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下泄加剧了长江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湖区的旱情为此观点提供依据

您(@)目前可用积分:141416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三峡蓄水加剧长江中下游旱情 加剧资源性缺水
49681 次点击
546 个回复
19:19:55 发布在
三峡蓄水加剧长江中下游旱情 加剧资源性缺水日 16:04 来源:《t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峡工程与中下游的纠葛,已成为后三峡时期的“前沿科学”  文/《t望》新闻周刊记者 周勉张桂林汤耀国  “你看这个样子,怎么做生意?怎么打鱼?”面对“怎么不做生意”的询问,岳阳渔都码头几个打牌的渔民用慵懒的口气反问本刊记者。其时为10月20日下午2点,洞庭湖城陵矶水位21.62米。  渔都码头是岳阳市有名的水产交易市场,但时下一片萧条。浮桥两边渔船一艘挨一艘停靠着,船底淤泥里夹杂着花花绿绿的垃圾和一些腐烂的鱼尸。   “已经20多天没有水了,去年前年也这样。”渔民张旺阶说,“可能跟三峡大坝有关,但我们也不清楚。”  “三峡对中下游的影响很大。”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高四新认为,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水面缩小,产卵场与鱼的产量随之缩小。由于洄游通道受阻,洄游性鱼类也减少。“胭脂鱼、鲥鱼几乎看不到了。白鳍豚也很久很久没看到了。”  三峡工程与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纠葛,近年来慢慢浮出水面,一场中途杀出的旱情,更是把它抛到了台面上。  岳阳市水务局防汛办副主任陈伟力认为,三峡蓄水对当前中下游干旱只是起了加剧的作用,且补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但据观测,自2003年以来的初期蓄水期,三峡蓄水对洞庭湖也有不利影响,如造成饮水不利,加剧资源性缺水等。  除洞庭湖外,今年9月,江西方面与三峡总公司(当时未更名为集团)还曾就鄱阳湖水位发生过口水仗。据公开报道,2008年1月,鄱阳湖创下历史最低水位纪录,鄱阳湖水文局专家认为,部分原因是三峡水库月蓄水所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则认为,江西方面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三峡总库容393亿方,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方,长江每年经过三峡的水量是4500亿方,基本上没有留在水库。”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还进一步解释,根据三峡大坝的调度计划,汛期上游来水来多少放多少,不会影响坝下水位的变化;枯水期三峡给下游补水,长江水位肯定要高于以前。  过去多年,三峡之于生态的影响多集中在上游。随着正常运行期的逼近,中下游的地位明显上升。正在进行的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工作当中,“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已成为一个专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还对本刊记者透露,2006年,他曾在内部提出书面建议,须对三峡工程对中下游的影响进行专项研究,高层批示认为“值得重视”。  三峡与长江生态,主事者与研究者历来持“有利有弊”之论,此次对中下游亦如是。据本刊得到的后续工作规划大纲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后将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中下游供水及航运条件。然而,蓄水后清水下泄将明显改变坝下河道的水沙条件,可能对中游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岸坡稳定、通航条件和江湖关系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湖南省华容县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志宏介绍,由于清水下泄,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对下游河床和边坡的冲刷,2006年12月,华容县境内的天字一号河段崩岸300米,2009年2月新沙洲又崩岸200多米。  郑守仁则告诉本刊记者,清水下泄冲刷堤岸可能引发崩岸,但冲深河道亦有利防洪。  在规划大纲中,岸坡稳定虽属相对明朗的问题,但与三峡工程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如何尚不清楚,这进而影响到“合理分摊投资”。  更为模糊的是,前述引发争议的“江湖关系”,以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有可能产生的影响,规划大纲表示还待“观测研究”,“争取在认知上有所突破,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奠定基础”。  郑守仁认为“江湖关系”同样有利有弊,清水下泄冲深中下游河道,进湖流量会相应减少,是其弊。而清水含沙量低于蓄水前,洞庭湖区的严重累积性淤积将大幅度减少,洞庭湖寿命将延长,则是其利。  由中科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委等单位共同主编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还曾指出,长江进入洞庭湖水沙的大量减少,对洞庭湖水体环境将构成潜在影响,可造成湖区湿地结构发生新演替,影响珍禽候鸟的越冬栖息地和环境基础,威胁其生息。  