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陆续展开,航天员渐渐走近了载人航天工程这个勇气与梦想交织的领域"的意思是什么,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
中国航天员十年志   ',
blogAbstract:'&\r\n  在中国第3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启航的2008年里,中国航天员训练已逾10年。 \r\n  10年前的1月5日,齐聚北京航天城的14名航天员摘下了空军部队的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 \r\n  从这一天起,他们就时刻准备着,把一个民族的飞行轨迹向大气层外的茫茫太空延伸。 \r\n  “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达到了能够托付生命、妻子、儿女的高度” \r\n  1996年夏天,航天员初选合格的杨利伟接到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他提前3天就去了,护士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您所在的位置:
 ->  -> 
特稿:中国航天员十年志
  
10:05  深圳新闻网    【字号:  】
  10年相处,航天员亲如兄弟。
  “神五”发射前夜,杨利伟取下手表,托聂海胜捎给妻子。聂海胜说:“家里有我们,你放心吧!”“神六”发射前,为费俊龙、聂海胜送行的战友们不约而同说出的,还是这句话。
  “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达到了能够托付生命、妻子、儿女的高度。”聂海胜说。
  200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10周岁生日。申行运说,那天晚上,全体会餐,大家喃喃地回忆初来时的情景,到了次日凌晨1时还不肯散去……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按照飞行训练计划,航天员已完成出舱活动理论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重点开展了舱外航天服与飞船气闸舱设备操作、水槽模拟失重训练、出舱程序模拟器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项目,并进行了有关任务联合演练。这是训练结束后,航天员出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秦宪安摄)
  “这10年里,我从没在晚上12时之前睡过觉”
  在复杂的选拔尘埃落定之前,就连日后将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飞行员们,也不知道“航天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当时我只是认为这和飞行员的性质差不多,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飞行职业。作为一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去干什么,但是有一种探索的精神,所以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费俊龙回忆说,为了达到体检要求,他还特意戒了烟。
  直到训练陆续展开,他们才渐渐走近了载人航天这个勇气与梦想交织的领域。
  8米长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转动时如同游乐场中的“飞碟”——这就是用于训练航天员超重耐力的载人离心机。这项训练中,航天员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状态下练习各种抗负荷动作,还要判读信号、回答提问。强大作用力的牵引下,面部肌肉会变形,眼泪常常不自觉地往外流。
  这是航天员们公认的最痛苦的一项训练,但杨利伟说:“我们身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可以立即按动。在过去这些年的训练中,红色按钮一次也没有被按动过。”
  在针对出舱任务而修建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里,航天员一下水就是3个多小时,不仅面临着水下的种种风险,还要承受体力的巨大消耗,上岸后,常常连拿东西的力气也没有了……
  10年里,从基础理论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到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阶段,航天员共接受了8大类58个专业的训练,被称为上天的“58个阶梯”。
  仅是理论学习,就包含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高等数学、天文学、英语等30多门课程。对于这些长于操作的前战斗机飞行员们来说,太多知识都是全新的。
  聂海胜说,最苦的就是头一两年。“补基础文化课,还要学新的东西。记不住,听不懂,只能天天加班。”
  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他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考”单词,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得了100分。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梁硕芳
         2           
【】【】【】【】特稿:中国航天员十年志( 16:48:43)
16:42:03 来源: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按照飞行训练计划,航天员已完成出舱活动理论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重点开展了舱外航天服与飞船气闸舱设备操作、水槽模拟失重训练、出舱程序模拟器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项目,并进行了有关任务联合演练。这是航天员在水下模拟太空出舱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秦宪安
航天员景海鹏:从小就有主见 被赞篮球"钢中锋"
空间环境对航天员生理的影响
航天员出舱行走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飞天进入倒计时 神七航天员勤练“健身操”
央视将全程直播 航天员“太空漫步”
神七航天员乘组抵酒泉 将进行最后训练调整
戚发韧解密“神七”发射:航天员出舱干什么?
