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个羽毛球反手后场勾对角,付出1元,应找回( )角.羽毛球反手后场勾对角1角

(1)0.800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也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还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底是32厘米、高是1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9分米和0.4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一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一筒羽毛球的6.5倍。沈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在线解答时间:早上8:00-晚上22:30周六、日照常
(1)0.800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也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还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底是32厘米、高是1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9分米和0.4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一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一筒羽毛球的6.5倍。沈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
(1)0.800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也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还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底是32厘米、高是1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9分米和0.4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后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一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一筒羽毛球的6.5倍。沈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5筒羽毛球,一共花了241.5元。一副羽毛球拍和一筒羽毛球各是多少元?
提问者:333264
追问:(1)0.800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也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还可以说0.800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底是32厘米、高是1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9分米和0.4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一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一筒羽毛球的6.5倍。沈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
补充:1 800 80 8
3 32*15/2=240
4 0.9*0.4*100=36
5 (16/4)?=16
一筒羽毛球是241.5/(6.5+5)=21元
一副羽毛球拍是21*6.5=136.5元
上传:[注意:图片必须为JPG,GIF格式,大小不得超过100KB]
您好,欢迎来到同桌100!您想继续回答问题?您是新用户?
1 800 80 8
3 32*15/2=240
4 0.9*0.4*100=36
5 (16/4)^2=16
回答者:teacher079
一筒羽毛球是241.5/(6.5+5)=21元
一副羽毛球拍是21*6.5=136.5元
回答者:teacher079
1 800 80 8
3 32*15/2=240
4 0.9*0.4*100=36
5 (16/4)?=16
一筒羽毛球是241.5/(6.5+5)=21元
一副羽毛球拍是21*6.5=136.5元
回答者:teacher081
1 800 80 8
回答者:teacher013
回答者:teacher013
3 32*15/2=240
回答者:teacher013
4 0.9*0.4*100=36
回答者:teacher013
5 (16/4)^2=16
回答者:teacher013
一筒羽毛球是241.5/(6.5+5)=21元
一副羽毛球拍是21*6.5=136.5元
回答者:teacher013
(1) 800 80 8
(2) 24/2=12
(3) 32*15/2=240
(4) 0.9*0.4*100=36
(5) (16/4)^2=16
羽毛球是241.5/(6.5+5)=21元
羽毛球拍是21*6.5=136.5元
回答者:teacher090(1)买一个和一个,一共多少元?□○□=□(元)(2)一个比一个贵多少钱?□○□=□(元)(3)小红要买一个,带了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角)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1)买一个和一个,一共多少元?□○□=□(元)(2)一个比一个贵多少钱?□○□=□(元)(3)小红要买一个,带了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角)
(1)买一个和一个,一共多少元?□○□=□(元)(2)一个比一个贵多少钱?□○□=□(元)(3)小红要买一个,带了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角)
(1)20+9=29(元),答: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需要29元.(2)9-2=7(元),答:一个排球比一个羽毛球贵7元.(3)10-7=3(角),答:买一个踺子应找回3角.
本题考点:
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图文应用题.
问题解析:
由图文可知,篮球的单价为20元,排球的单价为9元,羽毛球的单价为2元,踺子的单价为7角.(1)根据加法的意义可知,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20+9=29(元);(2)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一个排球比一个羽毛球贵9-2=7(元);(3)1元=10角,小红带了1元,买一个踺子应找回10-7=3(角)钱.【上海团购】上海团购网站,高品质团购网站-百度糯米
个可使用的红包有即将到期的糯米券笔订单未评价笔订单未付款条新的商家回复百度糯米:nuomivip扫一扫,关注糯米公众号
热门分类中国菜外国菜热门影片热门院线
热门团购全部区域全部热门商圈
排行榜123猜你喜欢精选品牌&-&抢购频道
支付宝-特约商家
可信网站 身份验证
网站认证 Web Trust小明买了8个兵乓球和十个羽毛球,共花了15.8元!每个羽毛球1.1元!那每个乒乓球每个多少元?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小明买了8个兵乓球和十个羽毛球,共花了15.8元!每个羽毛球1.1元!那每个乒乓球每个多少元?
