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军平凡之路科比后会无期朴树平凡之路 背景音乐歌名?

如何评价朴树的歌曲《平凡之路》?
《后会无期》主题歌:平凡之路 - 朴树
/v_show/id_XNzQxMjc3NzI4.html
按投票排序
663 个回答
听了很多遍,终于确认,这是一首平凡的歌。觉得他好听的,应该已经发现到,自己其实是一个平凡的人。觉得他粗糙的,应该还在坚信自己能改变世界,是这世界的唯一。大家都是对的。
让我心甘情愿的看了5分钟车屁股,而且还想看。
那些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们,那些在厨房为三岁的女儿调辅食的人们,那些在陌生的机场等着延误航班的人们,那些悄悄走到阳台偷偷点起一根烟的人们,会在副歌响起的刹那回到自己人生中最无畏的年华。他们停下了手边的事情,望着窗外的阳光或者雨滴,想起一个人的温柔和背叛,想起一个梦的的升起和破碎。想起至今自己最万众瞩目的那一刻,想起声嘶力竭也唤不回来的离别。有人可能会哭起来,也有人会面无表情。也许这时代会不可避免地庸俗下去,我们也无法去与它对抗。但有一些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会默默地抚着胸口,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醒来。也许醒来除了知道自己原本的样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他们既不会振臂高呼,也不会抛弃一切头也不回地离开。可对于我们来说,感到了不孤单,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从音乐的流派或是技术指标来评价这首歌,是一件无聊的事。最初的音乐,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而生。这是一代人青春的回响。
刚刚听了一遍,直观感受是这首歌更像韩寒,而不太像朴树。(利益相关,朴树重度粉,韩寒轻度粉。)朴树和韩寒我都曾喜欢过很长时间,都很熟悉,而这两个人又实在太过不同,直接导致看着MV的歌词大脑能直接分辨每一句歌词是韩寒写的还是朴树写的。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都是韩寒的影子徘徊着的 在路上的 你要走吗 via via谜一样的 沉默着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我曾经问了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时间无言 如此这般明天已在眼前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你的故事讲到了哪这些才是朴树写的韩寒是入世的,朴树是出世的。韩寒的心里是整个世界和他是在一起的,朴树的心里整个世界和他是隔绝的。韩寒,年少成名,18岁就选择了一条几乎是没有人走的路。他有同龄人难得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量很大,比别人更早的接触社会,这都使得他的杂文里透露出成熟深刻的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比如杯中窥人,比如民主三论。但同时,韩寒并不排斥同人交流,当初在博客上对网友耐心的回复让我记忆深刻。强大的人生观和对世界的认识使得他有和人交流的自信。记得某次接受采访时被问道是否会考虑移民,他说不会,当时说了个调侃的理由,但足以说明他从心底里并不排斥现在的生活。虽然生活中也有挫折,也要妥协,但内心的自信骄傲使得他更多的还是乐观和改变世界的信心。再说朴树他是我最喜欢的歌手。朴树和其他所有我听过的歌手都不一样,事实上,他和我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他纯真的像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人像他那样用那么纯真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那么认真,那么痛苦,抑郁的说不出话,面对世界想呐喊却发不出声。对朴树来说,音乐是他的第一表达方式,是他的唯一的表达方式。你可知人情冷暖你可知世事艰险天真是一种罪在你成人的世界可又让我怎么能不做那些梦那些梦......为什么人们放弃梦想,为什么人们都这么麻木的生活,为什么没有人思考。。。。。。。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某一阶段有类似的想法,但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出来,最终走入成人的世界,接受世界的规则,只在偶尔回首时看到曾经的自己,嘴上笑着说“中二”“幼稚”,内心是对青春的唏嘘和年少时纯真的感叹。朴树没有走出来。