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资源和幼儿园课程sql两者之间间的区别

幼儿课程实施中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的实践研究
【摘要】通过有目的分析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现状及教育价值,确立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与社区连手,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地理环境、人力资源、社区资源,对预测拟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在进行筛选后实施优化操作。我园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幼儿&&&&
课程实施   资源   综合利用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幼儿园的课程是着着眼于为孩子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帮助幼儿在充分展现个体潜能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培养具有健康与自信、好奇与创新、独立与合作、关心与沟通和初步责任感高品质的人打好基础;促进幼儿身心诸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关注幼儿生活,注重幼儿园课程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一直是幼教先驱们努力探讨的课题。二期课改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有效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社区的一些人口、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元素即幼儿园所在地区中一切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因为社区资源隐含着既贴近于幼儿生活实际,又符合幼儿现实需要的课程内容。重视社区有效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幼儿教育回归儿童生活的必然,也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首选途径。
然而,在幼儿园现有的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一般是体现都市化特征的、共性的、典型的内容,一直以来,幼儿园未能将社区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地区性的、个性化的内容涉及比较少。因此,我园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应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的幼儿身边的人和事,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交通也迅速发展,以城市为区域的“大自然大社会”“活教材”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必然。
闵行地区作为拥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有着优美风景的环保卫生城市,丰富而具特色的闵行人文、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我们选择幼儿教育内容的宝藏。因此,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挖掘隐藏在社区的丰富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探索幼儿园利用有效资源的方法与途径,为幼儿课程改革提供本土资源信息。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调查分析社区资源现状,挖掘资源中的教育价值,确立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了解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使用实施状况并加以归类分析,拟定出可利用教育资源。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连手,创设适合本园幼儿课程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满足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三.研究过程:
1、调查分析社区资源现状,挖掘社区资源中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附近有闵行开发区、紫竹科学园区、交大、华师大比邻,家长也分别来自于各行各业,专业性强、知识丰富、趣味性浓和勇于创造的信念,有航天研究员、软件工程师、电气设计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者…他们走进课堂,不仅补充教师的知识能力,更让孩子们好奇、求知、想象、创造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满足。
2、分析社区周围的可利用资源
和黄浦江、闵行老街比邻,附近轻轨5号线延伸段正在建设中
环境优美,周边社区资源丰富
远离市区,相对信息较闭塞
重工业的厂家较多(发电厂,航天研究所…)交大,华师大,紫竹科学园区、敬老院、图书馆等,为幼儿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条件。
丰富的人文和社区环境资源
地域较广,资源的综合利用需要交通上的支持
各行各业家长
教师专业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课改理念。
高素质的家长群体,家长的职业以及丰富的收藏品,并逐渐形成大课程观
家长资源的挖掘需要家园有效的互动。
3、有选择性地对可利用资源进行筛选
虽然有很多资源可以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可能的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直接拿过来为幼儿所用。教师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和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南对社区周围的可利用资源进行课程筛选。
课程资源筛选的依据与方式
课程资源筛选的依据
课程资源筛选的方式
1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相关;
2与幼儿的接受能力想适宜;
3满足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要;
4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是便利的;
5保障幼儿健康和安全的。
依据主题内容进行初步归类和筛选,明确每个主题所需要的、与之相适应的资源内容。
保存照片、幼儿作品、图片、孩子的童言稚语、活动方案…以便资源再利用。
4、根据筛选后的课程资源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主题教育
轻轨开来了
马路上的数字
参观环保车
交通信号告诉我
关心身边的人
敬老院献爱心
三八社区行
到启智学校找玩伴
不同的职业
保卫我们的人
武警战士多神气
参观航天城
家长进课堂——医生
浦江轮渡今昔
农科实验基地
写生:建设中的轻轨
环保小卫士
环保宣传卡
小小护绿员
废纸不见了
我们的城市
数高楼——售楼处参观
老房子新建筑
老街的变化
东方书报亭
四、实施效果:
(一)利用社区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
将社区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
支持幼儿的学习,是我们研究社区资源为课程服务的首要目的。我们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以社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等为素材开展主题活动。同时也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带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亲身感知体验,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陶冶和发展幼儿的情操,培养对生活、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做法有:
1、利用社区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
