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托马斯·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txt小说下载网》,最好txt,pdf也可以接受,604045082.

[美]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党建网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
[美]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来源:文学报:
  小说不过是叙述艺术(不只是小说,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叙述)这一源远流长的家族中最小的一辈,从人类给自己或别人讲故事开始,叙述艺术就已存在。
  什么样的叙事结构最有效?线性叙事,围绕着个人成长或走向崩溃而展开情节,有能够让读者投入感情的人物,并有给予情绪快感的清晰的情节展开。换句话说,就是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写作方式。
  艾丽丝·默多克一生中只写了一部小说。但她写了二十六遍。安东尼·伯吉斯从未将同一本书写两遍。他大概写了一千本书。这样的描述准确吗?公平吗?当然不。你不时会听到对默多克的这种评价,而且公平地说,她的小说确实很相似。她在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时写了《杰克逊的困境》,而这之前的最后一本 《绿骑士》(1993)与《网之下》(1954)差别并不大。相同的阶级、相同类型的问题、相同的道德预设。强有力的人物刻画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在她的有生之年,这些都被认为是值得赞赏的美德:她的小说迷们可以每隔两三年就等来一部既新鲜又熟悉的小说。这些小说总是扎扎实实,而时不时地,就会有像《大海,大海》(1978)那样赢得布克奖的作品,让人大吃一惊。
  那么伯吉斯呢?他也有他的一贯性。但他早期的小说没有一本能让读者为阅读《发条橙》作好心理准备。《发条橙》和伯吉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恩德比系列小说完全不同。恩德比系列在形式上和实验主义的《拿破仑交响曲》(1974)相差甚远;而在运用历史叙述技巧和伊丽莎白时代语言风格方面,也与他讲述莎士比亚爱情生活的小说《不像太阳》(1964)和讲述克里斯托弗·马洛生平的小说 《德特福德的死者》大为不同;而且,也跟被许多人称为是杰作的、有毛姆风格的作品《世俗权势》(1980)相异。更别说他的诗体小说了。默多克的读者总是带着宁静的信赖感阅读她的新书,但打开伯吉斯的书,却意味着焦虑:这次他会放出什么样的魔鬼?
  这种存在于统一性中的差异是否重要?不完全重要。毕竟每部小说既有老读者,也有新读者,所以每本书都需要引导读者怎么读,就好像读者是第一次读到这样的书,而对某些读者来说,情况也确实如此。
  真的,每篇小说都是崭新的。在过去的世界历史上,它从未被写过。同时,小说不过是叙述艺术(不只是小说,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叙述)这一源远流长的家族中最小的一辈,从人类给自己或别人讲故事开始,叙述艺术就已存在。这是文学史基本的辩证法。原创的冲动与既成事实的书写传统发生了冲突。但奇妙的是,两者似乎都未能战胜对方,新小说总是在不断出现,正如阅读它们的读者也在不断产生。尽管如此,一些小说更为传统,一些小说更具实验性,一些小说则无法分类。
