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船舶电气论文稳性重要性或者船舶电气论文强度重要性,的论文,急急急急急急。

基于结构共同规范的船体板屈曲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3.00
&&¥1.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基于结构共同规范的船体板屈曲分析
共​同​规​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内河船舶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的影响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内河船舶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中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俄界河的地位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界河航道的维护与管理也备受关注。它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重要利益,包括领土主权、领水主权、航行权益以及边境管理等等国防安全的问题,同时也直接体现了国家形象,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标识之一。
中俄界河主要为黑龙江中游及黑瞎子岛水域航道。中俄对黑瞎子岛划界后,黑瞎子岛航道管理主权接管工作随之开展,这一区域的水、陆域边界重新调整,同时对这一水域的航道测量、航标维护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本论文研究的船舶即是用于黑瞎子岛水域航道的综合测量及航标维护,也可兼顾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道快速测量、测绘分析、航标维护等工作。
论文以中俄界河200吨级航标测量工作船为背景,研究其上层建筑对船舶总纵强度的影响。首先结合国内外上层建筑的研究背景说明研究内河船舶上层建筑对船舶总纵强度的影响的重要性;简述了上层建筑强度理论以及船舶总纵强度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进行全船有限元建模、水动力软件计算不同工况下波浪动压力加载于全船模型上;MSC.Nastran对全船进行有限元直接计算,将不同工况下无上层建筑和有上层建筑的模型应力计算结果与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得出全船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也验证了本船采用铝合金材质作为上建的合理性;同时将两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了上建对总纵弯曲及全船变形的抵抗作用;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上层建筑对主船体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上层建筑参与总纵弯曲的程度进行了逐个分析,总结出了不同类型上层建筑对船舶总纵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U661.43【目录】:
摘要5-6ABSTRACT6-8目录8-10第1章 绪论10-16 1.1 研究背景10-12
1.1.1 航道背景10-11
1.1.2 航标测量工作船11-12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1.3 国内外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影响研究回顾13-15 1.4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15-16第2章 船舶上层建筑强度与总纵强度理论16-23 2.1 上层建筑强度理论16-20 2.2 总纵强度理论20-22 2.3 本章小结22-23第3章 船舶模型建立23-32 3.1 船体结构23-27
3.1.1 航标测量工作船结构形式23-27
3.1.2 航标测量工作船主尺度及主要参数27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7-29 3.3 模型信息29-30
3.3.1 坐标系29
3.3.2 单位制定义29
3.3.3 模型规模29
3.3.4 材料参数29-30 3.4 有限元模型30 3.5 本章小结30-32第4章 计算工况及载荷32-37 4.1 边界条件32 4.2 计算工况的选取32-33
4.2.1 装载工况的选取32
4.2.2 确定波浪载荷工况32-33
4.2.3 确定计算工况33 4.3 计算载荷33-36
4.3.1 空船重量与货物压力34-35
4.3.2 静水压力35
4.3.3 波浪压力35-36 4.4 本章小结36-37第5章 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影响分析37-72 5.1 许用应力37-38 5.2 有无上层建筑计算结果及分析38-63
5.2.1 主船体板单元应力计算结果38-44
5.2.2 主船体梁单元应力计算结果44-46
5.2.3 上层建筑应力计算结果46-49
5.2.4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49-61
5.2.5 位移计算结果与分析61-63 5.3 上层建筑参与总纵弯曲程度分析63-71
5.3.1 不同长度上建参与总纵弯曲程度分析63-68
5.3.2 不同高度上建参与总纵弯曲程度分析68-69
5.3.3 不同材料上建参与总纵弯曲程度分析69-71 5.4 本章小结71-72结论72-73参考文献73-7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77-78致谢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建伟,李润培,顾永宁,胡志强;[J];船舶工程;2000年05期
张少雄,李雪良,陈有芳;[J];船舶工程;2004年03期
邱强;[J];船舶力学;2002年01期
