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意大利用什么货币什么食品

意大利饮食和法国饮食有什么差别?
按投票排序
(之前)排第一的答案大概是把家庭聚会里随意吃的东西与正统的法餐混淆了,虽然看上去有模有样的,实际上却问题不少(主菜吃披萨之类的)。也许大家就是看美女随便谈谈趣闻乐呵一下,而我跟人家较真显得不够风度。但知乎曾经标榜一句话:「认真你就赢了。」不过我也不针锋相对地吐槽了,重新把这个问题重新梳理一下吧。0. 以下哪个是法国菜?两个都是。第一道是国王蟹,出自米其林 3 星厨师 Yannick Alléno 之手。第二道是 Ratatouille(地三鲜),一只老鼠主演过同名电影,来自穷得吃不起肉的普罗旺斯(浪漫薰衣草什么的都是忽悠日本人台湾人的)。把两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妥,必须先做一个区分:Haute Cuisine(高级料理)和 Cuisine Bourgeoise(家常菜)。大家印象中的法餐,各种精致摆盘,各种珍贵食材,各种高贵冷艳,其实属于高级料理;而平时吃的家常菜也是人家法国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不能因为它长相颇具乡土气息就不算法餐了吧。实际中的区隔有时并不明显,家常菜也可能借鉴高级料理的摆盘,高级料理也会做家常菜的菜式。Oeuf Cocotte(小盅蛋),相当简便的家常菜。但米其林2星的猴布熊工坊(L'Atelier de Jo?l Robuchon)也有卖:Oeuf Cocotte(小盅蛋),相当简便的家常菜。但米其林2星的猴布熊工坊(L'Atelier de Jo?l Robuchon)也有卖:有松露加持,摇身一变成为高级料理有松露加持,摇身一变成为高级料理1. 法餐的流程Apéritifs + Amuse-Bouche / Entrées / Plats / Fromages / Desserts / Café / Digestifs餐前酒+开胃小点 / 前菜 / 主菜 / 奶酪 / 甜点 / 咖啡 / 餐后酒前菜、主菜、甜点这三道是基本要求,无论高级料理还是家常菜。高级餐厅绝大多数时候也就是三道菜,而赏味套餐(Menu Dégustation)则包含多道前菜、主菜和甜点。这种套餐价格是最高的,并且全桌每个人都要点。前菜,巴黎四季酒店五食堂出品前菜,巴黎四季酒店五食堂出品家常菜中的前菜大多是沙拉、汤和肉酱等。而高级料理中,前菜其实是重头戏,想象力和创意层出不穷,不同餐厅极少重复。常见各种海鲜,也会出现小份的意面:突出一个分量少。不巧又是猴布熊的松露。突出一个分量少。不巧又是猴布熊的松露。主菜主要是大鱼大肉,不如前菜那么花样繁多。比如鱼类,翻来覆去地就是一大块 Sea Bass/Cod/Turbot/Salmon 等等,厨师基本上只能拿配菜施展创意。所以我经常恨不得点两份前菜,不要主菜,但一直没好意思拉得下脸来。大鱼大肉开胃小点和奶酪,好的餐厅一般都会提供,而并非只在家庭聚会上出现。对有追求的厨师来说,开胃小点也是发挥创意的地方:红配绿,三文鱼和黄瓜红配绿,三文鱼和黄瓜至于奶酪,通常侍者会端上来一大盘各种奶酪供挑选。Camembert 之类应该挺容易接受的;羊奶的就敬而远之吧,这玩意给我留下的痛苦回忆只有北京的豆汁能相提并论。餐前酒多为香槟和各种调酒;配餐则是红酒、白酒和香槟;餐后酒才有干邑和威士忌登场。也可以啥都不点,只要一瓶矿泉水,或者自来水。。。延伸阅读:清楚地了解法国的餐厅里究竟在做哪些菜:高级料理方面:3 星餐厅 Guy Savoy 官网 家常菜方面:这两个网站非常难得:其一,有英文版;其二,有菜名和图片对照。。。很多餐厅的网站就跟他们菜单一样简约潇洒,一两张页面完事。2. 法国常见的餐馆类别Restaurant(餐厅):高级料理,环境和服务都最为上等;Bistrot(小饭馆):家常菜,店面比较小和拥挤,服务生会穿便装,而其他类型的餐馆通常是专业的黑色正装;Bistrot Paul BertBistrot Paul BertBrasserie(啤酒屋):家常菜,经常还会有海鲜拼盘之类的下酒菜。全天供应。店面比较大而喧哗;La Coupole (圆顶),柱子上的画据说是当年穷困的画家抵饭钱画的,另外中央有漂亮的圆顶,因此得名La Coupole (圆顶),柱子上的画据说是当年穷困的画家抵饭钱画的,另外中央有漂亮的圆顶,因此得名Café(咖啡馆):一般只有小吃,沙拉、三明治和鸡蛋饼之类。全天供应。通常是特色的小圆桌。Café de Flore(花神咖啡馆)王尔德、萨特、波伏娃等一众名人曾是这里的常客Café de Flore(花神咖啡馆)王尔德、萨特、波伏娃等一众名人曾是这里的常客其实还有一类Bar à Vin(酒吧),懒得扯进来了。实际情况自然更加错综复杂。有的餐馆名字叫 Café,实际上却是个 Brasserie,挂羊头卖狗肉嘛;Bistrot 这个词本来是指小酒馆,现在演变成了吃饭的地方;像著名的和平咖啡馆,餐厅、啤酒屋、咖啡馆三者兼备,搞复合式经营;还有些名厨,放着大酒店主厨不做,跑去开小饭馆玩,提供平价的高水平美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称为 Bistronomie,即 Bistrot + Gastronomie。