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里二里沟中心小学学守门员

702012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词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02012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词
朴里中心小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祝2012年;主持人:吕锦嵘、许安琦、吕景锋、周欢;(开头语);锦嵘、安琦:敬爱的领导,尊敬的老师,景锋、周欢:;安琦:有一首诗,夸我们儿童是世纪的雏鹰锦嵘:有一;景峰、周欢:弹去五月的风尘,我们迎来了六一”这个;锦嵘、景锋:今天是我们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安琦;安琦、周欢:今天的鲜花最绚丽,每一片花瓣都在翩翩;安琦:六一
朴里中心小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暨庆祝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主持人:吕锦嵘、许安琦、吕景锋、周 欢(开头语)锦嵘、安琦:敬爱的领导,尊敬的老师, 景锋、周欢: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安琦:有一首诗,夸我们儿童是世纪的雏鹰 锦嵘:有一段歌,赞我们少年是祖国的春天 周欢:有一场梦,说的是少年强则国强。 景锋:有一个伟人,把我们比作初升的太阳。 锦嵘、安琦:不管怎样,春天孕育着未来;无论如何,我们少年儿童憧憬着希望。景峰、周欢:弹去五月的风尘,我们迎来了六一”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锦嵘、景锋:今天是我们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安琦、周欢:今天是我们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荣耀,锦嵘、景峰:今天的阳光最灿烂,每一片树叶都是那样的鲜亮!安琦、周欢:今天的鲜花最绚丽,每一片花瓣都在翩翩起舞!安琦:六一是柔和的,她伴随着槐花的香味悄然而至。周欢:六一是甜美的,他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欣然赴约。锦嵘:尽管,我们只是一棵幼苗,但我们骄傲地生活在父母的怀抱。景锋: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地闪亮在老师身边。合: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满怀激情说一声――谢谢你们,辛劳的爸妈!谢谢你们,辛勤的老师!锦嵘、安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对你们的敬意,让我们用舞蹈跳出心中崇高的理想。 景峰、周欢:让我们用智慧与热情,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我们用梦幻与彩虹,编织一个无悔的童年!(停三秒)锦嵘、安琦:敬爱的领导,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合:南安市朴里中心小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现在开始!(鼓掌)节目串词: 1、校腰鼓舞:欢乐腰鼓《开门红》锦嵘:每一个鼓点,都是那么地激越,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力量,请欣赏学校腰鼓队为我们带来的欢乐腰鼓《开门红》。2、中3班:舞蹈《太阳妈妈》安琦: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太阳就是妈妈,妈妈就是太阳,下面请欣赏中3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太阳妈妈》。表演者:许锶茹、吕瑞琳等。3、小班:舞蹈《宝贝的车》周欢:孩子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孩子是生机活力的象征。景锋:瞧!现在上场的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孩子,他们将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舞蹈。请欣赏小班小朋友表演的舞蹈《宝贝的车》。4、一年段舞蹈《HAPPY GIRL》锦嵘:蓝天白云跟我来,一切烦恼都抛开,快乐女孩跳起来,花裙子飘起来!瞧,一年段的小朋友们来了!5、大1班:舞蹈《让我试试》1 安琦:“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行”,自信的小朋友是成功的,自信的小朋友是热情的。 景锋:让我们一起欣赏大1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让我试试》。6、二年段:朗诵《弟子规》周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沐浴经典成长。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圣贤经典! 锦嵘: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聆听先贤教诲。请欣赏二年段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弟子规》。表演者:吕淮、黄铭雯、于果等。7、中2班: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安琦: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我们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拥抱。有了爸爸妈妈的拥抱,我们感到节日更快乐、生活更幸福。下面请欣赏中2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8、四年段:《歌曲联唱》锦嵘:在这明媚的阳光中,我们自由成长; 景锋: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我们尽情歌唱,唱出心中最美的旋律。锦嵘:请欣赏四年段的同学们为大家献上的歌曲联唱。9、大3班:舞蹈《魔法小精灵》景锋:有一群小精灵,她们活泼又可爱。