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俄罗斯圣歌调《幼儿印度舞蹈天使之歌歌》无伴奏混声合唱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

[转载]柴可夫斯基合唱曲和声乐合唱作品目录
柴可夫斯基合唱曲和声乐合唱作品目录
Pyotr Il'ich Tchaikovsky ()
Catalogue of Works Choral and Vocal Ensembles
未来的梦(作于1863年-1864年)(At Bedtime (1863-64))
自然与爱情(作于1870年)(Nature and Love (1870))
春天(作于1870年)(Spring (1870))
黄昏(作于1870年)(Evening (1876, rev. 1870 ))
圣约翰·克里索斯通礼拜仪式,作品第41号(作于1878年)(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Op. 41 (1878))
为大学生爱国协会而作的康塔塔(作于1880年)(Cantata for students of the Patriotic
Institute (1880))
晚祷仪式,作品第52号(作于1870年)(All-Night Vigil, Op. 52 (1881))
合唱队小品9首(作于1884年-1885年)(Nine Church Pieces (1884-85))
向圣西里尔和圣梅索迪乌斯的致敬的赞歌(作于1885年)(Hymn in Honour of SS Cyril and
Methodius (1885))
法官之歌(作于1885年)(Jurists' Song (1885))
天使的呐喊(作于1887年)(An Angel Cried Out (1887))
金色的云睡着了(作于1887年)(The Golden Cloud did Sleep (1887))
微笑者幸福(作于1887年)(Blessed is he who smiles (1887))
传说(作于1889年)(Legend (1889))
夜莺(作于1889年)(The Nightingale (1889))
向A. G.鲁宾斯坦致敬(作于1889年)(A Greeting to A. G. Rubinstein (1889))
合唱队3首(作于1891年)(Three Choruses (1891))
夜(作于1893年)(Night (1893))
设想的草稿和方案 (Unrealised sketches and projects
At Bedtime [Na son gryadushchiy] (c minor).
Text by Nikolay Ogaryev.
Composed in 1863 or 1864.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Later revised for chorus with orchestra.
未来的梦(c小调)
由尼古拉·奥加辽夫作歌词。
作于1863年或1864年。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随后为合唱队和管弦乐队而修订。
Nature and Love [Priroda i lyubov'] (G flat major).
Text by the composer.
Composed in December 1870.
Scored for SSA soli, SSA chorus and piano.
First performed in Moscow, 16/28 March 1871.
Dedicated to Berthe Valzek.
自然与爱情(bG大调)
由作曲家作歌词。
作于1870年12月。
为女高音,女高音,女中音独唱,女高音,女高音,女中音合唱队和钢琴谱曲。
日-28日在莫斯科首演。
题献给伯塞·瓦齐克。
Spring [Vesna] (C major).
Text by the composer (?).
Composed by April 1876.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SA chorus.
春天(C大调)
由作曲家作歌词(?)。
作于1876年4月。
为无伴奏女高音,女高音,女中音合唱队谱曲。
Evening [Vecher] (C major / G major)
Text by 'NN' [composer?].
Composed by April 1876; revised September - October 1881(?).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SA chorus (1876 version) or TTB chorus
(1881 version).
黄昏(C大调/G大调)
由“NN”作歌词(作曲家?)。
作于1876年4月,修订于1881年9月-10月(?)。
为无伴奏女高音,女高音,女中音合唱队谱曲(1876年版)或男高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队谱曲(1881年版)。
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Liturgiya sv. Ioanna
Zlatousta]
Setting of 19 numbers from the Russian Orthodox Liturgy for
unaccompanied voices, Op. 41.
Composed May - July 1878.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Also arranged for solo piano by Tchaikovsky, May 1878.
First performed in Kiev, University Church, June 1879.
圣约翰·克里索斯通礼拜仪式
为无伴奏人声而作的俄罗斯东正教礼拜仪式的19段配乐,作品第41号。
作于1878年5月-7月。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为钢琴独奏而作的同样是由柴可夫斯基于1878年5月改编的。
1879年6月在基辅大学首演。
Cantata for students of the Patriotic Institute
For women's chorus.
Text by students of the Patriotic Institute in Moscow.
