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 亨德尔尔最后定居在哪

[转载]亨德尔与《弥赛亚》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世界万国万邦,已成为我主基督之国。他掌大权,从永远到永远。”这是家喻户晓的大合唱《哈利路亚》中的唱词。几乎每年圣诞节,我们都会通过媒体及教会,听到这首伟大的颂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哈利路亚》的歌声响起,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它的意境,就一定会被诗歌深深地吸引。沐浴着这首伟大的诗歌,我们便能感受到上帝的伟大和慈爱,便能感受上帝的同在,从而获得心灵的平安。
这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的《哈利路亚》大合唱,本是著名音乐家亨德尔的清唱剧巨作——《弥赛亚》第二部的尾曲,系整部《弥赛亚》中最有影响,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唱段。有人说,《弥赛亚》是全世界被演唱最多的一部清唱剧,这个说法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许多大大小小的专业合唱团及教会唱诗班,都会试着排练这部作品,包括英文,也包括其他许多语言。《弥赛亚》不仅是基督教艺术史上一部经久不衰的圣乐作品,同时也是世界音乐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为此,当我们聆听《哈利路亚》大合唱时,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亨德尔及《弥赛亚》的故事,这样,会有益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哈利路亚》的意境。
亨德尔(一译韩德尔)全名“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英籍德国作曲家。日,亨德尔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从小就有特别的音乐天分。可是,由于作理发师的父亲一心想让其子成为一名律师,因而坚决反对他在音乐上的追求。一个偶然的机会,6岁的亨德尔在家里的阁楼上发现了一架落满灰尘的古钢琴,于是认真地学了起来。看到儿子如此热爱音乐,父亲终于勉强同意亨德尔跟随当地著名的管风琴师扎豪(F.W.Zachow)学习音乐。10岁时,亨德尔便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之旅。1702年,亨德尔考到哈雷大学攻读法律,同年成为Halle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同时也为教会谱写每个主日要用的弥撒用曲。1703年,亨德尔因对音乐的兴趣而作出了退学的决定,来到德国唯一上演歌剧的城市——汉堡,担任该歌剧院的小提琴手,并创作出最初的几部歌剧。&
1705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的上演获得了成功,使他得以踏上留学艺术圣地意大利的旅程。亨德尔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斯卡拉蒂和科雷利等大师都有交往。
1710年,25岁的亨德尔返回德国,担任了德国汉诺威宫廷的乐长。同年他奔赴伦敦,在伦敦上演了他的歌剧《吕纳尔多》,使他名声大震。后来在伦敦他又上演了几部歌剧,英国女王决定赐予他终生的年金。1726年,亨德尔36岁的时候,加入英国籍,定居英国。定居英国后,亨德尔组建了皇家歌剧院,主要上演意大利和他本人创作的一些歌剧作品。此后的10余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使他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可是,由于原来盛行的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开始逐渐衰落,亨德尔的音乐创作遭到了重创。1728年,由一位名叫普佩什的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乞丐歌剧》,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了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在伦敦首演后,一个冬天连续上演了62场,打破了戏剧上演率的纪录,该剧的成功,严重影响了亨德尔歌剧院的收入,他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境地。于是,开始反思自己。
1737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终结了。就在这种绝境中,亨德尔奇迹般的站起来了。此后,亨德尔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Oratorio)的创作,并在之后的日子中共创作了26部清唱剧,比较著名的有《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约书亚》和《所罗门》等。
晚年的亨德尔不幸双目失明,但仍然在教堂演奏管风琴,并指挥自己的清唱剧。1759年,他照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指挥10部清唱剧的演出,终于在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倒下了。在他为之服务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国,人们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被英国誉为“民族音乐家”。亨德尔死后,被葬在英国的名人墓地——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与莎士比亚等名人长眠在一起。
亨德尔的创作数量甚众,包括40多部歌剧、26部清唱剧、以及大量的康塔塔、协奏曲、奏鸣曲、古钢琴曲、管弦乐曲等。
亨德尔的众多清唱剧中,最为影响的,当属《弥赛亚》。“弥赛亚”是希伯来的音译,意为“救世主”。《弥赛亚》的歌词,全部由《圣经》经文组成,共同讲述了耶稣基督的降生、传道、受死、复活等全过程。自问世以来,一直广为传唱。
1935年,亨德尔已经看过半百,他的事业正陷入低谷。其时,伦敦一位著名的剧作家查理&詹宁斯(Mr. Jenmens
)给亨德尔寄送来了自己创作的三部宗教清唱剧剧本——《扫罗(Saul)》、《弥赛亚(Messiah)》以及《Belshazzar》。亨德尔欣喜不已,立刻回信道谢,并决心对这些剧本进行潜心的研究。
日(星期六)下午,亨德尔正式开始为“弥赛亚”谱曲。6天之内便完成了第一部份,9月6日完成第二部份,9月12日完成整曲的架构,然后写了管弦乐部份并加修整,前后一共仅用了24天,创作速度,令人惊讶。据说,亨德尔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泪水浸湿了手稿。尤其当他写到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曲——《哈利路亚》大合唱时,曾双膝跪地,双手向天,喊著说:“我看到天国了,我看到天国了!”亨德尔在感动之余,原本希望藉此赚点钱的念头彻底打消。1742年,在都柏林尼尔斯音乐会堂首演,海报上写著:“为了一些困苦的囚犯,以及梅尔舍医院的利益而演出。”4月13日,首演成功,听众无不被作品所感染。首演过后的几天,《都柏林日报》是这样评价它的:“精妙、伟大、温柔,它适用于最高雅的、最伟大的、最生动的词语,吸引和传送给狂喜的心灵和耳朵。”报纸的评论当然也是代表着大众对演出的满意程度。至于慈善的目的,同样也达到了,而且票房也是大丰收。亨德尔从中收入中抽取了四百多英镑给了救济刑事犯人协会、仁爱医院和梅尔瑟医院。
