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体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等因素,把体育相声分为哪三种类型基本形态

体育教师考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体育教师考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十五章 学校体育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是 2.1979 年 5 月教育部召开的 、 和 。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入了科学管理化阶段。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有 。 4.1904 年 1 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的 代教育
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5.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有 6.淘汰法分为 7. 和 、 两种形式。 和 。 规定各级学堂均开设“体操科”,这标志着中国现 、 、 和是指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 和 和 。 三阶段。8.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 9.体育课程资源根据存在的方式分为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 1.运用循环练习法时,每站的数量一般是 7~10 个为宜。( ) ) ) ) ) )2.学校运动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4.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二者缺一不可。(5.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完全的延伸和继续,是体育课的第二课堂。(6.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一般包括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和竞赛规程良种计划文件。( 7.终身学习方式是一种终极性的学习方式。( ) ) )8.定性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9.新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目标。(10.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作业)和反馈八 个阶段。( )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体育课程资源: 2.课外体育活动: 3.体育学习策略: 4.循环训练法: 5.体育课程编制: 四、简答题(共 30 分) 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7 分) 2.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5 分) 3.如何开发与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5 分) 4.简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8 分) 5.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5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25 分) 1.系实际,试述一名合格的、理想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13 分) 2.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12 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2.扬州会议3.学校运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体育俱乐部 4.《奏定学堂章程》 6.单淘汰、双淘汰 5.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 7.变换练习法8.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9.显性体育课程资源、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2.√ 3.× 4.√ 5.× 6.√ 7. × 8.× 9.× 10.√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 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 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 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 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 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5.体育课程编制: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确定体育课程目标,设置并组织和实施课程,根据对课程的评 价,进一步改进课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四、简答题(共 30 分) 1.答: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7 分)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2.答: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5 分) (1)认知与定向(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巩固和提高动作阶段) (3)自动化熟练阶段(运用自如阶段) 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5 分)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2)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 (3)制作简易器材 (4)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5)合理布局学校的场地器材 4.答: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有:(8 分) (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P& p& 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 动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6)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答: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包括:(5 分) (1)基础学科的学习 (2)体育自然科学的学科学习 (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习 (4)体育技术学科的学习 五、论述题(共 25 分) 1.答:一名合格的、理想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有:(13 分)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 (一)基础理论知识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四)横向学科知识 1.体育科学基础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2.学科发展史(体育史、有关运动项目发展史) 3.体育原理与方法 4.体育专业技术与理论(各体育专项动作技术及其原理) 5.体育专业教育技术与理论(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学和体育竞赛学) 6.体育课程与教学知识 三、良好的专项技术技能 四、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五、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 (一)教育能力 (二)教学能力 (三)运动能力 (四)训练和组织能力 (五)科研和创新能力 (六) 表达能力(语言、动作、文字和运用图物的表达能力) (七)自学能力 (八)适应环境的能力 (九) 社会活动能力 (十)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码摄影、录象等) 六、良 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2.答: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包括:(12 分) 一、强化体育教师对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四、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 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十四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生学习 一,判断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学科的学习主要是指一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学 习。() 2,体育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学科的学习之上的。( ) 3,体育技术学科是运用基础学科和体育应用学科的一般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各专项技术,理论的 教学和训练问题的学科。() 4,体育社会科学主要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用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体育现象,从而 总结和把握体育的发展规律,揭示其内外部联系的学科。() 5,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为: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 6,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点。() 7,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管理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应以学校领导的工作任务作为确定实习内容的依据。() 9,为客观地,真实地评定实习生试教水平应有组织的上“检查课”。() 10,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具体实践者。() 二,填空 1,教育实习的 2,体育教学实习包括备课, 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实习的质量。 充分与否 课和分析课为主,并辅之以室内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的讲授。 课和分析课为主3,为适应实习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和该校教师教学特点的要求,在实习生试教之前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上一次 。4,中小学体育肩负着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任务,实习生应积极争取进行课余运动队训练的实习, 认真贯彻 5,重视对 的原则。 的培训,是提高师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培养,提高在职教师为主的来承担。 。 相应学历水平的课程计划。 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6,体育教师的培训主要由7,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有岗前培训,院校培训和 8,学历补偿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要服从于 9,1965 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一书 10,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包括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教师的在职培训等一系列过程。 三、选择题 1.1965 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 A, 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学习导论 C.终身教育理论 D.终身教育指导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应以体育教师的作为确定实习内容的依据。 A.理论学习 B.专业技术 C.工作任务 D.社会实践和体育3.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是通过身体练习和体育运动实践而掌握的,这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 特点。 A.思想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理论与实践结合性 4.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关键在于教育实习的 A.组织工作 B.准备工作 C.管理工作 D.方法 5.学习化社会最为本质性特征的是 A.终身性 B.发展性 C.理想性 D.平等性 6.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以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基本特征,把培训与教 育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是 A.岗前培训 B.院校培训 C.校本培训 D.学校课程培训 7.是指终身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融于日常的生活 A.