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莫雷实验区域

第三方登录
库里战哈登!一场智与勇的对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库里和哈登是今年常规赛MVP评选的前两名,西决正面交锋也因此备受关注。在已经进行的两场比赛中,他俩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前者场均34分6个篮板5次助攻,后者场均28分11个篮板9次助攻,分差还远比2-0来得接近。这是NBA进入近代工业化篮球后,越发罕见的巨星对飚。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俩人为何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勇猛的哈登 作为当今联盟最顶尖的得分手,哈登总是给人一种比较另类的感觉。他喜欢扛着炸药包往内线冲,用异于常人的节奏感和对抗方式博取罚球。比起库里那种人见人怕的伟大射手,哈登的射术更接近于“优秀”的行列。他的外线准心不能算十足稳定,且火箭也没有足够的主攻点或战术体系让他空位投篮。 至于中距离?那不是哈登的菜。火箭沉迷于讲究得分性价比的“莫雷区域”,常规赛全队每晚只在禁区外的中间区域出手8.9次,别说和倒数第2的76人(14.9次)都有不小距离了,甚至要少于阿德和安东尼两位行尊。这种极度追逐效率的方式在结果上或许收获颇丰,过程上却难免不入部分人的法眼,毕竟观赏性与前辈大神们相差甚远。 但话说回来,哈登在持球比重上,其实遵循的还是老派巨星以点带面的路数。他率领的火箭并不刻意讲究传导,球长时间停在一个人手上是家常便饭。下面这句话不是笔误:哈登常规赛在外线单打了576次,比勇士全队还多(571次)。对手出于忌惮往往会重兵包夹,试图让火箭配角群来解决问题。 理论上讲,如此防守方式通常是敌我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火箭搏的是外线足够高产就有爆发的时候,对手则寄望于只要不高效就打不死人。这也就是为何该队经常表现出两种面目,不稳定程度大过任何一线劲旅。有趣的是勇士偏不这么做,他们就是无限换防逼你单挑,只有到了篮下才增加兵力。 两场比赛下来,哈登面对的就是“千手观音”式的布阵。2.01米的汤普森单防叫掩护,挡掉以后换成2.01米的格林,挡拆有没有基本没区别。此刻勇士最骗人的地方在于,他们号称“一大四小”或者“全小球阵容”,实际上清一色小前锋配置根本不“小”。换防哈登的前场在灵活性上不会吃亏,换防掩护者的后场在对抗方面同样不会。 没有人比约什-史密斯更受影响。他本来的优势就是比正统大前锋要灵活,比小号侧翼又要强壮。但几次碰到汤普森换防,他背身单打的效果都只能用荒腔走板来形容。本来约什和霍华德的双内线挡拆,碰到那种速度不够的对手也很好用(比如小牛),遭遇勇士就完全失灵了。火箭的后遗症还包括外线没法出空位,三分产量被对手的各司其职锁死了。 对此麦克海尔是如何应对的呢?造失误推节奏的本分不能丢,落阵地的话会让配角在禁区边上靠无球掩护接近篮框,吸引包夹后再往对侧分球。这样做能减小哈登的体能消耗,只是火箭跑战术刻意为之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人打几人站桩看的局面时有发生,并不是那种阅读对方阵型后才做出的自然反应。 在霍华德的使用上,火箭应该意识到他现在在低位是打不死人的,季后赛运一步以上命中率就从7成降到3成太吓人了,首战次节连续失误直接导致优势被蚕食。不过他现在也不那么经常出去做掩护,大意就是比起把博格特牵出禁区再顺下,拼抢进攻篮板更加重要。