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2014关于罗胖卖房的是哪一期

罗辑思维2013电子书最新更新视频
感谢:上客成都火锅提供餐饮及场地支持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黄西、袁腾飞、罗振宇、陈永青做客。四位嘉宾虽然来自不同行业,却都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经历过风雨和阳光,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而收获了今日非凡的成就。黄西谈美国脱口秀心酸路;袁腾飞力挺高考制度,罗胖后悔当博士;罗胖坦承卖房让他经济自由;袁腾飞现场唱京剧;陈永青支招黄西对歹徒。每位嘉宾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讲述了独到的见解,巧妙的观点和真诚的态度让活动现场掌声阵阵
新浪微博@罗辑思维后援团
罗辑思维2013电子书热门推荐视频
新浪微博@罗辑思维后援团
罗辑思维:坏男人的神秘泡妞术。罗胖罗振宇泡妞秘籍
1.中国男人在爱情上被什么谎言所误导?
2.销售培训业的欺世谎言
3.生活中的骗人文化
4.美女选择对象的第一标准
5.美女总说“想找个好男人”是在骗你吗?
6.女孩让男人自愿主动“大出血”的洗脑绝招(女人不可不学,男人不可不防)
7.女神又喝你的“血”,有让你爱的鬼心机!(你应该中过招!)
一塌糊涂的罗辑思维与罗振宇
简直乱弹琴
2月22日,罗辑思维最2霸王餐席卷全国,成都芭夯兔20桌200人开饭,罗胖神奇空降,嗨翻全场!
罗辑思维主讲人 罗振宇 早前的 关于 公关危机 的系列 培训 教材
热门推荐排行
罗辑思维的小会员抬手录制1个半小时熬夜呈上热乎乎的脱口秀视频。
罗辑思维2013电子书更多经典视频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新浪微博@罗辑思维后援团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新浪微博@罗辑思维后援团。创淘移动商学院,关注自媒体,请移步www.ydsxy.org。“罗辑思维后援团”读书·交流·分享QQ④群,畅享阅读、收获新知!
相关推荐排行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罗辑思维No.4《回应质疑:罗胖的歪理和歪嘴》_ 罗辑思维视频文字版
公告:1、网站并非官网;2、沉寂一段时间后网站正式每日更新,个人力量有限欢迎加Q: 提供素材、给出建议!
您的位置:
罗辑思维No.4《回应质疑:罗胖的歪理和歪嘴》
发表时间: 14:41:19 浏览 () 评论
【罗辑思维No.4】 回应质疑:罗胖的歪理和歪嘴
  我们罗辑思维是一个自媒体,自媒体的玩儿法和传统电视自然就可以不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就玩儿一个不同的,传统媒体绝对不会干的事情,就是我们用一整期节目,来回应这一阶段大家对我的批评和指正。
  对我批评最激烈的,当然就集中在刚刚播出的那一期,是关于中日贸易的。哎,很多人骂罗胖子你是个汉奸,你是卖国贼等等。
  这种声音吧,我听的就哭笑不得。如果你真觉得我是个汉奸的话,那以后这个节目,我就求你啦,你就不要看。因为我就想到一个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一个小媳妇儿被她的残疾人丈夫,天天在家里打,这个小媳妇儿就非常温柔的跟丈夫讲,说,哎呀,你别打了,小心伤着您自个儿。
  我对那些骂我汉奸的人,我就特别想像这个小媳妇儿一样,说一句,您就别生气啦,小心伤着您自个儿,以后你就不看不就完了嘛,对吧。
  但是与此同时我想说的是,我对中国人的素质,没那么悲观,我认为能够听得懂我在说什么,而且愿意和我在一个相同的轨道上进行探讨的人,还是不在少数,这也是我做自媒体试验的一个初衷和基本的信心所在吧。
  在所有对我进行批评的意见当中,有一种意见我很重视,所以今天我专门想拿来回应一下。就是有的网友指出来,说你说贸易解决争端,贸易造就和平,经济问题有那么重要吗?
  对于日本人这样处心积虑,要跟大中华民族决一雌雄的这样的民族来说,你光靠那个温柔的一手,能解决问题吗?没有几个背在后面的钢刀利刃,我们能够让他害怕吗?