&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 孙彦新 黎云)在中国第3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起航的2008年里,中国航天员训练已逾10年。
&&&&10年前的1月5日,齐聚北京航天城的14名航天员摘下了空军部队的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
&&&&从这一天起,他们就时刻准备着,把一个民族的飞行轨迹向大气层外的茫茫太空延伸。
&&&&“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达到了能够托付生命、妻子、儿女的高度”
&&&&1996年夏天,航天员初选合格的杨利伟接到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他提前3天就去了,护士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
&&&&杨利伟的航天员生涯,就这样在懵懂的兴奋中拉开了序幕。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和实现方式的确定,中国借鉴美国和俄罗斯的经验,开始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
&&&&档案挑选——系统体检——住院临床复查——特殊功能检查,随着“过五关斩六将”式的选拔步步推进,数千名候选人逐渐减少为几十人,淘汰率达99%。
&&&&1997年底,在专家们茶饭不思的选择中,“万里挑一”的12人被确定为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加入这支队伍的,还有此前在俄罗斯获得“国际航天员”证书的两名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和吴杰。
&&&&最初,彼此都是陌生的——除了翟志刚和刘伯明。从空军招飞体检时,这两位黑龙江老乡就相识,并在空军部队里共事过几年。
&&&&“大家原来都是飞行员,共同语言很多。”翟志刚回忆说,虽然地域不同、飞行机种不同,但这群平均年龄30岁上下的预备航天员们互相交流飞行技术,询问彼此认识的熟人、同学,很快就熟悉起来。
&&&&国外的航天员往往是到执行飞行任务前夕才进行集中,而中国的航天员从来到航天城的那一天起,就组成了一个朝夕相处的特殊集体。
&&&&用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的话来说,航天员是与世隔绝的一群人。翻开《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许多条款看上去几乎不近人情。比如,不许在外就餐、节假日不许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等等。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即便是在他们探亲、疗养、外训时,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戒,全体航天员还不能同时乘坐一辆交通工具。
&&&&平时,他们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任务准备期间更是一连几个月“关”在工作区。航天员们学习、训练、生活都在一起,相处时间和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家人。
&&&&“谁的指头动一动,你就知道他是想要杯水,还是有话要说。”杨利伟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思。
&&&&在神舟六号确定乘组搭配时,航天员之间的性格、心理相容性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后来成为第一梯队的费俊龙和聂海胜,在问卷中互相选择了对方。到了神舟七号,这个项目被取消了。
&&&&“我们在一起走过了10年,已经不存在相容性的问题。”杨利伟说,14个人里,几乎所有人之间都曾配对训练过,谁和谁在一起,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10年相处,航天员亲如兄弟。
&&&&“神五”发射前夜,杨利伟取下手表,托聂海胜捎给妻子。聂海胜说:“家里有我们,你放心吧!”“神六”发射前,为费俊龙、聂海胜送行的战友们不约而同说出的,还是这句话。
&&&&“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达到了能够托付生命、妻子、儿女的高度。”聂海胜说。
&&&&200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10周岁生日。申行运说,那天晚上,全体会餐,大家喃喃地回忆初来时的情景,到了次日凌晨1时还不肯散去……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按照飞行训练计划,航天员已完成出舱活动理论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重点开展了舱外航天服与飞船气闸舱设备操作、水槽模拟失重训练、出舱程序模拟器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项目,并进行了有关任务联合演练。这是训练结束后,航天员出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秦宪安
&&&&“这10年里,我从没在晚上12时之前睡过觉”
&&&&在复杂的选拔尘埃落定之前,就连日后将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飞行员们,也不知道“航天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当时我只是认为这和飞行员的性质差不多,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飞行职业。作为一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去干什么,但是有一种探索的精神,所以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费俊龙回忆说,为了达到体检要求,他还特意戒了烟。
&&&&直到训练陆续展开,他们才渐渐走近了载人航天这个勇气与梦想交织的领域。
&&&&8米长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转动时如同游乐场中的“飞碟”——这就是用于训练航天员超重耐力的载人离心机。这项训练中,航天员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状态下练习各种抗负荷动作,还要判读信号、回答提问。强大作用力的牵引下,面部肌肉会变形,眼泪常常不自觉地往外流。
