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和法律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分析我们人类存在的现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014版政治高考模拟试题精编12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5.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4版政治高考模拟试题精编12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摘 要】: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概念、特征入手,以道德视角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问题与成因。以期通过人类全方位的道德建设,促进中国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 生态文明;道德现状;成因
&&&&&&& 生态文明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如从时间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要素角度看,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就是关注的不是狭隘的个人或群体,而是超越其上的人类和自然界的整体命运,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的主体是人类,人类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通过经济系统、文化系统、政治系统的创新与重建,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秩序。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至少包括较强的生态意识、可持续的发展观、公正和谐的道德理念等。当前中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提出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长期战略任务。从实践来说,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有很大发展,经济实力有很大增强,社会各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但是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影响社会和谐、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总结成果、认清不足、分析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 一、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在道德方面已取得的成果
&&&&&&& (一)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为生态文明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 2 0 0 8年正式成立国家环境保护部,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总体战略。从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由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逐步过渡到采取法制的、经济的、行政的以及舆论监督的综合管理手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6月,中央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新内涵。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思路开始调整、转变。
&&&&&&& (二)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初步建立了有关生态文明道德的教育体系
&&&&&&& 在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又吸收国外的生态伦理理念,不断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计划,一些大学专门开设了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环境社会学等相关课程,一些小学开设生态教育的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我国现有生态道德教育形式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教育内容往往与实践相结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了能在全社会长期、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道德的教育活动,有学者建议&加强与现有德育课程及各学科的渗透,开设有关环保的课程,同时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建设生态校园、社区服务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德育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 (三)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不断加强,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 近年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明确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并且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重视,人民支持,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被人们普遍接受。根据北京市统计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培养和形成;生态环境质量离&绿色北京&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治理等中来。
&&&&&&& (四)生态文明的道德实践活动有序推进
&&&&&&& 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共同富裕、道德进步、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等优越性,成为进行生态文明道德建设的良好基础。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积累必要的物质财富,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此外,有关生态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中国被世界认可,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二、当前中国生态文明的道德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基本的生态意识,无视生态道德,恣意破坏生态环境
&&&&&&& 公众对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的认识都不到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长流水、长明灯,还有食堂、饭店里,没有吃完的饭菜随便倒掉等浪费资源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仍然存在破坏、污染生态环境,乱捕滥杀珍稀动物等十分猖撅的活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相关的生态破坏事件较多。这些对生态环境的恣意破坏,都集中体现出人们还缺乏基本的生态意识,对自然、对生命的漠视,更无视生态利益。
&&&&&&& (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 历史上,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只顾眼前利益的教训很多,但是仍然无法唤醒一些人对眼前利益的疯狂贪婪。尤其是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存在认识上的问题。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当代人,更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而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 (三) 思想文化多元, 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冲突加剧
&&&&&&&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社会转型中,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形成,私有制得到国家承认,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到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倍受推崇,经济至上、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理念呈现流行,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多元化,价值追求多样化,人们普遍存在困惑、迷茫。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仍在逐年加大。如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南部与北部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相当突出。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又在不断飙升,我国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矛盾冲突加剧。
&&&&&&& 三、当前中国生态文明道德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 中国生态教育起步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将环境教育纳入小学和初中教育之中。而在教育理论界,是在近十年才提出对环境讲道德的问题。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但是,环境教育大都停留生态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理论多实践少,极其缺乏对生态道德的情感唤醒。于是,常常出现教育与实际脱节,学、做两层皮的现象,爱护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明确思想政治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没有深入探讨生态道德在现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 (二)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 我国的德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虽然,中央在2001年就颁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没有深刻认识。许多人还停留在&人必胜天&、&自然属于人类&等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理论的幻像中。就目前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现状来说,我们既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关系的传承,又忽略了对当代&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相关知识学习,对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没有全面清晰的认识。
&&&&&&& (三)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
&&&&&&& 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意识到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需要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如人天关系需要重新认识,科技的作用需要重新界定,社会发展规律需要重新探究,对人的本质、如何生活等哲学问题更需要进一步研究。人类自身有认识误区,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不能盲目迷信科学技术。
&&&&&&& (四)有关生态文明有关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
