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攻击中国脱稿批日视频

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调查:有人不知历史上曾有国民党|中国|留学生_凤凰历史
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调查:有人不知历史上曾有国民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这位来到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存在国民党,“以为是共产党推翻了清朝”。
核心提示:薛涌清楚地记得,当他问一名即将赴美的中国留学生,200页的课堂阅读任务是否能应付,是否知道怎么写读书报告时,学生只是茫然地摇摇头。在本学年开设的中国史课堂上,他还遇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这位来到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存在国民党,&以为是共产党推翻了清朝&。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日09版,作者:陈卓、王竞帆,原题为: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调查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留美学生戴伟的每一天,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他固定的起床时间,无论上午是否有课。相当长一段日子里,这个当年只有21岁的江苏男孩都沉迷于一个叫做&龙之谷&的网络游戏,&总觉得能交完作业,拿到毕业证就行了&。最终,他等来的却是被学校开除的消息。 在中国的留美学生群体里,戴伟所陷入的,是一个隐秘却并不罕见的困境。在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今年的年会上,美国厚仁教育发布了《中国留美学生现状白皮书》。面对前来参会的各位名校校长,这家留学服务机构在展台前用粗黑的字体标示,&中国留学生究竟为何会被开除?& &之前人们对中国留美学生贴的标签往往是勤奋好学、数学好,但是在这些标签的掩盖下,还有很多人面临文化和语言的不适应,或是对教学理念的不理解,他们的问题往往不被中美教育界的主流声音所关注。&厚仁教育的首席发展官陈航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09年之后,中国超越印度,成为了美国国际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国。3年内,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了75%,在今年上学年达到27.5万人。 &这其中,中国留学生遇到各种程度学术困难的大概有20%,而学业失败的学生,我们估计大概占中国留学生总数的5%。&陈航说。 戴伟只是其中之一。由于GPA(平均成绩点数)过低,他之前就曾经被校方告知转为留校察看状态,想要顺利毕业,必须在两个月的察看期内得到合格的成绩。他开始尽力去看书学习,&但之前交的中国朋友也有各种事情来打扰我,比如说带着一群人到家里来吸大麻&。 他还是接到了被开除的通知,并被要求在20天内离开学校。在慌乱之中,戴伟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一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甚至知道&高分低能&几个汉字的意思 在赴美留学之前,戴伟是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专业的大一学生,父亲决定让他出国学商科,因为商科&就像一个狗皮膏药,找工作方便&。 戴伟父亲的想法属于很多中国留学生家长的主流思维。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实用型学科,往往也是问题学生的重灾区。在分析了515名因被开除而求助的案例后,《白皮书》发现,62.1%的学生是因为GPA过低而被开除,其中,理工科和经济商科类专业各占约1/3,而文史类专业的比例是14%。一个分析结论是,&文史专业因为相对冷门,报考学生的自发兴趣属性较强,情况反而好一点。& 在美国的社区大学绿河学院,600多名来自中国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商科、工程、IT和航天技术等专业。这里负责中国事务的副校长罗斯&詹宁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些学生中每年都有大约5%的无法毕业。&成绩太低当然是主要的原因。&詹宁斯说,&而成绩背后,隐藏着许多因素。& 对戴伟来说,把他推入困境的,或许是突然到来的自由。&毕竟跨越了半个地球,爸妈每周也就六日打个电话,如果说在学习,他们也就不打扰了。&这个90后男孩说。 和他共同租住一栋房子的,还有12名同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除了打游戏以外,戴伟和他的中国朋友们就是&到处去、玩儿、疯&。最终12名留学生&没有一个正常毕业&,和戴伟关系最好的一个朋友,也因为成绩太差被开除。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戴伟的朋友圈,美国一个著名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GPA竟然是0。
[责任编辑:蔡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383742
播放数:249042
播放数:285860
播放数:202128
48小时点击排行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外语教师,爱好文学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李显龙脱稿批日本 日方代表当场急了起身反驳【转】',
blogAbstract:'',
blogTag:'李显龙,日本',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外语教师,爱好文学',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德国警方与荷兰侦探联手找到“希特勒珍宝”(图)_凤凰资讯