《弥赛亚》在都柏林引发的轰动,传到了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为快。日,《弥赛亚》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剧院初演。当时,一些保守人士认为在歌剧院演出一部宗教音乐作品有失体统。然而,英王乔治二世亲自莅场聆听,“堵住了老古板们的嘴”。这次的演出也为音乐史留下一段美丽的插曲,“当《哈利路亚》奏响时,国王大受感动,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情不自禁地起立肃听,以示敬意。于是会场上所有的听众,都跟着站了起来。从此以后相沿成习,《弥赛亚》在世界各地上演时,每逢唱到此处,听众都要肃立恭听”。由此,《哈里路亚》要站着聆听,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演出结束后,再次引起轰动。经历了长久的沉寂之后,亨德尔终于依靠《弥赛亚》取得了事业上的又一个高峰。到到亨德尔去世时,《弥赛亚》一共演出56场。
《弥赛亚》全曲共分三部53章,总谱达354页:第一部,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和成就;第二部,关于弥赛亚的受难和得胜;第三部,关于弥赛亚的复活和荣耀。第一部唱出上帝借着先知的口发出救世主弥赛亚降生的预言、表达民众的苦难,以及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唱出耶稣为了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遭受苦难的经历和基督的胜利;第三部分则是赞美耶稣的复活和永久的荣耀。各部分的歌词大意如下:
2.伴唱,男高音
你们的神说:“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
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
有向他宣告说,他争战的日子已经满了,
他的罪孽赦免了。”
有人在旷野呼告:
“当预备耶和华的路;
在沙漠修平我们神的道。”
(以赛亚书40:1-3)
3.咏叹调,男高音
一切山洼都要填满,
大小山冈都要削平:
曲折的要改为平坦,崎岖的必成为平原。
(以赛亚书40:1-3)
4.诗班合唱
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
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
因为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以赛亚书40:5)
5.伴唱,男低音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
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
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
(哈该书2:6-7)
万军之耶和华说,
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
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
(玛拉基书3:1)
6.咏叹调,女中音或女高音
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
他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
因为他如炼金人的火……
(玛拉基书3:2)
他必洁净利未人,
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
(玛拉基书3:3)
8.宣叙调,女中音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
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
神与我们同在……
(以赛亚书7:14;马太福音1:23)
9.咏叹调与合唱
报好信息给锡安的啊,你要登高山。
报好信息给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极力扬声。
不要惧怕,对犹大的城邑说,看哪,你们的神。
(以赛亚书40:9)
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
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
(以赛亚书60:1)
报好信息给锡安的啊,你要登高山。
报好信息给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极力扬声。
不要惧怕,对犹大的城邑说,看哪,你们的神。
10.伴唱,男低音
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
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
他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
万国要来就你的光,
君王要来就你发出的光辉。
(以赛亚书60:2-3)
11.咏叹调,男低音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
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以赛亚书9:2)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
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以赛亚书9:6)
13.皮法(田园交响曲)
14a.宣叙调,女高音
在野地里,有牧羊的人,
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
(路加福音2:8)
14b.伴唱,女高音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
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
牧羊的人就甚惧怕。
(路加福音2:9)
15.宣叙调,女高音
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
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
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加福音2:10-11)
16.伴唱,女高音
忽然有一大队天兵,
同那天使赞美神说——
(路加福音2:13)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
在地上平安喜乐归于人。
(路加福音2:14)
18.咏叹调,女高音
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
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
他必向列国讲和平。
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重复一遍)
(撒迦利亚书9:9-10)
19.宣叙调,女中音
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
聋子的耳必开通。
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
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
(以赛亚书35:5-6)
20.咏叹调(或二重唱),女高音(和女中音)
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
用手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
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
(以赛亚书40:11)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
可以到我这里来,