价位方面,巴黎随便找个馆子吃通常也要人均 20 欧以上,米其林 1 星 80 欧左右,午餐减半。看似很贵,但法国收入也是国内的 8 倍,坐个地铁还要 1 块 7 呢。所以米其林并不等于平民消费不起的权贵场所。当然,3 星餐厅都是 200 欧开外了。着装方面,通常只有米其林 3 副叉匙以上的餐厅才有强制要求,这种地方不穿正装自己都会感到不自在。关于米其林的星级和叉匙,参见这个答案,不赘述:La Cucina Italiana~如果你们觉得,意大利就是皮萨和意大利面和冰淇淋,那就图样图森破了。。。3. 意大利同样有高级料理和家常菜,规格还不止三道菜:Aperitivi / Antipasti / Primi / Secondi + Contorni / Insalate / Formaggi e Frutta / Dolci / Caffè / Digestivi餐前酒 / 前菜 / 第一道菜 / 第二道菜 + 配菜 / 沙拉 / 奶酪和水果 / 甜点 / 咖啡 / 餐后酒餐前酒会搭配一些常见的小食,而没有法国那样特别的开胃小点。前菜与法国类似。第一道菜是各种面、饭、汤。这些在法餐里都归属 Entrées,意大利则分为 Antipasti 和 Primi 两道菜。第二道菜相当于法餐的主菜,大鱼大肉。配菜是搭配主菜的蔬菜或土豆。不过一些高级餐厅和法餐一样,配菜直接归入主菜里了,而不提供单独的选择和盘子。主菜之后的是大份沙拉。奶酪和水果其实并不常见。日常用餐自然不会每样都点,可以像法国只点三道 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甜点,或者仅仅 意面+沙拉,当然高级餐厅还是多点一些更妥当。值得注意的是,意面和披萨的待遇大相径庭。前者单独作为一道菜,而披萨则未被纳入到流程里,大多数餐厅也根本不提供。以前国内必胜客披萨有铁盘和无边两种,后者就是意式的薄饼披萨。现在只有铁盘了,看来不只是我一个人不喜欢吃薄饼。另外,菜单上披萨一栏最下面也是最贵的通常是 Calzone,本着好奇害死喵的心理我点过一次:结果端上来个饺子,喵了个咪的。结果端上来个饺子,喵了个咪的。4. 意大利常见的餐馆类型Ristorante 餐厅 / Trattoria 小饭馆 / Pizzeria 披萨店 / Bar 咖啡馆 / Tavola Calda 速食店餐厅和小饭馆与法国差不多。披萨店:作为廉价快餐,环境通常比较差。不过有少数比较高档的餐厅也卖披萨。咖啡馆:站着喝是常态,坐下来要加钱的。据说在早餐时段以后喝卡布奇诺会被鄙视。一坐一下午的小资情调还是去法国咖啡馆吧。速食店:直接上图应该就明白了:5. 两国菜式的比较整体而言,意大利菜简单质朴,主打橄榄油,突出食物原味,番茄很常见;法国菜繁复细腻,各种酱汁高汤,改变和创造新的味道,食材选择广泛。家常菜方面,两国虽然只有中国一个省大,但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菜式,统一归纳出一个全国范围的特征难免挂一漏万。例如,靠近意大利的普罗旺斯等地的传统菜也用橄榄油;意大利北部也有用黄油奶酪调味的米兰烩饭。同样是生牛肉,法国 Tartare 是剁碎了上面打个鸡蛋黄,意大利 Carpaccio 则是切成薄片拿橄榄油柠檬汁腌,上面加奶酪和菜叶子。牛排。法国常见的 Entrec?te 跟国内西餐厅吃到的差不多,略过。下面隆重推出佛罗伦萨 T 骨牛排。味美味美量足价格实惠,简直是上天对肉食动物的恩赐不多举例了,有兴趣可以看维基上的列表:高级料理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法餐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他国家也深受 Haute Cuisine 影响,乍看上去可能和法餐没啥区别。比如下面这坨肉:来自罗马 Ristorante Life,混入法国餐厅里也毫无违和感来自罗马 Ristorante Life,混入法国餐厅里也毫无违和感当然也有不少在食材和做法上体现本地特色的,Ristorante Life 的奶酪和果酱:另一个原因在于高级料理对创新的追求。法国和意大利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大多被归类为 Cuisine Créatif(创意料理),而非一般的法国菜或意大利菜。不过伦敦的 3 星餐厅 Gordon Ramsay 就被直接归为法国菜了。分子料理(Gastronomie Moléculaire)典型代表是 Ferran Adrià 的 3 星餐厅斗牛犬(El Bulli),虽然是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开的餐厅,但显然更接近法国菜。虽然已经亏损关门,但分子料理的手法却越来越普遍。融合料理(Cuisine Fusion)巴黎有几家米其林星级餐厅是日本人做主厨,也有餐厅把法餐与亚洲料理做混搭,最著名的应该是 1 星餐厅雅木茶(yam'Tcha),非常难订位。法国女主厨 Adeline 在两家顶级餐厅工作过,后来娶了(咦?)个香港老公,自己开了家小饭馆,把面包红酒换成了花卷绿茶。而鹅肝云吞这种东西,感觉可以入选另一个题目:法国女主厨 Adeline 在两家顶级餐厅工作过,后来娶了(咦?)个香港老公,自己开了家小饭馆,把面包红酒换成了花卷绿茶。而鹅肝云吞这种东西,感觉可以入选另一个题目:
如果不看招牌走进一家餐厅,怎样分辨是意大利还是法国菜?看菜单,把意面、配菜和沙拉分别单独归为一栏的是意大利餐厅;用温馨的字体写着座位费 3 欧的也是意大利餐厅。看酒单,葡萄酒产地以意大利为主的是意大利餐厅。虽然国际上名头不响,但意大利酒的产量其实是世界第二。除了盐和胡椒,桌上还有瓶橄榄油的是意大利餐厅。。。。。。或者西班牙餐厅。面包不会导致口腔上腭内膜大面积破损的是意大利餐厅。法餐厅一律法棍,而意餐会同时提供多种面包。账单上的数字所遵循的数学法则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是意大利餐厅。(道格拉斯·亚当斯对本条亦有贡献。)其他意大利的冰淇淋确实很赞,法国这边糕点巧克力可以一战,可丽饼也算上吧。披萨意面就太强大了,便捷又好吃。法国还真没有直接对应的东西,只有面包。。。反正对于我个人来说,天天吃意面披萨毫无问题,天天吃面包或者法棍三明治我可不干。于是,这种人神共愤的严重缺位就引出了真正占据法国餐饮业半壁江山的幕后大Boss:除了蓝蓝路,还有 Quick,开封菜,赛百味,必胜客等等,快餐的营业额占比已经超过了 50%,是世界第二大市场。除了蓝蓝路,还有 Quick,开封菜,赛百味,必胜客等等,快餐的营业额占比已经超过了 50%,是世界第二大市场。话说都这样了法国人还那么瘦,真是灰常之流比。所谓的 French Paradox 早就有人提出了。说到 KFC,关于巴黎 10 家分店各自不同的炸鸡口感和微妙风味,我感觉还能扯上这么长一篇。跑题了就不说了。-
谢邀。多图,没流量的爪机党慎入。。。。因为我不是很了解意呆利,只是去过3,5次。但是,法国必定住得久了,我可以从法国饮食方面作为基点来分析一下。我不是美食家,就是比较经常到处去,和下馆子,都是平民化的东西,自然不会从神马米其林三星着手,咱说的都是老百姓吃的起的。这不是科普,就是写个见闻。。。。如果意见不同,可以另外开个答案说说你的见闻。(我之前专门写了上面这段话,强调这就是个见闻,我并不专业。某答案吐槽我【 也许大家就是看美女随便谈谈趣闻乐呵一下,而我跟人家较真显得不够风度。】我只能回应:呵呵,写答案是分享和高兴,这也能心怀芥蒂的冷嘲热讽,讽刺我靠脸刷赞,那还真是没什么风度呀。。。。。另外,别以为女的就会自带100赞好么,知友们又不是心智不全。)=========================开始的分割线========================其实,欧洲的饮食还是很有差异性的,国家小,都挨着,吃的却很不一样。大家普遍觉得法国菜更高端大气上档次,是的。牛逼在哪?牛逼在造型和名气呀卧槽!一张小不拉叽的桌子上,还要摆半个桌子那么大的盘子,里面一丢丢混乱不清的食物。多难吃都会给你摆好看了!当然,法国菜是好吃的,毫无疑问,但是,既然我作为一个资深吐槽人士,必定不能从夸赞入手呀,这有损我风格的连续性。。。。。。当我吐槽时,那些被忽略的好的方面,你们自行脑补吧!昂!但是,这里我必须强调,如果你看到我黑大阴帝国,必然是认真的。。。。。=========================================先说说法国料理,一次晚餐的顺序(意呆利也差不多),第一步:餐前酒(Apéritif):餐前酒分为两部分:酒+小食,酒,就是,香槟,红酒,白酒,气泡酒,马蒂尼,威士忌,鸡尾酒啥的。。小食,就是那种一口一个,小小的东西,各种口味和质地,凉的,不是high tea那种哦,大部分是咸的,偶尔是咸甜,比如鹅肝酱巧克力。。。。。这个,在正是开席前进行,一般在家庭的聚会里是必然会出现的,目的是让人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顺便垫垫肚子。超市的冷冻区,会专门的区域贩售。高档点的可以去餐馆定做。去餐厅吃饭的餐前酒,一般没有小食,只点酒,马蒂尼啥的。小食一般在家庭,商务,婚礼等宴席和聚会中出现,反正是服务于社交的。如果有些高级餐馆需要等座,那么也会提供一点点的餐饮给你等待时候食用。第二步:前菜,头盘(Entrée)这是开席了,大家都入座的第一道菜。冷菜,或者汤。。在餐厅可以选择,大部分是沙拉类的,不然就是一小片火腿配点奶酪。家里是固定的。。。。不可能给你选。。。。。差不多这鸟样。。。。。。。第三步:主菜(Plat)这个就看厨师发挥了,各种海鲜,肉类,意面,皮萨……法国的厨师很有创新精神,除了那种很快餐的餐馆,没怎么见过餐馆重复菜式的。如果是高档餐厅,米其林XXX的,那么,这个步骤重复N次。。。。