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社会科学杂志浙江是什么剧层次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带头弘扬学风正气(图)
来源:新华网
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风浮躁问题比较突出,甚至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学风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风建设和抵制学术不端方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率先垂范成为期刊界的倡导者、践行者。  率先垂范 携手期刊界抵制学术不端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始终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弘扬优良的学风,面对时下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一直奔走呼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学界共同努力,产生了广泛影响。  早在200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武汉主办第七届全国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联合50家期刊共同签署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这在我国学术期刊界尚属首次,“声明”的发表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和规范学术道德起到推动作用。这个声明,在业内已经被称为“武汉宣言”。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认为,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净化公共学术平台,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倡导优良学风,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正是鉴于当前学风不端的现状,武汉这届期刊高层论坛决定宣布这项《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这一声明,标志着学术期刊将在学术界把自己主持学术公道、端正学风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来。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澳门举办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期刊界高层论坛,主题为“共同打造中文学术名刊学术期刊的用稿标准与评审标准”,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澳门共识》。“澳门共识” 呼吁两岸四地学术期刊同仁共同努力,深化交流,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努力推动两岸四地学术之发展与繁荣。  201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第三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又倡导两岸四地学术期刊共同签署了《台北合作倡议》,继续呼吁推进两岸四地学术期刊的交流合作,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探索建立权威、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推动学术的繁荣发展。  201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香港举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上,达成《香港愿景》。与两岸四地学术期刊界一道坚持以传承、创新与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严把学术质量关,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坚决抵制低水平重复研究,以增强学术期刊生命力。  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意识向学术领域的渗透,深刻地影响了原有的学术生态环境,对不良学术风气的蔓延起到一定程度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学术活动主体的学术期刊如何加强自律,抵制各种诱惑,维护期刊的声誉,在匡正学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中发挥导向作用,无疑是学术期刊办刊人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峰论坛的数十家学术期刊响应,将于2012年9月在沈阳发布《关于学术期刊加强自律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就增进学术期刊自觉意识,共同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环境达成共识。  这些文件的签署,是共同抵制学术不端、积极倡导优良学风的需要,也是两岸四地共同推动中华学术繁荣发展、走向世界的需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推动优良学风树立  一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学术期刊界以身作则,率先积极践行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行为自律规范。严格自律,是编辑人员应当时时切记的行为规范,其中包括法制自律、道德自律和风纪自律。在实施优良学风建设的行动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动引导科研人员、编辑人员将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行为准则的重要方面。  六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学术报刊的政治理论导向、学术导向和学风导向等三个方面出发,狠抓方向、严把质量,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稳步推进,刊发了一批重要文章,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着力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开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为骨干编辑记者配备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采编经验丰富、人品学问俱佳的资深编审作为导师,切实提高编辑记者,特别是青年编辑记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编辑业务能力,努力建立一支既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具有较高理论学术水平、较强管理能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队伍,以推动优良学风的树立,促进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编辑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  强化自律意识 严格审稿流程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报刊编辑出版机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中央对社科院“三个定位”要求,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严把质量。