&&&&这是航天员们公认的最痛苦的一项训练,但杨利伟说:“我们身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可以立即按动。在过去这些年的训练中,红色按钮一次也没有被按动过。”
&&&&在针对出舱任务而修建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里,航天员一下水就是3个多小时,不仅面临着水下的种种风险,还要承受体力的巨大消耗,上岸后,常常连拿东西的力气也没有了……
&&&&10年里,从基础理论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到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阶段,航天员共接受了8大类58个专业的训练,被称为上天的“58个阶梯”。
&&&&仅是理论学习,就包含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高等数学、天文学、英语等30多门课程。对于这些长于操作的前战斗机飞行员们来说,太多知识都是全新的。
&&&&聂海胜说,最苦的就是头一两年。“补基础文化课,还要学新的东西。记不住,听不懂,只能天天加班。”
&&&&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他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考”单词,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得了100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专题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新闻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本页位置: &&
山西运城:农家小院“飞”出航天员景海鹏(图)
景海鹏(后排中)上了保定航校后回乡与家人合影
  运城市盐湖区东杨家卓村走出的景海鹏,是我国两度飞天第一人。数十年来,是浓浓的亲情关爱和艰苦磨砺成就了景海鹏的飞天壮举――
  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带着亿万中国人的伟大梦想胜利返航。那一刻,举世瞩目,国人欢腾。景海鹏家乡运城市盐湖区东杨家卓村,早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景海鹏的父母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实况转播时,听到了刚刚踏上地球的景海鹏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顺利到家了!向祖国,向全国人民敬礼!”父母相对无语,喜极而泣。数十年来,是浓浓的亲情关爱和艰苦磨砺成就了景海鹏的飞天壮举。回顾儿子的成长历程,老两口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通过各项体能检测上了保定航校
  1966年10月,景海鹏出生在运城市东杨家卓村,父亲景靠喜和母亲王珍玲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会生活得更好,给孩子起名叫“海鹏”。意思是说孩子将来有海一样的胸襟,像大鹏一般翱翔高空。也许,正遂了父母的心愿,景海鹏其后果真成了一位飞行员、航天员,这是后话。而在当时,景海鹏因为报考飞行员,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呢。
  解州中学在运城颇有名气,小时候的景海鹏很想到那里求学。可是,解州中学不仅录取分数高,而且离家也有30多公里,父母怎么放心让他去呢?从小就很有主见的景海鹏不声不响地暗暗使上了劲。他夜以继日,刻苦攻读,终于在中考时达到了解州中学的录取线。虽然父母担忧不同意他去,但就在一个下雨天,他自己拿着行李去解州中学报了到,父母也只好随了他。
  其实,景海鹏何尝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也深知自己家庭的情况。作为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老人含辛茹苦养育他们不容易!父亲忙完了地里的活,还抽农闲做一些笤帚卖,以补家用。母亲更是里里外外从不消停。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景海鹏在学校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回家也舍不得坐车,不是走路,就是让有自行车的同学带上。
  自小,景海鹏就有一个当飞行员的梦。邻村一个青年当飞行员走了,看见他走时那神气的表情和一身威武的军装,着实让小海鹏羡慕不已,就连做梦也梦见自己驾着飞机在蓝天翱翔。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飞行员,景海鹏迫不及待地报了名。谁知,因身体原因没有过关,但这并没有打消他当飞行员的梦想,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努力地行动。
  解州中学当时是山西省飞行员培训基地。景海鹏上高三时,保定航校到此招生,他又一次报了名。这一次不仅父母反对,就连班主任也劝他别去,说他学习成绩不错,完全可以考上普通高校,不必要特招,免得两头耽误。
  倔强的景海鹏再次偷偷跑到运城参加体检。这一次,他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体能的检测。这时候,他才告诉父母,父母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从此成了吃国家饭的人,忧的是今后天各一方,相见甚少。可是看到儿子满面春风,老两口才感到欣慰。孩子长大了,也许他的选择是对的。
  就这样,政审、笔试,景海鹏一路过关,成为保定航校一名合格的学员。
  入学后拿到全中队第一个嘉奖
  在保定航校,景海鹏处处不甘落后。在训练中有一个项目――游泳,只有游够50米才算及格,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景海鹏是北方的“旱鸭子”,从小没有下过水。训练时要么瞎扑腾,要么被水呛,直到临近考试还不会游。考试的那一天,景海鹏咬了咬嘴唇,从深水区下水,不知一股什么神奇的力量鼓舞着他,竟一口气游到了50米的对岸。战友们为他鼓掌,他又折转身向深水区游去,到池边还觉得体力很好,又折向新的目标冲刺,结果,一夜之间,他不但会游泳了,还竟然连续游了200米,达到优秀,让众人刮目相看。
  景海鹏刚上岸,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学员队领导当场宣布对他记“嘉奖”一次。这是他参军后得到的第一个嘉奖,也是入学后全中队的第一个嘉奖。事后有人问他,一个不太会游泳的人,一口气能游200米是什么动力?他回答说:“不论干什么,都要有信念,永不放弃!”
