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有关改革开放的论文存取论文怎么找里面的论文?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之开放存取资源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百度文库破亿啦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之开放存取资源3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1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档分类:暂未分类 -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张清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100732)[摘要]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模式是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传播和出版模式,日益受到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学术出版者、图书馆及检索系统等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开放存取的背景、内涵、出版类型、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成为学术出版主流模式的运作障碍。[关键词] 开放存取学术资源学术出版开放存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学术界传播及出版学术信息的一种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在国际科学界和出版界的影响日趋广泛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学术出版者、图书馆及检索系统等的高度关注。1 开放存取的背景—传统出版模式阻碍科学信息的传播1.1 学术期刊出版市场的日益垄断,期刊价格的大幅度提高,阻碍科学信息的传播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界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都是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途径。研究人员一方面通过学术期刊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学术期刊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供同行参考、讨论,同时确(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学术信息交流是这样一个系统,研究人员通过它发表研究性学术成果、经由质量评估向学术社区进行传播,并为今后能长期使用加以保存。在这个系统中作者、出版商、图书馆是三个主要角色,其中出版商具有得天独厚的控制权,一方面对价格控制,一方面决定着哪些学术成果可以进入交流渠道。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兼并购买等商业行为,学术出版尤其是重要的学术期刊的出版逐步被少数大的出版商垄断,出版商对利润的追求,以及竞争机会的锐减,使学术交流日益商业化,学术期刊价格大幅度地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工具。据 Blackwell 期刊价格指数显示,在 1990 年到2000 年期间,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涨幅高达 185.9%,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涨幅分别高达 178.3%和 184.3%。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支持科学研究的机构,学术期刊的主要消费者,则面临着资金缓慢增长甚至是削减的问题。2003 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费用相对于 1986 年而言,虽然(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增加了 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 年增加了 14%。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图书馆无力继续维持科学研究所需资源,研究人员能够利用的期刊在减少,可获得的学术著作急剧下降,科学信息的传播受到阻碍,这势必将影响到科学研究的速度和品质。1.2 网络数字环境、研究人员非赢利性的传播与获取学术资源的动机为开放存取提供了发展空间尽管传统出版模式的限制、不断上涨的学术期刊价格为学术信息的交流制造了障碍,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却促成了跨越时空障碍的学术交流,也促成了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从研究人员的角度来讲,大多数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并不是希望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传播研究成果。因为学者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况且研究人员往往既是学术成果的作者,又是使用者。在这样的基本前提下,基于学术信息的共享理念,(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开放存取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力图在网络环境下改变学术交流的方式,消除存取文献的费用障碍,免除版权和授权的限制,使研究人员能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达到科学信息无障碍流动的理想目标。2 开放存取的内涵—追求科学信息的易得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自由性。目前在学术领域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开放存取的含义基于三次重要会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关于开放存取出版的《百斯达声明》、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开放存取是指创建的作品用于教育与科研并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读者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就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存取的一种模式。用户通过因特网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的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对复制和传播的唯一约束以及版权在此所起的唯一作用是,保证作者拥有保护其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并要求他人在使用作者的作品时以适当的方式表(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示致谢并注明引用出处。开放存取对学术交流的积极意义在于促使学术成果能更快、更广泛、更自由的传播和更经常性地得到引用。