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祝凤四有关青蛙的资料料吗?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档案文化 & 海宁世家
&&& 中华祝氏的来源还是比较清楚的。黄帝子颛顼娶禄氏,生老童(又名卷章);老童娶竭水(或根水)氏之女高氏(或骄福),生重黎及吴回。重黎在帝喾高辛氏时为火 正,专司火与巫祝(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之职,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赐以&祝融&的封号。又由于祝融有辨别南方的能力,被封为司徒。共工氏作乱,帝喾 派重黎讨伐,没有全部消灭;帝喾乃在庚寅日诛重黎。又招其弟吴回征讨,吴回平息了共工氏之乱。吴回继重黎后,复居火正,仍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第四子 曰彭祖。彭祖裔孙夏后世袭祝融之职,为巫祝,管国家祭祀,称&祝使&。至周初,武王分封诸侯,因光为黄帝之后,祝融裔孙,又世袭祝史,故封为祝侯,伯爵, 以主黄帝之祀;食邑济南府禹城县,即齐鲁之间祝阿、祝邱(今山东历城西南长清东北),邑号祝国。光葬在鲁东瑕邱县城十里,子孙世袭其爵。光为祝姓受姓一世 祖。后祝国为齐所灭,光十一世孙方入齐为大夫,以祝为姓。光二十八世孙祝永从汉高祖入关征项羽,拜右将军,惠帝时拜上卿、封安乡侯,自益州(今四川成都) 迁居江陵(今湖北江陵),为江南祝姓始祖。
&&& 由于仕宦、战乱等原因,两汉之际,祝姓散入河南、山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大量的祝姓后裔南迁至江苏、浙江、安徽、江苏等地。晋武帝时,祝巡因晋东渡有功封信安侯,定居衢州。江南祝姓始成望族。祝巡二十二世孙祝寔(唐登第,中丙科,授处州判官)第三子祝纑后裔有元初三五承事者由处州(今丽水莲都区)迁於盐官县(今海宁市)园花里(今袁花镇袁花村)。至1931年传至二十八世左右。祝寔就是祝氏海昌宗的始祖,而祝三五是该宗始迁祖。
&&& 经过几代的繁衍生息,袁花祝家与查、董、许并列为&浙西园花镇四姓&,人称&风气朴厚&,&宿孚他姓&。自明&成化年间祝萃开始,到清&乾隆朝祝万年止,共出进士十七人;明&成化到清&咸丰间共出举人五十人。科举之盛,仅次于海宁陈家和查家。
&&& 祝氏在海宁以家教闻名,耕读传家。祖先训示中要后代安于贫贱、读书明理,能够考上科举最好,若不能,则要安于农事,禁止&入公门充胥吏&。在由科举而仕宦的 祝氏子弟中,如祝萃、祝以豳等,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因为德行为先,他们中的不少人到各地任地方官,也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 祝氏在家教中十分重视诗教,在家谱著述卷中专门收录了先人的大量诗作。明清之际的祝氏家族,工诗、画、印者众多。清乾隆年间为进士二甲的祝德麟,其诗在清 诗中具有一定地位。
&&& 祝家在袁花,称于乡里,并非偶然。据家谱列传记载,祝萃仲兄祝蒙,&遇岁欠,随廪入之多寡济人匮乏;里有鬻其祖墓荫木者,与之值,禁毋伐;有鬻妻偿子钱家者,代偿之,还其妻;负官税破家而转徙者,给地构廛俾之居。&这样的家风,加上诗书传家,自然形成了其在当地的声望。
&&& 海宁祝家的郡望为太原,堂号为&清淑堂&。经过多年繁衍,海宁祝家支派众多。其中有的分支,也有改堂号为&余庆堂&的。祝氏名人以袁花本宗为主。根据家谱,祝氏后来在海宁的分支和迁徙情况如下:
&&& 太二郎派(三五六世孙、正三郎长子):石墩、下管支。元&太二孙改姓万,后子孙归宗,居下管。太二六世孙祝堂自石墩分迁下管。后有祝万言自下管分迁省城涌金门内,祝一君(又作翼君)自下管分迁省弼教坊口,祝源自下管分迁硖石。
&&& 太三郎派(三五六世孙,正三郎次子):居袁花里。本宗之祖为三五八世孙祝鼎,之后为遗安、适安、静安三支,为海昌祝姓之本宗。
&&& 太五郎派(三五六世孙):崇德支。太五曾孙祝澜、祝浦由园花里迁居崇德御儿庙。祝澜子祝权、祝槐自御儿庙迁居嘉兴。
&&& 太六郎派(三 五六世孙):殳家桥、甪里堰支。太六曾孙祝潭分迁殳家桥。太六曾孙祝森分迁桐乡毛竹壩、石头堰。后有祝长一自毛竹壩归迁海宁高官桥(今丁桥海星、群利村交 界处)。祝长三、祝长四自毛竹壩分迁钱塘西溪。祝玭自海宁分迁广西驯象卫。祝万、祝琮自武林迁海盐葛山。后又有祝凤自葛山迁甪里堰。
&&& 阿九承事派(三五孙):凤凰山支。祝富自园花里迁居黄湾凤凰山。
&&& 百六提领派(三五曾孙):居大培桥西湾里,为裘墩、长安支之宗。百六孙正五郎自湾里分迁长安石塘湾。另有祝宽、祝泰自湾里分迁裘墩。该支另有迁往海宁新寺桥、宓家桥以及转塘、桐乡、王店、顺天府的。
&&& 原一提领派(三五曾孙):獭鱼桥支。该支有祝科、祝连分迁省城螺狮门外,祝珑、祝琇分迁桐乡屠甸徐家冲。
&&& 由于元代以前海宁并无祝姓人氏的记载,因此大致可以肯定在海宁境内的祝姓,都是袁花祝三五的后裔。由于散居各处、贫富分化等原因,家谱所载难免有所遗漏。如 太六郎派中迁回海宁高官桥的一支,家谱中除一个叫长一的名字外,其余就无所记载了。兰溪、金华、龙游等地的祝裕隆布庄,聘用徽商主事,据《金华市志》等记 载,其创始者是从海宁迁往兰溪的祝姓人士。据《海昌祝氏宗谱》,祝氏兰溪宗源出海昌宗,海昌宗百六提领后长安支祝球携子祝凤辉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 迁往兰溪,成为兰溪祝氏的起源。又《海昌祝氏宗谱》的&统宗分迁目&下,在&山西太原府&条下有四字小注称&为祝始基&。袁花祝春寿的物件上写有&余庆堂 祝&、&太原寿记&等字样,而现在袁花黄湾一带祝姓人氏的物件上标有&太原&字样的,不在少数。祝寔之前的情况,年代久远、考据不详,是否源出太原,尚无 充分证据。
&&& 《海昌祝氏宗谱》,初修于明&正德十五年,1849年六修版,1881年七修版,1931年续版。该谱有关版本和分布情况如下:
&&& 《海昌祝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祝万青、祝葆慈续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西茔清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 《海昌祝氏宗谱》十六卷。清&祝光绶编,清&光楮七年(公元1881年),西茔清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 《海昌祝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祝德立修、祝志琦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海宁市图书馆亦有收藏。
&&& 《海昌祝氏宗谱》,清&祝万青等纂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海昌祝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祝光绶等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海昌祝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祝光绶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海昌祝氏宗谱》续修十六卷。祝廷锡编修。海宁市图书馆收藏。
&&& 《海昌祝氏宗谱》三十一卷,后十五卷涉及太六后甪里、殳桥、白沙、祝桥、白昇、桐坞各支,百六后长安支,祝万青、祝葆慈、祝志琦等续修。海宁尖山新区(黄湾镇)殳桥支后裔个人收藏。
&&& 嘉兴图书馆收有《祝氏史传汇编》一册。
二、 重要代表人物
&&& 祝鼎(1363年&1423年),字居正,因感觉元朝气数将尽而号&将见&。三五八世孙,为三安支宗祖。是袁花祝家&著声里党&的开始。祝鼎精通医术,待人热情,&有古豪侠风&,&凡四方大夫名士来游以及羁孤失业,靡不延馆兼收,以岁月计,无吝容&。
&&& 祝鋹(1390年&1464年), 字仲坚,号静安。三五九世孙,为海宁祝氏三安宗静安支之祖。&孝弟谨信&,在修筑海塘的劳役中代兄遗安&奔走于外八载&。又代兄承担京城的徭役。在&家计 日益困顿之际&,&尤竭力延师教育诸子,曰:&望汝等读书明理,虽贫彻骨,死无憾也。&&从其子祝淇后来为他写的墓志铭看,为了教育子女,祝鋹还变卖了部 分家产。他&修谱牒以敬宗&,又&收族立祠堂设四龛奉四时之祭&。祝鋹是有文字记载编修海昌祝氏宗谱的第一人。
&&& 祝淇(1418年&1508年),淇又作祺,字汝渊,号梦窗,又号草窗。三五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宗。研习并在海宁倡导周敦颐、程颢、程颐的理学,世称文直先生。后因子萃贵封刑部主事。《海宁县志&儒林传》载其事迹,《四库总目》存其名。著有《履坦幽怀诗文集》二卷。另著有《家训》一卷、《白室杂著》、《医案》等。
&&& 祝萃(1452年&1518年), 字维贞,号虚斋。祝淇子。三五十一世孙,明&成化甲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工部,协助侍郎徐贯治理吴中水利。祝萃乘坐小船,来往于河渠之间,探析原委, 分析对策,制定疏浚方案。组织二十万民工大规模施工,将积水导入江、湖、河、海,终于治理成功,解决了困扰吴中九十余年的泥沙沉积、河道淤塞等问题,苏、 松一带免除水患,上百万人民生活得以安定。以功进员外郎。徐贯称疏浚河道,&祝萃之功多焉&。祝萃两度上《请亲礼儒臣疏》,未得回应。于是&乞养,归杜门 讲授&。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后任宜城知县的海盐吴昂(字德翼,号南溪)少年时贫困,读不起书,听说祝萃以员外郎居家教授,&乃短褐草鞋,负书至其门,就河濯足以进。祝欲试之,曰&书舍已满,惟空一牛屋&,昂欣然解衣洒扫后居之,日夜吟诵不辍。冬夜絮袍难御寒,跳跃暖身再苦读。岁暮归,祝嘉其志,赠与米布,嘱明岁再来。&
&&& 正德七年(1512年),祝萃又任陕西提学副使,转任广东左参政。他上疏《请保全大臣名节》,仍未得回应。再&乞归,不待报而去&。
&&& 祝萃为人友爱,为官清廉。年轻时和朋友北上,同行中有人患狐臭,其他同伴都对他敬而远之,唯独祝萃仍旧与之谈笑风生,和他同睡一室。在刚刚赴任工部时,有人 用大量金块来贿赂工部人员。祝萃坚决拒绝了。后来东窗事发,接受金块的都被查处,而祝萃清者自清。祝萃后来被供侍在海宁的乡贤祠。
&&& 祝萃的事迹在《浙江通志》、《海宁州志稿&名臣传》、《明史&河渠志》以及邑人谈迁《海昌外志》等著作中都有所载。《海宁州志稿》称其&博洽多闻,虽象纬数 学山经地志医卜诸书无不旁究&。所著有《虚斋先生遗集》十卷(或《嘉义堂集》)、《礼经私录》、《古文集成》、《宋辽金元史详节》。
&&& 祝鳌(1472年&1535年),号东田。三五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弘治甲子(1504年)中举人,嘉靖初授江西崇仁知县。
&&& 祝鳌为官廉洁,对下属&惠威相济&。在任时提出的一些政策,得到当时王守仁(阳明)的肯定。王在《批吉安府救荒申》一文中说:&近据崇仁县知县祝鳌申,要将 预备仓谷,凶荒之时则倍数借给,以济贫民;收成之日则减半还官,以实储蓄;颇有官民两便,已经本院批准施行。看得各县事体,不甚相远,此议或可通行,仰布 政司再加裁酌议处施行。&