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博士后丛培昊说:“只要不发生明显剧烈的环境变化,鸟儿是不会改变迁徙线路和栖息地的。”  他和采桑湖管理站站长高大力都担心,“如果水位变化频繁,水位不能有规律地稳定在某个范围,那就不容乐观了。”他们手上的数据表明,近年来,一些水利工程的蓄水放水加剧了这种不良影响。“不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即使存在这种影响,那也要经过长时间的观测才能看出来。”  “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这些问题就已经预见到了,但问题有多大,还需要实验、观测、提出治理方案。”郑守仁说,三峡工程原来设计冲淤平衡期为80~100年,后来由于上游水库拦沙,该期限还将延长,这意味着中下游将面临超过百年的清水冲刷等考验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suifengdao]
[古道西L瘦R]
[悲怆的音节]
[nixluwei03]
[嗨狄蜡客]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2:59 &&
文章提交者:风再起时GY4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文章提交者:百猫坊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再次呼叫小白扬 ============================再次呼叫“涨勃挺”。 ========================再次呼叫“真兽人”院士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4:19 &&
以后连长江都跳不成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6:11 &&
文章提交者:timhu1997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以后连长江都跳不成了。 -----------------------------------------去跳黄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3:47 &&
湖北鄂州遭十级大风和冰雹袭击[组图]日 09:04来源:荆楚网 作者:季动 王斌华 选稿:袁野 右边沉没在湖水中的渔船上还有失踪者使用的物品,揪心的搜寻还在进行。伤害了无数人的冰雹。鸡舍被掩埋。倒塌的民房。  【灾情回放】  “从没见过这大冰雹”  昨日上午9时30分,记者赶到鄂州梁子湖区沼山镇楠竹村湖边,村民们惊魂未定,岸边有小孩和妇女不停地在呼喊自己亲人的名字。  渔民金新民向记者回忆了灾情发生时可怕的场景。昨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沼山镇楠竹村40多条渔船,正在梁子湖水面结网作业。突然,湖面刮起了旋风,并下起了雨,随后雨水裹夹着鸭蛋大的冰雹砸在渔船上。湖面上没有躲避的地方,他们开船拼命往湖边赶。金新民说,他今年38岁,第一次见到这大的冰雹,大腿吓得发软,用手护着头。  灾难发生时,村民金泽日看到自己家楼房漏水,上到屋顶发现屋顶铺的瓦片全是洞,不一会,自己头部被鸭蛋大的冰雹砸了个大包。楚天报刊发行公司鄂州沼山镇发行站站长熊耕民家的房顶被掀翻,100多平方米的石棉瓦,以及碗大的木梁也全部被龙卷风吹到10米远的地上。熊耕民称,幸亏自己在家没出来,不然就要被砸伤了。  而沼山镇8组91岁高龄的柯苍英老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因家中屋顶被冰雹击穿,掉落的瓦片将其打死。  在沼山镇新桥村扶山的明正法养鸡场。明正法说,凌晨4时左右,雷暴天气突然而至,风雨夹带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他的养鸡场房倒棚塌,有千余只鸡被当场压死。据当场村民介绍,在沼山镇,像明正法这样,受这场雷暴天气严重影响的养鸡户不止一家。  据悉,鄂州梁子湖地区沼山镇、梁子镇、涂镇、太和镇、东沟镇等5个乡镇52个行政村,遭到局地性强对流天气伴随暴雨、大风、冰雹袭击,过风面积300平方公里,龙卷风中心最高风力达到九至十级。初步统计,鄂州梁子湖区油菜等农作物31285亩、林果13941亩受灾,畜禽14.33万只(头)死亡,厂房3198平方米不同程度损坏,价值60万元的产品损坏,8609间民房损坏,其中73间全倒,鸡舍、猪舍等种养设施6.19万平方米损毁。全区因灾总损失1.11亿元。  【村民自救】  从倒扣的渔船下救人  记者随渔民驾船进入梁子湖,看到有渔船和快艇不停在湖面搜寻。参与救人的渔民告诉记者,其实在灾难发生时,渔民间互救就开始了。  金新民回到家中,看家里房子没有砸垮,就在凌晨4时30分又回到湖边,当听到同村渔民说,有两条渔船没有回来时,金新民和另三个渔民又冒险把船开进湖面开始找寻。  这时湖面上传来呼救声“救命呀!救命呀!”之后声音越来越弱。4名渔民在搜寻了1000多米后,终于在湖中找到落水的渔民金辉鹏。金辉鹏被冰雹砸得鼻青脸肿。金辉鹏称,当时湖里浪非常大,他与同村金学民是一条船上作业,后来被巨浪掀翻了,金辉鹏被扣在船里。他抓住船沿后,翻到扣在湖中的船背上等待救援。与金辉鹏同船的另一渔民金学民(男,47岁)失踪。另外一条船失踪,船上是金辉鹏年过六旬的父亲金泽珍(男、64岁)和母亲张欢英(女、60岁)。  梁子湖区政府称,当地交通、安监、海事等部门正在与湖北省梁子湖区管理局密切配合,组织12条搜救渔船,加上3艘快艇、2艘巡逻船,沿湖搜寻,已经打捞出一条沉船,正在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和其他船只。  在湖区采访中,村民相互帮助清理瓦砾、重建家园的景象,四处可见。  【电力受损】  三个乡镇一度中断供电  当日上午,记者在沼山镇新桥村碰到正带队全力抢修电力设施的梁子湖供电分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说,据初步统计,此次风灾共造成梁子湖区35千伏太和变电站、35千伏公友变电站、35千伏全站停电;35千伏线路断杆断线1处;10千伏及以下线路倒杆断杆62处,断线38处;配电变压器烧毁12台;配电柜烧毁21台。  这位负责人说,该辖区内28条线路受损11条,5个乡镇有3个乡镇完全中断供电。