与传统的出版模式相比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是由新型的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催生的网络出版模式,它能迅速地将研究成果公布并与人分享,免去漫长的评审及出版时间。科学信息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地、没有限制地存取,大大方便了科研人员,改变了学术交流的方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作者发表作品的机会,提高了作者的影响力。另外网络科学信息变化快,可以随时发布,及时修改,并通过网络与同行即时进行沟通、交流,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基于开放存取的经费来源和其所提供的免费获取文献资源的性质,开放存取大致可分为十种类型:(1)开放存取主页研究人员将个人论文或大学院系提供的论文张贴在网络主页上以供免费存取。(2) 开放存取电子预印库作者日益被发表其作品的期刊所容许将其作品的预印本或后印本复本放在开放存取电子预印库或机构知识库中。绝大多数期刊授予作者自我存档的权利。基于学科的电子预印库,如美国科内尔大学创建的著名的(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高能物理学阿西电子预印库。基于机构的开放存取电子预印库,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建的数字空间。采用开放源码系统使教师们可以免费使用它创建电子预印库。这些电子预印库的目录按照 OAI(开放文档计划)所制定的全球范围科研资料开放互操作协议标准编写索引。在一些学科中电子预印库发展为论文原稿的预印库。原稿预印库的形成源自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出版过程。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往往成为以后所出版图书的预印本。著名的开放存取倡导者,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的认知科学教授 Stevan Harnad 认为电子预印库提供了一种比传递已经出版的学术期刊电子版更即时的方式。(3)作者付费型开放存取期刊: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出现的基于作者付费(通常 500 美元到 3000 美元出版费)的即时、无限制的开放存取期刊类型。英国的生物医学出版中心(BioMed Central )采用作者付费模式的有 100 多种期刊,美国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的作者费用可以由机构会员费替代。作者付费模式的另一种延伸是由作者决定他的论文是否付费。斯(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普林格开放选择计划(Springer open choice)是开放存取期刊和传统订购型期刊的混合体,给予作者选择支付 3000 美元后将传统印刷型期刊发表的论文免费开放存取的权利。佛罗里达《昆虫学者》和《美国昆虫社会期刊》提供类似的服务。(4) 资助型开放存取期刊:这种即时、不受限制的开放存取模式是由多种资助来保证期刊的出版。这些资助一般来自学术界、大学院系、政府机构或基金。期刊直接在线出版既不用向作者收费也不用向读者收费。在所有的开放存取类型中这种类型主要依赖编辑的义务劳动。例如美国的教育政策分析文库(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中的期刊就是零预算,除了编辑的时间和带宽以外,完全依靠亚马逊洲立大学的资助。(5)混合型开放存取期刊:一些期刊通过订购继续出版纸本印刷型期刊同时将其印刷版全部内容立即在线免费开放获取。悠久的印度医学期刊《医学研究生期刊》,以及《塞思 G.S.医学高等学院教工社会》、《孟买 K. E. M. 医院》出版这种混合型的期刊。(6)(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延时型开放存取期刊:这种方式是混合型的延伸,是比其更为保守的财政预算形式。《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和其他一些杂志采用这种方式,继续销售印刷型传统期刊,并对其内容拥有一段时间的垄断权,一般是 6 个月,6 个月后将期刊内容在线免费开放。混合型和延时型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现体现了以往只有在线型一种开放存取出版的变化形态。(7)部分型开放存取期刊也是一种基于订购期刊的开放存取期刊类型。只容许文章的少量内容免费阅读。这种方式的另一个延伸是,一个出版 40 种期刊的出版机构在文章出版后的前 30 天内提供全部文章的免费存取,对读者的要求是遵循“公平使用”的原则。(8)人均型开放存取期刊:对于那些很难追随期刊上涨价格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通过像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卫生研究互联网倡议(HINARI)活动提供的措施那样得到缓解。卫生研究互联网倡议(HINARI)活动对于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 1000 美元的国家中具有资格的研究机构提供 2000 多种网上期刊的免费阅读。另一个例子是正在协商建设中的非洲发展中国家可获(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得性科技出版物全球网,可以使大范围的期刊免费开放。(9)开放存取索引两个主要的开放存取资源或期刊文献免费索引是美国政府赞助的生命科学领域的PubMed 、教育学领域的 ERIC。另外开放存取索引可以通过许多出版者的入口,获得其提供的免费存取期刊的目次、目录信息以及文章的摘要。例如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之一利德埃尔塞维尔(Reed Elsevier)通过 ScienDirect 提供其 1800 种期刊的免费索引,并可按次计费提供全文链接。其他的学术资源开放存取索引包括 CiteSeer.IST 是一种引文索引,OAIster 是学术资源库索引。(10)开放存取合作:德国汉堡大学运行的德国研究出版者计划是一个合作型的、致力于通过采用会员制的操作机制对出版系统进行集中管理,这种合作能够“为致力于探索新的学术电子出版形式的合作者提供一种组织化和技术性的基础结构。”3 国内外开放存取的发展概况—主要代表性机构和项目由于开放存取的运作模式对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广泛的传播,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用。所以被广泛地推广,势必将成为学术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有关人员、机构的赞助和倡导下,开放存取得到很大发展,相关的机构和项目相继出现并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 114 个“开放存取知识库”,英国 51 个,德国28 个,印度 6 个,中国 4 个。比较著名的是:(1)美国科内尔大学阿西电子文库()。1991 年创建,专门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术论文电子预印本。(2)英国生物医学出版中心(PubMed Central)。提供无限期免费使用的生物学和医学开放存取全文期刊。提供实时、经同行评审且永久免费使用的服务机制。(3)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成立于 2000 年,是一个非赢利性机构。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其创办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 《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两种期刊对所有再线读者免费。