你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一部很经典的路易得菲斯的《大饭店》。第四步:奶酪(Fromage)这个也是家庭聚会的步骤,去餐厅没有的(楼下有人说有,我在法国下馆子这些年,是没遇到过)。一般配面包来吃。奶酪是法餐的灵魂,没有奶酪,就没有法国菜!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都有奶酪,但是绝对没法国牛逼!奶酪有羊奶酪,牛奶酪,甚至马奶酪。有硬的,软的,有单独吃的,也有拿来做菜的。闻起来神马味道呢?就是臭脚味儿呀卧槽,各种各样的臭脚味儿。据我观察,越白的奶酪,味道越臭。真的是好吃,可惜,是发胖变肥的利器。这个,是法国奶酪品种产地分布图。第五步:甜点(Dessert)这个,据说法国甜点天下第一(是真的。。。。),全世界人民都是这么说的,法国人民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真心讨厌甜食,,,,法国的甜食,简直就是打死卖糖的。。。尼玛甜死了。。所以我原来基本点冰淇淋,后来去了意大利回来后,连冰淇淋也不点了(这个典故,稍后讲)。。。真尼玛甜到哀伤。。。。。。。甜的我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在法国,据说甜点师灰常的流弊。。。。。第六步:咖啡(Café)嗯,就是这么自信,依然要再来杯咖啡,尼玛哪怕吃完一上面一系列已经23点多了。。。。。不过,作为喝咖啡睡不着的我来说,可以来一杯无咖啡因的咖啡。餐馆都会提供。一般都是espresso,就是意大利浓缩咖啡。这样也有人会有人把甜点和咖啡一起叫,叫个Café gourmand,就是一杯咖啡配一些各式各样的甜点,甜点不能选,都是当日精选。这样补充1:面包面包是跟着头盘一起来的,但是可以吃到主菜结束,如果不够,无限量供应,跟我们的馒头和米饭一个道理,主食,一般没人怎么吃,大部分人都是拿来擦菜汤的。可是,我爱吃呀,食量大呀,经常叫两次呀!卧槽,很丢人呀!面包品种一般就是法棍,全称,法式长棍面包(baguette),法棍也会有各种口味的,带核桃仁的,带芝麻的,无盐的,全麦的啥的。。。。放心吧,会切开给你端上来,吃的时候用手撕。第一次吃,我保证你口腔上腭内膜大面积破损。。。。。补充2:酒(Vin)法国人去餐馆必然喝酒,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粉酒配心情。。。反正吧,我作为一个毫无文艺气息的土逼,在我嘴里,都是一个味。。。。我有个朋友,最近附庸风雅,开始学品酒,每次拉着我问东问西,后来,直接鄙视我浪费在国外这个资源,竟然不但一窍不通,还滴酒不沾。。。。。========================================顺序奏是这样。。。。当然,这个顺序可以省略和跳过。。。。。时间嘛,我类个霹雳大去,说到男默女泪呀。反正,劳资我开始吃时,神采奕奕,吃完已经是睡眼惺忪了。。。尼玛,吃完,等一会儿,收盘子,再等一会儿,上菜,再吃,吃完,等一会儿,收盘子,再等一会儿,上菜……如此循环。。。。。点菜分三次,第一次,进去点餐前酒,第二次,喝酒期间点主菜头盘,第三次,主菜吃完再点甜点。。。。八点开始吃,吃完妥妥的23点+欧洲饭点非常晚,7点餐厅才开门,我有一次,一大大冬天和一个国产童鞋,两个人很傻逼的6点半兴冲冲的去吃饭,结果,在餐厅门口坐到7点。。。。进去的时候是僵硬状。。。。。这是最早时间,9点钟看到刚刚来吃晚饭的,属于正常范畴。。。。。意呆利也是这样。。。。。。西班牙南部,希腊更晚,8点才开始,10点开始吃晚饭都是正常的节奏。。。。我专门请教了一个法国人,他说,古代按着太阳落山的时间来吃饭,所以越往南,吃饭时间越晚,因为夏天日落时间很晚。。。。。。想想我就开始思考挪威人几点吃饭的问题。。。。。。===================================================口味问题:没有我们大吃货过不适应的的口味,对吧!所以,毫无压力。。。。法国菜味道很奇特(因为各种奇葩的组合),神马咸的甜的酸的都搅和在一起。意大利菜比法国菜好一点,创意稍少,但是口味更单纯。。。西班牙菜就是很符合我国人民口味的啦,浓烈,海鲜还有米饭。。。~~~~~德国只有香肠和猪肘子,英国只有鱼,薯条,鱼和薯条,三道菜可以选择,应该会上菜快点。北欧我就不浪费笔墨了,嗯,你们懂的!那个,既然米国也不是欧洲,又是个只有汉堡的民族,我就不单独吐槽了。。。==============================================想详细了解法国料理的,可以去看一个叫top chef的厨师选秀节目,我去,太刺激了。。。这些号称CHEF(主厨)的货,拿着小小的类切水果似地的刀缓慢的切菜,拿着个汤匙在锅里翻腾,娘炮似的摆盘。。。。。。。。。比起我大吃货国大师傅们甩锅的霸气测漏,尼玛真心没勇气看下去。。。。。===============================================然后,那些年,我去了几次意大利。。。如果你们觉得,意大利就是皮萨和意大利面,那就图样图森破了。。。