Composed August - September 1880 (for the composer's niece, Anna
Dav&dova, who was a student at the Patriotic Institute).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SA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Moscow, Patriotic Instutute, December
为大学生爱国协会而作的康塔塔。
女声合唱队而作。
由莫斯科大学生爱国协会作歌词
作于1880年8月-9月(为作曲家的外甥女安娜·达维多娃,她那里的大学生爱国协会而作)。
为无伴奏女高音,女高音,女中音合唱队谱曲。
1880年12月(?)在莫斯科爱国协会首演。
All-Night Vigil
An attempt to harmonise the Vesper Service, for unaccompanied
voices, Op. 52.
Composed May 1881 - March 1882.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Also arranged for solo piano by Tchaikovsky, June 1881 - March
First performed in Moscow, 27 June/9 July 1882, conducted by
Pyotr Sakharov.
晚祷仪式,为无伴奏人声而作,作品第52号。
作于1881年5月-1882年3月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为钢琴独奏而作的同样是由柴可夫斯基于1881年6月-1882年3月改编的。
日-7月9日在莫斯科首演,由派奥特·萨卡罗夫指挥。
Nine Church Pieces
1. Cherubim's Song No. 1 [Kheruvimskaya Pesn' No. 1] (F
2. Cherubim's Song No. 2 [Kheruvimskaya Pesn' No. 2] (D
3. Cherubim's Song No. 3 [Kheruvimskaya Pesn' No. 3] (C
4. Thee we hymn [Tebe poyem] (C major).
5. Truly it is worthy [Dostoyno yest'] (d minor).
6. Our father [Otche nash] (F major).
7. Bliss, I chose [Blazhenni, yazhe izbral] (E flat major).
8. Let my prayer ascend [Da ispravitsya] (d minor).
9. Today the heavenly powers [N&ne sil& nebesn&ye] (G
Composed November - December 1884 (Nos. 1 - 3) and April -
August 1885 (Nos. 4 - 9).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with SSA soli in No.
Also arranged for solo piano by Tchaikovsky, November 1884 -
August 1885.
教堂小品9首
1.第1小天使之歌(F大调)
2.第2小天使之歌(D大调)
3.第3小天使之歌(C大调)
4.我们赞美你(C大调)
5.当之无愧(d小调)
6.天父(F大调)
7.极乐,我的选择(bE大调)
8.让我的祈祷升天(d小调)
9.今天是神的力量(G大调)
作于1884年1月-12月(第1-3首)和4月-8月(第4-9首)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第8首为为女高音,女高音,女中音独唱)谱曲。
为钢琴独奏而作的同样是由柴可夫斯基于1884年11月-1885年8月改编的。
Hymn in Honour of SS Cyril and Methodius (F major)
Text by the composer (after a traditional Czech hymn).
Composed March 1885 (for the 100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St. Methodius).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向圣西里尔和圣梅索迪乌斯致敬赞美诗(F大调)
由作曲家作歌词(根据捷克一首传统的赞美诗而作)。
作于1885年3月(为纪念梅索迪乌斯逝世1000周年而作)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Jurists' Song [Pravovedskaya pesn'] (B flat major)
Text by the composer.
Composed September 1885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Imperial School of Jurisprudence).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St. Petersburg, 5/17 December 1885.
法管之歌(bB大调)。
由作曲家作歌词。
作于1885年9月(为纪念帝国法律学校50周年而作)。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日-17日在圣·彼德堡首演。
An Angel Cried Out [Angel vopiyashe] (G major)
Author of text unknown.
Composed February 1887.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Moscow, 8/20 March 1887, conducted by F.
天使的呐喊(G大调)
不知道歌词作者。
作于1887年2月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日-1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F.伊凡洛夫指挥。
The Golden Cloud did Sleep [Nochevale tuchka zolotaya] (F
Text by Mikhail Lermontov.
Composed July 1887.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金色的云睡着了(G大调)
由米哈伊尔·莱蒙托夫作歌词。
作于1887年7月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Blessed is he who smiles [Blazhen, kto ul&bayetsya] (F
Text by 'K R' [Konstantin Romanov].
Composed December 1887.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TTBB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Moscow University, 8/20 March 1892, conducted
by V. Mal'm.
Dedicated to the Student Choir of Moscow University.
微笑者幸福(F大调)
由“K R”作歌词(康斯坦丁·罗曼诺夫)。
作于1887年12月
为无伴奏男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男低音合唱队谱曲
日-20日在莫斯科大学首演,由马姆指挥。
题献给莫斯科大学合唱队团
Legend [Legenda] (f minor).
Text by Aleksey Pleshcheyev, from the English verse.