德国警方与荷兰侦探联手找到“希特勒珍宝”(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与3幅浮雕一起现身的,还有6座大型青铜雕塑:两座由布雷克尔创作的人物雕像,两座出自弗里茨·克利姆施之手的女性裸像,以及托拉克铸造的两匹巨型铜马,据估计,一匹铜马的价值可能高达800万欧元。
德国警方从货仓内运出两匹曾安放在&新帝国总理府&外的铜马。
这些雕塑作品原本是德国纳粹头子用来建造&世界之都&的装饰品 原标题:战后70年 荷兰侦探&钓&出&希特勒珍宝& 据新华社电 1942年,在位于柏林东北大约70公里的小城弗里岑,一座巨大的雕塑工作室在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授意下建成,数十名雕塑家和劳工开始为希特勒梦想打造的&世界之都&生产雕像、浮雕等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在苏联红军攻占柏林之后都&失踪&了。 70年后,柏林警方与一名荷兰侦探联手,打入艺术品交易黑市,经过数月调查,找到这些雕塑的下落。 &总理府&铜马牵出线索 雕塑工作室以最受希特勒青睐的雕塑家阿尔诺&布雷克尔的名字命名,存放着不少希特勒珍爱的巨型雕塑作品。然而,苏联红军日发起柏林战役后,这座工作室被夷为平地,工作室所制作的巨大的石人铜马也一度下落不明。 上世纪80年代,曾有德国艺术家先后在当时的东柏林一片运动场发现疑似希特勒的雕塑。不过,两德统一后,这些雕塑不知去向。 指向它们下落的线索再次出现是在2013年。牵出这一线索的,正是约瑟夫&托拉克铸造的两匹铜马。 与布雷克尔一样,托拉克也是当时深受希特勒青睐的雕塑家。他1939年受命铸造两匹铜马,最初目的是为了装饰纽伦堡的纳粹党代会会场。这两匹巨大的铜马后来被安放在&新帝国总理府&希特勒书房的窗外。据说,希特勒非常珍爱这两匹铜马,1943年柏林遭空袭时下令把它们转移到&阿尔诺&布雷克尔工作室&。 2013年9月,曾在柏林经营画廊的埃德尔特劳德&伊梅尔-绍尔从艺术品经销商口中得知有人有意出售纳粹时期艺术家托拉克的两座马雕像。确认这正是消失数十年的纳粹&总理府&铜马后,这名老太太通知了柏林犯罪调查办公室艺术品调查主管勒内&阿朗。 根据绍尔与对方的电子邮件,阿朗锁定两个疑似铜马拥有者:一个是赖纳&沃尔夫,另一个据称是&德国最富有的家庭之一&。 荷兰侦探黑市&钓大鱼& 查到这一步,阿朗迟迟难以进展。而几个月以后,在相距不远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流失艺术品侦探阿图尔&布兰德却接到一个指向相同线索的电话。 电话来自荷兰人米海尔&范赖恩。范赖恩上世纪80年代因伪造艺术品而入狱,也曾遭黑手党追杀和国际警察组织通缉,但上世纪90年代突然&重新站边&,开始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英国警方合作。 2014年初,范赖恩在电话中告诉布兰德,他的旧相识、艺术品经销商史蒂文&德弗里斯向他兜售一些&第三帝国&的艺术品,卖家据称是一个姓弗利克、与纳粹有牵连的家族。 循着这一线索,布兰德扮演起中间人的角色,虚构出一个名为&莫斯&的买家,2014年12月与德弗里斯联系。他成功取得德弗里斯信任,今年2月和5月两次与对方见面,套取更多卖家信息。 在此期间,阿朗得知布兰德的行动,与他联手,两股追查力量合二为一。 两人综合掌握的信息,结合航拍等调查手段,最终锁定目标为分别位于基尔和巴特迪克的两处住宅。 雕塑作品或将收归国有 在德国北部城市基尔的弗利克家宅院中,警方找到一座大型青铜雕像。雕像表现了一名伸手持剑的裸体男性战士形象,据信是布雷克尔1939年为希特勒的&新帝国总理府&主庭院创作的两座雕塑之一。 在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特迪克海姆的赖纳&沃尔夫住宅,警方在一座仓库外发现3幅同样出自布雷克尔之手的花岗岩浮雕。这3幅浮雕长10米、宽5米,每幅重约40吨,各自被分割成数十小块。它们原是布雷克尔为装饰&世界之都&的&凯旋门&而作,但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与3幅浮雕一起现身的,还有6座大型青铜雕塑:两座由布雷克尔创作的人物雕像,两座出自弗里茨&克利姆施之手的女性裸像,以及托拉克铸造的两匹巨型铜马,据估计,一匹铜马的价值可能高达800万欧元(约合5400万元人民币)。 追踪这项调查数月的德国《明镜周刊》26日报道,此次查获的雕塑作品&很有可能&收归国有。一些博物馆有意展出这些雕塑,以警示世人对纳粹所鼓吹&英雄主义的狂热崇拜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
[责任编辑:PN03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83742
播放数:249042
播放数:285860
播放数:202128
48小时点击排行老知青:应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但知青对国家贡献要肯定|知青|上山下乡_凤凰历史
老知青:应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但知青对国家贡献要肯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革中大部分年轻人既无法继续学业也没有工作机会,中央领导机构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年轻人安置
笔者认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违背历史进步和人的主观意愿,必须彻底否定。而“文革”中一千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奉献必须加以肯定。
核心提示:笔者认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违背历史进步和人的主观意愿,必须彻底否定。而&文革&中一千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奉献必须加以肯定。
