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加油站发展现状

大学——人生的加油站!
各位大学新生和老生朋友们,你们好!
你们曾经走过“黑色”的六月,等待“灰色”的七、八月,迎来“金色”的九月。带着家人和朋友的祝愿,带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保定学院,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与努力,达到人生理想的彼岸。为此,我们要对大学的生活、对大学的本质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并作出具体的规划与实践。
今天在进行我们的课堂话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今年暑假期间,我和我的几个朋友一块去安新白洋淀钓鱼玩,我们开两辆车前去,一辆是日产尼桑,一辆是国产吉利。这两辆车相比,你说哪一辆车好,跑得快,先到达钓鱼场?你肯定毫无疑问的会说,当然是尼桑车。其实你猜错了,为什么呢?原因是这辆尼桑车的确比吉利车跑得快,但是这车中途快没汽油了,只好到加油站加了次汽油,这样耽误了些时间。而吉利车一开始就把油加地满满的,虽然跑得慢些,但它以始终如一的速度,直接到达了目的地。这好像是龟兔赛跑。不怕慢,就怕站。其实,人生又何常不是一场赛跑呢?只有那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人,才最有希望率先到达理想的彼岸。同学们,你们每个人就像一部车:或宝马,或奔驰,或奇瑞,或吉利。而来到的保定学院,不是歇脚亭,不是终点站,更像一座加油站。你在保定学院学到的知识越多,说明你给自己加的油就越多;它决定了在你的人生人之路上,到底能跑多快、跑多远。
所以我今天大课堂的题目就叫:大学——人生的加油站!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和中学有什么不同?二、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三、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四、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一、大学和中学有什么不同?
来到保定学院,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我请同学说一说。大、美、松。校园面积很大,像花园一样景色很美,学习上管得不那么紧。是吧?
的确,大学在很多方面与中学不同:①大学里,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作息时间不是学校或老师规定的,而是自己给自己选择,自己给自己规定的;&②&大学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不会像中学的班主任那样与我们朝夕相处,时时陪护,甚至可能一周见不上一次;③大学老师讲课可能一次讲一章或几十页,也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整天追查我们的作业。上大学后我们需要自己安排自己所有的生活;需要独立的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需要独立规划自己的未来;需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大学里的环境比高中更大,更复杂,更灵活,更自主。
然而,有的同学却缺乏自制力,对自己进行放纵,说什么大学的谐音“college”就是自己“控制自己”,“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吗?看下面的情况:
想到大学,精神百倍;来到大学,感到后悔;几年青春,白白浪费。大学生活,枯燥乏味;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三四节课,肠胃开会。老师提问,啥都不会;伸伸懒腰,倒头还睡;结业考试,作弊劝退。周末生活,了无趣味;上网聊天,精神颓废;上街闲逛,身心疲惫;谈及工作,抱怨社会。
面对宽松的大学环境,希望同学们不要做“四无”人员:“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无意志”。
其实,大学生活又慢又快,不容我们虚度。在大学中有“四个第一次”和“四个最后一次”。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身心地建造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生活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应当这样度过:储备知识、锤炼思想、提高能力、提升修养,做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有修养”的四有大学生。
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他与个体的职业选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联,与中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使新生更好地完成“角色转变”,应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此,我们要对大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我古代四书之一《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而《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而现在的大学,是高等教育学校的统称,蔡元培1917年4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为此,大学生在大学之所学,深究高深学问,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学到通晓“事物之理”的大智慧;拓展“治学之道”的大视野;培养“合格公民”的大人生。
大学传授的是一种高深的学问,这种知识的深奥性表现在,它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关系属性的高度概念化、抽象化的反映。这种理论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有的同学对学习这些高深学问没有兴趣,希望大家要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应认识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实际上,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具体的感性思维,逐步发展到理性、抽象的思维。虽然大学设置了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培养人才的具体标准也有差别,但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方面,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殊路同归”的特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不同,不仅表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数量上,更多体现在对知识的组织、管理的不同形式上,这种对知识的有效组织、管理的能力就是理性思维能力。&