他一直留在了那个纯真的状态,面对成人世界,他是迷茫的,无助的,痛苦的,抑郁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因为他的真,因为他身上我们都曾拥有过但又失去的真。回到这首歌。对于韩寒邀请朴树共同写歌这个事,我很纠结。这首歌是朴树的歌里最不朴树的一首,最不纯粹。但是,考虑到韩寒最喜欢的歌手是朴树,这个事类似于圆梦吧而且,又能听到朴树的歌了,总归是好事所以,如果韩寒能付给朴树足够多的报酬(拍电影没少赚钱吧,借朴树的名头又提高的票房吧)的话,我就原谅他自方舟子事件之后就不好好写杂文的事。希望朴树能过得好一点。PS: MV里rap的部分可以去掉。。。。。。专业人士们都是对的,朴树编曲能力确实。。。。。。PS2: MV拍的太像汽车广告了,非常韩寒(7.19 偷偷更新一段:曾经在电脑上写了很长的关于这首歌的每句歌词的分析,最终还是没有贴上来。一方面,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捉急,词不达意很头疼,另一方面,写的太主观了,感觉这东西自己虽然无比确信,写出来却是缺乏说服力的。关于歌词,下面这个答案分析的很好: )原谅我,语无伦次,又太过主观,哪怕只有这一次,得票无所谓,不开放评论
朴树:我给你们唱首歌,你们可别哭啊。大概谁也没想到,再一次听到朴树的新作竟然是通过韩寒的电影,细想之下却又觉得那么理所当然:韩寒一直非常喜欢朴树的歌,此前《一个》也刊登了对朴树的专访,而《后会无期》的电影基调也符合朴树的形象:迷惘、流浪、失去、成长、时光……《平凡之路》第一天上线,新浪和优酷的点击率已经超过百万,估计华语乐坛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歌手能在沉寂十年后还能拥有这样的号召力。微博和微信里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据说有内部人员提前听到了这首歌时,所有人都坐在坐位上怔住了。那么,这首歌真的有那么好吗?就作品本身而论,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它属于越听越喜欢的那种歌。曲调没有过多起伏,但这恰好符合电影的气质,歌词出自韩寒之手,完全沿袭了另一首主题歌的风格,很好的保证了作品风格调性的统一。唯一的缺点是编曲,开头的迷幻电钢琴音色不仅破坏了整首歌的意境,也掩盖了朴树的人声。管风琴的间奏加剧了这种混乱,估计多数人听到那段旋律都觉得很别扭吧。其实只要把电钢琴换成最常见的吉他或钢琴,效果绝对会比现在好几倍。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听到这首歌都快哭出来了”呢?一是因为朴树让大家等的太久了。就像一个执着的姑娘等一个浪子,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头,但因为你爱他,能无限包容他,当他突然回到你身边时,别说为你唱首歌,只要看着你说声“好久不见”就足够你痛哭流涕了。二是因为歌词非常契合朴树的气质。其他歌手唱一首歌,你觉得好是因为那首歌好,或者歌手唱功好,而歌曲本身跟歌手却没什么关联。但是这首歌却像是朴树的个人作品,看看这些关键字:徘徊、在路上、易碎的、骄傲着、不安、迷样的、沉着、故事……全都是朴树以往作品中的常见情绪,这才叫量身定造。这是朴树的魅力,也是韩寒的实力。三是听歌的人对这首歌的联想与解读,比如网上最火的这句:十年前,你说生如夏花一样绚烂;十年后,你唱平凡才是唯一答案。好像是朴树终于对现实妥协了,其实是听歌的人终于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被磨平的棱角只存在于记忆里了。我们就是MV里那些一直孤零零的向前开的车,而那些路就是时光,两边尽是荒凉,穿越荒野与高山,不能回头。四是时间的沉淀。韩寒出道15年的处女作,朴树10年后的新作,仅凭这两条就足够让人期待了。任何事物一旦被漫长的时光浸泡过,再平凡也会批上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且这种美感根本不需要华丽的形式,越质朴越让人动容。PS:MV剪的真他妈的牛逼啊。有人竟然怀疑这是从电影里剪出来的镜头,这很明显就是电影里的镜头好吗?还有人说这要是电影里的镜头,都不想去看这部电影了,这是这部电影最独有的气质啊。这么些年来,朴树在多数文青(如今都是老文青了吧)心里已经快成仙了。这种形象一方面源自他那些牛逼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因为朴树多年来始终拒绝主流化,他从不从众,不会因为害怕被听众遗忘就随便出新歌,也不参加真人秀和娱乐节目(多年前貌似参加过几次,怎么看他的状态都很不自在,后来除了偶尔在音乐节露一脸,基本处于失踪状态)。这么多人对朴树有着近乎“溺爱”的情感,我想大概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拒绝世俗拒绝成长的孩子,而朴树恰好就是那个躲在我们心中的孩子,他也会被生活欺负,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但他的作品里永远是那个在白桦林里等着心爱姑娘的少年,是那个感叹时光疯狂一路痴迷与匆忙的少年,是那个渴望生如夏花般绚烂的少年,他的内心里永远有童话,他不曾长大,不想长大,也不需要长大。在娱乐圈还只有两个人拥有这样的待遇,一个是做音乐的朴树,一个是拍电影的金城武。他们都是长期不见踪影,一现身却又立刻被万千人捧在手心的宠儿。时光没有在他们身上留下伤痕,反而历久弥新。多希望等我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听到他像现在这样唱歌啊。