  哎,我觉得这一点我要做一个正式的声明,我从来不否认中国应该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对所有对中华民族利益进行窥伺者,要有一定的武力震慑,这一点我从来不反对。
  我想讲的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大国,我们正在走向大国崛起的道路的中间,所以我们要完成一次,从一次受尽屈辱的民族,向一个中央国家大国切换的思维转换。
  其实,所有的爱国者,都应该对中国有这样的信心,就是我们现在正走在,进入中央国家,也就是即将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这样的一个位置的道路之上。所以这个时候,美国在半个世纪之前,很多做法,很多思维,就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要知道美国虽然他很富有,但是他富有也不过就是近一百年来的事情,而他走到世界整个格局的中央位置,不过才五六十年的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二次大战开始嘛。之前,美国是孤立主义的,对吧。
  所以美国走进世界中央,他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我们今天中国人应该沉下心去想一想,学一学。
  这就要说到1944年,那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马上就要结束了,那个时候,同样在那一年开了两个会,第一个会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在苏联黑海边的小城雅尔塔聚会,去决定战后的政治格局安排。
  但是,就在此前不久,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叫布雷顿森林的度假中心,也开了一个会,叫布雷顿森林会议。这个会议的参加者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和三巨头开会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怎么样通过战后的经济格局安排,让人类不再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一种悲剧。
  经济学家的思考的角度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把贸易的阻碍,那些制止人类贸易的那些障碍,全部一次性地给它拆除掉,所以你看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里面达成的几项协定和结论,一直持续到今天都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第一个就是成立了当时所谓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就是今天WTO的前身。中国当时作为这个第一任参加会议的国家,还是发起国呢,那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发起的基本思想,就是只要贸易发达,让货物可以自由的穿越边界,士兵穿越边界的机会就会变少,这是当时人类达成共识的一个结论。
  所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就是把各个国家交易的关税,拼命降下来,降到近乎零的这样的一个水平,然后又用比如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等,这一系列的组织体系的安排,确保这样的贸易体系的完成,甚至美国以世界GDP一半儿,这样的一个霸主地位出来承诺,我的美元要跟黄金挂钩,你们的货币跟我挂钩,让这样的一个贸易安排,得以顺利实施。
  当然1972年的时候,尼克松赖账把这个美元和黄金解钩,那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当时美国人是以一个霸主心态这样设想。那为什么要这样设想,美国人为什么要承担这样的责任,是因为美国当时它的大国崛起,已经快要走完最后一步了,走完这一步的时候,它就一定要想着,我怎么让战后的整个经济格局,是以美国为中心来构建起来的。
  所以你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打的已经是一片瓦砾了,到处只有哪儿的生意最好,只有火葬场的生意好。欧洲打得一片废墟,美国人掏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所谓的马歇尔计划,去救助欧洲的战后经济复苏。
  要知道马歇尔计划可不是分彼此的,所有欧洲国家见者有份,甚至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从美国的计划当中那也是见者有份,只不过后来苏联和东欧国家,出于各种原因不去要而已,包括当时美国人的仇敌德国人,美国人也会给它相当规模的援助。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美国要当世界的中央国家,它就必须让世界所有主要国家,都在它主导的贸易体系当中去运行。所以它不是抱着一种满腔的仇恨,说什么德国鬼子我要惩罚你等等,这不是大国思维。
  而在远方的东亚,美国人其实对日本人的仇恨是更深的,因为毕竟跟德国人打仗,那是站在英国人一边跟他打,可是小日本真是跑到它的珍珠港,在美国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搞了一次卑鄙的偷袭啊。
  所以美国人当时民族情绪更恨日本人,所以拿起小日本美国人怎么办?第一一刀把它小XX给它割掉,你永远不再可以拥有战争的权利,你必须给我搞一个和平宪法,麦克阿瑟就坐在日本东京啊,生逼着给他起草了一个所谓的和平国家的宪法,说白了日本就成了一个太监国家嘛。
  但是在贸易上叫轻,贸易上美国对日本,那可不是说一路挤压它,相反给它开出了非常宽广的大路。比如说在随后的这个朝鲜战争当中,美国把大量的军工订单就给到日本,要扶植它,扶植它是为了让日本再崛起吗,不是,是要把日本纳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的体系当中,要让日本人随着美国的贸易指挥棒来打转。
  这就说到我们国家的现在,要知道论政治影响办,论军事实力,可能我们在大国崛起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论经济实力,谁都不敢小视中国,这就是我们这个阶段所要掌握的力量。
  那经济力量怎么用?不是说今天生气我就不跟谁做生意,今天我要把谁逼死。说实话,天这么大你真能把谁逼死吗?我们对于日本的反复制裁,当然可以作为一种政治上的手段用,但如果你真的认这个死理,真的以为中国不跟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就一定会全国举国饿死,你觉得有这个可能吗?
  那如果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要去建设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时候,你这么做跟自残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我们的节目批评比较集中的,还集中在城市化那一期。很多人说罗胖子你歧视我们,你歧视我们中小城市人民,你都鼓吹大家上北上广深,说那儿人有见识,你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你非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但我给你打个逻辑上的比方。比如我说一个人应该有两条腿,你非说,你歧视,你歧视那一条腿的残疾人,你说他们不是人,你非要这么说,你要有这样的一个心理感受,我也只好公开的向你道歉,为你拥有这个不好的感受表示歉意,但是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再把我的意思精确地表达一遍,就是我认为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会给年轻人创造事业发展更好的机会,因为那里人群更聚集,肉身的大规模聚集,会给人和人的协作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会给你制造更多的见识的发展的机会。
  我的观点就这么简单,当然今天我可能要补充说明一点,就是大城市,它的聚集效应,这不是用互联网或者其他的人类协作方式可以替代的。
  前两天复旦大学推出了一个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成果说实话,我看到我也很震惊,他的预测是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会出现亿人级的城市。这是什么一个概念?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城市,一亿人啊!
  但是我看那份研究报告,其实他也有他的道理。他说啊你看东亚国家的城市化,基本到最后都会走成越大规模城市。大家都知道韩国的首尔,首尔一个城市的人口就占到韩国人口的一半,日本也几乎是如此,百分之五十的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GDP都集中在环东京湾的四个城市圈。
  这说明在东亚国家的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大城市的超大规模聚集也许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具体是什么,我们今天不谈,但是他是一个已经有的现象,那中国会不会走上这条路呢,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大。
  所以你看如果中国人口在2050年,达到峰值18个亿的时候,如果其中一半去集中在中国光热水土条件配合的最好的三个平原地带,也就是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你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会不会出现上亿人口的城市呢?打个草稿你能算得出来。
  所以这种可能性会出现的,有人会说为什么大家会要去容忍大城市的那种高房价,巨堵的交通、非常恶劣的空气,难道他们就不会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到小城市吗,到乡村吗,拥有自己的别墅养几匹马,这种生活不好得很吗?
  如果你做出这样的选择,兄弟我表示佩服,因为这正是我想过的生活,但是至今在近几百年的人类的城市化历史上,我觉得这么想的人会很多,但是这么做的人真的就不多,否则怎么会出现像首尔、东京、香港这样的大城市呢。
  我们内地人到香港去,有的时候从表面现象一看你会很可怜那些人的,香港那种房价贵的,是北京这样城市的五倍到十倍啊,而且香港人过得是一种什么生活,双人床的标准双人床是一米二,一个标准的香港居室的卧室是两米乘两米,也就是我们内地的一个基本的双人床的大小。
  在那种鸽子笼般的环境,七八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生活的香港市民很多啊!
