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与创新性,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求选题设计题例题,题型为如果研究主题是“”,如果研究主题是“”,(1)请列出三个研究问题;(2)从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研究问题,并说明理由.(3重要性、2创新性、1可行性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求选题设计题例题,题型为如果研究主题是“”,如果研究主题是“”,(1)请列出三个研究问题;(2)从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研究问题,并说明理由.(3重要性、2创新性、1可行性
社会研究方法求选题设计题例题,题型为如果研究主题是“”,如果研究主题是“”,(1)请列出三个研究问题;(2)从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研究问题,并说明理由.(3重要性、2创新性、1可行性(最重要)、4合适性)
我知道大概,私聊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创新性可行性分析.DOC9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儿宝颗粒项目简介
1.处方来源
儿宝颗粒处方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育仁教授(已病故),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汪受传教授。系根据两位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实践,特别是对小儿脾胃病几十年的诊治经验,近20多年研究小儿厌食症的成果,针对小儿厌食症最常见的证型-脾失健运证,提出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反复研究,精炼处方,形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方剂,经不断剂型改革,研制成的治疗小儿厌食症中成药制剂。
2.组成方解
功能:调和脾胃,扶助运化,开胃进食。
主治:小儿厌食症脾胃不和证。证候表现: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尚可,大便偏干,苔脉无特殊改变。
本方系在参考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反复临床研究,筛选药物组成。方中取苍术燥湿助运,陈皮理气助运,鸡内金和山楂消食助运,……,组合成调脾助运、开胃进食之方。组方严谨,有法有度,药物精炼。
本方中苍术为君药。苍术味辛、苦,微温,归脾、胃经。功能醒脾助运,燥湿宽中。《本草崇原》谓:“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玉楸药解》中分析:“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本草纲目》引李杲说:“《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而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也”。以上论述指出苍术、白术均入脾胃经,二者的区别,前者重在运行开郁除湿,后者重在补益。故历来以苍术为运脾主药,用于小儿厌食,有运行脾气、燥湿开郁之功。
陈皮为方中臣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密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试行)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织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 年 月 编写
说明1.本研究报告由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编写。 2.编写要求: (1)总体目标完整、集中、明确、可考核,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 方面的可行性; (2) 研究任务和内容重点突出, 课题设置合理, 各课题之间关联度高; (3)技术路线清晰、技术关键点与创新点明确; (4)配套条件落实,管理措施具体,组织实施条件完备就绪,课题承 担单位的选择符合要求; (5)经费概算根据充分,经费筹措有保障,经费使用符合有关规定; (6)风险分析全面,对策措施完备; (7)相关证明文件等附件齐全。 3.报告中涉及到外文缩写要注明全称。 4.本报告文本采用 A4 幅面纸,4 号仿宋体字。标题加黑。 5.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 15 份,由项目组织单位盖章后报科技部,同 时报送电子版本。 6.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后,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形成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1 项目信息表项目名称 密 级 ■能源 所属领域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编号 保密期限 ■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单位名称□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机构代码 邮政编码 职 401123项 目 建 议 单 位 信 息通讯地址 姓 联系人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中段杨柳路 2 号 名 雷晓玲 性 别 女 移动电话 传 真务 副处长
023-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023- 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 参与组织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重庆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科技部项目主管司 项目起始时间 2012.1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 项目结束时间 申请支撑计划专项经费 其他财政拨款 经费预算 800 万元 单位自有货币资金 其他资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资助方式 0 万元 0 万元
万元 0 万元2 课题分四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 承担单位: 子课题二、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特点研究 拟分解的课题及其承 承担单位: 担单位选择方式 子课题三、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 承担单位: 子课题四、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 承担单位:■科技任务类专项规划重点任务: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年) 明确 》 “能源” 、 “资源” 、 “环境”“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是重点领域,本项目为这些重点领域科技 、 创新的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提供综合技术,并建立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和规则,有效解决节能减排相关问题,推动碳排放实体积极主动研发和采用低 碳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 场” 。重庆市政府将低碳企业和低碳产品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纳 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在规划中明确指出“探 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 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和 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将碳强度降低 17%列为约束性目标。本 项目就是要具体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为完成国家“十二五” 应对气候变化 的部署和任务提供综合技术。 项目任务来源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与政策研 究任务。同时提出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统计和核查技术体系的任务。本 项目就是要具体落实国家科技规划的要求,为完成国家科技规划任务提供综合 技术。 《 “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重点科技任务包括 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研究、碳源和碳汇的检测、统计与评估体系研究。本项目 重点进行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研究, 将建设碳排放交易平台, 并进行示范交易, 是具体落实和完成这些科技任务要求而设置的。3 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 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摘要本课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 》中 明确重点领域“能源”“资源”“环境”“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优先 、 、 、 主题内容。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的建立,能有效地解决节能减排相关问 题,将成为完成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有效手段,并将推动碳排放实体积极 主动研发和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舍 弃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课题将依托具有成熟交易平台运营经验的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 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平台、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具有现有基础研究成 果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相关单位,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同进行本 课题的技术开发和实施工作。 课题将以重庆市为试点,研究典型企业碳排放量监测、核算与核查方 法,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等关键共性问题;研发碳排放交易平 台重要支撑技术,构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进行重庆市碳排放交易试 点及运行维护技术示范。同时,通过对国际国内不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运 营经验、减排效果、监管和相关政策研究,提出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的近中期方案和长期战略,促进国内碳排放交易服务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包括(1)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开展典型企业碳排 放交易模式研究,分析研究碳排放交易保障体系及其效益,制定典型企业 碳排放交易长期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等,为实现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 奠定基础。主要内包括: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核查方法研究,典型企业 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研究,碳排放交易保障体系研 究,碳排放交易效益分析。 (2)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特点研究。4 比较分析国内各相关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 江苏等)的支撑技术研究,为碳排放交易平台试点建设与示范提供参考。 主要内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 及其效果分析,江苏省试点城市碳排放交易方案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碳排 放交易试点总结与对比分析。 (3)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 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从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相关模式、业务流 程、交易对象与监管机构等需求出发,根据碳排放交易的业务流和数据流 特征,研究并开发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碳排放交易服务试点平台;制定重 庆市碳排放交易流程及规范,构建重庆市“市级---特色区域级”两级碳排 放交易体系;实现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主要内容包括:碳排 放交易核算系统研发,交易信息供需发布系统研发,交易评估、监管与认 证系统研发,电子竞价与交易系统研发,碳排放交易持续跟踪、分析与管 理系统研发,重庆市碳排放交易模式设计,构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市级平 台,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重庆市碳排放交易系统运行维护技 术示范。 (4)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国内外 碳排放交易经验,提出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近中期策略方案和长期 战略;并设计开发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为碳排放交易示范平台的运行优 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其它区域碳排放交易的机制设计与效果评估提供 指导。主要内容包括: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碳、我国碳排放 交易实施方案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实施后,将提出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和交易模式, 建成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实现重庆市碳排放交易示范,研发出碳排放 交易模拟平台 1 套,提出我国碳排放交易相关政策建议报告 8 篇,软件著 作权 3-4 个,出版相关专著 1-2 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10-15 篇,培养 技术骨干 6-8 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8-10 人,国家决策咨询报告 8 份。 本课题总经费 800 万元,拟全部申请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5 一、项目需求分析 1.项目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 》重 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任务部署,以及“十二五”重点科技任务类专项规划、 部际合作、省部会商、技术创新工程等确定的重点任务,以及与国家重大 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等相关重点任务需求的结合程度。 (1)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 》 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需要。 本课题依托《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内减排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开展独占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本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 》中明确重点领域“能源”“资源” 、 、 “环境”“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优先主题内容。 、 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的建立,将成为完成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有效 手段。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把碳排放权进 行流通和交易,能有效地解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年) 》节能减排相关问题,并将推动碳排放实体积极主动研发 和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舍弃高消耗、 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 碳排放交易市场” 。重庆市政府将低碳企业和低碳产品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 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在 规划中明确指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 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把碳排放权进行流通和交易,能有效地解决我国 节能减排相关问题。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的建立,将成为完成我国节能 减排任务的有效手段。 (3)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重大 战略与政策研究任务,围绕气候变化领域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应对措施研究,6 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同时提出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统计 和核查技术体系的任务。本项目就是要具体落实国家科技规划的要求,为 完成国家科技规划任务提供综合共性技术。 (4)“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重点科 《 技任务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研究、碳源和碳汇的检测、统计与评估体 系研究。本项目重点进行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将建设碳排放交易平台, 并进行示范交易,是具体落实和完成这些科技任务要求而设置的。 (5)建立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将是完成我国节能减排任务 的有效手段。目前,环境问题在全球各个地方被普遍关注。在工业化过程 中,因为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由此导致的极端 气温、水灾、旱灾等异常气象己发展到不容忽视的地步,已经成为制约世 界各国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全球变暖的相关问题,研究其解决 对策,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碳排放,对今后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说是极 为重要。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任务尤为艰巨。2007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8 年又发表了《中国应 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白皮书》 。2009 年 11 月 2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 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家 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如何做到既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降低能源 消耗和碳排放,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2.项目预期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1)预期成果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①本项目依托《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内减排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应 用》项目,开展独占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出典型企业碳排放交 易配额分配方案和交易模式,建设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实现重庆市碳 排放交易示范,研发出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 1 套,提出我国碳排放交易相7 关政策建议报告 8 篇。 ②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 服务平台、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 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相关单位, 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同进行本领域的技术开发工作,使我国碳排放交 易科研和管理水平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③利用本项目所搭建的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打 造一支拥有碳排放交易平台专业技术的科技和管理团队,其中锻塑 6~8 名 技术骨干。 ④综合国内外碳排放交易经验,提出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近中 期策略方案和长期战略;并设计开发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为碳排放交易 示范平台的运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其它区域碳排放交易的机制设 计与效果评估提供指导。 5 ○通过本课题实施的碳排放交易示范,将促进企业广泛采用低碳技术 和工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企业实现产品低碳化、标准 国际化、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助推我国低碳行业的 发展。 (2)预期成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目前,环境问题在全球各个地方被普遍关注。在工业化过程中,因为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由此导致的极端气温、水 灾、旱灾等异常气象己发展到不容忽视的地步,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 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全球变暖的相关问题,研究其解决对策,采 取相关措施减少碳排放,对今后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说是极为重要。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任务尤为艰巨。2007 年 6 月, 国务院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8 年又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8 变化的政策与白皮书》 2009 年 11 月 25 日,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 作为约束 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家统计、监 测和考核办法。如何做到既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 排放,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规则,把碳排放权进 行流通和交易,能有效地解决我国节能减排相关问题,并将推动碳排放实 体积极主动研发和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 整,舍弃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规则的建立,将成为完成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有效手段。 同时,通过碳排放交易,还将为森林还原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开辟工业反 哺农业的新道路。 二、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相关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碳排放交易发展现状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通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策略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2005 年有 170 多个国家签署的《京都 议定书》正式生效,为各签约发达国家制定了具有约束性的减排目标的同 时,创造性地设计了灵活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帮助签约国家实现其承 诺目标,碳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依据类型来划分,目前国际碳排放市 场的结构可分为以项目为基础的市场和以配额为基础的市场。在碳市场构 架下,全球形成了以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为主的国际性碳排放交易市 场体系,建立了多元的交易平台。 