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论文对幼儿的影响论文多少字

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_中国家庭式教育
幼儿教育网,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孩子独创出来的,而是与父母的家教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性格发展时期影响是最为深刻和重大的。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其0至6岁时所接受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如何,将决定一个人成长后的性格,乃至今后的人生观、处事观。本文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从教养方式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等方面,具体分析、阐述并提出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幼儿性格 ;民主型
一、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二、 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纵容型、民主型这四种类型。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1、 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是由中国儒家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等级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严重的家长制作风。它要求孩子绝对的听话与服从,父母们总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听话&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中,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个性等宝贵的人格品质都不知不觉地在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和服从中丢失了。而且很多父母信奉&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的信条,在家庭教养方式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吓唬等代替严格而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较低,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气质弱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见,而气质强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例如:我家对面王阿姨家天天打骂声不断。他们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硬是送他去学习钢琴。业余时,他们又买了好多乐理资料让他学习,每天除了练琴还是练琴。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便是又打又骂。一天,他们儿子碰到我时,对我说:&姐姐,我对钢琴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每天面对键盘,好枯燥啊!可是爸爸妈妈压根不听我的想法,有一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轻则动口,重则动手,好怕啊!&孩子的话使我陷入了深思: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我们是理解的,但是要求过分苛刻,缺少一份宽容和理解的心,奉行棍棒教育,这样做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 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具有普遍性。溺爱型的儿童家长将自己的感情以及物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的帮组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多不良的人格品质,如任性、自私、孤傲、自我中心、缺乏独立精神、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极差等。
3、 纵容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纵容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纵容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教育投入最多,对孩子要求最少,认为孩子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孩子性格喜欢且很少有不喜欢的,奖励孩子的和方式是给较好的东西,纵容型的教养方式是如今不少家长采用的教养方式。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对家长而言,哥哥都是掌上明珠。对孩子过于纵容,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
(2)纵容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自私、幼稚、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这样的教养方式我往往多余放纵孩子,孩子在蜜罐里成长,难得经得起外面的风浪和挫折。纵容型教养方式是给孩子在成长中过大的空间,缺乏指导。
4、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他们懂得尊重子女人格,能采取孩子的意见,不粗暴打骂,不强加意愿;父母处事公平合理,有了错误敢公开承认,讲道理;对子女教育注重方法,循循善诱。对孩子给予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许或限制,对孩子保持温和态度,能合理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沟通。在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时,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
(2)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具有自尊心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的自觉性,聪明伶俐,活泼外向;有是非鉴别能力,具有创造精神。而且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带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
三、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不同,幼儿的性格表现也不同。那么针对幼儿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样才能培养出幼儿的良好性格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如果长期由着父母&包&下来,只会导致其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精神,我们只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其思想、行为,注意抓住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自理能力,从才会使其日益趋于独立。&放手&让孩子向自己生活的空间索取自理能力。当该孩子萌动&想做&的心思是,父母要及时放手,让他自己完成,让孩子体会&做&的乐趣。抓住机会锻炼孩子,满足其好奇,好玩的心理,体会&干活&的乐趣。
(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在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呢?孩子的正确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确,不但不能给予满足还要给予耐心说教,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坚持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蹲下来, 与孩子平视&是每个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家庭中,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 不能忽视孩子的地位, 不能轻视、压制孩子的正确意见, 更不能侮辱、体罚孩子, 而应该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 并且与其探讨家里的各种琐事, 对的就采纳, 错则加以引导, 使孩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 彼此之间才不会产生心理隔阂。
(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与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差,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予鼓励,他就有成功的一天。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就可以发挥他内心无限的潜能。 作为家长更应该尊重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被尊重的权利,切记在公众场合,不要批评孩子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能用打骂或说些难听的话来刺激孩子,反之应该抓住某一些长处和优点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
(五)适合幼儿性格形成的教养方式
通过对上面四种不同教养方式的具体论述,能够清楚地看到家庭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据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的教养模式。在这类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能够给予完全的尊重,而对于孩子的错误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予以指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又不失正确的引导。父母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彼此可以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在家庭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象朋友一样。在青春期阶段,这种教养方式更会体现出其价值。这种模式下的家庭,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探讨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父母也会积极地给予回应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教育家约翰・霍尔特说:&家, 正如我们许多人所说的, 是充满宽容与爱的地方。&我们应尽可能地找机会与孩子交流, 努力地尊重孩子, 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应。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宝祥、闵乐夫《成功家长&学前分册》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4.9
[2]、王宇《教子读本&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5.8
[3]、王璐《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京华出版社 2004.7
[4]、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
