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郑振铎的猫《猫》的作品集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猫》七下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猫》七下5,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猫》七下5
今天,4月1日,沈荡片语文教研活动在横港中学进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效课堂教学&。我因为结对该学校语文教研组,又与姜燕芸老师结对,所以送教学设计到该校,并由姜老师执教。虽然活动仅仅是半天的时间,但是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我们的交流研讨的气氛热烈。虽然活动已结束,但大家意犹未尽。受组长委托,现将本人送的教学设计实录以下,望各位同人批评指正。
《猫》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的第二或第三部分,探究第二只猫的失踪或是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小猫。从养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板书)。
3、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或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重点研讨
1、快速找出文中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有关段落。
2、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引导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上去认识猫):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 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B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3、品味&我&的感情&&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A&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三妹怪隔壁周家的丫头:&他们看见了&&&
提问深入:
①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
②为什么周家丫头的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③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B&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 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 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F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G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5)补充介绍作者,交代本文写作背景《教学参考用书》P274。
4、感悟作品思想&&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
,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布置作业:
试着按照课堂分析&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思路来自学&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情形。
相关推荐:
更多初一语文教案,请关注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13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9 p.12 p.8 p.7 p.9 p.9 p.8 p.11 p.8 p.9 p.9 p.7 p.8 p.5 p.4 p.5 p.7 p.6 p.5 p.5 p.4 p.4 p.* 猫 郑振铎 乌牛一中 金文燕 《回忆》
..* 猫 郑振铎 乌牛一中 金文燕 《回忆》
让过去的悲哀,安静地躺在坟里,
永久地安静地躺在它的坟里罢!
它已经在过去的时候,
把我的心撕裂得粉碎了。
请不要再掘起它,
我的脆弱之心禁不起好多...相关文档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郑振铎《猫》读后感两篇
  许 鸿 宾完善自己——郑振铎《猫》读后感之一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同是一班学生,别人如骄人的牡丹,鲜艳夺目,光芒四射,自己却如墙边的小草,默默无闻,倍受冷落;别人与老师从容交流,谈笑风生,自己在老师面前却是唯唯喏喏,如鼠见猫。犯同样的错误,别人得到的是和风细雨般的开导,自己却招来暴风骤雨样的批评。为什么同班同学、同样错误,得到的“待遇”却迥然不同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从教多年,也常自省对学生有无一视同仁,对差生是否存在偏见。近日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文中第三只猫的命运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答案。这只猫,与文中另两只相比,可以说一无是处:看长相,它毛色花白,一点也不好看;论性格,它天生忧郁、满脸的“旧社会”;说工作,它从来不逮老鼠,一点敬业精神没有。这样的猫谁会喜欢?它在主人那里得不到青睐自在情理之中。最后这只猫被“冤苦”而死,主人的主观臆断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这悲剧还是由它自己的不完善造成的。猫如此,人亦如此。活在世上,总要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作出一些贡献,创造一些价值。农民种出粮食,工人造出机器,官员管理国家,歌星奉献歌曲。它们都获得了尊重。相反,小偷不摸为大家不齿,贪官污吏被世人唾骂,因为这些人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社会如此,班级亦如此。一个班级建立之初,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一个模样,有时摸错了教室上了一节课还浑然不觉。这时所有同学都享受着同等的待遇。但一段时间之后,情况变化了:有人凭优异的成绩得到青睐,有人靠出色的才能获得重用,有人因诚实守信赢得信任,有人以助人为乐换来尊重。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或行事懒惰,从不扫地;或待人冷漠,性格孤僻;或行为不检,经常口出脏言,还不守纪律;或极端自私,心里从无别人,只装着他自己。这样的表现,当然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大多数同学们也会对其侧目而视。如果你有被冷落的感受,或者有被“歧视”的经历,请不要叹息自己命运太悲苦,也不要抱怨老师偏心好学生;努力完善自己,做只可爱、勤劳的好猫吧,给大家带来快乐,大家一定会喜欢你。载冬青报2002年秋期第4期错了,就要勇敢的承认——郑振铎《猫》读后感之二教学《猫》这一课,分析到“我”勇于自责的精神时,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教得很好。对我也特别偏爱,我想这是因为我连续考了几次第一名的缘故。后来有一件事使他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某篇课文中有“撒尿”一词,老师却把它念成了“撤尿”。许多同学都明白老师是把“撒”和“撤”两个形近字弄混了,可谁也不敢吱声。遗憾的是老师一直浑然不觉,甚至下课后还吆喝我们:都撤尿去啊!对五年级的孩子虽然不必忌口,但这“撤尿”听着也太别扭了。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说:“老师,您念错了!是'撒’尿,不是'撤’尿!”老师的脸“刷”地红了,——如果他这时坦率地承认自已的疏忽,该多好啊,不仅会迅速修补他受损的形象,甚至会留下一段佳话。可惜呀,他在为自己的读法做了简要的辩解之后,开始痛斥我的无知和无礼。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他训斥,从这以后,他再也不理我了。现在想起他来,只有那张因愤怒而扭曲了的脸还清晰可辨,令人不寒而栗。后来,我自己也做了老师。吸取他的教训,每接一个新班级,我会首先发表声明:“欢迎同学们随时指出老师的错误……”正是靠学生们的慧眼,我纠正了写了十几年的错别字,改掉了从小就养成的不正确的书写习惯。平时处理问题失当、失度,批评学生错了、重了,都毫不犹豫地向学生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无损于老师的尊严,反而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不必刻意掩饰自己的无知;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同学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见识的黄金时期,尤其需要培养敢于认错的品质。载冬青报2002年秋期第6期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郑振铎《猫》ppt课件9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8.00