很多人说像许巍,但是当你听到 “via、via”,你就知道这是朴树了。许巍在这时候该唱“啦啦啦啦~~”
朴树发表于日One的一篇旧文:《无与伦比的乐趣》,可能你会更能听懂《平凡之路》这首歌。朴树发表于日One的一篇旧文:《无与伦比的乐趣》,可能你会更能听懂《平凡之路》这首歌。
谢各位邀。当年的朴树,灵动、梦幻,外表沉静内心斑斓。十年后再次出现的嗓音,有些呆滞、迟钝,又多了点鸡汤。有一个很让我不舒服的地方是 3:00 左右,间奏之后带点说唱感觉的演唱。这种有点不羁有点挑衅又有点无所谓的感觉,是韩寒的符号,但从没出现在朴树身上。精致敏感细腻的朴树,唱什么歌也不会吆喝的。好吧,我可能太苛求我当年的偶像了,忘了他是一个刚刚痊愈的病人。这歌除了从中段开始打击声部有点楞、织体结构有点乱以外,还是不错的。不过我还是念念不忘十几年前的朴树。听听这首歌吧: ,简直太配《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了不是吗?再去看看 MV,你就要冒出「天衣无缝」这个词了。(之所以不贴 MV,是因为我能找到的 MV 都是卡拉OK版,音乐的左声道里有一轨讨厌的提示旋律)
我觉得《平凡之路》唱的,用两个字来归纳,便是“经历”。是朴树的经历,是韩寒的经历,同时也是所有人的经历。仅通过一些媒体或者风言风语般的传递,是无法真正知晓一个人在一段时光里究竟经历了什么的。譬如朴树,十年沉寂,没有作品,没有活动,没有多少露面,没有多少声音,甚至一度像消失了一样。谁也不知道这个曾风靡华语乐坛,一度登上成就顶峰的才子突然之间去哪了?对于大多数到达一个事业顶峰的人而言,突然的“消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朴树这么做了,从媒体的相关报道看,朴树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抑郁症”,是因为“感情问题”、是因为“家庭原因”,甚至有媒体大言不惭的说是因为他“江郎才尽”。如今这个时代的媒体,有时候的作用并不是展现真相,而是“制造“所谓的事实,对于这样的事实,你所要做的就是啐一口痰,然后置之不理。所以,究竟朴树这十年都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所有的选择和经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再譬如韩寒,年少成名,一路像脚踩风火轮一般,从少年作家到赛车冠军,从人民公知到杂志主编,从【一个】老板到电影导演,有优雅妻子可爱闺女,有甜美家庭幸福生活,看起来顺风顺水,把自己吹过的牛逼一一实现,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通通做遍,俨然一个人生赢家。但“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人们看不到的,或许包括了韩寒北上北京那四年的蛰伏,或许包括了《独唱团》的无奈,或许包括了“方韩大战”的质疑,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这样的大概,却无法知晓这些大概背后的细节里,他都经历了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而两个人如此这般的经历,大部分都浓缩在了《平凡之路》这首歌里。不是说将经历浓缩成了故事,而是将经历融化成了一句句歌词和音符。且看这一段歌词:徘徊着的
你要走吗易碎的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沸腾着的
你要去哪 谜一样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两个人都曾经历过徘徊,两个人都天生骄傲,曾经沸腾过,也不安过,沉默过,在路上过,都已成为过往,成为故事,却并不在乎,是否在听。而整首歌最令人动容的句子,是这两段歌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也笑平凡着 我觉得这两段歌词更多的是在写朴树的经历,他在事业巅峰时期,拥有一切,名誉金钱,都是最好的时候。但他选择了沉寂,像是突然的毁灭,毁了这一切,一切都转眼飘散如烟。像是堕落,也曾挣扎,绝望过,渴望过,失去过方向,但却从未放弃过,即便是像野草野花,也未曾真正的放弃。只不过是想离开,去寻找,去发现,去获得平凡。不知道朴树经历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但在这一段歌词里,我们窥到了一些。