为确保期刊坚持正确的政治理论导向、学术导向和学风导向,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报六刊”在审稿方面严格实行三审制度、回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杜绝关系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属学术报刊有世界上最严格的编稿审稿流程。在学术质量面前,没有特殊关系,没有特殊机构,没有特殊个人。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价值观、利益诉求的渐趋多元、多样、多变,既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学术期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助长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人情稿”、“关系稿”屡禁难绝,抄袭剽窃、虚假注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学术失范行为频出,严重危及学术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保证“一报六刊”的政治方向、学术水平和学风导向,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规章。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形成了相互配套的《采编工作手册》、《校对手册》、《〈中国社会科学报〉版式手册》、《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四本手册,以严格的制度约束学术论文刊发过程中约稿、编稿、审稿、发稿等各个环节。例如,凡投给杂志社期刊的稿件,必须经总编室登记、分发。未经总编室登记、分发,不得进入审稿、编校流程。所有稿件严格执行三审制度,按照一审、二审、三审程序审稿。在回避制度方面,凡稿件作者与期刊编辑存在同学、师生、同事、亲属关系的,相应期刊编辑必须自觉回避,不得担任责任编辑,不得参与稿件审处。编辑室聘请匿名审稿专家,必须事先征得同意,履行报批手续。上发稿会的文章匿名审稿专家不得少于两人;跨学科稿件必须经相关学科编辑室和匿名审稿专家评审。期刊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不得向匿名审稿专家泄露作者信息,不得向作者泄露匿名审稿专家身份信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编辑内部关于稿件讨论和审处的情况。编辑部不得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审稿费。严格履行内部荐稿行为规范,等等。  为学术的健康发展发挥导向作用  对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和呼吁,学术期刊界给予了高度评价。  《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江中孝说:“30多年来,中国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与学术期刊界的努力分不开。学术期刊在倡导良好学风,推动学术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学术期刊应该在学风建设中有所作为,鼓励潜心研究,刊发精品力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界的领头羊,大家效法的榜样,也是学者向往的学术殿堂,在学风建设中具有标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努力,对遏制弄虚作假、重复发表文章等学术不端行为,为中国学术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浙江社会科学》主编俞伯灵指出,在学术产品的“生产链条”中,期刊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术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与部分学术期刊没有把好这一“出口关”有关。学术期刊在学风建设中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秉承严谨治学的学术风骨,恪守学术良心,秉承严明的学术原则。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有力的呼吁,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  学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荡涤中国学术界的不正之风,需要包括学者、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界及相关行政部门等各界的共同努力,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如此,我们一直期望的中国学术界的务实、正直、严谨、自律之风才会早日到来。  让学术界成为值得世人景仰的净土  为更好地促进学术繁荣、端正学风,我们还探索在世界学术期刊界率先公布《中国社会科学》编辑档案,让《中国社会科学》刊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经受国内外学术界最严格的检阅。  学风问题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但最根本、最深层次的还是一个学术评价体系问题。推动学风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学术综合评价体系,这需要各方面尤其是期刊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发挥独特优势,肩负起应有的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认为,要在学术界培育浩然之气,倡导正直之风;弘扬严谨治学,杜绝浮躁虚华。要鼓励学者以敬谨的态度对待学问,将科学研究作为千秋之事,坚持对历史负责,提倡献身学术,提倡坐冷板凳,提倡一丝不苟,反对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虚浮不实;反对追奇猎艳、戏说恶搞、夸夸其谈。要鼓励学者心怀天下,志存高远,不为虚名所诱,不为近利所动,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使我们的学者有品位、有尊严,使我们的学术界一归荡平正直之道,大兴求实谨严之风,成为真正值得为世人景仰的净土。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学术报刊建设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阵地,成为切实反映当代中国学术优秀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意义的当代智慧和精神的重要窗口。  