(4)CiteSeer 又名 ResearchIndex。是在自动引文索引(来源:淘豆网[/p-7967048.html])机制上建设的一个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提供通过引文链接检索文献的方式,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领域。(5)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HighWire 出版社。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收录免费电子期刊 684 种,其中 300 多种经同行评议,覆盖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6)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是由瑞典伦德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开放式目录检索系统,其宗旨是增加开放存取学术期刊的透明性、可用性、移用性,提高期刊的使用率,扩大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免费提供 1811 种期刊的篇目检索和413 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全文检索。在社会科学类下包含 33 种图情杂志。(7)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SPARC)。创建于 1998 年,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起的非商业化学术出版合作项目,一个集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为一体的信息合作组织,成员已达 300 多家,致力于解决学术机构间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探索开放存取出版的具体模式,创建学术交流社区和交流平台。(8)社会科学信息网。是一个注入商业成分的致力于社科学术文献快速传播的预印本协作网,收录范围包括经济、金融、法律等学科。(9)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子系统构成。涵盖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五类学科。(10)中国奇迹文库论文预印本项目。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教育与技术工作者效仿阿西电子文库等模式创办的非赢利性电子文库,目的是促进在线交流及时接触最前沿、权威的科学研究。目前主要包括物理学、数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化工、地球科学、信号处理等学科。(11)中国教育部创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计划拨款建立一个中心开放存取门户,支持科学家通过开放存取方式发表作品。虽然开放存取在出版成本的经济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获取使用的便捷性、成果扩展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现阶段仍处于初始阶段,只是作为传统出版业的一种补充。而且这种模式现在还只是在科学领域进行,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是否能推行这种由作者付费的出版方式还是疑问,因为科技领域的作者往往有科研经费可以作为其付费的经济来源,在我国,科技期刊的作者也要支付一定版面费作为发表论文的费用,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通常做法是支付作者一定的稿费。所以对开放存取能否成为学术出版主流模式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4 开放存取成为学术出版主流模式的运作障碍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是对传统的基于订阅出版模式的挑战,符合学术出版的初衷,是一种理想的学术出版模式。目前,相关的运行机制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运行策略。比如,数据的长期保存策略,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机制,成熟的学术成果认定政策,以及作者对知识共享的普遍认同等。总之,开放存取出版模式能否成功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交流体系,最终解决学术成果交流障碍的问题,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参考文献]:1 唐承秀.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学术信息模式探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82 莫京. 关于 Open Access 译名的建议. 科学术语研究. -533 黄凯文. 试析网络科学信息的 OA 运动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论坛. 2-1144 黄凯文,刘芳. 网络科学信息资源“公开获取运动”的模式与方法. 大学图书馆学报.-415 John Willinsky. 《The Access Principle:the case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and scholarship》.The MIT Press,6 冯艳花. 基于 OAI 的电子预印本资源共享. 情报理论与实践. 5-4277 李敬平. 网络环境下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运动. 图书馆工作研究. -608 高明. 探析学术文献传播和运动的新途径:开放访问运动. 图书馆建设. -319 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http://gzggly./5125616.html10torials/index.cfm?fuseaction=readEditorials&itemid=150&language=1[作者简介]:张清菊女(1966-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电话: 邮编:100732 地址:北京建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email: zhangqj@.cn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doc