我国碳市场交易产品以 CDM 项目交易为主,已经成为全球 CDM 项目交 易的主要国家之一。截止到 2011 年 3 月,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 2905 个 CDM 项目中, 我国有 1267 个, 43.61%, 占 全球项目的预计年减排量为 4.5 亿吨,9 我国为 2.8 亿吨,占 63.12%。按照国家发改委对我国 CDM 项目一级核证减 排量(CERs)市场指导价格估算,每年将为我国的 CDM 项目带来约 28 亿欧元 的额外环境收益。 围绕 CDM 项目开发、认证、交易等活动,全国已经有国内外的企业、 咨询机构、金融财团、能源公司等 120 余家参与到 CDM 项目开发,并成立 70 余家本土的碳咨询机构,为 CDM 项目开发提供技术咨询、碳信用交易中 介等服务。 尽管 CDM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链接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碳市场,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碳市场的全球统一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 2012 年后的温室气体排放谈判结果尚不明确,各个国家仍在谨慎地评估碳 市场的建设方案。多样性将是碳市场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多样性根本的原因在于减排成本的差异化。碳商品的价值与所在地区 的经济、政治、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国家均会采取不同的碳市场建设 方案。各交易系统下的碳商品的价格与质量将与这些区域性特征密切相关。 对中国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首先从区域碳交易体 系入手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在东部地区采取更激进、更接近于发达国 家的减排政策,将帮助这些地区实现产业升级。西部地区采取温和的排放 控制政策,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向企业传递正确的激励信息,鼓 励经济向低碳的方向发展。 (2)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欧盟为代表的 强制性配额与管理。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依据一国的碳排放总量及减排量 来确定国内各企业的排放许可额度,实际排放量小于排放许可额度的企业 可以把自己剩余的碳排放额度拿到碳交易市场上出售,反之,那些实际排 放量大于排放许可额度的企业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给予经 济处罚。这种机制的实施需要以制定强制排放额度、建立健全的测定与登10 记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管制度为前提条件,否则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另一 类是以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为代表的自愿性碳排放交易机制。这种机制是 在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一些政府、企业及其他实体自愿组织在一起 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并在相互之间交易碳排放 权配额。在这种机制下,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性法律制度保障,在额度分 配、测定及监督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国内碳市场交易机制以《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为法律 依据,绝大部分碳减排量以“原型碳指标”的形式直接进入国际碳市场, 碳市场交易主体不在国内,减排项目开发者缺乏议价能力,利润空间有限; 交易形式单一,主要以基于项目的“点对点”交易为主,碳减排指标难以 从减排项目中脱离出来形成单元化的交易产品,严重影响了碳指标交易产 品的流动性;国内企业不承担可量化的减排任务,仅靠自愿碳排放交易很 难形成对碳减排指标的价值发现,企业参与碳市场积极性低,交易规模难 以形成。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关于可核算、可交易的简化碳计量方法、规 模化碳排放交易标准流程及交易平台的报道。 目前国际上虽然已建立多个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但只有根据不同 的区域、经济和文化条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政策组合,才可以有效克服 不同政策工具的局限性,否则就会降低碳交易制度的绩效,达不到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现阶段,还没有体现重庆市具体的行业特点与要求 的碳排放交易制度。本课题将开展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建立适合于 重庆的碳交易制度,推动重庆碳排放交易平台的建设。 (3)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现状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已达到 300 亿美元。目前全球除中国外有 22 个碳交易平台,分布在欧洲、北美、亚洲 以及南美洲。根据标的的不同,碳市场中较通用的产品如欧洲排放额度 (EUA)、核证减排量(CERs)、自愿交易减排量(VERs)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中进11 行交易。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亦是碳金融交易的核心地区。2007 年伦敦在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的交易份额占了总量的 87%; 欧洲能源交易 所 (EEX),北 欧电力 交易所 (Nordp001), 以及 纽约 -泛欧 证券交 易集 团 BlueNext 紧随其后;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占据了自愿碳交易市场 (VERs)的主要份额。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基于碳交易金融创新性产品也 层出不穷,国际碳交易平台亦能提供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从场外交易到场内交易,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远期合约到碳交易掉 期。 目前我国主要的环境交易所有三个,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 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目前这三大环境交易所的业务多集中 在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尽管北京环境交易所已 经建立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信息服务平台,但尚未开展实质性的碳排放权交 易。目前,北京环境交易所是以会员制为基础的从事环境权益交易的机构, 其交易模式都是依靠会员。该交易所的核心目的和出发点是提供一个专业 化的市场化平台,使各类从事环境权益的买家、卖家和中介机构等各方在 一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平台上共同参与交易,实现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由于交易所自身不直接参与市场业务,因此会员对交易所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由于环境权益交易对会员本身的要求也比较高, 会员需要熟悉从项目开发、项目设计、项目跟踪和挂牌以及成交等的一系 列交易流程,需要专业背景和业务知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除了由天津产 权交易中心参与外,引进了中石油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三者的持股 比例分别是 53%、22%、25%,分别以资金和无形资产等形式入股。天津 排放权交易所主要借鉴了 CCX 建立的模式和有关运行机制。 的交易机制 CCX 不受政府主导,由企业和企业、甚至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易。在 CCX 类 似于资本交易的平台上,交易的是经过核证机构核证的减排量。与 CDM 框 架下包括政府、业主和中间机构的复杂利益链相比,CCX 的碳交易是相对简12 单的“民间活动” 。 由于我国目前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不完善,企业实现碳排放的交易基 本是靠国家、地方环境管理部门或是政府来牵头实现,其中行政干预的力 度较大,没有真正体现出市场的力量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交易, 也是缺乏效率的,企业可选择的交易对象范围窄,实现交易时的价格非透 明化,可比较性差,所以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 除了北京、天津和上海外,浙江、湖北等省也正在酝酿并实施把排污 权交易引入产权交易市场,在“深港金融特区”筹备中,建立碳交易所也 是其建设内容之一。虽然各地都在加快推动交易平台的建设,但这并不是 轻而易举的事情。从已经建立的环境交易所的运行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 下问题: 1 ○碳交易市场相对混乱,主体分散,议价能力弱。目前我国的碳交易 市场主要是现货市场,交易大多是分散的,其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私下达成 的。在我国现行的碳交易中,国内业主所能收集到的价格信息不仅十分零 散,而且其准确程度也比较低,且受到启动、实施时间的制约;而国外投 资者则在专业性机构的支撑下运作,占据了询价、决策的主动性,加上碳 基金等专业机构的介入,因此我国碳交易项目投资收益差价多落入了国外 投资者囊中。 2 ○目前,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对碳排放贸易领域都表现 出有积极的参与兴趣,但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政府导向的作用不明显,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不明和信号不清晰。第二, 市场的力量和作用体现不足,可选择的碳交易对象范围窄,实现碳交易时 的价格非透明化,可比较性差,碳交易成本较高,缺乏效率。第三企业信 息不透明,碳排放基础数据来源不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活 跃度,妨碍碳交易市场的建立。13 3 ○目前,我国大部分以碳交易名义设立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所,仍处于 碳交易模式的探索阶段,业务方向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营业务 往往是与碳排放权交易关联度不高的“边缘”项目,还有些是涉及低碳的 技术转让,甚至是与碳交易并无直接关系的投融资业务。 2.项目实施已具备的基础 (包括已发布的相关规划及政策措施;近 5 年来国家科技计划对本项 目相关任务的支持情况及已取得的成果情况;产学研等研发力量组织情况, 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基础条件等。 ) (1)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研究及政策措施制定 我国对气候公约和议定书谈判高度重视,从多种渠道大力支持相关研 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应对气候变 化早已成为共识,减缓温室气体和适应气候变化,及碳排放交易制度的相 关研究已经深入开展。为了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大绿色 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 国家制定了《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 。 在气候变化谈判支撑研究方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部先后 组织了“ 《气候公约》谈判对策研究”“ 、《气候公约》及《京都议定书》谈 判对策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论、方法 、 与谈判对策研究”等科技攻关课题,建立和培养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针 对哥本哈根会议以来的复杂形势,2010 年科技部组织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973 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项目, 加大了在气候谈判方面的 学科建设力度, 扩展了研究队伍。 