何福志,万正权,张伟;[J];船舶力学;2002年02期
陈庆强,朱胜昌,郭列,王福花;[J];船舶力学;2004年01期
刘文华;;[J];船舶设计通讯;2008年02期
刘建华,王自力,张家新;[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叶宝珠;叶灼梅;;[J];广东造船;2005年04期
钟星海;陈南华;;[J];广东造船;2007年04期
张延昌;罗广恩;王自力;尹群;;[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华平;;[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阚萍;李源源;吴道俊;钱立军;;[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1年02期
汤清洪;王兴贵;;[J];兵工自动化;2006年04期
戴耀;董耀国;刘凯;郑召全;;[J];兵工学报;2010年S1期
傅伟;熊平;陈沛玲;彭飞武;刘建庭;;[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升海;张平;李世鹏;方蜀州;;[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余小青;周光明;;[J];玻璃纤维;2011年03期
杨生;孟春玲;张爱梅;郑洪海;;[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张延昌;王自力;罗广恩;;[J];船舶工程;2006年03期
陈恒强;姚震球;耿军伟;;[J];船舶工程;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刚强;谢永和;王伟;李磊;;[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秦洪德;王雷;刘明瑞;;[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胡磊;王轲;;[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李琪;柳广;;[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孙焕香;裴智勇;吴卫国;;[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孙焕香;裴智勇;吴卫国;;[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雷勇军;李道奎;;[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建宅;郑元鹏;;[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罗云烽;段跃新;肇研;;[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刘成岗;祝海勇;王威;;[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海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岩;[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宗成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周明;[D];清华大学;2009年
胡卫;[D];清华大学;2010年
袁家德;[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尚高峰;[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赵群;[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耿瑞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姜伟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子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栾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赵学谦;[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左照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青松;[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于志浩;[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黄武刚;[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张艺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刘望球;[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王可;[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永宁,滕晓青,戴立广;[J];船舶工程;1998年04期
白建伟,李润培,顾永宁,胡志强;[J];船舶工程;2000年05期
邱强;[J];船舶力学;1997年01期
崔维成,徐向东,邱强;[J];船舶力学;1998年06期
朱胜昌,陈庆强,江南;[J];船舶力学;1999年05期
陈庆强,朱胜昌,江南,叶彼得,胡可一;[J];船舶力学;1999年05期
何福志,万正权;[J];船舶力学;2001年05期
邱强;[J];船舶力学;2004年04期
赵耕贤;[J];船舶;2000年06期
朱克强,任鸿,李维扬;[J];船舶;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庆喜;[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晏焕平;沈国聪;王文标;尹俊誉;;[J];船海工程;1988年05期
杨永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1978年02期
金传荣,黄劲松,曾广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S2期