[5]、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6]、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2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对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现在,而且关系到将来,儿童小时候的家庭关系对他将来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家庭氛围,在促进孩子智能与创造能力、促进亲子间的沟通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家庭,是人生最原始,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支持力量,他的毫厘之差,可以带来人生状态的万里之遥;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社会环境、优裕的物质条件、特定的代沟生存模式,这一切都使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复杂,其背后的思想意识、情感道德的内涵日益丰富。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样一句话流传至今。现代社会,文明进程发展到今天,这句古语还是不变的真理?面对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攀升,一些家长往往把责任只推给社会和学校。家庭真的不用承担责任吗?勿庸质疑,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不当方式的确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剧增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家庭的失误才是最关键问题。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这并不是说做了父母就自然拥有了“教育”的资格,而是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被渐渐长大的孩子模仿和学习。中国人的传统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根深蒂固。历史证明,君错可以亡国,那么父母错了呢?我们往往评论一个不称职的教育者是“误人子弟”,那作父母的又如何才能不“误己子女”呢?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他生活在这个色彩日益缤纷多变的成人世界里,他们有童心未泯的喜怒哀乐,有成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爱恨情仇,可是大人们却在用自己都无法遵循标准规范、自己也模棱两可的价值观来要求他们。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家庭之中,社会人患有的现代病,特别是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孩子身上。令人不安的是,家庭教育出现的这些新问题隐藏在日常的平淡之中,大多数家长因水平、学识和观念所限并未给与应有的注意,有的还会以过去惯用的思维和方式去简单处理,形成了当今家庭教育的许多新问题。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家庭是人们连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生活环境。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同时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面临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发展的趋势。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缺损家庭、重组家庭、流动家庭等等。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长期相处、关系密切,都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所以,要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首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
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3.1夫妻关系:和谐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给与子女带来安全感,有利于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和谐家庭的子女往往温顺、大方、公平、是非分明、富有正义感。不和谐家庭则相反,夫妻之间争吵、抱怨、打架不能给子女带来安全感。一方面夫妻打骂、争斗行为往往给子女以仿效作用;另一方面,有不安全的子女容易出现孤僻、退缩、胆小、敏感等不良行为和性格特征,反过来又会加剧夫妻之间的不和谐,使家庭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3.2: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就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一个核心家庭来说:父、母、子(女)三方组成一个家庭稳定的等边三角形,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这个三角形的稳定性,导致家庭功能的变化。
3.3:家庭气氛:指在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是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中的不同气氛对孩子思想、态度和行为都有影响。家庭气氛愉快、安全有利于孩子行为的健康发展;大人们经常吵吵闹闹,孩子就会提心吊胆,害怕受到惩罚,个性不能健康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
4.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不良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现实情况来看,以下三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4.1 专制粗暴型:父母专制、蛮横、任性、不讲道理,以圣人和教训者自居,忽视孩子人格的存在。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或者退缩心理,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撒谎、破坏,甚至偷盗犯罪等行为。
4.2 冷淡型:一些父母因为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父母关系不良,导致对孩子管教不严、或者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私;胆怯、孤独等性格。
4.3 溺爱型:主要体现在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从不违背孩子的意志,要什么给什么,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对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满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身,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种种要求,父母从来都不加分析,一一照办。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则容易形成任性、自私自利、专横跋扈等性格。
5.家长自身素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养,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庭教育的方向。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发展。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假如父母整天沉迷于上网、打麻将,对子女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其子女在学校往往表现为经常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严重等不良现象;假如父母开口闭口都说脏话粗话,其子女在学校往往不可能是一位文明而又有礼貌的学生。可见,家长自身的素养也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总之,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用、有效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幼儿园教案_分类
  全国幼师交流QQ群:
最新教案专题
幼儿园课件
Copyright &
蜀ICP备号 公安备案:1浅谈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研究
一、绪论  1、幼儿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幼儿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一种进步的价值观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变革的一种趋势。  2、家庭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其成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幼儿)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教育、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依据一段时间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倾诉者自身所述,追踪调查家长情况以及教师的侧面的一些描述,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引用一些数据来说明论证。  二、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  全人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包括身体我、情绪我、社会我、认识我和创造我。因而它既强调人的身体、情绪、认识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又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全人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兼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整合的教育观。  2、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  发展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3、发展幼儿教育应处理好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班级的期望。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第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第五、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尽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4、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联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影响方面  1、家庭氛围  所谓家庭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氛围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开朗、活泼、大方、好学、诚实、谦虚、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学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和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方式与态度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发展的一种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子女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3、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来说,若父母是文化素质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对孩子的学习上也有能给予较好的指导。  四、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具有积极影响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分析要做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榜样作用  2、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  3、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家长在心理素质方面要追求完美,家长必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让自己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所谓幸福快乐的人生,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具有健全的心态,健康的情绪。  4、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理解还只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否则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的效果,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5、构建和睦的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体现。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家长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子女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通过日常生活多交流,多做游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及周围人群对子女教育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一定的调查原则,并参考部分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了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提出相应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发布人:admin Tag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