你看,她们正舒展着舞姿,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和着动感的节拍,一同去领略魔法乐园的surprise吧!10、三年段:歌伴舞《Do re mi》周欢: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她们不仅学习好,而且歌唱得好。让我们和她们一起唱吧! Do re mi,瞧,她们来了,掌声欢迎她们!12、中1班:舞蹈《追梦》 锦嵘:成长的路上有坎坷,那是我们能力的试金石;景锋:成长的路上有激情,那是我们追求梦想的源泉,锦嵘:让我们踏着青春的节拍,与梦想一起飞翔!景锋:下面请欣赏中1班吕梓琳、吕雨媚等小朋友表演的舞蹈《追梦》。 13、六年段:三句半《为母校喝彩》周欢:三句半是中国民间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请欣赏六年级吕婷婷、黄思凌等同学带来的三句半《为母校喝彩》。14、大2班:舞蹈《我和星星跳个舞》 景锋:小朋友,你们喜欢小星星吗?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今天小星星也想跳舞呢,瞧,这一颗颗小星星都上场了。请欣赏大2班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舞蹈《我和星星跳个舞》。15、五年段:健身操《伤不起》安琦:舞动旋律、舞动青春、舞动生命、舞动健康!让我们大家都动起来吧,请欣赏五年段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健身操《伤不起》。16、校武术队:《中国功夫》锦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功夫源远流长。景锋:武术表演给人以“勇”和“美”的教育和享受,深受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喜爱。下面请欣赏武术操《中国功夫》。表演者:校武术队 2 (结束语)锦嵘:缤纷的彩带
编织七彩的梦想 安琦:簇拥的鲜花
堆积幸福的童年 景锋:白鸽带着我们的问候飞向云霄 周欢:小溪带着我们的祝福叮咚奔跑锦嵘 安琦:“六一”的长虹
把我们紧紧拥抱 景锋 周欢:“六一”的花瓣
把天地打扮成童话世界安琦 周欢:“六一”的彩霞
铺出欢笑铺出前程 锦嵘 景锋:带着六月的鲜花,披着六月的阳光。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舞蹈,我们欢唱。锦嵘、安琦:我们是出巢的小鹰,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景锋、周欢:我们是含苞的小花,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锦嵘、景锋:我们就是我们,红领巾在胸前骄傲地燃烧!合:今天,我们拥抱美好的六月;明天,让我们再创六月的辉煌!安琦 周欢:南安市朴里中心小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祝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合:到此结束!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3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高等教育、702012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词等内容。
 2012 年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词 1、 《快乐小树》 童年,是绿色的歌,是快乐的舞,我们,正是那茁壮的小树,在春天 里种下绿色的梦想,快乐地成长。请欣赏由四年级的...  2012年六一文艺演出节目串词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应用文书。2012年三合小学六一文艺演出节目串词2012 年三合小学六一文艺演出节目串词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012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主持串词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应用文书。2012 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主持串词开始: 女: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 男:听,悠扬的乐曲...  2012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 3页 1下载券 胜华小学三年级组2011年... 5页 ...董湾小学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词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  2012“六一”儿童节汇演节目串词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应用文书。刘杜镇龙华联小 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节目串词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师们、...  鸡场小学 2012 年“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词开场 安:春姑娘踏着五月的芬芳,尽情歌唱 黄:同学们迎着六月的朝阳,健康成长 陆:六月里,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绽放 林:...  2012年六一演出节目解说词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新苗幼儿园 2012 ...新苗幼儿园庆“六一”师生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1、首先请欣赏中、大班小朋友带来...  2012六一文艺汇演主持词和节目单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应用文书。2012六一文艺汇演主持词和节目单,本次文艺汇演安排有17个节目,并有节目串词2012...  2012六一文艺汇演节目串... 3页 1下载券 2012六一节目串词 暂无评价 4页 7下载...12:草长莺飞的五月即将过去,火红火红的六月就在眼前, 34:我们翘首期盼的六一...南安市朴里中心小学 >> 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10-1406-1806-1706-1706-0605-3105-3105-3105-30