  那你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到其他地方,如果你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都有那些不得已的处境,比如说他的生活技能就在这个城市长大的,只有这个城市里面他熟悉,而且他的生活技能能销售得掉,他嵌入到这个城市一个大系统当中,他无法把自己抽离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确切的原因,你问香港人,他都有搬到田园,去唱田园诗的这样的冲动,但是他真的在具体选择的时候,自己做不到啊。
  如果我们放眼城市化的未来,你还会发现另外一个因素,也将会起作用。那就是体验经济、文化产业的爆发, 对城市化聚集效应带来的影响。
  前几年有一次我主持的论坛,陪吴敬琏老先生在宁波搞了一个论坛,当地有一个高层官员就问吴敬琏先生,说有一个现象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啊,原来搞工业化的时候,我们从上海搞个高级工种师,到宁波来安家落户很容易 ,我们只需要把工资提高一倍再分他个三居室,工程师很快就来了。
  可是现在我们搞创意产业,我们想请一个国际上很有水平的,一个搞动漫的大策划师大设计师,到宁波安家落户,翻几倍工资人家都不干,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
  吴敬琏说原因可能是这个,这种特定的行业里面,他在大城市聚集,他是一种不得已,因为你想想看,一个搞文化产业的,一个设计师,如果贪图两倍三倍甚至五倍的工资到你宁波来,过完三年五年之后,他可能再回上海已经变得一钱不值。
  这一点我们做媒体的人其实深有体会,为什么这么多媒体人一定要聚集在北京,都说北京的文化资源好,其实有什么好呢,无非就是一帮文化人,能够在一起互相沤那个气味,所以这也是我本人为什么死活赖在北京承受这个拥堵的交通和肮脏的空气的原因啊。那这个原因我身上有,其他人就会没有吗?
  对我们罗辑思维的批评,还有一点非常集中,那就集中在我本人的长相上,有人说这个歪嘴居然还敢出来说话,下去吧,别给你们家人丢人了,还有人说长得跟猪一样摇头晃脑,你怎么还好意思出来当主持人呢?
  这个呢,我真的就很委屈了,因为我也改不了啦,我现在重头长也来不及了,而且四十多岁了,我这个说话的方式等等,都比较定型了,这个只能说,说一声对不起,但是呢我想在互联网时代,跟传统时候有一点真的是不一样。
  传统时代,你比如说电视台,请了我这么一个主持你真的可以反对,你觉得这个主持人不好,这卖假冒伪劣产品,你可以写信给台长,说让他下去吧。但是我们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是在互联网环境里制作的一个视频节目。
  打个比方如,我这个是在农贸市场里出了一个包子摊,你觉得不好,不好旁边有卖蒸饺的,你可以去吃他家的,你何必非得抬脚把我这个摊子踹翻呢。
  说得更严肃一点,你说我长得丑,你还能不让我上街啊。这是我的自由嘛,在言论自由的国家里,我为什么不可以做自己的自媒体节目呢,而且话又说回来,就算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喜欢我,那还剩百分之一呢,就算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不喜欢我,那还剩千分之一呢。
  有千分之一我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一个媒体人服务千分之一的公民,我也很够啦,这个市场也挺大的,所以说既然有人能喜欢苍井空,有人喜欢芙蓉姐姐,有人能接受干露露,总就还能接受我吧。这也是我出来做这件事情的信心所在。
  当然这个话还可以说的深一点,这就牵扯到未来的整个社会的组织变型,冯仑在《野蛮生长》这本书里,他就讲了未来的组织变型。
  过去的组织其实都称之为叫树枝型组织,就像那个树一样,有根、有干,干上生枝,枝上发叶,每个人在组织当中,都在某一个组织的分枝当中,不管你是在公司,还是在政府部门,你上面有自己的老板,下面有自己的下线。
  但是未来的互联网社会,可能就不是这样了,会出现两种组织。冯仑都给他起了名儿,一种盈利型组织叫什么,突击队型组织,就有点像美国大兵在阿富汗的那种组织形态。他的特点是大后台加上小分队。
  后台是什么?是美国五角大楼的超级计算机,是停泊在波斯湾洋面上的超级战舰。但是真正在阿富汗山区里面打仗的是三个人一组三个人一组这样的战斗小分队。大后台加上机动小分队,这可能是未来盈利型组织的一个特征。
  那么非盈利型组织,冯仑也给起了个名字,叫基地型组织。就是前几天刚死的拉登那个组织。他的特点呢是这么几个。
  第一,成员极度分散。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你说我信仰拉登那一套恐怖主义的主张,我不用写什么入党申请书,两个什么入党介绍人,我就可以宣布我是基地组织的。
  第二,成本各自负担,你要是想去炸一个美国大使馆,对不起,炸药自己出钱买,组织上是没有拨款的。
  第三,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靠价值观协调,不管这个价值观有多邪恶,这种组织类型他是靠价值观来协调的,他的激励都是内激励,而不是说我参加基地组织,一年到头干得好组织上给我发多少奖金,年终奖那是没有的,所以这是未来的组织类型。
  那么这两种组织类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是靠一个核心形成的小团队,它都不可能长得非常大,长得非常大的组织实际上已经不太适应我们现在这个互联网社会了。
  互联网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它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获得了很多种可能,比如说对于罗辑思维这样的一个自媒体节目来说,我没必要服务全国所有的观众,我只需要在汪洋大海中取一瓢饮即可,当然我们心里也知道对于您那么丰富的生命来说,我们也只是您生命当中的弱水三千当中的一小瓢,仅此而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如何?
如果把知乎的牛人聚集起来,也可以复制一档同类型的节目吗?