&&& 《海宁县志&循吏传》称祝鳌在&宸濠变起&之际,&治兵器,完府库,以襄戎事,无不立具&。或有不确。据《明史》记载,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是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夏六月,仅仅一个月就败于时任提督南赣汀漳军务副都御史的王守仁之手并被擒。如此说存在,则祝鳌任崇仁知县的时间应在正德十四年之前,而非嘉靖初。
&&& 祝继皋(1486年&1542年),字师谟。三五十二世孙,祝萃子,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嘉靖癸未(1523年) 进士。授江西南丰(今江西南丰县)知县。《建昌府志&名宦传》称其&居官廉洁,行火筯法,派征简便,永为江右令。则南丰民世祠之。&祝继皋在任县令期间, &稽所费若干金,所灌若干田,随田多寡而出费&,采取按田亩摊派、另雇民夫的方法,兴修了九陂等水利工程。这是明中期特别是一条鞭法推行后比较盛行的兴修 水利形式。
&&& 祝继英(1478年&1553年),字师尧,号西河。三五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授三礼,学经术,独邃&。当时海宁督学刘瑞认为祝家有人刊刻了不合理学的文章而要追究,祝继英不堪忍受压力,游学到北京的国子监。正德己卯(1519年)在顺天(今北京)中举人。嘉靖年间,授安徽繁昌知县。为官期间,&服食诸用取给于家,毫不烦民&,&日饮江水而已居六年&。后调广东石城,因年老而未赴任。据说祝继英好酒,并且量大无比,未见他喝醉过。
&&& 祝继龙(1484年&1552年),字师允,号乐有。三五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正德八年(1513年)中举人。嘉靖年间授饶州(今江西鄱阳县)推官,后调任徽州。《海宁县志&循吏传》称&徽饶富而侈,(继龙)礼禁其奢&,&徽尚气喜争&,祝继龙&法禁其强&。在饶州,他曾&捕治豪右姚甲,有明允之褒&。后任太仆寺丞,升任贵州程蕃知府,因年老不赴乞归。
&&& 祝继伦(1494年&1546年),字师圣,号染溪。三五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嘉靖壬午(1522年) 举人。任江西弋阳知县。由于弋阳是江浙要会,&使檄交驰&,接待任务繁重。祝继伦&痛自节省,以供庖廪&,民间的各种赋税征派一律公开。他还在当地&实学 修&,发展教育。当地有个叫谢叠的乡绅,从一个山祠中购买了一块黄潭石,上面刊刻板文,记载祝继伦的事迹。嘉靖庚子(1540年),发生天灾,引起民变。弋阳有个叫东窑的地方,民变不能平定。当时&郡守以下慌慌无策&,祝继伦&积粟治兵,单车叩垒&,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事端。而这时上级还要&以吏事相绳&,对他进行刁难。祝继伦失望之余,弃官回家。
&&& 祝世乔(1516年&1586年),字子迁,号槐门。三五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隆庆戊辰(公元1568年)进士。授福建莆田知县。时值倭寇骚扰,&闾里萧然&。军队的粮饷拨付稍有迟缓,引发兵变。众人都目瞪口呆,祝世乔挺身而出,说: &我早已发牒请求拨付你们的粮饷,你们为何还要叛乱啊?&以个人的力量平息了兵变。之后升任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再任刑部员外郎、郎中。当时轻罪可以取保 候审,有人提出要收监。祝世乔力执不可,曰:&部无官量审,行是累累皆庾死矣。&当时有权势的太监&推刃同气巨珰力请不为摇&。在任刑部员外郎时,祝世乔 不畏权贵,依法打击了一个有豪强背景、被称为&十八党&的帮派。史载:&闻诸豪骈死,道路称快。&当时苏州、松江的官员请求对拖欠赋税较多的人实行大辟死 刑,在朝廷的讨论中,祝世乔力言不可。后来,祝世乔又出任浔州(今广西桂平)太守。
&&& 祝世廉(1519年&1562年),字子隅,号存溪。三五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嘉靖癸丑(1553年)进士。授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历任广东司员外、贵州司郎中。明&成化七年(1471年) 后,政府明确制定了恤刑制度,祝世廉奉赦担任恤刑南值,&虑囚江南,平反甚多&。升任汝宁(府治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当时为河南八府之一)太守。当 时汝宁&伊藩肆虐,民苦之&,&朝遣重臣往悉&,&嘱世廉力取渠恶&。祝世廉在&置重典余&,&决罚有差,恩法两全&,&能声甚著&。1562年,祝世廉在入朝觐见皇帝述职的路途中不幸感染风寒去世。死后&以子(以豳)贵&,封赠中宁大夫、通议大夫、南京工部左侍郎。
&&& 祝镗(1567年&1627年),字鸣宇。三五十三世孙,属太六后甪里支。《海宁县志&隐逸传》称其:&倜傥有智识,天启间魏珰专政,遂弃章句、绝仕进。啸歌自娱,喜与贤豪长者游。&他又对在朝为官的一些好友&劝归林壑&,使&不累党锢&。同乡查继佐有《祝公鸣宇传》。
&&& 祝以豳(1551年&1632年),字耳刘,号惺存,又号灵苑山人。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 士。先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知州,五年后转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正值日本侵略朝鲜,朝鲜派使臣向明朝廷求救。日本入侵朝鲜后很快攻克平壤。明朝派遣两 支军队入朝,副总兵祖承训贪功冒进,不等各路兵马到来,仅率兵五千渡过鸭绿江,向平壤开进,结果在平壤外围中日军埋伏,损失过半,以至&全辽丧气,寇势嚣 张&。明朝朝廷中主和派趁势发难,在万历皇帝授权下,大司马、兵部尚书石星派嘉兴人沈惟敬前往探查,和日军谈判。沈到达平壤后,日本将领小西行长对沈毕恭 毕敬,欺骗说&望天朝不要发兵,不日将退出平壤&,沈惟敬回去报告,石星听信其言,主张招抚议和。在朝廷的讨论中,祝以豳坚决反对议和,指出&日本掠敌朝 鲜属国,今以朝鲜急而遣招抚,是弃朝鲜也。&又认为:&东藩已折于日本,势必及我朝。&万历皇帝接受了主战派主张,从全国调集精兵四万人,决定赴朝鲜对日 本开战。这时,&道路阻梗,无一人敢出塞渡鸭绿而东&,祝以豳又奏请前往辽东,向朝鲜君臣和中国从征将士传达朝廷赦谕,&散帑金三十万鼓动之&,这一举措振奋了军心,也树立了明朝国威。从辽东回来后,他随即赶赴山东、浙江、直隶等省份,&催赶征调官兵&。
&&& 由于自幼体弱,加上舟车劳顿,以及思念老母等原因,祝以豳病倒了,不得不上疏奏请回籍调理并侍奉母亲。居家三年后,祝以豳被以原职补授兵部车架司员外郎,升 广东按察司佥事。辖区内瑶、壮等少数民族地区不宁,他&虑险犯瘴,深入七百余里&,到民间切实解决问题,促进了民族团结。之后,祝以豳&乞终母养,还山十 六年&。复出,历任江西按察使佥事、江西布政司左参议,&罢建武桥税,商民永利&,&字民恤商,裁制藩府&。后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第二次任职广东时,祝以 豳已年过七十,距第一次任职广东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次年,祝以豳奉诏升任南京光禄寺少卿、应天府尹,即将离开广东之际,&适红毛夷攻香山&
,&粤人谓公可以解任矣&。祝以豳说:&均王事也,尚谁诿?&他率领当地军队,在炎炎六月,与荷兰人展开海战,&溺杀千人&,缴获了荷兰人的大炮等先进武 器,又俘获十余名荷兰人,押解回来,为研究制造先进的武器做准备。&而归功制府胡应台&,&爵赏勿公及也&。即便后来有人纷纷向给事中黄承昊说明祝以豳的 功劳,他也是&嗛嗛不自居&。
&&& 七十八的时候,祝以豳才到南京赴任。当时太监势力强大,内守备太监刘敬等建造侍奉太监的祠堂,&谕上江二令制盈丈匾额&以祝贺,想要把祝以豳的名字也列上 去,祝不许,触怒了太监。正好有大理卿董光宏上疏请归养,皇帝批准后,太监在批文末尾做手脚,批示祝以豳&以工部左侍郎致仕&,&致仕&就是退休。这个批 示显然不合典制,因为他当时已是工部右侍郎加南京府尹,但是祝以豳不吵不闹,&怡然归杜门&。
&&& 祝以豳为官清廉,不阿权贵。当时各地贿赂盛行,祝以豳却能&绝苞苴&,虽&闷闷无推毂者&,却为后代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
&&& 退休后,祝以豳刻印了自己所著《诒美堂集》行世,在袁花建造了万古楼(地址在今袁花镇东一华里许),用于藏书,里称&赐书堂&,成为海宁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查慎行《人海记》云:&藏书之厄如吾乡祝侍郎耳刘之万古楼,武原骆侍郎骎曾,非流散则灰烬。&
&&& 《浙江通志&名臣传》、《海宁州志稿》、谈迁《海昌外志》等均载有祝以豳事迹。
&&& 祝以庭(1551年&1600年),字闻征,号心斋。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自幼聪颖,七岁入塾, &见几上有古战场文,读一过辄成诵&,令&塾师大奇之&。万历己丑(1589年)中进士。授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知县。赴任时,适逢祁门大旱。他徒步在赤日下祈雨。后在当地构筑圩坝,兴修水利,防止旱涝灾害。祁门人将其&祠诸坝上&,他在衙门用度中,&取办里甲一切摒绝&,司法公正,平反冤狱。万历丙申(1596年)升任南京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随即又升任云南司郎中。家谱称其被&崇祠乡贤&。
&&& 祝以真(1561年&1645年),字祐征,号元岳。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幼有神童之称。万历戊午(1618年)中举人。授河南府嵩县(今河南省嵩县)县学教谕,升江西建昌府南丰县知县。在南丰,他&裁马户之役,抑豪右之横&,并修缮城池,做好兵备,使&流寇不敢入境&。退休回家后,&乙酉闻南都亡,痛哭不食,旋卒,年八十五。&
&&& 祝以真也是一名学者,著有《四书近说》十九卷、《四书眼》三卷和《学庸要》二卷。
&&& 祝以冈(1543年&1614年),字寿征,号南阜。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万历乙酉(1585年)举人。授江西南安(今江西赣州部分地区)府推官,升河南南阳府同知,再任河东盐运司运同。
&&& 祝守簪(1584年&1634年), 字士奕,号八宁。三五十五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恩贡生。光禄寺良酝署署丞,转中书,升大理寺左评事。曾当庭斥责当时大紫大红的太监魏忠贤,当时朝廷上 的大臣们&耳目俱为色壮&。他曾与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共事。魏良卿很重视祝守簪,&多方请定交&,祝守簪&坚谢不应&。他又曾奉命出使朵颜三部。回来后转 任大理寺评事,&宁远请饷,奉使难其人,守簪慨然请行&。&既出塞,按行诸险恶,辄赋诗纪之。&回来后,他力谋去职归家。祝守簪去世后,其子祝渊请董其昌 撰写的墓志铭中,所记载的事迹后被择要收入《海宁县志&义行传》。
&&& 祝守骥(1577年&1655年),字贞行。三五十五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焕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副榜。天启元年(1621年)贡生。任广西庆远县训导,赠儒林郎,江南颍州同知。
