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在哪里买论文

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_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弟子规与企业管理许志培著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字面意思就是作为别人的弟弟,别人的孩子,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人一生下来,最初的人生角色, ...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_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字面意思就是作为别人的弟弟,别人的孩子,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人一生下来,最初的人生角色,就是为人子弟。人生第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要做好了,才有资格做好其他角色。好比一个人从小不孝顺父母,长大之后也做不好父母的角色,因为他从小不恭敬父母,他就看不到父母优良优秀的地方,他也就无法继承,从而他做不好一个父母的角色。所以有必要有那么一本书叫做弟子规!
规,是规矩的意思,也是规律的意思。弟子规讲的做人的规则,同时,也讲的是人间的规律。规,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自然规律。不遵从规律,则是说教,如果弟子规是个说教,则不值得太过关注。弟子规,它说明了人间的自然规律,因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形成这么一本书,所以弟子规,也可以解释为,做为人,所必需遵从的规律。
首孝悌,次谨信。
首孝悌,首先做人第一步,要懂得孝悌。就是要孝顺父母,推而广之要尊敬所有长辈;要和兄弟姐妹友爱相处,推而广之要和所有同辈人和睦相处。人不能选择家庭,生下来就在某一个家庭里,就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和谐的家庭关系,就养育出一个和谐的心灵。如果与自己的至亲家人都难以和谐相处,那么在心理上就存在某种不完整。现代心理学已经明确的证明,人的心理疾患,与自己幼年的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一个人要怎么样让家庭环境和谐呢?自己能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孝悌,这是人生下来,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情。
孝悌,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孝悌是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责任。我们要对生养自己的这个家庭负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孝悌。让这个家庭和谐。能够担负起这样一个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更多的责任,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这个责任都担负不起来,那么请问你怎么相信他可以担负起一个公司的责任,一个配偶的责任,一个客户的责任,乃至一个国家的责任。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任命将相都要考察其人是否孝悌。心中容不下自己的家人,那么还能容下谁呢?身体担当不起养父母的责任,还能指望他养天下?所以,才说孝是人间第一义!
勿拣择”,那自然营养平衡,不容易营养不良,就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自信嘛。因为他自信,他就知道没有必要用撒谎、吹牛去换取眼下的利益,所以他就会能做到才说,只要说到,就要做到。因此,别人就会认为他诚信,从而信任他。他因为获得了别人的信任,从而就更加自信。这是人间正道,也是商家获胜的商道!
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博爱所有的人。这个事情不能当作一个说教,当作是说教,就培养出伪君子,心里明明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是嘴巴上却说自己博爱。这个是符合天地规律的,必须真心去体悟,才知道天下人人平等,乃至所有众生都是平等,而且这个也是实用的法门,有了这种心态,很多生活工作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不同的,再加上环境不同,有人富裕,有人聪明,有人漂亮,有人健康,人不尽相同,但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需要倍受尊重,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比谁下贱,谁也不比别人更重要,谁也不比别人更不重要。因为知道自己就是普通大众的一员,所以就会生平等博爱之心,对所有人保持尊敬。
自我贡高,把自己在心理上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自己高人一头,认为自己高贵,别人应该捧着自己,当别人以平等心对待的时候,反而觉得不满足,甚至别人已经刻意的照顾自己的心理需求,刻意的尊重自己的时候,自己也还是难以满足,觉得还是不够。如果对方稍有不如己意,就产生抱怨,产生嗔恨之心。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心理病毒。只会让周围的人远离,不愿靠近自己。
相反,有平等博爱心的人,甚至是谦下心的人,他们受人一点恩惠,则感恩不已,别人稍有疏忽,没有体谅到他,他也不会觉察,能够宽容待人。这样的人呢,人们就喜欢和他在一起,就更加愿意施加恩惠给他,甚至更愿意去体谅他,去照顾他。所以,我说这是实用法门,是人际关系改善的法宝。
越是有能耐的,有本事的人,德高望重的人,越是没有什么架子。他们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尊重身边的人,性格如水一样的谦下,但是人们反而喜欢他,向他靠拢。
什么是仁,仁字拆开,就是二人。一个人是自己,另外一个人是他人。仁者,就是能够处理好自己和他人关系的那个人。怎么处理好呢?孝悌谨信爱!想想看这样一个人,他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上级,友爱兄弟姐妹,和同事朋友友好相处,做事情严谨谨慎,懂得约束自己,不让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不让自己引起别人的不愉快,他说到做到,让别人可以依靠,他平等博爱,他愿意服务其他人。这样一个人,多么让人尊敬,让人做梦都想和他在一起工作,学习。这样一个人,就是仁者。
当然,我们差的远,我们是在仁者和小人之间的普通人。我们也给小人画个像。对上不知道恭敬,顺应,对平辈不知道友爱关心,但是心里头总惦记着别人应该对自己友爱关心,别人对他的关心,他甚至会误解,不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说一些惹人讨厌的话,做出一些让别人不高兴,不喜欢的事情。对承诺不当作一回事,让别人不敢依靠,喜欢高高在上,让别人捧着自己,照顾自己的面子。
如果我们遇到小人了怎么办呢?给个个人建议:第一,做好自己。人以类聚。做好了自己,小人自然会离开;第二,宽容而不纵容。纵容小人,就是对其他人不仁。
有余力,则学文。
如果把前面的事情都做到了,还有余力,那么就用来学文化知识。
这里也牵扯到自古中国人都讨论到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才?德才兼备!而且德在才先。如果一个人品德有问题,那么才能越大,破坏性越强。如果一个人品德端正,那么就算有一点才干,也是用在正途。天下的知识道理太多了,相悖的,混淆的,看多了,就像进入了迷宫,大脑成了浆糊,而脚下的路却停滞不前。
弟子规则没有大道理,弟子规都是小小的行为规范,它告诉我们,先做好这些,再去学文。做不好这些,就去找摇头晃脑的追逐一些大道理,是没有好处的。
第二重含义是说,如果有余力,不用浪费,不要去干别的事情了,去学习文化吧。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成长,那么他终生都是在低水平的重复自己的人生模式。那真的是庸庸碌碌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学习成长,所以,我们才拿起弟子规,检讨自己的言行,突破自己过往的人生模式,进入新的人生境界。
本文关键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弟子规论文引文内容要怎么写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弟子规论文引文内容要怎么写
弟子规论文引文内容要怎么写
什么人要你写这个,通篇批判过去
分析其产生背景,历史作用,批判为主吧..从哲学上解读《弟子规》的总纲的论文_其他哲学论文_中国论文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从哲学上解读《弟子规》的总纲