主要原因是恶劣天气造成电网断线、断杆、树断压线造成断路。  目前,在一线参加抢修线路的人员有60余人,该区电网正在加紧故障排查,主要线路已于当晚恢复供电。据悉,参与抢修工作的梁子湖供电公司多名农电工家中受灾严重,但他们无暇顾及,一直奔波在供电抢修一线。这位负责人说,该区全部恢复正常供电需5天左右的时间。  【政府应对】  政府出台五大应急措施  灾情发生后,省领导高度关注,省长李鸿忠指示:“加强对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救人要紧。”  鄂州市委书记范锐平、市长陶宏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及救灾工作。当地政府采取五大紧急应对灾情:一是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当地交通、安监、海事等部门正在与湖北省梁子湖区管理局密切配合,组织12艘搜救渔船,加上3艘快艇、2艘巡逻船,沿湖搜寻失踪人员。二是全力预防次生灾害。供电部门积极抢修线路,深入厂矿企业、养殖场、民房排查安全隐患,对大牲畜等棚舍进行加固。三是全力救灾。已动员65户危房户进行搬迁,开通了“民政直通车”,对73户倒房户进行了异地安置。四是全面普查灾情。对全区工、农业、教育及基础设施损失和人员受伤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统计调查。五是确保信息畅通。区、镇两级党政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及时上报信息,动态报告灾情,确保救灾有力。  【权威解读】  回暖太猛引发强对流  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才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此次强对流发生过程和原因。  李才媛说,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因前段时间寒潮过后,天气回暖太猛引起的。前日气温保持较高水平,大气中中低层强劲的南风,与新南下的冷空气遭遇,发生了强对流天气。具体情况是,从昨日凌晨2时到5时以前,强对流天气自西向东扫过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地区,大部地区下了中到大雨,局部地区下了暴雨,在石首、云梦则分别下了60毫米和59毫米的暴雨(50毫米以上即为暴雨),而在鄂州梁子湖地区、大冶等地区则连续发生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典型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过程,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李才媛说,时下已经立冬,在冬季出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非常少见。“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间短,强度如此之大,我们没有预计到。”就天气预报而言,对这样天气的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气象工作者长期攻坚的课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38:03 &&
李才媛说,时下已经立冬,在冬季出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非常少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4:30 &&
湖北启动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日20:20   新华网    我要评论(0) 新华网武汉11月12日电 (记者沈)湖北省气象局11日下午启动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以应对本轮灾害性寒潮天气,做好监测预报工作。10日以来,湖北遭遇灾害性寒潮天气袭击,11日晚到12日该省西北部出现降雪,其中十堰、襄樊一带发生大到暴雪。位于湖北中部的荆门降下15毫米的冻雨,并出现九级大风,风速达到每秒21米。在此期间,武汉中心气象台及时向相关地区发布了暴雪黄色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湖北省气象局表示,Ⅲ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湖北省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相关单位将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并每天两次增加全省天气会商,全程做好对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滚动预报、准确预警、业务监控、跟踪服务和影响评估工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6:29 &&