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我心里柔和谦卑,
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
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安息。
(马太福音11:28-29)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
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马太福音11:30)
看哪,神的羔羊,
除去世人罪孽的。
(约翰福音1:29)
23.咏叹调,女中音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
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以赛亚书53:3)
有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
有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
有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重复一遍)
(以赛亚书50:6;53:3)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
背负我们的痛苦。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以赛亚书53:4-5)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以赛亚书53:5)
我们都如迷羊,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以赛亚书53:6)
27.伴唱,男高音
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
他们撇嘴摇头,说:
(诗篇22:7)
“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
耶和华可以救他吧。
耶和华既喜悦他,
总可以搭救他吧。”
(诗篇22:8)
29.伴唱,男高音
辱骂伤破了我的心。
我又满了忧愁。
我指望有人体恤,却没有一个。
我指望有人安慰,却找不着一个。
(诗篇69:20)
30.咏叙调,男高音
你们要观看,有没有像这临到他的痛苦……
(耶利米哀歌1:12)
31.伴唱,女高音或男高音
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是因我百姓的罪过……
(以赛亚书53:8)
32.咏叹调,女高音或男高音
但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
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诗篇16:10)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
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
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荣耀的王是谁呢?
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
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
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
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荣耀的王是谁呢?
万军之耶和华,他是荣耀的王。
(诗篇24:7-10)
34.宣叙调,男高音
众天使指着他说: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
(希伯来书1:5)
神的使者都要拜他。
(希伯来书1:6)
36.咏叹调,女中音或女高音
你已经升上高天,掳掠仇敌,
你在人间受了供献,
叫耶和华神可以与他们同住。
(诗篇68:18)
主发命令,
传好信息的妇女成了大群。
(诗篇68:11)
38.咏叹调(或二重唱,或合唱),女高音或女中音(或女高音、女中音和诗班)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
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以赛亚书52:7;罗马书10:15)
39.合唱(或男高音用咏叹调唱)
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
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
(罗马书10:18;诗篇19:4)
40.咏叹调(或咏叹调与宣叙调),男低音
外邦为什么争闹,
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
臣宰一同商议,
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
(诗篇2:1-2)
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
脱去他们的绳索。
(诗篇2:3)
42.宣叙调,男高音
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
主必嗤笑他们。
(诗篇2:4)
43.咏叹调,男高音
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
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
(诗篇2:9)
哈利路亚!
因为主我们的神,全能者,作王了。
(启示录19:6)
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
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启示录11:15)
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启示录19:16)
哈利路亚!
45.咏叹调,女高音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我这皮肉灭绝之后,
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
(约伯记19:25-26)
因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
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哥林多前书15:20)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
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
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哥林多前书15:21-22)
47.伴唱,男低音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
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
(哥林多前书15:51-52)
48.咏叹调,男低音
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
我们也要改变。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
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哥林多前书15:21-53)
49.宣叙调,女中音
那时经上所记,
“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哥林多前书15:54)
50.二重唱,女中音和男高音
死啊,你得胜的毒钩在哪里?