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方面, “八 我国 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都安排了 全球环境变化应对的项目和课题,包括“八五”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策研 究”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下的“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1990 年我 、14 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及排放量估算”“减 、 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选择研究”“九五”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策与环境 , 管理研究”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下的“我国能源供应与工业、交通等部门响 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技术政策与行动措施研究”“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对策研 、 究”“十五”的“全球环境变化对策与支撑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及其 , 下的“我国能源供应、工业、交通等部门减缓碳排放的技术经济评价”“世 、 界中长期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科技水平的情景分析”“十一五”的“全 , 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支撑项目及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综合研究与示范”等,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一支稳定、跨学科跨 领域的专家队伍。在 2010 年的 973 应对气候变化专项中,有针对性地开展 了 2020 年减缓目标实现途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制度等紧迫任 务的初步研究,为本项目的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历年科技攻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开发了相应研究方法和模型, 如“3E”模型、中国 MARKAL 模型、IPAC 模型、全球分地区综合气候变化评 价模型 IAMC 模型、气候模式等;(2) 系统评价了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 景,重点评估与分析了现有的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方法、主要假设 和研究结论,比较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对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影 响,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能的排放情景,为分析减排潜力和排放空间提供了 参考依据;(3) 全面分析了我国能源供应、工业、交通等部门温室气体减 排潜力及其经济性,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拟采取的相应政 策与措施,并比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有关中国未来在减排技术、减排潜 力及其经济性方面的差异;(4) 深入分析了温室气体控制政策和技术在典 型省市、典型行业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了温室气体控制的政策体系、技 术体系、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促进了温室气体控制技术在地方和行业的 示范及推广。15 2010 年重庆市科委通过组织专家认真调研, 安排专项资金紧急启动 “重 庆森林碳汇战略”专题研究。研究目标是为重庆市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建设 和争取国家低碳发展城市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研究方向是重点围绕重庆市 森林碳汇测算、碳源评价、碳汇交易机制及运作模式、低碳发展对策等四 个方向展开研究。组织形式是采用“政府+专家+机构”的实施方式开展专 题研究。研究完成了《重庆市森林碳汇测算与低碳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和 《重庆市碳汇交易平台及碳汇收益惠农机制建设总体思路》 2011 年将完成 , 《重庆市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指南》《重庆市森林碳汇指标认证指南》《重 、 、 庆市森林碳汇核查方法指南》等技术文件和相关碳交易体系及制度建设工 作。 (2)研发力量组织情况及基础 课题建议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重科院)是重庆市政府在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简称重科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2008 年通过对原重庆市有关科研院所资源整合而组建的正厅级事业型研究 单位,是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为一体 的综合研究机构,是重庆市组建的最大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下属有 9 个事业编制的中心和 9 个转制院所,并出资设立了“重庆市应用 技术有限公司” ,对 31 家企业进行控股或参股。目前,重科院拥有科技人 员近 2000 人,科研资产 10 亿元以上,科研成果近 1000 项,每年为重庆市 3000 多家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实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收入 2 亿多元。 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和发展,重科院已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 100 余项,申 请获得科研资助经费 10368 万元。针对该课题研究内容,重科院下属的低 碳研究中心、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信息与自动化研究中心、检测中 心等,均将发挥各自专长参与到本项目的实施中,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和 实施提供坚实的设施设备、人才、技术等支持。同时,重科院近几年来广 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俄 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阿根廷、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16 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质性的合作。其中与威尔士低碳研究院合 作成立了重庆低碳研究中心并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低碳领域的 技术合作,共同推动重庆低碳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促进重庆及西部地 区低碳技术的进步;与联合国 CONDUIT 基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重科院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搭建了 轨道交通与汽摩零部件等 4 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及科技检测、技术评估 与交易等 2 大创新服务平台。重科院具有丰富的平台建设、示范和运营经 验,已经形成了一批组织严密、优势互补的研发队伍,集聚了一大批碳排 放监测、计量方法、低碳技术、交易系统架构、交易平台运作等领域的技 术人才,专业人才基础雄厚。重科院十分重视低碳领域的研究,设有专门 的低碳研究中心,并组织实施多个低碳示范项目,其中,重科院组织实施 的“金麟七星公馆低碳环保项目” ,是重庆市首个低碳技术综合利用的科技 示范工程和中英低碳科技成功合作的典范。目前,重科院正着力打造重庆 市最大的面向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研究平台,为重庆低碳产业的发展提 供技术支持。 重科院下属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拥有 1500 平米的服务场地,包括 技术对接、成果展示、业务洽谈等办公区域,同时拥有 100 平米的服务器 机房、专用网络设施等,其自行研发的“技术技能评估与在线交易平台” , 具备技术技能的电子手册制作、网上发布、现场展示、查询与推荐、推广 与对接、交易拍卖等特色服务,该平台已正式商业化运营,并得到了广大 技术拥有者、投资方和科技服务中介的好评。能够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 台的建设、示范、运营、推广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设施和服务保 障。 课题联合建议单位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中国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 是国内较早开展可持续发展、气候变 13
化科技与政策等战略问 题研究的机构之一,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7 “973 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课题和气候变化领域大量国际合作项目。长 期以来,中心在地方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 设和试点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技术数据库建设方面,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努 力,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与国家科技部: “九五”“十五”公关课题的 、 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以及包括环境 无害化技术供给/需求数据库、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源数据库、清洁生产案 例库、环境无害化产品数据库与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在内十余个 数据库及其基于 Web 的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基于互联网 的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动态管理及技术需求与供给的匹配。该系统已成功 应用于国内外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对促进国内外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与 交流起到重大作用。 在技术评估与集成优化评估方面, “十五”期间,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 理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承担的“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共享”课题,还就主 要污染行业环境无害化生产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了相关行业能耗、 水耗与污染物排放等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 ANN 的行业无害 化生产能力评估模型,对中国主要污染行业按省、市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估; 主要污染行业的能耗、水耗与污染排放信息与各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估 结果 14