河南降雪基本停止 局部积雪深度超百年一遇  日19:51   新华网    我要评论(0) 新华网郑州11月12日电 (记者 张兴军)12日,河南省内大范围雨雪天气基本停止。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此番降雪创下多个历史极值,其中局部地区积雪深度甚至突破百年一遇。根据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截至12日17时,全省普遍遭遇雨雪天气,其中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地区和南阳、商丘两地区东南部出现降雨或冻雨,其他地区普降大到暴雪,降雪量一般在15~45毫米,最大降雪出现在嵩县,达55毫米。三门峡、洛阳、郑州三地区及黄河以北地区出现了15~30厘米深的积雪,其中郑州积雪深度达32厘米。受冻雨影响,东南部出现了5~19毫米的电线积冰。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介绍,截至12日8时,河南省北部有29个站点积雪深度突破历史极值,全省有65个站点积雪深度在10厘米以上,其中中北部地区积雪深度达到50年一遇,局部地区甚至突破百年一遇。据河南省气象台预报人员介绍,截至当天17时30分,除东南部仍在下着冻雨外,河南省多数地方雨雪过程基本停止。在经历了“冬夜惊雷”之后,郑州市区的降雪也基本停止,到了下午,久违的太阳也露了脸。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12日夜里到13日,河南省东南部阴天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到晴天。13日早上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雾。14日,西部、西南部晴天转多云;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15到16日,全省阴天,西部、南部地区可能再次迎来一次中等强度降雪过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8:03 &&
视频:成都启动紧急人工增雨应对雾霾天气污染  日20:12   东方宽频    我要评论(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0:04 &&
神舟万里闹鬼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1:08 &&
:=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6:43 &&
楼上图片 威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5:32 &&
长江中下游旱情与三峡大坝无关。三峡一放水,中下游旱情就得到缓解。俺理解不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47:15 &&
三峡入库流量跌破7000立方米/秒&&日 20:52: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Email推荐:&&&&】
&&&&新华网宜昌11月11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11日,三峡入库流量跌至6800立方米/秒。按照长江防总最新调度令,处于1&&"国产抗甲流口罩"已被查封 属无证非法生产 从政府"晒清单"看背后的百姓权利诉求
“自评98分”副市长回应批评:不好受但理解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乱收费”现象已得到解决
专家:冬雷下霰皆正常 大范围雨雪需防范
75米试验性蓄水的三峡水库总体上仍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以继续支持长江中下游抗旱。 &&&&今年的试验性蓄水于9月15日启动,三峡水库水位仅在11月1日达到171米,此后稍有回落。11日16时,三峡坝前水位为170.65米。随着长江枯水期到来,三峡水库今年蓄至175米最终水位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今年10月以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五成,加之受上游水库、水电站拦蓄影响,三峡入库流量大幅度减少。11月上旬平均入库流量约8260立方米/秒,较历史同期减少34%,近日一度出现出库大于入库的情况。 &&&&三峡水库原计划于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蓄至175米。然而,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旱情,长江防总自10月19日以来,已3次要求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两次要求出入库平衡控制。截至11月10日,三峡水库比原计划多下泄40亿立方米,蓄水进程受到影响。 &&&&按照长江防总9日发出的最新调令,三峡水库从当日20时起,总体上按出入库平衡调度。当入库流量大于6500立方米/秒时,按出库流量小于入库流量下泄,两者差值控制在500立方米/秒以内;当入库流量小于6500立方米每秒时,出库流量按不小于6000立方米每秒控制。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47:49 &&
共 49681 次点击,546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766856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9177 / 昨日发帖:3282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三峡蓄水加剧长江中下游旱情 加剧资源性缺水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 正文
三峡入库泥沙仅为预测42% 专家称加剧下游旱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11:01:45
