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关国际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休闲度假城市提法有多少

温泉SPA网,温泉旅游休闲度假专业网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
& &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重大决策,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强烈的文化意识,充分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优势,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 & 一、充分认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形势和意义
& & 1.面临形势。昆明有2400年的建城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历史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昆明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新区建设实现突破,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一湖四片&、&一主四辅&的发展格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城市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环境不优、形象不佳等问题逐渐显现,经济区位优势、自然环境风貌以及春城气候特色和历史文化遗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城市缺乏个性,街区和建筑风格没有特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支撑不强,交通拥堵、滇池污染治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昆明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道路。
& & 2.重要意义。把昆明打造成个性之城、特色之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建设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春城、打响&中国春城&品牌、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昆明&争当云南&三个发展&火车头、争做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在全国省会城市发展中争取新地位&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市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昆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 & 二、明确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 3.总体要求。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云南桥头堡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以文立市的理念,充分挖掘自身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西南开放城市&四个品牌,把昆明建设成为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成为最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业新都市,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 & 4.基本原则。
& & &&以文立市。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维系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内涵,展现昆明城市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着力把昆明打造成个性之城、特色之城。
& & &&生态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生态文明理念,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 &&彰显特色。充分挖掘昆明舒适宜人的气候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高原湖泊资源、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都市资源,打好&气候牌&、&文化牌&、&山水牌&和&开放牌&,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绽放&春城&独特魅力。
& &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国际视野,推进沿边开放,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昆明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 & &&以人为本。以建设&群众满意城市&为出发点,从老百姓关心的环境、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构建管理有序、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努力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 & 5.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历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旅游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 & 三、彰显昆明优势特色,建设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
& & 6.高起点修编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以&春&为主题、&水&为灵魂、&绿&为背景、&花&为色彩、旅游为载体,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尽快编制完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按照&一湖四环、一湖四城(片)&的现代新昆明战略构想来修编城市规划,尽快完善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今年年底前,要力争实现全市域总体规划全覆盖,县(市)区中心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环滇池主城四片完成城市形象设计全覆盖。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做到村村有规划。同时,要注重规划开发地下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城市&平台。注重城市总体形象和建筑单体设计,精心设计城市道路、桥梁、楼宇、景观、雕塑、色彩,科学布局高层建筑,体现建筑艺术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强化规划执法,严格规划红线控制,做好规划公示,严格批后管理,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 & 7.高品质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扎实推进&3015行动计划&,加快&十大片区&、&十大基础设施&、&十大项目&开发建设,尽快实现老城靓丽转身,新城突破崛起。突出抓好东城呈贡片区、南城晋城片区、西城海口片区、草海片区、空港片区、巫家坝片区的开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传统与新锐交融、宜居与宜商并重、生态与休闲相辅、传承与发展共进的品质新城。以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和环境综合整治。处理好政府、开发商和拆迁户的关系,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强化&一湖四片&的交通网络联接和&一主四辅&的交通体系。推进环滇池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形成环滇池轨道、高速快线、自行车道和旅游步道,并合理规划航运码头,适度开发水上交通。2014年底前,除环滇池轨道外,力争初步完成环滇池的立体交通体系。坚持&公交优先&,优化主城路网结构,注重考虑路网建设的密度,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内外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电力、通讯设施、保障房、供水节水、燃气保障、垃圾处置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 & 8.高水平优化城市管理服务。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规划统一、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上下联动、权责对等、高效运转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形成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全覆盖、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2014年初步建成&智慧城市&。深化城市环卫保洁体制改革。提升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水平。推进交通环境系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医疗卫生、商贸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服务功能,让城市更有人情味、更具亲和力。