那这其中有韩寒的影子吗?有,不仅如此,有大多数人的影子。凡经历过的,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并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脑海里回放过往,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低谷、经历过孤独、经历过绝望,又从未放弃,一直努力的人而言,《平凡之路》将会是冲击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首歌曲。由于并非专业人士,不好大谈歌曲的音乐属性如何如何,但也忍不住想说两句自己的感受。整首歌曲的曲风是新鲜的,但却又是非常朴树的。从前奏的缓缓流淌,到高潮段的大声歌唱,再到结尾处的平和。似乎是中规中矩的编曲风格,但我们却能在鼓点、贝斯声中,听到十年之前的那个朴树,在《傲慢的上校》里那样,在《Colorful Days》里那样,在《傻子才悲伤》里那样,一股骄傲,一股不屈,一股执着,一股坚强在迸发。加上朴树一如既往的清澈声音,整首歌曲让人在糙感中体味干净。是的,歌曲的编曲质地显得粗糙,但这不是音乐人的水平问题,恰恰是有意为之——为了符合电影质感。仅从目前的预告片和相关影像看来,《后会无期》是一部在路上的电影,而这部在路上的电影,充满了砂石路、柏油路、沙漠、荒岛等质地粗糙的元素,使得整个电影的质感,在我看来,就是光脚踩在路上的感觉。所以,《平凡之路》这首歌本身,歌词上唱出了朴树的、韩寒的、你的、我的、他的、大部分人的“经历”,令人不禁联想自己,联想自己走过的路,经历的种种,然后感动。音乐上则演绎出了人生中如此这般的经历所带来的质感,并且恰当的符合了电影的感觉。就这些看来,《平凡之路》值得单曲循环。我在上班路上看到韩寒微博发出这首歌曲,立即打开试听,然后单曲循环十几遍,在听到大概第六遍的时候,公交车缓缓穿过这座繁华的城市,我眼眶湿了。不是装逼,不是矫情,而是,这首歌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路上的那些时光,到北京的那些岁月,其中所经历的,我能体会到,而这首歌刚好触碰到了内心,于是激发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被击中的感觉。谢谢朴树,谢谢韩寒,谢谢《平凡之路》。PS:在此贴一下《平凡之路》的歌词,希望更多人静静去体会。《平凡之路》作词:韩寒 朴树 作曲:朴树 编曲:朴树 作词:韩寒 朴树 作曲:朴树 编曲:朴树 贝斯:董强 录音:卢楠 缩混:李军徘徊着的
你要走吗易碎的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沸腾着的
你要去哪 谜一样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当你仍然
你的明天 她会好吗
对我而言是另一天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也笑平凡着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给过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被夺走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会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也笑平凡着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我不过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冥冥中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时间无言
如此这般明天已在眼前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十年前,你说生如夏花一样绚烂;十年后,你唱平凡才是唯一答案。十年沉寂,从未被人遗忘,一曲出世,爱你的人都醒了。来自微博一句评论。
“隔壁老张对我讲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天不怕 地不怕 大碗喝酒 大口地吃肉后来摔了跟头 老了 就变的谨小与慎微就忘了梦想 只乞求能够平安地活着”歌词摘自朴树1999年专辑《我去2000年》中的《活着》。听到《平凡之路》里唱“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想到上面的歌词,特别难受。