专注于无球的魔兽效率无可指摘,却也有上限可言。 事已至此,勇士孤立哈登的目的算是初步达到了。两场下来只有阿里扎和琼斯,能靠持球主攻分担些许压力,还都是缺乏变向和虚晃的硬桥硬马强上。结果哈登是怎么回应的?你不是自负于侧翼单防天下无双吗?我就把全套武器拿出来给你看!那台一旦内线被封就开始外线试手感的新派效率机器不见了,有的是中距离招招见血的老派杀手。 没错,哈登的进攻方式仍然不那么美如画,仍然局限于招牌式的后撤步跳投。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他平时很少干的事情,毕竟任何时段的数据均不支持他是顶级的中距离射手。外媒在展望这轮系列赛时曾这样写道:“他能投进中距离,常规赛打勇士的准心却不过4成而已。逼他在‘反莫雷区域’出手,已经是足以改变系列赛形势的巨大胜利了。” 很显然两场下来的“胜利”并不怎么巨大。你可以说火箭大部分时间在追分,连败中有其必然。只是那又如何?NBA最棒的持球高手被对手用单防对待,该给出的回应就应该是这样的。哪怕今天最后时刻痛失翻盘机会,哈登也只是输给对手更均衡的阵容而已,在个人较量上丝毫不落下风。全联盟以有球带动队伍的头两把交椅,还都是属于名字里有“詹姆斯”的男人。 聪明的库里 看到这里如果你是库里球迷可能会有意见:如此评价把新科MVP置于何地?但库里本季的蜕变,恰恰是源自有球戏份的减少。名义上他仍然是勇士最可靠的战术发起点,只不过他的持球时间根本不是老派巨星级别的,快传快射才是其看家法宝。火箭特殊的布置,则将其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灰熊防挡拆包夹库里不同的是,火箭也会采取单人换防的策略。从约什到琼斯到霍华德再到卡培拉,都和库里在外线单挑过。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都还有水准以上的运动能力,不会像兰多夫那样逼对手玩“我防谁就找谁掩护”的把戏。而勇士也很受用如此布阵,毕竟大家都是运动型锋线,情况还是和换防哈登有巨大区别的。 第一个区别当然是持球人的体型差。火箭内线群再快,动作速率也没法和控卫相比。他们在单防时往往会留一个身位防止库里突破,这种空间防埃利斯可能有用,对库里就足够他出手了。第二个区别则是如前文所言的,你让汤普森低位顶约什无需担心,换成是库里原先的防守者顶格林呢? 还别说,这两场比赛格林的任务,已经不像次轮那样是需要在空位证明自己,而是屡屡用背身来欺负矮小得多的特里或普里吉奥尼,以及身高不吃亏但力量远逊的布鲁尔。魔兽在场能够一定程度弥补这种损失,但他只要太早协防就容易漏空切给博格特。格林的传球能力也不是盖的,系列赛助攻数领跑全队即是明证。 简言之就是,勇士能靠一次挡拆制造出两种错位,火箭连一种都做不到。这就是双方在阵容上的天然落差,即便哈登与库里、约什与格林之类单摆出来似乎没有很大区别。何况个子越小的球员越容易受阻于掩护,这里指的不仅是有球的还包括无球的,两场下来库里得到大量的接球投篮机会。 类似的场面数不胜数,给库里送出助攻的球员包括利文斯顿、伊戈达拉甚至格林。这些人有很强的摆脱后吸引包夹的能力吗?没有,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弧顶把球控好,等库里用灵活的身型跑出位置并及时送到位。从视觉上看,这不是乔丹科比那种持球大神的英雄球,但能跑接投一气呵成也是难得的技术活,昔日也只有米勒阿伦等极少数人可以做精。 此时火箭最会摆脱掩护的贝弗利伤了,纸面上防守功力最佳的阿里扎又被汤普森牵去(防得着实不错),自己还有防无球走神的毛病就很伤人了。火箭靠运动力和哈登的发挥无限拉近俩队的差距,但赛前预计的错位能力就是差一点,无球能力就是差一点的距离是没有变的。这让他们总是比对手打得更辛苦,才是两场惜败最头疼的地方。 