06-0603-1103-1103-0212-1611-1210-1310-01
05-3005-1905-1805-1505-0704-2604-2104-17
05-2203-2803-0501-0511-2311-1211-03
05-2512-2211-1106-0505-2009-2311-11
本 站 公 告
热 门 图 文
11-2511-1910-0906-2706-1712-3112-30
05-1505-0901-1401-0112-2312-0511-30
用 户 排 行
名次用户名文章数1526258324050&&
网 站 统 计
新闻中心:57 篇文章学校概况:9 个文章素质教育:148 个文章教师之窗:81 个文章学生乐园:24 个文章幼儿教育:41 个文章校园管理:56 个文章校董校友:46 个文章图片中心:123 张图片下载中心:0 个软件注册会员:66位
最 新 调 查
&没有任何调查
地址: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朴里村联系电话: 9
邮编: 362342您所在的位置: > > >
吕振万香港逝世 享年91岁
泉州南安人 生前回报祖国广泛捐资办学
吕振万捐献的众多教学楼之一
早报讯 吕振万4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1岁,初定4月27日在香港出殡。记者从南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培元中学得到证实。
吕振万,日出生,又名吕辛,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人。1946年毕业于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1951年春赴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经商。定居香港,为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香港安全货仓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蟠龙实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等职。
先后在福建省创办数十家“南”字号的现代化企业工厂。1991年回家乡斥巨资开发建设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10多年来,他先后捐资1.65亿多港币用于发展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仅在南安,吕先生捐资兴建教学楼110多座,1400多间教室,捐助的覆盖面达16个乡镇,100多个村落。除此之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一中、漳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等设立奖教奖学金。
(泉州网)
“我有个愿望:捐资办学、投资办厂”
1924年,吕振万出生于泉州南安县(现南安市)水头镇。中学时代,他就读于泉州培元中学。培元中学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所中学,当时虽然仅是个中学生,吕振万却格外关注国内外的局势,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学毕业后,早早就立下实业救国志向的吕振万毅然报考北京的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为今后驰骋商海、实业救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振兴中华,海外创业
“读书时正是抗战的时候,所以我们也是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头长大的。我们国家、民族一定要强大,一定要自强不息。但是要出力之前,我想一定得先有钱,才能支持国家发展。所以我就团结华侨、联合华人资本,共同组织现代企业。这是我一向的想法,后来一直这样做。”正如吕振万后来所说的,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有一部分中国人秉承振兴中华的朴素思想,另辟蹊径,选择了海外创业的路子。
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稍作停留,吕振万来到了香港,迈出了他经商的第一步。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全面封锁和禁运的政策,吕振万以其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固执地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将使香港很快发展。初涉商海,年轻的吕振万却大胆地开工厂、建货仓,进入纺织业。当香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时,吕振万更是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将业务向工业、商业、房地产、货仓、金融等行业拓展,如今吕振万在香港已是多家大型集团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20世纪50年代,事业初步成功的吕振万没有忘记祖国正处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大胆地同大陆进行贸易往来,大大地缓解了内地物资匮乏的局面。吕振万也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同内地有贸易关系的华商之一。
抓住商机,善于投资
战后的日本潜心发展经济。吕振万认为日本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吕振万很早就果断地投资日本,与日本的十大商社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同日本众多厂商进行广泛的国际贸易活动。至今在日本仍有多处产业在稳健地发展和运行。
在香港和日本的两次成功创业使吕振万在商界以善于抓住商机而著称,成为以智慧和头脑进行投资的典范。此时刚进入中年的吕振万意气风发,他并不满足现状,当香港和日本的产业进入稳步发展之时,他又把目光投向亚洲新一轮发展的中心东南亚。在他的发动下,吕振万同一批华侨朋友一起来到新加坡、印尼投资,成为开发东南亚的领头羊。
综观亚洲战后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哪里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哪里就有吕振万的身影和公司。