其实我是赞同木易的答案的,是的,经历和情怀,这就是《平凡之路》这首歌最「上乘」的地方。成功的情怀贩卖朴树十年沉寂后的一鸣惊人:曾经的梦想和骄傲的倔强,对现实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执着。这些,正是当下一代人的症结所在。这首曲子中所浓缩的情怀,正是他们的最佳安慰剂。而朴树以及韩寒在歌词的字里行间所融入的个人经历,早已在大众媒介的介入和各种访谈纪传中为大众所熟知。听歌的时候,没有谁会不想到他们的跌宕人生,并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波折代入其中,产生通感。典型的朴树式旋律,前半部分所铺垫的平淡和压抑,「向前走」四句念白后,恰如其份的合唱音轨的切入,让情绪得以最大程度的宣泄。高潮来得恰到好处,听众们纷纷被打动,情怀和经历得以成功贩卖。即使曾经接近过完美答案,但最终发现自己也不过是平凡的人。对于生活的困惑和理想的追求,最终也逃不过七情六欲和意外波折的侵蚀。失落失望失掉方向,最终找到的路或许和他人并无二致。这便是《平凡之路》的人生体悟。只是,听众在自我代入的时候,似乎都已经遗忘,你的人生其实还没来得及精彩和澎湃。电影宣传中的点睛之笔配合《后会无期》这近一个月宣传期以来在传媒和社交媒体中的狂轰滥炸,在距离上映就差一个星期的时候,这首歌来的恰到好处。我们就单单从《后会无期》的三条主题曲的发布来看。《东极岛之歌》改编自《波拉特》电影中的插曲《噢!哈萨克斯坦》(O Kazakhstan),原曲极尽讽刺和煽动,而改编之作虽然限于尺度没有维持原曲的辛辣嘲讽,但依然保有了足够的争议度。尤其是「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在社交媒体中有极高的讨论度。如同歌词中的「太平洋的风儿最先吹到这里」,作为一部公路电影而言,这无疑是充满期待和自得的起点。紧接着而来的《后会无期》改编自史崔特-戴维斯的经典名曲《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 虽然这首歌的编曲被普遍批为平淡,但在演唱者邓紫棋的人气之下,仍然获得了很不错的讨论度已经很高的赞誉。而不论是歌词的创作还是MV中所流露出的无奈、仓惶和迷茫,都承袭了原曲中分离的无奈,恰到好处了为《后会无期》这一电影标题做了注解。如同这首歌歌词中的「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这是这条路上令人心酸的终点。最后的这首《平凡之路》,终于是一首原创作品。朴树利用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契机发布了久违新作,而片方也借助这一话题再次把电影的宣传推到了风口浪尖。韩寒在7月16日上午9点40分发布的关于这首主题曲的新浪微博,截止至下午3点,已经有将近24万条转发和近5万条评论,这在近来微博略略式微的情况下,绝对是奇观了。相较而言,郭敬明6月26日发布的关于《小时代3》的终极预告和海报的置顶微博,在同一个截止时间,只有11万条转发和3万条评论。最关键是,《平凡之路》作为主题曲三连发的最后一站,以「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样的话,把《后会无期》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充满期待和煽动的起点→让人心酸无奈的终点→翻阅过山川胡海后终于领悟到平凡的人生感悟。这条线简单明了,但又准确切入了电影定位人群的情感诉求。通过成功的行销运作,最大范围的覆盖到了观影人群。从这个角度而言,《平凡之路》可以算是《后会无期》这部电影在上映前最恰当的内涵表述,也是整个电影营销之路上的点睛之笔。改变了的朴树最后在纯粹谈一点关于这首歌音乐方面的感想。虽然旋律上,演唱方式上,都似乎是大家所熟悉的朴树,《平凡之路》也正好与11年前的《生如夏花》首尾呼应。细心听过这歌的朋友,应该会发现,在歌曲的前半部分主歌,背景配乐几乎就是在同一个节奏下重复的两段旋律。然后是近乎口白和呢喃的歌词。编曲中合成器和节拍器的使用。循环不断的副歌。还有,为了押韵而多次采用的变韵以及连读(比如「什么」)。你想到没有,这哪是什么「民谣」或者「新民谣」,这分明是最标准的Hip-Hop说唱格式。至少从这首歌来说,朴树在音乐方向上,经过这10年的沉淀,已然有巨大的改变。这首歌从类别上来讲,已经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民谣摇滚」,而是套在了Hip-Hop之上的新格式。所以,可能在头一两遍听完之后,你会觉得编曲有些糙,旋律有点平。但仔细再想想,在华语音乐的范畴内,这首歌是有很大的突破性的。总之,朴树用的是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调子,做了些不同寻常的尝试。当然尝试是不是为观众所接受,这是另一件事。