文档介绍: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张清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100732)[摘要]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模式是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传播和出版模式,日益受到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学术出版者、图书馆及检索系统等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开放存取的背景、内涵、出版类型、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成为学术出版主流...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摘要:开放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开放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的角度,对国内外重要的开放信息资源数据"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开放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与利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开放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开放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的角度,对国内外重要的开放信息资源数据库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期望能对开放信息资源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论文网 /2/view-4561624.htm  关键词:开放信息资源 开放获取期刊 电子预印本 开放获取存储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根据IDC公司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08年末,全球数字内容达到了4870亿GB,预计到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将达到为9880亿GB。其中大部分都是可以开放获取的信息资源。因此,开放信息资源的建设成为21世纪互联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放信息资源的定义   开放信息资源(Open Access)简称OA。根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递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准确接受和引用。   开放信息理论产生于2003年,是伴随着开放信息资源概念的提出而产生的。开放信息理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学术界研究开放信息资源起步较晚,但是成果显著,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221篇。其中,图书情报界对于该理论的推动贡献颇多,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在2005年,50余所大学图书馆馆长提出的《武汉宣言》明确表示支持《布达佩斯开放存取首倡计划》之后,论文发表数量从每年60余篇,一跃突破300篇。学术界对开放信息资源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   目前,图书情报界一般将开放信息资源分为开放获取期刊、电子预印本和开放获取存储三类。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是一种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的、网络化的免费期刊,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从此类期刊上获取学术信息将没有价格及权限的限制,编辑评审、出版及资源维护的费用不是由用户,而是由作者本人或其他机构承担。电子预印本是指那些没有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而开放获取仓储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机构创建的机构资料库,另一种是按学科创建的学科资料库。   二、开放信息资源的获取   开放信息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网站,如何能够快速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资源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这种需求,各类图书馆纷纷开始建设开放信息资源检索库。下面按照开放获取期刊、电子预印本和OA仓储三方面来分类介绍开放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成果。   最早开始进行开放获取期刊探索的机构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2002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了国外期刊网络检索系统,简称中图链接服务(cnplinker)。该系统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快捷灵活的查询检索功能,还提供了查找全文链接和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这些功能为用户迅速获取国外开放信息资源提供了的便利。除此之外,国内外大学图书馆也为开放获取期刊的检索做出了贡献。瑞典兰德大学图书馆整理的开放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是一份收录最全,质量最高的期刊目录。这项服务涵盖了免费的、可获取全文的、高质量的科学和学术期刊。其目标是涵盖所有学科和语言的开放期刊。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人文社科类开放获取(SSOA)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收录最全的开放资源检索库。系统收集了人文社科类的相关学术资源,并按学科和文献类型导航进行了重新排列。整个系统分为开放访问期刊(SSOAJ)和知识库(SSOAR)内容。读者可以通过学科、文献类型甚至关键字快速检索到所需的内容。另外,一些互联网网站也纷纷推出了基于开放获取资源的服务,包括HighWire Press、Open J-Gate、Dialog Open Access等。这些网站丰富了开放获取期刊的检索渠道,为人们有效利用开放信息资源提供了帮助。   电子预印本是开放获取的另一种方式。电子预印本的出现加快了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追踪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对于科研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电子预印本比较传统出版物有以下特点:作者自愿提交;文责自负;共享性和交互性突出;载体具有多样性;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等。基于以上特点,电子预印本的开发得到众多互联网网站的支持。国内比较知名的电子预印本开发网站是奇迹文库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奇迹文库电子预印本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教育和技术工作者创办的,旨在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电子预印本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创建目的在于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免费、方便、稳定的e-print平台。从而宣传开放获取(OA)的理念。文库将收集到的预印本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技术加工,使读者在检索时可以按分类和关键字进行查询。