& & 9.高标准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把&春城&品牌作为昆明最核心、最富有特色和最具有竞争力的元素,深入挖掘&春城&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春城昆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制定并实施昆明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宣传计划,突显&春天&的宜人、&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意境,积极开展城市形象推介,向世界宣传昆明。加大与国内外大旅行社、主流媒体、知名网站等合作力度,借助国际会展、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机构、民间友好组织等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推广昆明城市形象,让&休闲度假之城、绿色养生之城、避暑避寒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 & 四、挖掘多元文化资源,建设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 & 10.注重历史文化开发保护。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处理好过去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深埋文物遗迹&浮上来&,史籍文献文化&走出来&,历史文化遗存&活起来&,进一步培育城市文化气质。研究开发云南将军群、云南陆军讲武堂、护国首义、西南联大、云南抗战等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旅游新亮点。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人文历史古迹,重点对昆明区域的古城古街、古树古宅、古塔古庙、古雕古碑、名家名典等文物古迹进行保护修复,延续昆明的城市文脉。
& & 11.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内涵。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加大整理、保护、开发力度,赋予旅游产品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整合云南民间手工艺、民族服饰、地方乐器、歌舞、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和民族文化演艺产品。提升云南民族村景区的内涵,打造独具魅力的民俗民族展示主题公园。推进五华区、安宁市国家级民族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项目,加快昆明国家级民族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建设。采取剧目市场化、院团企业化、演艺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形成以商业性舞台演出为核心的民族演艺产业集群。
& & 12.努力打造文化产业高地。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元素,有亮点、引爆点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文化企业扶强、文化项目带动、文化品牌示范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广告会展、艺术培训等九大产业。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龙头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市文化传媒中心、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金鼎1919文化艺术高地、昆明老街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聚集区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11%以上,形成5个年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
& & 13.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编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实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产品营销、管理服务一体化。加大昆明地域文化的挖掘、包装、开发力度,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精心设计和打造古滇历史文化旅游圈、历史及宗教文化旅游圈、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圈、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康体休闲文化旅游圈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 & 五、做好山水这篇文章,建设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 & 14.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生态建设与环境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打好&三大战役&,推进&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做实高原特色农业,做强新型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争创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健全自主创新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 & 15.突出抓好滇池治理,重塑高原生态水城风貌。深入推进&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三大重点,加快推进&六大工程&,确保完成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使滇池成为城市的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用好管好牛栏江&滇池补水资源,加快完成35条入湖河道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绿化、全面治理,把河道打造成为城市的水景公园、生态走廊、景观大道。充分挖掘高原湖泊优势资源,实行最严格保护和高品质开发,大力推进环滇池生态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形成湖滨亲水空间,打造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把环滇池区域建设成为城市生态文明新窗口、创新文化新载体、综合旅游新地标。
& & 16.加快建设森林昆明,展现山水园林一体化的城市景观。全面推进森林昆明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筑城市生态屏障,塑造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的绿色城市。保护恢复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及滇池&大三山一水&和五华山、圆通山、螺峰山及翠湖&小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充分展示昆明的山水城市之美。持续开展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商业区、住宅小区等区域绿化美化,形成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的立体绿化新格局。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推进&五采区&、石漠化、难造林地的生态修复治理,到2014年,实现面山绿化无盲区、全覆盖。
& & 17.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六改&、&六化&、&三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做好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全面开展PM2.5日常监测,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
& & 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世界知名的西南开放城市
& & 18.加快桥头堡城市建设。配合国家和省促进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建设,加快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五通互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构建立足云南、辐射西部、联通东南亚、南亚的通道枢纽。加强商务旅游、技术研发、产品销售、金融服务等载体建设,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要素交易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加快昆明地区海关申报工作,推进昆明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在昆设立领事机构,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在昆设立办事机构、研发机构和区域性总部,更好地聚集国内外资源要素,吸引国际高端人才。
& & 19.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昆明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内陆边疆城市,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内地和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孟中印缅次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形成新的跨区域经济发展圈。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川滇黔十市州等的交流合作。强化与普洱、红河、文山等沿边州市的边贸合作,共同建设国际大通道。按照&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发展布局,携手曲靖、玉溪、楚雄,创新合作机制,重点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滇中一体化进程,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打造云南桥头堡的核心区和增长极。