&&& 祝渊(1611年&1645年),字月隐,号开美。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去北京参加会试,适逢都御史刘宗周遭削籍。祝渊仗义上疏,为素不相识的刘宗周辩护。《明实录》的记载是:&贡士祝渊奏宽宗周,下渊于刑部狱。&谈迁《海昌外志》的记载是:被取消考试资格押解回家,又被捕下狱。崇祯甲申(1644年)三月出狱。他以门生之礼拜见刘宗周,成为刘的门生。&尝有过,闭门长跪,流涕自挝。&第二年,杭州失守,祝渊&抱病急迁母葬&后自缢而死。谈迁所记甚为详细,又是祝渊同乡,且年代相近,可信度应该较高。
&&& 祝渊&工书法。宗王羲之。兼工小篆。楷法秀劲有致,颇似董其昌&。他与陈章侯(老莲)常有诗文翰墨来往。
&&& 祝渊著有《祝子遗书》四卷附录一卷(陈确编辑并作序的版本,后祝廷锡再加搜集补充,1817年知非楼刻本为六卷加首末各一卷凡八卷)、《月隐遗稿钞》一卷、《月隐先生遗集》四卷及外编二卷。另有《吴太常殉节实录》一卷、《心意问答注》一卷、《师说》二卷、《日省编》一卷,并编修有《海昌祝氏宗谱》。其事迹见于《明史&列传》。邑人谈迁亦有其传记。
&&& 祝文震(1606年&1658),家谱支系表记载,祝文震字起蕃,号天愚;但《海宁县志&循吏传》又说其字穉明。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清&顺治壬辰(1652年) 进士。授廷评,迁曹郎,继而出任淮海兵巡道。兵巡道是清代在地方上处理刑事案件的官员。当时淮海地区(今江苏徐州及其附近地区,有驻扎在淮河附近的军队) &处南北咽喉地,海波未靖&,祝文震安抚军队,充实赋税,&更理冤狱之几沉者&,用自己的身家保全赦免了上百人,这些人中,包括后来的浙闽总督李子静、杭 州守嵇宗孟等,&大著绩效,皆其前所申救中人也&。后来,祝文震因病回籍。
&&& 祝焕(1619年&1682年),字天中,号庸菴。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守骥之子。康熙元年(1662年)恩贡生。任江南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同知,授儒林郎。
&&& 祝琦(1649年&1731年),字揆韩,号留裕。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性格沉默寡言,善读书,家贫。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一藩吏的资助下赴考中举人。授平山(今河北省平山县)知县。
&&& 祝潜(1631年&1702年), 原名祝翼铭,字兼山,又字缄三,号初阳山人,又号梧冈老人、硕果老人、野亭长。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少有孝行,为当时桐乡名士张杨园所看重。 家贫鳏居,以篆刻闻名。海昌祝氏家谱的修撰者之一祝咸章称其&善诗词,工六书,凡秦汉金石之文无不精辨&,&其篆刻古秀圆劲,章法混成&。不过他很看重自 己的作品,若非其人,&虽重酬不肯作&。祝潜曾经在吕留良等处游玩。吕寄嘉善柯寓匏书有云:&冻石因兼山未到,故不曾动笔,此必须兼山奏刀方不失笔 意&&&,吕留良有《喜祝生潜过》一诗。祝潜刻有朱彝尊为之撰写后记的《初阳印谱》行世,另著有《初阳砚谱》等。
&&& 祝翼权(1545年&1708年),字端辰,号斗严。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康熙癸丑(1673年) 进士。授晋江(今福建晋江市)知县。这一年,自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开始,尚可喜在广东、耿仲明在福建,相继发生叛乱。由于战乱,福建百姓困顿,清朝军队还要 &以势相凌&,祝翼权&一意扶绥,不避强御,邑赖以宁&。升任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行事廉洁而谨慎。康熙皇帝到各地巡视路过通州,&深嘉予之&。三年后升 迁为工部员外郎,因&母老乞归&,回到袁花。
&&& 祝翼权还享有作文方面的声誉,&所刊《程墨辨存》诸集,海内宗之。&其室名&果思堂&、&了园&。《海宁州志稿&艺文志》载其所著《了园诗存》八卷、《果思堂文集》二卷之书目。
&&& 祝翼权之子祝秉真工书画,秉真之子祝纶则&通医术,济人有义声&。
&&& 祝翼模(1643年&1691年),字安道,号坚斋。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渊弟祝潇之子。家谱称其&气宇深澄,文笔雅健,望之威仪&。但是科举之路并不十分顺利,曾&累举不第&,而每每都遭到严父&杖跪数日&的惩罚,他因此&投词城社神祈减算博第以悦亲&。康熙庚午(1690年)中举人,第二年赴京考中进士。但随即病逝世于北京。
&&& 祝翼亮(1629年&1663),字匡庐,号秋湄。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授广东雷州司李,&除奸诘暴,豪右慑气&,&雷人有铁面之称&。后因&泣血致疾&,&甫三十五岁而卒&。祝翼亮室名&漱石堂&,著有《漱石堂集》。
&&& 祝翼良(1662年&1740年),
字汉师。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海宁县志&方技传》称其幼不读书而务农,&有从兄兼山以篆刻名&,他要求向之学习,&逾年而大小篆字靡不辨 识&,&又一年而仿古摹刻尽得其传&。不过海昌祝氏族谱清代修撰者之一的祝咸章认为县志此说有误,批注说:祝翼良自幼&读书能文章&,只不过长大后放弃科 举而专攻篆刻,&初阳山人称其登文氏之堂而入其室&。他曾经游京师公卿间,&题赠盈帙&,&世但知其精六书而未得其平生也&。又曾与姐夫查觐周一起训导不 肯读书的从孙祝洤,之后祝洤发奋读书,高中举人。
&&& 祝翼良尝自刻一印云:&百八峰间祝垫老行十八,名翼良,字汉师,自号识字农、有发头陀、澹道人&,计有二十八字。据《广印人传》,康熙、雍正间与兄祝潜均以篆、籀名于世。他著有《翼良印谱》一书,又杂取字之有关&汉师&二字者,更仿古各为百印,名《自娱集印谱》。
&&& 祝翼曾(1662年&1735年),字廸前,号补斋。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幼孤,善事母。&康熙庚子(1720年)副榜,先任景山教习,再授直隶清苑县(今属河北省保定市)知县。当地多溪塘,但百姓不知水利,祝翼曾教民制作水车以运水抗旱,兼营水稻种植,使得当地&农业渐饶&。
&&& 祝橹良(1737年&1801年),字东毓,号杲林。三五十七世孙,属太六后甪里支。乾隆丁酉(1777年) 举人。但之后四次参加会试都未考中进士。于是认为&是不可强也&,&就四库馆誊录&。之后担任贵州嘛哈、绥阳、天柱等县的知县,&俱有廉声&。后又历任湄 潭、黄平、龙泉、余庆等地。在绥阳的时候,&县有积猾蠹民,公绳以法,发其隐而遣之,民以安。&其内侄崔熙春所撰的传记中称其在贵州为官十余年,&任州牧 者二,邑令者五&。但家谱支系表中仅载其任天柱县知县,后署嘛哈州知州。祝橹良于1737年卒于黔阳官舍,崔参与了祝橹良的丧事,相关记载还是可靠的。估计祝橹良另一个任州牧的地方应该是黔阳。
&&& 祝橹良&工于翰墨,尤喜为诗&,晚年自录其诗为《泊橹山人稿》。
&&& 祝增(1658年&1718年),字任菴,号喻存。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康熙丁巳(1677年) 乡荐任鸡泽县(今河北省鸡泽县)知县。当时鸡泽县境内水患横行,祸及邻县。祝增主持开凿两条支流,使水道南下。鸡泽及邻近县市均受其惠。后祝增调任湖广临 湘县(今湖南临湘市,属岳阳市)知县,在当地设立育婴田,打击溺死女婴的恶俗。湘江城陵矶险恶,经常撞翻行船,他&悬赏救活无算&。后祝增再补山东郓城知 县,&出冤杀之罪而坐其旁证者&。&河决邢家庄,堵筑屡溃&,祝增连续站在决口处指挥六日,&卒得定&。他又在境内修治刘忠宣所治两条水渠的故道,修成后 百姓称之为祝公渠。境内有杨步月等为乱,祝增&单骑往抚&,擒获首领,杀死三人。时&河东频患小蠢&,&遂膺荐为平阳守&,平阳闹事的人听说祝增要来, &咸闻风解散&。他升任平阳府知府兼领河东兵备道,任职五年,&兵民协和&,后被当地列入功德祠世代侍奉。他转运军需,&安集河南难民,尤宣力施惠之大者 也&。
&&& 祝增也是一名学者,其室名&躬厚堂&,著有《春秋质疑》十卷,以及《墨林类篡》、《躬厚堂诗集》等。
&&& 祝安国(1665年&1715年),字济叔,号遂亭。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康熙癸未(1703年) 进士。授仁化(今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知县。当地有一个矿场,里面人员复杂,&民之亡命者匿其中&。祝安国仅仅带了几个随从,&策数骑入山中,约法四境以 安&。他曾经访获当地的一个强盗首领,跟他说:&你犯的罪当死,若能帮助捕获其余盗匪,我将免去你的死罪。&强盗首领&感激受命&,当地匪盗之风一下子偃 旗息鼓。他又在当地兴办教育,设立义塾,使得风气稍开。后来,祝安国中了炎瘴,不幸病逝。
&&& 祝廷璜(1656年&1721年),字寿山,号南誉。《海宁县志&孝友传》称其字南喻,可能有误。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少孤,事母朱氏至孝。康熙辛酉(1681年)&拔贡授寿昌(当时有寿昌县,县治在今杭州市建德县寿昌镇)教谕&。后升温州教授补严州司铎。祝廷璜&悉心训士,甲乙精通&,对于&贫而能文者&,他每每从自己的俸禄中节省出开支来予以资助。祝廷璜在赴任严州六年后去世。
&&& 祝诒(1672年&1709年), 字静方,号槐亭。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少时倜傥不羁,他父亲教他&箕筥量斛&之类的事情,不听。在邻家借读,&颖悟绝人,凡异文秘义无所考 质&。为人有义。曾经有人因为听说男方是他的旧仆,而就子女婚配之事来向他询问,祝诒说:&此良民也,我亦无仆。&成全了人家的婚姻。康熙癸未(1703年)中进士。《海宁县志&义行传》载其&文衡争延,致之裁决兼人,卒年仅三十七。& 祝诒死后被诰赠奉直大夫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但其中进士后几年的行踪则资料匮乏。
&&& 祝诒也是清代诗人,其室名&碧桐轩&,著有《碧桐轩小稿》。
&&& 祝寿名(1686年&1728年),字中调。祝翼曾之子,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授陕西庄浪县(今属甘肃省)知县,升庄浪衙同知。檄办西藏军需,办事干练。后&卒于凉&。因为他在庄浪的时候多惠政,所以葬于庄浪县大仙村。每年他的诞辰,当地男女都纷纷前来拜祭。
&&& 祝维诰(1697年&1766年),字宣臣,号豫堂。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工诗善书,但到了三十三岁也未能考中举人。于是游历京师。乾隆元年(1736年),以诸生举&博学鸿词&,部驳不与试。三年后中顺天试乾隆戊午(1738年) 科举人。后授内阁中书,几年后升内阁典籍。祝维诰清才渊雅,诗文皆得家法。在京师时,由于诗文出色,&一时名噪,王公巨卿所至器重。&与钱载、万光泰等交 最契,时相唱和。公卿皆为延玉。诗清格高古,尤工乐府。尝随扈滦河、辽海间,其风景数见于诗,李锴、沈德潜、全祖望等亟赏之。淳郡王礼为上宾。
