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sid是什么么牌子前叉,什么级别

山地前叉分类
可以分为弹簧,油簧,油气,双气,下面就每一个名字做一下介绍:
前叉&弹簧:顾名思义,就是以弹簧作为避震介质的。比如Rock,的底端叉子如:J1,SIX,都是使用弹簧作为避震介质的。其结构简单,一般都是在前叉的一边有一根弹簧,或者两边都有弹簧,一般前者居多。这种叉子成本低,价格不贵,名牌的一般在300元左右,二线品牌一般都在200元上下。这种叉子一般都具有软硬调节功能通过压缩弹簧来获得不同的软硬,同时,要损失一定的行程。一根标称80mm的叉子在调到最硬的清况下,会损失20mm左右的行程。油簧这个词要分开来理解:油阻+弹簧。这类叉子就是在上者的基础上,在弹簧的另一边增加了油阻尼。油阻尼就是使用油调节弹簧回弹的速度快慢。这类叉子一般在调节软硬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回弹调节,锁死功能,部分具有形成调节功能。市面上的这类产品有Rockshox J3,Manitou Axel,SuntourAxon。这种产品价格差别很大,从400-1000元不等。一般情况下,这种叉子重量上没有优势,但是锁死功能在平路和爬坡时能体现出较大优势。 油气这个和上面的油簧叉类似,只是用气压代替了弹簧作为避震介质。通过打气来调节软硬。一般对于不同体重的车手,会有不同的气压值对应。Rockshox 的TORA,Manitou的R7 super就属于这类产品。目前,有些二线厂家也生产这种前叉,比如Suntour的XC pro,Axon气压版,斯普Aries系列。这类前叉由于使用空气代替了弹簧,所以重量上可以更轻,一般都在1.8kg以下。但相对来说,价格更高,一般都在1500元以上。这类叉子同样具有回弹,锁死的功能。 双气这是Rockshox高端产品的一个特点。其采用正负气压,比如 team, sid team都使用了这种技术,这种叉子更轻,重量在1.6KG左右。相对价格更高,一般都在2K以上。 智能避震FOX将这种技术在的其X系列的产品上。其主要特点是,当车手送从面向下压避震的时候,避震并不动作,而在骑行过程中,当路面不平坦时,从下面传导上来的力可以让避震动作。目前这类叉子非常昂贵,价格在4k左右。 目前避震产品纷乱复杂,每一个品牌对应不同的需求都会生产一类叉子。比如Rockshox的sid系列就定位在竞赛级的XC,REBA定位在强度越野。然而,在每一个系列中,又根据功能和价位有不同的产品。如SID系列就分为TEAM,RACE,SL几个型号。其重要区别就在于功能,价位不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来选择前叉 有人说,山地车就是车架加前叉(避震)。不管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前叉都是山地车中与越野性能和骑行舒适程度关系最大的部件。说到骑行用车,公路车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速度快重量轻,但考虑到济南近郊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和在路边大量散落的石子,以及抵达目的地(往往是乡村)后到山上一游的需要,我看一辆结构坚实、重量比较轻量、变速可靠、避震优秀的山地车,才是最佳出行选择。认识山地车零件,让我们从前叉开始……避震分阻力胶、弹簧、气压、油压之分弹簧一般是一些国产的或者台湾的,用于廉价的、普通使用(即仅仅用作代步)的交通工具,这种避震有两极:很软/很硬,有的是软得一坐上去冲程就已经过半的,有的是根本压不下去的,如果是自行车发烧者,都不会用这种,这也是 避震当中最低级的。阻力胶比弹簧要好,而且一般都比弹簧要轻,调节方便,保养也方便,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阻力胶会老化,用久了会变硬,但是价格中下,适合有心无钱的爱好者。(如MANITOU的5代、ROCKSHOX的Q系列等)气压就是利用密封的气体的压力实现避震的,优点有:轻(因为阻力的来源是气体,气体的重量有多轻,大家都知道)不怕老化,缺点就是因为是气压,密封再好也会漏气,就需要经常测试并调准气压,否则可能会因为气压的不平衡而损坏叉体。(如ROCKSHOX的SID系列就是压半油压的)油压就是用一个油压胆代替阻力胶、弹簧等实现避震,优点是不用经常料理, 也比阻力胶轻,缺点就是如果油压胆损坏了,就要整个胆换掉,费用不菲山地车可以分为几个种类. 主要的前避震型,前后避震型,和无避震型.所有这些种类的车都是为了在野外或泥地越野而设计的.山地车的特征是有结实的车圈,有为应付多种多样地型而采用的多比例齿轮组,有力的刹车,和手把变速器. 前避震设备是一个有压力吸收器的前叉, 而全避震设备则是更为有利的具有第二个外加的 避震器去吸收来自后轮的冲击.除了避震带来的明显舒适感外,避震还使在控制方向, 刹车和加速时保持车轮能稳定地接触路面。
认识避震前叉
现在用不到一千元可以买到有避震前叉的自行车,甚至还用上了双肩盖Double-Crown,那么几千元的避震前叉性能上差别在哪里?我们就一般26吋登山车的避震前叉讨论,希望对避震前叉会有深一层的认识。就行程长短来区分避震前叉。看前叉规格,每个人第一个看的就是行程,廉价前叉不谈,市面上比较好一点的XC越野前叉,大多至少有70mm的行程,再上去是80--120mm的避震行程,这类前叉既是欧美的所谓Freeride骑法使用的,它可用于任何地形,甚至挑战那些不用刹车的地形、冲下一些陡的象悬崖一样的坡。现在避震前叉的极限行程大约在160--180mm,这些超级重的前叉一般是配合下坡赛专用的。通常我们所说的避震行程,例如避震行程70mm,还应包括大约5-10mm的所谓负行程(把前叉向外拉,能再伸展的行程),然后当骑乘者做上车后,前叉又先压缩10-15mm的预压行程(sag),实际可用行程也就剩下不足45-55mm。线圈弹簧、、气压弹簧