而落实到哈登和库里身上就是,哈登打得越来越像控卫,他或许以前总给人一种打法取巧求易的感觉,现在被逼得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能完成人所不能才是赢下勇士的希望所在。库里则打得越来越像分卫,不管之前有多少逆天进球,更依赖队友就能让比赛往希望的方向推进,简化难度才是硬道理。 结语:其实两种比赛哲学并没有高下之分,好的球星就应该是没有资源的时候足够勇敢地站出来,有资源的时候又足够聪明地利用它。西决哈登用勇猛,库里用智慧证明了自己无愧于联盟巨星的地位,俩队对锋线单防能力的自信则放大了这种星与星的较量。我们不必再看到那种死命包夹主角后互较配角的场面,希望这样的比赛能多来几场。(来源:新浪体育) (责任编辑:范雪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当前位置: &
库里战哈登!智与勇的对决(2)
20:06:51 &新浪体育 & &
&&&&在霍华德的使用上,火箭应该意识到他现在在低位是打不死人的,季后赛运一步以上命中率就从7成降到3成太吓人了,首战次节连续失误直接导致优势被蚕食。不过他现在也不那么经常出去做掩护,大意就是比起把博格特牵出禁区再顺下,拼抢进攻篮板更加重要。专注于无球的魔兽效率无可指摘,却也有上限可言。
&&&&事已至此,勇士孤立哈登的目的算是初步达到了。两场下来只有阿里扎和琼斯,能靠持球主攻分担些许压力,还都是缺乏变向和虚晃的硬桥硬马强上。结果哈登是怎么回应的?你不是自负于侧翼单防天下无双吗?我就把全套武器拿出来给你看!那台一旦内线被封就开始外线试手感的新派效率机器不见了,有的是中距离招招见血的老派杀手。
&&&&没错,哈登的进攻方式仍然不那么美如画,仍然局限于招牌式的后撤步跳投。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他平时很少干的事情,毕竟任何时段的数据均不支持他是顶级的中距离射手。外媒在展望这轮系列赛时曾这样写道:“他能投进中距离,常规赛打勇士的准心却不过4成而已。逼他在‘反莫雷区域’出手,已经是足以改变系列赛形势的巨大胜利了。”
&&&&很显然两场下来的“胜利”并不怎么巨大。你可以说火箭大部分时间在追分,连败中有其必然。只是那又如何?NBA最棒的持球高手被对手用单防对待,该给出的回应就应该是这样的。哪怕今天最后时刻痛失翻盘机会,哈登也只是输给对手更均衡的阵容而已,在个人较量上丝毫不落下风。全联盟以有球带动队伍的头两把交椅,还都是属于名字里有“詹姆斯”的男人。
&&&&聪明的库里
&&&&看到这里如果你是库里球迷可能会有意见:如此评价把新科MVP置于何地?但库里本季的蜕变,恰恰是源自有球戏份的减少。名义上他仍然是勇士最可靠的战术发起点,只不过他的持球时间根本不是老派巨星级别的,快传快射才是其看家法宝。火箭特殊的布置,则将其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灰熊防挡拆包夹库里不同的是,火箭也会采取单人换防的策略。从约什到琼斯到霍华德再到卡培拉,都和库里在外线单挑过。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都还有水准以上的运动能力,不会像兰多夫那样逼对手玩“我防谁就找谁掩护”的把戏。而勇士也很受用如此布阵,毕竟大家都是运动型锋线,情况还是和换防哈登有巨大区别的。
&&&&第一个区别当然是持球人的体型差。火箭内线群再快,动作速率也没法和控卫相比。他们在单防时往往会留一个身位防止库里突破,这种空间防埃利斯可能有用,对库里就足够他出手了。第二个区别则是如前文所言的,你让汤普森低位顶约什无需担心,换成是库里原先的防守者顶格林呢?
