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柳欣大学生论文比对库联合比对库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成因、影响与数量管理--《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成因、影响与数量管理
【摘要】: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3.18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30.3%,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二位日本的2.5倍。建国初195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量仅为1.57亿美元,至改革开放初(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未突破十亿美元。然而此后中国外汇储备逐年稳步增加,1982年突破百亿大关,1996年突破千亿大关。2000年后中国外汇储备进入快速增长通道,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相继突破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大关。客观上讲,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其直接原因在于中国入世后“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长期实行优惠的引资政策作用的结果。迅速累积起的高额外汇储备增强了中国应对国际收支波动、稳定汇率的能力,提升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应对货币金融危机的信心。
福兮祸之所伏。中国高额、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现行汇率制度以及结售汇规定的约束下,外汇储备增长的“通货膨胀”效应愈加明显。虽然货币当局强力冲销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冲销成本问题愈加突出;其次,高额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升值压力与日俱增,而货币当局针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指数却波动更加剧烈,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干预面临着平抑汇率过度波动与“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汇率由市场决定)”的两难选择;再次,在汇率制度和外汇储备的束缚下,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最后,在全球金融震荡不断的背景下,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分散外汇储备资产规避风险,成为外汇管理部门棘手的难题。
如何理解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制度性成因和直接诱因?外汇储备激增对国内物价形势、人民币汇率压力以及货币当局政策独立性在数量上有何影响?如何切断外汇储备增长的“通货膨胀”渠道?如何确定中国最优的外汇储备数量?如何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多余量”?愈演愈烈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催生了东亚外汇储备库,这其中各国的成本收益如何?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设能否有效降低各国外汇储备持有量?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还应如何优化?这都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本文认为:(1)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政策性根源在于强制结售汇制、银行外汇头寸限额以及固定(或者说钉住一揽子货币)汇率体制,直接原因则在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盈余以及“投机性”资本流动;(2)切断外汇储备的“通货膨胀”渠道是降低外汇储备对物价影响、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少外汇储备冲销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升值压力的关键。而这一选择需要货币当局向财政部门“移权”,建立“财政部门主导、外汇管理部门配合”的外汇管理体制;(3)在计算中国最优的外汇储备数量问题上应首先考察自身持有外汇储备的诸多动机,在确定中国持有外汇储备动机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同时按照货币分析法的观点,在确定最优外汇储备量的时候也应充分国内货币市场失衡状况的影响;(4)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通过“俱乐部效应”减少东亚经济体之间的外汇储备竞争,增加抵御金融风险的整体实力,并且在东亚外汇储备库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既有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影响日益增加,更多的东亚经济体选择(或者说“倾向”)钉住人民币,中国应进一步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人民币在东亚货币中的“区域主导货币”的地位,减少东亚和自身对美元的依赖;(5)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应借鉴发达经济体成熟的管理模式,增加透明度和独立性,强化内控机制和外部风险控制的制度建设。
全文共九章,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逻辑,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外汇储备管理理论简述,主要对外汇储备的内涵、功能、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进行简介,同时综述了外汇储备最优数量、最优币种结构和最优资产结构的经典计算方法。
第三章首先介绍中国及世界外汇储备概况、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从直接性、政策性和制度性三个角度剖析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并对外汇储备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第四章主要分析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对国内物价、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影响以及货币当局冲销政策的效果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外汇储备激增与国内物价存在内在联系,面对外汇储备的“通胀渠道”,货币当局一直进行强力的冲销,尽管冲销效果不错,但冲销成本不容忽视。