪论 1.1 翻译的性质、分类及对译者的要求 1.2 翻译的标准或原则 1.3 翻译的过程第2章 英译汉的技巧& 2.1 加注和释义& 2.2 增词和减词& 2.3 转换和归化& 2.4 切分和合并第3章 英译汉的层次 3.1& 词语 3.2 句子 3.3 段落 3.4 篇章第4章 英译汉的难点 4.1& 声色词 4.2 习语 4.3 专有名词 4.4 英语修辞格第5章 英译汉的疑点 5.1& 动态表达法与静态表达法 5.2 概略化表达法与具体化表达法 ……第6章 英译汉的文体第7章 译文质量评估翻译练习参考答案参考书目附录后记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第2版)&&&&&&&&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郭预衡
¥19.2 ¥5.8
本类五星图书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过程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_以同伴互评和评注式翻译为例-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教学案例/设计
过程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_以同伴互评和评注式翻译为例
2013年9月第34卷第5期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EducationSept.2013Vol.34No.5过程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同伴互评和评注式翻译为例李小撒,柯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关注翻译过程本身,而是与以结果为取向的翻译教学则关注翻译的最终结果。文献标识码:A)05-0106-04文章编号:1000-Abstract:Theprocess-orientedpedagogyisincontrasttotheproduct-orientedpedagogy.Theformerfocusesontheprocessthroughwhichtheworkisdonewhereasthelatterhasitsfocusontheproduct.Thispaperexplicatesthesignificanceofadoptingtheprocess-orientedapproachtotranslationteachingbytakingtranslationwithcommentaryandpeerreviewforexample.Keywords:process-orientedpedagogy;translationteaching;peerreview;translationwithcommentary1.引言当今翻译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做法就是教师布置一个翻译任务,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并提交给教师,教师辛苦批阅“参考译文”来讲评学生译文。国内的翻译后在课堂上对照教师大都对此种做法习以为常,然而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者(如连淑能2007;王树槐2009;李小撒、柯平2013)都认为这种关注结果的教学模式固然可行,但是由于它忽视译文生成的过程,仅关注翻译最终产出的结果,导致了诸多不良的包括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走弯路,事倍功半;课堂教后果,学内容单一化、对立化;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经历了长期减少学生的自信心。有些翻译教师甚至认为教学实践的检验,这种教学方式不是掌握翻译技巧、发展翻(苗而是使翻译教学滞后的原因之一”译能力的有效方法,指菊2007:50)。与此相对的是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使其在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翻译过程本身,翻译过程中深化翻译原理,获得并应用翻译方法和技巧,最终培养和提高翻译能力(牟俊贞、时庆梅2002)。2.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翻译能力的有效构建要求翻译教师和翻译培训者在翻更多地关注翻译过程本身译教学中弱化翻译结果意识,(Presas2000)。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Gile早在1994年就提出,翻译是译者不断修改并逐步提高译文质量的过程,翻译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应当关注翻译过程,而不是仅注重翻Adab(2000)、Fox(2000)以及Kiraly译结果本身。自此以后,(2003)等诸多翻译教学与研究者也开始大力倡导在翻译教学中采取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例如,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口笔译学院副院长Fox曾详细阐述过程教学法在翻译包括鼓励学习者进行同伴互评实践课中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撰写翻译日志。过程教学法近些年来也得到国内一些翻译教师和研究时庆梅2002;王树槐2009;苗菊2007;者的关注(如牟俊贞、连淑能2007;朱玉彬、许均2010;柯平、李小撒2012;李小撒、柯平2013)。在牟俊贞与时庆梅(2002:62)两位教师看来,与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法相比,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有,“更多优势翻译实践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其知识面之广,数量之大绝非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学完的。但相对而言,获得这些知识的技巧与方法远比获得这些知‘授人以渔’识本身更重要……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就是的做法,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与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翻译能力,避免以结果为导”朱玉彬和许均向的教学法容易产生的高分低能的现象。(2010)认为传统的以结果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与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在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上有以下区别: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是各种关注翻译过程教学方法的统称,包括让学习者撰写翻译评注与翻译日志、小组讨论以及同伴互评等。同伴互评则重视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评注式翻译则侧重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两者在翻译能力的培养上可以互为补充。下文将的能力,?106?以同伴互评和评注式翻译为例,阐述过程教学法对翻译教学的意义。比较类别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包括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功能,了Kiraly也指出,解常用的错译分类标签等等。尽管如此,即便学习者没有接受专门的训练,只要态度认真负责,也能为帮助同伴改善译文质量。同伴的译文提出有效的反馈,同伴互评机制灵活多样,可由学生结成对子或者小组。连淑能(2007)提出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小组翻译机制。