&&&&&&&&《弟子规》的总纲是这么几句话,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弟子规是圣贤对后生的教导,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精力、时间和能力,就要去涉取文化知识。&   概括地讲,这一段话大体上包含两个关系:一是行与知的关系,二是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行与知的关系,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即行决定知,行在前,知在后,先行后知。第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知指导行。在传统的儒家知行观中,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主要指道德知觉;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主要指道德实践。在现代知有认识、知识、良知等含义,行有实践、行动和践履的意思。知行的含义明显比传统含义有了扩展。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的知行观既受个人认知能力和实践方式的局限又受所在社会生产力的局限,其知行观既有唯心主义的也有唯物主义的。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传统的儒家知行观中合理的观点主要有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知之明也,因知进行;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知行并进,相资为用。据钱文忠教授考证《弟子规》是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与《中庸》的学者李夫子李毓秀编撰的,原名《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为现名。其理论来源就是《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几句话。既然叫做《训蒙文》,主要就是针对中小学生及其学龄前儿童来说的规矩。对中小学生及其学龄前儿童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就要坚持先“明德”,然后才能够践行的知行观即要首先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然后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去践行道德的,反对不道德的。因为中小学生及其学龄前儿童的实践终究是非常有限的,用先贤来源于人生实践的智慧去指导他们的行为既有利于从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又有利于正确地待人接物。对于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人来说,要坚持知行并进,相资为用。即既要重视行,由行致知,以行验知,以行证知;又要坚持正确的认识的指导。因为青年人积极从事社会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念,这些观念的产生、发展离不开行,其验证也离不开行;同时青年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必须坚持正确的知的指导,明确行为的后果然后再行,有利于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现实生活中要反对知而不行,强调学以致用。反对盲目蛮干,“任己见,昧理真”。强调真知致行,反对一知半解。要重视知的内化与行的实践,切忌割裂二者的关系,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笔者赞同提倡礼仪仁爱,并主张力行。但不赞同“有余力,则学文”这一观点。一般而言,人要生存,必须具备一定的谋生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人要生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主要是工作技能。如果连工作技能都没有,如何去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学习生存技能是确保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受教育是人们学习生存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笔者主张人自身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接受一定形式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小孩子的礼仪仁爱等观念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育的结果。从社会的角度讲,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现阶段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就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从个人来说,个人应积极地接受教育,学习生存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而不是“有余力,则学文”。这是第一点。第二,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来看,一个人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否则,就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同时,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坚持道德操守,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可见,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也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早就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与之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东汉哲学家王符,他认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故我们反对割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重道德,轻文化或者重文化,轻道德都是不可取的。知识改变命运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共识,这里的知识应该既有科学文化知识,也有思想道德知识。“有余力,则学文”这一观点有割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之嫌,因此,我们强调要德才并举。最后,从道德实践上来看,人们的道德观念并不是自发形成的,
上一篇哲学论文: 下一篇哲学论文:
&更新时间: 13:43:04& 作者:刘景丽 [标签: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诵读《弟子规》
学传统美德-教学论文-教研频道-庐江教育网
诵读《弟子规》
学传统美德
浅谈《弟子规》对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当今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大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成绩,而对德育方面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跋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
《弟子规》中蕴含着“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三个情感向度,这正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指导精神。《弟子规》通过挖掘中国儒家文化中伦理道德教育的价值,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儒家德育思想具体化,使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将它生活化,使其具有生动情境性。孩子在读诵时,不仅能体验到母语的优美、增长见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
小学生 弟子规 经典 德育 感恩
古人曰:童蒙养正,是古人在小儿读书之前的必修课。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事,先做人,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后才读书。当今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大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成绩,而对德育方面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跋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011年秋,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从孩子们刚入学,我就决定用《弟子规》来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