  让我们回到小说还是新事物的时代。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没有小说。那时有别的叙事手段,也非常长,比如史诗、部落的宗教或历史记述、散文或浪漫诗、类似游记的非虚构记叙文等等。你知道的,就是《伊利亚特》、《奥德赛》、《吉尔伽美什》,爱尔兰史诗《夺牛长征记》,克雷蒂安·德·特罗亚和玛丽·德·法兰西的传奇之类。还有许多其他的可说,就是没有小说。然后,开始零星地出现一些苗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家朱亚诺·马托雷尔写的 《白骑士蒂朗》于1490年在瓦伦西亚第一次发表,可能是现在所知的第一部欧洲小说。记住这个时间。此时哥伦布还没开始航海,去发现“现代性”,不过他正打算这么做。小说的兴起和现代世界———探险、发现、发明、发展、压迫、工业化、剥削、征服和暴力———的兴起是同步的,这并非巧合。要让小说出现,光靠活字印刷是不够的;它需要一个新时代。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
  对也好,错也好,我们通常认为有两部小说可谓“最早”的小说———而它们在时间上相差了七十年。1678年,某人(可能是拉法耶夫人)出版了一部小说,它意义深远。小说非常受欢迎,人们甚至在出版商那里排队等待它的出版,有时一等就是几个月,就像等待《哈利·波特》一样。小说名叫《克莱芙王妃》,它的名声如此之大,不仅因为它是第一部小说,也因为它还是第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它审视情绪和精神状态,并不仅以情节来推进叙事。三百多年后的一些读者可能会觉得,以他们的欣赏口味而言,这故事有点笨拙,尽管这笨拙大部分存在于表面的细节,存在于小说中人物说话和对话的方式以及作者处理人物形象的表达手法上。这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并不适合我们,但对它自己而言却是真诚的,正如其听从良心的教导而引向的结局一样。在它自己的时代里(它出版于《失乐园》开启的类似“狂飙突进”运动的那十年内),叙述极其微妙细致,若没有这种叙述风格,即便是像奥斯汀、亨利·詹姆斯、福楼拜和安妮塔·布鲁克纳这样风格各异的作家都无法开展写作。拉法耶夫人是小说的巨人之一,但还只是个孩子。
  而在那个世纪初,确切地说是1605年,一部令世界大为兴奋的书出现了。我曾听了不起的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所有拉美文学都源于《堂吉诃德》。”他说的不是虚构作品或小说,而是文学,一切文学。西语世界声称塞万提斯和他的杰作是属于他们的,那是当然,不过它也同样属于我们其他人。这部作品伟大到没有一个群体能独自占有它。它痴傻又庄严、滑稽又悲伤、讽刺又独创。它是“第一部”。当然,有许许多多“第一部”,但它是“第一部”巨著。塞万提斯向其他人示范了书写的可能。他戏仿了以前的叙事模式,让他笔下的堂吉诃德坠入两个世界的混乱之中:一个是他的罗曼史的世界,他读了太多那样的故事;另一个是他无奈生活在其中的枯燥世界。塞万提斯通过一个被困在既不消逝、也不存在的过去中的不合时宜的人物,对他自己所处的“此时此地”作了一番评说。他的主人公无疑是可笑的,但有一种绝望而无助的孤独感,我们看见他沉浸在幻想中,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已走得太远; 而他对杜西尼亚的捍卫以及与风车的作战,这种姿态既高贵又可悲,既令人振奋又毫无意义。当一个人物命名了整个热爱冒险的阶层时,它就已经俘获了我们的想象力。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烙在了西方人的想象中,他们组成了一对原型,成为典范。三个半世纪后,威廉·汉纳与约瑟夫·巴伯拉就按这种组合建了一个卡通帝国。瑜伽熊和波波熊,快枪麦克劳和巴巴·路易斯,弗雷德·费利斯通和班尼·鲁伯,都是这一类型的变种:愚笨无能的贵族和坚忍忠诚的奴仆。现在这成了传统。塞万提斯的手法是旧瓶装新酒。而且,他告诉其他作者,你也能这样做,忽略习俗,去创造发明,边写边把各种素材都用进来。他正是这样做的。以前,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作品,之后也没有。当然,每个人都试图达到塞万提斯的水准,不过,这尝试真的非常堂吉诃德。
  当然,在当时以及以后很多年,每篇小说都是实验性的。如果一种文类为时不够长,就无法建立它的传统,那么也就没有一个可以成为“传统”的样本。一直到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这种新形式的作者们恍然大悟:这是一个新事物,这是———小说!