&&&&理性思维能力具有辩证性、多角度、多层次性等特点,较中学阶段的简单的一元线性思维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人,目光更敏锐,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解、判断更全面、更准确。这种思维方式,无论对于治学或处世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称之为“大智慧”。&
&&&&大视野&
&&&&学术上的大视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多,二是体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场所,这种高度集中的特性决定了大学有频繁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学里浓厚的学术氛围促使学生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沟通中,大学生会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在大学,各种学术报告、讲座非常多,大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学术大家的风范,学到治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深造、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必修课以外,还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不同大学之间加强了横向联系,实行学生的双向流动,允许一部分大学生到另外一所大学学习,互相承认学分,有的学生甚至可以交流到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中去。有的大学给大学生提供科研经费、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或者鼓励大学生创业。这种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当然,我们学校虽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去创造这样的条件。
&&&&多渠道的学术交流,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眼光向内”,学会从一个更高的平台、更科学的角度分析、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眼光向外”,把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治学策略。&
&&&&大人生&
在现代社会,人的职业选择同其受教育背景紧密相连。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把社会的需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设计的中心。
大学传授的高深学问,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知识量增加,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这种道德水准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上。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思辨的头脑、科学的视野,加深对职业本质的理解,学会以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标准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调整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完成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完成,也就意味着个体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成熟”。
大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吸引大批学子,大学新生的到来又为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学新生既是大学的客人,又是大学的主人。因此,大学生应积极适应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的身心发展更和谐,使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完成从“学生”到“公民”的角色转变。
二、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为了找个好对象,为了有个好的生活,为了完成父母的大学梦,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这些都没有错。而且非常现实。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为此可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方面:
1、是为了建立自信心
有三种人比较有自信,一是富豪,有钱人;二是官员,有权人;三是学者,有知识的人。我们首先要成为知识的人,以建立人生自信。
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中国大学生和国外大学生有一个较显著的区别就是在自信心的问题上。国外常说“OK,&no&problem”,&而中国人常说“那里、那里”。我认为大学生要想在大学中学好,除了对未来的渴望以及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还须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建立必胜的坚强信念。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艰苦的努力,苦干加巧干,理想是可以变为现实的。在中国大学,要特别强调自信,要有事业心和进取心。一个人应具冒险精神,随时准备以自己的才智迎战并克服困难。对现有知识和流行观念的不满足,以及急于试验自己判断力的迫切心情也将对创造精神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帮助,而压力、挫折、打击、痛苦等则会进一步促进此种精神的发展。总之哪里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工作能力及独创精神,哪里就有天才之诞生。俞敏洪、马云、马化腾、史玉柱等等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学几年有很多锻炼自己建立自信心的机会,要把握好。大学生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感到自己是个成人,一个成熟的人,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在思想方面。当然,大学四年里也免不了学习上、精神上的痛苦,青春的烦恼,也有孤独和难以忍受的时候,但我觉得正是这些东西在日以继夜地磨炼着大学生,可以使他们更自立、自助、自主、自强不息,更有自信,从而形成了自己坚毅的性格。