&&&&&&& 由于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等中还缺乏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有关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落后于一些行为,加之管理、执行过程中又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是惩处不及时等现象,致使对生态文明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如果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信仰,就会出现有人担心自己遵照制度会&吃亏&的现象,这是一种价值冲突。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原有社会规范正在逐渐失去约束力,而与新的生态文明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 四、 世界经济对中国生态文明道德建设的影响
&&&&&&& 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更反映着背后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从国际关系层次上看,存在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发达国家总是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源掠夺,并且将污染密集型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更为可怕的还有,由掠夺、污染导致的贫穷,并且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中国要想全面加快发展,就必须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就要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以维持自身基本生活需求为基础,放弃奢侈消费,追求文明消费,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合理发展,谋求国家民族和人类的长远发展利益。而这恰恰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贫穷是环境的大敌,人们只有超过生存底线以下,解决了衣、食、住、行等这些生存层次的问题,有能力参与社会生活时,才能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转变创造条件&。可见,当前加快中国生态文明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结束语: 正确认识中国生态文明的道德现状具有现实意义。在国家重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道德实践活动有序推进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加强道德建设,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深刻改造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以人类的全方位道德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
同栏目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1、专业提供各种优质资料下载,有什么问题请发站内信。 2、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 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道德价值基础_来自道德社会学视角的思考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道德价值基础_来自道德社会学视角的思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04: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道德价值基础_来自道德社会学视角的思考.PDF
官方公共微信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02:13:48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779 次 评论:0 条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林 跃 生态环境现状 我县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广的区(县) ,幅员面积达 5173 平方公里。境内生态环境资源十分 丰富,是全国 200 个生态大县之一,在全市的十个生态大县中位列第二位。但是随着经济的 发展, 我县生态环
境状况不容乐观。 一是立体气候明显, 灾害天气频繁;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 流失水土面积近 3000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59%;三是植被损害、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面积达 58000 亩左右; 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冲击, 少数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 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五是部分水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六是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 重,破坏总面积达 56 公顷;七是农村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原因分析 造成我县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 酉阳历史上曾有 “松国” 之称,后来由于大炼钢铁、乱砍滥伐、毁林垦荒以及掠夺式的经营造成森林资源剧减,从而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生态环境保护没 有形成真正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共同负责的局面,乡镇、村社没有稳定的环境保护 机构和专业人员, 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重大经济战略决策中环保 部门的有效参与还没有真正落实。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较少。 由于我县属国家级 贫困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难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上级有关部 门的投入也因总量较少, 难以满足其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需要。 四是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不高。 对群众的环境保护宣传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乡村, 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 惩罚,致使很多群众的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环境保护知识缺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同程 度地发生在普通群众的日常行为之中。 对策思考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的源头,分别与湖北、湖南、贵州等接壤,境内的乌江、沅江两大水系都 注入长江,因此,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对保护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议从 以下方面来保护和改善酉阳的生态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种机制和体 制。要通过上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考核,督促相关环保工作机制和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等等。 二是加大对酉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是通过考核强化县级财政加大对生态环 境保护的投入, 另一方面是上级部门要通过退耕还林等形式加大对我县生态建设的投入, 同 时由于我县是三峡库区的源头,应将其纳入三峡库区范畴,便于在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等方 面争取更多的资金。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区域合作。我县不但地域面积广,水系 十分发达, 而且与市内外多个区县接壤。 因此与其它省市和区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相互 影响, 所以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和沟通, 要在信息资源、 区域资源开发规划、 预警机制的建立、 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等各方面开展合作, 以共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四是要整合 部门管理生态的机制和力量。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应该依法确立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 管理职能,防止因多头管理而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如各种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和日常监管, 既有农业部门,也有水利部门和国土部门,这极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五是加强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违法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针 对我县地大面广,现有人员难以监管的实际,可设片区环境监察队伍,并应将生态环境的监 察纳入其职责范畴。 另一方面可实施管罚分离的原则, 在环保局还没有直管前将环境监察队 伍收归上级环保部门管理, 便于其更好地开展环保执法。 六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 律法规宣传和环保知识的普及力度。 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 环保知识等通过 各种形式送到田间地头,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创建活动, 使群众在创建活动中自觉接受环 保法规和知识,并因此成为环保的义务宣传员和传播者。关于推进生态县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 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把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 报告指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2003 年,省、市相继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决定。2004 年 12 月,县人大 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 市关于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 省、 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加快推 进生态县建设,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着力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 县建设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 以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 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 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顺应时代 潮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加快 推进“两基地一胜地”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仙居作为重 要的自然生态区, 生态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性及 其科学内涵, 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理念, 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 重,贯穿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全过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县建设 的良好工作态势和整体工作合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 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县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以构建循环经济为重要途径,着力发展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型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 要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途径, 切实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生态型经济发展。