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进行小组课内或课外翻译练习,尽量控制组内男女生的比步骤一般是个别阅读→人人起例和高低水平混合搭配,草→共同讨论→轮流执笔→集体修改→轮流拟稿→分别审校→汇总定稿→人人签名→共享成绩。在小组定稿后,不同小组间可以交换译文,互相修改(cross-editing),修改之处用红笔标示,组员需人人签名,以示认可。连淑能认为,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换修改中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不断提高自我评估和互相互相启发、评估的能力。同伴互评虽不拘泥于人数,然而组内人数越多,操作起来难度也就越大,耗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因此笔者比较赞成即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结成对子,两人一组的同伴互评机制,在课后独立完成翻译任务,交换评阅,尔后是讨论二人的意见不同点。笔者(2013)曾探讨过两人一组的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南京大学20名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开始前,笔者对受试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熟悉常用的批阅用语和误译标签,随后收集同伴互评的相关数据,最后随机挑选6名学生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1)同伴互评的正确率高达77%;2)同伴评论修改后的译文质量有显著提的直接利用率很高为77.4%,高;3)翻译的方向(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对同伴互评的效果无明显影响,但英译汉的效果略好于汉译英;4)学习者对互评机制持积极态度,认为这种机制对增强合作意识,增加翻译实践,取长补短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翻译教学有重要启示。翻译教学者可以将同伴互评机制引入高级翻译实践课,使其与教师评阅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减轻翻译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对翻译学习者也大有裨益,如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增添翻译练习的机会,强化校改意识,深化对翻译原理和策略的理解,提升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翻译能力。4.评注式翻译笔者曾撰文阐述评注式翻译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施方法,这里仅做简要介绍(详见柯平、李小撒2012)。评注式翻译(translationwithcommentary)也称注解式翻译(annotationtranslation),指译者在分析和传递原文讯息的同时或之后,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供自己解决翻译中重要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并就这些方法与过程以及其他相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讨论。Williams&Chesterman(2002:8)将评注式翻译教学目标整体目标:提高学生的翻整体目标: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能力;具体目标:翻译方法与资源的掌具体目标:语言与翻译知握识的传授(重新识记和理解)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操作程序教师讲解输入模式式操作策略翻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翻译知识与技能的内化3.同伴互评同伴互评(peerreview或peerfeedback)是一种合作学习机制,指由两个或以上的学习者组成小组,为组员的作并讨论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同伴互文/译文提供反馈意见,评学习机制的理论基础是过程教学法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习得并内化各类知识(Eggen&Kauchak2005)。通过给同伴提供反馈意见,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理解并逐步学会通过讨论与协商共同建构对知协作的重要性,倡导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识的理解。从此种意义上而言,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学习意识,促进学习者探讨翻译理论和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强化其对翻译原理的理解和对翻译技巧的应用。在过去二十年中,同伴反馈机制在外语写作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如Berg1999;Caulk1994;Ferris2003;Leki1991;Rollison1998)。尽管研究者对同伴互评的效果看但多数研究者对其持肯定态度。比如,法并不完全一致,Berg的研究发现,经过训练以后,学生能够提出有效的反馈意见,采纳这些反馈意见能明显改善外语作文质量。此外,一些研究者(如Villamil&deGuerrero1998)发现,同伴反馈高水平外语学习者的有效程度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相关,的反馈有效度明显高于中低水平的学习者。与写作教学相比,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者关注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Kfouri2004;苗菊2007;李的应用效果(如Kiraly2000;Goff-小撒、柯平2013)。苗菊(2007)通过多年翻译教学观察发现,翻译学习者能够利用同伴反馈,提升翻译技巧;同伴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翻译练习。Kiraly()指出,“如果学生要从自己的错误中那么他们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反馈意见,翻译教师吸取教训,不应该是唯一的反馈提供者,学生可以参与到评论和校改”的过程中来。他主张利用当今便捷的通讯设施(如电子邮MSN等)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框架,件,增加学生获得同伴反可以对他们进馈的渠道。为了使学生的反馈意见专业化,?107?定义为一种内省式或回溯式的翻译学习与研究方式。评注式翻译要求译者在面对翻译难题时,理性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理解原文出现困难,译者须在翻译原理的指引下,理性分析原文结构,正确使用相关参考资源,找准原文译者需要对自己的分析和说法的真实世界所指;与此同时,推断方式进行反思,监控它们是否真正有道理。在对原文可能的意义及相应译法形成初步假设后,译者还要找到实证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不论是在原文理解阶段还是译译者都需要进行自我监控,不断质询自己的理文生成阶段,解是否有根有据,译文是否准确传递了原文的含义,译文语言是否符合目的语惯用法,信息组织的顺序是否符合原文固有的逻辑结构和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等等。这种自我监控意识敦促译者关注自己的翻译过程,理性审视自己的进而为译文的质量提供保证。各种假设与选择,对于国内的翻译教师和学习者而言,评注式翻译可能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然而评注式翻译至今已有近三M|ntt|ri1984;Neubert1984),十年的历史(Holz-在欧美国家的高校翻译教学中应用甚广。