按投票排序
321 个回答
是这样,我其实算是罗辑思维的听众。原因很简单,在我实习的时候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只有听点什么了,于是把最能扯的播客都下下来。听玩高晓松,就只有听这个了。我觉得逻辑思维最大的价值就是消遣和打发时间了,跑步的时候也可以看看。打游戏需要长时间做重复性动作的时候可以打发时间,整理数据啥的时候也可以。逻辑思维这个节目是专业性为0的。我订阅过很多其他播客类节目,例如
的《it公论》,
的《硬影像》,还有《科学脱口秀》甚至《观影风向标》,这些节目趣味性很强,专业性也很强,听了之后受益匪浅。而逻辑思维只有打发时间一个用途了。逻辑思维最好听的就是写历史故事,这些玩意也是他们扒的别人写的书,例如多次引用张宏杰先生的书,甚至连语气和修辞都照搬,原创性几乎为零。但是我们把这个节目定义成打发时间的节目,只要听别人讲故事就够了嘛。所以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旦开始讲道理,就只能呵呵笑了。因为太傻叉了。逻辑思维每一期都想要讲个道理,或者给你什么启示,你一旦听他总结,就觉得我靠这人什么脑子。。。最后,一旦进入专业领域,恨不得你得生气。本人是学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有关经济学的节目,没有一期是靠谱的,没有一期是没有硬伤的。但有趣的是,罗振宇这个人还经常“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或者建议大家学经济学,或者自称学了经济学受益匪浅等等。很无语。我记得有一期是讲泡沫的,罗振宇说要先从“郁金香泡沫”说起,然后讲了半天郁金香泡沫的故事,从头分析到尾,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什么启示,中间还不忘掉书袋,说周其仁先生那里看的。等我把他提到的周其仁先生那篇找到,我惊呆了,因为那篇文章其实是说,根本就没有郁金香泡沫,这些都是大家以讹传讹传出来的:“说来由不得你不相信:全部现代着作关于郁金香狂潮的描述,皆来自一位M先生(Mackay)1841年一本书里的7页。这本书抄袭了另外一位先生关于哈尔勒郁金香市场的记载,后者除了援引一个英国旅行家——他1705年到过当地,对70年前发生的投机传闻不过在日记里记了一句话——之外,全部摘自一本叫《G&W》的小册子。经考证,《G&W》系荷兰地方当局编写,旨在规劝人民远离投机活动,相当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抽烟有害健康”或“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让我长话短说。直到本书作者1989年发表关于“郁金香狂潮”的论文前,没有人整理出一份比较完整的时间序列的郁金香球茎市价变动表。更没有人系统地区分清楚种种不同的郁金香球茎——以及各种不同的交易和价格——的实际含义。人们宁愿复述、传播甚至再创作“郁金香狂潮”这样一个“模式化的事实” (stylized fact),并以此为基础,产出更多的术语、理论、模型、推理、管制大计和道德规劝。”最后周其仁先生总结:”让我说明,“无知”不是罪过,我们甚至不必为之难为情——承认无知毕竟可以刺激求知。问题是,为什么要给无知包上一件“大有学问”的术语外衣,还偏偏要以美丽的郁金香的名义?“看得我笑翻了。这句话不就是讽刺以郁金香的名义贩卖自己所为”道理“和”启示“的罗振宇先生嘛,罗先生真是大度,做了一期节目,还公开了参考书目,结果这个书就是骂他的。。。。。估计他都没认真看吧。ps :我晕。看到好多同学说看到我的回答不想看《逻辑思维》了。别啊。其实我还是经常听这个节目的,只不过当消遣而已。写这个回答是为了说明,他的节目当消遣玩很不错,但是想要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启示,就过了。我想他的定位也就是个消遣的玩意。而题主认为把知乎的大牛集结起来打败他。其实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知乎也有很多大v我就不点名了,答题也是鸡汤,或者讲故事,或者讲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也有很多赞,人们给他们点赞不在于答得对不对,有没有道理,能学到什么东西,而是答的正好是他们爱听的话,这些人做节目去灭罗振宇是可以的。但是知乎也有更多的人,回答的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做节目估计不是人们爱听的话,要灭掉罗振宇。。。。毕竟不是一个领域的嘛。就像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完全两码事儿,你说让戈达尔灭掉迈克尔贝,中国观众首先就不答应。pps:很多同学说不专业也不要苛求。说这是启蒙。我觉得启蒙是讲一些简单的东西,而不是讲一些错误或者至少是误导性的东西。例如你可以觉得给小孩讲地心引力很难,但如果你说地球是平面的,那还叫启蒙吗?罗胖的很多说法都是有误导性的。还是拿泡沫那一期。罗胖用郁金香泡沫总结了很多泡沫发生的条件以及特点等等,前边已经说了,本来就是夸大的子虚乌有。另外罗胖还抛出一个观点:说你觉得泡沫就是价格高,什么是价格高呢?没有标准,价格是供需中形成的。这句话没错。但这恰好证明了泡沫的危害。因为供需中形成的价格,必须满足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供给越高,这样才能有稳定的均衡,而泡沫的特点恰好是,价格越高需求越高,大家都投机嘛,能升值才买。所以泡沫恰好是价格机制失灵,或者市场失灵的结果,而罗胖用市场机制为价格辩护,让人们误以为泡沫其实是一种好现象。非常具有误导性。再例如有一期,罗胖为了反驳《21世纪资本论》,说不应该为资本家的资本收入收税,然后他讲了个企业家造海底电缆的故事,说正是这些资本家为了创造了新技术,给他们征税怎么行。这里至少有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混淆了资本家和企业家,故事里讲的都是企业家因为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开拓失业的故事,可是现实世界里大量的资本家都是单纯的食利者,只拥有股票或者财富,然后有一个专业的经理人或者理财团队为他打理,他之所以能够获得钱,就是因为他有钱,而钱是具有稀缺性的,和他个人能力贡献无关。这也就带来了第二个错误,也就是认为征税一定会减少供给。其实学过基本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不是一定的,例如你是姚明,打篮球能赚1亿元,我征税9千万,你就不打篮球了?不是的,如果你作为姚明找一份其他工作,只能挣100万,你打篮球还能挣1000万呢,你干嘛不打?你照样打。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经济租。你特殊的才能具有垄断性而获得的“租金”,为这些东西征税是不影响供给的。而资本家或者甚至企业家能够赚得巨额的财产,就是因为这种天赋和才能所带来的垄断租,还有就是食利者因为对财富的垄断而获得的利益。对这些东西征税,当然不会影响他们的供给。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尽力调节收入分配,例如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都是累进制的,而发达国家已经是高福利化了,政府收富人的税然后转移支付给穷人,是非常普遍的,反而是我国做的还不够。罗胖这一期替谁说话,代表谁的利益,大家心里清楚。