一、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总叙内容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从中可以看出它有三个显著性向度:情感、生活、文化。情感向度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生活向度旨在指导受教育者的生活,文化向度旨在传递中国人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三个向度互相渗透、水乳交融,同时又各有其独立的价值。三个向度中,情感向度是第一位的。其中“入则孝”是感恩教育,“出则悌”是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不正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指导精神吗?因而,《弟子规》既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荣传统,又着眼解决当前教育中的问题,以学习为主,侧重德育。是内容广泛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优秀的德育教材。其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发展中的规范,以更有效的德育手段,为新世纪培养人才。同时,就其形式而言,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易于记诵。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不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之根本与起点。“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人肯定是一个无德之人,一个品行优秀的人,必然是孝敬父母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去爱,他怎么去爱大众,去爱社会呢?因此,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孝敬父母,这是教育的首要责任。
《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从诵读的要求来说,何其容易,但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喊了孩子许多遍,孩子还磨磨蹭蹭的;父母交代的事情不愿做,还怪父母为什么不叫别人去做;父母责备一句,根本不能够平心静气地去接受。记得有次我问孩子们“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
因此教学时,我结合“入则孝”这一章节的内容,给学生讲“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像老乌鸦抚育小乌鸦一样,非常艰辛。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我们不能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我们要知恩、报恩。
知恩就是教育孩子们要知父母的怀孕之恩、生育之恩、养育之恩。
报恩就是要求孩子们及时行孝。只有学会了感恩,孩子们才会更珍惜拥有的一切。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报答父母。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教育学生从现在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尽己所能地为父母做一点事。父母叫的时候,要立刻答应;父母让做的事,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怡吾色,柔吾声”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德有伤,贻亲羞”,教育学生从小就要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绝不能让父母担心、蒙羞。
让孩子们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恩,决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只有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报恩,知道孝顺了父母,他们才会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会的美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关心、体贴、爱护身边每一个人,让自己身旁充满和谐与温暖。
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离学生的生活甚远,语言也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生读诵《弟子规》时既不能停留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层面,也不要走向讲深讲透,深刻理解的误区,要引领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逐步去感悟、内化。
学期一开始,我在教室内张贴了放大的《弟子规》全文挂图,每天早读课,我先指着挂图上的字带着孩子们读,然后让学生自读,齐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分组赛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地读,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带领学生读诵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图片,给学生讲一讲其中的意思,用历史和现时的人与事来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为及时梳理背过的内容,我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把40分钟的时间划分为读、背、说、讲四个阶段,让学生在读背的同时,能够说一段《弟子规》或讲一个与《弟子规》有关的小故事。
多变的读背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背诵热情,因而学生的背诵进度也很快,一个学期下来,我班45人中有37人能背诵《弟子规》全文。在2011年12月份,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诵读《弟子规》 学传统美德”背诵比赛活动,对于背诵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在学生会背的基础上,为了训练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我在每周班队课上抽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展示:或背诵弟子规,或讲个弟子规的小故事,或画幅弟子规的图画。这样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弟子规》的理解,也使孩子们收到了情感和艺术上的熏陶。
现在《弟子规》的内容及内涵应该说是已经深入到我班每个学生的心灵中。这种感悟、内化的过程是在教师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的情况下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结果。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背过,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弟子规》,边学边做,边做边改错,做到“德日进,过日少”,善于变通,活学活用。
比如学习,我们平时常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很笼统。如何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弟子规》“余力学文”一则从读书方法到读书计划,从如何做笔记到如何请教问题,从读书环境的布置到写字的过程,从读书后书籍的归置到修补,从读书的选择到读书的效果,详详尽尽,具体细致。学生只要照着做,一定会大有收获。
比如哪个学生的父母或亲人生病不舒服的时候,我就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来教育孩子,要求他去照顾亲人,关爱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和关爱他人的心。
我在平时与孩子接触过程中,经常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看他们的坐立行走,出入进退是否符合规范。他们做的不好时,我就用“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督促他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如某个学生迟到了,我会用“朝起早,夜眠迟”来提醒孩子珍惜光阴。
经过我用《弟子规》中的道理反复教育,我班许多同学的品德、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陈天杭同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奶奶说:“以前他在家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摔砸东西,学了《弟子规》后,他变得懂事多了,再也不发脾气了,还经常帮大人做家务。”从这件事上我更深刻体会“孺子可教”这句话。有一天,我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作业本,课代表不在,旁边好几个同学都争着去,一个学生还说:“老师,《弟子规》上说‘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又如学了“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节后,有的学生家长反映:以前孩子衣服稍微旧了点就不愿穿了,现在衣服洗得发白了,孩子还乐意继续穿着。