小明买了8个兵乓球和十个羽毛球,共花了15.8元!每个羽毛球1.1元!那每个乒乓球每个多少元?
设:每个兵乓球y元10X1,1+8Y=15.811+8Y=15.88y=15.8—118Y=4.8Y=0.6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初步学会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是因为购物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会涉及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识别,而且还会涉及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也会涉及不同单位人民币的换算。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既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应用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主要有如下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多数学生曾有过使用小面值人民币独自购物的经历,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人民币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现实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主动开展探索性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如,教材通过“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探索并理解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逐步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系统化、结构化。
2.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景,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商品价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在购物或模拟购物活动中付币、找币,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设计实践活动,感受1 0元的价值。这样安排,让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有利于学生逐步体会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购物活动的认识,提高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能力。
3.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先认识1元、1角、1分,明确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并由此引出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再认识2分、5分、5角,体会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由若干个1分或1角组成的,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组合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最后认识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较大面值的人民币,进一步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和相互关系。这样的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时&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换币、付币、找币、计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分小组准备一些小面值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出示例1中的第一幅场景图,提问:小朋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你们去商场买过东西吗?
揭示课题:买东西要用到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从而为接下来的认币、计币、付币活动,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二、认识元、角、分
1.激活经验。
谈话:小朋友,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放着人民币的筐子,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筐里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和同伴说一说。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教学例1。
(1)认识面值是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出示1元、1角和1分的纸币、硬币,谈话:小朋友都认识这几种人民币吗?你是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的?
引导学生说说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进行区分。
小结:1元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但它们的币值是一样的;1角的人民币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它们的币值也是一样的。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说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很多学生也有过使用小面值人民币购物的经历。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通过交流辨认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逐步提升。】
(2)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出示例1中的第二幅场景图,谈话:请小朋友再看这一幅图,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提问: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如果让你买一本笔记本,你准备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用筐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交流不同的付钱方法。
小结:买一本1元的笔记本,可以付1元,也可以付10角,10角就是1元。提出要求:你能从1角数到10角吗?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角=10分。&&&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筐里的1分硬币,数出1角钱。
【设计说明:创设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付币经验。学生自主选择付1元钱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付钱方案,能自然引出“1元=10角”,也不难由此类推出“1角=10分”。】
3.教学例2。
(1)出示5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提出要求:它们各是多少钱?和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的。
组织交流后,追问:5角是几个1角,5分是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
(2)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提出要求:这里有一张1元的人民币,用它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同桌两名同学合作,一个人拿一张1元的人民币,另一个人拿5角的人民币,并想想应该拿几张(枚),再互相说一说思考过程。
学生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引导他们表达自己换钱时的思考过程。
组织交流后提问:请小朋友再想一想,几枚5分的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
学生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时的思考过程。
进一步启发:1枚1角可以换多少枚2分,1枚5角可以换多少枚5分?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商品实物图及标价,提问:你能说出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吗?
出示人民币图,提出要求:你能把每件商品的标价与相应的人民币连一连吗?
学生完成连线后组织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左边一幅图中的两张人民币各是几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角?右边一幅图中的人民币各是多少,其中1枚5角与3枚1角合起来是几角,8角与1元再合起来呢?
指出:把几元与几角合在一起,就是“几元几角”。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场景图,教师提出要求:从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提问:如果让你买一枚1元2角的邮票,你准备怎样付钱?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付钱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并理解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各种付钱方法,并强调:付钱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观察实物图,提问:这里有一些商品,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钱吗?