&&&&还别说,这两场比赛格林的任务,已经不像次轮那样是需要在空位证明自己,而是屡屡用背身来欺负矮小得多的特里或普里吉奥尼,以及身高不吃亏但力量远逊的布鲁尔。魔兽在场能够一定程度弥补这种损失,但他只要太早协防就容易漏空切给博格特。格林的传球能力也不是盖的,系列赛助攻数领跑全队即是明证。
&&&&简言之就是,勇士能靠一次挡拆制造出两种错位,火箭连一种都做不到。这就是双方在阵容上的天然落差,即便哈登与库里、约什与格林之类单摆出来似乎没有很大区别。何况个子越小的球员越容易受阻于掩护,这里指的不仅是有球的还包括无球的,两场下来库里得到大量的接球投篮机会。信息加载中...
科学·教育·思想
年代认知科学兴起以后,对儿童科学概念学习的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也是关注的重点。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在线研究活体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过程,使我们对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也成为新出现的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 或神经教育学,Neuro-Education,)的研究重点。下面介绍两个例子。
电影&Private& Universe&。.这是一部美国获奖的科教片,实地记录了学生对有关电回路和四季概念的学习过程。一些学生尽管很优秀,但是在改变他们的错误前概念时,同样是很困难的,哈佛大学的学生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人们依据不同的学习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而且希望找到对某些核心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但是结果仍然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位于边缘系统的海马区和副海马区激活表示明晰性记忆发生《2》;当需要监测误差和冲突时,前扣带回会激活《3》等等。神经科学已经得到了许多和记忆、学习、注意、推理过程与脑激活区域的关系,因此,为我们在脑、心智和教育的交叉学科领域里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基础,现在可以用
》。在物理领域里,有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自由落体运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从亚里斯多德提出有关自由落体的观点以后,他的错误的观点维持了两千年,直到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才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可见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概念并不是自发地就可以建立的。Dunbar设计了一个电脑上运行的电影,让电脑的屏幕上依次显示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一种情况是两个同样的小球下落;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下落。如果是在不存在摩擦力的情况下,要求受试者判断两个球下落的速度是否一样,它们是同时到达地面,还是一快一慢,一先一后到达地面。受试者由两组人组成,一组是至少在物理方面学过五级物理课程的物理系大学生,另一组是普通的没有受过大学物理教育的成年人,两组受试者的选择考虑了在SAT考试和性别上相类似的基础条件。实验时,要求被试者观看电脑的屏幕,看到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时,按下手边的按钮,同时用功能核磁共振脑成像仪对受试者的脑部进行实时成像。
 Parahippocampal Gyrus)被激活;表示这两个脑区在运作;而当结果和受试者的预期不一致时,前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Anterior Cingulate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激活增加,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是和他们的理解冲突的。我们知道,尾核是基底节的一部分,它的激活表示学习过程发生,而副海马区是形成明晰性记忆的重要区域,前扣带回激活表示受试者有认知上的冲突。在不同大小的球以同样的速度下落时,学过物理的学生脑中的尾核和副海马区激活,说明他们已经接受了正确的有关自由落体的科学概念,学习过程发生。物理系的学生看到球落下的速度不一致时,不符合他们学过的物理理论,他们的前扣带回激活增加,表示了概念上的冲突。而普通的成年人显示的结果则相反,他们在观看大小不同的两个球先后落地时,脑中的尾核和副海马区激活;而在看到两个球同时到达地面时,他们的前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激活增加。这个实验说明即使是成年人,没有经过认真的科学教育,他们仍然持有伽利略以前的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错误概念。
在实验中发现,即使是物理系的大学生,在他们看到错误的图像时,内侧前额皮层也是被激活的,只是因为结果和学生现在持有的概念不符合时,他们会抑制原有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新的和不同的观点,认为物理系的学生既表现为建立了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但是并没有重构他们的知识,而是在接受了新的知识以后,在激活他们正确的概念以后,抑制了他们原来的前概念。物理系的学生不管是在看到正确的概念,还是不正确的原有的概念的影像出现时,他们的内侧前额皮层都被激活了。但是在前概念出现时,内侧皮层被激活的同时,前扣带回也被激活.