罗振宇的“互联网思维”、禅宗、成功学都是一回事儿。罗振宇火了,就像小米手机火了一样。每天都有人跟我说,你看罗振宇做了什么什么,你看罗振宇多牛逼多会玩,你跟人家好好学学。就是这些人逼着我去研究一下罗振宇。所有的流行都是社会心理的反映,能引起流行的社会心理无非那么几种。坏的节目是迎合审美,好的节目是迎合人性;坏的商业是迎合XX后,好的商业是迎合永恒不变的人性。人性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是“不劳而获”。有人跟我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不劳而获,我对国外的情况不太了解。至少,中国的商业界,这些按说应该更加理性的人,也都经常非理性的喜欢不劳而获。他们不太相信常识,更相信奇迹。不劳而获就是所有奇迹中最值得赞颂的一种,和摩西分开红海一样。现在,整个商业界,特别是快消品行业,言必称小米。事实上,他们并不用小米手机,他们都用苹果和三星,他们也不了解小米。他们对小米的兴趣只有一点:小米在广告和营销上的投入的费用非常少,但是效果非常好。有人说这是粉丝营销,有人说是饥饿营销。最近罗永浩的锤子手机也成了他们言必称的对象,罗永浩的广告和营销费用也非常少,在他们看来,就是发了几条微博而已,但是,效果非常好。别的企业投了几千万的广告费,在罗永浩的面前,就像是打了水漂一样。于是他们说,我也要这个,我也要发几条微博,就有几百万人关注我。在他们看来,这就叫“互联网思维”,就是不好钱办大事,或者,花小钱办大事啊。罗振宇做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鼓吹者,非常直接的利用了这一心理,激发了整个媒体界和商业界对于他的关注和兴趣,并且成为了他的传播节点。对,就是不劳而获。这件事情要分开说。首先,《罗辑思维》是一档非常好的互联网视频节目,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努力,也有很多人喜欢看,这是没问题的。但是,中国好看的互联网节目不止《罗辑思维》一家,《晓说》或者《暴走大事件》的点击和粉丝都数倍于《罗辑思维》。《罗辑思维》基于它的内容和主持人,不太可能是一档特别大众的节目,观众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是比点击,它明显不可能是最好的互联网视频节目。所以罗振宇要再玩点别的。那些每天跟我谈《罗辑思维》和罗振宇的人,都不看这个节目。他们只是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看到很多罗振宇做的事情,关于罗振宇的分析文章,然后跑来跟我说,你看,人家罗振宇没有花一分钱,就做了一个这样的活动;没有花一分钱,就做了这么大规模的宣传。你看,你看,你为什么不做。是的,这些人就成了罗振宇的宣传节点。罗振宇的宣传节点是三类人。首先是节目的粉丝,罗振宇每期节目的点击是150万到200万之间,听上去不少了,但是,在优酷完全排不到前面,还有《暴走大事件》这样12期点击就过亿的节目呢,你也没怎么听说过,是吧。所以,仅靠节目,无法支撑《罗辑思维》的传播。其次是那些跟着他蹭吃蹭喝的粉丝。这些人除了喜欢罗振宇的节目之外,还是罗振宇“不劳而获”也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信徒,他们坚信,这种蹭吃蹭喝的商业模式将发扬光大,自己好好跟着罗振宇,以后还能抽电视抽妹子抽房子汽车。第三种是不看《罗辑思维》的人,很多商业圈和媒体圈的人,他们内心深处看不上这种节目,但是,对于能够罗振宇的商业模式十分喜欢,看啊,人家到处蹭吃蹭喝,白吃白拿,不花钱办活动,不花钱做宣传,这就是未来的商业和商业的未来啊。罗振宇把用互联网思维这三类人装了进来,然后,都变成了自己免费的商业节点。罗振宇的所有宣传和文案,简单的说,就是:看我不劳而获,跟着我你也能不劳而获,学着我你就会不劳而获。于是大家口口宣扬这一奇迹。看,红海真的分开了,不花钱真的能买东西。奇迹是大家最愿意谈论的事情。商业世界里最大的奇迹就是东西随便拿,不要钱。罗振宇做到了,并且你们相信了。是不是有点眼熟,就是这样子的,80年代中国有一帮点子大王和策划大师(现在他们的后人都在机场书店的屏幕上),就在教这个,只要一个点子,就能打开市场,花小钱办大事呗。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是鸡贼致富,不是勤劳致富。张悟本的绿豆也是一样的,癌症很可怕,很难治,科研攻关不易,医疗体系一团糟。没事,不用去医院,有绿豆,有地瓜。花小钱办大事呗。罗振宇这种玩法的另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并冠上一个高大上的名头。比如互联网思维、国学或者创新。相比于细节和产品的创新,中国人更相信思维的创新可以改变一切,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世界观发生改变,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水平都会发生改变。听着有点像禅宗。宗教做为安慰剂的一种,总要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比如,你烧烧香,下辈子就能投胎到一个富贵人家。相比于成为富贵人家,烧烧香然后等投胎,还是更容易的嘛。不仅因为操作简便,让人愿意尝试,而且无法验证。这个真是太完美了,唯一的缺点是听上去有点太简单了,无法迷惑知识分子。所以,高僧大德们更进一步,发明了禅宗,禅宗把这种简单的实践复杂化,看上去十分玄虚,所问非所答,搞出了很多口头禅,让知识分子也喜欢起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看多开心。说到这里还要再补充一下,我知道,佛教和互联网都是很好的东西,但是理论和实践以及大众传播是不同的层面,完全是两码事。民主和共和国也是很好的东西呢,但是到了大众传播层面,就成了阿Q说的革命,直接去赵老爷家搬元宝洋钱洋纱衫,以及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就是这样,粉丝,信罗振宇可以白吃白喝送电视家具房子妹子呦。总结:让别人相信,我掌握着不花钱拿东西,不花钱做宣传,不花钱做活动的秘笈,也就是“互联网思维”;所以,看我,说我,跟我学吧;然后,我火了。大象装冰箱,一般都分三步。
有一期,说北伐军进入南京的时候轮奸了领事夫人,青龙刀杀了领事。这个段子是林思云写的《真实的汪精卫》,而且已经在当时就辟谣说是误传了。我给罗振宇发了邮件,他的制片人邮件,他的微博私信,没有消息。看来,对历史的严谨,他们节目差太多了。也就是就书拼书。大爷为了一场战役都骑行一千公里去找答案,骑行算两军行进速度,这帮节目策划的书生估计也就只会找故纸堆了
罗是一个媒体人,不是个学者,所以他的节目内容,多是结合热门事件,糅合社科观点的大杂烩。具有传播宣传效果,是为了吸引观众,但大多并不值得推敲。同理可证,相亲节目不是用来相亲的。