&&& 祝维诰著有《绿溪诗稿》十二卷、词赋古文若干卷。关于《绿溪诗稿》,宗谱&杂志&卷还载有一段轶闻:此稿原为四本十二卷,但不知何时散失,之后各选本只采得 其中四卷传世,嘉庆乙丑(1805年),松江少司寇王昶自旧物中检得旧藏《绿溪诗稿》十卷,却是四十多年前他与祝维诰同官京师时,祝维诰交与他作序的,不 知何故两人均把此事忘掉了。王昶乃加上小序,将此旧稿送还祝维诰的孙子祝升恒,于是《绿溪诗稿》乃失而复得。
&&& 祝宏(1683年&1742年), 字臯衷,号松崖。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由禾曲知州升元江(今云南元江县及附近地区)知府。时有土匪常保作乱。衙门讨论要主动出兵打击。祝宏认 为:若主动出兵,兵少则势单力薄,多则花费巨大,而且土匪在山中以逸待劳,必占优势,他主张应该智取。于是募集有胆略的土人设计擒获常宝,平定了土匪之 乱。之后升任云南粮储道。遇上思茅、普洱以及元江下属的五个司告警,一个当地土司首领方国巨逃入元江五司。祝宏察觉方并非叛乱,于是以夷攻夷,方及其手下 &争先破贼,贼渠杨昌奉以众降宏&。祝宏前往安抚,&率数十骑入不毛,滇人壮之。&《海宁县志&循吏传》称其&旋罢官,卒于滇&,但未得其详,《海宁州志 稿&循吏传》在其弟祝宣传中提及祝宏涉及的是&以父帑解职案&。
&&& 祝宣 (1690年&1755), 字在隣,号颐亭。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海宁州志稿&循吏传》称其&慷慨好施,敦友爱方&。在其兄祝宏案发时,官方最初记载并不涉及他的名 字,他&自投晋狱,俾宏之官&。后来被赦免,为生计放弃科举,为宁国(今安徽省宁国市)同知。在宁国期间,除了救荒,遇到下属地区物资资金借筹之类的事 情,祝宣也是全力帮助。他在任的大半时间,是在放赈或治水。放赈时,做到&捐者无苛求,食者无遗漏&。史称其&多惠政&,而自己则&在任二十三年,没无余 囊,廉声著于江南&。
&&& 祝宣多才艺,喜名人书法,&凡一点画必临摹至千百遍,以求神肖。&
祝乔龄(1693年&1761年),字东瀛,号方壶。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诒之子、祝勳之父。他精通天文历法之学,是清代历算家。科举&屡试不售&,&就算学积功补博士&,进入钦天监,历官二十四年方晋工部屯田主事,在工部八年后退休回家。
&&& 祝乔龄著有《研北诗集》、《留研斋杂著》。
&&& 祝洤(1702年&1759),初名游龙,字贻孙,号人斋。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幼不足岁而孤,在母亲吴氏的督导下读书。乾隆丙辰(1736年)中举人。曾在乡里授课,又交游广阔,&燕、齐、江、闽、滇、粤,凡明贤耆宿,所至必交。&乾隆丙子(1756年),&两浙大饥,饿殍载道&,而&当事不以上闻&。祝洤前往拜访海宁督学雷鋐,对他说:&民事不关学政,然公受知遇,不当仅以职守为报称,且民命倒悬,公忍无言乎?&雷当即嘱咐他代为起草奏词。雷将实情上报后,&赈恤之典随下&。
&&& 他本张履祥《备忘录》而增删之,编撰刊刻《淑艾录》。凡三百九十五条,仿朱子《近思录》例,分十四门,持论纯正。而其后序则有门户之见。祝洤还受进士陈道之 邀去江西,编撰经籍注解。根据相关记载,他当时所编可能就是《下学编》。在该书中,祝洤认为蔡氏所纂《朱子近思续录》及近代《朱子近思续录》、《朱子文语 纂》、《朱子节要》诸书皆为未善,所以掇取文集、语类,分十四门编次之,门为一卷,凡六百九十二条。其去取颇有苦心,不过多有窜易原文之处。虽所改之处皆 注其下曰&原作某句&,但还是引起当时和后来理学经学研究者的争论不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了其《淑艾录》和《下学编》。
&&& 在江西编书的工作完成后,陈道的儿子陈守诚要赴任金衢观察,陈嘱祝洤同行,祝洤在路途上中暑,&抵里而殁&。
&&& 除了《淑艾录》十四卷和《下学编》十四卷,祝洤的其他著作还有《日新书屋稿》、《祝人斋先生集》二卷、《礼记读本》、《礼记诸说异同》、《说礼粹言》、《朱子全书辑要》、《井辨录》、《删定隐符》一卷、《考索集》等。
&&& 祝勳(1717年&1765年),字元蓭,号书常,又号春斋。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乾隆丁巳(1737年)进士。历任直隶天津大名两府教授,授江西新昌县(今江西省宜丰县)知县,再发广西署象州知州。
&&& 祝勳也是一名学者,著有《镜古偶录》十六卷、《志劬集》十二卷、《文集》十六卷。
&&& 祝万年(1740年&1797年),字祥发,号士希。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乾隆甲辰(1784年)进士。历署四川永宁、巫山等县事,旋即实授永宁知县。嘉庆丁巳(1797年)逝于任上。
&&& 祝万年&平生洁己自好&,&除二三知己唱酬外落落无与为偶&。据道光写本《海昌人物事略》,没有考中举人走上仕宦之途前,他所居住的房子被命名为&立诚 堂&,&老屋数椽,仅蔽风雨&,他靠开馆课徒为生,虽日子清淡,也不以为意,早晚与祝堃、祝振等家庭成员唱和,&自相诗友&。当官后&仍不失书生态&,不 染官场习气。回到家里的时候他还是囊中羞涩,&子孙依旧食贫。&
&&& 祝万年著有《芥舟诗稿》七卷。
&&& 祝懋正(1742年&1821年),字支寅,又字子兴,号东州(家谱支系表中为&州&,但列传中又写为&洲&)。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嘉庆四年(1799年)岁贡生。在乡授课,门生中多有成者。他又联合家族中之&贤能者&,&创立家课并酌议奖励之条,为后进劝族之寒酸。&
&&& 祝懋正和之后的祝德麟,都是清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也是书法家。少时聪慧,七、八岁即能作擘窠大字,尤为书家赞叹。卒年八十。著有《葬书纠谬》一卷、《拙修斋稿存》十卷。
&&& 祝德麟(1742年&1798),字趾堂,又字芷塘,号正塘。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曾为山阴(今绍兴)蕺山书院山长。乾隆癸未(1763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官至提督陕西学政,升湖广道监察御史,掌礼科给事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言事不合黜归,主讲云间书院。因为当时故居尚未修缮,祝德麟携家眷住在书院,一住就是八年。八年后的冬天,他打算回家扫墓,因病不能出发,继而逝于书院。
&&& 祝德麟工诗,以性灵为主。在考据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借用祝萃为父祝淇所建&悦亲楼&室名,著有《悦亲楼诗集》三十卷及《外集》二卷(嘉庆二年姑苏刻本作 《悦亲楼诗集》)、《赓云初集》四卷、《离骚草木疏辨证》四卷。祝德麟的诗在清代诗中占有一定地位。他还著有《重编淮海先生(秦观)年谱节要》。《清史 稿&志一百二十三&艺文四》载其《悦亲楼诗钞》书目。
&&& 祝德麟同时也是一名书法大家。李放篡《皇清书史》引《木叶厱法书记》称其&所作真行书笔迹清润,类其诗格&。
&&& 祝豫(1768年&1842年),字丰榖,号立斋。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幼家贫,少年出游,&见知于徐心如河帅&,&以主簿起家,历任至桃北同知,如知府衔,署淮海兵备道。&他参与河防四十余年,历任主事官员都以他为左右手。道光元年(1821年), &淮浦大饥&,清政府在各地设立粥厂,他负责督理所在地区的事宜,尽心尽力。在任山阳县丞时,他深入民间走访,解决了一桩多年以前婴儿被拐的案件。他在桃 北任上时,逢淮河秋汛,运河告急。虽然运河与桃北无关,他还是视同一体,&捐资购料,协济运河&,最后转危为安。&桃源士民感君再生之恩&。后来两河总督 麟庆奏议推荐其为淮徐兵备道,格于部议。不久,祝豫因病引退。
&&& 祝豫也长于写诗,他著有《留余小草》。
&&& 祝堃(1742年&1823年),字厚臣,号简田,又号拙余。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勳之子。少时随父在京,所以占籍北京大兴。乾隆乙酉(1765年)选拔贡生中顺天解元,丙申(1776年)天津召试授内阁中书。乾隆辛丑(1781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特旨授编修、文源阁校理。巳酉(1789年)会试,祝堃担任同考官。当时他&方负盛名,绝苞苴, 严请谒,人莫敢干以私&。考卷中有人文辞华丽者,&他人眩其才&,祝堃认为他&少实践之学&,主张剔除之。主管官员&怒其憨直,思中伤之&。考试结束后, 祝堃被罢官。回乡后,他在敷文书院讲习,以提携后进为己任。对于自己家族中&贫不能读者&,&设义塾于亲仁堂以收之&。他在北京的时候,访得一个变更了姓 名的族叔,嘱咐族弟保举他到秦中任职,但刚补官就死在衙署,遗留下尚还幼小的儿子女儿各一名,他帮助抚养,为之造屋,直到安排好他们的婚嫁之事。
&&& 祝堃的著作有一部分因为其子崧三往汴梁赴任河南巡检时,装箱携带准备付印,不想崧三死于任上,他所携带的父亲遗稿也散失无存。唯独《海粟斋诗钞》十二卷藏在家中,得以保存。另外还有《花溪社草》则是他年轻时与袁花查家的同好投赠所作。
&&& 祝源(1809年&1875年), 字复初,号春渠。三五二十一世孙,属太六后甪里支。系当时地方名医。《海宁县志&艺术传》载其事迹。祝源&始习举子业,旋弃去,肆力岐黄,慨然以济世为 心&,据苏步青主编《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记载,他弃儒从医的原因是&母劳作多疾,故业医以养亲济人&。祝源通过自学历代医学名著,&切脉辨证最精细,一 时称良医焉&。闲暇时,他亦好吟咏,&雅近唐音&。其著作有《楞香诗草》(或作《楞香馆吟草》)、《自讼日钞》、《伤寒笺注》、《杂症汇粹》、《人身谱名 方歌》、《括集论》(或作《歌云集论》)。
&&& 祝凤辉(1781年&1836年),字华庭,号丹山。三五二十一世孙,属百六提领派长安分支。他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自海宁长安镇迁往兰溪。后来《兰溪祝氏宗谱》将其父亲祝球(字树琪,号皂岩,贡生,1743年&1820年) 奉为兰溪宗始迁祖。其后代在兰溪创办了祝裕隆布庄,聘任徽商主事,因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迅速发展,在兰溪、金华、龙游等地开设了多家分号。海 昌宗谱长安支表载明他是&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议大夫&、&叠晋通奉大夫&,但未载明这些封号如何而来,以及他父亲祝球为何要带着他迁往兰溪。不过从 这些封号,以及其子祝志荣(考名世荣,字元宰,号柳溪,1809年生)与张之洞相识,七十大寿时张还来信祝贺等情况来看,兰溪金华等地的民间传说&&称祝裕隆布庄的创始人自海宁地主家逃难来到兰溪应属无稽。
&&& 祝志裘(1774年&1830年),字仲冶,号芸舫。祝德麟之子,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官江西宁都州判。善画。曾临摹唐寅《霍小玉像》,遍征名流题咏。据《清画家诗史》,其山水仿沈周、文徵明,白描人物师法丁云鹏,笔极韵致。能鼓琴度曲。诗文亦镌雅,著有《葆光居诗草》、《黔娄回味录》。
&&& 祝恂(1799年&1848年),字子虔。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太学生。历任布政使司经、涿州州判、海疆议叙,升通州知州。