Arranged in January 1889, from the children's song, Op. 54, No.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St. Petersburg, 19/31 March 1889, conducted
by Fyodor Becker.
传说(f小调)
由阿列克赛·普列谢耶夫作歌词,源自英文诗。
1889年1月改编自儿童歌曲,作品第54之5号。
日-31日在圣·彼德堡首演,由费奥多·贝克指挥。
The Nightingale [Solovushko] (D major)
Text by the composer.
Composed January 1889.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St. Petersburg, 19/31 March 1889, conducted
by Fyodor Becker.
Dedicated to the Chorus of the Imperial Opera in St.
Petersburg.
夜莺(D大调)
由作曲家作歌词。
作于1889年1月。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日-31日在圣·彼德堡首演,由费奥多·贝克指挥。
题献给圣·彼德堡皇家歌剧院合唱队团
A Greeting to A. G. R [Privet A. G. Rubinshteynu] (C
Text by Yakov Polonsky.
Composed September 1889 (for Anton Rubinstein's 50th year as a
musical artist).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First performed in St. Petersburg, 18/30 November 1889,
conducted by Tchaikovsky.
Dedicated to Anton Rubinstein.
向A. G.鲁宾斯坦致敬(C大调)
由耶科夫·波隆斯基作歌词。
作于1889年9月(为纪音乐家安·鲁宾斯坦50周年而作)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日-30日在圣·彼德堡首演,由柴可夫斯基指挥。
题献给安东·鲁宾斯坦。
Three Choruses
1. Tis not the cuckoo in the damp pinewood [Ne kukushechka vo
s&rom boru] (G major).
Text by Nikolay Ts&ganov.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ATB chorus.
2. The merry voice grew silent [Shto smolknul veseliya glas] (B
flat major)
Text by Aleksandr Pushkin.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TTBB chorus.
3. Without time or season [Bez por& da bez vremenii] (e
Text by Nikolay Ts&ganov.
Scored for unaccompanied SSAA chorus.
Composed February 1891.
First performed in St. Petersburg, 23 April/5 May 1891,
conducted by Fyodor Becker.
Dedicated to Ivan Melnikov's Free Choral Class.
1.在潮湿的松林中不是杜鹃鸟(G大调)
由尼古拉·塔伊格安夫作歌词。
为无伴奏混声合唱队谱曲。
2.欢乐的声音渐渐沉静(bB大调)
由亚历山大·普希金作歌词。
为无伴奏男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男低音合唱队谱曲。
3.无时无刻(e小调)
由尼古拉·塔伊格安夫作歌词。
为无伴奏女高音,女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合唱队谱曲。
作于1889年9月。
日-30日在圣·彼德堡首演,由费奥多·贝克指挥。
题献给伊凡·梅尼科夫免费合唱班
Night [Noch']
Quartet (B flat major).
Text by 'NN' [Tchaikovsky].
Composed in March 1893. Based on music from Mozart's Fantasie in
c minor for piano (KV 475).
Scored for SATB soli with piano.
First performed in Moscow, Conservatory, 9/21 October 1893.
Dedicated to Yelizaveta Lavrovskaya.
四重唱(bB大调)
由“NN”(柴可夫斯基)作歌词
作于1893年3月,根据莫扎特音乐c小调为钢琴而作的幻想曲而作(作品第KV 475号)。
为高音,女中音,女高音,女中音独唱和钢琴谱曲。
1893年10月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首演。
题献给耶利扎维塔·拉弗罗夫斯卡亚。
Unrealised sketches and projects
A short sketch survives for a chorus or vocal quartet, set to
the words Do not wake, my friend [Ne pros&paysya, moy drug], dating
from 1891 or 1892.