尽管有时候他引用一些书中的观点与我自己的观点想左,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涉及到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结论还有待商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档节目,因为罗振宇在节目中引用一些观点和论据的目的是分享,他并不期待这些理论完全光荣、伟大、正确,这个节目的目的也不是要说服所有听众都认同这些观点,只是希望能引发我们对提及的问题进行更加多维、理性的思考。同时他引用的观点都是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新奇的同时,又不会让听众觉得“三观尽毁”,是一种思考的态度,而不是哗众取宠。————————————————————————————————U盘式生存方式挺有意思的。在内地可能感觉不明显,我在深圳,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太重要了。只有自己不依附于组织,才能在组织里活得更好。自我增值也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依靠工作过程中获得的资源和人脉。
不觉得很好,观点的逻辑很牵强, 讲故事来论证多半是冷知识或断章取义的某些名人名句,这种脱离了原来语境的话语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读,表面上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扭曲了当事人的观点和立场.
逻辑思维是一个产品。走的是粉丝经济的路子。2014年以前的可以看看,挺好的虽然有些节目也有逻辑混乱的瑕疵,不过相对较少。2014后半段的就无法直视了。我开始向同学推荐逻辑思维也是去年的事,那时候我说,比晓说有深度。今天如果还让我推荐,我只能说看看无所谓,打发打发时间。说一下鄙人观点。1.就像我说的,逻辑思维是个产品而已。产品就要找目标群。可悲的是,这么一个偏向于学术的节目走了粉丝经济的路子。粉丝经济学的特点我觉得很简单。和其他人区分开来,自认为高人一等。通过不断的洗脑灌输,是你真的认为,其他群体都是loser。这样的节目难免走上极端。(PS:我很喜欢浪潮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你看他现在的节目,你会发现几个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自由主义者。小组织。这些也是其产品想要展示给人的主要特性。通过不断的定义这些关键词,不断的强化。找到目标受众,不断巩固观念,变成自己的忠实粉丝。其实在这么一个观念单一,思想固化的群体里。其实是没有什么自由的。这样一个已经定义的产品,并不适合于偏向学术的讨论,有一种,老子就是对的,你反对,你就跟不上时代,你就是loser的霸气,也不会同意有第二种声音出现的,这样会动摇粉丝基础。其实说实在的,这也是一种不顾一切往上爬的草根心态。(不想太无聊的了解纳粹,再次无耻推荐浪潮,电影这种东西,不可能像专业书一样。肯定会有错漏和不足。不过大致的了解还有可以的)2.其实,我是讨厌大字报式批判的人。不过对于这么一个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产品来说,还是要说一下老罗这个人。(PS:现在是黑人状态,所以我的回答要辩证去看)在我看来,老罗是一个天赋不太高的功利主义者。功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不同,这样的不同就像狮子与狐狸。狮子有目标,并且有力量去完成。而狐狸只为生活的更好狐假虎威,卑躬屈膝。一个功利主义者,是很难做出一个有深度的节目的。因为他不可能有这样的专注,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做VC的应该知道,无论点子怎么样,VC们注重的主要还是人,是团队。一个功利主义者,其团队难免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因素。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分家以后他节目整体质量下降的原因。当然,粉丝会一次比一次更加的高潮。3.具体产品分析上,他的产品现在越来越固定于小圈子下的洗脑模式了。猜测因为人的关系,说实话,产品实在不敢恭维。只要有一些他讲的东西常识的人,很容易发现他的论据牵强附会。逻辑混乱。有时候根本就和观点八竿子打不着。他还要生搬硬靠。不过这并不妨碍脑残粉了。他们只要听到自由,听到互联联网思维,听到大数据就已经高潮了。你们知道的,高潮的时候,大脑一般处于当机状态。。。。。。。。哈哈何况是一些不读书的脑残粉。
全信书不如无书,老罗说的话当然也不能全信,但开阔一下思路还是好的
这篇分析罗辑思维的文章,角度很独特
我觉得让我受益的不仅仅在于他讲了什么(普及知识还是分享观点),更在于学习其读书和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罗胖脑残粉先贴一段视频 这是10个月前 罗胖和优酷财经的同志在一起讨论《逻辑思维》时的视频一共有五个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在这段视频中,罗胖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逻辑思维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即是将视野放在十年的跨度中,如何来简单的评价逻辑思维。他自己在当时的给出的答案是,对于图书观点的梳理和解读。而在现在已经播出16期的情况下逻辑思维目前的依旧遵循当时的一个初衷而我认为其作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节目的理由如下:1 罗振宇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对于自我营销的深度理解我订阅了逻辑思维的维信,曾经在微信平台上问过罗老师为什么在知乎有帐号却从来不参与社区活
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得到了罗老师“因为平台太多,难以管理”的回答。我并不知道这是其本人的回复或是由团队进行操作,但这样的用户体验感是极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的微博,会发现大多数会得到本人的回复。这说明罗老师对于每一个用户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探索。2 类读书类节目的缺失和市场需求知乎有一个话题是书籍推荐,回答频次非常高,原因在于读书是一件私人的并带有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事情,分享书籍会给人以分享价值观的愉悦和寻求志同道合者的潜在需求。而在传统电视领域有得大妈者得天下,收视率的压力使得很多读书节目不得不远离黄金时间,多在半夜时分进行播放,《百家讲坛》则属于现象级的事件,受到多方资源的照顾。