[摘要]三峡水库从2003年蓄水起的十年间,入库泥沙量仅为论证预测的42%。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延长水库寿命,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但也有专家称,这加剧了下游湖泊旱情。三峡水库从2003年蓄水起的十年间,入库泥沙量仅为论证预测的42%。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延长水库寿命,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但也有专家称,这加剧了下游湖泊旱情。19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时,泥沙组专家按“最危险”程度预估长江上游来沙量,但却没想到上游水电会出现大跃进,这些水库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拦沙效果。洞庭湖、鄱阳湖都欲建闸,减少上游水电对“江湖关系”的冲击。“整个长江已经不是一条天然的河了”记者 严定非 发自湖北武汉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钟煜豪编辑| 何海宁日9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为8.01米,逼近8米的极枯水位。鄱阳湖畔的都昌县,7台水泵24小时开足马力,方能保证县城18万人口的供水。这种局面已持续10年,江西、湖南等沿江省份深受困扰,一些官员和学者指于2003年开始蓄水的三峡工程对旱情有影响。“三峡对鄱阳湖的影响主要在蓄水阶段:枯水位提前,枯水时间延长,枯水位降低,冬季的枯水情况在秋季就出现了。”日,江西省防汛办主任徐卫明在电话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已引发了经年论战。另一方是为三峡工程辩护的科学家。2011年春,在50年一遇的旱情中,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就曾对媒体称,旱情并非三峡引发,而是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然而,一份验收报告为论战提供了出人意料的注脚:长江中下游江水含沙量锐减。长江水利委员会称这有利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也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有专家认为会使干旱的湖泊雪上加霜。三峡库区泥沙量的数据,在1980年代曾是科学家们论证的焦点。但是,当年集中了国内顶级科学家,经过数个模型得出的预估值,却与运行后验收的真实数据偏差惊人。泥沙量少了42%为枯水心忧的还有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蓉:“三峡蓄水后,在9、10月份最需要用水的时候,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减少了70%以上,最严重的时候,少了90%。”聂解释,“长江的水来得少,而且水进入洞庭湖变得更加困难。”导致江水难以进入洞庭湖的原因之一,在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科学家中,均认为与上游入库的泥沙剧减有关,因此经三峡大坝下泄出库的江水含沙量锐减。在水利学上,这被称为“清水下泄”。长江的新麻烦来了。对长江下游的江湖而言,清水下泄各有利弊。一方面,长江河床经清水冲刷,不断加深,利于防洪;含沙量少的江水进入通江湖泊如洞庭湖中,其萎缩速度将大大延缓。然而,弊端也正是源自利好。长江河床加深后导致长江水位下降,“在(洞庭湖的长江湖口)松滋口和藕池口,冬天枯水时,(连接长江和洞庭湖的)河床底比江水水位还高,长江的水进不来。”聂芳蓉透露。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三峡环境验收报告》)显示,自2003年三峡蓄水至2012年,三峡入库年输沙量为2.03亿吨,仅有论证设计阶段的42%。最显著的后果是,“清水下泻的力度加大,早就过了武汉,现在已经冲刷到湖口县(江西省内,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原来估计还得过二三十年才能到。”原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所谓冲刷,是指水流对河床的淘刷过程。这一数据,与201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12年度《长江泥沙公报》相差无几。这是一份“期末考试”的结果。2014年,三峡工程进行整体竣工验收。此前,“期中考试”——二期和三期工程验收,已经在2002年和2005年完成。三峡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陈厚群院士曾对外透露,普通的水利工程在经过半年至一年可进行整体竣工验收,但三峡工程是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因此安排了6年时间进行蓄水运行,以检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验收包括八个专项。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和三峡集团就启动了验收准备工作,作为最重要的专项之一,环保验收已经就绪。2011年12月,环保部发文,明确“三峡工程环保验收就是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验收。”《三峡环境验收报告》由三峡集团委托国内四家权威机构所做,重墨论述了三峡竣工后流域水文泥沙变化,“水文泥沙情势的变化是其他一系列环境因子变化的主因”。报告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环保措施,同时也坦承,三峡工程当年的环评报告对来沙量减少的幅度估计不足。三峡工程环评报告1992年2月由国家环保局(现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对泥沙减少的危害,全文仅有一处提到,指出河道冲刷可能对中下游及河口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彼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将精力完全投入在相反的方向上——如何减少泥沙淤积对三峡库区的影响。“宁大勿小”退休之后,71岁的翁立达仍坚持每天到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永清小路的办公室上班,这里距离长江水利委员会只有百米之遥。日,在他逼仄的办公室,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三峡工程的“治沙史”。