在外汇储备激增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的问题上,本文使用“模型依赖(Model Dependent)"的Weymark指数估计了1996年来我国面临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dex, EMP)和央行外汇干预指数(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 Index, EMI),并将其与其他7种“模型非依赖型(Model-Free Measurement)"模型所估计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和干预指数进行对比,实证结果显示1996年来人民币总体上面临着升值压力,但不同时期压力存在显著的差异:1996年-2000年期间货币当局的升值压力逐渐减少,也可以认为此间货币当局面临着一定的贬值压力;2000年-2006年间货币当局的EMP指数一直呈现下降态势,说明此间货币当局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2008年以后EMP指数再度上升,说明货币当局的升值压力逐渐缓解,甚至在2011年前后出现强烈的贬值压力。样本期间中央银行平均干预指数1.155,说明我国央行实行的是强势干预政策。针对外汇储备增加与中国面临的“三元悖论”问题,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发现中国货币当局还是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证自身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高额外汇储备对于货币当局政策独立性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第五章是从亚洲总体的角度探讨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对亚洲44个经济体分析亚洲外汇储备增长的共同原因以及在经济体不同发展程度(收入水平)、汇率制度和地域上持储行为的差异。本章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剖析亚洲经济体囤积外汇储备的动机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亚洲经济体外汇储备囤积行为存在着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重商主义动机和攀比动机;从存量上看,交易性动机和基于预防资本外逃的预防性动机作用最大,但前者比较稳定,后者是驱动外汇储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攀比动机和基于预防经常项目波动的预防性动机存在着上升的趋势,成为驱动外汇储备变化新的因素;此外,持储动机在不同发展程度和不同汇率制度经济体中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第六章使用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利用外汇储备动态调整模型从数量和持有动机角度考察了中国最优外汇储备的持有行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最优外汇储备持有行为体现着交易性、预防性、重商主义和攀比四种动机;交易性动机和攀比动机对最优外汇储备持有行为的影响最大,预防性动机在2006年以后逐渐强化,而重商主义动机和汇率因素的影响微弱,攀比动机呈现明显的危机驱动型特征;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动显著地受储备缺口和货币缺口调整的影响;中国的实际和最优外汇储备量自2002年起陡增,但后者始终低于前者;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资本管制和强制结售汇制以及汇率弹性不足导致中国的储备缺口调整系数λ较低并最终导致中国最优外汇储备量不断攀升。同时本章还对比了动态调整模型下最优外汇储备量与传统经验比率法、成本收益法下最优数量之间的差异。
第七章主要就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成因、制度缺陷和绩效评估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东亚外汇储备库建立的经济动因,随后利用“保险指数(Coverage Ratio)"方法具体测算了东盟10+3在参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中的收益和成本问题,随后探讨了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制度性缺陷以及在在外汇储备库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角色扮演问题。
第八章主要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改进。该章首先概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总体框架,并对中国持有的以美元标价的外汇储备资产收益状况进行实证估计,结果发现2002年-2010年中国持有的以美元标价的外汇资产整体名义收益率为2.59%,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并考虑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后,实际收益率仅为0.27%。随后本章对中国所持外汇资产的管理绩效通过“变异系数”指标进行考察,发现中国的外汇资产管理效率低于比利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但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文中对这一“吊诡”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针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了“财政接管”的外汇储备管理框架,并对财政部门与货币部门的协调分工进行细化。就外汇储备本身的管理而言,本文提出按照外汇储备功能分层管理的思想,并对投资、管理思路进行细化。同时,就外汇储备管理的治理结构、透明度和外部监管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第九章是全文总结。
本文存在的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有:(1)在分析思路上,针对外汇储备成因从制度上、政策上和直接诱因三个角度剖析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使成因分析更全面、深入;(2)系统的考察了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的冲击、对外汇市场造成的压力以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同时估计了中央银行货币冲销的效果、外汇市场干预效果;(3)在分析最优外汇储备量时,突破了以前线性模型中“外汇储备均衡”的缺陷,利用动态调整模型确定中国最优外汇储备量,使分析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对持有外汇储备的不同动机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并从调整系数的角度分析中国最优外汇储备高企的成因。这在以前研究中鲜有涉及;(4)不同于以往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角度论述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路径,而是从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设角度分析其对减少中国乃至东亚外汇储备囤积的作用;(5)在分析方法上不仅有亚洲整体的横向面板数据分析,也有针对中国的纵向时序分析,所用数据不仅有年度、季度的低频数据,也有月度的乃至周、日的高频数据,从而使研究更加全面和稳健;(6)首次论述了“财政主导,央行配合”的外汇储备管理思路、框架。
文章的不足之处可能有:(1)在分析中国最优外汇储备量时使用的是1992年-2010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考虑到变量比较多但时间维度相对较短,有可能会影响自由度。对于进口倾向m出现与逻辑和经验不吻合的系数符号,文中解释不足;(2)对于外汇储备的投资途径,由于数据限制,本文并未考虑投资于黄金这个重要的渠道;(3)限于篇幅,本文仅围绕着外汇储备最优数量展开分析,但外汇储备管理不仅包括数量管理,还应涵盖结构管理(币种结构、资产结构、地域结构)、风险管理(汇率风险、违约风险等)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832.6【目录】:
内容摘要4-9Abstract9-201. 绪论20-3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20-26
1.1.1 研究背景20-25
1.1.2 研究意义25-26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26-27
1.2.1 研究目的26
1.2.2 研究方法26-27 1.3 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27-31
1.3.1 逻辑框架27-29
1.3.2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29-31 1.4 创新、不足与改进31-33
1.4.1 可能的创新31-32
1.4.2 研究不足32
1.4.3 改进方案32-332. 外汇储备管理基本理论33-51 2.1 外汇储备的界定33-34 2.2 外汇储备的功能34-38
2.2.1 支持货币发行的功能34-35
2.2.2 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35
2.2.3 清偿债务、防御危机35-36
2.2.4 干预市场、稳定汇率的功能36
2.2.5 防范资本投机、稳定经济运行36-38 2.3 国际收支调节相关理论38-39
2.3.1 吸收分析法38-39
2.3.2 货币分析法39 2.4 最优外汇储备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简述39-50
2.4.1 关于“充足”与“最优”39-40
2.4.2 最优(充足)外汇储备量的研究方法40-47
2.4.3 外汇储备币种和资产结构的研究47-50 2.5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50-513.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51-72 3.1 全球外汇储备分布状况51-53 3.2 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情况53-56
3.2.1 1950年—1977年的外汇储备极度匮乏时期54-55
3.2.3 1978年—]992年外汇储备剧烈波动阶段55
3.2.4 1992年—2002年外汇储备平稳增长阶段55
3.2.5 2002年—2011年外汇储备急剧增长阶段55-56 3.3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预测分析56-59 3.4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产生机制59-72
3.4.1 高额外汇储备的直接原因: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角度说起59-66
3.4.2 高额外汇储备的政策性原因:从强制结售汇制度说起66-68
3.4.3 高额外汇储备的制度性原因:从经济增长模式说起68-724.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72-163 4.1 “外汇储备—物价”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72-92
4.1.1 “储备—物价”的理论机制72-75
4.1.2 “储备—物价”机制在中国的实际情况75-77
4.1.3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既往研究综述77-81
4.1.4 储备累积对物价影响的实证考察81-92 4.2 货币冲销:理论演进与中国实践92-116
4.2.1 货币冲销理论与研究综述92-99
4.2.2 中国的货币投放机制与央行的冲销操作99-104
4.2.3 中国货币冲销效果的实证考察104-116 4.3 储备累积与外汇市场压力:针对中国的考察116-143
4.3.1 外汇市场压力的研究综述116-120
4.3.2 外汇市场压力和外汇市场干预的定义与指标120-124
4.3.3 外汇市场压力模型及中央银行干预指数的构建124-128
4.3.4 外汇储备与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实证考察128-143 4.4 储备累积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三元悖论”的实证检验143-163
4.4.1 三元悖论的内涵143-145
4.4.2 对“三元悖论”的检验:一个文献回顾145-152
4.4.3 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证考察:基于三元悖论的视角152-1635. 预防性持有、攀比效应与亚洲经济体外汇储备囤积163-193 5.1 问题的提出163-167 5.2 理论综述167-174
5.2.1 交易性动机论167-168
5.2.2 预防性动机论168-171
5.2.3 重商主义动机论171-172
5.2.4 攀比效应论172-173
5.2.5 其他观点173-174 5.3 研究设计174-180
5.3.1 分析框架174-175
5.3.2 数据与变量175-180 5.4 实证考察及分析180-190
5.4.1 模型180
5.4.2 基准回归180-182
5.4.3 持储行为的差异性182-190 5.5 总结190-1936. 中国最优外汇储备:数量特征、动机分解与调整速度193-229 6.1 引言193-195 6.2 最优外汇储备问题研究综述195-204
6.2.1 经验比率法(Rules of Thumb)195-197
6.2.2 成本—收益法(Cost-Benefit Approach)197-200
6.2.3 回归分析法(Regression Approach)200-204 6.3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204-209
6.3.1 外汇储备动态调整路径204-205
6.3.2 货币因素的引入205-207
6.3.3 最优储备量模型207-209 6.4 实证考察209-227
6.4.1 数据209-211
6.4.2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状况的估计211-215
6.4.3 中国外汇储备动态调整模型215-220
6.4.4 中国的最优外汇储备的数量特征和动机分解220-224
6.4.5 关于储备缺口调整系数入的讨论224-227 6.5 结论与思考227-2297. 东亚外汇储备库:成本收益、治理缺陷与中国选择229-263 7.1 前言229-230 7.2 外汇储备库问题研究回顾230-234 7.3 东亚外汇储备库的产生234-238
7.3.1 东亚外汇储备库产生的经济动因234-235
7.3.2 东亚外汇储备库的产生235-238 7.4 东亚外汇储备库参与方的收益与成本238-254
7.4.1 外汇储备库“保险指数”理论238-240
7.4.2 东亚外汇储备库“保险指数”的实际测算240-254 7.5 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制度缺陷254-257
7.5.1 贷款的金额与条件255-256
7.5.2 参与动力256
7.5.3 治理结构256-257 7.6 改革的方向、难点与中国的选择257-2638.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进263-287 8.1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现状263-275
8.1.1 管理架构263-265
8.1.2 投资策略265-273
8.1.3 管理绩效273-275 8.2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存在的问题275-278
8.2.1 固定汇率制、强制结售汇制和资本管制的负面影响275-276
8.2.2 外管当局的投资策略与管理效果276-278 8.3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278-287