朴树已然和内心那个别扭的自己握手言和了。我最近有一个感触很深的发现,就是当初我很喜欢的一批人,就是我的个性里又骄傲又目空一切又别扭又总想另辟蹊径的那个年代喜欢的一批,又刻薄又可爱又真实又自我还有点小贱并且在生活中不得其法的一批人,他们几乎一致的变得,情绪稳定,并且,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有所见地。甚至于,很有一些我至今都觉得不可能不应该的,都不谋而合的有了某种原理上保持一致的信仰。而我也在这条线上。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外因不同,条件不同,际遇也不同,但只要内因上没有放弃对宇宙真理的追寻和思考,就一定会获得一样的结果。大千世界那么多条路那么多种法门,只要原理对了,殊途同归,最后还是只得一条大道。跑题了。这歌没什么特别,但是意义大于歌曲本身。当然我们这些老人一定会怀念最初的朴树,因为那个时候的他反叛啊,反叛对于世人就是力量,但是反叛对于自己没有力量。用一己之力鼓励和温暖过别人的人,希望他过的更好,即使是平凡。
首先,那不是电子琴,是合成器好么?正好这个音色没有用很多效果器来修饰,为什么想过么?然后,编曲确实简单,和声也简单6-4-1-5贯穿全曲。间奏转大调,后又转回来。(多谢的提醒。)间奏可以多说一句,虽然转了大调,但是有些小节bass还是走的6丰富了情感,编得很细,没传说中那么粗糙。还有,底鼓那个“破破”的声音,用了organ而不是大巴弦乐管乐,没有和声伴唱。以上的种种不是正好完美诠释了这首歌想表达的么?如果你觉得复杂、庞大的织体才叫编曲好的话,那我也只能呵呵了。只要把想表达的表达出来足以,重点是听起来是否打动了你而不是编曲如何“牛逼”。整体都给人平凡的感觉,从旋律到编曲无一不围绕这个来的。就像一开始那个合成器音色一样平凡朴实。ps:我不是朴树和韩寒的粉丝,只是看到这个贴回复一个。做编曲,我最怕的就是有人跟我说:“不够大气!”。
如果将《平凡之路》分为三部分:旋律、歌词、编曲,我想“旋律”的争议最小,“编曲”的争议最大。歌词,因为很多人看到“经历”和“情怀”,所以见仁见智吧...我个人对歌词一向很宽容。我曾在以前的回答中说过朴树是出色的旋律创作者,《平凡之路》依然是保持了他的水平:从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副歌部分颇为“好听”(hook),整体旋律流畅,单曲循环无压力,适合万人大合唱。作为一首广义的“流行歌曲”,《平凡之路》的旋律是挑不出毛病的——但是,考虑到他这十年基本上没有神马作品,没经过工业流水线的“压榨”,水准不维持住说不过去嘛。朴树以前唱歌时有些,呃,“口音”特征,比如“是”、“的”、“着”带有明显的儿化音,如今口音标准了不少,再加上音色变化,以至于我第一次听疑惑道:“咦?这真的是朴树唱的?”后来听到“你的明天vie vie”——“哦,这的确是朴树惯用的处理啊!”说到这我不得不提《平凡之路》中最让我无法忍受的一点:桥段部分的“向前走 就想走 就算你被给过什么”那一段,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演唱方式?!满满的周截棍即视感!!败笔啊!!!(喝了口茶)歌词若要打动人心,讲究的是“代入感”,堆砌意象也好,用口语大白话也罢,只要听众能够代入情绪就行。《后会无期》主打“在路上”,《平凡之路》符合这一主题(“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歌词既没有单纯堆砌意象,也没有太直白,我觉得把握不错——但“代入感”就因人而异了。 不知道韩寒和朴树怎样分配作词任务,《平凡之路》中“你要走吗”、“你要去哪”、“故事你真的在听吗”、“她会好吗 还是更烂”等反问句听起来很象以前的朴树作词风格。我要提醒一下,与其说大家为歌词感动,倒不如说被“朴树”这个意象感动了。编曲已经成为最大的槽点,我刚开始听也一愣。不过仔细一想,心中释然不少。我知道大家对朴树的记忆停留在《我去2000年》和《生如夏花》,要知道,这两张专辑的制作人是张亚东。很多创作者是优秀的词曲作者,仅用一把吉他或一架钢琴即可写出一首漂亮的歌,但若用多种配器将一首歌“架起来”,便力有不逮,这时便体现出制作人的可贵了。我曾在以前的回答中说过,我很喜欢《我去2000年》的编曲制作,那种“小众尖锐”感是文艺青年最爱。但是《生如夏花》的编曲制作就很不好,其时张亚东就像罐头生产商,直接将朴树的作品在流水生产线上压制成型——专辑编曲居然让我听出王菲的影子,感觉颇为惊悚...如今《平凡之路》的编曲交由朴树亲自负责,证明,呃,可能朴树真的需要一个靠谱制作人吧...《平凡之路》的编曲思路是“由简入繁”:由单乐器作为牵引,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积累情绪,最后到高潮处情绪爆发。思路是没错的,桥段部分即是全曲高潮处,我很喜欢这一段——当然,必须去掉rap人声部分。“点点点”的合成器音色听起来的确有些,呃,“廉价”,如果开头用钢琴,桥段用管风琴,可能会消除“廉价感”吧。不过它最大的问题是:《平凡之路》的编曲没有《我去2000年》的小众尖锐感,听起来就像套着黑泡框架的民谣歌曲,还不合身。以前知友讨论说,朴树骨子里是民谣歌手,一直如是,但总被套上不合身的“壳”。《我去2000年》我还能接受,《生如夏花》中的歌曲应该重新编曲。目前看来,《平凡之路》的编曲也应该再来一遍...我还是那句话,朴树得赶紧找个靠谱的制作人合作...看了看回答,大家都在抒发情怀,回忆经历,谈歌曲的内容不多。朴树如今快成一个“符号”了,这个名字的意义早已超过“歌手”或“创作者”范畴。这也没神马不好,毕竟国内也需要这样的人物,仅有窦唯一人不够嘛。不过既然是问歌曲,抒发情怀的事情还是交给粉丝吧...