上山下乡宣传画,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青在线,作者:林小仲,原题为:评价知青上山下乡要客观真实 历史的长河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文革&中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留下了传奇的经历和悲壮的历史。 我无意对这场运动做全方位的回顾和评价,只是做为亲历者谈几点感受。 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的社会进步,&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是&文革&的一部分,纵然有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原因,但究其根本也是违背社会进步和绝大多数知青择业意愿。 从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全国有1700多万城镇中学生上山下乡,他们或在农村插队落户,或在兵团军垦拓荒,或在草原牧马放羊,或在农场植树耕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未成年,也未毕业,无端成为一场政治风暴的受害者,在阶级斗争年代,许多知青背负着父辈在政治运动中的冤屈,他们被打上异己的烙印,当兵、进厂矿、选送大学,均与他们无缘。在这种特殊严酷的政治背景下,既便同在上山下乡之中的知青们命运也是千差万别。回顾当年,下乡时千军万马一条路,返城时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是表现好,就能返城,而是所谓出身好,有关系才能捷足先登。下乡时场景大致相同,返城的路却是因人而异,充满辛酸和苦难。 有的人将这个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定位为有计划培养革命接班人,当年知青大都健在,就有人戏说歪曲历史。上山下乡的多数是被划为异己和受&文革&迫害家庭的子女和普通劳动者的子女,而当年也有些人不需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君不见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出大学校门直接坐到省军级的位置,&文革&中被称为&东北太上皇&,而知青当中的绝大多数当年想入伍当兵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如果连这么清楚的史实都去黑白混浠,不过是&文革&思维死灰复燃。当然,如果是那些持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否定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拥戴&文革&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人士,我们也见怪不怪。&文革&造成的政治灾难和突出的社会矛盾,将知青上山下乡推向极致,这时的中学生上山下乡已不是&文革&前少数知青个人理想和职业的选择,变成强制性的国家就业政策。&文革&造成国人严重分裂,派系林立濒临内战状态,被利用的中学生首当其冲,上山下乡的分散驱离方式也成为了政治需要。&文革&将国民经济推向崩溃边缘,丧失了城镇安排大批学生就业的可能,无法就业的城镇学生的沉重负担又一次转移给农村、农民。这是&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的政治和经济原因的历史原貌。 &文革&中下乡的知青一代,大都是新中国创立后的第一代儿女,他们成长过程中大都受到英雄主义的熏陶,既造就了&文革&时期的盲从冲动,也成就了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感。 在逆境和曲折当中,在不公平和磨难当中,一千七百万知青中的多数人用青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他们在荒原戈壁、热带雨林、农村边疆,在苦难中铸就辉煌,他们屯垦拓荒,辛勤耕作,修桥筑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抢险救灾,医疗济困,曾经造福一方。现在许多当地干部,都曾是当年知青老师们的学生。知青们将城市文明和文化带入农村的功绩将载入历史。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曾为大型知青纪念文集《草原启示录》题辞:&草原上的人民永远记住这一代青年。&这是对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最好的褒奖。 历史的、辩证的评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才能还原客观真实的历史。任何以偏盖全的结论,或依据个人当今政治立场点评历史都是站不住脚的。大时代与个人命运紧密相关,信仰纠葛产生社会多元,这本不是坏事,但曲解&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历史,从片面或绝对的立场视角出发,这是某些知青历史讨论者的评判逻辑。孤立、静止的看待问题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令人堪忧。&文革&思维回潮,让我们意识到民主法制建立何等重要。 绝大多数知青上山下乡的青春岁月,都与当地的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刻苦铭心的难忘记忆。许多人至今都会魂牵梦绕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思念在我们这一代人人生最困难时,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感恩善待庇护我们的父老乡亲。这也是知青们返城后,多年来,也在不同岗位上尽其所能回报曾经上山下乡地方的原因。一段知青上山下乡历史不是&肯定&,还是&否定&能够简单说清。不抱成见,全面公正评价&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历史方为正道。
[责任编辑:蔡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383742
播放数:249042
播放数:285860
播放数:202128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显龙白化病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