设想的草稿和方案
为合唱队或四重唱而作的一首幸存的草稿,开始的歌词为“不要醒来,我的朋友”,估计的年代为1891年或1892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世界華人合唱藝術聯合總會
還沒成爲WCCAF會員? &&
歡迎訪問我們的微博:
當前位置:首頁 - 會務期刊
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附属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成立于1993年。在传播中外优秀音乐艺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国际音乐艺术交流,为发展中国儿童合唱事业做出贡献。合唱团为中国合唱协会团体会员。
合唱团成员均为音乐素质优异的北京市在校中、小学生。年龄约九至十六岁。十几年来本团先后聘请了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吴灵芬、平士方、法国著名儿童合唱指挥家贺卡碧和我团陈群、洪定协等老师对广大团员在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发声训练等诸多方面作了极严格的指导和训练,使该团的演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目前该团的艺术特点是:音色纯美、钢柔兼济,有着较好的整体感。和声准确,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演唱多层次、多声部、多种风格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国内外许多专家都给合唱团很高的评价。多年来他们曾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各种规格演出,如:“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歌”音乐会等。还多次参加电视录像、录音,如:中央电视台’97春节音乐会的录像、录音,北京电视台“音乐魔盒”专场音乐会及录音录像、音乐普教带“少儿歌曲200首”的录音等,现已出版合唱专辑《天使之歌》;CD唱片“古诗词《忆江南》”。
1999年与上海声像公司合作录制了中国民歌系列童谣专辑CD;在中央电视台同期录音录像此专辑(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2000年1月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成功访问法国。本团还应邀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演出改编《胡桃夹子》、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美国音乐剧名曲合唱音乐会、为韩国总统金大中夫人访华演出、为中国教育台儿童声乐讲座录制教材、应邀参加英国皇家歌剧院与中央歌剧院合作的著名歌剧《奥赛罗》的演出。2002年1月至今多次应俄罗斯国家剧院芭蕾舞团和俄罗斯国家爱乐交响乐团邀请在北京演出《胡桃夹子》,合作十分成功并得到团长和指挥的高度赞誉。2002年8月出访澳门;2003年8月为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旅游部长特别会议演出;2004年7月赴德国参加第三届合唱奥林匹克比赛获银奖。同年九月应北京旅游局邀请出访日本,;7月为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为了正义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配制录音。2006年8月18日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外名曲童声合唱专场音乐会;
建团十二年来演出大事记
年参加“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音乐会多场
1995年参加由文化部、总政治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歌”音乐会。
1996年应邀参加“青岛啤酒节”演出
1996年为《“希望工程”希望之光》音乐会义演
199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让世界充满和平》中外名歌童声合唱专场音乐会
1998年应邀参加法国昂热中学生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的专场演出
2000年应邀参加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美国音乐剧名曲合唱音乐会
2000年在人民大会堂为韩国总统金大中夫人访华演出
2000年应邀参加英国皇家歌剧院与中央歌剧院合作的著名歌剧《奥赛罗》的演出
2001年应邀参加中央芭蕾舞团改编《胡桃夹子》的演出
2001年应邀参加世界儿歌日演出
2002年1月至今多次应邀参加俄罗斯国家剧院芭蕾舞团和俄罗斯国家爱乐交响乐团邀请在北京演出《胡桃夹子》,合作十分成功并得到团长和指挥的高度赞誉。
2003年8月为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旅游部长特别会议演出
2003参加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京华之声”合唱展示音乐会获好评。
2005年5月参加由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广电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希望之歌》优秀少儿歌曲演唱会;
2005年11月应邀参加音乐剧“寻找父亲”演出
2006年8月,他们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外名曲童声专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
2006年9月慈善演出活动,此次活动是由成龙、古天乐等众多明星加盟的电影《宝贝计划》举办的首映礼。
2006年10月德国商业银行25周年庆祝·演出
2007年4月。红十字天使计划"上海通用五菱博爱基金"成立暨"博爱行动"启动议式演出
2007年4月,应邀参加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SAMSUNG &IOC Partnership Signing Ceremony for ”签约仪式,参与贵宾包括国际奥组委主席罗格先生及其他奥组委官员等
2007年5月,应邀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举办的《博爱中国》2007世界红十字日大型公益晚会等等
参加电视录像、录音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
北京电视台“音乐魔盒”专场音乐会及录音录像。
中央电视台’97春节音乐会的录像、录音。
音乐普教带“少儿歌曲200首”的录音等
为中国教育台儿童声乐讲座录制教材。
与上海声像公司合作录制了中国民歌系列童谣专辑CD;(中央电视台同期录音录像此专辑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2005年7月为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为了正义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配制录音。
已出版合唱专辑:
《天使之歌》、“古诗词《忆江南》” 《中国民歌系列童谣》国家大剧院首张录音CD《瑶山夜歌》
对外交流演出:
2000年1月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成功访问法国