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人文、艺术语言与教育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文学院口笔译分院、德国美因茨大学、西班牙斯帕尔马省大加那利岛大学及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口笔译学院等高校的翻译教师都将评注式翻译用作翻译专业的常规性教学手段。英国北伦敦大学区域与语言研究学院更将评注式翻译项目列为课程模块的一个组成部分(Fox2000;柯平、鲍川运2002a;柯平、鲍川运2002b;Martinez&Hurtaso2001)。评注式翻译之所以在国外的翻译教学中使用广泛,是因为它能增强学生对自己翻译敦促他们认真审视自己认识与解决翻译行为的监控意识,难题时所采用的思维逻辑与方法,并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翻译原理来解决翻译问题,最终提高译文质量(参看Adab2000;Fox2000;Shei2005;Williams&Chesterman2002)。评注式翻译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强化译者对自己翻译过程的监控意识。评注式翻译限制了译者在翻译中的随意性,它促使译者反思和监控自己的翻译行为,以严谨的态度寻找实证证据来验证自己译法解析原文并传递原文讯息,的合理性。翻译与科学研究在本质上十分相似。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之初提出假设,然后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收集数据,以证实或推翻最初的假设。假设就是等待证实或证伪的命题。翻译本质上也是提出假设、寻找证据、证实假设的译者要对原文的意思形成初步判过程。在原文分析阶段,译者要对原文在目的语言中的对应说断;在译文生成阶段,法做出猜测。无论是判断原文意义,还是猜测合适译法,译者所进行的都是假设。译者需要找到实证证据来验证自己包括查考高的假设是否成立。寻找实证证据的渠道很多,品质的参考工具、语料库或者相关主题知识的资源等等。如果实证证据不足以支持自己的假设,译者就要修改乃至放弃这一假设,并继续寻找和验证其他可能的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讲,译者撰写或口陈翻译评注的过程就是一个报告自己所做的以翻译难题的解决为目标的研究项目完成的过程。评注式翻译是欧美高校翻译专业普遍采用的学位论文模式之一。这种用内省或回溯方法研究翻译的方式被称为“,评注式翻译论文模式”很受翻译专业本科生、硕士生与教师的欢迎(Williams&Chesterman2002:39)。例如,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规定,应用研究方向翻译硕士生可采用的两种研究论文形式中的一种,便是进行不少于5000字的评注式其中应包括对所译文本性质、翻译目的及所用翻译方翻译,法加以说明的译者导言和证明写作人已掌握有关理论、方法与背景知识的评注(柯平、鲍川运2002a)。评注式翻译的另一大作用在于它能促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并自觉应用基本翻译原理和翻译方法。在翻译课程的教翻译教师常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翻译原理和学中,翻译方法,然而学生即便当时听懂了讲解,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这些原理和方法后面的精神实质,离融会贯通翻译原理、自如运用翻译方法的学习目标更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或译文完成后撰写或口头陈述自己的翻译评注,就可以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怎样运用原先可能看来以及怎样是抽象的基本翻译原理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同时,评注式翻译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打开学生翻译过程的“,黑匣子”通过阅读或聆听学生翻译时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对基本翻译原理和翻译方法的掌握情况。评注式翻译也是翻译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国际翻译教学界一直重视对翻译教学评价的研究。许多研究者(如Colina2003)提出,翻译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应当多元化;翻译教师应避免使用单一的翻译测试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因为仅凭翻译结果是无法全面判断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Martinez&Hurtaso(2001)提出,翻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交的翻译评注来判断他们的翻译能力。评注式翻译能够反映如他们的语言基本功如何、对基本翻译原学生的很多信息,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否真正理解了原文等等。正是基于这点,诸多翻译教师和研究者(Fox2000;Martinez&Hurtaso2001;Shei2005)都认为,翻译评注是教师考察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手段。“传授”评注式翻译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变为“,引导”不仅仅是讲解翻译理论与技巧,而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动机,使其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总结出来的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翻译能力和知识的构建中来,不仅知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评注式翻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其然,能够逐渐养成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促进评注式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连淑能(2007)主张在翻译教材的编著者不应将理论阐述、技巧讲解、例句分析和参考译文等详细编入教材;相反,翻?108?译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如实记录自己在原文理解和译文生成的阶段遇到的难题,怎样使用参考工具并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学生想当然“被动听”“,地进行翻译,变为主动想”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和技巧融会贯通。5.结语,“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庄智象()曾指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翻译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翻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译能力的构建是长期艰苦的过程,创新教学需要翻译教师在实践课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方式方法,采用诸如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等以过程为取培养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和有效沟通的习向的教学方法,惯,使其尽快领悟基本翻译原理和熟练使用翻译策略,顺利完成由学习者向职业译者身份的转换。218.[14]Martinez,N.,&Hurtaso,A.Assessmentintranslationstudies:ResearchJ].Meta,):272-287.needs[[15]Neubert,Albrecht.Textboundtranslationteaching[A].W.Wilss&G.Thome(eds.).DieTheoriedesabersetzensundihrAufschluβwertfürdieabersetzungsundDolmetschdidaktik[C].Tübingen,Germany:GuntherNarr,.