1.&线圈弹簧 压缩线圈弹簧或是称作螺旋弹簧,是应用在机车上历史最久,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弹簧。弹簧的硬度,所谓弹性系数(Spring&Rate),代表受力与变形程度的比例。在不超过负荷的原则下,单纯的线圈弹簧在不同受力的状态,弹性系数是固定的,不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再经过过喷漆或润滑,&稳定度和耐用度都很高。但线畔弹簧唯一的缺点是重量,于是较高级的前叉已开始采用重量较轻,但比较昂贵的钛合金弹簧。 2.&气压弹簧 因为空气轻,利用空气作弹簧,应该是很最适合自行车的,而且如果需要不同的硬度,不必更换弹簧,只需要增加或减少气压高低就可以了。不过,利用气压弹簧必须要有比较精密的科技,高压气体必须完全的密封,一旦失去气压,就完全不能作用。所以早期气压弹簧有密封的问题,在使用中甚至有突然失去全部气压的情形发生,近来这种个问题几乎不再发生。不过就像输胎一样,没有说完全不需要偶尔打气的。传统的气压前叉还有所谓stiction问题,就是密封高压空气的Seal(油封)很紧密,好像有一点卡住的感觉,在压迫的开始就需要较大的外力,所以它对小幅度的震动反应不是很敏锐。现在采用Negative&Spring负弹簧,已基本上克服了这个问题。&气压弹簧在中行程避震前叉上的运用已经得到相当的肯定,但是在长行程式前叉上还无法取代线圈弹簧。 3.&优力胶 优力胶是一种人工橡胶发泡制成的,它的压缩比例不高,大约只有1/3,不能像线圈弹簧一样,压缩比例可以达到1/2。在硬度上它与气压弹簧有一点相似,就是越压到底越硬,但是它在更短的行程内会增加得更硬。它的疲劳强度也不如线圈弹簧,但只要适度的润滑,仍然可以维持很久。优力胶最大优点是质量轻,且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对高频率小震动反应最为敏锐,表现最好。它最严重的问题是对温度非常的敏感,在低温时会变硬,在高温时会变软。虽然一般人认为优力胶前叉都是廉价前叉,但是现在这类避震前叉是采用线圈弹簧配一段优力胶,加上良好的避震阻尼,仍是一件性能优越的产品。 阻尼(damping) 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个人在下坡赛时,骑过一块大石头没有摔车,避震前叉把冲击缓冲了,可是当前叉反弹时,前叉反弹阻尼不够,前叉反弹过大把车子整个向后掀,从这里可以看出好的避震系统的重要。廉价的避震前叉没有专属的damping系统,只能以前叉本身内外管的摩擦,或是利用优力胶本身一点点阻尼来吸收能量,所以不适宜太烂的路面。传统液压避震系统,通过液体通过特定小孔造成的阻尼来吸收冲击,阻尼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粘度、比重或是孔道的大小来控制,这也一直是各大前叉厂商的选择之一。比较新的是做法是Total&air卡式气压匣,就是采用高压气体来做媒介,当气体被压缩后,就变得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粘度,这时就可以用来做为吸震阻尼媒介,它同样是通过改变孔道的大小来控制阻尼。&在实际使用中,一般要求前叉能快速吸收冲击,然后慢一点回弹,所以需要较小的压缩阻尼,而高一点的回弹阻尼。但是在高速连续的大冲击时,太慢的回弹会吃掉前叉的行程,所以在不同的冲击、不同的速度下就需要不同的阻尼,不过到底需要多大的阻尼,这是各前叉厂商一个技术性很高的商业秘密。现在最常用的液压阻尼,一般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比重的液压油来控制阻尼,而外部调整在中高档前叉上的应用已相当的普遍;现在更已发展出电子控制阻尼,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控制电耗。 前叉的顺畅性一支好的避震前叉除了是合适的弹簧与避震阻尼的结合,还必须很顺畅。所谓顺畅:是指前叉从未受力状态、压缩、压缩到底(bottom&out)、再回到未压缩状态(top&out)的过程没有任何卡住的感觉,或有任何磨擦的的感觉,top-out和bottom-out不能太突然、太重。新的前叉会紧一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原则上应该很顺畅的。前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泥沙等杂物可能会进入内外管间衬垫(pushing)的地方,或是pushing的油脂被吃掉,就会造成不顺畅。不同的前叉厂会有自己不同的润滑措施,ROCK&SHOX等厂商采用了开放式润滑系统(open-bath),而最常见的还是安装橡胶保护套避免灰尘泥沙的进入。最神奇的是MARZOCCHI及ROCK&SHOX开始采用的油封(seal),它制作精密,不需要保护套既能长期保持顺畅,而又不会因太紧影响顺畅。当然仍有采用传统的油脂润滑的,但为了简化操作都在前叉上加了润滑孔,这样在保养时就不需要大拆特拆,只要拿灌注油脂即可。 重量和刚性重量,是XC越野选手异常看重的,但重量其实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数据,因为规格表上显示的数字,厂商可能会通过切短前叉头或漏掉避震或润滑油来得到一个好看的数字。现在来说,一支不到1.3kg的前叉已经很极限了,一般都采用了铝合金抽管的前叉头及内管,有的甚至用上了钛合金。但如果你的体重太重,应尽量避免使用太轻的前叉,因为有可能会因为负荷太大而刚性不够。&刚性,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一般人不太注意或不太了解。当刚性不足,在高速或比较颠簸的情况下,会感觉到车子有一点不听话的感觉,有一点飘飘的感觉。一般来说,Downhill下坡赛和Double&slalon双曲赛车对刚性要求较高,会选用内管较粗但教重的前叉,而XC越野选手一般只注重重量。