我们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时,依据构建的目标、内容,不断生成主题内容,丰富了幼儿主题学习的内容。我们在对社区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时,根据主题开展的进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教育资源。其次,社区教育资源是为幼儿主题学习活动服务的,只有在幼儿主题活动的基本内容与社区教育资源相对应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的主题探究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立足幼儿生活而展开的课程模式。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重视将社区资源转化为课程的内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中的必然。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将社区资源融入主题活动中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强调的,幼儿园课程要关注自然和社会,儿童或社会上发生临时的事情,教师可以采为课程内容。社区中的很多事件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往往能引发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在社区资源生成主题上,我们主要采取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两种方式:
①教师预设主题:教师以创设情景或直接导入的方式将社区中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有计划地引入幼儿的探究视野,引导幼儿展开主题探究活动。爱家乡的主题教育中,参观闵行农科实验基地。教师请农科院的阿姨讲讲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怎样栽培;小兔子的饲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这里的小兔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大班幼儿探究贴近幼儿的生活,能一起幼儿的经验共鸣,因此,以带孩子参观桥农科实验基地的方式引发了幼儿对动植物的探究和表征。这一类的主题往往是资源丰富,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但幼儿不易发觉的。类似的内容还有“我们的城市”“关心身边的人”等等。
②幼儿生成的主题:主要是社区中引起社区成员共鸣的突发事件、节假日资源等。如因某一人家火灾而引发的“消防119”主题,因元宵灯展而引发的“元宵节”系列活动等等。由幼儿生成的主题往往还需要教师的提炼,才能真正成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内容。如因社区中某一户的失火引发了幼儿对“火灾”话题的谈论,教师马上联系了“消防教育馆”让幼儿参观,才使活动真正得以开展。
利用社区资源拓展主题活动
善于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社区资源解决幼儿主题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能有助于主题的延伸。如,在开展“树”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树叶的外形是否就是树的外形轮廓产生分歧时,教师及时让幼儿到社区中参观各种不同的树,现场比对各种树叶轮廓是否和树妈妈的轮廓一样,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支持,进一步引发了“树的博物馆”的活动。
社区资源为教师支持引导幼儿探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宝藏,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充分了解社区资源,挖掘社区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构建幼儿与社区资源互动的平台,及时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情,支持幼儿的探究需求,有助于促进主题活动的进一步生成和深化。
2、 亲子活动,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园在邀请家长来园参与亲子活动时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以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关系,以孩子为共同的教育主体,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
一日活动皆课程,为了让主题活动课程更丰富,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也让家长在参与中体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了解了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开展的意义。如“亲子运动会”,“亲子环保时装秀”“亲子小淘气玩科学”等活动,我们和家长共同设计和布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亲子活动中紧张而热烈,创造性、趣味性、生活性的亲子游戏大大地提高孩子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大胆勇敢、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而且增进了幼儿与父母的情感。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学习,建立了自信,体验到了快乐。
不同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与教师资源形成互补。
3、、以浓郁的人文资源为依托,丰富学习活动。
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们与图书馆携手,开展“走进图书馆”活动,孩子们对图书的分类及借阅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个个遵守图书馆的管理规定,做个文明的小读者。
我们请来敬老院的老人们,将培养幼儿良好的“尊敬老人”情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前期讲述老人的故事、老人的心愿,以及为老人们做一件事等方式,不断加深幼儿对老人的关爱,进一步激发关心老人的情感。
大班幼儿去小学参观:观看升旗仪式,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上班会课,怎样摆放课本?怎样举手发言?怎样做操?…
让小朋友们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了心理准备。
幼儿在参观水厂的过程中,他们对水从沉淀区——虑池——泵房——清水池——千家万户,这一神秘的制水过程惊叹不已!也在不经意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4、以现代的生活设施为条件,拓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附近的超市、菜场、银行、小学、敬老院、图书馆这些现代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成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活教材。因此,我们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社区设施,拓展主题活动。
幼儿游戏往往从模仿自己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来,并通过角色扮演丰富着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学习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递增,他们不满足于做“假戏”,更看中“假戏真做”的真实效果。他们需要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即到社区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与成功感。
幼儿园的“阿拉逛超市”游戏区域,是孩子们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模拟并再现最基本的超市场景与内容,而这种模拟与再现是建立在孩子与家长生活经验分享与体验基础上的,它缺乏与“超市”工作人员有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交往实践。在去超市前,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研究如何运用一定限额的钱与同伴合作购买食物,并使大家都能品尝到各种食物,感受和体验与成人交流的成功和愉悦,无疑是积淀孩子有关超市购物,提高其应对挑战、提升各种经验与能力的好途径。同时,将数学等知识渗透其中,也是实现幼儿运用现有知识结构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好办法。