俞敏洪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本可以留在北大教书,去主动辞职,冒着风险办外语培训学校。最后他成功了。史玉柱失败多次,又重整旗鼓,重新站起来,成为人们羡慕的“巨人”。
一个人应当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和自信的精神,这对他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每个大学生应当培养自己的一个长处,那就是有坚定的自信心,能坚信自己,不沮丧,不自卑,能够独立去干自己需要干的,有胆识也有胆量;特别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须知道一个人必须杜绝一切怯懦和犹豫,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只要有希望,就敢于去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敢于去走,才能越走越宽。要相信“脚总比路长,方法总比困难多”。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当这些都成为实际的操作后,你想要的目标“蓦然回首”,真的指日可待了。
2.打造思想力
我觉得高等院校的最重要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知识者。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每几年都在更新。就一个大学生而言,应当始终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成为思想活跃的、有独到见解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大学期间最主要培养的是能力,知识比能力更重要,知识倒是其次的。这种能力将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判断决策,眼力境界。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创造性的独立的脑力劳动,必须力求一切事情都能独立进行。托尔斯泰曾精辟地指出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抄袭和模仿。”当今的中国,由于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致使社会上和学校里很多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胆子不大,甚至愚昧无知。而今天的世界瞬息万变,这样的人极易被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遗落。所以,归根到底,上大学就是要学习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必须首先通过敢于创造这一关。人们都说年轻人最有冲劲,因为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的思想负担包袱,新鲜的经验对于他们是最有吸引力的。于是,充分发扬青年人朝气蓬勃、敢想敢为,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决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屈从世俗之见,这是大学期间应着力培养的。
3.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在我看来,爱因斯坦的这一段话首先是针对青年说的。
人从学习到创造的过程应当是这样的,学习、积累、思考、运用、发展、创造。从生物学观点来看:知识在脑细胞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积累得越多,人就越聪明。就是说,如果一个新东西映入知识丰富的头脑,它就会这样或那样地与已经在头脑里积累起来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丰富的想象。思考使这个新东西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创造力得以发展。但是,怎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独创精神呢?
首先应当批判地阅读所学的东西,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坚持独立思考的立场,以开启自身创造的可能。
其次,必须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把书上所言同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比较,寻找出有意义的相似处和共同点,摸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另一方面必须培养自己多学科的广泛兴趣,因为真正的创造性的植根于博大精深的知识。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与此同时,还要不怕犯错误、受挫折。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人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杜威说:“使一个不惯于思考的人只能感到沮丧烦恼的事,对于有训练的探索者来说,是动力和指针。”错误往往与大胆的猜测和想象联系在一起,而没有大胆地猜测和想象也就不会有独创。
综上所述,大学生要做到认知、融会、理解、创造。“认知”不仅是要掌握基本事实,而且要用批判的态度来领会。“融会”,就是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并获得实际的效果,达到纯熟贯通。“理解”与其说指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如说指思维的好坏;与其说“应当知道”,倒不如说“应善于考虑问题”。要发展自己的思维,以便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理解”还应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我们应当记忆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所有的这一些都是为了有所“创造”,即发现前人所未及发现的,贡献前人所未及贡献的。这四个方面互为前提和结果,其根本则在于“怀疑”。只有怀疑,才能辨明是非,才能永不知足,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陈献章曾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番话是值得我们牢牢记取的。王安石说:“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大学生应努力向前辈学习,树雄心、立大志、干大事、勤学苦思、敢想敢干、勇于创造。
4.&锻炼交往能力