前叉专有名词
前叉的工作顺序应该是:遇到障碍物——前叉被压缩——到了极点——被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弹跳系统工作结束
行程Travel: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越野用60-80mm就够了。不过要玩玩飞的就该选个长行程的叉100-125mm。速降的叉就更长了,得要180mm。 弹跳Spring:从遇到障碍物前叉行程收缩到极点,再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为止,这个过程叫弹跳。 回弹rebound:弹起后收缩到极点之后,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其实就是弹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为回弹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响,所以单独成为一个专业名词。 阻尼Damping: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尼来决定。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用04年的EXR-PRO快速下30级楼梯就这个感觉,只有换较清的避震油增加回弹速度才可解决,不过有的朋友喜欢阻尼明显,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回弹调节rebound&adjustment:这是一个科技卖点,有这个功能的叉要贵几百元。但是马祖奇的经典叉Z3带这个功能,要知道Z3不到1000元啊!~不过现在基本没货了;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号后面跟SL的也带。顾名思义,是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回弹调节在越野中的影响——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
前叉结构综述
看前叉规格,每个人第一个看的就是行程,廉价前叉不谈,市面上比较好一点的XC越野前叉,大多至少有70mm的行程,再上去是80--120mm的避震行程,这类前叉既是欧美的所谓Freeride骑法使用的,它可用于任何地形,甚至挑战那些不用刹车的地形、冲下一些陡的象悬崖一样的坡。现在避震前叉的极限行程大约在160--180mm,这些超级重的前叉一般是配合Downhill下坡赛专用的。通常我们所说的避震行程,例如避震行程70mm,还应包括大约5-10mm的所谓负行程(把前叉向外拉,能再伸展的行程),然后当骑乘者做上车后,前叉又先压缩10-15mm的预压行程(sag),实际可用行程也就剩下不足45-55mm。线圈弹簧、优力胶、气压弹簧1. 线圈弹簧压缩线圈弹簧或是称作螺旋弹簧,是应用在机车上历史最久,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弹簧。弹簧的硬度,所谓弹性系数(SpringRate),代表受力与变形程度的比例。在不超过负荷的原则下,单纯的线圈弹簧在不同受力的状态,弹性系数是固定的,不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再经过过喷漆或润滑, 稳定度和耐用度都很高。但线畔弹簧唯一的缺点是重量,于是较高级的前叉已开始采用重量较轻,但比较昂贵的钛合金弹簧。 2. 气压弹簧因为空气轻,利用空气作弹簧,应该是很最适合自行车的,而且如果需要不同的硬度,不必更换弹簧,只需要增加或减少气压高低就可以了。不过,利用气压弹簧必须要有比较精密的科技,高压气体必须完全的密封,一旦失去气压,就完全不能作用。所以早期气压弹簧有密封的问题,在使用中甚至有突然失去全部气压的情形发生,近来这种个问题几乎不再发生。不过就像输胎一样,没有说完全不需要偶尔打气的。传统的气压前叉还有所谓stiction问题,就是密封高压空气的Seal(油封)很紧密,好像有一点卡住的感觉,在压迫的开始就需要较大的外力,所以它对小幅度的震动反应不是很敏锐。现在采用NegativeSpring负弹簧,已基本上克服了这个问题。 气压弹簧在中行程避震前叉上的运用已经得到相当的肯定,但是在长行程式前叉上还无法取代线圈弹簧优力胶是一种人工橡胶发泡制成的,它的压缩比例不高,大约只有1/3,不能像线圈弹簧一样,压缩比例可以达到1/2。在硬度上它与气压弹簧有一点相似,就是越压到底越硬,但是它在更短的行程内会增加得更硬。它的疲劳强度也不如线圈弹簧,但只要适度的润滑,仍然可以维持很久。优力胶最大优点是质量轻,且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对高频率小震动反应最为敏锐,表现最好。它最严重的问题是对温度非常的敏感,在低温时会变硬,在高温时会变软。虽然一般人认为优力胶前叉都是廉价前叉,但是现在这类避震前叉是采用线圈弹簧配一段优力胶,加上良好的避震阻尼,仍是一件性能优越的产品。
前叉的保养
不管用什么前叉,都要保持内管的干净。装有保护套的前叉就让它装着,不要耍酷而去掉保护套,否则到时泥沙、杂质跑进去,又得把前叉拆开来洗。前叉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脂或拆开来清洗、润滑。洗车时也应注意检查前叉碗、肩盖、刹车附近、勾爪及碟刹附近的下管部,这都是平时容易出现裂纹的地方。选择好了避震前叉,平时注意好好保养,出去游玩时才能骑的尽兴,安心享受越野的兴趣。;前叉的保养工作可说是与链条同等重要,若不妥善加以保养,他将提前达到使用年限,并越来越硬化,渐渐丧失其必要的舒适性。今日,当人们谈及越野车时,具有避震功能已是很平常的事了,套管式前叉是比较常见的避震形式,若我们想让其长期发挥最好的效能,保养工作尤为重要。不过,你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知识,阅读下文,你就可以轻松搞定。  必备工具: 1.内六角扳手;2.木槌;3.注油器;4.打气筒步骤:1 清洁橡胶护套内的污物