(二).社区有效资源的实施,让幼儿与真实社会形成互动
1、幼儿同家长的互动
家长不但是家园共育中的响应者、参与者,更重要的还是教育者。因此,我们还要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进一步丰富教育环境,共享课程建设的过程。
与孩子一起收集信息。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般会给幼儿和家长发“社区资源调查表”,让他们一起收集信息,并记录各自的发现。这一过程中,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开阔了视野,并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观察、探索的方法,经常发现新问题。同时,也使亲子关系更为融洽。经过这一过程的铺垫,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丰富的相关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从而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思维。
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
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资源的开发情况,在组织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邀请一些家长来园当“老师”。
如,开展“汽车叭叭叭”的主题活动时,请来了当驾驶员的爸爸开来了小汽车,给幼儿讲解了有关汽车的一些基本常识,并让幼儿亲手摸一摸方向盘。爱牙日,请来了做牙科医生的爸爸,给幼儿上了生动的一课,如何保护牙齿。开展“饭店”游戏时,请来了在饭店工作的妈妈,为孩子们讲饭店的日常工作,并演示折餐巾纸等具体细节。而家长们也很乐意在工作之余来“客串”一下教师的角色。
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工作性质的家长以“爸爸老师”“妈妈老师”“义工”等形式充实了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每月家长进课堂、家长志愿者,在“大教育”的观念下得到新的组合,整合成一个优秀的教育资源。
2、幼儿同社区的互动
幼儿园的周围环境的优势,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能有效地让幼儿与环境亲密对话,孩子们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培养幼儿良好的“尊敬老人”情感教育结合起来,走进弱智学校,和弱智学校的小朋友结伴做游戏,送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与武警上海市总队第五支队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们不仅看到了武警官兵阳刚的一面,更加深了对武警官兵的敬慕。
发现小区杂物太多,当环保小卫士来保护卫生进行“社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我们赋予孩子们一个个“环保小卫士”的称号,走向社区,去宣传“七不规范”和环保小常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孩子们参观肯得基工作室时,十分兴奋,虽然来这品味过多次大餐,但却是头一回在工作室里参观叔叔阿姨的工作,他们叽叽喳喳的嚷着,“快看,原来薯条是这样做出来的”、“这里还存着这么多的冰块”……这些难得的经历都使幼儿了解了更多的知识。
为了给幼儿多增加一份生活经历和培养他们关爱别人的意识,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为妈妈购物送礼,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记录的方式建立较为清晰的表象,有意识的去关心自己身边最亲的人,让幼儿通过选购商品和付款,从小培养幼儿学习理财,遵守自选超市的规则,在亲自体验中了解货物的取放。&
四.结论与思考:
1.幼儿课程实施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孩子们经历了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实地考察和实物的感知与认识过程,他们不仅获得了走向社区所获得的相关经验,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2.幼儿通过社区活动,真正与成人交往,通过交往所获得的体验是幼儿的成长最重要和宝贵的。
老师将社区实践与社区的文化元素紧密结合起来,既求得幼儿认同,增强对问题的兴趣和挑战性,同时又为其积累并提升经验奠定了基础。
4.老师已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教学的主人。
1、教师如何根据实际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如何在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实施以实践性、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课程资源综合利用,还需进一步探究。
2、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涉及到很多部门,需要取得众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必须具备教育资源整合的能力。因此,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管理网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资料:
1.周卫.应对课程改革校本教研的新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2.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走近新教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幼儿园课程现状与思考(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幼儿园课程现状与思考(论文)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幼儿园课程现状与思考(论文)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课程改革呈现一种对现有课程进行反思、对一些主流的教育观念进行质疑并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多元化。本文主要概述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多元化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同时在这几个方面就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课程、幼儿园课程、多元化、课程决策、系统思考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现代化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正经历着改革。在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中,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也成为&弄潮儿&,其中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掀起的课程改革成为其中的焦点。纵观我国二十几年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思潮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一种对现有幼儿园课程进行反思、对一些主流的教育观念进行质疑并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  文化、教育的多元化意味着在文化、教育的领域内有多种的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具体反映在幼儿园课程上,无论是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模式、课程的教材与内容,还是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多元化。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对多种的可能,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幼儿的发展状况在幼儿园课程上做出适宜的选择。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多元化之体现  (一)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多元化  受当前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从50、60年代对前苏联教育相关理论的&独尊&发展到现在的呈现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百花齐放&、多元化的趋势。