  对我来说,最根本的是,在小说的那些早年岁月中,一切都令人激动。读者不会说:“哦,我们以前看过这个了,不过是旧货。”每部小说都是实验性的,每一尝试都打开了新天地。当然,情况不一定是这样,但从21世纪看过去,情况的确如此。今天,关于实验性,我们可以说,并非所有的实验都会开花结果。但有件事情是注定要发生的,那就是,大约一个世纪之后,小说家们会发现,有些叙事结构要比另一些更有效,比如靠书信体已经很难构造出引人入胜、条理清晰而直接的叙述。理查逊书信体的尝试没有引发相似作品的浪潮。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
  那么,什么样的叙事结构最有效?线性叙事,围绕着个人成长或走向崩溃而展开情节,有能够让读者投入感情的人物,并有给予情绪快感的清晰的情节展开。换句话说,就是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写作方式。
  你要做的就是等。
  多长时间?两年怎么样?这些小说(那个时代大部分的英国小说)每个月都在发表,要么在杂志上,要么出单行本(你只需步行到附近的书摊,购买本月精装本,里面是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的新小说),或者每星期在类似狄更斯创办的 《家常话》或者《英国图片报》这些报纸上看连载。《英国图片报》就是我们现在的《今日美国》、《纽约客》和《人物》的混合体。
  以下是这些连载运作的情况:每期连载都保持一定的字数,通常是两个章节,也就是四千来字。连载一个月一次(或一个星期一次),有时会延续两年,直到终曲奏响。结局的长度是通常连载章节的两倍,一部分原因是最后章节囊括了许多分散线索的结局,因此并不一定引人入胜,一部分是为回报读者长时间的忠诚。
  那么,连载小说看上去像什么?多数像肥皂剧(只是性描写不那么直接)。因为同样的理由,肥皂剧也像连载,只是更缓慢。长时间讲故事需要面临的难题是:
  保持连续性。
  让信息容易处理。
  让读者保持忠诚。
  连续性是所有连载叙事的大问题。你不得不保持连续性,如此保证人物在上星期和这星期有同样的行为方式。你还要周期性地巩固读者对某些角色的熟悉程度,因为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看见这些人出现了,也要让读者更新事件的进展。连载开头通常会对之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概述———这有点像小学的教育方法,每年秋季开学都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温习上一年教的数学。
  处理信息?在狄更斯的三层交叉式小说中,常常会有大量(甚至上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一个次要人物从这次到下次出现,往往会间隔几个月。如何保证人物不被忘记是关键。好吧,如果你是狄更斯,你可能会赋予这些人物奇怪的名字、异常的癖好、怪诞的相貌、滑稽的口头禅。马格韦契、贾格斯、文米克、郝薇香小姐、乔·葛吉瑞、乔大嫂,这些都是《远大前程》中的人物。文米克总在担忧他的老父亲,称他为“老爸爸”。郝薇香小姐穿着她五十年前的婚纱,坐在从未开场的婚宴废墟中。想一想,你会忘了他们吗?
  读者的忠诚度是什么?就是给他们一个理由,可以在明天、下个星期、下个月重新回到作品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叙述就要倚重情节;也就是说,驱动力必须是故事,而不是主题、形式、原创性或者其他任何东西。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美]托马斯·福斯特/著,梁笑/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4月版)
网站编辑:穆菁大学英语创意阅读2翻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2翻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1. 新增扫二维码功能,可直接扫 VeryCD 网站影片页面的二维码,便能在应用上打开;
2.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1.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2. 在影片封面上展示在线视频的清晰度;
您的位置:
地区(语言):&大陆(简体中文)
收藏人数: 1370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该内容尚未提供权利证明,无法提供下载。
中文名:&小说的艺术原名:&The Art of Fiction别名:&小说艺术的天空资源格式:&PDF版本:&(更新结束)地区:&语言:&简介:&
小说的艺术(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L'art du Roman)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无疑地,米兰昆德拉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开始,他那如同音乐奏章般的断章法、通俗的笑剧模式、对集权社会(甚至包括集权家庭)的犀利观察与剖析、浩浩汤汤的哲学思辩,令读者瞠目结舌,流连忘返。最神奇的是他时而在小说章节的铺排上,看来完全不相干的两条故事轴线,最后却在某一点发生了奇异而完美的汇流,读者一下子被带到了更高的位置,得以窥见小说家完美的布局,如同聆听一首完美的交响乐章,令人不禁拍案叫绝。这是我在阅读他的小说“不朽”时,铭刻在记忆中最享受的小说阅读的经验之一。然而,昆德拉的小说也并不好读。也许对多数的读者来说,我们只能捕捉到他完整拼图里的某一块或某个脉络,作为阅读的线索。而今,一个小说家说“小说”的集子再次出版了,这本昆德拉言之为一个实践者反思的“小说的艺术”,值得喜爱阅读小说、甚至创作小说的人一读。一个小说家是如何看小说的呢?尤其是像米兰昆德拉这样的小说家?昆德拉的小说可以画出清楚的以“七”为基础的建筑结构技术图,巧妙的运用复调结构,配合内在乐曲的速度,以黑色幽默书写着人间的爱与性,历史与政治,存在与冲突。