橡胶护套是避震柱上面相当有效的一道保护层,不过,在每次清洗是都要将其翻折起来,再用抹布把前叉伸缩柱擦亮,定期检查避震柱是否有损伤。2 在收缩柱上上油每次保养结束后,要将伸缩柱 上滴几滴润滑油或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膏,这样可以确保避震柱长久保持绝佳的状态。3 拆解避震器不同形式的避震器拆解方式也不相同,所有避震前叉都有固定螺丝,有的在外侧,有的在内侧,至于气压式避震叉,拆解前要将光,请务必阅读避震器所付的说明书,搞清其内部构造在进行拆解。4 清洁避震器内部用抹布擦掉所有堆积在避震器内部的污物,切记,不要使用任何溶剂,否则将会对避震器内部造成损害,同时要检查内部是否有破损。5 上油在避震柱内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膏,一种好的前叉用油品应具有不侵蚀内壁特氟龙涂层的特性,另外,对弹力器(MCU)上油没有任何用处,但对避震弹簧上油可避免其发出杂声。6 装回避震器组装时不要将螺丝拧的太紧,将多出来的油膏擦去,并将防尘套放回原位。7 调整好避震前叉的气压有些避震叉(SID),每年至少3到4次进行压力检查,千万不要用气压机来冲气!一根前叉内部的容量有限,当用气压机冲气会造成内部元件报废掉。
聪明小秘诀:
˙设计者的保养主张较为宽松,建议每年至少要作二次前叉保养。 ˙每支前叉设计都有其独特之处,仔细研读说明书或向自行车维修站请教。若不然,拆解者在分解时容易发生极大的错误。 ˙对所有填充弹胶的前叉,不论其轴套内部是否上油,均不得在弹胶填充物上上油。 ˙特别注意,绝对不要除去前叉原始配置的皱折护套!这样您不仅将会使管柱及套环的磨损加快许多,另外也丧&失原厂的服务保证。 ˙一如其它的各种越野原件,套管式前叉不适合以太急速的高压水柱冲洗。 ˙勿使用锂矿物油(在汽机车&润滑时经常使用)。锂金属会侵蚀的导向套环组件。
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排名
自行车避震前叉的作用十分重要,哪个牌子的避震前叉最好呢?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如美国的FOX、意大利的Marzocchi等都是国际知名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一.美国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1.FOX(前叉/后SHOCK)同时研发高档越野汽车避震的厂家。FOX进入自行车避震市场时间不长,但是高档自行车用得最多的避震品牌,无论是XC还是AM、DH还是飞坠,都能看到它前叉和后避震的身影,价格稍高。其前叉的因刚性和灵敏的开放式油路结构而著称,后避震则因propedal蹬踏平台而在高端后避震市场有很大占有率。&2.ROCK&SHOX(前叉/后SHOCK)&SRAM旗下的避震品牌(据说也是当代自行车避震叉的创始者)02年被SRAM收购。品牌知名度深入人心,其SID等系列在世界级比赛中屡见不鲜,成为不朽的经典。产品在台湾生产,部分由spinner代工。性价比很高,品质非常稳定。&3.MANITOU&(前叉/后SHOCK)原在ANSWER&PRODUCT旗下,07年被HAYES一并收购。现在的产品都采用特色的后置叉桥设计,其产品在大行程避震上表现比较好,部分产品(R7等)因漏气和刚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品牌形象。&4.CANNONDALE&(LEFTY/HEAD&SHOCK/架子)其独特的Lefty、Fatty前叉很有特色的产品,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爱好者。Cannondale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品牌魅力,与FOX,MANITOU等进行技术合作,诞生了有SPV、terralogic、RLC功能的Lefty前叉,再加上内外叉筒之间特殊的4排滚针滑轨,倒冲设计,结构完全区别于普通前叉,各方面性能都非常优异,其价格也不菲,可惜因为特殊尺寸头管,在大多情况下只能用在C记自己的车上。HEAD&SHOCK就是头管避震,是LEFTY出现以前的老产品了,避震系统做在头管里头,这样叉子的反映可以很灵敏,也可以做的很轻(一般在1200克左右),可惜因为头管特殊,只能用cannondale架子,且不能转接。&5.5TH&ELEMENT/后SHOCK)&第五元素&DH或者FR应该都知道&很不错的厂家,世界比赛里用的非常多,后来被MANITOU收购。&&6.ROMIC&(后SHOCK)也是干大活用的&美国本土制造,很耐操,老外用得很多。&7.AVALANCHE(前叉/后SHOCK)干大活的~&手工叉子&后SHOCK&大量的CNC件让人印象深刻,性能自然是不容妥协,但价格也同样漂亮……&8.MAVERICK(前叉/后SHOCK/架子)很令人印象深刻的牌子&2款倒冲叉&一款单肩(SC32)一款双肩(DUC32),都是美国本土手工制作,双肩的能做到1400克,的确令人震撼。其后SHOCK因为只能用在自己的架子上&所以不被国内玩家所熟知。&&9.FOES&(前叉/后SHOCK/架子)绝对令人无限震撼的牌子,超级粗大的TI簧后SHOCK&其Foes&XTD&F1前叉因为极为粗壮甚至在一些越野摩托上都有见到,当然&价格也绝对不菲。&10.WHITE&BROTHERS&(前叉)怀特兄弟,不太了解的一个牌子,貌似叉子干大活的用的有一些。