终身性 B.生活性 C.发展性 D.理想性 8.主要是面向新体育教师进行的培训。 A.岗前培训 B.学位课程培训 C.院校培训 D.校本培训 9.中的科研和教研是校内科研、教研的延伸。 A.教育改革 B.教育见习 C.教育实习 D.教育创新 10. 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 A.教育改革 B.教育见习 C.教育实习 D.教育创新 第十四章答案 1.T2 .F3 T4 F5 F6 T 7 T8 F 9 T 10 F 1 准备工作 2 实践课 3 示范课 4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5 在职教师 6 教育学院 7 校本培训 8 体育教师培训机 构 9《终身教育导论》10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终身教育导论》 答案 1A 2.A 3. C4.B 5.D 6.C 7.B 8.A9.C10.B第十三章理想的体育教师一、判断 1.体育教师需要有体育术和运动术,运动术是体育教师“育体”的一种手段。( ) 2.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得组织者,又是体育锻炼的参与者。( ) 3.体育课堂环境,主要指教师活动于其中的,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一切教学条件的总和。() 4.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一种由于教学制度而发生的支配和丛属的关系,是以师生情感为基础的朋友。 ( ) 5.体育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6.体育教师的劳动在教学形式上有其自身的特征。( ) 7.“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使辩证统一的。() 8.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仅仅靠体育课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来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培养锻 炼身体的习惯、丰富课余生活等。() 9.体育教师的工作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也面向学校。() 10.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都应以体育课为中心展开。() 1.T2.F3.F4.F5.T 6.F 7.T8.T9.F 10.T (T 是正确,F 是错误) 是正确, 是错误) 二、填空题 1.一种价值引导工作的实施者,教师是学校教学的 、 、和参加者。 2.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 过程。 3.体育教师要从职业型的“ ”转变为事业型“ ”。 4.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 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 。 5.在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 和 可能逊于他的学生。 6.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一个 ,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有它自己的 。 7.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 和 ,其工作好坏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全面完成。 8.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的 和。 9. 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必要途径。10.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环节,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也应以 展开。 1. 组织者、领导者 2. 双边活动 3. 教书匠、教育家 4.传授者、促进者 5. 知识、能力 6. 特殊群体、特殊 组织者、 教书匠、 传授者、 知识、 特殊群体、 传授者 执行者、 前提、 体育课、 性 7. 执行者、组织者 8. 前提、必要条件 9. 体育科研 10. 体育课、体育课 三、选择题 1.下面那一项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A 组织者 B 领导者 C 参加者 D 监护者 2.教师所具有的一般性格特征不包括下面那一项 () A 高尚的思想品德 B 热爱本职工作 C 工作勤恳 D 谦虚好学 3.教师的一般能力不属于下面那一项 () A 人际交往能力 B 教学能力 C 科学研究能力 D 教育能力 4.师生活动于其中,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的总和称为 () A 体育课 B 体育课堂环境 C 体育课外行动 D 体育实践 5.新的师生关系下,体育教师的职业角色转变为 () A 知识技能的传授者 B 学生的朋友 C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D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6.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不属于下面那一项 (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B 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C 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D 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7.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必要途径是() A 体育科研 B 体育实践 C 体育训练 D 体育竞赛 8.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 () A 双边活动过程 B 学生单方面的参与过程 C 教师单方面参与的过程 D 学校参与的过程 9.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 ( )来体现 A 教师的教学活动 B 学校的教学计划 C 教材 D 学生的学习过程 10.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要以 ()为中心展开 A 体育教学 B 体育实践 C 体育训练 D 体育课 1. D 2.C3.A4.B 5.C6.D7.A 8.A 9.C 10.D《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学》 第十二章 一、判断 1.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2.学校运动会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竞赛活动。其比赛的形式一般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可以在不同时段进 行。( ) 3.单项比赛的组织根据起比赛规模、竞赛规则和技能的难易,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 4.体育节是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有机融合的活动。( ) 5.体育节不仅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而且涉及体育文化知识,规模与层次也各不相同,应根据体育节内 容特点、规模的大小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 6.在制定年度竞赛日程计划表时,各竞赛的排列顺序,应以日期先后为准。( ) 7. 竞赛规程应在赛前前几周,甚至更早发给各参赛单位,以便充分作好赛前准备,激励学生锻炼身体。 ( ) 8.单循环是指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之间要轮流相遇一次,败者被淘汰,最后全胜的队为冠军。( ) 9.轮换法是指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规定的轮换顺序依次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最后综合各项目 的成绩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方法。( ) 10.个人名次一般是在各单位参赛的个人成绩和名次的基础上计算和评定的。( ) 1.T 2.F 3.T 4.T 5.T 6.T 7.T 8.F 9.T 10.F 二、填空题 1.课余体育竞赛有课余性、 2.开展 、 、多样性等特点。可以即使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和 。 、游戏活动、3.校内体育竞赛根据比赛项目的多少又可以分为: 4.课余体育竞赛是充分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为目的,以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 赛。 5.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一般包括: 6. 7. 和 两种。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制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8.制定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时,应考虑群众性 9. 、 、简便性的几个方面。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10.学校课余体育运动竞赛的项目和时间要 A.相对固定 相对固定 B.绝对固定 绝对固定 C.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 D.严格按计划进行 严格按计划进行 1.群众性 教育性 2.课余体育竞赛 3.综合性竞赛 单项竞赛 4.争取比赛优胜 运动项目 身体练习 5. 年 群众性 群众 课余体育竞赛 综合性竞赛 争取比赛优胜 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竞赛规程 6.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7.竞赛规程 8.可行性 常规性 9.循环法 10. 竞赛规程 可行性 循环法 相对固定 三、选择题 1.课余体育竞赛根据竞赛进行的空间可分为 A.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 C.综合性比赛和单项竞赛 2.对于竞赛规则 B.学校运动会和单项运动竞赛 D.季节竞赛和体育节 单项赛,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由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负责组织。 B.不复杂,难度不大的班级 D.复杂,难度较大的年级A.不复杂,难度不大的年级C.比较复杂,难度不大的全潇或年级 3.是业务工作的中心。其主要工作有:比赛秩序册,比赛的组织与安排,裁判工作的组织与安排,以及比赛中出现的业务问题。 A.秘书组 4. B.宣传组 C.后勤组 D.竞赛组是指教师自创的,民间流行的以及学生的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 B.学校运动会 D.单项娱乐性比赛A.季节性单项比赛 C.校际交流比赛 5.是指项目对季节要求很高的竞赛活动。 B 体育节 和 C.季节性单项比赛 两种 D.学校运动会A.单项娱乐性比赛6.评定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A.集体、学校 C.单向、总体B.个人、团体 D.定性、定量7.循环法可分为单循环、 7.淘汰法可以分为 A.轮换法、顺序法 C.单淘汰、双淘汰 和 两种形式B.单循环淘汰、双循环淘汰法 D.检查淘汰法、自发淘汰法8.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在指制定竞赛规程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应执行的规定实事求是的 明确制定出,并考虑其 A.群众性B.简便性C.强制性D.可行性9.下列哪一组是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成绩和名次 A.田径、游泳、跳绳 C.乒乓球、排球、羽毛球 10. B.广播操、健美操、武术 D.篮球、踢毽子、网球是指将所有参赛选手编排成一定的比赛次序,相邻的两名选手进行比赛,败者被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直至整个比赛最后一场的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 A.循环法 1. A 2.B B.顺序法 3.D 4.D C.单淘汰 5.C 6.B 7.B D.双淘汰 8. D 9.A 10.C《学校体育学》第十一章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一、填空题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 以 、 、 等形式对他们进行 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 和 ,提高某 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 体育后备人才的 。 、 、 的特点 、运用科学方法 、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教练员)、 与 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我国竞技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包括确定 制定 等。 、5.课余体育训练是对学生进行身体、 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和等各方面的训练,其中和是学6.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 7.身体训练水平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一般有 、 、、循环训练法和。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 、周训练计划和 等 、 。9.选拔参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时,最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是 、和 。 10.身体训练是 二、选择题、的基础,包括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训练一样,主要目标是( A. 提高运动成绩 C. 