意大利面和皮萨是意大利美食的基础,现在几乎也是所有西方美食的基础,就好像米饭馒头大饼包子饺子面条是我国美食的基础是一样的。。。。先说说意大利面(Pasta):光是不同的造型和颜色,就有无数,还有不同的功能,口感,软硬度等。有宽面,细面,园面,扁面,通心面,天使头发,最常见的,就是Spaghetti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园的直面。这个图,可以拿去装逼一下。。各种不同意面的名字。眼神好的自己去看。。。。。。眼神不好的问眼神好的。。。。。。吃法就更多种多样了,可以煎炒烹炸,可以蒸煮烤焗。。。。。。。法国也有意大利面,,,,,可是,真的木有意大利的意大利面好吃呀。。。这不是废话么!上海的川菜好吃么?好吃,可是,不是四川川菜的好吃法!皮萨同理其实吧,再次作为一个土逼,我表示,皮萨真的还是国内版的必X客的好吃点,我们大吃货国的皮萨是这样的:或者,这样的他们的皮萨是或者,这样的。。。。光是看,就没什么食欲了,而且还经常尼玛温不突突的。。。由于我土逼的品味,竟然觉得山寨披萨比较好吃,造成了很多吃货极大的困扰,我决定悔过,甩一个楼下姓【匿】名为【名用户】的知情者的链接,告你乃们关于披萨的传说:可是,意呆利拥有的,真的不止皮萨和意大利面,我们觉得意大利只有意面和皮萨,就好像老外觉得中国只有宫保鸡丁。总结对比一下:意大利吃的糙呀,量也大,绝对没法国那么精致和高大上。但是真的是也好吃呀。。。。。。随便的路边小饭馆,都尼玛真的是味道很正点,我在罗马废墟旁边,吃了一个青胡椒汁牛排,简直惊为天人!!!!!我去,那汁调的,大家主动脑补一下《小当家》的各种画面。。。。差异大概就是如果说意大利菜是川菜,法国菜就是粤菜。。。。。一个大气亲民接底气,一个高端精致有档次。。。。。。。再怎么说,也是各有千秋,双龙争霸的,可是,一海之隔的大阴帝国,就显得有点惨不忍睹了。。。。奥运会后,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无时无刻的黑阴国料(zhu)理(shi)】==================================================再说说咖啡,我刚来法国的时候,觉得简直震惊了,尼玛,对比之下,国内的现磨咖啡简直比药还难喝。后来去了意呆利,尼玛回来法国的咖啡顿时变成了翔。。连法国人都承认意大利的咖啡,比他们好喝太多太多。。。好喝到什么程度?我去威尼斯,竟然在威尼斯路边的自动咖啡机上把身上的零钱全喝完了才走的。更别说咖啡店里了,。。。。每一杯卡布奇诺(cappuccino),都是带桃心的,自从法国咖啡不能入口之后,我就只能买了个Nespresso的胶囊咖啡机,勉强入口。。。。人呀,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然后,我竟然赫然想起在国内,竟然喝的进去麦当劳咖啡(不是mc cafe)的时光,是如此淳朴。。。。。有喷油问我,什么是麦当劳咖啡,就是那个【写着热饮烫嘴的一次性纸杯装得可以无限续杯但难喝到我根本不忍续杯的咖啡】呀!那难喝程度,让我一度怀疑是麦当当弄出来报复社会的!小贴士:如果去欧洲买咖啡,就别跟服务员要奶球了。。。。这里没有。。。。。=============================================这个,冰淇淋的典故是这样的。。。。。话说,我第一次去了意呆利,那是一个炎热的8月(有个20几度吧!),然后,木有找到所谓的百年冰淇淋老店。。就随便找个了路边摊冰淇淋车,随便买了一个3球(都是按照球来买,一球3欧左右,2球5欧左右,景点区灰常贵。。)吃了第一口,我差点喜极而泣,那简直就是小时候第一次吃娃娃头的心情呀。内心呐喊:尼玛,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呀卧槽!!!!!!!后来,我逗留的一周内,每天吃3次,每次吃三球,我那次行程最大的开销基本就是冰淇淋了。。。。走到哪吃到哪,每一家都好吃呀!各种口味,除了普通的咖啡巧克力香草薄荷各种水果还有很多神奇的口味,比如,费列罗味的,士力架味的等等等等。。。。边吃边迎风流泪,边吃边骂哈根达斯坑爹!那种复杂而狂躁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它是第一个让我产生故地重游冲动的食品。。。。。之后也确实做到了。。。。从此,爱屋及乌的我,再也不嘲笑意呆利二战有多可笑了。。。。。从那以后,哈根达斯在我眼里,简直就是不入流的low货!Oh!我的爱!它们是这样的:或这样的:或这样的:然后,不可避免的,我回了法国,,,,,,我满心期待的找了看似一样的冰淇淋来吃,结果,我默默的吃完了,仅此而已。。。。。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差不多写完了吧!先这样吧!如果想到神马有趣的,再来补充好了。。。。