第一部分 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第二部分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第三部分 受《梦游者》启发而作的札记第四部分 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谈话第五部分 那后边的某个地方第六部分 六十七个词第七部分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lpic/s1435940.jpg 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简介 · · · · · ·本书选录了美国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亨利·詹姆斯发表于不同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其中既包括他为自己的长篇小说撰写的序言,也有他对屠格涅夫等作家以及小说本身的存在现状、发展前景的论述。这些评论不乏创造性的见解,同时,这些评论文字优美隽永,修辞手法高超诡异,不愧其“心理分析大师”的盛名。作者简介 · · · · · ·亨利·詹姆斯(),美国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著有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中短篇小说《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丝在拧紧》,评论庥《法国诗人和小说集》、《一组不完整的画像》等,另有相当数量的剧本、传记、游记,一生卷帙浩繁,作品文风独树,奠定了其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目录小说的艺术 (亨利. 詹姆斯文论选) 目录:第一部:小说论小说的艺术朱乃长译王晓岳校小说的未来李学娴译朱乃长校第二部:小说家论伊凡·屠格涅夫刘文荣、戴耘译智量校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李金波译朱乃长校 /photo/book//61/FC61060.jpg
小说的艺术 戴维·洛奇文集(卷五)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英国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学界,他是著名的小说家,作品曾几度获奖,被称为“校园小说”的代表;在学术界,他是著名的教授和批评家,被认为具有理论思辩的天才;而对一般大众,由于他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并两度获奖,他也是个知名度甚高的作者。在中国文化界,洛奇的名字也不陌生。他的小说《小世界》几年前已译成中文出版,得到相当多的好评;他编的《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中文版也在大学里广为流传,至今被许多人引用;至于他的英文原版著作,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几乎人人都读过一些。当然,对中国广大读者来说,洛奇的名字也许还不那么响亮。不如英国侦探作家阿加莎·克丽斯蒂,也不如美国的畅销书作家谢立丹。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远远超过了那类作家!不过,读者不熟悉洛奇并不怪他们自己。谁让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没有更好地介绍他呢!值得庆幸的是,作家出版社决定推出一系列洛奇的作品,包括四部长篇,小说(校园小说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及《你能走多远》)和一部文学论集《小说的艺术》。这些作品的出版不仅会为广大读者提供高雅有趣的读物,而且也会给文学界和学术界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戴维·洛奇一九三五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八七年一直在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任教。一九八七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前面提到,洛奇既写小说又写文学批评,而且在两个方面都有建树。他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电影迷》(一九六○)、《你这个傻瓜》(一九六二)、《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一九六五)、《避难所之外》(一九七○)、《换位》(一九七五)、《你能走多远?》(一九八○)、《小世界》(一九八四)、《美好的工作》(一九八八)、《天堂消息》(一九九一)和《治疗》(一九九五)。