大学时代,人际间和青年间的交往是件重要的、无法回避的事。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对青年人和对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在一起探讨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会撞击出青春活力的火花。年轻人是充满了希望的一代。“青春的全部奥秘不在于能够做出一切,而在于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认为青年都在希望,都在梦想,互相的鼓舞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朋友可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能相互折射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人性中有许多积极向上的东西都在青年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自己的大学生朋友在一起,是锻炼自己的好时机。如何与同学和朋友相处,包括同异性同学和朋友相处,是形成一个人完整人格的一部分。从他们身上受到启发,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样的过程,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完结,会一直持续下去。同时,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我们终身受用的。沟通心灵,撞击思想的火花,情感的交流,相互的关怀,朋友间的交往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具体说,大学生的室友关系,是与每天学习生活在一起的人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与人交往的能力。此外,和社会上人士的交往也是很重要的的一环,要扩大自己的接触面,不要局限于学校的象牙塔里面或故纸堆里。要善于向成功的人士学习,要把他们的今天当作自己的明天。交往的方法:是真诚而不是嫉妒,是帮助而不是拆台。
三、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
同学们在学习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上了几年大学,可是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但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找不到自己的工作?不是。也就是说有的大学生能找到,而有的找不到。那你分析过其中的原因么?为什么这些人能找到,而那些人却找不到?我想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哪些大学生不具备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素质。那么,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首先,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就是专业素质(才)——它将来就是我们饭碗。我们每个同学都在某一个系里,学习某一个专业,从而使我们将来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我这里强调一下,一定要使自己的专业成为专长,使自己成为专家。这里的专业素质有两层意思:一是与外行相比,你是内行;二是与同行相比,你是专家。
其次,要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德)——它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阶梯。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的“德”,认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圣人。现代许多企业在用人的过程对此加以改造,他们认为:品德高尚而能力差的一点的人,可以培训使用;德才兼备的人,提拔重用;有才而德差者,限制使用或干脆不用。为此我们要自觉培养自己的主人主体意识、团队集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要有责任、合作、奉献精神。
生力八达啤酒厂为了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故意在车间摆放散落的酒桶,看那些人的责任心强,那些人责任心差。并作为年终考评晋级的的依据。
三是,必备的法律素质(剑)——它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
当今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法律纠纷。作为大学生应具有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当你所在的单位,遇到法律纠纷,你能够为你的上司,提供一点法律上的建议,那你将比其他的员工更优秀,你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我们教学部一位张老师,就我们学校的法律顾问,有效地维护了我校的利益,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我们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学法懂法,会用法。
四是,还要具备一定文学艺术素质(趣)——它是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钥匙。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在大学乃至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在大学期间就要培养自己的文学艺术素质。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比如你可以尝试创作小说和诗歌、可以漫步于精美的画廊、可以欣赏多姿的舞蹈,可以放开喉咙动听的歌唱。那生活将是多么的美好!文学艺术素质,将是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钥匙。下便将自己在上大学期间写的两首小诗读给大家:
早&&&&&我比太阳起的还早,来到小溪边,&啊!小溪一夜没有睡觉,我轻轻的问,&&你早!&&小溪露出了微笑。&太阳起来了,你起来就开始了一天的奔跑,&小溪说,快去追赶太阳,今早才更美妙,&于是,我便&&&&跑……&&&&&&&&&1988.3
&&&红裙子&&&&&夏天来了,街上流行起裙子,&&&&黄、黑、白,&唯有那——&&&&&红裙子,&殷红、殷红,&&这是,青春的跳动。有人比你为花朵,&而你比花朵更婀娜,&有人说你像团火,&可你比火更炽热。&红裙子,在街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飘动、飘动……
&&&&&&&&&&&&&&&&&&&&&&&&&&&&&&&&&&&&&&&&&&&&&&&&&&&&&&&&1988.6
大学生具备的素质,还有,很多很多
四、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们先看看一个大学生的真实告白:
他建议大家,在大学里不要买手机,首先在于在学校你确实没有那么多事情!其次是中国移动如何优惠,如何让利,它一个月也要从你身上赚个6-70!那够你吃一个星期的食堂了吧!
如果有电脑,不要用它来看碟,玩游戏,聊天;学点平面设计,编程,系统操作等实用的东西,那对你以后绝对有用!还有配置不需要P43.0,RAM512&的。有个C1.7,RAM256就够你用了,追求时尚你还没有资格!
不要以为离开了家就是一种解脱,也不要以为你不想家,而家里就不想你,你应当明白。对你爸妈来讲,大学生有成千上万个,而儿子只有一个!隔三差五给家里报个平安,一句问候就可以了!