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B. 培养良好品质 D. 提高适应能力 )。)。2.下列哪种不属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A. 业余性 B. 基础性 C. 灵活性D. 广泛性 )。3.保证运动训练顺利进行和提高效果的重要环节是( A.训练评价 B.训练计划 C.训练目标D.训练方法 )。4.根据阶段训练计划,并结合课余体育训练实际制定的一个星期的训练安排是( A.年度训练计划 B.阶段训练计划 C.课时训练计划 D.周训练计划 )。 D.品德与作风训练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身体训练和( A.心理训练 B.技术训练 C.战术训练6.根据具体的训练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 练习,周而复始的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是( A.重复训练法 B.循环训练法 )。C.竞赛训练法 D.持续训练法 )。7.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 A. 学校运动队 B. 体育特长班C. 体育俱乐部 D. 基层训练点 )。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 A. 参训运动员的选拔 C. 指导教师的配备 B. 确定训练项目D.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 D. 一学期 )。 D.拚搏精神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个阶段一般是( A. 3 个月 B. 4 个月 C.2 个月1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的战术训练,重在培养( A. 战术意识 B. 战术运用能力 C.应变能力 三、判断题 1.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 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显著特点是广泛性。(3.体育特长班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确定训练项目。( 5.学生年龄越小,持续训练的时间应相应缩短。( 6.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度训练。( ) ) ) )7.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的战术训练,重在培养战术运用能力。(8.对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最好是使运动员处在类似比赛的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技战术训练水平 的充分展示,为评价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9.根据具体的训练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 练习,周而复始的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是重复训练法。( 训练学生时,最常用的测试指标之一。( 第十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较为系统、体能、身心素质 .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较为系统、体能、 2.普及、提高、基础战略 .普及、提高、 3.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 .业余性、基础性、 4.训练项目、选拔参赛运动的学生、相应的训练计划 .训练项目、选拔参赛运动的学生、 5.技术、战术、心理、品德与作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 .技术、战术、心理、品德与作风、身体训练、 6.变换训练法、竞赛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 7.身体形态、生理功能、 .身体形态、生理功能、 8.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 9.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 .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 10.技术、战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 .技术、战术训练、 二、选择题 ) )10.身体形态指标是选拔参加学校课余体育 1 A2 C3 B4 D 5 B 6 B 7 A8 B 9 A10 A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第十章 课外体育活动一、填空题 1.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 课后 课间和 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 全体学生 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 健身活动为 课间 健身活动 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 社会 适应 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个人锻炼活 俱乐部活动、 俱乐部活动 动小团体活动和 。3.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对象心怀各自的不同目的,从而导致了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多向性。 多向性 4. 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体育课的教学,其活动内容呈 多样性 多样性的特征。 5. 个人锻炼活动是指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按 体育锻炼的方法要求,自觉自愿地 体育锻炼的方法 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的项目在课外单独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的个人锻炼活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体 育实践活动。 6.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 自觉自愿为主,强制规定 强制规定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 自觉自愿 强制规定 操作过程。 7.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一般由体育教研室或体育教研组 体育教研组在总结过去 学年或学期经验 ,广泛听取 体育教研组 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8. 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 课外 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 课外体育活动的检查评价三个环节。 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 课外体育活动的检查评价 9. 校园内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近些年来出现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分为单项俱乐部和综合性俱乐部 综合性俱乐部 两类。 10. 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 10.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 基本的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和运 体育与健康 运动技术 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二、选择题 1.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与( )。 A. 体育教学活动 C. 学校体育活动B. 社会体育活动 D. 课外体育活动 )。 D. 灵活性 )等组织。2. 下列哪种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A. 多向性 B. 多样性 C. 经常性3. 全校性活动内容的选择余地较小,一般来说比较适于早操、( A.体能训练 B.课间操 4. 班级体育锻炼活动以( A.教学班 B.年级 C.体育课 )为单位进行。 C.学生性别 D.学生体育专长 D.课外训练5.班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计划是落实每天几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 A. 半小时 B. 1 小时 C. 1.5 小时 D. 2 小时 ) 组织形式。)。6.校园内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近些年来出现的( A. 课外体育活动 B. 课外锻炼C.体育课教学 D.体能训练 )为辅的操作过程。 D.自主 )的特征。7.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为主,( A.积极主动 B.教师指导 C.强制规定8.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体育课的教学,其活动内容呈( A.多元性 B.多样性 C.灵活性 D.多向性 )。9.下列哪种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A. 课余体育竞赛 C. 课余体育训练 B. 校外社会团体体育活动 D. 体育课教学10.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动态的( A.管理 1 D 2 C B.协调 3 B C.指导)过程。D.组织 8 B 9 D 10 A4 A 5 B 6 A 7 C三、判断题 1.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 2.课外体育活动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无关。( ) )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无疑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情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左右学生运动 兴趣、锻炼习惯、体育意识的形成,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5.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任务具有多向性特点。( ) ) ) )6. 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体育课的教学,其活动内容由学校统一计划安排。(7.个人锻炼活动是指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按体育锻炼的方法要求,自觉自愿地 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的项目在课外单独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 ) )8.小团体活动的成员有可能是本班同学,也可能有其他班的同学,甚至有不同年级的同学。(9.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强制规定为主,自觉自愿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 的操作过程。( ) )10.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第九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选择题 1. 根据形态分类, 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 体育课程 A. 。A 人力资源 B 自然资源 C 物力资源 2. 体育课程资源的 过程。 A 开发 B 利用 C 设计 D 实施D 潜在资源A. ,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人体育课程,能够与体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3. 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的基本方法为: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 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A 增强体能 B 提高技术 C 提高素质 D 增强兴趣A.、增进健康,又4. 体育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体育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具 有 A. 的特点。 A 广泛多样 B 生动形象 C 形式丰富 D 潜在性 5. 学校应该对已有的场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重新部署适合多种运动项目进行的运动场地, 为 A. 的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A.体育课程 B 体育训练 C 体育活动 D 课外活动 6. 同一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因而体育课程资源具有 B 的特点。A 潜在性 B 多质性 C 多样性 D 丰富性 7. 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 A. 利用。 A 显性体育课程 B 隐性体育课程 C 校内体育课程 D 校外体育课程 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 相对易于开发与8.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挑战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其中, A. 最为突出。A 竞争性和娱乐性 B 不确定性和娱乐性 C 竞争性和挑战性 D 竞争性和规则性 9. 学校运动场地的改造必须保证学生运动的 C A 合理性 B 实效性 C 安全性 D 针对性 D 的作用,以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10. 在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发挥学生 A 主观 B 主导 C 客体 D 主体 二.