& & 20.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加快推进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的信息、贸易、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争创引领&10+1&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全力办好南博会、昆交会等国际性经贸活动,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文体赛事、展览等活动,构建一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密切对外交往,建立更多友好城市,加强区域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将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教育、文化基地。
& & 21.拓展外经合作空间。积极申报国家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大力培育自主外贸企业,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打造一批&昆明制造&、&昆明创造&的国际名牌和精品。加快申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引进、培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群。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石油、天然气、水电、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战略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升跨国生产经营能力。加快物流运输、技术转让、金融保险、研发设计、集散分销、跨境旅游等服务的进出口,促进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 &七、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 & 22.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科学制定昆明旅游业空间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群四片九区&旅游发展格局。&一核&,即精心规划建设主城核心区,打造国际著名的商务会展基地、观光度假胜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一带&,即加快建设昆玉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中国一流的湖滨文化及休闲度假旅游经济圈。&一群&,即集中规划建设环滇池度假酒店和休闲娱乐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湖滨度假&黄金海岸&。&四片&,即加快打造东南部喀斯特旅游区、西部温泉休闲旅游区、东部高原草山旅游区和北部生态旅游区等各具特色的四大旅游功能片区。&九区&,即重点发展石林、环滇池、阳宗海、世博园、安宁温泉、轿子山、西翥、凤龙湾、嘉丽泽等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 & 23.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度假旅游为重点,以商务旅游为拓展,以特种旅游为补充,加快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核心、商业为平台,加快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工业、体育、商贸、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的融合,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加快实现观光旅游向体验型、度假型、休闲型旅游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古滇国、星耀水乡、凤龙湾国际生态旅游城、阳宗海生态旅游小镇、安宁温泉小镇、星河温泉旅游小镇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提升改造石林、九乡、西山、民族村、世博园、金殿等传统景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精品景区景点。
& & 24.加快旅游产品开发。紧扣昆明旅游资源特色,大力开发湖滨度假、温泉养生、康体运动、节庆会展等现代旅游产品。以世博新区和&三个半岛&为重点,大力开发创意文化、商务旅游、会议展览、生态居住、主题度假等旅游产品。以翠湖片区、环滇池片区、阳宗海片区为重点,大力开发运动、游览、休闲、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以石林、晋宁、宜良、富民、嵩明等近郊县区为重点,大力开发都市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以东川、禄劝、寻甸等远郊县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探险、户外运动、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以体育赛事、强化训练、优势项目、体育俱乐部等为重点,打造昆明高原体育旅游新平台。以战争遗址、抗战文化、陆军讲武堂等为载体,培育军事文化旅游产品。
& & 八、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 25.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健全旅游交通、旅游接待等功能配套,进一步提升昆明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城至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交通体系,逐步实现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轨道交通中心站点到主要景区交通的无缝对接。加快推进酒店、通讯、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公共信息标志标识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打造3&5个知名的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
& & 26.加快旅游标准化、智慧化、国际化进程。实施旅游标准化示范引导工程,全面推进旅游汽车、旅行社、导游、餐饮、公交、地铁等行业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实施&智慧旅游&工程,集中培育建设一批旅游信息化示范区、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把昆明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信息示范市。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主要客源国、国际旅游企业组织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和大力构建东南亚、南亚等国际旅游圈,全面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 & 27.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中小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鼓励发展中小旅游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旅游企业。扶持旅行社集团化、专业化、网点化发展,提升旅行社的对外竞争力。积极推进旅馆业结构调整,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全面提高酒店业的质量和水平。抓好《旅游法》的贯彻实施,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造&旅游放心城市&。
& &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提供保障
& & 28.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昆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和协调政策制定、发展规划、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工作。发挥昆明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强化产业规划、产业促进、国际化拓展,综合统筹等职能。发改、规划、住建、国土、旅游、文体等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尽快启动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项目,确保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 & 29.严格考核奖惩。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五个开发(度假)园区和市级相关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单位工作的重要标准及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工作进程和目标实现的,依照有关规定严厉问责。
& & 30.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水平,对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良好氛围。深化&爱我昆明、美在春城&主题实践活动,在市容整治、交通畅达、绿色环保、安居便民等方面持续取得新成效。注重军民式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驻昆部队和单位的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理解、支持、参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温泉SPA网热点栏目:      
(责任编辑:清泉)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云南人不喜欢凑热闹,云南人喜欢小资,从云南开发的温泉就可以看出。昨天,在大理洱源...
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承办,中...
乌龙江温泉这一开发,无疑为正在申报中国温泉之都的福州再次加码。14日下午,在省国土...
福州将大手笔建设高端温泉旅游综合体,跨越式大发展。正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海峡旅游博...
中广网贵州8月27日消息(记者王珩)贵州省旅游局质量规范管理处制定的《贵州省温泉旅...