回报家乡,创办工厂
吕先生在海外经商的同时,忘不了养育他的祖国。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吕振万先生看好祖国的大好前景,果断做出决策,实行战略转移,迅速把投资发展实业转向国内,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
1980年,吕振万将他的南益织造厂和泉州籍港胞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三人合办的建兴织造厂合并,改组后的南益织造公司,从此开始了香港南益集团的奋斗历程,南益集团成了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祖国的港资企业之一。1979年,他们首先在深圳、东莞建厂从事来料加工业务。这对当时持观望态度的外商看来,需要很大的魄力,或许这正是吕先生“实业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种新的方式吧。
此后,吕振万充分分析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看准了家乡闽南这块热土,更重要的是深藏在他心中的那颗殷殷报国爱乡之心使他迫切想回家乡投资。1980年,南益集团在吕振万的家乡南安水头镇,以官桥锅厂一幢800平方米的简陋车间做厂房,办起了南丰针织厂。办厂初期,环境和条件都十分困难,员工素质亟待提高,管理制度亟待规范。而厂里也只拥有115台针织机、150名员工。但吕先生经常鼓励员工:“要让全世界最好的毛衣出自你们的手。”经过几年的奋斗,南丰针织厂生产的毛衣合格率达到国际规定的99.6%,畅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款式和质量均超过台湾。如今这家老厂已有二十几年历史了,规模也已扩大了几十倍。
此后,南益集团从针织起步,继而向制衣、漂染、仓储、运输、花卉、娱乐、机械制造、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发展。南益集团从最初的只拥有一家小厂发展到目前拥有40多家“南”字号企业。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公布的《2000年中国大企业集团》排行榜显示,南益集团在福建省营业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中居第29位,在全国纺织业营业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中居第52位。
20世纪90年代初,吕先生依旧率领其所属的企业在国内展开大规模投资。1991年由他在南安水头独资开发建设的1800亩的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破土动工。经过9年的辛勤建设,一个新型的、具有侨乡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小城镇拔地而起,把一片荒坡地变成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工厂和花园式的住宅区。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教育很重要,这也许是吕振万先生一生悟出的真谛。他始终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走“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发展”之路,将兴资办学、培育人才视为人生宗旨。他主张“扶贫先扶智,兴企当兴学,育才不分地域”。他说:“看到东南亚的华侨,凡是受过教育的人,个个都发财了,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差点……这个富贵啊,好像云一样飞来飞去,我今天有钱,明天不一定有钱,可是我的学问、我的学术上的地位是永远的,这个我是看得比较长远一点。”
对教育有很深的认识,吕先生在回国投资的同时,也对家乡落后的教育现状忧心忡忡。从1990年开始,吕先生连续在南安的东田、翔云、眉山、蓬华等贫困山区捐资400多万元,兴建教学楼25幢,建筑面积近 2 万平方米。吕先生仅在南安市就在16个乡镇 100多个村捐资兴建教学楼110多座,教室1400多间,与中央提出的捐建“希望工程”不谋而合。
吕先生大学毕业后曾出任南星中学校长,对这所中学他老人家更是情有独钟,捐资3000多万元支持南星中学兴建教学楼、科学楼和师生宿舍楼。他说家乡的子弟都很优秀、聪明颖慧,要有好的栋梁,就要育好树苗。
爱国重教,捐建学校
20余年来,吕振万先后在国内捐资港币1.65亿元以上,建造170多所校舍。吕振万先生继承、发扬、光大了陈嘉庚先生爱国重教的传统,为我国特别是福建的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日,《福建日报》把陈宝琛、陈嘉庚、梁披云、吕振万评为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
在家乡兴资办学外,吕先生更是在多所高校和中学设立奖学金。他捐建华侨大学海外侨生公寓、培元中学综合大楼,扩建福建师范大学吕振万楼,捐赠香港大学教研发展基金及资助设立中医药客座教授席等。
“生长在祖国,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个愿望,一旦事业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状元公(张謇),一在家乡捐资办教育,二在祖国投资办厂,以尽绵薄之力……我还会朝这条路走下去,捐资办学、投资办厂,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吕振万先生曾如是说。(中新)
建广厦千万间庇万千学生 故居却不曾修葺过
市民网友感叹:我们的青春里都有一座振万楼
吕振万和校友最早在培元中学捐建的香港楼
说起吕振万先生,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的青春里,都有一座振万楼。他有火一样炽热的情怀,天空一样高远的思想,大海一样广阔的胸怀,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乡梓大地竖起一座丰碑。
听闻吕振万先生逝世,泉州各界悲痛万分,泉州、南安、水头镇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宗亲和有关学校发去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
另悉,吕振万先生治丧委员会拟定于4月27日在香港举行哀悼仪式,5月或回到他的出生地南安市水头镇朴里村举行追思会。目前,水头朴里老家人一行23人将于4月26日抵达香港前往吊唁。记者了解到,泉州市政府将组团去香港吊唁。