填空题1. 直接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 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属于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2. 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 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3.校内体育课程资源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 源。 4.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 育课程资源。 5. 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属于.素材性体育课程 素材性 素材 资源。 6. 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具有 .多样性 潜在性 多质性 多样性 7.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通常要辅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环节优化,才能确保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可行性、 可行性 8. 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 降低难度要求、 降低难度要求 等 9. 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运动场地、 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器材、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10.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 积极性 三.判断题 1.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开发。从这种意义上看, 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2. 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3.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 的。 4. 根据存在方式分类,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5. 学生家庭的体育器材、设备、体育图书、报刊、网络等也是不可忽视的体育课程资源。6. 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7. 体操器材只能被用来学习体操,不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生存生活等能力。 8. 由于地域、气候、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可供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必然会千差万 别。 9.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能够构成体育教学的直接内容。 10.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包括对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 错误 7.错误 8.正确 9. 错误 10.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第八章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一.选择题 1.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的 C A 针对性 B 单一性 C 全面性 D 权威性 2.体育学习评价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最终结果,统一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还要了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 C 。 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A 行为表现 B 言语表现 C 思维活动 D 学习动机 3.学生体育课的运动技能评价应根据各个学校所选择的 B A 具体条件 B 具体内容 C 具体目标 D 具体任务 4.体育学习评价标准的 课程的教育价值。 A 复杂化 B 单一化 C 简单化 D 多元化 5.在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 C 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A 主观能动性 B 自觉积极性 C 客观能动性 D 自主表现性 6. 通过全面地评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 C 。 ,注重培 D , 在很大程度上能很好地发挥体育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 更好地实现体育 加以确定。A 思想修养 B 道德修养 C 人格品质 D 行为表现 7. 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 B A 性格差异 B 个体差异 C 体能差异 D 运动技能差异 8. C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体能发展目标与内容框架,考虑到学生在体能、兴趣、爱好、特长等方 。面的差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能测定的项目进行评定。 A 体能评价 B 体质评价 C 技能评价 D 综合评价 9. 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 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达标程度。 A 定性评价 B 定量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过程性评价 10. 体育学习评价实施的形式主要包括: C 、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B 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体育达标测验,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评A 学生自评 B 学生互评 C 学生自评与互评 D 班级互评 二.填空题 1.体能和运动技能 2.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3.出勤与表现 4.内容标准 体能和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出勤与表现 内容标准 5.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6.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多元性 7.自我教育;互相教育 8.知识与技能; 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自我教育; 知识与技能; 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自我教育 知识与技能 诊断性;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9.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10.运动爱好和专长 诊断性 形成性; 运动爱好和专长 1.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强调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在 体能和运动技能 体能和运动技能方 面较为低下的学生,注意保护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 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以及专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3. 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 出勤与表现 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 4.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中, 应提倡体育教师根据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设计 和制订体育学习评价标准。 5. 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二 是在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时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 6.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 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多元性 7. 通过体育学习评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 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果。 8.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 知识与技能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9. 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即诊断性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 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运 诊断性 形成性 终结性 用。 10. 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与健康 态度,形成 运动爱好和专长 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判断题 1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 2.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应注意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 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3.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设置了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学生的健康行为不属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 内容。 4.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 5. 从根本上讲,定性评价应该内在地包含定量评价,且定性评价是为了更逼真地反应学生的体育与健康 学习情况。 6.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就意味着要否认体育教师的评价。 7. 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不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8. 定性评价则一般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中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情况给予等级制评定。 9. 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 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各方面的评价。 10. 体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体育学习评价不需要采用绝对性评价,而是强调个体内 差异性评价。 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 正确 6.错误 7.错误 8.正确 9.正确 10.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一、填空 1 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 运动技术 2 体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既包含了技能学习,也包含了认知学习、社会学习、情感培 认知学习、 认知学习 社会学习、 养等等。 3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认知与定向、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 认知与定向、 认知与定向 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4 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包括_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和综合整体性 指向性、 指向性 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和综合整体性。 5 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存在两种缺陷分别是具备性缺陷和应用性缺陷 具备性缺陷和应用性缺陷。 具备性缺陷和应用性缺陷 6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7 自我测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 查、教师评价、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 7 常用的监视策略的方法和技能有:自我测查、教师评价、同伴评价 自我测查、 自我测查 教师评价、 8 复述策略是_语义 语义上保存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信息的策略。练习策略则是从_语义 语义上保存动作技术的策 语义 语义 略。 