链接:  《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武汉宣言)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风的蔓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条例、规范,但是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依然存在,败坏学风,阻碍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在学界乃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我们认为,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净化公共学术平台,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倡导优良学风,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为此,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的五十家学术期刊响应,共同发表如下声明:  一、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联手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二、从本声明公布之日起,凡向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投稿的文章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一经发现,立即撤稿(包括已通过终审的文章)。  三、参加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相互通报行为不端者的有关情况,并在各自刊物上对其曝光,揭露其欺骗行径,清除其不良影响。  四、凡被发现有任何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者,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十年之内拒发其任何文章,以示惩戒。  本声明旨在向学术界传递我们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倡导优良学风,努力为学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的决心。我们相信,只要学术界行动起来,学术不端行为定会无处藏身。  本声明由以下学术期刊共同签署  中国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武汉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学术月刊 宁夏社会科学 华中师大学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江西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广东社会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东南学术 社会科学战线 云南社会科学 求是学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江汉论坛 东岳论丛 中州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河北学刊 兰州学刊 学习与探索 湖北社会科学 学习与实践 社会科学辑刊 福建论坛 南京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 人文杂志 学术界 贵州社会科学 学术论坛化学刊 江海学刊 复旦学报 学术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社会科学研究 青海社会科学 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学报 寻根  《澳门共识》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乃学术菁华之重要载体。当今世界,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学术思潮不断变革,中学与西学互动,传统与现代并存,诸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学术期刊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宝贵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中文学术期刊以其独有之风范,呈学界积年累月之功,展博大深邃之思,在全球学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今日之情形,学术刊物如何肩负起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学术繁荣、促进文明进步之使命,实为期刊界同仁不可回避之根本问题。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的“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旨在加强中文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学术名刊,推动学术发展。第二届“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在澳门就此议题达成如下共识:  一、恪守“学术乃千秋之事”之良训,以敬业之心,谨慎之行,编辑出版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使学术期刊成为刊载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弘扬文明之平台。  二、秉承“学术乃天下公器”之原则,兼容并包,兼收并蓄,鼓励学术争鸣,倡导学术创新,扶持学派形成,使学术期刊成为不同观点讨论、交锋之平台。  三、坚持严谨求实之学风,积极健全编审制度,拒绝平庸,避免降低期刊水平。  四、加强编辑队伍之道德建设,明订编辑行为规范,一秉至公,折衷至当,塑造并维护学术名刊形象。  五、深化学术名刊之间的交流,探索多种合作形式,相互砥砺,和而不同,努力推动两岸四地学术之发展与繁荣。  《香港愿景》  推动学术名刊国际化转型 引领中华学术超越式发展  自2008年始,“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辗转于哈尔滨、澳门、台北,今日移师香港,商谈学术名刊国际化转型,志在书写中华学术超越式发展之篇章。  放眼当今世界,国际化大潮浩浩荡荡,不可遏止。两岸四地有今日天翻地覆之变化,包括学术进步与繁荣,须臾不可分离于国际化之深度参与。是故,国际化攸关华文学术期刊之大业。然则,华文期刊国际化绝非拾人牙慧,唯西方学术马首是瞻;其职志在于以本土化为根基,将地方性经验提升至理论高度,推动知识全球性再生产,拓展名刊世界学术影响力,实现中华学术超越式发展。  香港素以国际化闻名于世,并因此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国际化高等学府亦跻身世界名校行列。此次论坛驻足香江,思索期刊国际化,其象征意义显明。中华学术不止于两岸四地,华夏文明虽饱经沧桑,但连绵不绝;无数海外华人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对中华文化坚定认同。展望未来,“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将走向华语世界之更广阔舞台,联合全球华人与华文学术刊物,共攀中华学术新高峰。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的“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旨在加强华文学术期刊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发展。第四届论坛与会代表,在香港就华文学术期刊国际化及其超越式发展达成如下愿景。  一、坚持以传承、创新与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明确定位,办出特色,以此吸引国际学术之关注,在全球学术期刊界享有应有的地位。  二、遵循国际学术规范,严把学术质量关,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坚决抵制低水平重复研究。  三、坚持国际化办刊方针,实现稿件来源、评审制度、编辑出版、发行模式的国际化,扩大期刊作者群与读者群。  四、实施网络化建设,推进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开辟期刊生存与发展新空间。  五、加强队伍建设,鼓励编辑人员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动态,建设一支通学问、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推动中西学术期刊界、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办刊理念,拓宽期刊发行管道,增强学术期刊生命力。