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除一些基本思潮如新科学观、新知识观、终身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等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产生深远影响之外,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思想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乃至幼儿园教育的影响更不可不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姆的&心理结构论&、唯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埃斯萨(Eva L. Essa)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理论&等。  (二)幼儿园课程模式多元化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主要形态有分科课程、主题综合课程、五大领域课程、主题网络课程以及区域活动课程等。各地各幼儿园在课程模式的采用上一般会各种课程模式并存,同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条件、特色以及其它具体情况有所偏重。  分科课程模式的实施始于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幼儿教育的时期。其特点是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幼儿适应未来收获做好知识准备,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幼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的知识;但分科课程容易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忽略幼儿情感、意志、态度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主题综合课程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特点是倡导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强调教材按心理逻辑组织;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较多样和综合;但同时存在割裂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等不足。五大领域课程基本属于分科课程模式,是对主题综合课程的否定之后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把幼儿园课程划分为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等五大领域,在目标上相对削弱知识性目标而凸显发展性目标,重视幼儿态度、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题网络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阵营,其特点是较好实现各领域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或整合,而且主题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决定和构建,体现了幼儿在课程构建中的主体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区域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幼儿在教师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和引导下主动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探究活动,主要针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提出。该课程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发展,活动具有强烈的操作性,但对教师素质要求以及场地、的要求比较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借鉴了许多国外有关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在课程&本土化&上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的外国课程模式或理论包括瑞吉欧教学模式、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高瞻课程、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光谱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教学法等等。  (三)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定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时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不同的课程价值对课程的各个环节和部分起导向作用。  课程价值取向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在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全球一体化以及知识经济化的现实背景下,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整合的趋势。概括而言,当前主要的课程价值取向有三种,分别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此价值取向的课程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此价值取向的课程注重课程与外部因素的互动)、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此价值取向的课程认为应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安排课程,并把课程作为发展人的个性的基本手段)。  (四)幼儿园课程教材选择多元化  与我国的义务阶段教育不同,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没有法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各幼儿园及其教师主要从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构建课程,所以各幼儿园课程的相关教材各不相同。就目前来说,多数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来源有以下几种:公开发行的较权威的幼儿园课程的有关教材(每个幼儿园会选定一至二套);地方或区本教材、园本课程、网络资源及其它资源等等。幼儿园课程教材选择的多元化使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幼儿和谐并富有个性地发展。以年我们对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的调查为例,几乎所有的幼儿园无论其幼儿园性质、幼儿园基本情况、教师素质存在怎样的差异,在课程的教材选择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幼儿园的教材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幼儿园选择各出版社出版的较权威的一至两套教材作为全园通用的教材;(幼儿园通用教材使用较多的教材分别是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幼儿园素质教育系列用书》、南京出版社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新天地学前班素质教育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发展课程及活动建议》等。)第二类是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或者特色课程教材;第三类是其它途径获得的教材内容,主要指网络资源或从相关书籍、杂志中获得的。  除课程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模式等方面都趋多元化发展。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阐述。