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一九六六)、《格雷厄姆·格林》 (一九六六)、《十字路口的小说家》 (一九七一)、《伊夫林·沃》(一九七一)、《现代写作方式》(一九七七)、《运用结构主义》(一九八一)、《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一九九○)和《小说的艺术》(一九九二)。另外他还编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一九七二)和《现代批评理论》(一九八八);写过剧本《四面墙》(一九六三)、《击中要害》(一九六五)和《写作游戏》(一九九○)等。内容提要本书是九十年代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之一。《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本书对传统小说艺术、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技巧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与论证,并囊括了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的许多章节都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做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奥斯丁、亨利·詹姆斯、詹姆斯·乔伊斯等人。这是一部较全面、具有权威性,又适合于广大读者的收藏书。中文目录前言序言1 开头(简·奥斯丁、福特·马道克斯·福特)2 作者闯入(乔治·艾略特、E·M·福斯特)3 悬念(托马斯·哈代)4 少年侃(J.D.塞林格)5 书信体小说(迈克尔·弗雷恩)6 视点(亨利·詹姆士)7 神秘(罗德亚德·吉卜林)8 名字(戴维·洛奇、保罗·奥斯特尔)9 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芙)10 内心独白(詹姆斯·乔伊斯)11 陌生化(夏洛蒂·勃朗特)12 地点观念(马丁·阿米斯)13 清单(F·司各特·弗茨杰拉德)14 介绍人物(克里斯托夫·艾什伍德)15 惊讶(威廉·美克皮斯·萨克雷)16 时间转换(缪里尔·斯巴克)17 文内读者(劳伦斯·斯特恩)18 天气(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19 重复(欧内斯特·海明威)20 华丽散文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21 互文性(约瑟夫·康拉德)22 实验小说(亨利·格林)23 喜剧小说(金斯利·阿米斯)24 魔幻现实主义(米兰·昆德拉)25 浮在表面(马尔康姆·布莱德伯利)26 展示与叙述(亨利·菲尔丁)27 叙述:不同的口吻(费·威尔顿)28 历史感(约翰·弗尔斯)29 构想未来(乔治·奥威尔)30 象征手法(D·H·劳伦斯)31 讽喻(塞缪尔·巴特勒)32 顿悟(约翰·厄普代克)33 巧合(亨利·詹姆士)34 不可靠叙述者(石黑和夫)35 异域风情(格雷厄姆·格林)36 章节等等(托比亚斯·史沫莱特、劳伦斯·斯特恩,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乔治·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37 电话(伊夫林·沃)38 超现实主义(雷奥诺拉·卡灵顿)39 反讽(阿诺德·贝内特)40 动机(乔治·艾略特)41 时间跨度(唐纳德·巴西姆)42 暗示(威廉·库珀)43 书名(乔治·吉辛)44 概念(安东尼·博尔赫斯)45 非虚构小说(托马斯·卡莱尔)46 超小说(约翰·巴思)47 怪诞小说(埃德加·爱伦·坡)48 叙事结构(列奥纳德·迈克尔斯)49 犹豫表达(塞缪尔·贝克特)50 结尾(简·奥斯丁、威廉·戈尔丁)译后记参考书目人名索引 /baike/abpic/item/d089b986feda.jpg 作者简介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日-日,英国小说家,与狄更斯和萨克雷齐名。其主要作品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等。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以小说中的艺术为主题,辑录了一批世界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的相关文论。这些文章中,有作家对自己的作品阐释和对自己创作经验的陈述,有多位作家、评论家对于某位文学师师的各具特色的评论和阐释,也有当今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语流派、文学思潮的代表文献。目录1、小说的艺术;2、论小说创作;3、小说的功能;4、弗洛伊德与文学;5、传记与小说;6、小说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昆德拉访谈录(1984年2月);7、故事和小说的构成;8、史诗与长篇小说;9、逻辑性和超逻辑性;10、哈代与巫婆;11、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12、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13、形象的鲜明性;14、论历史小说;15、我这样写我的短篇小说;16、自杀:文学主题的诸要素;17、叙事体作品的建构;[安全检测]已通过安全检测安全检测软体: NOD32版本: 病毒库3979共用伺服器: no1.eserver.