虽然吕振万先生已经仙逝,但一座座振万楼还在,他的精神还在,他的芳名将流传千古。
□早报记者 黄耿煌 傅恒 许奕梅 陈玲红 戴晓晖 实习生 林榕莹 文/图
热心公益 被誉为“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之一
他曾说:“山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文化教育落后。”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吕振万的故乡南安市水头镇的朴里村。吕振万老家古厝通往正门的小路被各种与人齐高的野花野草占据,小心翼翼地拨开这些花草才能进入古厝。正门半掩着,门锁锈迹斑斑,古厝是一层的平房,屋内的地上,碎砖瓦、旧木桩四处散落,天井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与周边一栋栋新盖的楼房摆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吕振万老先生从来没有叫人来管理和维护过。”吕振万的侄子吕良金指着角落里一间破旧的房屋说,吕振万就出生在那里,还有一个哥哥也是出生在这一间。吕振万在故居里生活到五六岁后就移居到水头镇,随后一路就学、奋斗,而由于四位亲兄弟都在国外工作生活,故居也就没人住,“即使后来在全国捐资办学,他也从没提出过要修缮管理故居。”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走在南安等地,无论是城里还是郊外,只要是学校,校园里最漂亮的建筑物,十有八九是吕振万教学楼。偏远山区,振万先生更没有忘记,他曾说“山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文化教育落后。”南安向阳区杏田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看到村里盖起崭新的教学楼时,激动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们祖祖辈辈在山沟里生活,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楼房。”
可以说在国家启动“希望工程”之前,吕振万就已在实践中开始在福建乡间实施“希望工程”了,这种实施,由本村、本镇到外村、外镇,及至外县、外省都是受惠者。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吕振万捐资1.5亿港币发展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先后捐建教学楼170多座,被誉为“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之一。
善人善行 家乡人都赞不绝口
他曾说:“我很不孝,那么多年才回来一次。”
据了解,吕振万早年就读于新民小学,现在名为朴里中心小学,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昨日,记者来到吕振万的母校,来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放学时间,学生们正准备放学回家。走进朴里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正中间的一座教学楼,该教学楼命名为“尚直楼”。朴里中心小学校长吕秋泓告诉记者,这栋教训楼就是吕振万家族捐资建的,以吕振万父亲的名字来命名。而旁边一座教学楼,也是吕振万家族捐赠的。
吕秋泓介绍,“尚直楼”是1991年吕振万家族捐资开建的,1993年竣工后,吕振万还回到学校看了一下,并回忆了当年读小学的时光。吕振万1951年离乡到海外创业后,平时工作忙碌,较少回到家乡。“他在1993年和2000年回来过,两次回来的原因都是因为公益事业。2000年回来时,小住了两天,并去为先人扫墓。”吕良金说,1993年回来是蟠龙开发区建设初期,回来指导建设;2000年回来,则是因为由三哥吕振河捐建的厦门中山医院振河楼落成(现在的厦门心血管病医院)。
吕振万第二次回乡,让吕良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吕振万去祖先的墓地扫墓。对着祖先的墓碑,吕振万眼含热泪:“我很不孝,那么多年才回来一次。”而同行的人劝他,心里有孝就好了,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但提起吕振万,朴里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他是个大好人,大善人啊。”1978年,当时在农村,都还在用着煤油灯,通电照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吕振万却帮村里的人通上了电,可以用电灯照明。“这在当时就是个奇迹啊。”村民吕华水感叹道。
提到吕振万对村里的贡献,吕华水说,他捐资建校、捐资铺设村里的水泥地,做了太多惠及民生的公益事情,对朴里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朴里村的骄傲。”吕华水说。
投资20多亿 没拿一分利润回香港
他曾说:“我发过愿一定要赚很多钱,帮乡里人摆脱贫穷和落后。”
1981年3月,吕振万先生托人一行回乡办厂。临行之际,吕振万先生嘱咐:“童年的时候,我跟母亲到乡下外婆家过节。那个小山村十分偏僻,家家难以糊口,人人都蓬头垢面。那个时候我发过愿,长大以后我一定要赚很多的钱,帮助乡里人摆脱贫穷和落后。这次,你是帮我还这个愿去的。这个厂一定要办好,我等了这么多年,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几年后,吕振万在故乡所办的毛衣厂出产的毛衣的合格率达到了国际规定的99.6%,畅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款式和质量档次均超过世界毛衣中心的台湾。而后吕振万先生在内地的投资也开始全面展开。危难时刻更显真诚,1989年,在一片沸沸扬扬、外商撤金、人心浮动中,在香港,公司董事会上议论纷纷,当目光最后锁定在一直一言不发认真倾听的董事长吕振万先生身上时,吕先生坐直了身子,慢慢地一句一句说:“我对中国政府有信心,相信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会很快稳住局势,继续沿改革开放的路线前进。”
其实,还有他一份心意藏在心底,那就是对家乡永远的眷恋。正是对这片生长过的土地的不舍,使得吕振万先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忍放弃为家乡做点实事的热切希望;正是对这片故土永怀挚爱,使得吕振万先生以后不断在大陆增加投资,投资额超过20亿港元,而利润,吕振万先生说“我没有拿一分钱回香港”。
吕振万出生在这房子里面
斯人已逝 精神长存