8.3.1 “财政接管”外汇储备管理的框架278-281
8.3.2 外汇储备分层管理281-284
8.3.3 治理结构、透明度、外部监管及其他284-2879. 结论与展望287-291主要参考文献291-306后记306-308致谢308-310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31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皮飞兵;[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斌;[J];财经研究;2000年11期
钟伟;[J];财经研究;1995年07期
刘莉亚,任若恩;[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王传纶,阎先东;[J];财贸经济;1998年03期
赵英军;陈丽芳;;[J];南方金融;2007年05期
寇永金;;[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谢太峰;;[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王群琳;;[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高瞻;;[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李晓西;[J];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实习生 但有为 金蕾 记者  禹刚;[N];上海证券报;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愿;;[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李子联;;[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胡晓晖;[J];商业研究;2000年07期
朱灏;;[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孟秀惠;;[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贺芳;王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包玉香;赵萌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张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王志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洪云亭;;[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明华;周爱民;;[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玉海;;[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田素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吴丽华;;[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林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杨静;陈建明;杜海涛;;[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路妍;林乐亭;;[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朱孟楠;张雪鹿;邱紫华;;[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恩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黄武俊;[D];南开大学;2010年
陈文政;[D];南开大学;2010年
张海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田苗;[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素琴;[D];武汉大学;2009年
李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张效冬;[D];暨南大学;2011年
刘冬雨;[D];山东大学;2011年
王宇雯;[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莹;[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运东;[D];湘潭大学;2010年
王珂;[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何立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许河森;[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白燕华;[D];西北大学;2010年
赵卿;[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孙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郭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丽;;[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刘兵权;;[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陈享光;孙莹;;[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王凯;庞震;;[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何帆;陈平;;[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赵庆明;;[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武剑;;[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徐婷;;[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年06期
张鹏;柳欣;;[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郭梅军;蔡跃洲;;[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小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邢大伟;;[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余根钱;[J];财经科学;1997年03期
刘斌;[J];财经研究;2000年11期
曾秋根;[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何慧刚;;[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徐明东;田素华;;[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钟伟;[J];财经研究;1995年07期
刘莉亚,任若恩;[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闫先东,冯克然;[J];财贸经济;1997年04期
王传纶,阎先东;[J];财贸经济;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金凌;[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晓红;;[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5期
琚马力;;[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7期