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你能够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理解什么叫做纯洁!为的是走出学校后能够有这样一种明净单纯的回忆!如果失恋了,千万不要用喝酒、抽烟来发泄自己!伤身体你可以勉强说是自己的无所谓,可是,那烟酒钱可能是爸妈一天的工资!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可以做你自己镜子!大学毕业了,别连(红楼梦)讲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多看点书,让你相信还有精神的存在,许多人缺乏信仰已经让自己无地自容了,不要搞的自己象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以上这一席话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所以,作为大学生应知道在大学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曾经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为此,作为大学生,来到大学要有知识,就要多读书。那么,读什么书?有的同学会说读好书?我要问同学们什么是好书?所以说多读书是指多“读有用之书”。
1、多读书,读有用之书。
有用之书就是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书。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希望大家读以下几类书籍:一是名人传记类;二是,哲学类书籍;三是,管理类书籍;四是,专业类书籍。
名人传记类如: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管理学家,商界精英等等。
政治家、军事家
管理、商界
哲学类&&&柏拉图《理想国》、&奥古斯丁《忏悔录》、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叔本华哲学》、《尼采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
经济学类&&《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
同学们都知道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他的初名子城,字伯涵,小时候并不聪明,才思也不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鸡冠花”,父亲点头说也算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有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答上来。直到第三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对“听月楼”,而他父亲竟把这事忘了,听后才赞许的点点头,赞许他的倔强。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逐渐由倔强变得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心胸狭小,斤斤计较。常常与人结怨,直到二十一岁那一年,他读了一本明代进士袁了凡写给儿子的书——《了凡四训》后,他的心灵被震撼了,这才明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于是他改名国藩,字涤生。“涤”就是洗涤自己过去的污垢、改正自己的缺点;“生”就是取自袁了凡的一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涤生就是要修身养性,克服缺点,做到“内胜”;国藩就是要成为国家的屏障,天下的栋梁,做到“外王”。这就是曾国藩为自己订立的一条成功之路。他有一句十分著名的话:人之气质,由于天性,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曾国藩认为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按理性的精神去改变自己的缺陷和天性,读书和修身十分不开的。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做人。
为此我建议同学们读不同的书籍,注意不同的方法。读名人传记类书,要注意总结成功的经验,读哲学类书注意提升思维水平,读管理类书籍在于丰富管理经验,读专业类书籍在于深化增强专业能力。
2、多参与,参与有用的活动。
来到大学,除了读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有很多活动,应参与。这里我用“参与”一词,而不是“参加”。我认为参与和参加有很大区别。参与是主动的,而参加往往是被动的。要有选择地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参与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识。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数计系同学,周末到百花影院去搞家教,在那里集聚了有河北大学、河北农大、华电大学等学校的同学们,许多中小学家长都到哪里去跟自己的孩子请家教。好多家长,一听说我们是保定学院的学生都给拒绝了,家长要么找河大的、要么找华电的。这个同学很自卑,怅然而归,心里很郁闷。后来,这位同学告诉诉我这个事。我就开导他,我说我们做事不能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而应该要以己之长克人之短,这才是成功的利剑。如果比学历比文凭,肯定比不过人家;那就比能力比水平。我告诉这位同学下一次还去,遇到学生家长,就告诉他们说: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文凭并不代表水平。保定学院前身是保定师专,是专门研究教学的。教中小学生我们才是专家,别的学校是杂牌军。不信,你就让我教教你的孩子试一试,学习成绩提高才是硬道理。学生家长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他一让你一教他的孩子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因为请家教的孩子成绩一般是中下等,敬你的辅导肯定会提高,他成绩一提高,这就是你的功劳。这个学生第二次又去了,于是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这次高兴而归。因此我不管从事什么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开动脑筋,不流于形式,你就会有巨大的收获。
在这里我想再重复一下,大学生活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大学的几年怎样度过的?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储备了知识、锤炼了思想、提高了能力、提升了修养。将来回忆起大学时光的时候,感到的不是懊悔,而是充实和美好。
我祝愿各位同学,将来成为草中菁华(英),兽中之王(雄),成为各路英雄!
同学们,愿你是一辆奔驰,或是一辆宝马,经过保定学院这座加油站之后,跑的跟快,跑得更远!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