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原园长陈美黎:
“他给人的印象是个很朴实慈祥,又透着实干的老人。”
现在,在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内,一幢主教学楼就是命名“吕振万楼”,关于这幢楼名字的由来,原园长陈美黎回忆,1990年,学校刚把吕振万楼建好,但还欠下20多万的工程款。那年有市领导到学校考察,陈美黎就向市领导咨询,如果能找到侨胞帮忙捐助建设这幢楼,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没想到半个月后,市领导联系到吕振万,他得知后很快就托人给幼儿园拨来了全额的建设款。2003年,学校在吕振万楼的后面建起了观峰楼,吕振万又捐助了50万,楼最后以他的夫人名字命名。对于学校的绿化建设,吕振万也帮助委托南安的园林公司负责规划。
在陈美黎的印象中,吕振万唯一一次来到幼儿园是在1993年,当时由她接待。“他当时是去培元中学参加活动,顺便来学校看看。”陈美黎说,吕振万参观完学校的建设发展后感到很满意,“他给人的印象是个很朴实慈祥,又透着实干的老人。”
培元中学的吕振万楼
泉州培元中学校长杨一彪:
吕振万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是每时每刻的
“实学自由 爱校如家”这是培元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的培元精神,也涵括了吕振万先生对母校所怀有的深厚情结。用培元中学校长杨一彪的话说,吕振万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是每时每刻的。
让杨校长印象深刻的是,在吕振万离校近60年后的一年,吕振万在当时泉州市领导的陪伴下,重返培元中学。“那一天,全校师生自发地从教室里走出来或聚集在操场上欢迎吕振万的到来,令他惊讶不已,很激动。” 杨校长说,那一天,吕振万原本行程安排是在培元中学停留半个小时左右就离开,可在座谈会上发言时,吕振万竟热泪盈眶。他回忆了多年前在培元的学习生活,感激老师对他的教诲和同学间的互助友爱。最后吕振万在学校待了一个多小后才不舍地离开。
自2000年起,杨校长每年年初都会去香港拜访吕振万,每次去吕振万都很关心培元的办学情况,学校每次有什么新的规划,杨校长也都会第一时间告知吕振万,征求他的建议。
2010年,按规划,泉州四中校区要并给培元中学,杨校长打电话给吕振万时,他听了很激动,开玩笑地说:“从房地产的角度看你已经赚了一个亿了,要好好利用,这对学校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吕振万的支持指导下,目前,培元新校区建设已经竣工,建成了完整的体育中心,“这在泉州市区各中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吕振万时刻关心和支持着母校发展,虽因年事已高不能亲回母校,但每年教师节他都会派人到学校参加活动并开展捐赠仪式。
吕振万侄子吕良金拿出自己与吕振万的合影
南安南星中学校董会秘书陈云霞:
吕振万老先生的超前教育理念让人折服
1992年,他捐给福建省500万元,分别给福建省最好的五所中学,厦门给了厦门一中。厦门一中用来建造新教学楼,当时正值建材位于历史最高价位,教学楼建成之际,资金出现短缺,照明设备一时不能到位。吕振万听说后,加拨20万元,专门用来解决照明设备。他叮嘱:“教学楼的照明对学生健康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吕振万先生不仅仅出资兴办教育、奖教奖学,他还以“万言书”阐述了他的超前办学理念。“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理念仍然是领先的,仍然适用,让人受益匪浅。”1994年就来到学校的南星中学校董会秘书陈云霞说,吕振万老先生的超前教育理念让人折服。
1993年,他亲自撰写了《办好南星中学意见》的万言书,他指出,应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放于首位,而爱国情操的培育更应放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他指出,办教育应本着“有教育而有人心,有人心而有风俗”的宗旨泽被乡民。使知识与文明、科学与理想、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化中得以全面的灌输……不希望年年得红旗,个个是状元……德者是为人之本,智体相辅相成,就能体现教育“百年树人”的实质意义。
在“万言书”中,他用企业家的眼光作了一个确切的比喻:“中等成品的数量往往多于上等的成品,因而获得的利润就更多。”这个利润便是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
所以,他非常重视潜质教育,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精神陶冶力量是巨大的,所以舞蹈、艺术、音乐、体育四个高层次领域只要有所需求,他从来不吝慷慨解囊。他捐资100万元兴建可与香港演艺学院媲美的泉州幼师吕振万艺术楼让孩子们接受艺术熏陶。
吕振万先生的贡献被放在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校史馆内的醒目位置
日出生于南安水头朴里村,日,于香港逝世。享年91岁。
历年来捐资超过1.65亿元用于全国各地发展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
仅在南安捐资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就近1.25亿元
曾提出在国内捐建百座教学大楼计划
吕振万大楼
最终在全国各地的147所各类学校捐建教学楼170多座,仅在南安,吕先生捐资兴建教学楼110多座、1400多间教室,捐助的覆盖面达16个乡镇,100多个村落。
此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一中、漳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等设立奖教奖学金。
吕振万始终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走“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发展”之路,将兴资办学,培育人才视为人生宗旨。
主张“扶贫先扶智,兴业当兴学,育才不分地域”。
@凌链福:五星的吕振万大礼堂在我那个年代一半是图书馆,一半是体育馆。中学时候最喜欢去图书馆,吕老先生的教育事业陪我们走过了青葱岁月。
@阿阿阿阿哲:从游泳馆到教学楼和奖学金,可以说绝大部分泉州人的生活与吕振万先生息息相关。
@厦门猫舞团-小穎子:吕老走好,我们的青春都有栋吕振万(楼),大爱的先生感恩!
@吴若晗:逝者安息,感谢吕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受益颇多,不胜感激。