&11.SPECIALIZED(前叉/后SHOCK/架子)学习cannondale的山地车系统,自己生产叉子和后避震,用于epic、、enduro等车款上.&12.SCOTT(后SHOCK/架子)&SCOTT和DT&SWISS合作开发自家的后SHOCK由来已久,特别是07的NUDE&TC后SHOCK&用在自家的轻量化越野车SPARK&LIMITED上&令人关注。 二.意大利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1.Marzocchi(前叉/后SHOCK)&四大品牌前叉之一,产品线相当丰富,产品以强度和可靠性著称。国内销售比较少后SHOCK中&等也是DH用的很多的优秀后SHOCK&但国内几乎没有见到,可惜。&2.FRM&(前叉/架子)意大利轻量化牌子,叉子的外型类似于老式的那种,感觉基本就是注重轻不注重避震效果的那类,做工不错&大量CNC的零件很漂亮.还有,也是和MANITOU一样的后置叉桥。 三.德国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1.MAGURA(前叉/后SHOCK)除了刹车,MAGURA还有避震产品,它的叉子经历了差不多有4&还是5代发展,以前它的叉子评价并不是很好,&但近两年&尤其是07年起&稍有起色,其独立开发了前后双向叉桥设计,拥有了MANITOU那样的纵向高刚性&也获得了MANITOU所缺乏的侧向刚性.MAGURA的叉还有一个特点——调节多,其WOTAN叉子甚至有双边的线控。&MAGURA是一家正在发展的SHOCK厂家,正在慢慢进步当中,希望它能吸取其他厂家的经验,开发出更好的SHOCK系统,毕竟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造出真正优秀的SHOCK&它还需努力(它的07款WOTAN在德国权威杂志上已经赢得了很高的评价,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确可以看出它一点点在进步)&2.A&FORK&(前叉)A&FORK&是个简称,具体全称不清楚了&德国的小厂家,小作坊,采用独特的连杆前叉避震系统,能够把叉子做得很轻(最轻的CARBON款才只有1100克多一点)。还有一款德国的倒冲单肩叉,碳外管的&牌子也是A&FORK&不知道是不是一家。&3.&(前叉/架子)感觉很多此一举的牌子&一点点的行程却要用上双肩,不知是德国人对强度的无限追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促使的?& 四.英国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1.PACE&(前叉/架子)&这个估计有一些人知道&英国的小厂家&发烧级的,层赞助SPECIALIED车队。碳外管的叉子&让人眼前一辆,后置叉桥,重量很轻。其硬叉也非常有名,做得很轻很轻。现在已经被DT收购。&2.USE&(前叉)USE的SUB叉&是英国的LEFTY左仔,且不说它的避震效果如何,标榜的手工制造和比C记更夸张的连杆结构就让人印象深刻。内管止滑系统采用连杆式&使避震效果更灵敏,但也比较重,调节较少。 五.瑞士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1.DT&SWISS(前叉/后SHOCK)除了轮组,DT还有前叉和后避震产品,效果类似于fox,也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而且重量相当轻。欧洲的一些大牌车上常常见到,比如NICOLAI&BMC一类的,cannondale顶级车上也有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CARBON外壳后SHOCK,真是疯轻的顶级补品!& 六.日本自行车避震前叉品牌1.KOWA&(前叉/后SHOCK)可说是亚洲唯一能和欧美厂家拼的SHOCK,可是由于基本不出口,所以不太了解,而且据说这个牌子的SHOCK死贵死贵。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4:2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转载]山地车---前叉介绍---全扫盲
山地车---前叉介绍---全扫盲 【精华 长图 】来源:&
一.前插的品牌知识
硬叉的山地车已不常见,现在山地车都是避震前叉。
RockShox、Manitou(曼尼拓)、Marzocchi(马祖奇)、FOX是最著名的4个自行车避震前叉制造厂商。RockShox、Manitou有不同档次的产品,而Marzocchi、FOX的产品价格高,一般车友无法承受。台湾品牌Suntour(桑拓)、RST、TGS常用于入门山地车。&
二.避震前叉的作用:
骑行中受力→前叉被压缩→到达极点→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不断重复从而达到减轻车手身体受力的作用。
三.避震前叉按介质分为:
(1)、弹簧叉:最低档的叉,没有阻尼。
特点:便宜。
(2)、阻力胶:以阻力胶为介质,没有阻尼。
特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阻力胶用三年左右会老化,需要换。
(3)、油簧叉:以弹簧(coil)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最重,但是最结实,弹簧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
(4)、油气叉:以空气(air)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比油簧叉轻,但结实度有所降低(只是相对的,普通越野没问题),半年打一次气。以空气为介质的好处是重量更轻点,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护骑行者的手腕部位,不过对小震动反应不太灵敏。