共用服务时间: 全天不定时[免责声明]该下载内容仅限於个人测试学习之用,不得用於商业用途,并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资源版权归作者及其公司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 http://ec4./images/I/51vF8mci%2BHL._AA500_.jpg 巴尔扎克论文艺内容简介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达到了19世纪文学的高峰,这座高峰犹如喜马拉雅山一样,至今仍然矗立在20世纪世界文学的地平线上,巍然壮观。《人间喜剧》构成了巴尔扎克创作的主体,其中尤以长篇小说最为出色。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 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 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 “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 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 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 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目录前言文论论艺术家关于文学、戏剧和艺术的信贝尔先生研究(1840)致《星期报》编辑伊波利特·卡斯蒂耶先生书谈文学翻译莫里哀的一生拉封丹生平评《艾那尼或卡斯蒂利亚的荣誉》再评《艾那尼》评《萨缪埃尔·贝尔纳和雅克·布乐加莱利》评《两个弄臣》评《流氓团伙》评《印第安娜》谈《如此人生》附:谈历史小说及《弗拉戈莱塔》《人间喜剧》前言及序、跋文学书简(节录)编后记 /lpic/s1945618.jpg 作品简介了解纳博科夫的艺术观,有助于阅读这部《文学讲稿》。不同于他的文学创作,在这部《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所讨论作品的看法。可以说,观点鲜明、独到是这部《文学讲稿》的一个特点。《文学讲稿》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本文出发,从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文体等创作手段入手,抓住要点,具体分析,充分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性,点明了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饶有意味的是,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就像突然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珍珠,骤然发出绚丽的光彩。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纳博科夫,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曾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他曾执教于威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等名校,讲授文学。他是全球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和《说吧,记忆》。目录中译本序言原编者前言前言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简·奥斯丁(一七七五——一八一七)《曼斯菲尔德庄园》(一八一四)查尔斯·狄更斯(一八一二——一八七O)《荒凉山庄》(一八五二——一八五三)居斯塔夫·福楼拜(一八二一——一八O)《包法利夫人》(一八五六)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一八五O——一八九四)《化身博士》(一八八五)马塞尔·普鲁斯特(一八七一——一九二二)《斯旺宅边小径》(一九一三)弗朗茨·卡夫卡(一八八三——一九二四)《变形记》(一九一五)詹姆斯·乔伊斯(一八八二——一九四一)《尢利西斯》(一九二二)文学艺术与常识跋附录小说面面观(英汉对照读物)译者: 朱乃长作者: (英)E.M.福斯特ISBN: 3页数: 447定价: 29.6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装帧: 平装出版年: 编辑推荐今天这部崭新的英汉对照版的问民,终于可以让中国读者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本书由八个内容相关又自成篇章的演讲组成。福斯特博学、幽默、语惊四座,为文坛所罕见!主要阐述了小说写作的方方面面,并对许多世界名著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评头品足”!大学文科讲师、本科生、研究生经常查阅产引且的必备书籍,过去的一些中文版本出现不少错译漏译,常常使人读不懂,甚至错误地“引经据典”还浑然不知。内容简介世界公认的小说理论经典。主要阐述了小说写作的方方面面,并对许多世界名著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评头品足”!大学文科讲师、本科生、研究生经常查阅产引且的必备书籍,过去的一些中文版本出现不少错译漏译,常常使人读不懂,甚至错误地“引经据典”还浑然不知。