者王恬报道:昨日,市旅游节筹委会召开工作组集中办公会,“十八组一办”正式开始集中...
中国温泉地图
台港澳地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国际生态精品农业休闲度假村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国际生态精品农业休闲度假村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46: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国际生态精品农业休闲度假村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官方公共微信  3月6日,《中国凉都&梅花山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策划》(以下简称《策划》)评审会在贵阳召开,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省建筑设计院有关专家及相关负责人参会。经认真研究论证,会议审议通过了《策划》。
  《策划》借鉴国际国内特别是以瑞士为代表的山地国家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抓住高铁时代新机遇,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对六盘水梅花山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项目进行了整体研究和顶层设计,以创新思维打造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力争将梅花山打造为国家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山地亚高原户外运动与休闲旅游景区、东方英格博格。
  《策划》的评审通过将进一步促进六盘水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对提升&中国凉都&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加速六盘水市&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已有条评论]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3-10·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3-09·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3-09·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3-09
关注“六盘水政府网”微信公众平台A08:A08-湖州旅游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实施意见
& A08:A08-湖州旅游 & 稿件来源:湖州日报 &
  湖州旅游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实践的塑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州旅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旅游收入迅猛增长,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为了适应当前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实施意见》,让海内外游客获得舒心、开心的美好体验和享受美、传播美的出游期待。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战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切实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战略全局。牢固树立科学旅游观,紧紧围绕实现“四个翻番”、打造“四个湖州”总战略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持全域化、特色化、品质化、项目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原则,以休闲度假为重点,突出发展乡村度假和滨湖度假两大主体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要素体系,优化旅游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建设一流队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和总收入超千亿的大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乡村度假示范区,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旅游产业实力更强。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过7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其中接待过夜游客超过3500万人次,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千亿大产业;旅游产业结构更优。旅游购物在全市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超过30%,过夜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达1.8天,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提高到1400元以上;旅游产业品牌更响。围绕“清丽湖州、文化湖城”,打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优化入境、国内和出境三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提升旅游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游客满意度达到95%以上;旅游产业贡献更大。全市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7%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6%以上,旅游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以上,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8%以上。二、主要任务&&&&(三)加快旅游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建立市旅游委员会,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旅游委员会,完善市、县区、旅游强镇和旅游特色村的旅游发展工作机构和职能,推进旅游部门职能从单纯的行业管理向综合协调管理转变。以省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为抓手,创新全市乡村旅游协会体系,推进乡村旅游统计改革,力争在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安吉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和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德清县省级乡村旅游统计工作试点。&&&&(四)优化旅游大产业格局。根据《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差异发展”的要求,围绕南太湖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带、浙北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带和运河水乡民俗休闲度假旅游带,重点打造南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南浔古镇国际旅游休闲区、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十大特色旅游区块,全力开拓南浔古镇文化之旅、水韵菰城风情之旅等八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构筑全市旅游业发展“三带十区八线”总体格局。围绕环太湖滨水休闲乡村旅游带、西部自然生态乡村旅游带、东部水乡民俗乡村旅游带,加快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建设,构筑乡村旅游产业“三带十区”发展大格局。着力提升市本级旅游发展水平,有效增强中心城区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构筑中心城市南太湖度假板块、菰城景区文化旅游板块(含南郊风景区)、妙西茶文化旅游板块、南浔古镇文化旅游板块、荻港水乡文化旅游板块(含和孚桑基渔塘文化旅游)等本级旅游五大功能区块。&&&&(五)加快旅游大平台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休闲理念,强化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旅游综合体四大平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支持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浔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完成南浔古镇5A级景区创建,启动莫干山、仙山湖、安吉灵峰、大竹海5A级景区创建。以4A级菰城景区为核心,以城南旧事文化为依托,联动南郊风景区、天下湖品景区,加快市区旅游产品整合提升力度,整合分散的旅游景点、文化场馆,逐步实现集中统一营运,为中心城区整体打造5A级菰城景区奠定基础。力争到2017年,全市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1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以上。