2002年8月出访澳门
2004年7月赴德国参加第三届合唱奥林匹克比赛获银奖
2004年九月应北京旅游局邀请出访日本
2008年2月应大韩民国韩中文化协会邀请,赴首尔市参加“第二届韩国国际少年儿童艺术节”,荣获合唱金奖
2010年8月应德国瓦德松姆市邀请,到黑森州多城市交流演出
指挥老师:
1;吴灵芬教授、教育家、指挥家
& & 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首任系主任)教授,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团成员;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国际合唱联盟顾问。
& & 吴灵芬教授毕业於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先后在北京河北梆子剧院,北京歌舞团交响乐团担任指挥工作,后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其间指挥演出了大量交响曲、歌剧、戏曲等等各种体裁和流派的音乐作品,
& & 80年代赴前苏联学习,主修歌剧及交响乐指挥;回国后她受聘为多家乐团的客席指挥,担任历届国内最高级合唱大赛的评委和多项国际合唱比赛的评委。
& & 2003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创建了以合唱指挥教学为主的指挥系,任系主任多年. 退休后出任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指挥。
& & 1993年参与创建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并任合唱团指挥至2001年。
2;平士方教育家、指挥家
& & 毕业于现“中国音乐学院”前身,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指挥专业。毕业后从事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二十五年。退休前,任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 曾指导过“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官园“中国儿童艺术团、合唱团”及“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等著名儿童合唱团体。
& && &&&1995年后移居海外。期间,建立多伦多华人“天舒合唱团”。追寻祖裔音乐,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 && &1993年参与创建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
3;程威教授、青年指挥家
& & 199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合唱指挥专业,师从于吴灵芬教授。1999 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美期间,师从于诸多合唱指挥大师,包括 Helmuth Rilling (德国斯图加特巴赫音乐院创始人及指挥总监)、Dale Warland (美国Dale Warland 合唱团指挥)、 Fiora Contino (前任印地安纳歌剧院指挥)、Stephen Cleobury(英国 King’s College 合唱指挥)、Dwain Wolfe (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唱团合唱总监)和Vance George(旧金山交响乐团合唱团合唱总监)等。2004年她实习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唱团,2006 年在印第安纳州Richmond 交响乐团合唱团担任合唱总监,2004-2008 年任教于Earlham College。 2008年至今,任Denison University 音乐系合唱学科主任,教授合唱指挥法和视唱练耳,并指挥两个合唱团。是美国合唱指挥协(America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和国际合唱音乐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horal Music)的会员。
& & 曾多次作为客席指挥被美国的合唱艺术节邀请,2009年夏天还被世界最著名的合唱艺术节之一俄勒冈巴赫音乐节(Oregon Bach Festival)邀请担任指挥。2010年六月初,她领导的合唱团Chamber Singers在中国巡演,获得了极大成功。
& & 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对不同风格的合唱都有深刻的了解。她曾指挥过多种形式的合唱团,如童声合唱团、女声合唱团、混声合唱团以及爵士合唱团。她所指挥过的作品覆盖所有历史时期与风格,近期指挥过的大型作品主要有亨德尔的弥撒亚、加冕赞美歌- 牧师扎多克 (Coronation Anthem–Zadok the Priest)、普契尼的光荣弥撒(Messa di Gloria)、伯恩斯坦的奇切斯特圣歌(Chichester Psalms)、威瓦尔第的荣耀经 (Magnificat)和海顿的战争与和平弥撒 (Mass for War and Peace) 等。
& & 年任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指挥
4;金成华 青年指挥家
& & 就读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郑小英教授。毕业后于1996年至 1998年执教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
& & 1998年赴德国留学,就读于埃森富克旺根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后先后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歌剧院,海德堡歌剧院和埃森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和指挥。之后作为合唱指挥活跃在德国莱茵-美因地区的合唱舞台上,并在法兰克福创建了马修合唱团,指挥演出大量的各个时期的经典合唱作品。
& & 2012年起担任北京德国教会合唱团音乐总监和北京Harmonia和谐之声爱乐合唱团客席指挥。
& & 1999年—2000年任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指挥。
联系方式:
电话:& & & & & &
联系老师:陈老师&&洪老师
合唱团网站:&&
来自:亞洲-中国-重庆
范敏(梵笛、凡鸣)简介:
世界华人合唱艺术联合总会副主席、
来自:亞洲-中国-海南
   刘建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
来自:世界华人合唱联合总会
杨鸿年,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极富
世界華人合唱藝術聯合總會
All Rights Reserved
世華總會香港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9-21號,金鍾商業大廈19樓
電話:852-
傳真::852-
世華總會海南基地地址:海口市南海大道55號寶駒C幢11-13號二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衣天使之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