王杰德,赵金霞;[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1期
宋健;韩海林;;[J];江苏船舶;2010年05期
张鹏万,房泉;[J];上海造船;1996年02期
杨靖海,徐慧,胡云昌,郭振邦;[J];中国修船;2001年06期
刘平;[J];江苏船舶;2004年02期
徐邦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李文;[J];航海技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焕香;裴智勇;吴卫国;;[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庄立球;;[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孙焕香;裴智勇;吴卫国;;[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王鹏;;[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李宁;张富刚;古远;张勇;;[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张永强;;[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陈世才;李翔;;[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袁亦祥;;[A];海浪海啸与实用航海技术[C];2006年
朱胜昌;陈庆强;郭列;江晓玲;;[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翼;林大华;;[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张银炎;[N];中国船舶报;2009年
王文正 单文辉;[N];中国船舶报;2011年
桂雪琴;[N];中国船舶报;2005年
邵文蛟;[N];中国保险报;2005年
单文辉 王文正;[N];中国船舶报;2011年
胡友聪;[N];中国交通报;2006年
王汉卫 尚剑;[N];中国船舶报;2008年
林既久;[N];中国船舶报;2010年
蒋悦飞 通讯员
叶振中;[N];广州日报;2009年
记者 陈佳南;[N];中国船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春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谭海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弩;[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葛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江晓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冯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杨义益;[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何吾兴;[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张伟;[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王玉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陈倩;[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熊刚;[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罗志明;[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张敬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王磊;[D];天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摘 要:内河大舱口船舶的优越性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因其强度与稳性不足、装载不当、超载等原因,船舶断裂、倾覆等事故接连"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内河大舱口船舶装运特殊货物强度与稳性探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15篇
  摘 要:内河大舱口船舶的优越性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因其强度与稳性不足、装载不当、超载等原因,船舶断裂、倾覆等事故接连不断。本文对大舱口船舶强度与稳性进行了分析,对此类船舶装运重大件及积载因素小于0.56m3/t的高密度货物时提出了几点限制措施。 中国论文网 /2/view-6776366.htm  关键词:大舱口船舶 强度 稳性 特殊货物   近年来,船舶断裂、翻沉事故时有发生,人员伤亡惨重,造成了巨额经济财产损失。在断裂、翻沉事故的统计分析中,有3点值得深思:①不泛船龄较小的船舶发生断裂、翻沉事故(2005年以后建造);②断裂事故多发生在装卸过程中及装载完成时,翻沉事故多发生在航行过程中;③船舶动力设备、航行设备、操舵系统等故障引起的船舶断裂、翻沉事故比重相对较小。   船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取决于船体结构尺度的正确选择和船上载荷分布的合理性。对已投入营运船舶,只能采取局部加强,通过合理配载来改善船舶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的使用船舶,充分利用船舶的载货能力,合理地分布载荷,保证货物积载满足船舶强度与稳性的要求,对保证船舶安全运输和延长船舶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河大舱口船舶强度与稳性分析   1、强度分析   大舱口船舶具有坚固的横向框架来支持船壳板、甲板等,一般船舶的横向构件尺寸与纵向构件尺寸相比要大得多,因而,横向强度一般是够的,船舶很少因为横向强度不足而发生横向结构断裂的情况。   