9 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 回忆、 回忆 概括、 10 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对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 学习方法 二、选择题 1 精细加工策略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有___②___。 ② ①变换练习条件 ②动作技术的串联 ③模仿练习 ④降低难度 2 下列不属于体育学习元认知策略的是__④____。 ④ ①心理激活策略 ②监视策略 ③调节策略 ④复述策略 3 下列不属于学习策略观点的是___④___。 ④ ①学习规则系统 ②学习方法与技能 ③学习调节与控制技能 ④学习原则 4 复述策略属于_②_____。 ② ①元认知策略 ②认知策略 ③运动技能形成策略 ④资源管理策略 5 完整练习法运用于___③___。 ③ ①认知与定向阶段 ②联系形成阶段 ③自动化熟悉阶段 ④分化阶段 6 下列不属于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的是___①___。 ① ①心理激活策略 ②时间管理策略 ③环境管理策略 ④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7 认知与定向阶段学生动作表现是___①___。 ① ①动作不协调,难以发现错误 ②动作准确、遇到意外事件易出现多余动作 ③动作流畅,不需要意识控制 ④动作连贯性、精确性加强8 自定目标、自我奖赏属于_①_____涉及的方法与技能。 ① ①心理激活策略 ②时间管理策略 ③环境管理策略 ④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9 下列不属于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因素是__④____。 ④ ①学生年龄 ②学生动机水平 ③学习内容难度 ④他人支持 10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由__①____提出的。 ① ①加涅 ②桑代克 ③第斯多惠 ④罗杰斯 三、判断 1 广义学习一般是个体以经验的获得来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2 运动技术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 3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4 元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5 完整练习法是运用在认知与定向阶段的练习策略。 6 体育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学生的年龄无关。 7 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与应用的外部条件之一。 8 体育教师不需要体育学习策略。 9 体育学习方法是构成体育学习策略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10 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在元认知的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的关 键。 √ √× √ × × √ × √ √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一、填空 1 课程实施实质上由三个阶段组成: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起始阶段、 起始阶段 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2 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_采用、调适、应用 采用、 采用 调适、应用三个环节。 3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忠实取向、 忠实取向 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_。 4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可靠有效、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突出重点 可靠有效、 可靠有效 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 5 体育课程计划应重点包括人员、计划、过程 人员、 人员 计划、过程三个要素。 6 体育教师、校长和体育课程工作者 体育教师、校长和体育课程工作者经常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是体育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 7 在实施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所谓从上至下的策略即是以国家和地区 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逐渐推进实施的策略。 国家和地区 8 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认为学校 学校_是体育课程改革最适当的单位。 学校 9 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影响体育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程理想与实施情景 理想与实施情景的系列关系,创造体育 理想与实施情景 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10 体育教研员负责组织体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还要负责监督和指导 监督和指导_体育教师的工作。 监督和指导 二、判断 1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2 体育教研员和家长也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 3 体育教师、其他科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社会与学生家长都支持和参与改革是新体育课程变革成功的 必要条件。 4 体育课程实施不包括对体育课程改革的介绍说明,以及其他教育场所实施体育课程的变革。 5 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内部的支持与理解,不需要学校外部的帮助。 6 体育教师就是要把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 7 体育课程实施就是将设计好的体育课程给体育教师采用,一旦体育课程被采用,体育课程编制就大功 告成了。 8 校长不但可以影响体育课程组织的环境,而且可以对体育课程改革参与者起到支持作用。 9 从中间向上的策略除要着眼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师创造条件,推动与协助体育 教师参与变革。 10 学生不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 √ √ √ × × × × √ √ × 三、论述 论述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影响体育教师参与改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编制一.填空题 1 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社会需求、体育学科因素、学生自身因素 2 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 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 体育学科因素、 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 学校教育、体育目标 学校教育 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3 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 体育课程规划 体育课程实施阶段和体育课程评价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评价 4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 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 体育教师和学生 5 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_体育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 体育教师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 6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主要是指学生_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表现出不同的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7 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具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 学问化、 学问化 专门化、结构化。 8 所谓社会本位,就是“以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 社会需要 9 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 10《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运动参与 应五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毕业获得_③必修学分。 ③ ①9 个 ②10 个 ③11 个 ④12 个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___④__个水平。 ④ ①三 ②四 ③五 ④六 3 初中阶段属于水平 ②______。 ①三 ②四 ③五 ④六 4 小学体育课程名称是___①___。 ① ①体育课 ②体育与健康课 ③体育与保健课 ④体育健康课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除田径外__③____为必修内容。 ③ ①球类 ②武术 ③健康教育 ④水上项目 6 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②___。 ② ①建构主义思想 ②人本主义思想 ③认知理论 ④联结―认知理论 7 学习水平是根据_①______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水平等级。 ①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②社会需求 ③体育学科特点 ④包括以上答案 8____①___学习领域最能体现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也是其它领域的载体。 ① ①运动技能 ②身体健康 ③心理健康 ④社会适应 9 新课程与 2001 年 9 月在全国__②____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 ② ①37 个 ②38 个 ③39 个 ④40 个 10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是___③__阶段课程基本理念。 ③ ①小学 ②初中 ③高中 ④大学 三判断 1 体育课程编制过程就是对某一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2 体育课程编制除包含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外,还包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3 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 4 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有所区别的。 5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 6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主要靠理论课教学来完成。 7 健康就是指没有疾病。 8 亚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 9 课程标准划分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 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 10 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与追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体育课程 认识与观念体系。 × √ × √ × × × × √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填空题 1.课程不仅仅是各种科目 静态 育专业教育的 体育课程 的集合,而应该包括 动态 的学习过程。2.体育课程可以分为体 类课程。和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 体育实践 与3.体育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 身体练习 与技能。 4.手段论体育观认为 体育运动手段 经济、军 事和外交等外延功能。思维活动 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社会需要高于个体的满足与发展,强调了现实体育的政治、5.目的论体育观始终把人的满足和发展作为体育课程的最高的价值定位,同时它不否定手段的重要性 意义,并认为只有个体得以充分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才更有利地促进 社会目标 的实现。 6.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体与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是 人本主义体育课 程 改革的目的。 的体育教学客观上起到了纠偏的作用。8.手段论价值观重视 ,忽视了学生7.“健康第一”的提出,对 单纯生物观的是生物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的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发展领域,忽视了体育的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 情意 和 社会行为 能力的发展。9.