利用 WebGIS 在互联网上实现了信息共享。 “十一五”以来,已支持和协助国内 28 个省市(兵团)建立了省级 CDM 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我国西部十一省清洁生产能力建设,以及我 国重点行业能耗对标项目。该中心项目组织经验、研究力量、技术网络和 已有工作基础将为项目的顺利组织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课题合作建议单位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重交所)是根据党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的精神,为 了更好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经重庆市人民政18 府批准于 2004 年 3 月 19 日组建,为重庆市国资委指定的重庆市唯一的国 有产权交易及鉴证机构。重交所具有“起步规范,机制良好;政策业务, 全国最多;物权交易,成效显著;市场体系,健全完善;信息系统,优势 独特;廉政建设,卓有成效”等六大特点,被业内专家和舆论界誉为产权 交易“重庆模式” 。通过七年发展,已跻身全国四大产交所。该交易所交易 涵盖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社会涉讼资产、中央企业 资产、政府公共资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中小企业产权转让等领域;创 下了市场体系建设、涉讼交易、物权交易、交易宗数、流动速度五个“全 国第一” 。截至 2010 年 12 月,重交所累计实现成交项目 11,037 宗,交易 额 1,651.76 亿元,年交易额居中西部之首。并于今年 1 月份正式挂牌成立 西部首家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开展碳排放等环境资源交易,具备丰富的平 台运营、产权与资源交易实际运营经验,能够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建 设和示范提供完善的运营服务。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拥有先进完善的平台设施、丰富的平台建设与运 作经验、全方位的产权交易经验,并经过数年的大胆实践和奋力拼搏,重 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现已建成一支与产权交易市场相适应的、精干高效、战 斗力较强的员工队伍,将为本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平台的建立与示范提供有 力的软硬件环境基础和保障,大力促进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课题联合建议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发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展战略、发展与改革政策、公共管理、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以及相关学科 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建所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6 项,省部级科技 奖励 32 项,发布了《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 、 、 国创新发展报告》《中国能源报告》等品牌报告,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 、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了高水平的研究咨询服务。中国科学院科 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www.)成 立于 2006 年,专门从事国家层面的能源与环境战略规划、能源市场和碳市19 场设计、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其中,碳市场和碳金融是中心的重点研究 方向。中心主任范英研究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心研究团队已 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150 余篇。团队成员多数具 有从事能源和环境相关领域研究的经历,并具有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的能 力和经验。近 5 年来,研究团队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国家能源局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 国际合作项目等。其中,与本项目相关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 项目“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与低碳经济政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面上项目“国内碳排放交易机制设计中的经济效率与区域公平” ,中国科 学院战略先导性专项“我国减排成本及减排路径选择研究” 、中国科学院重 要方向性项目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市场研究” ,教育部重大课题“低碳经 济转型下的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研究” 。欧盟第七框架项目”Support to regulatory activities for CO2 capture and storage(STRACO2) ”和中 英合作项目”Near Zero Emissions Coal (NZEC)” 。中心成员还参加了“日 本京都大学 21 世纪 COE 可持续能源系统”项目, “基于计算机模拟实验的 鲁棒的制度设计”课题和日本资源能源厅的“日本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的研究。中心提交的政策咨询报告“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 议”和“审慎对待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被中办和国办采用。已出版《我国 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曲线、路径选择与战略研究》和《中国能源报告(2008): 碳排放研究》等专著。 三、项目目标、任务与考核指标 项目目标、 1.项目目标 以重庆市为试点,研究典型企业碳排放量监测、核算与核查方法,碳 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等关键共性问题;研发碳排放交易平台重要 支撑技术,构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进行重庆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及运20 行维护技术示范。同时,通过对国际国内不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运营经验、 减排效果、监管和相关政策研究,提出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近中期 方案和长期战略,促进国内碳排放交易服务产业发展。 2.主要任务 (1)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 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 开展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模式研究,分析研究碳排放交易保障体系及 其效益,制定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长期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等,为实现典 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核查方法研究 典型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研究 碳排放交易保障体系研究 碳排放交易效益分析 (2)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特点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各相关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广 东、江苏等)的支撑技术研究,为碳排放交易平台试点建设与示范提供参 考。主要内容包括: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及其效果 分析 江苏省试点城市碳排放交易方案研究 我国不同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总结与对比分析 (3)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 从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相关模式、业务流程、交易对象与监 管机构等需求出发,根据碳排放交易的业务流和数据流特征,研究并开发 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碳排放交易服务试点平台;制定重庆市碳排放交易流 程及规范,构建重庆市“市级---特色区域级”两级碳排放交易体系;实现 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主要内容包括:21 碳排放交易核算系统研发 交易信息供需发布系统研发 交易评估、监管与认证系统研发 电子竞价与交易系统研发 碳排放交易持续跟踪、分析与管理系统研发 重庆市碳排放交易模式设计 构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市级平台 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 重庆市碳排放交易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示范 (4)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 综合国内外碳排放交易经验,提出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近中期 策略方案和长期战略;并设计开发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为碳排放交易示 范平台的运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其它区域碳排放交易的机制设计 与效果评估提供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碳 我国碳排放交易实施方案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3.项目涉及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益技术分析,项目的技术 难点和创新点 项目涉及的行业共性及关键技术: (1)企业碳排放初始配额的确定 (2)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置 (3)碳排放交易流程监管及认证 (4)碳排放交易系统支撑技术 项目的技术难点: (1)典型企业碳排放监测与核算、配额的确定 (2)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22 (3)碳排放交易机制及其保障体系设计 项目的创新点: (1)在国内首个建立“市级---特色区域级”两级碳排放交易平台 (2)建立基于服务组件框架(SOA)的碳排放交易服务平台 (3)构建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进行碳排放交易机制设计指导与运行 优化 4.项目技术路线5.项目成果及考核指标 (1)提出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和交易模式。 (2)建成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 (3)实现重庆市碳排放交易示范。 (4) 研发出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 1 套。 (5) 提出我国碳排放交易相关政策建议报告 8 篇。23 (6) 软件著作权 3-4 个。 (7) 出版相关专著 1-2 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10-15 篇。 (8) 培养技术骨干 6-8 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8-10 人。 (9) 国家决策咨询报告 8 份。四、项目实施计划、任务分解与课题设置 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实施的年度计划安排与阶段目标序 号 1 进度安排 任 务 课题启动;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 ? 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核查方法研究 2 ? 典型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 交易机制和交易模 式研究 ? 碳排放交易保障体系研究 ? 碳排放交易效益分析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 支撑技术及其效果分析 江苏省试点城市碳排放交易方案研究 我国不同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总结与对比分析 ? 碳排放交易核算系统研发 ? 交易信息供需发布系统研发 ? 交易评估、监管与认证系统研发 4 ? 电子竞价与交易系统研发 ? 碳排放交易持续跟踪、分析与管理系统研发 ? ? ? ? 重庆市碳排放交易模式设计 构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市级平台 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 重庆市碳排放交易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示范 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我国碳排放交易实施方案及其发展战略研究14 20153624 7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总结验收,提交研究报告, 提交专利、论文/论著等。2.项目任务分解与课题设置方案 本项目设置 1 个课题,4 个专题。 课题名称: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 专题 1: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 专题 2: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 专题 3: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 专题 4: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 3.课题目标、任务、考核指标(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及课 题承担单位选择方式 专题 1: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 目标:开展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模式研究,分析研究碳排放交易保障 体系及其效益,制定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长期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等,为 实现碳排放交易示范奠定基础。 