第一名关于法餐的程序答的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日常生活有的时候apéritif,fromage都是可以省略的,甚至café也可以不喝。但是entrée, plat, dessert是一定要有的。个人感觉法餐比意餐精致很多。意大利美食之所以世界文明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餐cook起来比较方便。什么pizza,pasta之类的,准备起来都很快,味道也不错,而且Pasta又有各种味道,各种烹饪方法,所以就算天天吃Pasta也没有那么单调了。在雅高实习的时候,吃了两个月大厨烧的法餐。觉得他们菜里面奶酪用的挺多的,而且很讲究精致和点缀。每一道菜量都不多,刚刚好,然后让你期待下一个程序。不过法餐偏淡,常吃的话有一点点腻,作为中国人每天吃应该还是蛮难适应的,因为没有那种很有口味的感觉。所以实习的第二个月我会经常跑出去吃中餐,泰餐,越南餐,印度餐...直到现在我也是喜欢亚洲菜超过喜欢法餐。相比之下意餐就好很多了。让我每天吃pizza,pasta也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意餐还是蛮有口味的:)曾经在米兰生活过五个月,合租的公寓里有两个意大利舍友,看他们每天吃的东西永远都是pasta,pasta,pasta,pizza,salade,然后还要让我承认意大利美食是世界第一,否则就不教我怎样烧pasta.Espresso也是意大利人很自豪的。其实他们什么都自豪,连ferrero,nutella巧克力酱他们也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在法国的时候经常会和法国朋友们一起烧菜一起吃。曾经和朋友们一起烧过几次法餐,程序都是很繁琐的,而且很耗时间。因为法餐讲究精致嘛,都是慢工出细活的。烧好菜还要准备各种配菜,汤汁。但是味道的确很好,也很特别。不过日常生活中,其实法国人也是吃pasta的时候比较多,因为好准备嘛。法国人也很懒的。最后强调一点,意大利的手工冰淇凌真的是又便宜又好吃。即便在法国比较受欢迎的冰淇凌品牌往往也是意大利的,比如Amorino^^以上是一点小小的感性的认识。我的认识停留于法国意大利的平民层面:)
意大利餐的特点:番茄大蒜橄榄油,无论什么时候备好这三样准没错。尤其是番茄,很多意大利菜都是番茄泛滥成灾的典范……法餐的摆盘特别讲究,有时候看见那摆盘我直接就没了食欲。意大利餐相比之下就纯朴得多了。
意大利菜的核心学问就是——论番茄的各种做法!
碰巧在意大利生活过一段时间,系统的意大利饮食说不来,零碎的说一些我吃过的吧,就当是答案的补充吧。吃饭时间很晚。餐厅的中餐一般是下午1点开始供应,晚餐7点开始。很慢。有慢餐运动,标志是一只小乌龟。我还去过一家专门的慢餐餐厅,从上午吃到晚上,不要问我吃的是中餐还晚餐。。。。。。披萨披萨不用说是最常见的了,通常一张很大,比必胜客大号大很多。但是很薄(我从来不相信我需要吃一整张才能饱)。各地的披萨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个人觉得那不勒斯的最好吃,而且价格便宜,最普通的玛格丽特只要4欧左右,比较贵的也只要7欧。事实是吃过那不勒斯的披萨之后其他地方的我就不怎么想吃了。一般馅料确实没有必胜客的多,主要是各种奶酪,但可能是个人口味问题吧,我还是更喜欢吃意大利的未改良版披萨。米饭没见过白米饭,只有各种调味饭,有一种忘记名字的超级像西红柿鸡蛋汤泡隔夜剩米饭。我超讨厌米饭和菜、汤混在一起,所以意大利的米饭我很少吃意大利面之前的回答已经很完善了,就是超级多的形状和做法,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中国面食的状况差不多。冰淇淋我学会的第一个意大利语不是ciao(你好),是gelato(冰淇淋)。。。意大利最常见的几种小店是咖啡馆、T店(烟草杂货店)、kebapa(可能拼的不对,就是卖土耳其烤肉的小门面)和冰淇淋店,前3种店我去的欧洲其他国家也随处可见,但冰淇淋店好像就只有意大利最多。冰淇淋店到晚上十点多都在营业,老少咸宜~甚至在街上可以看到老爷爷老奶奶一人拿着一个边走边吃。极少看到哈根达斯(我只见过一家,生意冷冷清清),他们有自己的冰淇淋连锁店,最常见的是一家大概叫Rome(对不起,我实在不记得怎么拼了,招牌是蓝色的字母),冬天还会额外提供热饮,比如冰淇淋球泡在热巧克力里~一些好的冰淇淋店买时是看不到冰淇淋的样子的,因为每种口味的冰淇淋都装在不锈钢桶里盖着盖子,旁边标签上写着口味,要那种再开开盖子给你拿。这对于不认识意大利语的人来说实在是很郁闷的。更郁闷的是去过一家很有节操的店,如果你要的两种口味他认为不搭配的话就不卖给你~燕莎楼上有一家卖冰淇淋的味道比较接近了,可惜没有脆皮蛋筒。咖啡数量最多的店应该是咖啡馆了,而且任何时间咖啡馆都有顾客。但我不懂也不常喝咖啡,每次去咖啡馆喝咖啡只有两个原因:1.在咖啡馆吃早饭时,只吃面包太噎的慌了。2.公共卫生间又贵又难找,差不多都要1欧,去咖啡馆要杯1欧多来杯咖啡还能用店里的卫生间......虽然对咖啡了解不深,但还是能感觉出意大利的咖啡比我去过的其他任何地方的都好。也确实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我也是曾近喝麦当劳喝的好开心,我不会告诉你当年我第一次知道麦当劳可以免费续杯时喝了n杯,然后失眠一整晚。。。尽情的嘲笑我吧。但现在喝什么咖啡都觉得不好喝了,星巴克更是难以忍受。我在意大利的时候没看到过星巴克,但最近听说米兰大教堂那里要新开一家了。内脏意大利人也是吃动物内脏的,佛罗伦萨的牛肚包很有名,撒上罗勒吃超级美味。在超市我也见过卖鸡胗的。米其林这是一个极其悲伤的故事,就不提了。有什么想起来的,再补充