从船舶积载角度来说,主要要考虑船舶的纵向强度和局部强度。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因各纵向部分的重量差异,会使得船体各部分重力与浮力的不同,进而产生剪力和弯矩,剪力在船首尾1/4处附近最大,约为大舱口船舶的舱口角隅位置,弯矩的最大值则约在船中处。为了减小弯矩,在船舶积载和装卸货物时应注意:①保证船体每一段的重力与浮力的分布均衡;②应防止装卸过程中货物质量沿船舶纵向分布不合理;③考虑压载及船舶总体布置对船体总纵强度及变形的影响。   局部强度对大舱口船舶的整体强度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舱口角隅、人孔等,船舶主甲板在舱口位置面积突然改变,此处易产生应力集中,所以该部位应予以加强。利用有限元分析可知,大舱口船舶在舱口角隅及船中0.4L范围内,应力较大,如图1。局部强度虽然是局部性的,但是有时局部的破坏,如因大舱口角隅处的裂缝而导致整个船体断裂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因此,在配积载时,应认真校核船舶的纵向强度和局部强度,计算船体纵向强度及上甲板、中间甲板、底舱的局部强度是否符合要求,防止甲板、舱口围板或内底板受力变形或坍塌等。   2、稳性分析   船舶稳性不足,会导致船舶倾覆;稳性过大,又会引起船舶在风浪中剧烈的横摇,引起货物移位,同样产生不利的影响,故船舶在整个航行过程中,都要具有适度的稳性。   船舶稳性衡准计算依赖于对船舶装载全面和准确的掌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船员对装载状态掌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往往受到限制。为满足船舶的稳性要求,船舶驾驶员应根据自己知识和经验,做到以下三点:①测定横摇周期推算初稳性高度;②测定船舶静倾角推算船舶初稳性高度;③熟知船舶稳性不足的征兆,如船舶受到较小的外力矩作用就发生明显的横倾,且横摇过程很缓慢,即可断定船舶初稳性不足。   特殊货物特性分析   船舶配载,应充分了解其所托运货物性质,要对货物的适装性进行评估。对内河大舱口船舶而言,特殊货物是指:危险品(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挥发有毒气体、易吸水、易流态化等)、积载因素较小货物、重大件货物。   1、积载因素较小货物   积载因素小的货物具有密度大、单位质量占据体积小、部分货物还具有易吸水、易流动等特点,如金属矿石。积载因素小的货物在装载时,易造成船舶重心降低,GM较大,船舶受风浪时横摇周期加快,减少船舶适航性,因此,配载时应特别考虑对船舶强度和稳性的影响。对船舶运输而言,易吸水、易流态化也是易使船舶倾覆的危险货物。易流态化货物的“流动水分点”,是指这类货物达到发生流态化特性时的含水量,即该货物达到这个含水量就会发生流动,如精矿粉,因其含有水分,在船舶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流化现象而引起货物移动,有些货物易有水分迁移,货物表面呈干燥状,但内部仍有可能发生流化而不被发现,造成货物移动,从而导致船舶倾斜,稳性降低,甚至发生船舶的沉船事故。如遭遇恶劣气象条件,则更加危险,船上人员往往来不及自救甚至求救,船舶已经沉没。   2、重大件货物   重大件货物是指单件质量或尺度超过规定限额的货物,如大型设备、卷板、巨型石块等。重大件货物在装运过程中,其与舱底板的接触面积小,局部压强大。此外,部分重大件货物,还具有滚动、滑移等特点,如钢材卷板。我国规定,我国沿海运输中凡单件质量超过5t或单件长度超过9m的货物均属于重大件货物。   以马钢生产的卷钢为例,长1160毫米,重4515千克,在货舱堆放且无衬垫时,对舱底板产生的压力为P=F/S,按接触面积10毫米宽计算,对舱底的局部压力为2765.4kPa。底舱允许均布负荷Pd是底舱高度与设计时假定货物的装载率确定。   纵向强度校核   内河大舱口船舶因结构简单,双层底纵横向构件密度大,因而船舶重心较低,稳性充裕。在实际装载过程中,应主要校核大舱口船舶的纵向强度。   强度曲线图可定性和定量分析船舶总纵强度,如图2。图中点划线为船体受力理想状态,其弯矩为零,船舶无中拱、中垂变形;两条虚线为船体静水弯矩等于空船状态时的静水弯矩的中拱和中垂边界;实线是规范允许船舶所能承受最大静水弯矩的中拱和中垂边界线。船舶在装载时,应根据船舶某一装载状态下的平均型吃水与船舶装载时对船中力矩的绝对值的交点位置,判断船舶的受力情况,交点落在虚线之间为允许状态,交点在实线之外为船舶应力危险状况,应尽量避免。
  限制措施   对内河船舶而言,装运大件货物和积载因素较小货物情况较多,这种潜在的危险不易察觉,因此需特别引起注意。重大件运输需要对拟装舱室进行强度校核,此外装运体积较小的重大件时还要使用衬垫,以增大货物的接触面积,降低甲板的实际载荷,衬垫物的走向应与骨材垂直,且应尽量跨过多道骨材;对易滚动货物,要进行必要的系固,避免货物发生移动,造成船舶倾斜;对舱口角隅、舱底板等部位进行局部加强,防止该部位的变形或撕裂;装卸时要保持船舶水平,使货件能同时着落货起离甲板。大舱口船舶装运积载因素较小的散装货物运输,应注意如下几点:   1、合理装卸   严格遵循船舶装卸流程,保证装卸过程中货物质量沿船舶纵向的合理分布,防止在装卸过程中船舶出现中拱或中垂现象;装载时,尽量降低货物落舱高度,以减小货物对舱底板局部强度影响;采用合理的装卸速度,防止出现货舱结构的局部损坏;防止货物装卸过程中,货物移位、滚动。   2、平舱措施   当船舶装运积载因素为0.56m3/t或以下高密度固体散货时,应特别注意货物质量的分配,避免船体产生过大的应力。在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装满,并进行合理平舱;要减少散装货物在营运途中移动的危险,货物应平整至货舱边界,对于船长为100米以下的船舶尤为如此;对于静止角小于或等于30°的非粘性散货,由于其具有与散装谷物一样的散落性,因此还应遵守谷物装载的有关规定。   3、稳性补偿   增设顶边舱和底边舱,通过压载方式(顶边舱打入压载水,底边舱排出压载水),提高装货重心,以达到减小船舶的初稳性高度,减轻船舶在风浪中的剧烈横摇晃,增大摇晃周期;此外顶边舱和底边舱的设置,还可以使得货物集中在船中部位,有效防止货物移动。   4、增设舱口盖或舱口盖布   要防止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因甲板上浪、雨水、结冰等导致货物移位、船舶超载;此外,要保证货舱部位排水通畅,防止货舱积水;要防止含水量较大货物在航行中因船舶颠簸、振动、其水分渗出,其表面形成可流动状态(表层流态化的货物在风浪中摇摆时会流向一舷、而船舶回摇时货物却不能完全流回,如此往复,将会使船舶逐渐倾斜而倾覆)。   参考文献:   [1]范育军.船舶原理与积载.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8   [2]徐邦祯,姜华.重大件货物装卸中船舶稳性的计算及调整.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2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地方海事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船舶稳性与有关词汇的分类、区别--《航海技术》1997年03期
