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救赎和尿路的途径是怎样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尿的形成和排出 - 为您服务教育网-全心全意为中国教育免费服务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尿的形成和排出 - 为您服务教育网-全心全意为中国教育免费服务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50: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尿的形成和排出 - 为您服务教育网-全心全意为中国教育免费服务.DOC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七章排泄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七章排泄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32: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七章排泄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尿的形成与排出40065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尿的形成与排出40065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4:54: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尿的形成与排出40065.DOC
官方公共微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因为:
(1)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若学习了人体生理卫生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
(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因为:
(1)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
(2)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更大。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二、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七年级下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毒症为何要换肾等。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捐肾救母有何感人?肾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二)&&&&&&&&&&&
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人体泌尿系统”图片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怎样?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肾——形成尿液
泌尿& 输尿管:输送尿液
系统&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尿的形成
(1)&&&&&&
形成尿液的器官——肾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投影出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题。
1、肾单位有哪些部分组成?
2、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
3、肾小囊在哪里?和什么相连?
4、肾小管外面有什么,从哪里来的,又汇集到哪里?
5、肾小管和什么相连?
(2)&&&&&&
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投影出示尿液化验单)各位同学生病看医生,有时医生会让你去做尿液检查。拿到化验单,医生才会下诊断书,这是为什么?这张化验单你看得明白吗?想学吗?
&活动2: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
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并讨论
C (克/100毫升)
B (克/100毫升)
A(克/100毫升)
1、上表中,
&&&&&&&&是血浆,&&&&&&
&是原尿,&&&&&&
&&是尿液。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小结:(1)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吸收作用。
(2)尿液的组成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现在有谁能读懂化验单吗?
生活连接:
1、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
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
发生了病变?
2、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呢?
3、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
先出示FLASH动画了解血液进入肾单位以后如何成为尿液。
教师点评。
活动4:小组讨论血液是怎样进出肾单位的?尿液的形成和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该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人体的各个系统是互相存在的。
3、尿的排出
①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学习尿的排出路径。
身边事: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
②了解排尿的意义。
请同学在学习了尿的形成和排出以后,来谈一谈田世国捐肾为母的故事为何感人?
4、排泄和排遗。
尿液中所含的成分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对人体有害无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那么人体还有其他途径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吗?
重点:区分排泄和排遗。
四、&&&&&&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分享到:第七章排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因为:(1)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若学习了人体生理卫生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因为:(1)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2)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更大。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建议教师设计一些直观教具,使学生“看到”肾单位的重点结构,如肾小球、肾小囊。可以将教参中p.108的表中原尿与终尿的主要成分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调动思考的积极性,从而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二、第一课时: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排泄。2.比较排泄与排便(为了减轻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宜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在进行这部分讨论时,笔者的一组曾在讨论时查了《新华字典》对排泄的解释,看到字典中把排便列为排泄的内容之一,经讨论后提出:对于排泄这个概念,生物书与字典的解释不同,我们信谁的?老师说的和以前我们听到的说的、电视科普节目中演过的,还有其他说的不一样,谁的对?笔者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首先,笔者表扬了学生“不惟书、不惟上”,探究问题、追求真理的精神。然后,建议同学通过学习本章知识、经过小组讨论或争论,自己做出判断。最后,请课后去查其它字典或词典。在课后查过的字典和词典中,《辞海》对排泄的注解是的,符合生理学对排泄的定义。其它字典或词典中对排泄的解释均有错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讨论,加深了对排泄概念的理解。有的组还给出版这些工具书的单位写了信,希望他们修改这个词条。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醒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活动(1),若学校条件允许,最好能将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观察。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传看。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进而由小结肾脏的结构。5.请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的范围: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第七章
排泄一、排泄——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皮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三、肾脏的结构:1.肾脏纵剖:皮质、髓质、肾盂。2.肾单位的结构。
三、第二课时:1.复习提问:(1)对照挂图(或投影片)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2)对照挂图(或投影片)说明肾单位的结构。2.从答案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给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p.72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活动(1),读书与思考。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教师点评。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图,了解尿的排出路径。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6.小结:请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板书设计】四、尿的形成:五、尿的排出:六、排尿的意义和泌尿系统的卫生:1.意义: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水盐含量,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2.卫生:①适量饮水
②及时排尿
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研究历程:1844年,德国生理学家c.ludwig对尿的形成做出假设,认为肾小球的作用可能是机械性过滤,即由于肾小球中的血液压力高,血中能透过膜的小分子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的壁而进入肾小管。并推测,若能取得肾小囊中的液体,其成分应与血浆一样,只是没有血细胞和血浆蛋白。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此假设未能得到验证。1920年,a.n.richards用蛙和蝾螈做实验,获得了成功。他用玻璃微管直接插入蛙和蝾螈的肾小囊,取出了其中的液体(即原尿),分析了其成分。实验的结果与c.ludwig的预期一致,该液体中所含的溶解物质与血浆相同,基本没有蛋白质大分子。a.n.richards还证明如果肾小球的微血管压升高,滤出液的体积就要增加;反之,滤出液的体积也要减少。滤出液的变化与肾脏耗氧量无关,即滤出液的形成不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的主动运输所致。这些证明c.ludwig的过滤假说是正确的。2.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机制: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氯化钠都被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吸收,并转移到附近的血管中去。重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是耗能的。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很多,可以保证atp的供应。实验证明,肾组织的耗氧量比心肌的耗氧量大,可见,肾脏作功比心脏还要多。若切断肾的供氧渠道,重吸收马上停止,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仍能进行。这说明,原尿的形成过程是单纯的过程,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则是耗氧的主动运输过程。3.人尿的成分与人体摄入与排出的水:人尿中96%是水。在另外的4%中,有2.5%是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还有少量尿酸以及肌酸代谢产生的肌酸酐等;有1.5%是盐类,主要是氯化钠,也有少量钾、氨以及硫酸根、磷酸根等。尿酸来自核蛋白分子的分解,难溶于水,形成小的结晶随尿排出。如结晶很大,就成了肾结石或膀胱结石。体重为70kg的人每天约摄入和排出各2500ml的水,相当于身体总水量的6%。在所摄入的2500ml水中,约有1000ml。是随同食物摄入的,1200ml是饮水。其余300ml则是体内细胞氧化产生的。在所排出的2500ml水中,约有1500ml是尿,500ml是从皮肤(汗、泪、鼻涕等)排出的,350ml是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排出的,其余150ml是随粪便排出的。 此文章由亲亲影视()收集整理.随机推荐信息资源分类,视频教程网,51自学网视频教程,我要自学网,亲亲网,百度影音视频教程网,51自学网视频教程,我要自学网,亲亲网,我爱百度影音电影电视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