体育运动能促进人们健康地生活、身心愉悦地工作:通过体育的 法规和规则,体育又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 个体 产生遵守社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意识。10.运 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动作技能进一步的提 高,可以达到动力定型阶段 (也可称之为动作自动化阶段)。 动力定型阶段 二、选择题: 1.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 和 D ,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B. 结构; D. 方法; 和社会适应 4 大功能。A. 手段; C. 比例;2.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 4 个方面:知识技能、身体发展、 A A.情感意志; C.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D.外交功能3.体育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 D的基本领域。体育课程的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基础的学科为在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 A. 依据; C.原则; D.评价; A 因素的发展。 B.标准;4.体育运动不仅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使主体实现身体认知,而且能促进个体 A.非智力因素; C.体力; B.智力因素; D.技能;5.建国以来,我国学习了苏联的凯洛夫教育理论,学科中心论一直占课程论的统治地位,与学科中心 论相对应的学校教育提倡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 B 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A.技术; C.素质; B.课堂; D.教学方法6.学科中心论和手段论体育观 D ,但忽视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目的论体育 价值观和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注重体育课程的自我体验和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独 立人格,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A.强调正规的课堂教学 C.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B.强调学生的技术发展 D.强调教师的方法引导.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贯 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领域, 由于 A 观的变化, 体育课程本位功能的中心也发生了变化。A.体育价值; C.体育观念;B.体育功能; D.体育思想;8.目的论价值观认为,运动的目的在于运动自身及运动着的人本身,即把目标定位于运动本身和 A 的人的自身,它强调入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满足和实现自身的发展。 A.运动主体 C.运动目标 B.运动客体 D.运动取向9.体育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儿童时期体育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帮助儿童适 应生活,同时肩负着 A.精神文明 C.体育文化 C 传递和重建的作用。 B.思想道德 D.科学知识 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最10.运动过程中,人体的 D后逐步下降,这就是体育课结构的根据。 A.应变 C.协调 三、判断题: 1.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 的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 B.思维活动 D.机能活动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它并不包括课程的设计及课程标准的制 定。 (∨)3.体育实践类课程与运动训练有很大的区别。从事身体练习是两者共同的特征。 (∨) 4.体育学习不论是身体认知过程(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认知过程(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体能产生 影响。 (×)5.体育课程的功能是根据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自身需要,对体育功能合理选择和组合的结果。(∨) 6.目的论体育价值观和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注重体育课程的自我体验和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以有效 地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其技术全面协调发展。(×) 7.学科中心论强调教学以体育教师为中心,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扮演支配与控制的角 色。 (∨)8.体育课程所指的人文精神是指以文、史、哲、艺术为精髓的对体育价值的判 断。 (∨)9.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 10.精英教育具有狭隘的体育课程观念,认为课程即体育科目,特别是体育考试科目。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三章 学校体育学》一、填空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 是 学校课程体系 段。 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是: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处体育活动 目标、 课余体育竞赛目标 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3 我国新颁布的《标准》将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划分为五个领域: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 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4.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是为学校体育提供几个方面的依据: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 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 学校体育评价 提供依据。 5.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体育学科的功能 功能和发展。 功能 6 在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向。“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 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7.学校体育结构的运动教育要素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体 育训练 、课余体育竞赛、 8.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运动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 技能。 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手工艺必修课程。它 身体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 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教育的基本目的界定在“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 伦理 各方面的因素综合 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10.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 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 体育课 二、选择题: 1.体育与健康课是 A 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 和 课外体育活动 两大方面组织形式。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A.学校体育 C.课余活动 B.业余训练 D.体育竞赛 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 B 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 A.体育活动 C.体育组织形式 B.体育目的D.体育规则3.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达到的体育课程目标的 D 和所学习内容的特点划分的 等级。 A.原则 C.要求 B.标准 D.程度4.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 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 A 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A. 社会发展 C.教学目标B.国家的要求 D.教学手段 A 、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5.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是 A.体能的练习 C.体育教学B.体育活动 D.个性培养6.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及其结果采取鉴赏式的评价,而不是与预期目标进行对应式的比较,主要 是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 B C.客体 D.主 。 A.社会性 B.个性 7.体育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总目标、领域目标、 A A.水平目标 C.组织目标 B.阶段目标 D.学习目标 B的总称。8.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是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心理。 A.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C.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9.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学生、 A 独成为学校体育目标的来源。 A.社会 C.学校 B.家庭 D.班级;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提高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意识和能力;学会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预防或消除B.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D.调节学生的身体体能 、学科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单10.行为性的具体目标指明的具体行为是对学校体育学习后学生所应出现的 A.可观测行为 C.可知性活动 三、判断题: B.不可观测行为 D.不可知性活动A 的精确描述。1.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2.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时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 或忽视某些功能。(∨) 3.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智力因素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4. “普遍性目标”的取向是建立在一般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的基础上, 表现为具有某种哲学或伦理学 倾向的特殊教育宗旨或原则。(×) 5.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 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 的体育活动。(∨) 6.上好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仅靠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7.学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 8.体验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指向无需结果化或难以结果化的体育课程教学锻炼训练竞赛等目标。(∨)9.学校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安 排,紧密结合起来进行。(∨) 10.学校体育目的涉及的是既定的体育过程,是整个体育,甚至是整个教育追求的最终结果。(×)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填空题一. 一 1. 小学阶段, 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 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 力较差。 2.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 慢速增长期、 慢速增长期、稳定期 和下降期。 3.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因此存在 的特点。 4.运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运动兴趣 5. 学生 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 身心和谐发展 的个性。 在运动动机中是最重要的成分。 身长体轻 快速增长期、 快速增长期、 抽象思维能力 能6.