@therealshan:我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他的楼。
@hanho:一生热心于教育业,为家乡的付出,可歌可敬。
@PGFMbaby:巨大的贡献,愿一路走好。
@黄杰榕:从小就一直以为每个学校都有一栋吕振万楼。
吕振万 (资料图片)
1924年,吕振万(又名吕辛)出生于泉州南安县(现南安市)水头镇。中学时代,他就读于泉州培元中学。在培元中学读书期间,他格外关注国内外局势,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早早就立下了实业救国的志向。中学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为今后驰骋商海、实业救国打下了扎实基础。
1951年,吕振万来到香港,时长兄吕达民常往来于中国台湾和日本经营农土产,遂将家族企业建南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两地的事业分别交给二弟吕超民、三弟吕振河、四弟吕振万。吕氏兄弟将缅甸的粮豆类运往新加坡,或由香港转口其他国家、地区,使建南行一度成为香港十大贸易公司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吕达民移居日本,将东南亚和香港事业正式移交诸位弟弟管理。吕振万遂将在香港的大量地产抛售,集中发展仓库和纺织业,建立安全货仓、建大纺织两公司,其后又建立柴湾货仓。上世纪70年代,又在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等人辅助下,振兴建大纺织旗下的南益织造有限公司,后易称南益集团。
今年4月5日,吕振万在香港辞世,享年91岁,初定4月27日在香港出殡。
捐建170多座“吕振万楼”
深感教育是兴国之本 学校建设不能委曲求全
治国先治愚,兴教即兴邦,这是吕振万先生一向的理念,他早年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后来在新加坡、印尼、香港等地经商,目睹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华侨受人歧视的情景,深感教育是兴国之本,人才是提高国力之根。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要走“教育—人才—科技—发展”之路。这种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在教育的投入上,气魄非凡。
坐落于南安水头的南星中学,是一个漂亮的花园式学校。走进校园,迎面的教学楼高大巍峨,左侧的科学楼气势非凡,校园后半部师生宿舍典雅别致。南星中学校长陈宗辉说,南星的任何一个师生都可以骄傲地告诉你,这是振万先生捐资建造的。
校园里小桥流水,花红柳绿,见之忘俗,这也是吕先生的手笔。不少南星的师生清晰地记得吕先生当时的话语,“好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心性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计划内的投资不够,吕先生调拨充实,他说,“有些东西可以放弃,但是学校建设不能委曲求全,一定要最好”。南星中学的二次建设,吕氏家族先后投入了3000万元。
2000年,吕振万与陈宝琛、陈嘉庚、梁披云一起被誉为“八闽四大杰出教育家”。
着力教育扶贫
实践“民间希望工程”
走在南安,无论是城里还是郊外,只要是学校,校园里最漂亮的建筑物,十有八九,是振万教学楼。偏远山区,吕振万先生更没有忘记,他曾说:“山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文化教育落后。”从1990年开始,他在南安的东田、翔云、眉山、蓬华、九都、向阳六个贫困山区捐资400多万港元建教学楼25幢。向阳区杏田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看到村里盖起崭新的教学楼时,激动地说:“我们祖祖辈辈在山沟里生活,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楼房。”
历年来,吕振万先生建造各类学校的教学楼170多座,捐资1.5亿元。仅在南安,吕先生就捐资建造了教学楼110多栋,1400多间教室,捐助覆盖面积16个乡镇,100来个村落。可以说在国家启动“希望工程”之前,他就已在实践中开始在福建乡间实施“希望工程”了,这种实施,由本村、本镇到外村、外镇,及至外县、外省都是受惠者。
办学“万言书”
德育优于智体教育
难能可贵的是,吕振万先生不仅仅出资兴办教育、奖教奖学,他还以“万言书”阐述了他的超前办学理念。“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理念仍然是领先的,仍然适用,让人受益匪浅。”1994年就来到学校的南星中学校董会秘书陈云霞说,吕振万老先生的超前教育理念让人折服。
1993年,他亲自撰写了《办好南星中学意见》的万言书,他指出,应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放于首位,而爱国情操的培育更应放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他指出,办教育应本着“有教育而有人心,有人心而有风俗”的宗旨泽被乡民。使知识与文明、科学与理想、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化中得以全面的灌输……不希望年年得红旗,个个是状元……德者是为人之本,智体相辅相成,就能体现教育“百年树人”的实质意义。
重视潜质教育
捐建艺术体育场馆
吕振万先生是成功的企业家,在自己的企业内部,他注重于人性管理,他认为“人”素质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在“万言书”中,他用企业家的眼光作了一个确切的比喻:“中等成品的数量往往多于上等的成品,因而获得的利润就更多。”这个“利润”,便是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
所以,他非常重视潜质教育,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精神陶冶力量是巨大的,所以舞蹈、艺术、音乐、体育四个高层次领域只要有所需求,他从来不吝慷慨解囊。他捐资100万元兴建可与香港演艺学院媲美的泉州幼师吕振万艺术楼让孩子们接受艺术熏陶;捐资数百万元兴建水头体育馆,捐资500万元兴建泉州游泳馆,强健国民身体,培养健康人生;为了使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能够在新加坡发扬光大,他捐资100万元,兴建聚舞坊艺术馆。这是新加坡有史以来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捐建的艺术馆,因此受到新加坡政府艺术部的表彰。在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捐赠中,他常常记挂着这方面的投入。