欧陆四国餐桌风情,腐国人民倾情自黑~欧陆四国餐桌风情,腐国人民倾情自黑~
印象中,意大利和法国的甜点都是好吃到我想站起来鼓掌的程度。意大利的披萨店比较多,一角一角地卖,薄薄的。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披萨卷,看上去觉得比平张的披萨诱人一些。威尼斯的披萨卷常常加上一种绿色的叶子,形状非常好看,据说是意大利人爱用的罗勒叶。意大利的甜点在主岛上吃过提拉米苏,咖啡味那个重呀,不爱吃甜点如我都感到了幸福。他们也很爱用坚果,有一种甜点就是五颜六色的,形如蛋糕,但是不平整,表面跟内里都夹了满满的坚果,一剖开,那个横截面会让坚果控疯狂。后来到了玻璃岛,喝了卡布奇诺,吃了牛角包和一种不知名的里面裹着稠奶浆的甜点,那杯卡布奇诺至今难以忘怀。我在意大利的不同地方吃过三次牛角包,每次口感都不一样,但每次吃都会觉得很感动,表面香酥,内里绵软,充满了烘焙的幸福感。至于主餐方面···在佛罗伦萨据说很有名的zázá牛排店吃过一个据说是best in town的牛扒,端上来的时候我就傻了——由切碎的生牛肉盖成的牛扒···伴以葱蒜(应该是吧,只吃了两口),旁边绕着一圈罗勒叶和洋葱,浇上橄榄油,干了!冰淇淋不必说,二月的天气里我坚持着每天吃一个,口味之繁复材料之新鲜不必赘述。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开心果口味和一个吃起来像川贝枇杷膏的。至于法国,在凯旋门前那家餐厅吃过一次,我不喝酒,穷学生一个,听旅馆的一个法语老师说了,去那里吃的时候要了免费的水……要了三只生蚝,端上来的时候有柠檬,有蘸料(略黑暗的口味),用小叉子吃,还有吃完后用来擦手的柠檬湿巾,人法国东西就算奇怪但就是高大上呀。然后听说鸭腿是巴黎人民挺普通的家常菜,点了一个来吃,味道有点像是广东的腊鸭腿,味道淡很多,口感软一些,毕竟它是新鲜的……烤鸡和牛肉就算了,小市民表示比不上我大祖国的调味。倒是那里的奶油土豆泥很好吃。奶酪什么的,国内很难做到欧洲大农村那个质量,当然文化也有差别。餐前面包似乎欧洲各国都有,目前觉得德国的最好吃,法国跟葡萄牙的硬得挑战中国人上腭。在法国喝过expresso,吃过牛角包、类似甜甜圈里面夹巧克力酱的东西、还有脆皮夹草莓和鲜奶油的甜点。都很香甜可口,用料也精致。总之感觉就是意大利食物像个阳光俊朗会调情的帅哥而法国料理像个追求生活品质的傲娇受。
這種問題基本來答就是鑽坑。曾經聽到過一個說法,說義大利菜普遍熱量偏高。我閱過部分俄羅斯大媽、土耳其大媽、義大利大媽之後,真信了耶。
最简单易辨的差别就是意大利菜突出食材本身味道,简约而不简单;而法餐则食材精细加工,味道繁复,酱汁繁复,礼仪繁复。。
直接上图:意大利雪糕:法国的雪糕:总的来说(用意大利人的话来说),意大利的雪糕就是ugly but good意大利人,应该是用生命在做雪糕吧!口味实在是太有想象力,是请了专业设计师定制的吗!桃子哈密瓜柠檬什么的自然系不说了。大米味,豆浆味,巧克力还分为cioccolato,gianduya,nutella,bacio,nocciola(也不都是巧克力,但是我这种糙人就把它们归到巧克力系里面啦)。第一次吃到开心果味时实实在在给震住了!法国的雪糕喜欢凹造型,不过这只是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两张,也很多ugly的昂。就只是怀念一下雪糕而已,对题目没什么帮助= =
法国人烧饭喜欢放奶油。意大利菜没有这个习惯
如果让我天天吃沙拉,意面和披萨我会开心的疯掉,如果让我天天吃法餐,你还不如直接扔给我一瓶敌敌畏。我是真心的热爱地中海饮食啊,当然一体地中海饮食就得说意大利。我在瑞典时,常常碰到意大利的邻居,有个女孩,每天一盘沙拉,碗里的菜永远是:野芝麻菜,圣女果,橄榄,再加点什么别的菜叶子,然后恨不得倒进去一瓶子橄榄油和一瓶子醋。她说:我永远感觉我在吃鲜花。我非常怀疑的尝试过几次,第一口吃的时候,真心酸的我眼泪留下来,有木有!第二口的时候就永远爱上了那个简单的味儿,于是我成为了“野芝麻菜”的疯狂拥趸。我还曾经有个意大利男同事,去他家玩的时候,我特意去厨房看了下,台子上有个大竹篮子,里面是各种腌咸肉和我无法估算的西红柿,打开橱子,是成山成海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各式意面,后来他教我每个怎么吃怎么叫。我很反感。因为我知道,压根不用知道叫什么,只要是意面就没有难吃的!不过我的最爱还是fusilli。再来说说披萨,过去我是个穷学生,住在一个学生社区里,楼下有个叫professon的披萨店,是中东人开的。