2.&& ,可以在此博客中下载。
3.&&&& 4: 215-222
4.&&&& ,In press: K. Fischer & T. Katzir (Eds.), Building Usable Knowledge in Mind, Brain, &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发布于日 15:32 |
阅读数(42809)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最近来访我
我最近看过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93
评论数量:4383
访问数量:3821737日历查看日一二三四五六78次3分!火箭勇士破纪录 密集恐惧慎入来源:新浪
三分和篮下密密麻麻,中距离大片空白
  新浪讯 西区季后赛第四战,休斯顿火箭在主场以128-115击败了金州勇士,将大比分扳成1-3。勇士与火箭带来了一场超时代的篮球赛,勇士投出了46记三分,火箭投出了32记三分。两队携手创造了多项纪录。
  火箭守住了自己的主场,避免了被横扫,而勇士虽然伤了库里,但好在并无大碍,另一名大将克雷-汤普森倒是打出了状态,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但如果你能拿到一张双方本场比赛的投篮分布图,那么密集恐惧症患者请慎入。因为两支球队几乎都是秉承了现代篮球的规律,投篮选择非常几乎都遵循了&莫雷区域&&&要么三分球,要么内线攻,中距离能不投就不投。所以在投篮分布图上,就呈现为篮下和三分线外一圈有密密麻麻的进球点,令人咋舌。
  火箭和勇士的投篮选择有多极端?勇士此役三分球出手46次,命中20球;火箭三分球出手32次,命中17球。均创造了多项纪录。
  勇士单场三分球出手46次,已经创造了NBA历史季后赛单场出手数纪录。此前NBA历史上季后赛单场三分出手纪录是由亚特兰大老鹰在日创造的,当时老鹰面对印第安纳步行者,单场三分球出手44次,命中11球。
  勇士单场命中20记三分,同样是NBA历史纪录。此前,达拉斯小牛在日对阵洛杉矶湖人时单场三分球32投20中;日,西雅图超音速在面对休斯顿火箭时也曾三分球27投20中。这两支球队都取得了当时比赛的胜利,而勇士也是历史上第一支单场投中20记三分,但最终输球的球队。
  至于勇士自己的队史纪录,三分出手纪录是41次,勇士在今年季后赛首轮面对鹈鹕时做到了这一点,不过那场比赛经历了加时赛。三分命中纪录为16次,日,勇士面对达拉斯小牛时三分球35投16中。
  勇士创造了纪录,火箭相较而言没那么极端。火箭曾在日对阵雷霆时单场三分球37投12中,37次三分出手也是火箭的队史纪录。即便本赛季,火箭对阵快船时,也曾4次三分出手超过30次,其中有两场出手数达到33次。火箭单场三分命中17球,则是球队历史第二高纪录,日,火箭对阵爵士时曾单场三分球28投19中。
  火箭和勇士合计三分球出手78次命中37球,两项数据都是NBA历史纪录。此前的纪录也是火箭保持,他们在日对阵雷霆时,与雷霆各自出手35次三分球,两队合计投出70记三分,成为当时的历史纪录。
  (咕哒)
责任编辑:小龙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华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过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注明“来源:“华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注明“来源:非“华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华讯网的观点,只代表个人观点或其他网站的观点,对其是否真实性一律不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联系客服给予处理。
关于的15/05/26
更多相关搜索:华讯网推荐搜索: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9月5日,2014中国足协杯公布半决赛具体比赛日期和时间。两场半...[]
晨报记者黄宇龙报道 第五届陈毅杯业余围棋公开赛(本赛)五一期间在上海应昌期围棋...[]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4日,勇士客场轻松击败国王;开拓者主场以1分的优势险胜爵士...[]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9日,雷霆主场疯狂进攻,以131-108大胜快船。 雷霆(26-25)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华讯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体育频道48小时人气排行 点击295次
 点击200次
 点击200次
 点击200次
 点击200次
 点击200次
 点击200次
 点击200次
体育频道推荐产品
本期热点标题点击数1295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莫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