郑振铎《猫》ppt课件9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97.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郑振铎-名人资料网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西递,郭源新,落雪,ct
浙江省永嘉县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毕业院校:
北京铁路管理学校
代表作品:
《猫》,《我们是少年》
福建省长乐县
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个人履历社会评价青年时代曾回故乡与故乡人民心连心热情接待故乡学子不忘故土乡情深厚乡情流露在作品中福州之行收获巨大郑振铎的爱情故事恋爱出国分离梁羽生谈郑振铎郑振铎致力保护文物
  生平简介  郑振铎
  郑振铎,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代表作品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手迹《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是散文集《离别》中的一篇,后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其入选人教版初中新教材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26课。诗篇:《我们是少年》和《燕子》等。个人履历  郑振铎近照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大)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 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春,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不久担任《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又由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5月10日,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为初期新文学运动中有影响的刊物。同时开始主编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还参与创刊了《戏剧》月刊,《诗》月刊等。1922年 1月,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写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起了开山作用。1923年1月,他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在此期间,他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封建旧文学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批评了新文学阵营中一些人&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成为当时与沈雁冰齐名的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批评家。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文学研究会成员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俄国文学史略》、《太(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俄国文学史略》(1924)是中国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对介绍俄国文学(包括苏联文学)起过积极作用。书中列专章介绍评述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学理论,高度评价了高尔基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尤为难得。《泰戈尔传》(1925)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评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专著。80万言的《文学大纲》(1927)将中外文学史及其名著合在一部书中叙述,开阔了文学工作者的眼界,在介绍世界文学历史、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都有过大的影响。
  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 5月,他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著了《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日军炮火)、《民俗学浅说》(1934)、《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1930)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9)中的大部分作品。1928年10月,又回到了上海。
  回国后,郑振铎参加发起&中国著作者协会&,并任执行委员。1931年秋,郑振铎藏书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这一个时期里,他还参与主编了著名的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文学季刊》等。
  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他主编了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组织许多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规划宏伟。虽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全部实现原计划,但仍是30年代文化出版事业的重要成果。在这前后,他参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工作,与鲁迅合作编选《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协助鲁迅编选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郑振铎被选为理事。这个时期里,他还撰写了文学论文集《短剑集》(1936)和历史小说集《桂公塘》(1937)。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和创办《救亡日报》等。上海沦陷前后,他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古籍,并编选影印了《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等。1938年他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此书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抗战胜利后,他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并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他主编《民主》周刊。与李健吾主编《文艺复兴》月刊,号召作家为人民、为民主而写作,还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等。
  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以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编著有《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1952)、《中国古代版画史略》(1985)等,并主编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社会评价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郑振铎塑像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1]&&&
Copyright & 名人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猫郑振铎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