&&& 祝嗣龙(1848年&1909年),《海宁州志稿&艺文志》作祝嗣隆。祝新兄。字逸山,号撷珊。三五二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自袁花移居嘉兴。被保举为县丞,擢升知县,再任直隶州知州。曾出使英国。归国后任上海会审公廨翻译委员、洋务局委员。
&&& 祝嗣龙喜爱收藏金石、书画,精于鉴赏。诗、书、画俱佳。著有《欧海见闻录》四卷、《棣园日记》三十册、《浪游草》一册。
&&& 祝宝森(1827年&1885年), 字玉书,号韵梅,又号貽生。祝志立之子,三五二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庠生。以县丞分河南,历署山阳、清河、外南县丞,兼署阜宁县羊寨司巡检,升知 县,改江苏并保补缺。后以直隶州知州职位在江苏任职,曾先后在江苏江北粮台、江苏省赋役全书局、海运沪局省局以及溧阳厘务坛坛溧丝捐局等处任职。由于不断 劳顿,不幸患病而去世。
&&& 后世得知祝宝森是因其辑刻的《寿世汇编》五种。据1932年 版《海昌祝氏宗谱》记载,祝宝森&性好善,以乡僻猝病觅医难&,而依照《普济应验》一书,&汇集灵验简便诸方,斟酌增益,以达生福,遂生三集,名曰《寿世 汇编》,刻板印送。凡得其方者咸称便焉。&或因其《寿世汇编》编辑者署名之故,后世但知其名为祝韵梅,号连理薇馆主人。《寿世汇编》五种(一作《辑增普济 应验良方》十二卷)初刻于光绪二年(1876年), 包含子目有:普治应验良方八卷,清&德轩氏编;达生编一卷,清&亟斋居士编 ; 福幼编一卷,清&庄在田编;遂生编一卷,清&庄在田编
;时疫白喉捷要一卷,清&张绍修撰。该书后来成为重要的中医典籍,《浙北医学史略》提及祝韵梅,《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收录祝韵梅词条。但说他是同治、光 绪间名医,应误。
&&& 祝修贞(1915年&),女。后改名李云,海宁袁花人,估计为二十六世左右,支系无考,但应属三安宗。1929年4月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入党并开始从事妇女工作,组织女工们投身工人运动。1932年初调入中央特科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中央社会部工作。1936年,宋庆龄向当时负责中央特科工作的冯雪峰要求,派一位共产党员到她身边,这样能便于她和中国共产党及时通气。于是,李云就担当起了在宋庆龄身边担任秘书的重任。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鲁中地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商品检验局军代表,1952年任中国福利会秘书长。1978年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现已离休。2008年出版了《往事与情缘》一书。2009年,她向海宁市委市府赠送了该书。《海宁日报&海宁潮》周末专版曾有其整版介绍文章。
&&& 祝永年(1930年&1950年),支系无考。推测应为太六后祝桥支。出生于海宁盐官镇联农村,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五十七一七团政工组员,1950年12月牺牲于朝鲜咸镜南道。
三、明清时代海昌祝氏的诗、书、画
&&& 从 有关记载来看,海昌祝氏虽属袁花四姓之一,但其资产似乎一直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准。在《海宁县志》、《海宁州志稿》有关记载中,祝氏历史人物&少孤&、&少 贫&的不在少数。祝氏仕宦,史书称廉洁的也不在少数。祝氏之能跻身名门,与其倡导宋明理学,重视家教,注重耕读传家,有一定关系。不管是否仕宦,在明清时 代的海昌祝氏,特别是其袁花本支三安宗中的适安、静安两支,家庭成员都重视修身养性,爱好并重视诗歌。在《海昌祝氏宗谱》中,专门有一卷选录先人所作的诗 歌,可见祝家对于诗教的重视。明清之际,海昌祝氏也出了若干藏书家、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其中的很多代表人物,往往集官员、学者、诗人等多种身份于一 体。如上一章提到过的祝以豳,除了是明朝爱国将领、历史名臣外,也是一个诗人、学者和藏书家。为了叙述的方便,不妨把藏书家和书画篆刻名家先行列出,再叙 述诗人和学者。
&&& 祝以豳。(上文已作介绍,仅列其名。下同。)
&&& 祝炯文(1600年&1645年),字光侯。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廪生。&天资俊朗,为文顷刻万言,光焰惊人。&收藏图书甲于一方。性格憨直,&语不合必面折之&。
&&& 祝廷锡(1864年&?),字心梅,号小雅,后改名祝家铭,晚号俟庐老人。三五二十五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先辈由海宁旧仓迁嘉兴新篁,他再迁嘉兴竹林庙南。1900年 与敖嘉熊、唐纪勋等创办竹林启蒙书塾和竹林学稼公社,并在嘉兴加入竞争体育会,鼓吹宣传抵制美货。辛亥革命后,以读书自娱,室名&知非楼&,藏书三万卷。 嘉兴图书馆收藏有其《藏书志》稿本二十七册,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嘉兴重要的藏书家。著有《纳翁随笔》、《知非楼杂缀》、《知非楼文稿》、《明诗宗姓氏 韵编》、《竹林八圩志》、《竹里诗萃续编》等。祝廷锡还编修了1932年版《海昌祝氏宗谱》六卷,对光绪年间版本进行了增补。此外,他还整理了海昌祝氏先人的一些遗稿遗集。
&&& 祝庚辉,原名祝懋曾。字双林,号静山。支系及生卒年不详。自海宁移居仁和(今杭州余杭区)。清代学者、藏书家。《两浙輶轩录》称其:&续学敦气谊,有经济才。藏书最富,吟诵不啜。&著有《香岩吟草》。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吴晗的《江浙藏书家史略》,收录祝庚辉和祝以豳两名祝姓人氏。
书画和篆刻名人
&&& 祝守熙(1606年&1632年),家谱载:字辑季,号穉弢。《海宁历史人物名录 》载 :号辑李,又号纯玉居士。三五十五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书法家。鼓琴、陆博、蹴鞠、舞剑等无所不精。最工书法,出入褚河南、米襄阳两家,作大小字皆可爱。可惜英年早逝。
祝守箴(1584年&1634年),字士韦。三五十五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书法家。万历十四年(1612年)副榜。读书通览古今。后因屡试不第,改以著作为事。只要听说某人有奇书,他必&借而手录之&,到老不间断。善书法,但&不求甚工&。著有《明镜录》;另著有《皇明史略》百余卷未成而卒。
&&& 祝文球(1630年&1679年),字雍来。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诗人、书法家。康熙十四年(1675年)举人。精于古学,以书法著名。谈迁《海昌备志》有其记载。
&&& 祝文琯(1625年&1686年),字献虞,号窒菴。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诗人、书法家。少年中秀才后即闻名乡里。&一时名士推为祭酒&。兼善古文诗歌书法。书学米芾,下笔如风卷电掣,顷刻而就。他著有《献虞诗文集》。
&&& 祝洪(1626年&1673年),字王访。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明末清初书法家。工文辞,擅长书法。学王羲之。明亡后隐居不出。
&&& 祝瑄,女。支系及生卒年不详。估计为明末清初间人。被称为&海昌女史&,吴骞《蠡塘渔乃》集中有《题旧藏祝瑄&明妃出塞图&》诗云:&祝女丹青世已无,明妃曲调泪应枯。欲知今古中情事,只看琵琶出塞图。&但此条记载尚无其他旁证,《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及《海昌艺文志》等典籍均未载其人,姑存以备考。
&&& 祝祯文(1609年&1658年),又名桢文。字公幹,号季宁。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书法家、篆刻家。天资聪颖,博学能文,为复社诸君所推重。能仿唐人印,又善七弦琴,极其风流潇洒。晚年精通医术,以方药济人。
&&& 祝翼良。
&&& 祝潜。
&&& 祝翼尚(1634年&1702年),字雪航,号渔梁。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画家。山水得倪云林笔意。
&&& 祝彭龄(1649年&1731年),原名祝翼上,字道载,号胜叟。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书、画兼通。诗学陆游,书宗米芾,参汉魏而自成一家。&善白阳山人泼墨法,花鸟草草数笔,生趣勃然。书宗海岳,寿逾八旬。&曾以卖字为生,有《胜叟卖字自述歌》。寿逾八旬。著有《犹爱集》。
&&& 祝秉真(1669年&1702年),字得元,号石亭。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室名&今是草堂&。学者、书画家。能文,工书画。由例贡任宣平县训导。提倡朴实文风,著有《今是草堂诗集》。
&&& 祝宣。
&&& 祝维诰。
&&& 祝维赞(1698年&1749年),字补臣,号缄斋,又号蝶叟。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画家。工侍女,取法于丁云鹏;亦善花鸟,得宋人笔意。
&&& 祝嚞(1729年&1784),祝维诰子,字明甫,号西涧。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举人。祝嚞&曾祖冬官尚书郎,归里得檇李钱氏绿溪庄,乃移家焉。&祝嚞成年后家道破落,到处迁居。&每迁一居,必遍植花卉竹木,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也。&&晚年曾在沧州渤海书院讲习数年。后因疾病回家,&亟舀西瓜数枚,曰:&我病不可起,食此以洗肠胃耳。&命家人以竹叶煎水浴我以去外垢。卒年五 十有六。&
&&& 祝嚞工于画梅,王述庵(昶)谓其横斜偏反,各极自然,直与陈楞山(撰)、金寿门(农)辈异曲同工。亦善诗。其所作诗取法黄庭坚而&去其塞沚之习&,&故其所 作淡折幽峭中有纡徐往复之致。&当时的钱世锡评价说:&我于诗得切磋之细于西涧。&祝嚞著有《西涧诗草》四卷(或作《西涧草堂诗钞》)。
&&& 祝懋正。
&&& 祝懋敦(1752年&1834年),字上林,号虚谷,别号果山。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绩学工文,精书法。&当时人称其书法&出入规矩,独具慧心&。室名&廉让居&,著有《廉让居诗草》。
&&& 祝景星(1718年&1761年),字虞英,又字驭英,号田玉。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画家。嗜学,工诗文。善画人物、花鸟,尤其是能以手指作画。《海宁州志稿&人物志&方技》有其传。
&&& 祝豪(1726年&1806年),字含元,号锦川。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富明父。画家。以教学为生。平时好学不倦。兼善倪(云林)、黄(公望)山水,笔意苍古。作品不轻易予人。