“(三峡工程)其他专家组都撤了,现在只剩下泥沙组还保留着,足见对泥沙问题的重视。”翁回忆道。但结果却有些难堪,在一次研讨会上,翁立达曾质问一位泥沙组专家:“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专家一脸窘迫,没有给出解释。当年,水库淤积计算由长江科学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按各自开发的一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并相互比较。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阶段,水库泥沙淤积与下游河道冲刷的预估研究中,采用长江干流寸滩站加乌江武隆站系列年的水沙资料,作为代表性的入库水沙条件。这十年平均泥沙入库量是5.09亿吨/年,比多年平均量(指年)多。“这也是考虑最不利的状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多名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估值时可能存在“宁大勿小”的思想。曾担任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的张仁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了当年参加论证的经历:“假如泥沙淤了水库,像三门峡似的,不光是(水库)没有用了,还会发生危险。所以,当时大家说三门峡的经验一定要吸取,要按照最大可能的危险程度来考虑。泥沙就采用了1961年到1970年的数据。”三门峡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悲剧。张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同事、已故水利专家黄万里因反对三门峡工程而知名。1950年代,他所预言泥沙淤积并导致陕西水患等灾难一一出现。对于三峡工程,黄万里也坚决反对,主要理由也是泥沙淤积。日,三峡工程如期开工,黄至死抱憾。但这位著名的异议者却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自己的论敌——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设计“蓄清排浑”方案,应对三峡的淤积隐患。“当时没考虑别的因素,主要担心三峡会不会淤死,淤死之后还有多少防洪容量,对航运有什么影响,主要在这方面。”参加过19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的泥沙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事实上,自1990年代后,三峡入库泥沙量明显减少。在2006年12月,韩其为一篇名为《三峡水库入库泥沙数量已经并继续大幅度减少》的文章认为:“这种大幅度减少在过去历史上有资料以来是没有过的。”他提出,“现在的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要不要考虑来沙减少?”水电跃进为什么入库泥沙减少?《三峡环境验收报告》给出的答案是:上游水库拦截和近年长江干支流河道的大规模采砂,尤其是前者。“最主要的是上游建库和水土保持。对三峡来说,上游建库影响比较大。”韩其为分析道。以金沙江为例,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一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2002年,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规划获批,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现在金沙江有两个大库向家坝、溪洛渡,以后还修两个库,乌东德和白鹤滩。这4个库建成后,300年内将减少三峡入库泥沙400亿(吨),这是中国水科院的研究结果。”韩其为说,“还有其他的水库,像岷江上游、嘉陵江上游、乌江基本全部开发了,这些都导致来沙减少很多。”长江上游密集的水电开发,正在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拦沙效果。而这是1980年代,黄万里和水电专家在论证泥沙模式时,最大的未知变量。在1980年代,韩其为参加泥沙组论证时,没有人料到三峡之后的“西南水电大跃进”。“这些水电的规划,往往只考虑如何利用水能发电,很少兼顾其他需要。”翁立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另一条长江支流嘉陵江为例,“(泥沙量)从一点几亿降到一两千万,减少了90%,很多这样的河,都是剧烈地减沙。”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兆印说,“等白鹤滩、乌东德建成,金沙江的减少会越来越明显。”“现在泥沙专家组也有这个意见,认为未来的来沙应该在一亿吨左右,这还有点保守,现在上边还有新的库群在建,保险点说,未来三峡来沙应该在平均1亿吨左右,乐观点,五千万吨都有可能。”王兆印说。韩其为持同样观点。“以后来沙量可能不到1亿吨,就6000万吨左右。”如果专家们的预言准确,待上游更多水库竣工,三峡入库泥沙量只有论证时的十分之一。“江湖”失衡日,在三峡工程开工20周年之际,三峡集团发布《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2013年)》,这是三峡集团第二次发布类似公报。在库区泥沙方面,《运行实录》显示,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泥沙观测成果显示,三峡库区冲淤情况满足或优于原预测成果。这显然是三峡集团的福音。“三峡水库的寿命更长了,原来预计120年,现在可能300年以上。”韩其为分析。但另一方面,泥沙减少,清水下泄。这样的清水经过大坝下泄后,因为水的势能作用,流速加快,进而会重新携带新的泥沙。最直接的后果是,防洪堤崩塌。《三峡环境验收报告》显示,三峡蓄水后,长江干流防洪堤崩岸655处,总长度495.9公里。