船舶稳性与有关词汇的分类、区别
【摘要】:正本人在培训与考核船长、驾驶员中,有较多机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经历的航海人员,从而了解到他们中的一部分对船舶稳性问题共同存在着类似的困惑与误解,使他们难以看懂船舶稳性资料,遇有与通常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有把握有分寸地处理好稳性问题,有时过于盲进而酿成事故或险情,有时又太保守,在稳性仍属安全的情况下仍不愿多装货或退货,甚至拒绝开航。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还未认识到对稳性与其有关词汇进行分类、区别的重要性。
1.船舶稳性可在三方面分类,每类两种,共六种。故每一种稳性可同时具有三个名称。
a.从船舶倾侧的纵与横来说,可分成横稳性与纵稳性。由于绝大多数的倾覆都是横向倾覆的,故重点应放在横倾上。若未述明纵、横的,当然应视其上下文后再判别,但多是指横稳性,其次是兼指横、纵两者,绝少是指纵稳性。纵稳性是用来计算吃水差用的。
【关键词】:
【分类号】:U675【正文快照】:
本人在培训与考核船长、驾驶员中,有较多超过一定的值后即也可符合大倾角稳性的安全机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经历的航海人员,从而了要求。初稳性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初稳性解到他们中的一部分对船舶稳性问题共同存在高度GM,也即GM达到了一定的值后即可符着类似的因惑与误解,使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定安;马向能;;[J];船舶力学;2011年07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志龙;王宁;孙晓东;高灵芝;王良冈;;[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04 MIS/S&A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蔡烽;侯建军;万林;石爱国;杨宝璋;;[A];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1集)[C];2010年
肖冰;石爱国;应荣镕;闻虎;;[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张昆山;黄祥科;王培华;;[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洪林;徐志成;孙继刚;;[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王鹏;;[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沈华;邹开其;黄鼎良;;[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1995年
戚发勇;李世亮;;[A];2002航海实用新技术论文集[C];2002年
马志坚;;[A];海船进江与航行安全保障论文集[C];2003年
李晓;何炎平;;[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汤培毅?孙权;[N];中国水运报;2007年
张文豪;[N];中国船舶报;2010年
通讯员  李文宝;[N];中国水运报;2006年
记者 桂雪琴;[N];中国船舶报;2010年
记者 周升友;[N];中国船舶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鹏;[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潘志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朱碧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文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滕英祥;[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邱敏芝;[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余小平;[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高孝日;[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吉春正;[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赵家斌;[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内河船舶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关于内河船舶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的影响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57: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于内河船舶上层建筑对总纵强度的影响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船舶辅机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