主要任务:1)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核查方法研究;2)典型企业碳 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研究;3)碳排放交易保障体系研 究;4)碳排放交易效益分析。 考核指标:1)提出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和交易模式;2) 制定相关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长期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3)形成相关有价 值的材料, 为实现碳排放交易示范奠定基础;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篇。 4) 承担单位:专题 2: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 目标:比较分析国内各相关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北京、上海、天25 津、广东、江苏等)的支撑技术研究,为碳排放交易平台试点建设与示范 提供参考。 主要任务:1)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 术及其效果分析;2)江苏省试点城市碳排放交易方案研究;3)我国不同 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总结与对比分析。 考核指标: 提出我国不同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总结与对比分析报告; 1) 2)形成相关有价值的材料,为碳排放交易平台试点建设与示范提供参考; 3)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篇。 承担单位:专题 3: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 目标:从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相关模式、业务流程、交易对 象与监管机构等需求出发,根据碳排放交易的业务流和数据流特征,研究 并开发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碳排放交易服务试点平台;制定重庆市碳排放 交易流程及规范, 构建重庆市 “市级---特色区域级” 两级碳排放交易体系; 实现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交易示范。 主要任务:1)碳排放交易核算系统研发;2)交易信息供需发布系统 研发;3)交易评估、监管与认证系统研发;4)电子竞价与交易系统研发; 5)碳排放交易持续跟踪、分析与管理系统研发;6)重庆市碳排放交易模 式设计;7)构建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市级平台;8)重庆市典型企业碳排放 交易示范;9)重庆市碳排放交易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1)建成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2)实现重庆市碳排放交 易示范;3)软件著作权 3-4 个;4)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篇。 承担单位:专题 4: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26 目标:综合国内外碳排放交易经验,提出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 近中期策略方案和长期战略;并设计开发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为碳排放 交易示范平台的运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其它区域碳排放交易的机 制设计与效果评估提供指导。 主要任务:1)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2)我国碳排放交易 实施方案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考核指标:1)研发出碳排放交易模拟平台 1 套;2)提出我国碳排放 交易实施方案及其发展战略研究;3)出版专著 1 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篇。 承担单位:五、项目概算 1.项目概算表预算科目名称 序号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经费支出 (一)直接费用 1、设备费 (1)购置设备费 (2)试制设备费 (3)设备改造与租赁 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27合计 (2)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专项经费 (3)800.00 690.02 58.00 58.00 0.00 0.00 80.00 95.00 0.00 80.00 62.40自筹经费 (4)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8、出版/文献/信息传 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9、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其他支出 (二)间接费用 其中:绩效支出 二、经费来源 (一)申请从专项经费 获得的资助 (二)自筹经费来源 1、其他财政拨款 2、单位自有货币资金 3、其他资金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 /85.00 76.10 99.60 53.92 0.00 109.98 31.30 800.00 800.0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0.00 0.00 0.00 0.002.项目概算说明 (1)详细分析说明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与项目研究或示范的相关 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万元, 86.3%) I、直接费用(690.02 万元,占总经费的 86.3%) 直接费用( (一)设备费(58 万元,占总经费的 7.25%)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专用仪器设备,在现有 仪器设备基础上添加碳排放交易平台运营专用设备。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本课题的设备费主要指构建碳交易机制的 系统平台建设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测试装置。测算方 法为:工作站 3.2 万;服务器 2 台,4.5 万元/台;高性能 PC 机 18 台,0.7 万元/台;笔记本电脑 8 台,1.5 万元/台;打印机 8 台,0.4 万元/台;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28 1、购置设备费 共计 3.2*1+4.5*6+0.7*18+8*1.5+8*0.4=58 万元 ①、为面向服务架构 SOA 的碳排放交易平台提供综合资源、可重复使 用的组件、功能强大并易于使用的工具、以支持 HTTP 和 IIOP 通信的可 伸 缩 运 行 时 环 境 , 需 购 置 专 用 系 统 运 营 服 务 器 1 台 ( 思 科 C460 M1/G *4、含 4 年技术服务费),每台 18 万:18*1=18 万元。 ②、为平台的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 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需购置专用数据库服务器 2 台(IBM X3690 X5, 含 4 年技术服务费)每台 4.5 万:4.5*2=9 万元。 ③、开发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所需的高性能 PC 机 8 台 8 万元,笔记 本电脑 4 台 6 万元,打印机 2 台 1 万元:1*8+1.5*6+0.5*2=16 万元。 ④、平台运营所需专业防火墙(CISCO ASA5520-K8 ASA 5520)1 套,每 套 3 万:3*1=3 万元。 ⑤、平台运营所需专业集成多业务路由器(CISCO3825-HSEC/K9)1 台, 每台 2 万:2*1=3 万元。 ⑥、高性能专用存储设备 2 台,每台 2 万:2*2=4 万元。共计 18+9 +16+3+3+4=58 万元 (二)材料费(80 万元,占总经费的 10%)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 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等费用,碳排放交易平台运行相关耗材。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重庆市“市级--特色区域级”两级碳排放交易平台的交易场地和机房需要各内建筑用材, 同时 本课题的材料费,主要是购买完成研究任务所必需的资料打印装订、 复印、传真、打印机墨盒墨粉、硒鼓、光盘、U 盘等办公用品及网络配件等, 共计 80 万元。在课题执行期内各参与单位需要文献报告打印复印、程序和29 研发结果的输出、测试、验证等需要大量的纸张、硒鼓、墨盒、光盘、U 盘 等耗材。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①重庆市“市级---特色区域级”两级碳排放交易平台共 2 个,每个平 台交易场地面积约 400m2,共需建设用材料:用于两级平台建设所需网线、 隔断、建材、电线、插座、开关电源等材料,每级平台需 20 万元:20*2= 40 万元。 ②、 重庆市“市级---特色区域级”两级碳排放交易平台所需机房共 2 个,每个平均 30m2,共需材料:机房机架、支架、布线、防辐射材料、开 关电源等每级平台需 15 万元,2 个平台共计:15*2=30 万元。 ③、本课题共分 4 个专题,参与单位约 10 家,在课题执行期内各单位 需要文献报告打印复印、程序和研发结果的输出、测试、验证等需要大量 的纸张、硒鼓、墨盒、光盘、U 盘等耗材,每个单位每年办公耗材平均约 0.25 万元:0.25*4*10=10 万元。 共计+30+40+10=80 万元。 (三)测试化验加工及计算分析费 (95 万元,占总经费的 11.9%)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典型碳排放企业碳排放量检测,碳排放交易 系统部分专业模块定制研发加工,平台所有功能、可靠性及安全性测试等。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用于典型碳排放企业碳排放量检测对于确 保碳交易平台的建立有重要意义,通过碳排放量检测可以确保碳交易的进 行。碳排放交易系统部分专业模块定制研发加工,将为碳排放交易平台的 建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部分专业模块定制研发加工,平台所有功能、 可靠性及安全性测试等确保碳排放交易顺利进行。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①、典型碳排放企业碳排放量调查检测费用,在课题研究期间,需要 对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实际碳排放量进行检查,计划委托第三方环境检30 测机构对重庆市 25 家典型碳排放企业进行检测,每次检测平均需 1 万元, 共计 25 万元。 ②、定制碳排放交易平台电子竞价交易系统,包含交易信息展示/委 托下单(买进/卖出)/封闭式竞价/反向竞价/成交历史查询/帐务查询/交 易撮合/配额调整/安全结算等 28 个功能模块,其中难度级别为 4 的功能 模块为 4 个,每个模块加工费为 3.5 万;难度级别为 3 的功能模块为 6 个, 每个模块加工费为 1 万;难度级别为 2 的功能模块为 8 个,每个模块加工 费为 0.5 万; 难度级别为 1 的功能模块为 10 个, 每个模块加工费为 0.2 万: 计 26 万。 ③、定制碳排放交易评估、监管与认证系统,包含碳排放计算/核算 /评估/监管/认证/授权/跟踪等 18 个功能模块,其中难度级别为 4 的 功能模块为 3 个,每个模块加工费为 3.5 万;难度级别为 3 的功能模块为 7 个,每个模块加工费为 1 万;难度级别为 2 的功能模块为 3 个,每个模块 加工费为 0.5 万;难度级别为 1 的功能模块为 5 个,每个模块加工费为 0.2 万:计 20 万。 ④对碳排放交易平台中碳排放计算、核算、交易信息供需发布、交易 评估、监管与认证、电子竞价与交易、碳排放交易持续跟踪、分析与管理 等功能进行测试。采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其 中:单元测试预计功能点数超过 800 个、难度系数为 2.0,集成测试接口功 能点约 300 个、难度系数为 3.0,系统测试功能点约 145 个、难度系数为 4.0, 根据标准成本公式: 测试费 D=工作量(人月) ×人员成本 =(课题功能 点×难度系数/7.5/22) ×(3.23B),共计约需 12.5+7.0+4.5=24 万元; (专 项) 课题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计算公式UFC×开发成本系数/7.5/22×3.23B UFC × 开 发 成 本 系 数 /7.5/22×3.23B UFC×开发成本系数/7.5/22×3.23B31 难度系数2 3 4 人员成本0.4 万元 0.4 万元 0.4 万元 测试估算价格 3.23×0.4 800×2.0/7.5/22×3.23×0.4 300 × 3.0/7.5/22 ×145×4.0/7.5/22×3.23×0.4小计 12.5 万元 7.0 万元 4.5 万元 合计 24 万元 共计 25+26+20+24=95 万元。 课题课题 (四)燃料动力费(无)(五)差旅费 (80 万元,占总经费的 10%)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典型企业碳排放检测、 科学考察、国内调研、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到各主要碳交易试点省市 实地考察收集相关数据等所发生的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 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协调科研进度、 交流科研成果、促进课题的完成拟在 4 年中多次召开课题组内部工作会议、 研讨会等;为加强学术交流和开拓思路,跟踪最新的科研进展,课题组成 员需要参加相关的国内学术会议或到相关省市进行交流和调研;在课题进 行过程中涉及多个典型企业的碳排放检测工作,也将产生差旅费用,包括 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贴。