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7.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 长度、围度、重量 长度、围度、 8. 合作能力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 的发展变化过程。 学生的认识发展、 学生的认识发展、情感9.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 10.所谓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 和意志发展、 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 、 三个方面。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体育锻炼是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2.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映。( ) ) 3.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是相同的。( 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的特点( ) )) 4.学生身体形态5.高中以后,学生的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而肺活量减小。( 6.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7.学生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 )8.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增快。( 9.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提高。( ))10.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 ) 7.√ . 8.× 9.√ 10.√ . . .1.√ 2.× 3.× 4.√ 5.× 6.√ . . . . . .三.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1.身体发展主要包括 A 等多方面综合的发展。A.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机体适应能力 B.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技能、社会适应能力 C.身体状态、身体机能、体能、基本活动能力 D.身体姿势、身体机能、体能、机体适应能力 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 A.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B.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C.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D.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E.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3.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有 ABCD A.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B.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C.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ABCDE D.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助意识 4.对青少年学生来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骨骼增长 C A.1―2 B.5―6 C.2―4 D.6―8 ACD 厘米。5.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有A.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B.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C.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D.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E.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助精神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 1.1953 年,毛泽东发出了 身体好,学习好,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的三好号召。 ,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2.1979 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 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 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洛克 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体育之研究》 体育之研究》 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4.1917 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 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 6.严复在 1895 年发表的 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 8.1990 年 3 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奴隶社会 开始出现的。《原强》 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 原强》准备、基本、结束 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从而使我国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 杜威 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 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 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 是 蔡锷。 蔡锷。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 )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4.国家体委于 1954 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 ))7.1923 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 改为“体育科”。(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 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 8.√ 9.× 10.√ . . .1.√ 2.√ 3.× 4.√ 5.× 6.√ 7.√ . . . . . . . 三.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1.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其中 A.礼 B.数 C.书 C D.御 ADEF E .射体现了体育的内容。 F.乐2.骑士七艺的内容是A.骑马、跳高、投枪、击剑、狩猎、角力和吟诗 B.骑马、游泳、投枪、射剑、狩猎、攀登和吟诗 C.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 D.骑马、跳舞、投枪、击剑、狩猎、角力和吟诗 3.1904 年 1 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 正式确立。 A.《钦定学堂章程》 B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 B.《奏定学堂章程》 C.《新学制课程标准》 D.《学校体育指导纲要》 4. D A.1952 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B.1954 C.1950 D.19565.凯洛夫将教学过程分为 A六个阶段。A.感知、理解、概括、巩固、熟练、测验 B.感知、理解、概括、巩固、复习、熟练 C.感知、记忆、概括、巩固、熟练、测验 D.理解、记忆、概括、巩固、测验、熟练学校体育学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学 二、简答题 1、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3、学校体育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 怎么才能学好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一、填空题 1、学校体育为适应社会和人的 而产生,随着 的发展而发展的。 2、西周时期的学校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其中的 、 、 均含有体育的因素,这是我国古 代学校体育的发端。 3、欧洲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古希腊的教育体系有关,一是 的教育形态,二是 的教育形态。 4、古希腊斯巴达式教育的主要特征以追求为军事效力为最终目标,其学校体育以 为主要内容。 5、 古希腊教育家 主张在体育锻炼中“身体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这种思想对于学校体育的形成 有重要作用。 6、近代学校体育是在欧洲 以后逐渐发展起的。 7、17 世纪,英国教育家 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主张“三育并举”。 8、德国教育家贝纳特?巴塞多于 1744 年在德绍创办的 学校第一个把体操和游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 要内容。 9、1809 年, 政府明确规定中等学校设置体操学科,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体育正规列为学校正式课 程。 10、德国“学校体育之父” 创立了以“教学体操”为核心的学校体育模式。 11、清政府于 1903 年颁布了 ,规定各级学堂均应开设“体操科”,从而结束了我国 2000 多年来学 校教育基本上没有体育教育的现象。 12、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 ,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 。 13、1867 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 同 和 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惟一方法”。 14、1961 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中小学体育教材,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应以 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 15、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 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被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 展水平的国家普遍接受,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主题。 16、197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终身体育”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学校体育工作战略。 17、学校体育基本上是由 、 、 、 和 等方面组成。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我国古代的学校体育最早可追溯到封建社会。 ) ( 2、我国从汉代以来“独尊儒术”,重文轻武,学校教育内容中取消了体育。 ) ( 3、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 ) ( 4、 从孔子到荀子, 先秦儒家已形成具有初步体系的体育思想, 对后世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5、我国古代的学校体育源远流长,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 ( 6、唐太宗李世民提倡“士兵唯习弓马”,使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程度复兴。 ) ( 7、雅典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追求为军事效力为最终目标,学校体育以军事体育为主要内容。 ) ( 8、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 ( 9、欧洲的中世纪进入了宗教统治的时代,自此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低迷 的状态。 ) ( 10、把体育正规地列为学校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雅克卢梭。 ) ( 11、把体育正规地列为学校正式课程源于瑞典。 ) ( 12、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一贯把体育看成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 13、1956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作了统一的要 求。 ) ( 14、学校教育中,劳动、军训等都可代替体育。 ) ( 15、没有健康的体魄,就难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也难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 16、德国教育家古茨穆斯密切联系学校教育的实际,制定了身体教育的体系。 ) ( 17、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体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且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手段之一。 ) ( 18、197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体育运动国际宪章》( ) 。 三、单项选择题 1、17 世纪英国教育家()明确地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并强调:“健全的精神寓于健 全的身体”。 A 洛克 B 斯宾塞 C 古茨穆斯 D 贝纳特巴塞?多 2、1923 年,当时的政府在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将学校的( )改为“体育课”。 A 体育术 B 健身科 C 体操科 D 体育课 3、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是从( )开始,由日本、欧美一些国家传入的。 A 建国初期 B 清朝末年 C 民国初期 D 1917 年 4、 )年教育产编订并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 A 1953 B 1958 C 1956 D 1955 5、我国古代的学校最早可追溯到( )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春秋战国 6、据史料记载, )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 ( A 夏代 B 商代 C 西周 D 先秦 7、 )的学校以“六艺”为教育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端。 ( A 夏代 B 商代 C 西周 D 先秦 8、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创立了以尊崇礼教为中心的儒家学派,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主张。 A 孔子 B 老子 C 荀子 D 颜元 9、我国从( )以来“独尊儒术”,重文轻武,学校教育内容中取消了体育。 A 夏代 B 商代 C 先秦 D 汉代 10、清代著名教育家( )曾提出“运以致强”和“文武兼备”的教育主张。 A 颜元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11、欧洲学校体育的产生与( )的教育体系形态有关。 A 古罗马 B 古埃及 C 古希腊 D 古巴比伦 12、古希腊教育家( )在体育锻炼中他主张:“实践必须先于理论,身体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裴斯泰洛奇 13、古希腊教育家()强调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强健的身体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人应积极地锻炼自己的 身体。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裴斯泰洛奇 14、世界上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体育的是德国的教育家( ) A 洛克 B 贝纳特 巴塞多 C 古茨穆斯 D 裴斯泰洛奇 15、德国教育家( )首次提出体育手段的多样化,以使青少年的身体全面发展。 A 裴斯泰洛奇 B 施皮斯 C 贝纳特?巴塞多 D 卢梭 16、世界上第一个把体育正规地列为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是( ) A 丹麦 B 瑞典 C 德国 D 美国 17、 )被誉为德国“学校体育”之父。 ( A 裴斯泰洛奇 B 施皮斯 C 贝纳特?巴塞多 D 洛克 18、1903 年清政府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各级学堂均应开设“体操科”,教材以( )为主。 A 兵操 B 田径 C 球类 D 游泳 19、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各国教育家都把它作为现 代教育改革的主题。 A 雅克?卢梭 B 洛克 C 旋皮斯 D 保罗?朗格朗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 1、西周时期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其中( )均含有体育的因素。 A礼 B乐 C射 D御 E书 F数 2、1923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 ,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并 规定一律剔除兵士体操, )为学校体育的内容,使我国学校体育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 A 田径 B 游泳 C 球类 D 武术 E 游戏 F 扬氏体操 3、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多元化目标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 增进健康的目标 B 增强体质的目标 C 教育的目标 D 教养的目标 E 竞技的目标 F 发展个性的目标 4、1990 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颁布、颁发、修订了( ) ,使我国学校体育向科学化、 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A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B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C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D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E 中学 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F 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5、学校体育基本上是,是由( )等方面组成的。 A 体育课教学 B 早操 C 课间操 D 课外体育锻炼 E 课余体育训练 F 课余体育竞赛 五、简答题 阐述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共同趋向。 六、论述题 1、试述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特征。 2、试述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理论模拟试卷(八)参考答案一、 选择 (4 分,每题 0.5 分) 1. 体育课的结构,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 A A、时间分配 B、场地分配 C、教材分配 D、器材分配 ( C ) )2.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实际上课总时间与什么的比例 A、准备活动时间 B、讲解与示范时间 C、身体练习的时间D、分析与总结时间3. 体育教学以什么为基本手段,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 A ) A、身体练习 B、思想教育 C、运动负荷 D、机体变化规律 4.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 A、先合后分 B、两组一次轮换 C、先分后合 5.重复练习法的主要特征是 A、不间断进行练习 B、循环进行练习 6.出现深度疲劳时,学生常表现出 A、呼吸加快 7.学校体育工作的对象是 A、体质差的学生 B、有体育天赋的学生 C、全体学生 8.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的什么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 A、思想工作 B、准备工作 C、培训工作 B、动作准确 C、反复做同一练习 C、汗量较多 ( D、分组轮换 ( C ) D )D、有间歇的练习 ( D ) D、面色苍白 ( C )D、运动成绩好的学生 ( B ) D、检查工作二、填空 (21 分,每空 0.5 分) 1.___1923____年北洋政府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 2.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_____初创阶段__、_______曲折发展阶段__、______严 改革开放、 重破坏阶段__、_____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______。 3.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 、 运动技能 、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_ __社会适应___。 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 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5.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__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演示、电影和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以及 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演示、电影和电视录像、 定向和领先 。 负重法;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综合法、比赛法、 6.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常用的方法负重法;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综合法、比赛法、循环法 。 7.检查与判断生理负荷的方法有学生自我感觉 、 教育学观察 、 生理测定法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 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9.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____高尚的思想品德__、__全面的业务能力_、__ 广博的知识 _、 _精力充沛,体魄健壮_ _等四个方面的条件。 精力充沛, 10.示范的方向有 正面示范 、____侧面示范____、___背面示范_____和__镜面示范__ 四种。 11.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_师生__提出的一系 列基本要求。 12. 12.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站位应做到的&三背&是指__背阳光_ 、_背风_和_背干扰源 。 三、 简答题 (25 分,每题 5 分) 1.学校体育与德育。 1、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练习之中 2、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规范要求之中 3、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集体活动之中 4、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竞争交往之中 2.体育教学的特点。(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3.课外体育活动意义课外体育锻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性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课外体育锻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性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1)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良好的生活效果,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3)培养良好的生活效果,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培养社交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培养社交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5)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 简述比赛法的要素 目的、方法、规则、场地、时间、次数、奖罚、安全、组织…… (写出 5 项及以上者不扣分,否则,少一项扣一分) 四、 论述题 (30 分,每题 10 分) 1.试述体育课的组织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体育课堂常规、安排学生的队形与调动队伍、 布置教学器材、确定 教学组织形式。 (1)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略 (2)学生队伍的安排与调动要求:略 (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求:略 (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要求:略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为什么强调说运动参与比技能掌握更重要?答题要点:略3.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中运用示范时应注意哪些要求?举例说明。动作示范的要求: (A)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B)示范要正确。 (C)要选择好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举例说明略。五、思考题 (20 分) 1.分析目前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指出其存在问题。答题要点: 1.学校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现状(4 分) 2.存在问题(6 分)2.分析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答题要点: 1.学校课外体育竞赛的现状(4 分) 2.建设性的意见(6 分)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文档 (2)―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伶分为哪三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