死啊,你的权势在哪里?
死的毒钩就是罪;
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哥林多前书15:55-56)
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哥林多前书15:57)
52.咏叹调,女高音
神若帮助我们,
谁能敌挡我们呢?
(罗马书8:31)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
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
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
而且从死里复活,
现今在神的右边,
也替我们祈求。
(罗马书8:33-341)
曾被杀的,并以血赎我们的罪的羔羊,
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
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
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
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
直到永永远远。
(启示录5:12-14)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文名:George Friedrich Handel,-),男,英籍德国作曲家。他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作品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欢迎各位 ,额外获取10个积分。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edericHandel,)。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1712年定居英国后,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德尔从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他的清唱剧 使用英文歌词,由英国人演唱,是一种为英国观众而写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经过了十多年时间,才受到普遍的欢迎,亨德尔在英国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作为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日,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但天生喜爱音乐的小亨德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的练习弹古钢琴(难以想象,后来在键盘乐器演奏领域可与巴赫匹敌的亨德尔,竟是这样接受他的启蒙教育的!)亨德尔就是在这样充满矛盾的逆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后来,当地的 主萨克森-魏森斯大公偶然发现了小亨德尔练琴并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感动,于是出面说服了老亨德尔同意他天才的儿子认真的学音乐。此后的几年中,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著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的很快。1697年老亨德尔去世时,念念不忘要让儿子作一个律师而不要去搞什么音乐。亨德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艺术追求。1702年,他先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算是不违父命,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十八岁是成家立业的年龄-1703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只身远行到汉堡在歌剧院里当了一个小提琴手(巴赫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了管风琴师的职业)。 亨德尔的才华不久就引起了一些艺术赞助人的注意,他们中有些人打算拿出钱来供年轻的亨德尔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当然不是无偿的,学成后要回来为他们服务)。抱负远大的亨德尔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他要凭自己的努力挣足学费去留学,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卖给别人。1705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的上演获得了成功,使他得以踏上留学的旅程。在当时意大利是全歌剧艺术的圣地。亨德尔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和等大师都有交往,把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学到了手。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1710年,这个25岁的年轻人就任的宫廷乐长。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不错的差事,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也更受欢迎。但自从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之间。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在伦敦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1713年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于是亨德尔索性就不回了。命运捉弄了这位开了小差的宫廷乐长:1714年没有子女的安妮女王驾崩,亨德尔的&老领导&乔治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继承了英国王位,亨德尔恐怕要遭殃了。可他镇定自若,以一部精心创作的《水上音乐》欢迎了新国王乔治。国王对乐曲的华贵典雅赞叹不已,问这是何人所作。当得知作者是老部下亨德尔时,不仅原谅了他的旧过,还当即增加了他的年薪。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也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但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原来盛行的意大利语歌剧在英国开始衰落。1729年由普佩什作曲的一部名叫《乞丐的歌剧》的喜歌剧在伦敦上演。此剧采用英语对白,取材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该剧上演后大受好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相比之下显出了严重的弊端:用意大利语演唱限制了英国听众的理解;神话故事、贵族恩怨等等题材也不能引起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趣。