(责任编辑:UN100)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太可怕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浙大国内二级刊物名录
浙江大学国内二级学术期刊名录(2002版)
★1、人文、社会科学★★★★★
1.1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学术交流10
江西社会科学1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2 江海学刊13 江汉论坛14 社会科学15
江苏社会科学16 社会科学辑刊
17 学术研究18 世界知识1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1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4
甘肃社会科学2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 求是学刊28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9 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 思想战线
33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34 北京社会科学35 天津社会科学36
浙江社会科学37 浙江学刊3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39 战略与管理40 探索与争鸣41
求索42 百年潮43 读书44 中州学刊45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46 学术界47
开放时代48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内的原生文献(即一次文献)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类
1 毛泽东思想研究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4 教学与研究
5 理论前沿
1.3 哲学类
1 哲学动态2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3 中国哲学史4 现代哲学5
心理学动态
6 齐鲁学刊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8 周易研究9 道德与文明10
11 人文杂志12 心理发展与教育13 应用心理学14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 心理学探新
1.4 宗教类
1 宗教学研究2 法音3
4 中国道教5 中国穆斯林6
中国天主教
7 天风8 世界宗教文化9
当代宗教研究
1.5 统计学类
1 中国统计2 统计与决策
3 数理统计与管理4 上海统计
5 浙江统计
1.6 民族学类
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世界民族4 贵州民族研究5 西北民族研究
6 黑龙江民族丛刊7 回族研究8 民族论坛9 云南社会科学10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1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中国藏学14
西域研究15 西藏研究16 满族研究
1.7 政治学类
1 社会主义研究2 学习与探索3 国外社会科学4
科学社会主义5 国外理论动态6 现代国际关系7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8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9
当代世界10 东欧中亚研究11 当代亚太12 欧洲13 外交学院学报14 法国研究15
16 西亚非洲17 美国研究18 拉丁美洲研究19
东南亚研究20 南亚研究21 党建研究22 探索23 求是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5
理论学刊26 理论与改革27 和平与发展28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9 理论导刊30
31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32 特区理论与实践33 党的文献34
台湾研究集刊35 中国机构36 青年研究37 当代青年研究38 妇女研究论丛39 工会理论与实践40
党建41 当代思潮42 新视野43 理论探讨44 社会科学研究
1.8 社会学类
1 中国社会工作(改名:中国社会导刊)2
中国社会保险(改名:中国社会保障)
3 社会 4 人口研究5 人口与经济6
7 人口与计划生育8 中国人才9 人才开发10
1.9 法学类
1 法学评论2 法律科学3 比较法研究4
法学家5 知识产权6 现代法学
7 法学8 政治与法律9 法商研究10
公安大学学报11 犯罪与改造研究
12 著作权13 人民检察14 人民司法15
行政法学研究16 中国监狱学刊
1.10 综合性经济类
1 经济学动态2 经济评论3 当代经济研究4 宏观经济研究5
特区经济6 经济体制改革7 经济问题探索8 经济纵横9 上海经济研究1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1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2 南开经济研究
13 经济科学14 江苏经济探讨15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6
南方经济17 浙江经济18 中国劳动科学19 港澳经济20 经济改革21 中国国情国力22
当代经济科学23 生产力研究
24 经济与信息25 改革与战略26 中国房地产27
城市发展研究28 北方经济29 中国物资流通30 中国经济问题31 经济经纬32 中国流通经济33
经济论坛34 中国技术经济科学
1.11 世界经济类
1 世界经济研究2 东北亚论坛3
现代日本经济
4 亚太经济5 国际经济合作6
世界经济文汇
7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8 国际经济评论9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12 农业经济类
1 农业经济2 中国农垦经济3 农场经济管理4
经济问题5 林业经济6 农村经济
7 农村经济导刊8 江苏农村经济9
中国农村观察10 江西农业经济11 世界农业12 南方农村
13 乡镇经济14 生态经济15 农业技术经济16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7 渔业经济研究18 中国土地科学
1.13 工业经济类
1 煤炭经济研究 2 企业经济3 现代企业导刊4 上海企业5
6 企业活力7 改革8 经济与管理研究9
工业技术经济
10 集团经济研究 11 经营与管理12 邮电企业管理13
中国轻工业经济
1.14 贸易经济类
1 商业经济研究2 商业经济与管理3
价格理论与实践4 国际经贸探索5 国际贸易6 中国物价
7 中国经贸导刊8 北京商学院学报9 价格月刊10
对外经贸实务11 商业研究12 财贸研究
13 财金贸易14 国际商务 15 商场现代化16
商业经济文荟 17 国际商务研究
1.15 会计类
1 上海会计2 财会研究3 中国审计4
财务与会计5 中国农业会计
6 广西会计7 财会通讯8 四川会计9
财会月刊10 审计与经济研究
11 教育财会研究12 审计理论与实践13
审计研究14 中国资产评估15 预算管理与会计(原名:预算会计)
1.16 财政类
1 财政研究2 税务与经济3 财经问题研究4
湖北财政研究5 当代财经6 财经研究
7 税务研究8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 财经科学10