&&& 祝富明(1765年&1822年),字公选,号兰台。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书法家。监生,因屡试不中,又困于疾病,遂专攻篆籀。居家授徒以自给。
&&& 祝德仪(1782年&1820年),字隅堂,号莪香。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篆刻家。喜欢临摹书法,工于篆刻。八法入欧阳询、董其昌两家之室,&乞书者踵相接&。后来祝德仪得到祝氏先人祝翼良的印谱,&心摹手追&,为集《墨印类胶》一册。著有《篆刻成规》等书。
&&& 祝志裘。
&&& 祝升恒(1772年&1819年),字启元,号二如。祝嚞之子。自海宁袁花移居秀水(今嘉兴)。官广东署化州(今广东省化州市)州判。善画山水,兼长墨梅。笔法简淡,逸趣悠然。为《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所收录。
&&& 祝万寿(1809年&1857年),家谱载:字用靳,号梯山,又号花百。《海宁历史人物名录》则载:字用靳,又字樵云,号花百。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书画家。家境贫穷,以文墨维持生计。赋笔超逸,兼善画梅。工楷书,尤其善写蝇头小字。有求必应。
&&& 祝德芳(1777年&1841年),祝懋正子,字同初,又字容如、圣臣,号馨山。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画家。室名&古香斋&。喜画墨梅,邹昶以&高、澹、简、古&四字称之。祝德芳著有《古香斋诗钞》。
&&& 祝新(1852年&?),家谱记载:原名秉彝,字子懿,号芷畦。《海宁州志稿》等则载:字仪文,号芷畦。三五二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隐居杭州西湖。善画肖像,兼善山水,动笔新奇,著有《芷畦诗钞》二卷。
&&& 祝嗣龙。
&&& 祝筠。生卒年及支系不详。画肖像得杭州谢彬真传。与祝新同时代,齐名。
&&& 祝有琳(1811年&1849年),原名震,字靖叔,又字雷辅,号吟庐,又号玉生。据《广印人传》,祝有琳在诗词、书、画等方面,皆有声誉,尤工铁笔(即篆刻)。其篆刻可与本族祝翼良、祝潜鼎足而三。家境贫穷,曾做过小商贩。&挟技走四方,率不偶,年甫强仕,宅傺以殁。&祝有琳著有《坚香小隐诗钞》。
&&& 祝其旈(1874年&1935年)。字、号、支系待考。硖石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正、草、隶、篆四体皆工。
诗人和学者
&&& 祝诚。《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典籍一》所载元代诗人。著有《莲塘诗话》二卷。祝诚的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因祝三五以前海宁并无祝姓记载,故其与海昌祝氏的关系亦待考。有关资料称祝诚约生活在元&至元年间。
&&& 祝汶(1438年&1521年)。支系表载:字汝源,号毅斋。海昌祝氏《光训堂谱传》则载:字毅斋。三五十世孙,祝静安第四子。诗人。诗学白居易。晚年,其侄祝萃退休归家,祝汶与之&相与唱和&,&一韵往还,每至数叠,极天伦之乐焉&,这些诗后被集为《家庭唱和集》。
&&& 祝淇。
&&& 祝萃。
&&& 祝继英。
&&& 祝以应(1562年&1613年),字翼征,号若虚。诗人。祝萃曾孙。万历丁酉(1597年)选贡生,授翰林院孔目赠征仕郎光禄寺良醖署署丞。著作有《济美堂集》。
&&& 祝以忠(1550年&1613年),字元荩,号又新。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万历壬午(1582年)进士。任台州府临海县学教谕,升江西临江府推官。著有《易义》。
&&& 祝以庠(1533年&1604年),字化征,号果峰。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明代学者。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因率族人将某豪族企图侵占祝氏祖墓的事情告到衙门,&豪不得逞&。被豪强行贿勾结官府构陷,而剔除举人资格。著有《落箕篇》一卷。
&&& 祝以洲(1548年&1637年),字养征,号芹阳。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著有《士则》一卷。
&&& 祝以真。
&&& 祝以高(1555年&1636年),字慕亭。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文学家。著有《遐心集》。
&&& 祝以豳。
&&& 祝万年(1538年&1609年),字君寿,号仁山。三五十四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以孝友闻名。学者。著有《仁山杂著》三十二卷。
&&& 祝寿祊(1639年&1698年),字硕臣。三五十五世孙,属太六后甪里支。康熙癸酉(1693年)岁贡生,选授训导。学者、诗人。著有《经学辨误》、《春秋地理考》、《吐凤楼诗集》等,《海宁县志&文苑传》载其事。
&&& 祝寿祉(1619年&1677年),字介士,号辰星。三五十五世孙,属太六后甪里支。岁贡生。康熙甲寅(1674年)廷试选授黄岩县学训导。有孝行,家谱称事载邑志孝行传,但台湾文成出版社影印的《海宁县志&孝友传》未见记载,是否另有版本待考。祝寿祉著有《爱日堂稿》。
&&& 祝渊。
&&& 祝文彦。《海宁历史人物名录》载:字方文,号珵美。自海宁移居崇德(今属桐乡市)。祝渊弟,清学者。家谱所载祝文彦(1583年&1641年):字秀美,自其父亲守谟起居住在嘉兴大悲桥,属三安宗之遗安支。若此两人为同一,则其应为祝渊族兄,且在明末即已逝世。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祝文彦在清代康熙十二年到十六年(1673年&1677年) 编纂了十二卷本的《石门县志》。祝氏编撰的家谱,遗漏三安宗内重要人物的可能性应该很小。所以作为清代学者的祝文彦,其&祝渊弟&的记载可能有误。但是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提到他的《理学就正言》时又说:&文彦字方文,海宁人。自称受学於刘宗周。然所论主於儒道同源,合孔、老而一之,似非宗周慎独之旨 也。&则他是否随祝渊师事过刘宗周,值得考证。
&&& 祝文彦精于理学,著作甚丰。《清史稿&艺文志》存其《理学就正言》十卷之书目。他还著有《〈诗经〉通解》、《四书正旨通解》以及文言小说《闻见卮言》五卷,另著有《青缕杂笔》、《圣门狂狷录》、《袁了凡功过格详注》等。
&&& 祝文洽(1652年&1724年),字智南,号雁山。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室名&树德堂&。著有《树德堂存草》。
&&& 祝文襄(1605年&?),字天孙,号几亭。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学者。顺治八年(1651年)岁贡。文采出众,&早岁博综下笔,行云流水滚滚不休,善诙谐。&所著有《几亭集》。他修订了祝氏宗谱八卷。
&&& 祝洵文(1606年&1682年), 字眉老,号稼轩。晚年更名遁,自号东滨山臞。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祝洵文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据《国朝杭郡诗辑》载,他&目击时 艰,留意诸葛司马,家言豫筹国事皆奇中&。曾游历海上,与陈确等友人上黄山讲性命之学。晚年仿汐社遗意,集隐君子十四人,成立省过社,&日相倡和,计社中 人年岁名曰千龄社集&。后被私谥&文惠先生&。其隐居读书之室名&影山楼&,在袁花镇东半华里。祝洵文著有《影山楼诗集》六卷、《砚谱》一卷。
&&& 祝锡文(1605年&1649年),字梦得。三五十六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炯文弟。&天性孝友&、&遇事勇决&,&为文洒洒旷旷独以意行&,&所著甚富,表弟朱朝瑛为序而传之&。却正好碰上天下大乱,祝锡文&投笔耕钓&,侍奉老母。去世时年仅四十出头。故其著作今已散失而鲜传。
&&& 祝定国(1639年&?),字念非,号尚于。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室名&南山堂&。著有《经林》二十四卷、《芥舟咏史诗》三卷、《花溪备忘录》四卷,以及《史林》、《南山堂近草》附《松卿诗草》一卷。
&&& 祝翼权。
&&& 祝翼恒(1637年&1699年),原名恒明,字豹臣,号学存。祝渊次子。诗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举人。祝翼恒&敦孝友,能文章&,被《海宁县志》列入《孝友传》。他中举后,&以母老兄殁不赴公车&,&抚孤侄如己出&。时同乡查慎行有诗相赠曰:&久从恭谨传家法,欲幸诸孤聚义门。&
&&& 祝翼恒著有《梅磵文集》、《梅磵尺牍》。
&&& 祝翼莘(1616年&1696年),字无非,号传古。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少有大志,补武学生员,辄弃去&,改&文学试&,&复高等&。明亡后,祝翼莘&抑郁不得志&,&遂以方术壶隐龙山梅里间&。祝翼莘著有《漱六吟》。
&&& 祝翼铎(1613年&1638年),宗谱支系表作&字孟坚&,其叔文震所撰列传中又作&字孟兼&。三五十七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以陆子静、王阳明为宗&,著有《易解》三卷。
&&& 祝翼康(1648年&1718年),字子夏,号宜斋。诗人。祝洵文子。&承先人遗业,家多藏书,供其浏览&;&博学能文&。著有《斯文快事》、《宜斋小草》、《东滨集》、《空中语》、《选梦诗余》、《耕烟诗稿》四卷。
&&& 祝朱白(1690年&1748),字尚裔,又字药房,号退菴。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年)恩科举人。著有《药房诗文集》六卷。
&&& 祝荃(1662年&1737年),字良仲,号冲若。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官青田教谕。著有《南陔集》。
&&& 祝宗荣(1651年&1733年),字翰宣,号纶菴。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自海宁移居海盐。武科庠生,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
&&& 祝祚兴(1648年&1718年),字苍阜,号对山。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学者。著有《对山诗草》。
&&& 祝沄(1699年&?),字跃龙,号愚亭。三五十八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诗人。著有《愚亭诗集》六卷。
&&& 祝诒。
&&& 祝洤。
&&& 祝维诰。
&&& 祝维兴(1757年&1829年), 字绍先,号东滨。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将其名误作&祝兴&。幼而能诗,家境贫寒。祝维兴青少年时代与同在袁花的查揆、 查茂才(亦庆)、陆山人(素生)等互相唱和,为同辈所推重。祝维兴晚年将自己生平所作诗辑录,编为《怀源堂诗集》八卷。