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曾讲过,“我不否认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下游堤岸崩溃有一定影响,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这与河岸本身的坚固情况、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等都有密切关系。”但更深刻的改变则是长江与流域内湖泊的“江湖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对洞庭湖的影响。”翁立达表示,“洞庭湖与长江的关系是几万年形成的,现在一下被打乱,本来水生生物是可以进来(洞庭湖)的,现在进不来了,整个生态都在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王兆印也认为,三峡库区的淤积问题已经变轻了,这个百年之内至少不会成为问题,但是下游的冲刷问题反而加重了。“在洞庭湖的松滋口,冲深四五米已经不得了,未来如果冲深十几米深,河床降低那么多,进入洞庭湖水量只会越来越少。少进沙是好事,少进水就要坏事。”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泥沙研究成果,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十多年内,在无人为干预的条件下,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将发生大量的冲刷。冲刷后,通过松滋口等三口进入洞庭湖的径流将大为减少。70%以上的冲刷将集中发生在下荆江藕池口到城陵矶的167公里河段,河床将平均下切7.4米。而中国水科院计算结果是,“藕池口—城陵矶”段最大冲刷量(50年时)更将达到23亿吨,下荆江平均冲深超过10米。此外,清水下泄同样影响到长江入海口,尤其是上海。“我知道上海以前有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造陆,如果三峡继续这样的话,沙是不能连续供应的。沙没有了,它就造不成了。”王透露。争水“喝不饱”的洞庭湖终于按捺不住了。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等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快洞庭湖松滋口建闸及四口河系整治工程建设。建闸引水实质是“引江济湖”,即在枯季缺水时引江水入洞庭平原。而在更早之前,鄱阳湖也提出了建闸的计划。“清水下泄、河床下切的影响,大概到年会加剧,鄱阳湖包括长江九江段的低枯水位肯定会更低。现在省里提出,希望在鄱阳湖口建闸。如果不建闸,上游造成的影响,我就没有办法。只能看着鄱阳湖的湖水哗哗往外流。”江西省防汛办主任卫明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是鄱阳湖建坝的旗手。2011年3月,当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在九江举行座谈会时,朱来友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闸不建坝”,这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也有观点分析,鄱阳湖近年大面积的干枯,更多是由于湖区内疯狂的采砂、来水减少,与三峡工程关系不大。韩其为认为:“三峡工程修建后产生的结果,是好的为主,但其造成的问题需要另外修建工程解决。”对此,郑守仁也认可。应对清水下泄,王兆印提出,可以在长江上建立几个拦河大坝,特别是在松滋口以下,建大坝之后改变侵蚀下切,同时调整江湖关系。但他也很矛盾:“这个负面影响很大,挡住了鱼类的通道。”第二个方法是增加河床阻力,王兆印说,现在河床都是沙,沙这个东西本身阻力非常小,所以水流速度会比较快。可以往河床上铺由6根混凝土杆搭成的四面体框架,“这个增阻范围非常大”。这些解决方案,在外界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徐卫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整个长江已经不是一条天然的河了,特别是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长江上游,很多水库水电站陆续建成运行,已经是人工在调控,鄱阳湖完全维持天然状态的话,说老实话,它确确实实难以适应长江水文形势变化的要求。”徐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把整个长江流域看成一个系统,上面既然有人工措施在调控,那在湖口这位置我也建一个工程,然后从整体的角度怎么来调度,怎么来解决问题。”这同样引发水利界的隐忧:如果江西建闸,那下游的江苏、上海是否也会效仿?
事实+三峡工程对自然有影响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北京等受益城市“喝”上了长江水。不过,通水后,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工程失败的声音。负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表示,“南水”的水流在控制之中,通过大黄鸭的速度来判断南水北调工程失败,这是不成立的。近几年,不时有消息称长江水少了不少,长江的水量是否告急?刘雅鸣解释,其实是正常的,水资源量都有周期性的变化,近几年水偏少一些,但属于正常波动,可以通过控制性工程的梯级开发加强管理。刘雅鸣还指出,客观说三峡的确对自然造成了一些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清水下泄,严重冲刷河床。人类活动对自然有影响,毕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那么就根据新的情况加大河道整治,进行控制,保证航道安全。任何工程都是有利有弊,就看是利大还是弊大。(娱新新闻综合新京报报道)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中下游分界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