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学乒乓球基本功之前练什么基本功

乒乓球基本功点滴积累
总结的点点滴滴:
(1) 练收前臂很有必要的,
动作相对比较少,
实战易于用出来。而收前臂发力是直臂发力的基础,
如果收不好前臂,
可能直臂发力的方式会不正确。
(2) 还原是以重心还原, 重心转移快,
还原也就快了。
(3) 练加转很有必要,
实战是没有多少机会可以直接冲的,
要先加转拉起。
(4) 拉前冲,
不一定是上升前期出手,
这样的话, 有借力成分, 实战中, 当赶不上上升前期, 就发不了力,
甚至为了追比较前的击球点而动作变形。高点、下降前期也可以拉。
(5) 节奏方面, 应该是选择击球点的问题了, 在球的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也可以出手, 如果老是一个点去击球, 就太死版,
到不了位时,
就动作变形了。
(6) 拍形是死的, 球是活的, 是要根据球的高低、长短去调整的。如果拍形固定了(例如45度),
击球点就只好找上升前期,
就没有灵活性了。
打磨结合, "吃球"是关键, 即是令球在拍上停留比较长的时间。这是通过手感实现的。吃不了球, 球在拍上一碰就走, 动作对也不管用, 往往会打了磨不了, 或者是半打半磨, 质量出不来。&&&
练习吃球手感,
可以通过简单对攻找感觉,
练习重点在于感受球在拍上的吃进、弹出。找到了感觉, 就可以通过调整挥拍发力的时间, 令球拍在到达最高速时接触球。由于球拍击上球时, 仍然在加速,
球就不怕立即弹走,
在拍上停留时间上,
才有可能对这时间段进行"打、磨"的分配。总的来说, 手感是主,
舒展、协调的动作是次,
搞好了手感, 再练顺动作, 就可以实现打磨结合了。&&&
拉球没有声音,
那是以磨为主的方式,
即是加转挂起。处理强下旋低球时,
我们常常用到。虽然是以磨为主,
但也要有一点打的成分,
才可以吃好球。&&&
拉下旋要先打后磨,
那就是冲下旋了。冲下旋,
击球时机要早一些,
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
加转可以在下降期才出手。为了既向前发力又同时克服球的下旋, 球到高点之前我们就要预先做好幅度比较大的引拍对点, 才可以畅顺的发力冲。这里, 来的及移动步法迎前和引拍对好比较早的击球点是关键。步法不能及时到位或到位不准确, 以手够过去拉, 打磨发力就难以做好了。冲下旋, 打磨的发力方式和冲平球差不多, 只不过发力的方向稍为向上一点就可以了。&&&
要打磨结合, 首先是找出"打"和"磨"的手上感觉。这可以在平常的连续对攻中先搞好打的感觉, 然后练连续拉找磨的感觉。没有找到感觉之前, 好比武侠小说中的高深招式, 内力不到,
使不出来。即使形态、动作外表相同,
但是出来的球质量就是不高,
而且常常打丢的。&&&
补充一点, 练球时, 如果只着眼于技术动作的外形, 不在主动控球能力、手上感觉这些方面下功夫, 往往会误入"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的岐途啊。
感受到球在胶皮的一进一出,
是在"打"和"吃球"的基隆上有了提高。之后就要在"磨"上面加以练习了。击球时, 向上发力多一些, 磨擦多一些,
做出弧度更大的弧线,
就可以轻易过网了。
sriver 拉加转也是强项(timo
boll 是例子),
而且运用的好,
旋转不比狂飙低,
在发力的方向上,
球拍的角度上多尝试一下,
就会找出感觉来的^-^