提出要求:哪两件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用1元钱可以正好买一个气球和一本方格本,也可以买一支铅笔和一根胶棒。
追问:用1元钱还可以买到哪些商品?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
进一步追问:如果用1元钱买1个气球,应找回几角?买1本方格本呢?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小结:用1元可以买到价钱与1元相等的商品,也可以买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
如果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
【设计说明:就数学教学而言,认识人民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从量的角度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大小和进率;二是初步学会解答购物活动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上述练习活动紧紧围绕这两个目的而展开:连线是为了辨认;计币可以体会量的可累加性;付币既可体会不同币值的人民币是可以组合的,又可体会有条理思考的价值;求两种商品价钱的和以及求购买商品时应找回的钱,显然是购物活动最为常见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凸显了认识人民币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第二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69页。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1。
3、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4、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5、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图,然后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最后列式解答。
6、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一个足球多少元?你怎么想的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7、完成“想想做做”6。
出示图,然后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最后列式解答。
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练习十》教材解析
第1题,把1元4角改写成角做单位的思考过程是:因为1元=10角,10角与4角合起来是14角,所以1元4角=14角。把13角改写成几元几角的思考过程是:把13角拆成10角与3角,因为10角=1元,所以13角=1元3角。
第2题,比较5元3角与3元5角的大小的思考过程是:5元3角=53角,3元5角=-35角;因为5 3角>35角,所以5元3角>3元5角。或者直接比较整元数,因为5元>3兀,所以5元3角>3元5角。
第3题,重点要使学生认识到:因为每样只买1件,所以要知道30元够不够,只要把题中三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就可以了。
第4题,把10元钱用完,买同一种商品可以买2块香皂或10把牙刷;买不同的商品的方法则有很多,如买1个茶杯、1块香皂和1把牙刷,买1个茶杯和6把牙刷,买3支牙膏和1把牙刷,等等。学生只要能说出一种购物方法即可,但要注意通过交流使他们认识到符合要求的购物方法有很多种。
第5题,可以按买什么、价钱是多少、付了多少元的次序,让学生先说说图中每个小朋友的购物过程。在此基础上,依次求出小明和小芳购物时,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找回多少元,要从付出的钱中去掉所购商品的钱。
第6题,第(2)题的思考过程是:把付出的25元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一箱牛奶的钱,另一部分是找回的钱;要求一箱牛奶多少元,要从付出的25元里去掉找回的3元,用减法算。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求某两件(或几件)商品价钱的和,也可以是某两件商品价钱的差,还可以假定付出多少元,求购买某商品时应找回多少元。
第7题,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弄清楚小明付5张10元的理由,体会如果付40元是不够的,而付60元又是不合理的。二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要求他们再说说48元的其他各种付币方法,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你知道吗”介绍的是我国古代几种比较典型的钱币。除了这几种钱币之外,我国古代比较典型的钱币还有:东汉的“王莽钱”,唐朝的“开元通宝”,两宋的“对钱”,明朝的“崇祯通宝”等等。教师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并有选择地向学生进行介绍。
第三课时 《练习十》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感知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在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1、2题,主要进行不同数量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和大小比较,帮助学生巩固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体会相同金额人民币的不同表达方式。第二层次是第3、4题,引导学生讨论购物活动中常常会碰到的“够”与“不够”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丰富他们对购物活动的认识。其中,第3题需要通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行判断,第4题可以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第三层次是第5、6题,主要让学生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其中,第5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分别求“找回多少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付出的钱”& “找回的钱”和“商品价钱”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组合信息的能力。第6题让学生在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培养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层次是第7题。买1个单价48元的排球,付的都是10元的人民币,付了多少张?教材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付币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第五层次是第8题,安排的是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商店了解10元钱能买哪些商品,进一步感受10元的实际价值。同时,启发学生在调查中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在练习十的最后,教材还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一些钱币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我国钱币的发展变化,感受钱币在生产、生活、贸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适时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指导,做到“扶”& “放”结合。第1、2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思考的方法。第3题,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由于每样商品只买1件,所以判断“30元够不够”,只要把一个篮球、一个乒乓球拍和一个羽毛球拍的价钱合起来就可以了。