避震前叉的一些技术术语:
四.相关术语和数据:
1.行程Travel: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
越野用60-80mm就够了。
不过要玩玩飞的就该选个长行程的叉100-125mm。
速降的叉就更长了,得要180mm。
2.弹跳Spring:从遇到障碍物前叉行程收缩到极点,再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为止,这个过程叫弹跳。
3.回弹rebound:弹起后收缩到极点之后,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
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其实就是弹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为回弹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响,所以单独成为一个专业名词。
4.阻尼Damping: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尼来决定。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
5.回弹调节rebound
adjustment:这是一个科技卖点,顾名思义,是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回弹调节在越野中的影响—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回弹调节旋钮一般在叉脚的左边(兔子、乌龟)。原理是转动以后,可以使油孔变小,而减少单位时间油的通过量,延长出油的时间,达到回弹变慢的目的。
6.锁死:通过一个特殊的旋钮,能把前叉锁死,跟硬叉一样,对任何障碍物都没有减震的反应。这样可以减少懈力,使爬坡变得更容易,骑长途时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处不明显,建议把金钱用在其它部件上。
避震油:在摩托车店可以买到摩托车前叉避震油,与山地车通用,要选清点的,因为自行车可没摩托那么重。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显,回弹速度就越快;反之浓的油,阻尼就明显,回弹速度就慢。
五.前插品牌具体分类:
1.ROCKSHOX前叉系列等级
按系列划分:judy、pilot、psylo、duke、sid和boxxer(低→高)
每个系列等级为:worldcup最好,其次team、race、sl、xc(高→低)
XC前叉按系列划分:judy系列、j系列(停产现为DART系列)、pilot、reba、sid(低→高)
每个系列等级为:worldcup、team、sl、xc、tt(高→低)
2.MANITOU避震前叉型号:
LUXE、SOUTH、SIX、AXEL、SPLICE、BLACK、SKAREB、MINUTE、NIXON、STANCE、SHERMAN和DORADO(低→高)
六.拆卸图展示:
一般油簧叉的结构形式,以 SR Suntour 的XCM手动锁死版为例
ROCKSHOX&拆卸图
七.一般避震前叉的构造
1.首先可分为连杆式和套管式两种。连杆式避震很少见。是通过一系列的连杆机构和相应的避震器来达到特定的效果(例如减小刹车点头效应,在保证刚性的前提下更加轻量化等……)。
例如著名厂商LOOK的大作:
&2.套管式避震(或称望远镜式),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那种了。这种避震前叉又可分为单管,双管两个小类。单管的前叉主要由Cannondale设计制造。主要有Lefty系列和Fatty系列。Lefty系列也被称作“左撇子”,例如2006
Cannondale Lefty Max Carbon SPV:
Fatty系列可能见到得更少一点,例如2006
Cannondale Fatty Ultra DLR:
3.双管的前叉是最常见的,而双管前叉又可以分为普通式和倒冲式两种。同时也可以分为单肩和双肩两种。倒冲双肩叉,比较著名的有Manitou
Dorado 和Marzocchi Shiver等。Dorado为Manitou写下了一个传奇。图为2005 Manitou
Dorado MRD X-Works:
倒冲单肩叉,比较著名的有Manitou
Dorado SC和Marzocchi Shiver SC等。图为2005 Marzocchi Shiver
4.倒冲结构在做长行程前叉时能够做得更轻,但是前叉的抗扭力不如普通结构,因此,自2006年起,Manitou和Marzocchi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倒冲结构平台。
普通双肩叉,被广泛运用在FR,DH,EFR前叉上。例如Rock
shox的Boxxer系列,Manitou的Travis Triple系列,Fox racing
shox的40系列,以及Marzocchi的888,Junior T ,Super T,Monster,Super
Monster系列等。图为2007 Marzocchi 888 RC2X World Cup:
5.普通单肩叉,则几乎覆盖了避震前叉的所有领域,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几乎人人车上都有一根。图为2007
Rock shox Totem 2-Step:
八.前插的构成:
一根前叉,其实就是一个避震系统。这个避震系统,得由一系列的部件构成。我们先看外观。如图,一根前叉,从外部看,大致可以分为头管,叉冠(叉肩),行程管(内管),叉桥,尘封(油封),外管,爪钩几个部分。
1.首先介绍头管,头管由于碗组,把立的安装方式不同,分为有牙和无牙两种,有牙的头管顶端有螺纹,以配合有牙碗组的安装,现在的前叉头管,无牙占绝大多数。而主流的头管直径有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1.125英寸,我们绝大部分车友使用的都是这种尺寸。另一种是1.5英寸,用在FR级别的叉上,以提高头管的强度,需要相应的车架,碗组,把立配合使用。也有1英寸和1.25英寸的头管,比较少见。头管的材质,一般是钢,但是在追求轻量化的前叉上,使用铝合金头管的也很多,在XC竞赛级的前叉上,碳纤维也被用来制造头管,例如2006
Rock shox SID World
Cup。现在,有很多FR,甚至DH级别的前叉也使用高强度铝合金头管,这种头管一般被做成不等臂管,在与叉冠(叉肩)连接的部位,管壁逐渐变得很厚,以增加强度,例如2007
Fox Racing Shox Vanilla系列。
2.接下来是叉冠。叫叉肩可能更顺口一点,但是英文名称翻译过来,却是皇冠的冠,为尊重原名,我还是叫它叉冠。所谓双肩叉,单肩叉,叫法就来源于叉冠数目的不同,双肩设计能提供更好的刚性,而单肩设计更轻,前轮有更大的灵活性。一般双肩叉的叉冠都是用螺丝锁紧固定在行程管或外管上的,偶尔也有下叉冠直接焊死在外管上的,如Marvick的几款倒冲叉。一般头管是直接被固定在下叉冠上,在上叉冠上用螺丝锁紧。一些双肩叉的上叉冠与把立是一体式设计的。例如2007
Marzocchi 888 RC2X World Cup。制作叉冠的材料一般是铝合金,当然,也有使用碳纤维的,例如2006 Rock
shox SID World Cup。由于叉冠是连接头管和行程管的部分,因此它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
3.行程管,也叫内管,是影响前叉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行程管的直径主要有28MM,30MM,32MM,35MM,40MM等,也有使用40MM以上的。而材料主要有钢和铝合金。行程管除了要求强度出色,还要求表面光滑,从而减小摩擦力,提高前叉的灵敏度。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有特富龙处理,电镀处理,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电镀处理,几乎每家厂商都有使用。
叉桥,不是每根叉都有的东西。不过绝大多数的前叉都有叉桥。小小一根叉桥把两根外管连接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前叉的结构强度,特别是抗扭力。叉桥一般在前叉的前面,也有在前叉的中间,如MOZO的一些款式,也有在前叉的后面,如Manitou的RA设计。
4.尘封(油封),这玩意绝大多数人喜欢叫油封,但是它的主要作用却是阻挡来自外部环境的污染物进入前叉。尘封一般由类似橡胶的材料制成,外面还会带有一个弹性金属圈。尘封的好坏直接影响前叉的性能,如灵敏度,维护周期等。
5.外管,是前叉的外壳。一般由镁合金制成,也有碳纤维的,例如2005
Manitou Dorado MRD
X-Works。它是前叉的基本架构,它的强度也硬度也会直接影响前叉的强度和表现。而它的加工精度则会直接影响前叉的灵敏度和密封性能。
6.爪钩,一般是与外管,叉桥一体铸造而成,在倒冲叉上一般是单体制造后安装在行程管上。爪钩主要有两种,普通的8MM快拆爪钩和20MM桶轴爪钩。
外面嘛,也就这么些东西了,但是一根前叉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内部系统。前叉的内部结构有些复杂,特别是高档的叉,所以要进行“图解”是比较困难的,也没有普遍意义。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前叉的知识,让刚刚接触山地车的朋友能对前叉有个概念,所以我想把
九.内部结构分成
1.首先就是最基本的部分,所有的前叉都有的,弹性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定义为:能够压缩和回弹,给前叉提供支撑力的部分。这部分的主要部件就是弹性介质。常见的有弹簧,弹性胶,和压缩空气。这3种介质,除了弹性胶外,都能够独立或者配合使用。例如2007
Fox Racing Shox Vanilla R单独使用钢弹簧作为弹性介质,而2006 Marzocchi Drop
off则是使用钢弹簧和压缩空气共同作为弹性介质。
2.第二个基本的部分就是润滑机构。任何活动的机械结构都需要润滑,以达到更佳的工作效果,前叉也不例外。目前主流前叉的润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油脂润滑,一种是半浴式润滑(开放油路润滑)。油脂润滑一般使用在档次不高的入门级前叉中。这种润滑方式不需要特别的密封设计,就是使用较粘稠的油脂,以其本身的附着力,覆盖行程管表面,以达到润滑的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是它的优点。而半浴式润滑(开放油路润滑)一般使用在档次较高的前叉中。在经过特别设计的外管中,加入液体润滑油,在前叉工作的同时自动将润滑油压到尘封下的储藏结构中,并自动涂抹在行程管表面,以达到持续润滑的目的。这种润滑系统结构要复杂些,可靠性依赖于零配件的质量和精度,制造成本也要一高些,但是润滑效果要好得多。