要尊重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努力构建“企业生产 清洁化、园区产业生态化、区域经济循环化”的生态型经济体系。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 业。要以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进 一步优化农、林、牧、渔等产业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导向,重点培育林特、粮食、蔬菜、畜 牧、淡水渔业等各大产业,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充分发 挥资源环境优势,努力培育农牧结合型、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新 型农业业态,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各种模式的农业示范园区。以绿色农产 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推进无公 害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各类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加 快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质量 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发挥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的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要培育和发展生态工业。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 导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形成“一城四 园”的工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发展污染小、能耗小、效益高的生态环 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坚决禁止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积极推进现有企业 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 业,形成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环保的新型工业化格局。三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现 代服务业。 要以建设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 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 加快以神仙居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建设,结合仙居杨梅发展优势,大力开发生态休闲、观光体 验、 “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并以此促进和带动服务、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 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三、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为抓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支撑。 环境污染问题是生 态县建设的薄弱环节。 必须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 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 污染治理。一要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要加强水、土地、森林等自然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促进各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质量和生态功能。 严格按 照生态功能区划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水 源涵养林、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的自然资源保护。加强永安溪生态环境保护,加强 采砂整治后续管理工作,严格制砂监管,狠抓石材开采及加工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抓好沿 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自然环境保护, 妥善处理好产业开发、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 关系。 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通过小流域治理、 河道疏浚清理等手段, 提高河道水体质量, 全面改善水环境。二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区域环境质量。要按照省“811”新三年行 动的要求,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坚持开 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环境污染。坚持整治和 控制相结合、整治和关停严重污染企业相结合、整治和提升产业产品结构相结合的原则,落 实污染防治工作措施,不断深化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抓好医药化工、工艺品、进口洋垃圾焚 烧冶炼、 “三废银”回收冶炼、非法炼油等行业的整治,巩固城南化工区的污染整治工作成 果,做好今年的“三废银”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确保通过市级“摘帽”验收。要把节能减排 作为硬任务,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机关单位等公共领域、商业 民用等领域的节能工作,落实全县 COD 和 SO2 减排总量削减计划,重点抓好医化企业的减 排工作, 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重视跨区域环保协作, 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跨区域转移, 防止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清洁 能源。三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 以村庄整理、旧村改造、下山脱贫、生态移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十村示 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强河道水环境整治,开展水土流失和青山白化治理,强化矿山生态 恢复,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 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加大畜禽污染整治力度,大力推广农 村户用沼气,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四、以加快环境设施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环境保护能力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县建设的前提条件。 要重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大排污 管网建设力度。建立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 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重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垃圾处理 工程建设。重视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及部分城区、城郊和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 用水安全问题。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废水在线监控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 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环保治理设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 五、以生态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 生态文化是生态县建设的灵魂。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县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生态文化, 能促进人们转变生产、 生活方式, 树立资源节约型消费观, 培育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一要树立和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生命、节约 资源的道德风尚。大力开展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使广大人民 群众确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 、 环境是资产”的价值观, 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简朴和谐的生态文化。二要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不 断扩展生态文化的内涵。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和乡 土文化的整治、保护与恢复工作,以生态文化、生态理念融入地方的文化节日和传统节日,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节日。三要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营造环境友好型文化氛围。绿色 创建活动是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载体。 要大力开展绿色学校、 绿色家庭、 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系列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消费、绿色 消费、文明消费的观念,不断改变传统消费方式,形成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营造人人崇尚 的文化氛围。 六、以建立健全机制为保障,着力推动生态县建设扎实开展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有关保障机制,保证 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 一要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的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领导责 任制、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经济社会环境决策机制。改进和完善对领导干部政绩 考核办法,把生态县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 、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 内容,完善生态县建设考核制度,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级干部的实际行动中。二要建 立健全生态县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要把生态县建 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 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 面的导向作用,设立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 场化等运作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县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 作、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促进 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要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科技政策,加 快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积极推 广应用环保科技成果,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立足自身,借用外脑,加强生态领域 的交流和合作,为生态县建设提供科技、人才、信息支撑。四要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的督查 机制。 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对生态县建设工作进行督查, 使各项工作真正抓出成 效。各级政府每年应向同级人大报告生态建设进展情况,接受监督检查,同时还应充分发挥 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生态县 建设的顺利推进。XX 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 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本日:1 本周:1 本月:1 总数:45 ] 整 理日期:
9:29:47 为深入了解居巢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 探索建设生态 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银屏、散兵等乡镇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 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 “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 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 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 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二是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许多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 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 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 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三是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与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存在反差。 由于缺少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 动,过于零散的农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 ,抵御市场风险 的能力不强。且能够长时间贮藏,或反季节销售的很少,产品主要以原料为主,经济效益低 下。 四是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 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 到对湿地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 出,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措施与对策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一要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按照“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集 聚”的要求,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 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实行规模经营。按照“建大矿、建 好矿,抓矿前、抓矿后,停小矿、关散矿”的要求,对年开采量在 10 万吨以下、资源浪费 严重、破坏环境的小矿山,逐步进行关闭。对已获得采矿权的,合同期满后,收回采矿权, 停止开采;合同期未满的,要采取规费杠杆、安全监督、环境保护等手段限制开采。坚持可 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 原则。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措施; 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加快科技进步。全 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 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 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要加强土地管理。 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 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 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 种不同性质的用地, 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 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 拍卖、 挂牌出让。 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 斜。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 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 耕地占补平衡。 三要发展新型工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 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 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 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 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一要优化农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 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 龙、聚小龙”的方式,每年抓好 1-2 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企业――基地―― 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 , 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 、 “一镇一业” ,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 业生态园,使居巢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1] [2] 下一页二要狠抓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 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 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 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 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要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 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 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 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 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 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一要建新村。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整顿空心 村、废弃房、猪牛圈舍,整合村内空闲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延伸自 来水管网,推广无塔或有塔供水等,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村 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 “猪、沼、粮、果、菜、鱼”等循环发展农业 生态模式,积极推行“一池三改” (改圈、改厕、改厨)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 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立体开发,采取塘边养猪种果,塘内养 鱼养鸭,粪便入园肥果、入塘养鱼的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要绿荒山。制定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 增加森林资源、 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 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加强林业基础设 施建设,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 面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 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三要治污水。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小流域治理,保 护水源地,增加塘坝蓄水量,提高抗旱能力,改善供水条件。要加大项目编制力度,争取上 级资金,加快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面源防治项目建设,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 业企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有步骤退还湿地。要通过科学种植挺水、浮水 和沉水植物,拦截、吸收、吸附污染物,保护湿地水体环境,逐步恢复湿地功能,使巢湖水 质有根本性好转。 (四)着力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 一要制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 要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 依托环湖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结合巢湖污染治理、防洪保安、航道建设等,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活水文 章,构建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编制好巢湖北岸旅游规划,加大旅游 规划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 ,确保每一 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二要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自然人文景观,而要综 合利用“山、水、田” ,作特色发展大文章。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水乡农家游”“渔 、 、 家乐” 、 “田园农家游”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 ,使我区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所有与旅游 相关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捆绑资金,加强交通、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要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科学设计旅游线路, 合理串联, 使各景区景点连起来、 热起来、 亮起来,真正为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对导游的生态教育,使其有引 导游客保护自然的意识,要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尽量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 地域。 