“文以载道”,寓道于文,是儒家教育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弟子规》以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为人子弟立身处世的规范与要求,使得儒家德育进一步向生活德育转变。通过半年多《弟子规》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们从《弟子规》中学到了很多实在的做人准则。学生见到老师会行礼了,“老师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多了;打架,骂人的事件少了,车上让座,拾到东西上交的事也不是新鲜的了。《弟子规》对于提高孩子的德育素养,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它能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
责任编辑:泥河镇中心学校弟子规论文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班级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的发展、关系到育人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才能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当我看的这几则关于《弟子规》的报道后,触动很大。于是,我把《弟子规》的学习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向学生逐步提出注意点,要求学生应自觉做到。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边时刻关注班内整体的动态,要求提出来了,注意点指出来了一旦发现学生有好的或不好的什么苗头,我就立即加以表扬或指正或个别谈话找根由,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必须对任何有关班级利害冲突的事都要走在学生的前头。言而有信,行之有果,该奖得奖,该批评得批评,无论他是班长还是普遍一员,全都一视同仁。这样,奖罚分明,学生才信服你。《弟子规》中讲得非常周全,如果能以《弟子规》为准绳,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学生定能将人生中重要的道理铭记在心,更容易培养出高尚、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学习生活中就会有更好的领悟能力、学习能力、人生就会有更大的成就。
当然,老师要跟学生一起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如果班主任老师言而有信,行之有果,班级里人与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就越强,竞争力就是动力,所以,班集体的活力久聚不衰。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就是这样做的,我发现这样一来班里的让我操心、担心的事越少了。你遇到我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问他:“你们班为什么折磨优秀?”他们就会微笑着自豪地回答你:“我们把《弟子规》牢记于心!”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们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我结合我国古代优秀的蒙学教材《弟子规》对学生展开了全面的素质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这些训练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特点,那个很好地强化学生内在。当然日常行为的训练要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这样才可以使得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威信很重要。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呢?《弟子规》告诉我们:“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以德服人。
首先,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
学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无论课上课下,班主任都同本班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随时随地都在用自己那两只敏感的眼睛观察着班主任,视为认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每日每时的现实关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就会在这方面或那方面趋向于班主任。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任何手段代替不了的,因而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也是最有成效的教育手段。要求学生勤奋学习,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好学不倦的人;要求学生正直善良,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求学生志向远大,班主任就应该是个在平凡岗位上不甘于平凡、自强不息的人。
完全可以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因此,对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每个教师都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出于教育的需要,班主任应当既重言传又重身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白无私。
班主任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不隐瞒自己的失误,接受学生监督;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处理班级的各种问题,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对学生能产生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
其次,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
《弟子规》中的“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动。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主任应注意增进师生之间的如下方面的感情: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一种依恋性情感叫亲近感。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近,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班主任也才能了解学生,了解班集体;班主任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互相领会的情感叫理解感。班主任对学生要以诚相见,与人为善,不能用成人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力求恰如其分,富有教育力量。对学生寄予希望,从而使学生激发出前进的力量的情感叫期待感。学生的任何进步,都与自己的期望值有关。比如我班王小山同学刚入学时,毛病甚多:既不爱劳动也不爱学习,大扫除即逃跑,作业不写,我当即找其谈心,像两个好朋友一样从生活谈到学习,从习惯谈到爱好,在谈的很投机的情况下我适时的做起了思想工作,在未进行任何批评的情况下,使其认识到错误,保证以后改好,我鼓励他说,“过能改、归于无”,老师期望一个全新的朋友能在不久的将来站在老师的面前。
教育若缺乏情感就会成为无水之池,情感应成为教育和受教育之间的纽带和催化剂。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尊重信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爱中有严,正是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爱的情感的信念。
  总之,《弟子规》中的德育内容、思想与主要方法对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生活和学习中引领学生去学习、践行《弟子规》,我们的班级管理会更出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弟子规的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