那么回过头来,在视频时代,各大视频网站主打的依旧是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但是《晓说》的成功给很多人看到了知识分享领域这块巨大的蓝海,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其在各个领域对于质感的要求日渐提升,细分到电视节目,便有了《逻辑思维》《晓说》这样知识分享类节目的市场需求。3 专注于剖析事件内在的逻辑机理和抓取热点事件的能力在已经出品的16期节目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罗老师首先给你一个“锚”,即在对于传统事物的不同观点,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解构分析,引经据典,最后在逻辑上说服你,这样的节目首先对主讲人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一套逻辑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支撑并经得起推敲,而对于观赏者同样要有一定要求,这就为未来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个极有潜力的目标群体。而着16期的选题不用我多去评析,我自己是乐在其中,尤其是u盘化生存这一概念给了我很多深思。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和知乎是知识分享领域的两条发展路线」期待他们都越来越好--------------------------4.21补充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和晓说中,都开始出现了合作的广告商,并以内容表现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见自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已经在积极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这是一件必然发生但需要无尽探索的道路。有道云笔记和罗辑思维的合作是平台间的合作,相对契合。mini 和晓说的合作则让我觉得突兀,有种夹生饭的感觉。但向这样在这条路上单枪匹配作战的你们致敬每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是过往模式的颠覆,是对无知事物的挑战加油琢磨着是不是要写点书评 向老罗讨点书看
作为一个出版人,与罗辑思维团队打过交道,与冬吴相对论进行过深度合作。说两句:我一直认为,理解这件事情,要放在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去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读书不再是主动地、孤独地、系统地求索,慢慢地变成了被动地、群体性地、片断地接收。也就是说,罗辑思维承担了类似于古代说书人的角色。古代的说书人向目不识丁的下层大众,传播知识,描述日常经验之外的世界。在现代,由于科技的发达和人类认知的进步,普通人(不进行深度阅读的人)也就和古代目不识丁的人差不多。罗胖这种现代说书人之所以获得极大的成功,也在于此。这并不稀奇,在近邻日本,有不止一个“罗胖”在活跃,比如像胜间和代、神田昌典等人。曾经研究过日本的畅销书,发现日本那些最畅销的书并不具备引进中国的价值;因为它们的内容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拼盘。凭心而论,罗辑思维的制作还是很认真的。罗胖不是一个人在读书,背后是有一个团队在找好书,串起内容,最后借罗胖之口说出来。财经领域的郎咸平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不太爱主动读书,那没事看看罗辑思维,是极好的;如果你有一颗求知的心,一直坚持和享受阅读,罗辑思维就可看可不看了。
你们中谁是没有动过赚傻逼腰包的念头的,谁就可以拿石头砸他。
我总结的《罗辑思维》(顺便提到《晓说》): 高晓松、罗振宇这一类靠电视/视频就光对着镜头说,头一次见觉得讲得真有道理,这些人自身学识真高,有意思。说到底就是把一个非常私人化的文化资本包装到一个便捷文化产品里,卖法随机卖点平易,其实就是让那些懒惰的人拿个快餐式观点,好抚平一点无知的焦虑,谈的都是高于中国常识低于专业知识的经验。读书是比较个人的事,所以二手观点和二手逻辑针对的人群,我就不多啰嗦了。但是我还是爱关注《罗辑思维》,有这么几个“不可复制”的原因:罗胖形象讨喜,那个眼神那个手势,有种自然的萌感。高讨论度的话题切入点比较有趣,从历史政治等解读,能扯得起来(那些抱怨他不放干货的,如果要全干货你还不如直接去念书啦)。很有平台意识,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还是微信平台,有新意,很亲和。有观众意识(不愧是资深媒体人),你不觉得他在中国这种媒体话语环境里,属于最能打擦边球,既安抚草民,又温柔地威胁某群人的唯一一个有底线的刺头吗?我看出了他的处心积虑,看出他的说话之道和智慧之处,妙哉~ 目前有知名度的自媒体还没有人在这一点超过罗胖吧。
“想起孟德斯鸠的话:在一个专制主义国家,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从就行了。因此中国教育顶多只是为了培养一些‘有用的’工具而已,从这个角度看,它是相当成功的。”“我想这一辈子能让我真正敬佩的人只有自我实现的人这也许是与社会普遍价值观相融合的自我实现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或许是那些抵住甚至是抛开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压力去选择自我实现的人”从知乎上借用两句话(关于教育的目的的讨论),用来表示我对罗辑思维的价值的认同,以及对老罗的尊敬。“自由”“思想独立"这两个关键词是罗辑思维一直强调的,罗辑思维也一直在传递着这样的价值观。媒体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并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受众的责任,罗辑思维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做的很好。收听用户的爆炸式增长。朋友圈里分享罗辑思维的内容和“互联网思维”等老罗炒热的概念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而且分享的人颇以为自己有些逼格。这现象初时挺令人惊喜,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个体存在,看来体制的问题压抑不了所有人格的健康成长。后来事情的发展越发的不对劲。直到有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向来还算敬重的朋友分享了个罗辑思维书单,状态是”以后谁再送礼请送这个。”顿觉怒从中来,这人已无药可救。“自由”的前提是去除依赖感,一个人连读书都要依靠着别人推荐的书单,你还能来哪门子的“自由”?!我并非要抨击罗辑思维本身,也并非说你推出个书单或者别人参考这个书单就是有问题的。