[16]Presas,M.Bilingualcompetenceandtranslationcompetence[A].InC..Sch|ffner&B.Adab(eds.).DevelopingTranslationCompetence[C]Amsterdam:JohnBenjamins,.[17]Rollison,P.PeerResponseandRevisioninanESLWritingGroup:ACaseStudy[D].UnpublishedPhDThesisUniversidadAutonomadeMa-1998.drid,[18]Shei,C.Translationcommentary:AhappymediumbetweentranslationandEAP[J].System,2005(33):309-325.[19]Villamil,O.S.,&MariaC.M.DeGuerrero.PeerrevisionintheL2cognitiveactivities,mediatingstrategies,andaspectsofclassroom:Social-socialbehaviors[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51-75.[20]Williams,J.,&Chesterman,A.TheMAP.ABeginner’sGuidetoDoingResearchinTranslationStudies[M].Manchester,UK:St.JeromePub-2002.lishing,[21]柯平,鲍川运.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上)J].中国翻译,2002(4):59-66.[[22]柯平,鲍川运.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下)[J].中国翻译,2002(6):45-51.[23]柯平,李小撒.评注式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研究,2012(4):78-83.[24]J].李小撒,柯平.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法意义[2013(2):83-88.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5]―――《英译汉教程》[J].外语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教学方法提示2007(4):29-34.与外语教学,[26]――构建翻译教学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苗菊.翻译能力研究―2007(4):47-50.学,[27][J].山东外语教学,2002牟俊贞,时庆梅.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5):61-63.[28]J].上海翻译,2009王树槐.西方翻译教学研究:特点、范式与启示[(3):43-49.[29]――以过程为取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2010(1):84-88.[30]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2007.版社,参考文献[1]Adab,B.Evaluatingtranslationcompetence[A].InC.Sch|ffner&B.Adab(eds).DevelopingTranslationCompetence[C].Amsterdam/Phila-2000.delphia:JohnBenjamins,[2]Berg,E.C.TheeffectsoftrainedpeerresponseonESLstudents’revision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8(3),typesandwritingquality[1.[3]Caulk,N.Comparingteacherandstudentresponsestowrittenwork[J].TESOLQuarterly,1994(28):181-188.[4]Colina,S.TranslationTeaching:FromResearchtotheClassroom:AHandbookforTeachers[M].BostonBurrRidgeetc.:McGraw-Hill,2003.[5]Eggen,Paul.,&Don,Kauchak.《教育心理学:透视课堂》(第六版)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Ferris,D.R.ResponsetoStudentWriting:ImplicationsforSecondLan-guageStudents[M].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03.[7]Fox,O.Theuseofdiariesinaprocess-orientedtranslationteachingmeth-odology[A].InC.Sch|ffner&B.Adab(eds).DevelopingTranslationCompetence[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2000.[8]Gile,Daniel.Theprocess-orientedapproachinthetrainingoftranslatorsandinterpreters[A].InDollerup,Cap&AnnetteLindegaard(eds).Teaching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2:Insights,AimsandVisions[C].BenjaminsTranslationLibrary5.Amsterdam/Philadelphia:Benjamins,1994.[9]Goff-Kfouri,CarolAnn.Testingandevaluationinthetranslationclassroom[J].TranslationJournal,).[10]Holz-M|ntt|ri,Justa.TranslatorischesHandeln.TheorieundMethode[M].Helsinki,Finland:SuomalainenTiedeakatemia,1984.[11]Kiraly,D.ASocialConstructivistApproachtoTranslatorEducation;Em-powermentfromTheorytoPractice[M].Manchester,UK&NorthamptonMA:St.JeromePublishing,2000.[12]Kiraly,D.C.Apassingfadorthepromiseofaparadigmshiftintransla-toreducation?[A].InB.James&S.K.Geoffrey(eds).BeyondtheI-voryTower:RethinkingTranslationPedagogy[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2003.[13]Leki,I.ThepreferencesofESLstudentsforerrorcorrectionincollege-levelwritingclasses[J].ForeignLanguageAnnals,):203-“林语堂创作与翻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yy028)的支持。译的互文性关系研究”作者简介:李小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翻译教学与研究、应用语言学。柯平,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研究、应用语言学。收稿日期责任编校王和平?109?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连淑能编著《英译汉教程》目录
&连淑能编著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译汉在线翻译发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