&&& 祝咸临(1692年&1747年),字行中,号梅岩。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著有《梅岩诗草》。
&&& 祝咸叙(1697年&1761年),字仕功,号直斋。祝荃之子。室名&荫庵&。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诗人。著有《荫庵诗钞》。
&&& 祝咸章(1719年&1787年),字廷文,号怀斋。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幼失其父,承母教读书。文章出色。&山右梁恒斋明府宰魏塘分校己卯(1759年) 浙闱独赏识先生文,力荐勿能售。出闱即耑介延至署,相得欢甚,随订训课其子若甥。&之后几年,祝咸章还是屡试不中,加上后来又患眼疾,遂不再踏足科举。居 家修订宗谱,将&顺治己卯百四十年来之散失&,一一走访查证考订,最后付梓《重修祝氏宗谱》十六卷。他又主持重建了龙山祖祠。祝咸章乐于助人,当时岑溪县 令、袁花同乡、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周春说他&遇解纷排难之事,虽风雨勿辞&。晚年&效香山作九老之会,逍遥林泉,赋诗饮酒&。
&&& 祝咸章是清代学者。其室名&莲梦居&。除编修宗谱外,他还著有《莲梦居诗存》九卷(《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典籍十一》则记为八卷)、《莲梦居随笔》四卷、《经史要义》二十卷、《文翰拾遗》二卷(《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又记为四卷)、《砚谱》一卷。
&&& 祝寅(1686年&1749年),字宾元,号协恭。三五十九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著有《宁拙草》。
&&& 祝维健,字行周,又字荇洲,号月潭。三五十九世孙。支系及生卒年待考。祝氏宗谱支系表下名祝维健的有两人,其中一名出生于康熙己酉(1669年),卒于雍正癸丑(1733年);另一名是祝守范玄孙,字寅哉,生卒年为1720年&1743年,庶几近之。诗人。室名&静观楼&,著有《静观楼诗钞》一卷。据《国朝杭郡诗辑》载,祝维健曾作咏菊诗三十首,盛称于时,人以&祝黄花&呼之。
&&& 祝潽(1724年&1743年),字名可,号望若。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著有《南吾集》。
&&& 祝勳。
&&& 祝懋正。
&&& 祝云(1735年&1806年),字敏详,又字蓂祥,号九桥。三五二十世孙,属太六后祝桥支。学者、诗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恩贡生。曾肄业于敷文书院。&性孝友敦睦& ,&博通经史&。当时海宁周姓提学因其&学醇品粹&,向上级推荐祝云,但未果。祝云中年后&讲学四方,从游甚众&。他著有《葬经注》、《九桥吟草》、《敬一堂文集》。
&&& 祝华鼎(1719年&1766年),字濬之,号九日,又号曼人。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乾隆九年(1744年)举人。著有《龙山夜雨集》四卷、《出关草》(又名《曼人草诗钞》、《古井道人诗集》)二卷、《九日文集》一卷、《粤游草》二卷。
&&& 祝懋生(1747年&1826年),字春谷,号香岩。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早年科举失意。&中年以后闭户著书,设讲帐与诸生徒穷究根柢之学。&《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存其《香岩诗草》二卷之目,另据其外甥、六合县令朱恭寿记载,祝懋生还著有《学府联珠》、《星学针度》若干卷。
&&& 祝懋诚(1709年&1775年),字中完,号是夫,又号金箕子。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宣长子。贡生。诗人。著有《金箕子遗稿》。《两浙輶轩录》载湖州画家陈焯对其评价:&是夫嗜学好古,博通子史。晚尤肄力于古诗文。&
&&& 祝懋裳(1752年&1808年),字锦云,号蓉渚。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遂北上参加会试,七考而不中。客居北京十五年。嘉庆辛酉(1801年)&大挑&,被授予温州乐清教谕。
&&& 《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存祝懋裳《蓉渚诗稿》一目。《海昌祝氏宗谱&列传》下此目写作&蓉渚诗文稁&,另记载祝懋裳还著有《四书讲义摘要》和《五经笺注摘要》若干卷。
&&& 祝雯(1741年&1781年),字泰云,号雪舫。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郡庠监生。&考充四库馆校录、议叙府经历。&
&&& 祝熙(1729年&1796年),字品高,号江春。三五二十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著有《蜀游草》。
&&& 祝兆星,字表天,号次轩。官淳安教谕。《海宁州志稿》科举表下载其为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但《海昌祝氏宗谱》科举表下该年举人只载祝咸叙一人。故此人的支系和生卒年及是否属三五后裔等均待考。室名&三多草堂&,著有《三多草堂诗钞》。
&&& 祝德安(1772年&?),字槐亭。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适安支。诗人。室名&钟庆书屋&,著有《钟庆书屋诗稿》。
&&& 祝德舆(1778年&1837年), 字敬衡,号南筠。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琳父。诗人。诗文曾得到当时在浙江任巡抚、后来任相国的蒋礪堂赏识,召入敷文书院。肄业后屡试不 中。曾应查伯揆之邀前往宣州,&登黄山,渡皖江,跌宕于山水间,以诗酒发其奇气&。不久因病回家。对人说:&为儒不能救世,且不能救贫,屈首举子业无益 也!吾读活人书以行吾志,可乎?&然后研读医书,&洞垣一方,立起人无算。&从此以医术而闻名于当时。
&&& 祝德舆室名&延绿草堂&,他著有《延绿草堂诗存》四卷。
&&& 祝嘉禾()。字长亩,号兰友。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嘉庆三年(1798年)副贡。诗人。室名&拜石山房&,著有《拜石山房稿》、《课余小草》。
&&& 祝廷庆(1765年&1822年),字相贻,号芝房。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学者、诗人。父祝雯。著有《五经注疏》五卷、《史腋》十二卷、《韵学掌录》四卷、《养竢斋文集》二卷、《排闷闲吟》二卷。
&&& 祝象复(1737年&1767年),字康宇,号介春。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著有《介春集》。
&&& 祝堃。
&&& 祝振(1744年&1792年),字诜兮,又字莘伊,号雨亭。三五二十一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恩科举人。历任大兴、京县知县。也是一名诗人。室名&玗树书屋&,著有《玗树书屋诗草》。
&&& 祝志仁(1813年&1845年),字寿堂,号松盦(音an)。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室名&逊视斋&,著有《逊视斋诗集》。
&&& 祝志立(1802年&1829年),字二壬,号定庵。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祝德芳次子。室名&紫竹山房&,著有《紫竹山房小草》。
&&& 祝志光(1800年&1825年),字元晖,号耕云。祝德芳长子。诗人。著有《客中草》。
&&& 祝嵘(1801年&1846年),字仰山,号两峰。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幼孤,多病&,在伯父和母亲陈氏的教导下读书,每晚母亲织布,祝嵘读书,往往至于半夜。&苦心力学,年三十方补博士员。&祝嵘帮助族中长老处理家族事务,被倚重为左右手。母亲陈氏去世后相隔三天,祝嵘也不幸病逝。祝嵘著有《仰山小草》。
&&& 祝志裘。
&&& 祝志箕(1766年&1829年),字伯弓,号杏南。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德麟长子。诗人。室名&定香室&,著有《定香室剩稿》。
&&& 祝琳(1811年&1841年),字仲瑛,号熙斋。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自幼聪颖,肄业于紫阳书院。著有《熙斋诗钞》一卷。
&&& 祝理金(1775年&1825年),原名宝田,字汝承,号松坪。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振之子。诗人。室名&属云轩&,著有《属云轩小草》。
&&& 祝丰诒(1858年&1878年),字文甫,号芑孙。三五二十二世孙,属太六后甪里支。庠生。十七岁以县试第一入学,十九岁&膺乡荐&,二十岁&以岁试第一& 进入邑庠。&名噪文坛,益自刻励,举业之外兼攻经史&,不幸&得呕血疾而卒&。著有《春秋地理古今异同考》、《芑孙诗文集》。
&&& 祝恒(1759年&1822年),字亘心,号子九,又号海珊。三五二十二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祝豫兄。诗人。监生。室名&粲隐轩&。曾在燕、赵、淮、徐间游历,后进入四库馆任校录。著有《粲隐轩诗集》。
&&& 祝松生(1802年&1880年),字筠侣,号松卿。三五二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室名&棣园&。著有《棣园杂记》四卷、《棣园诗存》二卷。
&&& 祝鸣谦(1792年&1826年),字地山,号棣珊。三五二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诗人。年轻时在家课弟,庭园遍地花木。后&忽得失血症&,母亲孙氏去世后益发严重,不久去世。祝鸣谦是清代诗人。去世后&著作散失,图书零落&,但《海宁州志稿&艺文志》仍存其《棣珊吟草》书目。
&&& 祝政(1808年&1830年),字容全,号荣泉。考名有政。三五二十三世孙,属三安宗之静安支。监生。工诗,早卒。著有《环山阁诗钞》十四卷、《环山阁诗钞补遗》一卷。
四、海昌祝氏的诗教和祝德麟诗歌
&&& 明清之际的海昌祝氏,堪称书香门第。科举繁盛,仕宦众多,著述也颇为丰富。在《海昌祝氏宗谱》中,列有专门的诗文存目,记载了从祝鋹到祝有琳四百多年间八十 四位三安宗祝氏族人的著述一百六十五种。其著述的类型,除了少量医案,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家训;阐释周易、宋明理学的著作;抒怀纪事的诗文。其中第三类又 包含大量的诗歌。在三类著作之间,也是互有关联的。