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多元化之思考  幼儿园课程多元化是我国幼儿教育质量优质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多元化意味着多样性和不同的选择,但因种种原因在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因课程的多样性或多元化出现很多冲突并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产生消极影响。以下试图就三个方面重点进行探讨。  (一)&&&&&&& 幼儿园课程继承与创新的冲突  在世界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对原有课程的改革、发展以及对国外幼儿教育课程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和评价上。关于&继承和创新&,鲁迅先生在1934年的《拿来主义》一文中已做了最精辟的论述。简而概之,鲁迅先生告诫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时,不能&闭关自守&,也不能全盘&拿来主义&,而应在&拿来&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幼儿园或幼儿园教师仍容易出现所谓的&闭关主义&,对新的教育理念抱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或全部的&拿来主义&,只是一味地照搬别人的东西。以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改革为例,在我国幼教理论界对&分科课程模式&进行质疑的时候,有些幼教理论界或幼教实践工作者一看到&区域活动课程模式&,宛如看到一根&救命稻草&,马上全盘否定和摒弃&分科课程模式&,全盘引用&区域活动课程模式&。  那如何处理好幼儿园课程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冲突呢?笔者认为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首先是对新的课程理论进行学习,研究新的模式有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应该摒弃等问题;其后对原有课程做一个深入的思考,研究如何把握引进新的经验与继承已有文化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做到在继承原有课程的优势基础上汲取新课程理论的精华;最后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改革,使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实现本土化甚至园本化。以瑞吉欧方案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学习为例,我们应先了解瑞吉欧教育经验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瑞吉欧教育的指导理念以及最有价值的教育经验;然后分析自己幼儿园教育的特点,选择瑞吉欧方案教学模式中比较切合本幼儿园实际的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习、借鉴,找到异域异地文化在本园文化中的&生长点&;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和反思,努力实现瑞吉欧方案教学模式的&园本化&。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难发现有些幼儿园在有可能不确定瑞吉欧是人名还是地名的时候就已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实施了方案教学,也许我们不能武断地全盘否定这种方式的教育后果,但我想仅仅是&东施效颦&总是不太好的。  (二)课程决策权与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意识与能力的冲突  课程决策是课程的主要问题。所谓决策,就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某种决定或选择: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所谓课程决策,如A.A.奥伯格(Oberg)指出,&课程决策是对有关教育或社会化的目的和手段的一种判断,往往在学校范围内采用,并且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而不是人事、预算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从不同水平或层次来分,课程决策一般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课程决策表现为国家课程政策的制定,其次分别是地方和学校级别的课程决策。  纵观当今世界,由国家、地方和学校共享课程决策权,共同分担课程决策责任的&课程决策分享&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和主旋律。从课程决策的角度,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同时也很明显地表现为课程决策权利的下移和决策主体的多元化上。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校与教师相比较,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决策上的权利远远大于中小学教师。课程决策权的下移有利于幼儿园及其教师能较好地根据和利用幼儿园本身的条件、幼儿的发展水平调整和构建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在充分享有课程决策权的同时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意识与能力不足的冲突凸显。  1、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园教师缺乏课程决策意识  目前我国最高层次的课程决策权即国家课程政策的最主要体现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发和试行。《纲要》就幼儿园教育原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内容做最基本要求的同时,也很明显地体现了国家把课程的许多决策权下放给地方尤其是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教师。例如《纲要》总则中明确提到:&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第二部分中又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等等。因此,目前在我国,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不仅仅只是课程的使用者,而是也必须是兼课程实践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于一身的幼教工作者。但因诸多主客观因素如缺乏科学全面的地方性课程决策与指导、幼儿园教师观念更新较慢、专业素质不高等的影响,大多数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教师都表现出课程决策的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缺乏课程决策意识的特点。  在种种影响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教师缺乏课程决策意识的因素中,笔者认为地方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必要的、科学的课程决策指导至关重要。地方课程决策作为国家课程决策与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中间环节,在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课程决策的指导作用。幼儿园在进行课程改革,进行课程决策时,因专业素质的局限,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无法从根本上把握课程决策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导致幼儿园课程改革重&形&而非&质&、幼儿园课程改革比较被动和无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无结构与无系统等问题。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层面的操作之间有一个需要跨越的&鸿沟&,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或教育部门提供适当的必要的课程决策指导是&鸿沟&的跨越的必要前提。  2、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课程建构缺乏系统思考  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角色的定位要求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即课程构建者必须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系统思考才能使创新者在改革中始终坚持对问题整体而不是单独部分深入地思考、始终专注于探究复杂问题更整体而持久的根本解决之道。