已经单曲循环播放了七小时。《平凡之路》。微信圈丢了一句啊啊啊朴树出新歌了,一堆文艺青年疯了一样扑过来回复。是的,十年一首歌,爱他的人都醒了。虽然这题已经有那么多精华答案了我决定还是答一下。听完之后最大的感觉是,他懂我们这一代。那些你走过的弯路啊爱错的人,那些你浪费的光阴和消失的勇气,那些你沸腾过的心思和冷掉的血,那些摸黑走过的路碰过的壁,那些走在寒夜里听见的梦破碎的声音,那些曾经的挣扎不甘,那些而今的随波逐流,他懂的。他居然都懂的。人生那么漫长,有人懂你,已属不易。最贴心的情人,最亲密的朋友,也许在这个时刻都比不上朴树这一首歌中的情怀。最后的煽情留给朴树吧,以后我要多写朴素答案哈哈哈~~~
我就贴个我写的文案。最后因为不是我司发,所以没用。——————————————————————————朴树 平凡之路 单曲文案《生如夏花》已经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2003年,朴树30岁。那一年,Colorful Days在中歌榜上六连冠,在唱片销售已经开始式微的时代,他的专辑被抢光了。虽然他话不多,也不怎么出来见人,准确说大家和他都不怎么熟,可没人怀疑,这样天才的一个他,就是我们心中那个音乐王国里,即将登上王座的人。然后,就像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写的那样,我们的未来国王突然不见了。一年,我们觉得他只是累了。歇一歇就会回来找我们的。五年,我们有点担心,可和历史上所有的王者一样,想要登上王位只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历练,我们心里想的是,磨砺过后的他只会比过去更强。八年、九年、十年,我们慌了,我们到处找他,我们找到了他。除了面容上岁月的痕迹和一位妻子,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他也不太愿意说。我们只知道他好像变了。他到底变了多少?公元2014年,第十一年。一早起来,毫无预兆地,全体国民被告知,我们的王决定告诉我们,他都经历了什么,当然,是通过一首歌。十一年来的第一首歌。感谢另一位和他几乎同时征服我们的偶像韩寒,这首歌将会和他的电影《后会无期》一起,回归我们的视野。这首歌,是这十一年朴树所有经历的编年体记录。原来,他真的经历了好多。十一年前,在我们心中,他就要登上王座。其实,不只有我们这样想。十一年前的朴树,心中的自己也身处人山人海之上,拥有着一切。他说,他是那么骄傲,感觉自己几乎能够够到一生企求的完美了。但那几乎只是一瞬之间的事情。那个完美,很快被极易察觉的一个一个不完美摧毁。即使天之骄子如朴树,面对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问遍世界也找不到答案。昔日的辉煌如同泡影,内心的渴望反噬成一片黑暗。他说,面对一个如此不完美乃至平凡已极的自己,他无法接受,他要躲起来。即使要和这片黑暗对抗挣扎,他也要独自面对。他走,他问,他把自己当作野草野花。转眼春秋冬夏。日复一日的创作,思考,寻找,绝望和渴望,痛哭和狂笑,终于他找到了自己的路。这条路,和你,和我,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不过是一条再平凡不过的路。他想,即使曾经接近完美,到头来不过也还是平凡的一个人。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走平凡之路的平凡人。哪怕你拥有一切,哪怕你一文不名,你都无法逃避生老病死,无法逃避七情六欲,这形形色色的意外和不完美,才构成了那参差多态的世界。朴树,《平凡之路》,献给每一个平凡和不平凡的人,献给这个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的世界。——————————————————别的就不说了,这是一首纯正的Hip Hop节奏格式、用合成器主导旋律走向的作品,不习惯、难以接受,只能说明你还活在《白桦林》。本文不开放评论。
你会如何给一首深情的歌配曲是清冷的钢琴,还是落寞的吉他?你会如何唱一首沧桑的歌是高高的颤音,还是烟嗓的絮叨?这首歌里,好像这些都不沾边中学的时候,简直太爱听朴树了他是我心中的完美男子,深情、忧郁,好似永远无法快乐起来应该是一个叼着烟、宿醉,站在远方谜一样的男子吧否则他怎么能写出那些让我在最欢乐的年龄里,听完仍然伤心而无法自拔的歌呢再后来,我听不进去朴树了,太伤心,太惨,太纠结,听了难过他的歌总是充满了一种调调,这种调调很难描述,总的感觉就是——空虚、无所谓、漂在空中直到听了这首歌,才发现,朴树已经从那个目光空洞,整日坐在逆光中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带着笑意,靠谱的大叔了它节奏明快,不伤心,不悲情他唱歌带着笑意,笑的让我感觉都能看到他的大白牙它不打鸡血,不痛彻心扉,不撕心裂肺,不装忧郁,不自称浪子它甚至幽默,甚至搞笑,甚至还会唱rap我一遍一遍地听它就像食物,慢慢填满我的内心,慢慢恢复元气,慢慢积蓄力量它到底是什么呢?应该算是一碗上好的,温热的,不复杂的,家乡味的,喝完让你缓过一口气,浑身充满力量的鸡汤 还是笑着讲故事会比较好听