只是太多的人,在追求这所谓的“自由”的“组织”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自由,却完全没有觉察。再好的事物,一旦成了流行,一旦有了太多追随者,问题一定会接连出现。罗辑思维也不例外,如果是第一次招募会员只是想折腾着玩玩,第二次招募大批会员我认为一定是失去了自我。“把一群思想独立的、想法类似的人聚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我不认为思想独立的人会选择大规模的群居,虽然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非要存在这么一个“组织”类似的东西,一定会是对思维的桎梏。同样的,一个真正寻求自由的人如果非要被称为”自由主义者“,那他一定是会不爽的,因为被定义为任何“主义”的时候,他就已经失去了自由。一个会写作的天才,被约为专栏作家很容易成为天才的陨落的开端;一个思想上的天才,开始被狂热化的追随,也会成为迷失的开始。我最钦佩的精神导师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明确的表示不应该有任何追随者,因为依赖永远是通向自由和空性的阻碍。我写此文,全是因为最初对罗辑思维的喜爱。但愿它尽量少地在喝彩声与追捧中迷失自我,但愿不要因为每天都要憋出60秒而减少了真正的灵气;但愿那些罗辑思维的粉丝们,别忘了最初引起你们共鸣的,是那颗想要追寻“自由、独立”的初心。最近刚写的。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可取的价值,自己没有时间思考或读书的话经常收听一定是有收获的;但问题就出在有些人对它的过度依赖而缺少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成为任何事物的脑残粉后果都是可怕的。
我是早期通过网易新闻app里一篇关于《与机器赛跑》的文章了解到这个节目的。以前一直不知道有这么一款高质量的脱口秀节目,直到2013年7月初才知晓(囧...貌似很落伍)。我认为这一款节目的趣味性、知识性还是比较高的。另外一款类似的脱口秀节目是《冬吴相对论》,长期听下来,确实能学到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开阔自己的视野。希望罗胖子的这个节目能一直办下去。罗胖的一个观点我比较认同,就是很多富人(“富人”的定义在这里并不仅仅只物质层面)在获取有用信息的效率上要比一般人高(节目里的台词说:很多富人明明长了一双眼睛,却自己不读书,而是雇那些读书的人给自己听)。这种高,不仅体现在获取信息的速度上,重要的是质量上的保证。举个例子,现在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上每天的信息量非常大,一旦关注了几百个账号以上,基本上很少有人能保证每一条都认真看。一方面是看不过来,时间没那么充裕(富人往往很懂得如何高效的利用时间),另一方面,有些微博对这类人来说没有什么“深度”价值,比如段子、鸡汤文、心情碎碎念,以及各种各样的吐槽。记得有一个企业的老板,就专门雇用这样一个助理,让助理每天专门到微博上搜集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行业信息、名人的经典评论等,然后整理出一份经过筛选的价值微博列表,打印出来。每天老板坐车的路上,就会拿出这份清单看一遍,要不了几十分钟,就能全面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不需要每天自己亲自大海捞针一样去微博上搜集,那里的信噪比太低,造成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较低,对信息源来说,发布成本越低的地方,价值信息的比例也越低。而罗胖就是扮演那个助理的角色,替我们搜集、过滤、筛选有趣、有料的信息。关于有种,指的是罗胖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叫有种。尽管有些观点会很牵强,但这也在告诉观众,海绵式的吸收知识或者大量的阅读,只能保证你有良好的信息量基础,但是并不能意味着思维能力上的提高。只有敢于独立思考,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归纳等,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无论这样的结论是否足够客观、正确),才能达到了锻炼逻辑思维的目的了。因此,罗胖子的节目,也要带着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去看。也许老罗的观点只是一方面,但是你还可以通过他的陈述,以及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甚至可以把它写下来,这种主动整合信息的效果要比被动听一些道理的效果至少高50%。罗胖反复强调过,他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可能的思考方法,并通过这种思考方法得出一个自圆其说的结论,从而给观众一个新的启示。无论罗胖子最后说的对还是错,事实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是否学会了独立思考,而不是把这个节目仅仅当做娱乐节目看看就完了,或者仅仅是因为罗胖的长相、口音等问题而错过了一次丰富常识的机会,那样永远也提高不了思维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收益往往最为丰厚。
确实不错的 每期都是当天看的,有时候还会看回放的,(其实我是下到电脑里建了单独的文件夹存着的)平常也是看不少别的节目的,推荐几个 晓说(也是当天看下到电脑)
每天看的 锵锵三人行,老梁的所有音频的 老梁说天下 老梁看电视 老梁观世界 老梁据说了等等(存到电脑里的是音频),还有东吴相对论,伯凡非常道,飞鱼秀(里面推荐的歌曲确实不错的 主持人一个没头脑一个知识不错的,主要是歌曲啊 ),腾飞五千年之塞北三朝(这是最近才开始看的还没更新完呢),在就听一些有声小说了,经典评书了等等吧 。。。。(以上基本都有备份的)更新
还有最近看的(吴晓波频道、腾飞说三国、晓松奇谈,石评大财经、财经郎眼)也是不错的希望大家也能推荐点有趣的节目啊
在另一个问题里对比了逻辑思维和冬吴相对论,我已经取消了罗振宇的微信订阅。他很有实力,但节目是在投机取巧,迎合这个时代,会被时代抛弃。
每周五的早晨,总是最忙,因为有<晓说><罗辑思维>。平日只有<锵锵三人行>!
这种节目不太好!
高晓松是在讲故事,而罗辑思维是在试图教授道理。
讲故事只是陈列,让观众自己去判断,甚至不涉及是非对错。但如果要说教,则必须要在足够且严谨的论证下进行!
罗振宇所有的观点都进行过严谨的论证么?观众是很容易被引导的,他以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论教,拿出的只是每次读几本书就下的定论,非常容易造成误导!
每期几百万的点击量,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他这种轻率的态度做节目,是很不负责的!
所以说,如果要做这种节目,就应该像百家讲坛那样,让权威的专家讲述经过严格论证的内容,否则还不如不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