深化长兴水口茶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南浔荻港古村&(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等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乡村十景”)建设。积极培育东吴国际广场、月亮酒店、长兴海洋城、安吉天使乐园等十大旅游综合体。力争到2017年,全市每年推进旅游重点项目30个以上,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其中有15个以上的旅游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六)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全面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创新并推广中国乡村度假“湖州模式”。积极争取国际乡村度假示范区和国家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首选、国际知名的乡村度假胜地。实施乡村旅游人才“送培训下乡”计划,每年免费培训人数不低于300人次,成立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完善中国乡村旅游网,充分发挥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的积极作用。力争到2017年,全市打造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市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5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产业示范县、&10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00个省级特色乡村民宿(“湖州人家”)。&&&&(七)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以乡村度假和滨湖度假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旅游产品由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转变。推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用足用好湖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休闲购物、体育旅游、医疗旅游、研学旅游、宗教旅游、房车旅游、低空旅游、自驾旅游、游艇旅游和健康保健养生等为重点的旅游新业态。大力培育童装、婚庆、高尔夫、温泉、滑雪、游艇、度假别墅等旅游特色潜力行业。促进星级饭店、精品酒店(会所)、主题酒店、特色乡村民宿、社会旅馆等旅游住宿结构多样化发展,鼓励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丰富产品供给。打造湖州杭州后街(德清)、渔人码头等十大品牌休闲街区,培育一批茶馆、咖啡店、酒吧、演艺吧、私人博物馆、创作室等精品休闲体验场所,提升旅游休闲内涵和品质。力争到2017年,全市重点建成5个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区、&6家省级特色文化主题酒店、&5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条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8个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5个省级中医药养生养老基地、&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八)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创新营销方法,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优化、细分客源市场,依托旅行社、著名旅游网站、重点景区景点,构筑起新型营销利益共同体。培育10家以上优质的地接旅行社,加大旅行社输送来湖客源和地接政策激励力度,着力巩固以上海为核心,杭宁、皖闽赣为两翼的泛长三角客源市场,大力拓展中原、华北以及珠三角客源市场,不断提高国内中远程客源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出台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证的配套政策,大力开发以港澳台以及日韩为重点的东南亚入境市场,稳步拓展欧美市场。围绕“清丽湖州、文化湖城”品牌,加快提升湖州旅游品牌形象,精心培育“游南浔古镇、品太湖神韵、赏菰城景区、购天下湖品、览美丽乡村”主题品牌旅游线路,全力打响“乡村旅游到湖州、滨湖度假在湖州”的特色旅游品牌。有效提升中国?湖州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等重大旅游营销节会品牌,健全市场化、产品化、品牌化、国际化运作机制。全面深化“湖州旅游月月红”系列活动,鼓励县区、乡镇举办规模适度、形式多样的旅游营销节庆活动,逐步培育全市十大品牌旅游营销节庆活动,全面构建多元化的旅游营销体系。完善全市旅游套票机制,培育“菰城一日游”品牌。不断完善智慧旅游营销服务平台和旅游信息化体系,加快推进湖州旅游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APP和湖州旅游手机报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城市”。&&&&(九)扩大购物旅游消费。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开发,深入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做大全市旅游商品(天下湖品)产业平台,逐步建立规划布局合理、政策体系完善、商品特色鲜明、市场秩序规范和旅游品牌响亮的旅游商品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全市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积极创建国家4A级天下湖品(购物)景区,培育100家旅游商品示范企业(基地),力争打造10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旅游商品领军企业、&5个以上省级四星级以上旅游商品购物点、&1个以上4A级购物景区,建设旅游商品强市。培育形成“湖州十大特产”,全面打响“天下湖品”湖州旅游商品特色品牌。&&&&(十)培育优强旅游企业。全面实施全市旅游“1+6”领军企业培育战略,加快培育全市十大综合性重点旅游企业(集团)和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商品、乡村旅游、旅游休闲娱乐六个十大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17年,培育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把湖州旅游发展集团培育成为年产值超3亿元的规模型龙头旅游集团,同时加快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构筑起跨国、跨地区经营体系,打造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第三方旅游电商平台做强做大,重点培育若干家有潜在优势的线上旅游企业。力争到2017年,全市拥有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6家、特色文化主题酒店6家、绿色旅游饭店30家;星级旅行社40家,其中五星级旅行社3家、出境旅行社3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酒店品牌10个。&&&&(十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将优秀旅游人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注重校企合作,支持我市大中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建设,强化旅游紧缺人才培养。强化导游服务中心建设,做好社会导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服务监管。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技术职称、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实施“五个一百”旅游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送一批领军人才到知名高校和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争到2017年,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旅游人才达10人以上,纳入全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以上。&&&&(十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品质旅游建设,编制《湖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产业体系专项规划》和《湖州市旅游交通建设专项规划》,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发展。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全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和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要在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设置规范的旅游交通标识。推动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完善旅游专线机制,拓展旅游专线班次和线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生态停车场建设,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绿道系统。