是球击出之后飞行的方向。&&&
另外, 拉球后, 右肩是在左肩前的, 这样发力才协调。但是你的挥拍可能出了问题, 因为球拍的挥动(在接触球和球离拍时), 运动方向和球的方向, 应该是重合的。&&&
拿拍接触球的时候,拍面是不是正对着来球的方向也就是来球的路线和拍面成90度{不一定是90度,
球拍可以45度击球, 并以45度的角度沿着球飞出的方向再推拍走一段.}还是说不管来球是哪个方向,只要你打上球了,就沿着球飞出的方向再推拍走一段.&&{就是这样了}
中台相持, 对协调发力, 身形步法的要求比较高, 练时, 可以先在中近台连续对打, 熟了才退中台。
练球用 to 比较好, 可以练好主动发力。&&&
到了大球时代,
动作应该舒展一些比较好,
动作舒展, 实际应用时, 就可以根据来球的特点调整动作幅度, 该大的大, 该小的小。但总的来说, 动作幅度是比以往稍大的。
是要符合自己特点的。中国球员正手近台冲下旋,
所以正手狂飙反手sriver,
本人反手加转劈长是强顶,
所以反手用国货。国货搓球、发球、近台上手好,
但是相持比较弱。sriver
比较全面, 相持、拉球好, 其它方面也没有缺点, 是一面很好的胶皮。如果已经习惯了sriver, 实在没有必要改, 两面相同没有问题的, 波尔、老普以及很多好手也是两面 sriver 的。
&&&&划出彩虹
& 用Sriver练拉孤圈球的体会
参加世界赛的高手球友J君指出Sriver由于特性与729不同,拉球时,要先打,后磨,而且磨擦的时候,球拍也要同时推着球。原来要拉出一板好的弧圈,一定要令球拍吃得住球,即是让球和拍接触的时间延长。要做出这样的效果,就要有一个舒展而且是幅度比较大的拉球动作,令到球在接触拍,并且吃进海绵时,球拍仍然有足够的加速,使得球不会立即反弹出来。(我是利用蹬腿及转腰赋与手臂足够的动力,以大臂发力为主,手臂尽量伸直,而且不能过早收前臂,有时干趣不收前臂,划出一个比较大的挥拍弧线,在球拍挥动至即将到了最高速度的时候和球接触,在球拍到达最高速度时让球离拍的)由于和以前的动作相差不少,我花了较长的时间才掌握了用Sriver拉球的技巧。&&&
领悟了“打”和“磨”之间的关系后,就体会到Sriver的优点:可以做出弯曲及平直的弧线;拉出十分高速的前冲弧圈及强烈旋转的加转弧圈(Sriver的表情舔性虽然不及729这一类的胶皮,但是海绵以及面胶十分柔软,当球吃进胶皮时海绵连同面胶也产生很大的变形,球和胶的接触面就会很大,而且球对胶皮的正压力亦很强,掌握这一时机对球加以磨擦,就可以拉出强烈的旋转);性能比较线性,对击球力量的大小及磨擦的多小有合比例的回球反应,根据不同的“磨”“打”比例,就可以拉出各式各样的弧圈,真是有如用一支画笔在球桌上空划出一弯弯色彩缤纷的彩虹。但是用Sriver击球的时候,即使是摆短,也一样要发力,否则就会失控,练球少了就打不好了。
& & 要用sriver拉出一板好的弧圈,一定要令球拍吃得住球,即是让球和拍接触的时间延长。办法是球拍要对球先"打",当球陷进胶皮的时候再"磨"。Sriver的表情黏性虽然不及729这一类的胶皮,但是海绵以及面胶十分柔软,当球吃进胶皮时海绵连同面胶也产生很大的变形,球和胶的接触面就会很大,而且球对胶皮的正压力亦很强,掌握这一时机对球加以磨擦,就可以拉出旋转强烈命中率高的弧圈了。当然,拉球的动作也要有所调整了。
在中台练连续拉,
走动的范围比较大,
到位的比率会比较低,
动作易变形,
对连续性、动作的固定性恐怕有不利影响。
建议把球速再放慢一些(要求陪练回比较慢的球)、稍靠前一些,
在中近台连续拉,