上海财税11 税收与企业
12 财经理论与实践13 财经论丛14
涉外税务15 中国财政16 中国税务
1.17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
1 金融理论与实践2 银行与企业3
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国际金融5 金融与经济6 国际金融研究
7 中国投资8 中国投资管理9 农村金融研究10
广东金融11 保险理论与实践12 中国金融13 上海金融
14 投资研究15 保险研究16 上海保险17
证券市场导报18 浙江金融19 中国保险
1.18 管理学类(含科学学)
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 中国科技论坛3 预测4
管理工程学报5 研究与发展管理6 管理现代化7 中外管理8 宏观经济管理9 南开管理评论10
中国软科学
11 管理科学学报12 科学管理研究13 中外科技信息14
未来与发展15 外国经济与管理16 经济管理17 中国管理科学18 中国行政管理19 人类工效学20
实验技术与管理
21 科技进步与对策22 软科学23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4
管理信息系统25 企业管理26 国有资产管理27 工业工程与管理2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9
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学
1 编辑学报2 编辑学刊3 中国记者4
新闻战线5 中国图书评论6 新闻大学7 新闻与写作
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9 新闻界10
新疆新闻界(改名为:当代传播)11 编辑之友12 出版发行研究13 国际广告14 大学出版
15 国际新闻界16 现代传播17 新闻实践18
现代广告19 图书发行研究20 新闻记者
1.20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
1 图书情报工作2 图书馆杂志3 图书情报知识4
情报理论与实践5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6 情报资料工作7 图书馆8 图书馆论坛9 图书与情报1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1 情报科学12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3 图书馆建设14
1.21 档案学类
1 档案学通讯2 中国档案3 浙江档案4
档案与建设
5 兰台世界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
8 档案管理9 档案10 上海档案
1.22 教育综合类
1 教育评论2 教育理论与实践3 教育研究与实验4
外国教育研究5 教育与经济
6 外国教育资料(改名:全球教育展望)7 中国教育学刊8
上海教育科研9 人民教育
10 教育科学11 山东教育科研12
现代教育论丛13 教育探索14 课程、教材、教法
1.23 学前教育类
1 学前教育研究
2 学前教育
3 早期教育
1.24 初等、中等教育类
1 普教研究2 学科教育3 上海教育4 北京教育5
天津教育6 中小学管理
7 班主任8 中学语文教学9 语文教学通讯10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1 物理教学
12 化学教学13 历史教学14 思想政治课教学15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6 外国中小学教育
1.25 高等教育类
1 中国高等教育2 中国大学教学3 思想教育研究4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5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6 高等理科教育7 江苏高教8 高校理论战线9
高教探索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1 黑龙江高教研究12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3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4 高等农业教育15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26 其他教育类
1 中国成人教育2 中国电化教育3
现代远距离教育4 教育与职业
5 上海成人教育6 职业技术教育7
中国电大教育(改名:中国远程教育)8 电化教育研究
9 农村成人教育10 中国特殊教育11
开放教育研究
1.27 体育类
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 体育与科学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5 体育学刊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7 体育文史(改名:体育文体导刊)8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9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0
浙江体育科学11 中国学校体育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
1 语文建设2 修辞学习3 汉语学习4 民族语文5
语言与翻译
6 方言7 语言教学与研究8 语文研究9
10 世界汉语教学11 辞书研究12 语言文字应用13
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
1.29 外国语类
1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 外语学刊3 外语教学4
5 中国俄语教学6 日语学习与研究7
中国科技翻译8 外语与外语教学
9 外语电化教学10 外语界11
上海科技翻译
1.30 世界文学类
1 国外文学2 世界文学
3 当代外国文学4 译林
5 俄罗斯文艺6 外国文学动态
1.31 中国文学类
1 当代作家评论2 红楼梦学刊3 鲁迅研究月刊4
文艺争鸣5 新文学史料
6 中国文学研究7 明清小说研究8 民族文学研究9
通俗文学评论10 文艺理论与批评
11 名作欣赏12 小说评论13 当代文坛14
文学自由谈15 中国比较文学
1 收获2 十月3 当代4 人民文学5 上海文学6
北京文学7 大家8 中国作家
9 中篇小说选刊10 小说月报11 解放军文艺12 钟山13
花城14 天涯15 诗刊
16 散文17 青年文学18 作家19 清明20
民族文学21 儿童文学22 民间文学
1.32 艺术类
绘画、书法、摄影:
1 新美术2 美术3 书法研究
4 中国书法5 美术观察6
7 装饰8 民族艺术9 中国摄影
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 音乐研究3
4 中国音乐5 人民音乐
6 黄钟7 音乐创作
舞蹈、戏剧:
1 中国戏剧2 剧本3 戏剧艺术4
5 戏曲艺术6 中国京剧7
8 艺术百家9 舞蹈10
歌剧艺术研究
电影、电视:
1 电影艺术2 当代电影3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4
5 中国电视6 电影创作7 电影通讯8
9 当代电视10 电视研究11 电影新作12
中外军事影视
1.33 历史类
1 史学史研究2 文博3 清史研究10
民国档案11 当代中国史研究12 中国农史
4 史学月刊5 中国史研究动态6 史林13
安徽史学14 文史哲15 中国文化研究
7 史学集刊8 历史档案9 抗日战争研究16
文史知识17 军事史林
1.34 文物考古类
1 考古2 文物3 考古与文物
4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5 江汉考古6
故宫博物院院刊
7 中国典籍与文化8 敦煌学辑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大学校训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