作者通过此剧对亨德尔和他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当一群盗贼上台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亨德尔在英国的成名作《里纳尔多》中的《十字军进行曲》!靠意大利正歌剧起家的亨德尔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相继遭到失败,最终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嫉妒他的政敌趁机制造各种流言蜚语……1737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完了。就在这种绝境中,亨德尔奇迹般的站起来了。经过几个月的温泉治疗,他战胜了偏瘫。面对萧条的意大利正歌剧市场,他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由于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在英国会有不错的市场。1742年,他在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驱动下,仅用24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同年这部作品在爱尔兰首府低调上演。出乎很多人意料,这部作品在一炮打响。亨德尔又重新回到了英国人的音乐生活中来了!消息传到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位快。次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哈里路亚》要站著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从《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到《参孙》都同样出色。1750年(巴赫在这年逝世),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了伤,第二年他的视力开始减退,不久完全失明。他依然拖著病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每年春天指挥《弥赛亚》的演出。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的4月6日,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 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英国期间,亨德尔时有佳作,著名的作品如《水上音乐》、《皇家烟火》(英语: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1749年)及《弥赛亚》(英语:Messiah,1741年)等,便是最好的例子。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约41部歌剧,5首颂歌,5首加冕赞美歌,37支奏鸣曲,20支管风琴曲,还有许多教廷音乐及音乐小品。他还担任音乐指挥和艺术总监,亲自参加剧院的管理、技术协调等事务工作。后来他转向创作神剧,将声部的独立地位用和声代替。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听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时,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立起来听完了全曲,将它称为&天国的国歌&。现今音乐会演奏此曲时全体观众均会起立聆听,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惯例。
《水上音乐》
又称《水乐》、《船乐》。亨德尔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乐章。乐器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圆号、小号等。现代人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而是后来英国曼彻斯特的哈莱乐队指挥哈蒂(Harty)爵士为近代乐队所改编的乐曲,共有六个乐章: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流传后世。这里人们选录了六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序曲,乐曲气氛活泼热烈,开始由圆号与弦乐器共同奏出轻盈的同音反复和华美的颤音,相互对答。第二乐章为舞曲般的旋律,气氛轻松舒展。第六乐章为坚决的快板,威武雄壮。《焰火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是亨德尔晚期最伟大的乐队作品之一,它是受命为英国庆祝&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的签订而作。这个和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庆祝活动有焰火表演和与之配合的辉煌音乐。在创作时,国王强调不要&提琴&。这首焰火音乐首演于日,在伦敦渥花园。这部作品共分六个乐章: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赛亚》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来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这里所介绍的&哈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又称《竖琴协奏曲 Harp Concerto Op.4 No.6》竖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始终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典雅之美,其音色平和、舒缓却又极富底蕴。数百年来,竖琴虽然在交响乐团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但是以它为主角的古典音乐却往往令听众如痴如醉。亨德尔的《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Op.4 No.6 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竖琴协奏曲作品,其和op.4 No.5均改编自同编号的《管风琴协奏曲》。当竖琴作为主奏乐器后,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感觉,旋律优雅明快是本曲的特点。乐曲一开始就以明快积极的弦乐让听者心情愉悦,旋律带着明朗与优美的亮色。此后竖琴的主奏清脆欢快,如晶莹的鹅卵石点缀欢畅的浅溪,如从透明的水晶里传出的清凉灵动。抒情而优美的第二乐章,这时的竖琴相对安静了下来,舒缓的旋律流溢典雅柔美的诗意,仿佛经历愉悦后的宁静沉淀,焕发着另种魅力。通过此曲来感受竖琴与古典音乐的魅力,当旋律荡漾心间时,音乐带来的静心的清凉、舒适的明朗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这部作品分为三个乐章:第1乐章 行板 - 快板(Harp Conc. op.4,6- I Andante - Allegro)第2乐章 小慢板(Harp Conc. op.4,6- II Larghetto)第3乐章 有节制的快板(Harp Conc. op.4,6- III Allegro moderato)