加大连续的板数(一般要有三十以上, 主要是练步法能力和重心的连续转移, 要点是脚快手慢, 不发力), 功力的提高比较易。当连续性出来之后,
才加大力量。由量到质的方向, 进步比较易。练好了中近台, 中台甚至远台,
只要熟习一下,
就会比较易掌握了。
横拍的正反手转换,
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一般来说,
是要做大量的左右摆速训练,
才可以搞好正、反手连续的步法、重心转换,
这也是可以连续发力的基础。以目前的形势来看,
中国的新一代球员,
在这方面取得比较好的突破。例如是王皓、邱怡可等球员, 全台正反手连续近台、中近台发力的能力, 都要比欧洲球员强。欧洲球员的反手, 一般只可以间歇性发力, 大力反手都是在出现比较大的机会球才用的上。
横拍反手发力, 和正手一样, 搞好了腰腿和手臂的协调, 力量也就出来了。以往只用手腕、前臂的方式, 现在已经一步步淡出了。
直拍正胶最怕落点近底线的加转弧圈, 横拍两面拉功夫到家的, 把球挂长到底线两大角就可以了。
正胶最怕稳健的横板,你如果看不清对方的发球,你可以向后退一步,加力搓球,当然上旋除外,这样可以用力量抵消旋转,最好不控制短球,尽量搓长的,拉球起来,第二板别站太后,正胶一般就吸和挤弧圈,所以你要迎前,还有一点,适当的可以拉到他正手,一般业余的正手挡弧圈不会太好的。
预起动, 是加速步法起动速度的方法。&&&
在对手发球时,
在他的球拍即将接触球的时候,
自己就可以脚下发力,
身体的重心上升(一般是只有足尖着地), 这时,
身体处于半停空状态,
对手的球接触球拍,
这时就可以判断出来球的落点。由于判断出落点的时候, 身体重心已经起动, 之后的移动就可以更快捷了。
预起动的运用, 关键在于判断与时间的掌握。没有深厚的基础以及火侯, 是不易用好的。&&&
基本站位和个人的技术组合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 站位离球台 0.6米, 身体和球台的对角线垂直, 由于是两面拉的打法, 左脚踏在球台的对角线。接发球时, 主要步法有迎前回正反手以及中路短球的跨步(上右脚);
跳步侧身拉中路球、跨步过正手拉急长球;
垫步用反手拉反手位的长球;
并步拉反手位小三角的出台球。用什么步法,
是根据对手的发球而定的。&&&
集中注意力观察对手的动态,
在他的球拍接触球前的一剎那,
升起重心, 形成预起动, 再根据来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步法。步法的选择,
基本上是由条件反射实行的。&&&
接发球由于对手的变化多, 一般要准备正反手以及中路三种底线急球, 另外还得对付近网小球(也有左、中、右三点), 再加上一些半出台球、侧拐发球, 反应慢了、起动慢了, 立即就会吃亏。规律是比较复杂的。但是, 如果对手发球比较单一, 没有什么落点变化, 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了。&&&
前天球友同看中韩大战,
王皓在接小朱的一个近网小球时,
起动稍慢了些,
当王的球拍还未接触球时,
身边的好友立时大叫"吃发球了",
这球没有接过网去。顶尖好手在处理这问题上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对我们来说,
就只好多练基本功,
有一分进步算一分吧。
"吃球"是通过击球剎那间的发力时机实现的。一般来说, 在球拍挥动即将到达最高速的时候接触球, 球拍在打上球时仍处于加速状态, 停球时间就可以延长, 到球拍到达最高速度时, 球才脱拍。挥拍动作是一气呵成的, 击球时机的掌握, 就是"吃球"的关键, 球打的很熟,