四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编制完善旅游招商项目 指南,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论证和发布工作,建立有吸引力的旅游招商项目库, 坚持内资、外资并重,国资、民资并举,扎实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要创新经 营机制,开拓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大框架建设、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为发展 大旅游、培植大产业注入源源动力。 (五)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 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 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 关于加快丹棱生态县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丹棱县环保局 发布时间:09-12-01 21:46:13 点击数:11 责任编辑:办公室 关于加快丹棱生态县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丹棱县环保局 陈作文 近年来,我县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 快污染治理步伐,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环保基础设施建 设、节能减排、环保执法力度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正确认识我县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现状, 并不断改革完善,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与时俱进,实现我县生态县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深刻理解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县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生态县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生态化建设是 21 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 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生态县建设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一)生态县创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弘扬生态文 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生态 文明” ,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二) 为了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的 实现,贯彻国家环保总局推行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的通知精神。这是对生态示范 区建设的继续和发展, 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终目标, 也是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 形式和重要载体。 (三)落实“以人为本” ,让广大人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上放心的 食品,让人民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中生活。 (四) 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 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 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 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二、客观认识我县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一)强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按照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2009 年度计划, 指导完成湿地污水处理池 9436 口,创建省级生态村 2 个、市级生态村 6 个、创建省级环境 优美乡镇 4 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 2 个。 (二)抓好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力争 09 年 完成创建任务。 (三)继续展开污染治理工作。以省控企业宏都陶瓷大气、废水综合治理为主,在陶瓷 行业推广布袋除尘技术和陶瓷废水循环利用, 着力改善陶瓷走廊的区域环境质量。 挂牌限制 治理 1-2 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 (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坚持以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为主 线,抓好 2009 年中央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业污染治理专项资金项目、环境监管能力 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包装上报,力争争取到位项目资金 300 万元。 (五)环境监管工作,无重特大污染事故发生。继续坚持对重点污染源单位实施每周 2 次巡查,督促企业正常使用治污设施,防止偷漏排污现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 6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 定期监测水源水质, 确保饮用水水源环境安 全。 (六)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各项业务, 尤其要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为环保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好务。 (七)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强环保系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作 用,抓好勤政廉洁教育,以创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动干部职工的业务、政治学习,提升综 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 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局对监测网络设备的投入,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加强环境监 察能力建设,争取各方资金对监察能力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环境监察能力。 三、正确透析我县在生态县创建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丹棱距生态县建设目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首先,丹棱依然走传统的工业化 道路, 这将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增长以量的扩张和消耗资源为主,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新型工业化差距明显,加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节能减排工作形势严峻,第三产业发展 滞后;其次,农村面源污染依然很严重,全县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匮乏,环保投资较少, 环保执法力度尚待加强。 四、加强我县生态县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不足,建议根据我县的产业发展现状及环境现状,围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 生态人居、 生态文化和生态支撑体系等五大建设领域, 继续扎实推进生态农业、 工业生态化、 生态旅游业、自然资源生态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生态环境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生态文化、生 态保障建设等各项工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费模式。 (一)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快生态县建设的立法进程, 建立生态县建设的法规规范体系。 建立环保部门统一 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生态县建设管理体制,加大生态建设的执法力度,保障社会、经 济、环境协调发展。 (二)建立生态县建设的行政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县建设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合作, 形成生态县建设的强大合力。 实行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制度, 纳入政府各级领导班 子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与完善专家咨询、部门联合会审、公众参与的综合决策机制, 健全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决策机制。逐步建立以绿色 GDP 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生态县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生态县建设政策扶 持力度,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生态县建设,促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推动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社会化运作。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建立丹棱县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设立生态县建设专项基金, 完善生态县建设基金管 理体制,统一调度,专款专用,扶植贫困地区发展和重要项目实施。 (四)建立生态县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 完善科技政策, 加快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研制,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 化。培育科技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建设完善不同层次、面向不同管理对象的决策支 持系统,提高生态县建设反馈、预警、预报及快速反应能力。立足自身,借用外脑,加强生 态领域的国内外合作, 发挥国内外各界的力量为生态县建设出谋出力, 为生态县建设提供科 技、人才、信息支撑。 (五)建立生态县建设的社会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各级政府官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和培训,灌输生态理念,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渠道,强化公众的社会 监督力度, 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生态县建设。 加强生态县建设媒介宣传和舆论 导向, 在各种媒体中开辟生态县专栏, 形成城乡生态保护专门队伍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良好 社会氛围,全面推进丹棱生态县建设。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与幸福的哲学思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