到2017年,新建300公里旅游休闲绿道,改造提升10条旅游通景公路。加快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加快旅游免费无线网络建设,加强旅游咨询公共网站建设,大力推行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建好“湖州旅游(天下湖品)&e卡通”服务运作平台并逐步向“湖州市民卡”发展。加快自驾车营地建设,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游客接待设施。力争到2017年,完成4A级以上旅游景区综合环境整治,建设3个自驾车营地,新建或改建40座三星级以上的旅游厕所。&&&&(十三)提高旅游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健全游客满意度测评机制,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建立以游客评价为导向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依法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政府旅游安全职责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构建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对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旅游者进行风险提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特别是旅游景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景区价格监管,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指导价,严格控制门票价格上涨。规范和提升在线旅游企业。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三、保障措施&&&&(十四)强化旅游规划引导。在编制“十三五”等各类旅游发展规划时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相衔接,优先保障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规划、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应符合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及相衔接的其他规划,经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前置审查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上报审批后实施。强化旅游规划落地,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规划执行。&&&&(十五)加强旅游统筹协调。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要求,强化旅游综合协调职能。完善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职能,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量等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协作与配合,探索建立湖州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新农村、新型城镇化以及“两美”湖州建设。&&&&(十六)加大政府有效投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对旅游业的培育和扶持,加大对旅游规划、基础配套、产业提升、宣传营销、旅游节庆、项目招商、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支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和宣传营销经费。&2015年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5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以上。各县区根据实际需要在确定一定基数的基础上每年按不少于10%的比例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各级政府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完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旅游项目新建及提升改造、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行社积极开展地接业务和旅游商品开发,重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体奖励政策按《湖州服务业发展二十条》和《关于加快市本级旅游发展八条意见》中有关内容执行。&&&&(十七)加大惠企扶持力度。对餐饮住宿企业实行下调建筑消防设施及电器消防安全检测费、电梯检验费、污水化验费、锅炉安全检测费等收费标准20%;餐饮住宿企业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不高于居民用户收费标准。对旅游景区以外的游客集散中心等公益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蒸汽价格、税收征收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支持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可委托符合条件的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会展、会务以及出国境服务。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担保、再担保机构为旅游企业提供优惠服务。金融部门要积极争取旅游星级饭店的银行卡刷卡费率实行单笔封顶政策。&&&&(十八)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完善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措施,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地结构调整相结合。研究制定差别化旅游用地政策,编制《湖州市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供给。对政府投资符合规划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公共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与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加大土地供给,支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适当增加乡村旅游项目出让土地比重。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作价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利用清理出来的闲置建筑物、废弃矿山、腾退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富余房产、土地资源开发旅游。对旅游景区中农用地或未利用地,未改变用途和功能、未固化地面、未破坏耕作层的生态景观用地等,不认定为建设用地。对旅游景区范围内亭台楼阁等小型旅游设施用地,简化审批流程。对景区内临时建筑物,经申请可延长使用年限。市、县区每年要安排规划用地指标、农用地转用指标的一定比例用于旅游项目建设,对龙头性、带动性作用明显的重点旅游项目,以“一事一议”给予用地支持。&&&&(十九)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将推进落实国家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鼓励开展研学旅行,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对研学旅行应给予价格优惠。&&&&(二十)全面推进依法治旅。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不断提高依法治旅和依法兴旅水平。旅游、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黑导游”、“黑车”、“零团费”、“低价团”等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访查和监管约谈机制,行业协会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健全违法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推广旅游质量标准,积极培育一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加强游客文明旅游行为的引导,积极推进低碳、绿色出行,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做到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切实推动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 湖州在线新闻网站  综合新闻部: 2399192 设计制作部:  事业拓展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浙新办许可证编号:0052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1072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浙)字第665号 审图号:GS( [甲测资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后镇休闲度假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