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该网站每日更新科研人员的投稿并提供论文发表时间证明。科研人员不但可以尽快发布自己对相关学科的学术观点、创新思想和技术成果,还可以将稿件投递给其他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目前推出了纸本期刊,为不经常使用互联网又希望了解最新学术动态的读者提供了帮助。相比国内,国外网站对电子预印本的开发开展较早。早在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就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创建了e-Print arXiv预印本文献库。现在该文库由康奈尔大学负责维护和管理。文库创建的目的在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目前,e-Print arXiv预印本文献库已经建成涵盖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四大学科共计28万篇预印本文献。文库还提供包括PDF和PS在内的多种格式浏览。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专业网站提供专业的电子预印本服务包括化学预印本服务器(CPS)、电子和计算机科学预印本数据库等。这些网站专业性更强,能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开放获取仓储可以存放电子预印本和开放获取期刊,是一种开放获取资源的集合。国内比较知名的开放获取仓储包括香港科技大学OA仓储和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香港科技大学OA仓储是利用Dspace软件开发的数字化学术成果存储与交流知识库。该文库收集了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博士生提交的论文(包括已发表和待发表)、会议论文、预印本、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工作论文和PPT演示稿全文。全库检索方便,浏览方式多样,是国内开放资源整合最为完备的数据库。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是厦门大学自主研发的开放资源数据库。该库收录了厦门大学教学与科研人员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等重要信息资源。该库将历年来厦门大学的重大学术成果分类保存起来,既方便了校内外及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展示了厦门大学的学术声望,加快了学术传播。此外,国外比较优秀的OA仓储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文献信息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成果库和加州工学院的开放数字文档收集项目等。   三、开放信息资源的利用。   面对海量的开放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善加利用。然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14所211工程院校,拥有开放获取资源数据库的院校只有52所。如此低的利用率对于开放信息资源项目的发展十分不利。实际上,开放信息资源具有免费获取和信息共享等诸多优点,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扩充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从多个方面引导读者利用开放信息资源。   加大宣传开放信息资源的力度。开放信息资源作为新兴事物,2005年才开始在高校图书馆中推广。虽然自2005年以来,开放获取资源的研究从没有间断过。然而,各个高校图书馆的推广力度都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宣传手段单一,将印有开放信息资源介绍内容的宣传手册放在咨询台上,而不是主动进行宣传;表现形式缺乏规范性,虽然在图书馆主页上嵌入了链接,但是要么维护不足造成死链,要么放在子项目中难以被读者发现等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认识到开放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耐心的向读者和科研人员介绍开放信息资源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读者认识到开放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加快开放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目前,我国211工程高校中,有52所设立了开放信息资源数据库。然而这些院校基本上建立的都是独立的数据库。而香港8所高校早就建立可以互联的开放信息资源平台。因此,国内高校的信息资源整合之路任重道远。开放信息资源整合的首要问题是形式统一,在开放信息资源的表达形式上要有统一的名称。其次是系统的一致性。只有保证软件环境的一致性才能确保各个平台的资源相互兼容。最后,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开放信息资源统一整合为一个平台,这样既可以使读者了解其他学校的开放信息资源,又让广大非211院校能够建立自己的开放信息资源数据库。   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培训。开放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图书馆员只有自己非常了解其用途和优点,才能指导读者进行使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图书馆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培训之后要进行业务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进行开放信息资源的咨询和宣传工作。   四、结语   学术资源的免费存取一直是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开放存取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打开了一扇宽广的大门,希望更多的科学研究人员能够加入到开放存取的阵营中来,使科学研究能够在开放、免费、快捷的空间中产出更多的成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DigitalUniverse[EB/OL].http:///collateral/analyst-reports/diverse-exploding-digital-universe.pdf..   [2]http://.   [3]http://www.doaj.org/.   [4]http://libweb./libweb/redir.php?catalog_id=40119.   [5]http:///eprint/.   [6]http://www./.   [7]http://arxiv.org/.   [8]http://repository.ust.hk/dspace/.   [9]http://dspace./dspace/.   [10]http://dspace.mit.edu/.   [11]http://eprints.anu.edu.au/.   [12]http://library.caltech.edu/digital/.   [13]杨文珠.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7):5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放存取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