3.第三大部分是阻尼机构。阻尼机构有机械式,也有液压式。机械式阻尼一般用在低档前叉当中,使用摩擦力来提供阻尼,效果比较差。而现在较好的避震前叉都使用液压阻尼系统(油压阻尼系统)。而阻尼系统又分两部分,压缩阻尼,和回弹阻尼。高档的前叉能提供高速压缩阻尼,低速压缩阻尼和回弹阻尼三项阻尼调节(RC2)。但是,无论是压缩阻尼还是回弹阻尼,其原理都是通过限制流体通过活塞的速度来调整阻尼的大小,以达到控制前叉的压缩速度或回弹速度的目的。顺便说一句,锁死机构其实也是阻尼机构的一部分,并且在很多前叉当中是与压缩阻尼系统结合在一起的。当压缩阻尼足够大的时候,前叉就处于锁死状态(关闭压缩阻尼活塞)。
4.第四部分是行程调节机构。行程调节机构大部分是机械式的,设计形形色色,难以概括。另外,Fox
Racing Shox的TALAS技术,Rock shox的2
STEP技术是气压行程调节技术,没拆过,其工作原理我也不清楚。
以上所有观点纯属瘦瘦自身经验及厂商资料,如有纰漏,欢迎指正。(注:这篇就是专门上的一堂小课程哦),整理出来把我累死了^
十.两款主流前插对比:
准备升级或更换前叉的车友们注意了哦(
R7 vs Reba大比拼对比报告):
R7 super和Rockshox Reba
Race/Team相信是近期炙手可热的2根前叉,很多车有在选叉的时候为此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小弟恰好2X皆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使用,再次与诸位同好分享一下是用心得,并且欢迎大家踊跃讨论,互相拍砖。
-----2X都是高端XC叉。&
R7的出发点乃是打造一只刚性优秀的轻量竞赛级前叉,力求重量和刚性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Reba则很大程度上借鉴了Fox的设计思路,侧重于全能型用途和高刚性,设计上比较照顾高强度使用。
2.做工/外观--------&
06和07年款的R7
super小弟都经手过,07年款黑色的R7外观上红字黑底金色上管的颜色搭配错落有致,很有辣妹风格,比06年R7和Reba都要好看。
做工上Reba和R7基本差不多,Reba的磨沙外漆在质感上略胜一筹。Reba的下管锻造精细程度也稍微好一点点。
R7 super有回弹rebound,压缩比compression,正气压,和锁死
lockout,该有的都有了,也足够了。
reba的调节功能就复杂很多,懂得如何调节的话可以把叉子的设定为自己量身定设,不懂的话一头雾水。除了回弹,压缩比,正气压和锁死之外,还多了负气压和floodgate。负气压可以微调前叉的灵敏度,负压越高约灵敏。Floodgate可以微调锁死临界点。不过,锁死+压缩比一定要搭配线控才能使用,否则纯属摆设。照理线控应该是和叉子配套出售的,不知国内为何变成要分开购买了。
4.刚性---------&
R7的刚性完全满足激烈越野的需要,在30mm直径上管的叉子中属于顶尖。桥拱在前的前叉,其桥拱都外形比较扁平,截面积相对小。Manitou的Reverse
Arch桥拱往后延伸出很大一段,这样的设计令R7在桥拱直径不增大的情况下,那段延伸大大增强有效的截面积,令叉桥抗拒过弯扭力的能力更强。从Duke
XC升级到R7之后,最大的改观就是车子的转向控制力提升很多,在高速行进时过弯十分干脆敏捷,前叉的刚性令转向几乎没有迟疑。
Reba的设计有很多Fox的影子。Reba的设计决定了在刚性上是胜出R7的。假设reba的刚性为10,R7大约是8.5-8.8左右。Reba
32mm上管直径,更加粗大的下管,(还带115mm行程版本)完全是兼顾中低强度AM用途的肌肉型前叉设计。
100mm和Reba
100mm的叉肩高度(到碗足环)的高度都是473mm。R7的上管有123mm暴露在外,而Reba行程100(有效大约95mm),却只有100mm上管暴露在外。这样不仅下管更长,而且运作时上管与下管的接触长度也更大,整根上管可以完全深入下管中。加上三角形横截面的镂空铸造叉桥,刚性可以应付深山老林中路况粗暴野蛮的自然越野道。
5.手感/行程特性
Reba最大的特点就是润!下压时如同涂了奶油一样,完全感觉不到任何摩擦阻力。回弹调节变化也十分明显。Reba的行程特点是很明显的渐进式progressive。本人的reba正负气压设定成一样。0%-55%行程之间REba十分灵敏,手感细腻绵软,大小颠簸一网打尽,60%以后行程阻尼就开始陡然上升,有点突如其来之感,手感硬很多。
R7的下压和回弹有些粘泻感,叉子工作时"扑哧扑哧"对小震动反应不是特别快。除了一开始10%需要施加挺大的力道才能令叉子下压,R7从10%
80%的行程都以极为线性linear的方式工作。遇到大障碍,即使吃掉很多行程,R7不紧不慢的吸收冲击,手感极为柔顺,不会有突然变硬的突兀感。最后20%行程压缩比才开始明显增强。从手感和操控的可预见性来讲,个人比较偏好R7的线性工作方式,不论何种障碍,手感都始终如一。只要气压设定正确,基本不用担心打底的问题。
6.可靠性/维护
-----------&
R7已经拆开养护过,换油清洁过程之简单,自己用一些常用工具就可以搞定,。R7的内部结构也比较简洁。
Rockshox的前叉除了02还是03第一批在台湾制造的SID除了点问题外,其他中高端款型多少年来质量可靠性可谓是无懈可击,很少听到RS叉子漏油漏气的事情。但是Reba功能繁多,内部结构自然比R7复杂不少,换油养护的过程相比之下就繁琐了。
7.该买哪一支?
老实说按照售价,2根X都物有所值。假如车手既想价格实惠,又想体验高端轻量前叉的性能,R7是不二之选。毕竟售价上便宜500多元。骑行,锻炼,比赛,越野用途都能胜任,线性行程在越野的时候尤其舒适,况且大多数用家的使用强度根本不可能超过R7的设计强度。CB卖的R7售后服务也比较有保障。
Reba适合打造重装型越野车,体重庞大,动力澎湃,喜欢进山冒险探索骑行的车手。四川的车手很多都用Reba就很说明问题了。呵呵。
所有资料来自互联网:
2.往事如烟的日志
无任何盈利性质,分享交流使用,请勿深究,谢谢原创作者,支持原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atabase sid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