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①、课题内部交流研讨支出的交通费:每年约 5 万元,5 万元/年×4 年=20 万元 ②、参加国内其他学术会议的差旅费:每年约 5 万元,5 万元/年×4 年=20 万元32 ③、课题组成员到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和典型企业的碳排放检测工作的 差旅费:每年约 10 万元,10 万元/年×4 年=40 万元 共计 80.00 万元。(六)会议费 (62.4 万元,占总经费的 7.8%)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本课题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协调课题进度 以及各种交流与咨询活动、课题开题会议、中期评估会议、验收会议等会 议费用。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本课题主要参加单位共 3 个,为加快课题 的进展,促进协作,不同部分、不同阶段、不同单位的成果衔接,需要定 期召开课题工作会议,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给予咨询。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每人每天会议费标准为 400 元(含会议租赁、住宿费、伙食费用、杂 费等) , 课题每年举行小型会议 2 次,人数 25 人左右,3 天,4 年小型会议经 费 24.00 万元 课题每年举行中型会议 1 次, 人数 40 人, 天, 年中型会议经费 19.20 3 4 万元 课题每年举行大型专题研讨会两年 1 次,2 年一次,人数 80 人,3 天, 4 年大型型会议经费 19.20 万元 共计 62.4 万元。(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85 万元,占总经费的 10.6%) (1)主要用途:用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国际学术 会议,并赴先进国家进行考察交流。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更好完成综合课33 题的课题任务,需要及时掌握国外研究动态并与国际同行充分交流,学习 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跟踪国际上相关领域最新科学进展,参加国际 会议。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①、课题成员出国访问,考察欧洲、美洲、大洋洲碳交易发展现状和 碳交易市场建设情况,预计共 14 人次,每次 10 天。支持费用包括往返国 际机票、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机票按平均 1.70 万元/人次(往返) 计算,住宿费平均 500 元/人天,伙食和公杂费平均 300 元/人天。 机票 1.70 万元(往返)/人次×14 人次=23.8 万 食宿费和公杂费 (500+300)元/人次×14×10=12.8 万 ②、计划 20 人次出国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其中 8 人次参与国际气候谈 判跟踪碳市场相关议题的会议;16 人次参加相关能源环境专题国际会议; 每人次国际差旅费 1.80 万元,城市间差旅费和生活费等每人次 0.70 万元, 合计 20×(1.80+0.70)=50 万元 共计 85 万元(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76.1 万元,占总经费 的 9.5%)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出版费、文献检索 费、资料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保持研究成果的技 术先进性,课题组需要查询、检索本领域各类书籍、文献、资料、数据等, 及时学习和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先进技术;课题执行过程中和完成后,将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和发布有关论文和专著, ;本课题实施过 程中需要进行碳排放交易平台网络运营,需租赁网络、购买网络传输流量; 同时还需要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等34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①、论文出版费:发表国内论文 15 篇,按平均 3000 元/篇(包括版面 费、邮寄费等)计算;发表国际论文 5 篇,平均 10000 元/篇。 合计 3000 元/篇×15 篇+10000 元/篇×5 篇=9.5 万 ②、专著出版费:拟出版 2 本专著,平均每本出版费约 6 万元,共需 出版费约 12 万元。 ③文献检索、科技查新费:每次约需 1000 元,本课题 4 个专项,每个 课题预计 5 各单位,每个单位每年检索约 1 次,按每年 20 次计算,课题执 行期间约检索 80 次. 合计 1000 元/次×80 次=8 万元 ④、资料复印、报告印刷装订费;学术交流、现场观摩以及会议材料、 中期检查和总结报告以及相关打印印刷费,每年每家约需要 0.8 万元,按 5 家单位计算,4 年共约 16 万 ⑤、专利和软件著作申请费用:将专利和申请软件著作 4-5 项,共需 6 万元。 ⑥、网络传输流量费,碳排放交易平台网络运营费,10M 光纤费用每年 5 万元,4 年合计 20 万元。 ⑦、图书购置费 本课题 4 个课题,按 10 个单位计算图书购置费,平均每个每年单位购 置 4 本相关领域图书,每本平均 50 元计算。 合计:10 单位×4 本/单位×4 年×50 元/本=0.8 万元 ⑧、媒体宣传费 3.6 万元 共计 76.1 万元(九)劳务费 (99.6 万元,占总经费的 12.5%) (1)主要用途:用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35 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费用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参加单位的博士和 硕士研究生也分别参与各自单位课题研究工作,协助开展相关研究和示范 工作。同时,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会临时聘用一些离退休的专家、系统 研发等流动人员参加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帮助进行数据搜集、资料整理, 编写程序修改,交易系统完善和临时管理示范平台等。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本课预计共有博士研究生 10 人参加研究工作,每年投入研究时间 6 个 月,每月补助 800 元;共有硕士研究生 12 人参加研究工作,每年投入研究 时间 6 个月,每月补助 500 元;课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10 人,每年投入研 究时间 3 个月,平均每人月报酬为 0.3 万;聘用高级技术人员 5 人,每年 投入研究时间 3 个月,平均每人月报酬 0.5 万。 博士研究生补助费用:800 元/人月×10 人×6 月/年×4 年=19.2 万元 硕士研究生补助费用:500 元/人月×14 人×6 月/年×4 年=16.8 万元 专业技术人员补助费用: 2800 元/人月×10 人×3 月/年×4 年=33.6 万 元 高级技术人员补助费用:5000 元/人月×5 人×3 月/年×4 年=30 万元 共计 99.6 万元 (十)专家咨询费 (53.92 万元,占总经费的 6.7%) (1)主要用途:用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 费用。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在课题研究任务执行过程汇总需要聘请有 经验的国内外专家给予指导和评审。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以会议形式组织咨询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要求,高级 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0.08 万元/人天,其它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0.05 万元/人36 天,第三天及以后均为 0.03 万元/人天。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 称人员 60-100 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40-80 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本课题预计每年以会议形式咨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共约 86 人天, 开支约为 800 元/人天,共计 800 元/人天×86 人天/年×4 年=27.52 万元 每年以会议形式咨询其它技术人员共约 68 人天;开支约为 500 元/人 天,共计 500 元/人天×68 人天/年×4 年=13.60 万元 本课题分为 4 个专项,每个专项每年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高级专业 技术职称人员共约 80 人天;开支约为 100 元/人天,共计 100 元/人天×80 人天/年×4 年×4 课题=12.80 万元 共计 53.92 万元II、间接费用( 万元, 13.7%) II、间接费用(109.98 万元,占总经费的 13.7%) (1)主要用途:用于支付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 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以及绩效支出等。 (2)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单位现有仪器设 备和房屋都会出现损耗和折旧。日常水、电、气也会出现消耗。另外,承 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也将安排相关支出。此项费用将用 于补充上述支出。 (3)测算方法、测算依据: 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技术并实现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 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用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500 万元及 以下部分不超过 20%;超过 500 万元至 1000 万的部分不超过 13%。绩效支出 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用后的 5%。 本课题直接费用为 690.02 万元, 设备购置费为 58 万元,间接费用应不超过 500*20%+(690.02-58-500)37 *13%=116.56 万元,绩效支出应不超过(690.02-58)*5%=31.62 万元。 间接费用为 114.98 万元,其中绩效支出为 31.30 万元。 (2)其他来源经费的来源、落实和到位情况、用途 无 3.项目各课题经费安排 专题 专题 1: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 专题 2: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 专题 3: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 建设与示范 专题 4: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 合计 120 万元 800 万元 经费 155 万元 140 万元 385 万元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 六、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 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1、经济效益 重庆市是全国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供应地区之一,经过国家发改 委审批的 CDM 项目超过 60 个,年减排量达 1000 万吨 CO2 当量。该课题研 究的市场机制建立起来后,这些减排量将进入该平台进行交易。通过本课 题的实施将实现 5 万吨的碳排放交易示范, 若按 75 元/t CO2 交易价格计算, 示范交易额将达到 375 万元。同时,根据重庆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中的各项指标,以及重庆直辖以来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对重庆 未来经济增速进行以下情景设定。 以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量比 2005 年减少 45%为目标,以 2020 年全 市 GDP 预测值(12000 亿元)为基数,全市碳排放量将控制在 1.8 亿吨 CO238 (2020 年) ,碳排放盈余总量为 1.4 亿吨 CO2,若全市碳排放盈余总量全部 进入平台交易,按 75 元/t CO2 交易价格计算,2020 年重庆市碳交易额可 达 105 亿元。若本平台服务预计经济效益按照千分之五的交易费率估算则 为 5250 万元。 2、社会效益 重庆市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传统重工业城市, 单位 GDP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要比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高 40%以上, 巨大的减排空间和 减排压力将为碳排放交易带来巨大的应用空间。