  在航校学习期间,景海鹏成绩门门优秀,毕业时,航校想让他留校当教练机教员,他婉言谢绝。他说,当兵的就应该时刻准备打仗,他要成为战斗机上的飞行员。
  最后。学校同意了景海鹏的要求,把他分到了空军飞行部队。第一次参加打空靶练习,景海鹏命中了21发。按照规定,命中4发就是优秀。在战友们惊奇的目光中,“把靶几乎打烂了”的景海鹏一 “出手”,就创造了所在部队打空靶的最好成绩。
  进入北京航天城成了航天员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和实现方式的确定,中国借鉴美国和俄罗斯的经验,开始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14年前,景海鹏和其他被选中的13名航天员齐聚北京航天城,摘下了空军的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从那一天起,景海鹏就时刻准备着,把一个民族的飞行轨迹向大气层外的茫茫太空延伸。
  其实当时,景海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飞行和航天的区别。用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的话来说,航天员是与世隔绝的一群人。翻开《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许多条款看上去几乎不近人情。比如:不许在外就餐、节假日不许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等等。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即便是在他们探亲、疗养、外训时,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戒,全体航天员还不能同时乘坐一辆交通工具等等。
  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规定比起那些苛刻的训练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直到训练陆续展开,景海鹏才渐渐走近了载人航天这个勇气与梦想交织的领域。
  8米长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转动时如同游乐场中的“飞碟”。这就是用于训练航天员超重耐力的载人离心机。这项训练中,航天员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状态下联系各种抗负荷动作,还要判断信号、回答提问。强大作用力的牵引下,面部肌肉会变形,眼泪常常不自觉地往外流。
  在针对出舱任务而修建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里,航天员一下水就是3个多小时,不仅要面临着水下的种种风险,还要承受体力的巨大消耗。上岸后,常常连拿一点东西的力气也没有了……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10余年里,从基础理论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到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阶段,所有航天员要接受58个专业的训练,被称为上天的 “58个阶梯”。
  仅是理论学习,就包含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高等数学、天文学和英语等30多门课程。这对于像景海鹏这些长于操作的前战斗机飞行员来说,大多数知识都是全新的。
  6时30分起床,7时吃早饭,上午、下午4个小时的训练。晚自习结束回到宿舍后,航天员们往往还要继续挑灯夜战,有的学英语,有的背诵飞船操作规范。申行运大队长常常去敲门,让他们熄灯休息。往往是,灯灭了,但过一会又亮了,这些未来的航天员就是这样拼命汲取营养,争取早一天在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这样规律而单调的学习、训练生活,景海鹏和战友们一直持续到2003年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14名航天员全部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从这一天起,中国首批航天员都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任务的能力。
  “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没有捷径!”无论心理和身体都有了全新体验的景海鹏说,“我理解。航空与航天的最大区别在于,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须100分。航空的失误可以弥补,航天则无法弥补,航天员必须做到‘零失误’。”
  正是这份理解和认识,凭着过人的执著和努力,景海鹏成了两度飞天的第一人。他是运城人的骄傲,是山西人的骄傲,更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李涛 文/图
责任编辑:韩晓飞
地址:太原市解放路98号 珠琳国际大厦 新闻热线:
邮编:030009传真:-815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载人航天三步走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