今天这部崭新的英汉对照版的问民,终于可以让中国读者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本书由八个内容相关又自成篇章的演讲组成。福斯特博学、幽默、语惊四座,为文坛所罕见!作者简介朱乃长,1929年生于上海。1946年随家去台湾,先后就读于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及台湾大学外文系。曾在台湾大学外文系任教。1962年赴文莱讲学。1964年起,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外文系副教授、文学研究所教授等职,1994年离休。朱乃长教授早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及任教期间,曾以朱乃长及朱南度、南度等笔名胜古发表译著,刊载于《文学杂志》、《现代文学》、《拾穗》及《学生英语文摘》等刊物。还曾参与编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教材。此后多年,在上海师大文学研究所为外国文学研究生教授文学翻译等课程,并继续从事翻译等相关工作,先后完成并出版了近四十余种译作。明代小说的艺术流变目录 绪论一章 万紫千红斗芳菲――明代小说横向概览二章 流长源远汇巨波――明代小说纵向概览第一编 历史演义小说一章 “化合”与“嫁接”――历史演义小说的由来二章 “全豹”与“一斑”――历史演义小说的两种类型三章 帝王将相画廊――历史演义小说的人物四章 首创最优――历史演义小说在明代的发展第二编 英侠传奇小说五章 侠骨雄现彪天地――英侠传奇的特色六章 《水浒传》――英侠传奇的典范七章 在发展中变形――英侠传奇在发展中变形的几种类型第三章 幻化神魔小说八章 人神兽一体化――幻化神魔小说兴盛溯源九章 《西游记》――幻化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十章 多类神魔小说各擅胜场――幻化神魔小说在明代的繁荣第四编 状丑摹俗小说十一章 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状丑摹俗类小说的诞生十二章 《金瓶梅》――状丑摹俗小说的代表作十三章 井市人物群像与明代社会风俗史――状丑摹俗小说的特色第五编 传记体小说与宫阙秽史十四章 依榜史著实录的传记体小说十五章 深宫商墙内幕的曝光――宫闱秽史第六编 中短篇小说的万花筒十六章 缠绵悱悯的爱情小说十七章 风靡一时的公案折狱小说十八章 琳琅满目的警世喻人小说十九章 状丑摹俗的衍续和发展金蔷薇作者(俄国)帕乌斯托夫斯基内容简介《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作者简介帕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编辑推荐金蔷薇(译文经典)一本题材美、叙述美、描写美的美文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散文诗的语文、小说似的铺叙,使每一位读者都得到极大的启发,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帕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有“散文抒情大师”之美誉,以其代表作《金蔷薇》闻名于世。《金蔷薇》作者用他散文诗的语言、小说似的铺叙,将作家的文学创作——人类精神活动中最生动、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娓娓道来,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其内容之美、文体之巧和语言之妙,在有限的篇幅中容量如此之大,为文坛少见,因而成为备受读者欢迎、长销不衰的散文珍品。--------------------------------------------------------------------------------目录译本序珍贵的尘土摩崖石刻几朵木花第一篇短篇小说闪电作品人物的反叛一部中篇小说的由来“火星”利夫内的雷雨研读地图心灵的印痕钻石般的语言矮林区中的泉水语言和大自然花和草辞书发生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似乎无足轻重车站餐厅里的老人白夜生命力的发端夜行的驿车早就打算写的一本书契诃夫亚历山大·勃洛克居伊·德·莫泊桑伊凡·蒲宁马克西姆·高尔基维克多·雨果插在纽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米哈伊尔·普里什文亚历山大·格林爱德华·巴格里茨基洞察世界的艺术在卡车的车厢里与自己话别非常遗憾的是一直没能找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的扫描版本,只有这个文本版的pdf。
正在读取……
这里是其它用户补充的资源():
暂无补充资源
使用 BBCODE()
类似“顶”、“沙发”之类没有营养的文字,对勤劳贡献的楼主来说是令人沮丧的反馈信息。
提问之前请再仔细看一遍楼主的说明,或许是您遗漏了。
勿催片。请相信驴友们对分享是富有激情的,如果确有更新版本,您一定能搜索到。
请勿到处挖坑绊人、招贴广告。既占空间让人厌烦,又没人会搭理,于人于己都无利。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评论不见了,请参考以上4条。
刚收藏了本资源的用户
他们也收藏了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打个分吧:
留点口水(可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马斯大学微积分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