兴办实业回报桑梓
从小立志帮乡人脱困 委托林树哲回乡还愿
1981年3月。改革的春风刚刚吹拂着闽南大地,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懵懵然地等待着什么。有一行人就在一个晨曦初透的早晨风尘仆仆地跨过了罗浮桥,一路兼程赶往南安。这是受吕振万先生委托回乡办厂的林树哲一行。临行之际,吕先生执着林树哲的手:“童年的时候,我跟母亲到乡下外婆家过节。那个小山村十分偏僻,家家难以糊口,人人都蓬头垢面。那个时候我许过愿,长大以后我一定要赚很多的钱,帮助乡里人摆脱贫穷和落后。这次,你是帮我还这个愿去的。这个厂一定要办好,我等了这么多年,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带着殷切期望,林先生一行来到了南安。
从香港电话指导办厂
让世界最好毛衣出自南安
1981,当时的南安县二轻局下属企业南安官桥锅炉厂一间800平方米的车间被租出,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几天内被补平,挂着蛛网,尘土有几寸厚的屋子在几天的尘土飞扬后变得窗明几净,门前,漆片斑驳的车间木牌被摘下,代之是一块显眼的白底黑字的厂牌:南丰针织厂。
这是南安第一家外资加工企业,搞“三来一补”,承接南益的来料加工业务。
那个时候南安人且惊且疑地看着这家厂。几十年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日子如古井中的水波澜不惊,虽说外界的消息可以从回乡探亲的人口中时不时传点到耳里,但那不过是从紧闭的大门中漏进的几缕风,生产线、大机器、高集成,严管理,听来如同天外世界,远着呢。可是突然,传说中的工厂就要出现在家门口,而且是在一间那样简陋的车间。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习惯了八个小时只有四个小时效率的员工们一如既往悠闲地工作着,产品质量过不了关,无法按期交货,总经理林树哲的嘴角一夜间冒出了一串串水泡。但是他没有打退堂鼓。他记得吕先生在派他跨过罗浮桥前的交代:“有困难要克服,这个厂一定要办好,南安是我的家乡,第一件事没做好,以后还怎么为家乡办事,会愧对乡里呀。”
桌上的传真机一头连着南丰厂,一头通向香港观塘荣业街振万广场振万总部,那里不断地传来振万先生的指示:从员工规范抓起,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术;美化工厂环境,让员工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工作,培养责任感;关心员工文化活动,让员工有厂如家的感觉……一个个指示,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南丰厂,再结合当地情况具体地贯彻下去。
吕振万先生提出“要让全世界上最好的毛衣出自你们的手”,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企业的严格要求,更是一个热爱家乡的赤子对家乡的一片心,他要让世界上最好的毛衣出在南安,他期望着南安从此走向世界!
几年后,南丰针织厂的毛衣合格率达到了国际规定的99.6%,畅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款式和质量档次均超过世界毛衣中心的台湾地区。而吕先生的投资在此时也将全面展开。
外商撤资潮中坚定投资
利润没有拿一分钱回香港
1989年,在一片人心浮动的外商撤资潮中,香港的公司董事会上议论纷纷,最后,目光锁定一直一言不发认真倾听的董事长吕振万身上。这时,吕先生坐直了身子,缓慢而坚定地说:“我对中国政府有信心,相信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会很快稳住局势,继续沿改革开放的路线前进。”
其实,还有一份心意藏在心底,那就是对家乡永远的眷恋。正是对这片生长过的土地的不舍,使得吕振万先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忍放弃为家乡做点实事的热切希望;正是对这片故土永怀挚爱,使得吕振万先生以后不断在大陆增加投资,投资额超过20亿港元,而利润,吕先生说“我没有拿一分钱回香港”。
昨日,记者联系了南益集团董事长林树哲。提起吕振万,林树哲说:“他是一个慈善家,十分支持家乡教育建设。”
1974年,林树哲从南安来到香港,进了吕振万创办的织造厂,当起工人和货仓的搬运工。很快地,他就上升至工厂管理层。不久,吕振万改造属下的南益织造厂,诚邀林树哲加盟,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林树哲全面出掌改造后的南益织造,并从此开始了自己事业的新天地。
同吕振万一样,林树哲同样热心教育等慈善事业,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侨大学都有南益集团捐建的教育设施。
华侨大学董事办公室前主任林鼎文:“他为人低调,对学校事务很关心”
身为华侨大学的校董,吕振万对学校关爱有加。早在1986年他捐资近万元港币支持华大校董会相关工作;1987年出资50万元成立了“吕振万基金”;在泉州校区及厦门校区都有“吕振万大楼”,多年来,已累计为华大捐资3000多万元。历任华侨大学第一至五届董事会董事,第六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七届董事会永远荣誉董事,是华大董事会元老级董事。
华侨大学董事办公室前主任林鼎文感慨,老先生为人低调谦和,平易近人,每次去拜访都受到他的热情款待。当得知华侨大学董事会将要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他还自掏腰包为办事处购置写字楼,为华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昨天,在华侨大学的校内论坛、QQ群里,不少学生老师发帖缅怀校董吕振万。
泉州培元中学前校长黄锦衣:“他有很深的培元情结”
昨日,记者联系采访了黄锦衣。他告诉记者,1999年到2008年,他在培元中学担任校长一职,这段时间吕振万对母校很是关心。他捐资兴建集体育馆、艺术馆、梯形教室、会议室、食堂等功能于一体的吕振万综合大楼,工程建设期间,多次让儿子过来现场了解进度,2002年,吕振万大楼顺利落成,造福广大师生。2004年是培元中学百年校庆,年事已高的吕振万不便出席校庆活动,便派了由5个人组成的庆贺团前来祝贺,并为母校捐资50万元。
除了培元中学,在泉州五中、南安侨光中学、南安五星中学等校园内,也可看到吕振万捐资兴建的大楼。从泉州五中毕业的市民陈先生说:“感恩一下,在五中时,长时间在吕振万大楼上课和自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里沟中心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