建立完善的碳交易机制, 搭建碳排放交易示范平台,实现碳排放交易示范,将大力促进重庆市产业 结构调整,和改善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 道路,解决节能减排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题实施的碳排放交易示范,将促进企业广泛采用低碳技术和 工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企业实现产品低碳化、标准国 际化、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助推重庆低碳行业的发 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碳排放交易,还将为我市正 在实施的“森林重庆”工程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开辟工业反哺农业的 新道路。 七、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1.政策风险分析 国内尚无任何形式的温室气体交易市场政策和法律规范,并且国家应 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制定的碳市场机制与未来的 相关政策与规章存在偏差的风险较大,但该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重庆市委 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课题所研究的市场机制和相关方法和技术规程将为重 庆市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市场风险分析 碳汇是政策性市场,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与规章,才能保障碳市39 场的建立和发展。开展市域内碳交易的系统探索和实践,在国内尚属首例, 没有可遵循的案例,在政策与规章方面依然是空白。本课题将开展的碳排 放示范交易,交易规模小和市场主体明确,试点示范工作对建立大规模交 易市场具有借鉴价值。 3.技术风险分析 由于本课题理论研究涉及社会经济、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管理, 以及气候、能源等广泛的学科知识,属于多学科交叉边缘研究,具有较强 的开拓创新性,数据资料极其缺乏。因此在组织选择该课题研究承担与合 作单位、参与人员的过程中,课题组对此予以了仔细的分析和充分的考虑, 课题承担与合作单位和课题组成员均已经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拟采取的 技术方法都相对成熟、可操作性强,并且广泛地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的现有 成果,采取符合实际的通用模型和标准。八、组织保障措施 1. 组织实施方案与管理措施 本课题除要做到参加单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技术平台和科研资源 共享;研究目标集中、长短结合及研究内容紧密衔接等组织形式外,拟采 取以下几种组织实施方式: (1)建立课题联合攻关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确定课题不 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加强课题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 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负责课题各子课题研究的调配与成果的集成、科技 综合示范的组织等工作。 (2)成立课题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于碳交易研究涉及到许多领域和学 科的知识,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课题组将聘请国内科研院所在相关领 域的著名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并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加强技术把 关,对课题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示范工程建设中技术、设计、平台、规40 则、运作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咨询。 (3)建立课题监理制度。聘请第三方技术监理、财务监理,监督检查 课题及各子课题的进展及完成情况、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向课题主管 部门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课题研究任务 的顺利完成。 (4)建立研制设备的内部采购制度。各子课题研究开发和试制的相关 设备必须达到在示范工程上实际应用的要求,本课题的内部设备采购制度, 就是各子课题研制的设备必须由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得到示范工程建设 单位的确认与采购,确保本课题设备研制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5)课题各级课题都实行子课题负责制。各级子课题负责人均对本 级子课题及下级子课题负有全面责任。上级子课题对下级子课题实行定期 及不定期的督导及协调。下级子课题每年均应按规定的内容向上级子课题 负责人及课题联合办公室提交年度总结报告,课题结束时呈报子课题研究 工作总报告及技术报告。 (6)课题管理实行滚动制。制订完成质量的定量考核标准,半年和 一年分别进行一次研究进度考核。根据年度总结报告审查结果,上级子课 题负责人有权向课题联合办公室建议拨付或缓拨下级子课题次年研究费用 乃至调整子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重新吸收新的子课题承担单位进行本 子课题的研究或将经费集中到其它有望获得较大突破的子课题。 (7)课题对优秀人才开放:在明确合作方式的基础上,加强与课题 承担核心单位以外的其它在学科、资源、技术及人才方面有优势的单位协 作,并吸收优秀人才以个人所在单位身份加入到对口的子课题承担单位负 责或参加本子课题研究,以保证科研队伍组成的最佳化。 (8)本课题实行产、学、研、用相结合,四位一体的组织机制。引导 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使科研成果、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成果、高新技术 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41 (9)采用跨行业联合技术攻关。加速与碳交易相关的学科和领域的交 叉、融合,加速关键技术升级和推广应用;同时,研究开发与依托平台建 设相结合。 (10)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展多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签欧 美等发达国家在碳交易方面的成熟运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2.组织企业参与及产、学、研、用结合的措施 本课题研究与交易示范任务由在碳交易领域内具有长期研究基础和雄 厚技术力量的科研单位与环保、节能减排行业内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组成 “产、学、研、用”联合体共同承担。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将鼓励跨行业 联合技术攻关,加速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鼓 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技术攻关,加速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示范。通过 “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可有效提升企业的业务范围,科研院所的科技人 员也能直接面对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 促进本课题科研成果的转化。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示范平台上应用取得成熟经验后,将具有非常广 阔的推广前景和空间。在研究成果的推广过程中,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基于 市场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将推动相关行业开展技术改造与升级,促进相关 行业的低碳转型,进而将带动相关低碳技术、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低碳产业 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承担本课题的科研机构在这 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对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有利于保持在本领域的先 进性和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学术和科研的进步,建立更加完善的低碳交易 市场。 3.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 本课题围绕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进行典型企业排放 配额分配机制与交易模式研究、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 研究、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我国42 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与发展战略研究。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课 题参与单位将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 流,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同进行本领域的技术开发工作。在项目实施 后,将建设重庆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平台,并进行示范交易。项目的实施及 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将有力促进碳排放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 设,将打造一支前沿的碳排放交易领域科研与运作的科技和管理团队,锻 塑数名碳排放交易的领军人才。 4.其他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本项目亟需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办局给予充分支持,提供 项目相关数据资源的开放接口,明确沟通渠道,协调专门机构或人员配合 开展工作,并由国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将进行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支撑技术研究,需要相关 地方部门积极配合,提供配套条件。在对典型企业进行选择研究及平台建 设和示范中,需要地方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 数据资源,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无 十、有关附件: 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材料; 2.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查新报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分析报 告; 3.其他财政拨款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项目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43 课题分解表序号 课 题 名 称 专题 1:典型企业排放配额分配机制 1 与交易模式研究 专题 2:其它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 2 交易支撑技术研究 专题 3: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支撑 3 技术研究及试点平台建设与示范 专题 4: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 4 案与发展战略研究 120 万元 120 万元 385 万元 385 万元 140 万元 140 万元 起止年限 课题承担单位 选择方式 项目总经费 (万元) 155 万元 专项经费分配 (万元) 155 万元4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人员名单序号 1 2 3 4 5 6 姓 名 年龄 职 称 正高 教授 中级 中级 中级 中级 职 务 副院长 副处长 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生物化学 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 单 位皮晓青 雷晓玲 吴夏 何亮 刘毅 陈国强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45 项目组织单位意见1.对专家组论证结果的意见; 2.对论证意见中提出的需进一步研究和落实的说明及计划安排; 3.其他说明。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46 科技部项目主管司意见(签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47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题可行性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