&&& 海昌祝氏家训的重要之处,在于以&读书明理&为核心。自三五迁袁花,祝氏一开始乃是贫寒之家,但在贫寒之余,却十分重视家教。海昌祝氏名人最多一支的三安宗 静安支宗祖祝鋹变卖田产,来供祝淇等儿辈读书。祝鋹著有专门的《家训》,在家训中,他要求子孙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合礼制、不奢华,要求兄弟友爱、家庭和睦、 注重品德、以义交友,还要求&夏秋二税&,要预作准备、提前输官。在《海昌祝氏宗谱》中,还记载了祝淇、祝以冈、祝以洲的家训和祝渊的临难归嘱。祝淇的家 训中专门提到了对后代的教育:&教子孙择良师友,不可一日缺敦行。孝弟毋自欺为本。其养蒙大训,小学、四书,皆二帝三皇传道心法。古人教子自小可使观德, 不可使读利。道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律之以严,习之以礼,积善以培植之,积学以滋润之,勿纵骄奢。&对于无力送子孙入学的情况,祝淇又 专列一条云:&同派子孙束脩无措,有力者招来教育,一依前条习行。非在说书作文,要力行为本。师难备管,须自督之。&在祝淇的家训中,甚至还提到了:&牧 养马牛猫犬,有功于我,若死,用包裹深埋,勿剥皮啗肉。&在祝以洲的家训中,要求子孙&立身须从人伦上做根基&。对读书与科举的关系专有一条云:&读书非 不欲取高第显门闾,然功名富贵皆由天定,不可强求;惟体认道理、变化气质,使衣冠言动望而知为圣贤路上人。此是真正读书。&他又教育子女:&中材之人只有 一忍字。富贵要忍得住,不起骄奢淫佚的念头;贫贱要忍得住,不生愁苦怨尤的念头。&在祝以冈的家训中,专有一条,把&读书&在家族中的地位提到极高:&祖 宗相传有世守之业。读书我家之世业也。自古闻失教之禽兽,未闻不学之圣贤。要做好人,必须读书。&
&&& 海昌祝氏重视对子女的学识和品德教育。如,据祝咸章《莲梦居笔记》的记载,祝渊小时候曾在路上拾到一个金钗,拿回去交给母亲王太孺人,母亲&怒曰:&予望儿 日后成人,奈何见物即拾,且不知谁所遗,毋乃害人?&&王太孺人对祝渊进行了杖责,并&复令携至拾处守其人以还&,&日暮有老妇哭而来&,原来这个金钗是 她要拿去典当用来赎回自己的女儿的。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下,祝氏诗人的诗作,也往往正气凛然,以言志为先。
&&& 由于世代相承的家教,海昌祝氏可谓是耕读之家。科举之外,探讨理学,以诗言志。在教习子孙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唱和,往往以诗为载体。祝氏的诗教,也 就世代相承。祝氏十分重视诗教,在宗谱中,列有专门的诗歌卷,选载各代族人的诗作。《海昌祝氏宗谱》卷十五选有从祝淇到祝有政68位祝氏诗人的诗作约350首。其内容包括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当时文朋诗友间的唱和、送别,旅途纪闻,家族事务,哀悼祭祀,等等。
&&& 在乾隆朝以前,海昌祝氏并未以诗而名,故周春在为《重修海昌祝氏宗谱》所撰的序中云:&尝读《嘉义堂集》而知理学之渊源矣,读《诒美堂集》而知孝友之卓越 矣,读《月隐遗藁》而知忠义之彪炳矣&&&,但&祝氏三百余年间未有以词馆起家者&,继而笔锋一转,说:&有之,自乾隆癸未芷塘太史公始,而一时之登巍科 游黌宫者联翩鹊起,想见夫委祉流光、方兴未艾&&&祝德麟为清代诗歌&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赵翼的门生,同时与三大家中的袁枚交好,自身诗名亦盛。其《悦亲 楼诗钞》,在清诗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时有评论称其诗的水准直逼同乡前辈诗人、清诗八大家之一的査慎行。之后,海昌祝氏的前辈诗人也被关注。《国朝杭郡诗 辑》,选载了祝洵文、祝翼权、祝增、祝秉贞(据家谱,应为&秉真&)、祝宣、祝洤、祝维诰、祝兆星、祝华鼎、祝乔龄、祝懋诚、祝咸章、祝翔等十三位祝姓诗 人的作品,除祝翔外,其余十二位均出自海昌祝氏。从清末至民国,海宁祝家文名日盛,有&祝文章&之称。
&&& 自乾隆时期开始,祝德麟、祝德芳、祝志箕、祝松生、祝鸣谦等,均有诗名。其中,以祝德麟的诗歌成就为最大。现据钱仲联《清诗纪事》及祝氏宗谱的记载,将祝德麟诗歌及相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 祝德麟传世的诗集名为《悦亲楼诗钞》,或《悦亲楼集》,故一些文史资料望文生义,称其室名&悦亲楼&。实则,悦亲楼乃是祝萃在&归杜门讲授&后,因老母已过古稀之年,为取悦父母而建,为贻美堂的后楼。祝德麟诗集之名,或可证祝氏诗教之源远流长。
&&& 在清诗中,王士禛主&神韵&,沈德潜主&格调&,赵翼与袁枚则重&性灵&。祝德麟的诗歌风格与赵、袁接近,但又没有袁枚部分诗作的&流于轻浮&之病。祝德麟 与袁枚私交甚笃,所写的诗也多有听取其意见的。《随园诗话》云:&祝太史芷塘以诗集见示,予小献蒭荛,太史深为嘉纳。别后从京师寄怀云:&盖世才名大,游 仙福量深。江河不废业,松柏后凋心。酌兕祈难老,将雏得好音。平生行乐处,古少莫论今。&&孤踪淹丙舍,公亦返乡闾。一见笑谈剧,廿年倾倒余。定文丁敬 礼,赋海木元虚。何日秦淮曲,相逢重起予。&&袁枚对祝德麟的一些诗作,赞赏有加。《随园诗话补遗》云:&余过马嵬,前后题诗八首,自谓发挥尽矣。近见祝 芷塘给谏题云:&元之政事广平参,谁蛊君心逸欲耽。若使开元初载入,也同钟鼓乐周南。&&不作河东妬女津,九原粉黛有余春。美人自恨西方少,身死犹教美别 人。&第一首犹是拙集&但使姚崇还作相,君王妃子共长生&之意。第二首专指土人取冢土敷面,可去瘢痕之说。可谓斩新日月。&袁枚又云:&芷塘太史携夫人及女公子扫外舅李鹤峯中丞之墓五律,后四句曰:&女小随娘拜,爷言要汝闻。生前多酌我,莫把酒浇坟。&《望雨》云:&傍晚霞牕度绮朝,夜搴月幌候清宵。无端听得萧萧响,却是桐花满院飘。&此二诗,经许多诗流看过,忽而不取。余独手录之,取其真而有味。&
&&& 乾隆以后的不少诗话,都提到了祝德麟。如周乐清《静远草堂诗话》说:&祝芷塘御史德麟为赵云松观察使翼入室弟子,诗格亦绝似瓯北。&邱炜萲《五百石洞天挥 尘》曰:&宗向随园,而不失其正,且能自出手眼,以成一家言者,前惟浙江海宁祝芷塘御史德麟,后惟山西陵川杨绎堂太守豫成。芷塘侍御集名《悦亲楼诗钞》。 四川绵州(州治在今四川绵阳东)李雨村观察调元《雨村诗话》备录其诗,世多见者。&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听松庐诗话》评价说:&芷塘诗以性灵为主,亦能 驱遣故实,盖欲力追其乡贤先辈查初白及其房师赵瓯北两先生。&符宝森《国朝正雅集》引王文治言曰:&止堂为诗,绝去近今涂泽捃摭之习,以遂其清空皎洁之 性。&《国朝正雅集&寄心盦诗话》云:&&虞廷赓喜起,皋陶本诗人&,此祝止堂侍御诗,大为诗人增色。《咏庄子》云:&大能尊孔子,空不启禅门。&所言极 是。&龚咏樵《葴园诗话》云:&乾隆间,祝芷堂御史诗抒写性情,驱遣故实,不愧赵瓯北门生也。《咏醉虾》云:&有生难得惟中酒,到死何曾肯著绯?&《办事 翰林》云:&肯抛册府诗书画,忽举官箴清慎勤。&《鬻书及砚》云:&饥驱到尔真羞涩,鉴赏由人或爱怜。&又句如:&并无富贵夸春梦,差免形神病夏畦。& &每因一字难安处,吟到三更渴睡时。&皆可诵也。&徐世昌《晚清簃诗汇&诗话》中说:&芷塘早负文誉,入词林年甫冠,乞假归娶。散馆引见日,傅文忠、尹文 端方掌院,奏对及之。诗以性灵为主,亦能驱遣故实,高者可拟其乡初白翁。&
&&& 可见,祝德麟诗歌是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其《悦亲楼集》现存有《续修四库全书》卷所采嘉庆二年开雕版本。祝德麟在世时,其诗友主要有袁枚、李调元、王文治等。当时有朝鲜诗人李德懋和朴齐家前来中国,祝德麟也参与了接待。通过包括与袁枚、祝德麟在内的中国诗人的接触,朝鲜诗人深入了解了当时清代诗歌性灵派的主张,对后来的朝鲜诗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 作为当时著名书家,祝德麟也在一些地方留下了字迹。如上海青浦原城隍庙附属园林曲水园中,就有祝德麟诗碑,至今尚存。碑高0.28米,宽0.64米,青石质,文为行楷,由祝德麟书。碑刻于嘉庆三年(1798年),立于曲水园假山西部走廊的墙壁上。碑文主要记述了嘉庆初年,祝德麟和江苏学使刘云房等人,应青浦知县杨东屏之邀,在曲水园欢聚宴游而作诗四首。
&&& 祝德麟文誉甚著,也与一些地方官员交好。《海昌祝氏宗谱》的杂志卷,引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他爱怜才俊、提携后进的故事。&常熟县试诗题是&野含时雨 润&,某童有一联云:&青沾沽酒肆,红滴卖花篮。&吴竹桥太史拔为第二。长洲县试童子诗题是&绿满窗前草,不除陈竹士&,有一联云:&秀色三分雨,春痕一 抹烟。&祝芷堂给谏见之拔为第七。二人均非看卷之人,而皆与县官交好,故能爱才如此。否则此诗亦被轻轻点过矣。&
&&& 海昌祝氏作为全国众多祝姓中的一支,在明清之际所出名人数量惊人,是海宁名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对其事迹、著述的研究整理,也具有现实意义。
&&& 海昌祝氏仕宦群体,多有廉洁之誉,这与其以宋明理学为核心的家教是分不开的。而祝氏学者、诗人的很多著述,也亟待搜集、整理、出版,以丰富地方文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海 昌祝氏宗谱》,计有四十七卷。其中关于婚丧嫁娶礼仪、墓园、祠堂等记载,也是在本地古老相传的乡土文化,可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参考之用。在家谱中记载 的一些趣闻轶事,则又与民间口头传说相关。家谱所选的著述篇章,让我们得以了解前辈先贤的文章风采,而其诗文存目,则为我们寻找其著作提供了方向。
&&& 家谱记载的悦亲楼、万古楼、贻美堂等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湮没了。袁花祝家故宅,现仅剩了一个墙角地基。
&&& 和海宁众多的世家大族一样,海昌祝氏先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待后人发掘,以弘扬本地名人文化,并为当代服务。
&&&&&&&&&&&&&&&&&&&&&&&&&&&&&&&&& 日-8月3日
海昌祝氏由来简谱
光(中华祝氏一世祖)&&方(祝氏始为一姓)&& 永(江南祝姓始祖)
&& 巡(江南祝姓始成望族)&&寔(传一世)& 纑(世系待考) &&&&&&&&&&&&&
&&三五(海昌祝氏一世祖)
海昌祝氏静安、适安、遗安三支由来简表
&&&&&&&&&&&&&&&&&&&&&&&&&&&&& ↙&&&&&& &&&&&&& ↘
&&&&&&&&&&& &&&&&&&&&&阿九承事&&&&& 阿八承事&&& 阿七承事
↙&&&&& ↙&&&&&&&&&&&&&&&&&&&& &&&&&&&&&&&& ↘
&& 原五提领 原四提领& &原一提领 十三提领 阿十提领&& &&&&&原三提领
&&&&&&&&&&&&&&&&&&&&& &十二提领 百六提领
辛九提领 安一提领
&&&&&&&&&&&&&&&&&&&&& &&正三郎
↙&&&& ↙&&&& &&&&&& ↘
&&&&&&&&&&&&& 太六郎 太三郎太二郎 太五郎
&&&&&&&&&&&&&&&&&&&&&& 鼎&& 官孙(有疾不娶)
↙&&&&&&&& &&&&& ↘
&鋹(静安,三支宗) 铨(遗安,大支宗)& 鑑(适安,二支宗)&&&&&&&
没有相关内容
&&下一页&&&
主办:海宁市档案局
地址:海宁市行政中心4号楼
技术支持:海宁市档案局
浙江星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您是第3096141位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太阳的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