反之系统思考的缺失容易使人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因置身其中而无法看清整体的变化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乃至无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决策时,必须遵循三个主要的依据:社会要求、学科知识体系和儿童发展。以系统思考的视角,就是在课程决策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对儿童成长发展有什么期望与要求,在课程目标、内容上作出决策;还要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根据学科知识体系来确定幼儿需要知道什么,应当去做什么;最后还要遵循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不少幼儿园教师片面地认为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的个性全面发展及倡导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兴趣等的培养的同时,自然忽略和否定了学科知识体系这一课程的依据,并因此导致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其实我们在倡导&课程是生活、课程是活动&、&课程可以生成&等理念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仍来源于学科。换句话说,因为学科本身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成熟的组织与结构形式,我们仍要从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确定幼儿需要知道什么,应当去做什么。当然,考虑学科知识体系必须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相结合,而且要考虑各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  总而言之,系统思考要求我们课程改革时要关注到课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而且要综合考量各因素彼此之间的联系。如果片面地看待复杂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3、幼儿园教师对教材的开发、选择、加工能力较差  以上谈到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教材趋多元化发展,幼儿园教师的教材开发、选择、加工的能力远远不能与课程决策权的权重相匹配。特别是在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的教材以及教材使用情况相比。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一方面中小学的老师相对素质较高且国家或地方有法定的教材,而幼儿园教师相对素质较低但需自己开发、选择并加工教材;其二,中小学教材的配套资料齐全,新课程的培训全面到位,而幼儿园的教材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有些教材配套不齐,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远远不足;其三,在传统观念里,教师一般不承担课程开发和管理的任务,其主要角色定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但由于教材的多元化,使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园本课程的开发为例,园本课程的开发把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推到了课程决策和研究的角色位置上,那园本课程的开发情况如何呢?就笔者的了解,有不少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时往往结合幼儿园教育的特色来开发,而且开发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适切性,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园在课程的构建特别是在教材的编辑、整理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管理者缺乏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或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等原因,使得园本课程的教材多是教师教育活动方案的&堆砌&,教材内容之间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经不起推敲,严重地影响了园本课程的质量。  (四)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  在多元价值取向的今天,到底什么课程是有价值的?什么课程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呢?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朱光潜谈美》一书中谈到:&所谓&价值&是由于物对于人的关系所发生出来的。&&善&是人从伦理学、经济学种种实用观点所定的价值,&真&是人从科学和哲学观点所定的价值,&美&则是人从艺术观点所定的价值。笔者以为用朱光潜先生以上的观点来界定&什么课程是有价值的&这一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性,《纲要》中把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分为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套用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健康和社会领域应崇尚&实用的态度以善是最高目的&;语言和艺术领域应崇尚&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科学领域应崇尚&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那我们的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在构建课程是否能做到以&真善美&为追求目标呢?也许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理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仍坚持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价值观,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对&善&与&美&(幼儿情感、态度、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的追求;而有的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时过于强调&善&或&真&时却完全没有顾及到课程的&美&;甚至有素质较差的教师不经斟选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恶俗的、&真善美&价值都欠缺的作为教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甚至是有害的影响。  当然,要很好地解决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因课程多元化而引起的种种冲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而对于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日程上并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春燕.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建构幼儿园课程的启示.山东教育,)  [3]刘焱.课程决策  [4]袁爱玲.新中国学前课程改革历程的否定之否定.教育导刊,2004(7)  [5]蒋雅俊.后现代视角中的学前课程.教育导刊,2005(9)  [6]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7] 陈静.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的成因及对策.幼儿教育,2005(10)  [8]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7)  [9]朱光潜.朱光潜谈美.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11页、51页)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中心   周 玮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课程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