第4题,也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把10元钱用完,可以购买同一种商品,也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同一种商品可以买1件,也可以买几件。此外,对每个学生而言,只要能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购物方案就可以了,但可以通过交流使他们对不同方案有所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第5题,在解答每个问题之前,要先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小芳)买了什么,价钱是多少,他(她)付了多少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等等。学生列式解答后,还应要求他们再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第6题的教学要体现层次性。可以先出示前面三种商品的实物图及标价,让学生说说每种商品的价钱;然后出示第(1)题,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接着出示牛奶图和第(2)题,要求他们先列式计算再完成填空;最后引导他们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解答,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7题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应认真组织他们展开探索,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并解决书上的问题,再思考还可以怎样付钱,以启发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购物时付钱的不同策略。第8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提醒他们认真记录调查的结果,以便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你知道吗”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我国古代的一些钱币,结合观察,向他们简要地介绍我国不同朝代所使用的钱币,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我国古代的钱币文化。
第四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与购物相关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购物活动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说明】
参加购物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一步理解购物活动中各类数学问题的最好方式。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教材设计的“小小商店”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材一共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商店货架的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材示范性地列举了三个问题:& “有30元钱,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玩具娃娃够不够?”& “买一本成语词典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元?”& “用50元买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买些什么?”这三个问题涉及购物时经常进行的计算、估计和判断,也是购物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几种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根据上述场景中的各种信息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自主解决随后安排的模拟购物中的各类问题积累经验、提供支持。二是组织学生开办“小小商店”,进行模拟的购物活动。活动分四个部分:(1)在教室里布置“小小商店”。商品由学生自己带来,价钱由学生自主确定o (2)制定购物方案。买什么,怎样买,由学生自由选择。(3)实施购物行动。几名学生扮演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他学生扮演顾客。(4)交流购物经过。通过对买什么,需要多少钱,所带的钱够不够,应该找回多少钱或还差多少钱等实际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帮助学生整理购物经验,加深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组织第一个活动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场景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价钱分别是多少元;然后引导他们分别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中,“用50元买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买些什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考虑;也可以按只买一种商品、买两种商品、买三种商品……的顺序,依次开展交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更多与购物相关的问题,并从中选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以帮助他们进一步熟悉购物活动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为接下来的模拟购物做好准备。
3.组织第二个活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周密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参照教材第73页的场景图,分别准备“商品”、价格标签和人民币的学具,并在课前把“小小商店”布置好。二是要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购物前,可以让学生根据“小小商店”里商品的价格设计购物方案,想一想自己准备买些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付钱,是否需要找钱,等等。在购物过程中,可以请几名学生扮演营业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有秩序地去购物。要提醒“营业员”和“顾客”规范、文明地进行购物时的报价、付币、找币等活动。如,“营业员”问:“请问您想买什么?”“顾客”说:“我买一本《安徒生童话》和一盒彩笔,一共是多少钱?”“营业员”说:“一本《安徒生童话》是5元5角,一盒彩笔是3元,一共是8元5角。”再如,“营业员”问:“请问您想买什么?”“顾客”说:“我付10元买一个魔方。”“营业员”说:“一个魔方是8元,找您2元。”组织购物后的交流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购物的经过,再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要让学生说说购物时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突出购物活动中的一些基本数学问题以及相应的数量关系。
第六课时&& 拓展知识《世界货币》
世界各国货币
中国 人民币
中国香港 港币
中国澳门 澳币
中国台湾 台币
不丹 努尔特鲁姆
俄罗斯 卢布
里比利亚 元
印度尼西亚 卢“盾”
墨西哥 比索
奥地利 先令
安道尔 法国法郎
安提瓜和把布达 东加勒比元
巴基斯坦 卢比
巴巴多斯 元
巴里 里亚伊
巴拉圭 瓜拉尼
巴布亚新几内亚 基娜
柬埔寨 利尔斯
欧洲联盟 欧元
爱沙尼亚 克伦尼
澳大利亚 元
白俄罗斯 卢布
索马里 先令
罗马尼亚 列伊
蒙古 图格里克
阿尔及利亚 列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迪拉姆
阿曼 里亚尔
阿根廷 比索
马尔代夫 卢非亚
马达加斯加 法郎
昵&&&& 称:
评论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反手勾对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