我吃第一个他家披萨时,觉得:哇好好吃,原来披萨还能有咖喱口味的!!!带我从那不勒斯回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他家吃披萨,事实上是自从那不勒斯回来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披萨,到今天有3年了,因为除了那不勒斯,别地儿没那个味了。。。我是一个坚信茶胜过一切带口味饮品的人,但是喝过了意大利的espresso后,我的信念就崩塌了。。。。后来尝了卡布奇诺,我的人生观也就此崩塌了:太TM的好喝了!后来在瑞典(虽然瑞典人把咖啡往死里喝,他们也很自豪说自己的咖啡好)我就没再喝过咖啡。其实是我只有去意大利的时候才喝咖啡。。。因为瑞典人民个个都是作死装逼文艺小愤青,所以在他们眼里那种接地气的平民味道的意大利菜永远比不上高端大气的法国菜。他们会称赞一个大海碗里面一小撮菜叶amazing,但是对披萨永远就是that's ok。。。。这是对意大利菜多么大的侮辱啊!另外,以瑞典菜为代表的北欧美食(打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手一直在哆嗦,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个菜系吗?!)也是异常注重食物的原味的,生鲜海产品和清新沙拉是他们的最爱。其实吃过很多瑞典馆子后,我也真心喜欢,我就纠结的要死:他们做人那么装逼,为啥他们的菜却能如此简单直达心底呢???BTW,瑞典人对寿司的狂热那不是一两个词能概述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白米配生肉——没啥味道!
法国呆了两年 一个好吃的特色菜都想不出来,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很不理解为啥法餐名气那么大,不过类比法国的方方面面,总结出一个原因,那就是tmd法国人太傲娇太会营销了。要说法国甜品种类是确确实实的多的,不过基本是甜死人不偿命的节奏。意大利去了三次,每次都吃得很high,最近的一次西西里之行吃得爽翻天,价格还比法国便宜多,那青口,太好吃了,太新鲜了,吃到最后我们都会这道菜的意语说法了。觉得意大利餐是很注重食材的本味的,食材间又融合得很好,是除中餐外我的最爱。冰激凌也是绝对加分的,太好吃了,尤其小镇的便宜又味足,一天两个的节奏,大旅游城市稍贵,不过还是比法国的便宜。
法国穷学生吃的最多的就是意大利面浇上些大蒜酱,最左上角那个酱法国穷学生吃的最多的就是意大利面浇上些大蒜酱,最左上角那个酱
包子不管什么陷,都是包子面包夹点陷,它可以成为sandwich,考爸爸kebab,panini, calzone,burger..
法国菜精致,奶油加的多,摆盘和table setting都做得好,但许多滋味很微妙。还是比较喜欢意大利菜,摆盘朴实,味道也朴实,而且分量特别足,反正都是番茄大蒜和橄榄油。尽管如此,就这三个东西他们也可以运用了出神入化呢。当然啦,因为意大利面是我的心头好,所以意大利菜更合我的口味。尤记得在米兰的街头的随便什么馆子,上来的那份青酱意面,简直是一入口就忍不住大吼一声,尼玛这太好吃了吧。法国吃饭的面包品种也少,这点意大利和德国做的很好,我对甜食兴趣不大,但各种咸咸的或硬或软的面包才是我的梦中情人。意大利的冰激凌也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应该没人否认吧。就随随便便都很好吃。怪不得他们在二战中战败了呢。当然欧洲最难吃的必属北欧了。去过好几次,吃的最多的就是白水煮鸡肉,没有什么味道的蔬菜色拉和不是太好吃的鱼。说到鱼,最好吃的鱼我也是在意大利吃的。意大利真是个梦幻的国度。。。。!
意大利饮食比法国随和太多。意大利街边随处可见Pizzeria,算是意大利的快餐店,里面有卖pizza,penzerotto,lasagna等等,配一杯咖啡就是一餐。法国街边好像比较多的就只有panino。而且意大利人喝咖啡的态度也很随意,叼着烟端杯咖啡站路边就能聊个一两个小时。法国人喝咖啡应该比较讲究腔调,咖啡馆的装修比意大利好太多。以及我觉得意大利的pizza比必X客好吃,必X客虽然料比较丰富,可是那面饼噎得慌。
简单来说就是意大利菜更传统,有固定的味型搭配(地中海番茄大蒜橄榄三板斧),而且擅长固守传统。法餐讲究味觉的平衡和层次感,味道太复杂了以至于很难找到某种固定味型,并且他们更乐于创新、融合,创造力强。法餐的礼仪也多一些,瞎讲究(喂),从街头普通的堂吃馆子来看(外带就不说了),法餐也会有至少三道菜,但是意大利菜可能一张披萨或者一碗面就搞定啦。
补充下,在前菜前有mise en bouche, 法餐时间长了,中间休息叫Trou norma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米兰食品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