巴曙松;[J];文明与宣传;1997年04期
李星华;[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吕亚进,朱文瑾;[J];青海金融;1998年12期
刘端;[J];金融科学;1999年02期
何晓辉,李小川;[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刘建荣;[J];统计与咨询;2003年01期
;[J];世界经济文汇;1957年11期
陈铿;[J];亚太经济;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明华;周爱民;;[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汉鹏;罗浩;;[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C];2012年
李扬;殷剑峰;刘煜辉;;[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金洪飞;姚祯怡;;[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王时芬;;[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喻海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吴立振;张继华;;[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萧灼基;;[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吴丽华;;[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斌 张明;[N];南方周末;2011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张茉楠;[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记者田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王习武;[N];中国财经报;2007年
记者  黄天香;[N];中国改革报;2006年
方方;[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本报记者  费杨生 周明;[N];中国证券报;2006年
徐以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博士
张明;[N];国际商报;2007年
;[N];机电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奉先;[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刘冬雨;[D];山东大学;2011年
戴序;[D];吉林大学;2011年
王晓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刘纯安;[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沈姗姗;[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何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张晨;[D];武汉大学;2012年
李劲松;[D];云南大学;2013年
贺金凌;[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旸;[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莫盛良;[D];浙江大学;2011年
陆晓倩;[D];厦门大学;2001年
何雯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包以文;[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王金田;[D];厦门大学;2002年
梁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章丽;[D];东南大学;2004年
金晓东;[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苏红;[D];河海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背景音乐 (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柳欣纪念馆
& & 生平简介
人民网天津视窗:#突然,教授走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柳欣因病于日上午10时40分辞世,兹定于日上午10时在北仓殡仪馆仙苑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特此告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黄少卿:惊闻南开大学经研所所长柳欣教授昨突发心梗去世,年仅57岁,不胜唏嘘。20多年前我在南开读书时,他还正师从谷书堂教授读博士,据说他的博士论文写到50万字,才写完计划的一半。谷教授等不及了,要他答辩,他说,只写完了一半,谷教授说,那就用这半篇论文答辩。他对资本和货币理论史有很深研究。
厚德thomas1996:转发唐老师微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柳欣今天因病猝然离世! 享年56 年,天妒英才.心痛!心痛!心痛! 三十年马蹄湖,莲绿槐荫.立一仁谦雅让之杨柳,一朝忽折,哭遍南开园 十余载笔架山,榕冠松翠,来一厚容礼信之学仙,驾鹤西去,痛留大鹏湾 痛悼柳欣!
时报李雪峰:沉痛哀悼:国内知名经济学者、南开大学教授柳欣先生昨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7岁。柳老长期深入研究&剑桥资本争论&,追随卡尔多、斯拉法等英伦先贤,对货币资本理论有独到见解和著述。在南开求学阶段,曾聆听柳老授课,当时柳老正值盛年,风采翩翩,未曾料及不到十年,柳老溘然仙逝。在此表示沉痛哀思
张博_CSC:犹记几件小事:某次图书管理员说,直到九十年代末经济分馆的新书第一个借阅的总是柳欣。老师说现代经济学都是错的,GDP是个货币游戏,花一块钱就有一块钱的GDP。老师生活习惯不好,抽烟喝酒很猛,不喜吃菜喜吃肉,某次拿着一盒米饭和几个肉丸子对我说,菜是动物吃的,人得吃肉。
风铃角落0719:惊闻南开经院柳欣老师英年早逝。他的宏观课和Prof. Noah Williams比起来一个像在茶馆喝茶,一个像在听佛经。
buguai的长颈鹿:悼念。中级宏观修的是柳欣老师的课,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太突然了。。。//@数学猫猫: 我们经研所所长,沉痛哀悼,虽然上他的课不多,但是他很有个性,让人记忆深刻的老师!
chinesedream:悼念柳欣教授!在2010年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期间曾聆听过老师的讲座,思路清晰,娓娓道来。
好人huihui688:爱抽烟喝酒,爱好围棋,自由散漫潇洒,的柳老师,师兄。愿在天上与更多的哲人和学者聊天,谈你的资本理论和斯拉伐。送别你,心怀你。
gmcobra: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史,藐视主流学派的回响,圆楼方楼依旧绕梁
彦]:南开经研所可说是国内经济界一面旗帜,痛惜斯人,一路走好//@刘杉: 唉,我们的好老师,好朋友,好兄弟。到天堂少喝点,多锻炼。
滨海王建东:周末还给博士上课,我还和他们说和柳老师喝酒,没喝就走了,昨晚上我敬了一扎他最爱喝的啤酒,难说再见,走好喝好
馆长:ranyuan&|&馆号:12870&
|&创建时间: 10:30:41&|
馆长在线陪护时长:
| 个性化馆说明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纷纷雨纪念网 皖ICP备B2-号
客服电话: 传 真: 客服邮箱:@
纪念子女群
综合纪念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last序列比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