看到这个问题才去听的,第一反应是朴树终于出现了,第二反应是韩寒找朴树真是很聪明。不是专业的,业余的也说不上。只是听了很久朴树。一边整理表格一边听,放得声音很大。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很怪,不太像朴树。直到副歌部分,旋律有些昂扬,我才停下来去认真听歌词,有种“这才是朴树嘛”的感觉。但是紧跟着一段说唱真的让人没办法原谅呀,如其他人说的,挺跳戏的。没办法,偶像的歌要支持,循环了几次,旋律听顺了,歌词听清楚了,慢慢爱上了。接着去看了MV,后来。。。你们别拦着我,我要赞那个MV,我要赞死它!!!----------------------------------------------------------------------------------------------------------看MV之前,我是想在其中看一看朴树的脸或者头发,想看他用什么样的姿势走“平凡之路”。但是点开MV以后,最开始很失望,偶像完全没有出镜,只有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行驶的一台车。我呆呆地看着那台没有丝毫停下来打算的车,看着歌词,听着朴树,突然想哭。小时候听他的《白桦林》,后来听他的《生如夏花》,被生活打压地说不出话的时候听他的《傲慢的上校》,遭遇悲欢离合的时候听《那些花儿》,一回头发现,没有他的歌声的日子已经很久。他曾经拥有一切,最后突然离开,他曾经堕入黑暗,最后只觉自己是野草野花。我们远远地看着他,可是他在孤独地行驶着。他走过了很多路,我们能看到能听到,但是不知道那一路上有多颠簸,车里的他又是什么表情。我们想在终点去拥抱他,可这条路明明没有尽头。最后的最后,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背影,却不能断定这个背影是不是他。坐在屏幕前看那台行驶的车,好像自己是上帝坐在云端。一条孤独没有尽头的路,一辆停不下来的车,突然觉得我是在看我自己。一抬头看远方,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终点,那么一条窄窄的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脚下的石头有多膈脚。夜晚,路灯安静地站着,我看过太多路灯,路灯也看过太多行人,我不怪城市的冰冷,我感谢黑暗中那点微光,但是我无处停靠。白天,脚边有丛林,有沙漠,我走在盘山公路上,远处有海。我走过,看过,但停不下来,找不到人说。那些风景很美,可是不是我的,我只是个行人,看看这个世界,奔向远方。远方有什么?我也不知道。有时候,周边黑得连我自己都看不到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在走。有时候,无聊的黑白公路也让我怀疑,这条路我要走么?没有其他场景的MV,给了每一个人5分钟的时间去思考。这条路要走么?你要去哪?你的故事到了哪?除了无休止的路和不停歇的车,画面上还有像粉笔写下的歌词。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对粉笔的执念,每每从学校毕业,都要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未来宣言。后来中二,拿一个小本子在每一页写小心情,鼓励自己就这么走吧,可别放弃。转眼中二的时期也过了,小本子不知道扔到了哪。那时满心渴望的自己,如今可能真的失掉了方向吧。MV很美,每一秒定格都像明信片,远远的到不了的风景,还有几行配字。很多人给我寄过明信片,我也寄出去很多,可是我很少去听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也很少告诉别人。大家都在走平凡之路,可是各不相干。你曾经以为你有山水,可是路一转,转眼飘散如烟。孤独是永远的。 路没有尽头,停下来的时候,你是那只没有脚的鸟。可是既然前面还有路,前面还有风景,行走就没有结束。还没找到答案,可明天就在眼前,就这么走呀。谁不是平凡。可谁又平凡?------------------------------------------------------------------------------------------------把声音调小,朴树的歌声加上满脑子的回忆,我觉得这首歌很好。单曲循环中。尽管还是没有原谅那里的说唱。------------------------------------------------------------------------------------------------还是要说韩寒很聪明,把多年未露面的朴树拉进了观众视野,很多人都会很感激他。两个人都有长长的遮住脸的头发,曾经拥有一切,堕入黑暗,如今站在观众的视野,看看朴树,我开始有一点喜欢韩寒。
我曾经摧毁我的一切,只想永远的离开。我曾经坠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字字诛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会无期背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