书籍名称:《亨德尔画传》作者:(法)让·加卢瓦编 著出版时间:分类:美术教育开本:大16开页数:250摘要: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一生创作了《陕西省尔辛娜》、《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弥赛亚》等三十二部清唱剧,以及《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等管弦乐曲。作为歌剧、古键琴奏鸣曲、管风琴赋格、协亨德尔被人们称为巴赫齐名的巴洛克音乐最伟大的作曲家。该书以传记体例讲述了亨德尔的生平故事和音乐创作历程,同时又对其主要音乐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两种文体相互交织,将客观翔实的历史记述和精致细腻的音乐评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勾勒出音乐家丰富而立体的艺术人生。此外,本书还配有亨德尔及其同时代的音乐家、艺术家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使你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更加真实地贴近过去的那个音乐时空,享受一次难忘的音乐旅程。目录:第一章学艺时期第二章意大利受教第三章泰晤士河上的第四章皇家音乐剧院第五章创建新剧院第六章对抗第七章协奏曲,歌剧,清唱剧第八章最后的杰作第九章伟大而善良的亨德尔先生
月,亨德尔在二十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里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弥赛亚》第一部分的《田园交响曲》,采用了意大利阿勃鲁齐山区风笛吹奏者的音乐,据说是1709年亨德尔在罗马听到的。爱尔兰首府的音乐协会,为亨德尔安排了一场慈善音乐会。亨德尔非常感谢他们的盛意,答应为他们&写一些比较好的乐曲&,结果就创作出《弥赛亚》。1742年4月,《弥赛亚》在的音乐会堂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743年3月,《弥赛亚》在伦敦首次演出时,听众深深地为音乐所打动。当《哈里路亚》一曲中&主上帝全知全能的统治&一段开始时,听众感动得一齐肃然起立。当时英王乔治二世在座,也站了起来,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从此形成习惯,每逢演出《弥赛亚》,唱到《哈里路亚》时,听众都要一齐起立。奇怪的是,《弥赛亚》的词作者杰南斯对亨德尔的音乐并不满意,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弥赛亚》的音乐配不上他的歌词。亨德尔死于日复活节前一天的早晨,死后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刻着《弥赛亚》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1712年,在的宫廷里担任乐长之职的亨德尔,再次向宫廷请假去英国。宫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要他及时回来。亨德尔到伦敦后,取得了英国的职位,于是常住英国,久久没有返回。1714年,继承了英国的王位,称乔治一世,他对亨德尔的迟迟不归一直心存芥蒂。据说,第二年乔治一世乘御船巡行泰晤士河时,亨德尔为他写了《水上音乐》,才重新博得了他的欢心。其实,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1717年才完成的,那时乔治一世对亨德尔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据布兰登堡公爵驻英国的使节彭内特的记述,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为1717年乔治一世从兰贝斯到舍尔西(均为伦敦泰晤士河沿岸地名)的水上巡行而作的。基尔曼西格男爵精心安排了这次巡行,舳舻迤逦,侍从如云,极宴乐之盛。一只游船上安置着五十人的乐队,包括小号、猎号(即圆号)、双簧管、大管、德国长笛、法国长笛(鸟嘴笛)和弦乐器,但没有歌者。亨德尔为这次巡行特别创作的《水上音乐》,包含二十个曲子,演奏一遍要一小时。亨德尔的音乐大为乔治一世所赏识,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当时,管弦齐作,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
伦敦附近的埃治威尔有一家铁匠店。传说有一天亨德尔走过店门前,看见一个愉快的铁匠,一面打铁,一面唱歌,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和谐而匀称地伴随着歌声的节拍。亨德尔顿时被这动人的歌声所打动,以致久久不能忘怀;回家后,他根据铁匠的歌唱的曲调,写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取名《快乐的铁匠》。这首变奏曲是亨德尔第一套古钢琴曲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在亨德尔生前出版的乐谱中从没有用过《快乐的铁匠》作为这个变奏曲的标题,所以这个传说并不可靠。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曲调是刻在埃治威尔墓地一个铁匠的墓碑上的,亨德尔从墓碑上抄下这个曲调,用作变奏曲的主题。这显然也是不真实的。《快乐的铁匠》原名《咏叹调与变奏》,古钢琴曲,为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曲。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片段1),其后的五个变奏都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第一变奏采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乐曲气氛更为欢快,但主题依然清晰分明;在第二变奏中,十六分音符连缀而成的音型移至低声部,主题隐伏在上面两个声部中;第三变奏和第四变奏采用川流不息的急速三连音,先出现于上声部,后移至低声部,情绪兴奋活跃;由音阶式上下进行的波浪式的旋律线组成的第五变奏,充分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等表现手法,使乐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意大利著名吉它和吉它作曲家朱利亚尼曾将这首名曲改编为竖琴独奏曲,并改名为《亨德尔主题变奏曲》。其实,第一个在这首变奏曲的乐谱上加上《快乐的铁匠》标题的,是乐谱出版商林特伦。他原来是个铁匠,外号&快乐的铁匠&,后来才作的乐谱商。顾客常常要求他演奏这个曲子,为了谱子好卖,他把组曲中的这个乐章单独出版,并用自己的外号作了变奏曲的标题。
魔鬼亨德尔
1707年,在亨德尔秘密游历威尼斯期间,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假面舞会,因为不擅长跳舞,他便坐下来弹奏钢琴。当时,意大利著名作曲家也在场,而两人并不相识,但他曾听过亨德尔的演奏,当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时,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带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钢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边喊边冲过去,一把掀开弹琴的人的面罩,果然,那人正是亨德尔。两位大师由此结为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树成荫 亨德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