感觉才巩固。
是发力协调性的问题,
在处理这问题上,
关键环节是重心的转移。在蹬腿转腰之前,
重心在右脚上、动作完成之后,
重心要顺利转移到左脚,
如果是大幅度的发力,
右脚在动作完成之时,
是要稍向前跨一点,
以保障重心的平衡。还完的时候,
左脚稍发力就可以了,
还原是重心还原,
手臂不必刻意发力, 放松就可以了。只要重心还原、
稳定了, 下一板的球, 根据来球以腰带动手臂引拍就可以了(手臂的还原, 是和下一板的引拍重合起来的)。
关于击球点的问题,
一般来说是在身体的右侧稍前的位置。加转、前冲,
击球点和身体的相对位置是一样的,
只不过击球点(和球台对比)的高低上有分别, 可以通过腿步根据来球调节重心的高低以对上击球点。&&&
以腰腿带动手臂发力,
如果是收前臂的方式,
是先蹬腿转腰送肩, 送肩时, 手臂就会感到转腰的力量通过送肩到来,
这时顺着下半身的力量收前臂就可以了。手臂可以顺着下半身的力量挥动, 协调发力就开始形成, 可以通过多练正手对攻, 感受这样发力的方向性, 再在击球练习中加以熟习, 令发力的方向和击球的方向一致。掌握了发力的方向, 才可以说的上控制它, 才可以加转时多向上、前冲时多向前。
正手位的短球, 主要有两类
: 下旋; 不转/侧旋/侧上。判断好旋转, 是最基本的。&&&
处理下旋球,
以下旋的方式回球,
简单的有搓,
高级一点的摆短、劈长、撇。如果上步不够快,
赶不上在上升期回球,
步法到位、入台及时、准备充分,
就可以(根据对方的站位以及他的技术弱点)自主选择摆、劈、撇。摆和劈的分别, 是落点一个极长、一个极短, 撇一般是回(半搓半推)搓侧下旋而带有一定的假动作。分别是在于落点变化。另外, 也可以选择挑打以上旋方式回接, 但是前提要对旋转强度判断的准确。
不转球类的回接,
步法到位及时,
用快点、挑打比较好,
如果上步比较慢,
球已经到了下降期,
那简单挡回去比保险。如果手感好、发集中,
不转类的短球,
也可以用劈长、摆短回接。但对手感的要求比较高,
要能把球硬搓下来才可以。
一般来说, 下旋搓摆、不转/侧上等挑、点配合落点变化, 就可以有效处理正手近网小球了。有一点要注意的, 是步法迎前要快, 球到台时,
已经走好了,
接的时候才不会仓猝,
才有用上各项手段的选择余地。尤其是对手以底线长球结合近网小球, 可不可以及时迎前, 是接好的关键。
&&&&对于防守技术, 反应、判断是基础。在对方出手时, 可以根据他的发力方向、拍形、球的空间位置分析(分析是用条件反映的方式作出的)对方的击球旋转、线路、弧线, 从而决定出回球的击球点、拍形、身体移动的方向等等。
反应快、判断准、手上功夫好,
把球防回去比较有把握,
如果再要提高要求,
就要加上在回球时,
观察、感觉对手的重心,
预判他的下一球准备,
找出他比较难发力的落点将球防回去。
防守练习, 可以通过反手推/拨/挡、正手带/挡的连续供球陪练, 去建立防守的判断、反应。开始时, 回单线定点,
之后可以定点回不定点、两点回一点等。练习一多,
对方主动上手时,
自己由于有了防守反应,
就可以在回球的同时观察对方的重心,
慢慢形成对于对手重心的感觉,
就会掌握球回到什么地方,
他比较难发力,
实战中就易于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了。
正手攻球动作教练要求手肘与肋的夹角相对固定,以腰带动手臂,大臂不动,拍型稍前倾一点,手腕也不动,只是小臂摆动迎球击打即可,动作小,还原快,发力集中,成功率高了很多。
拉球时引拍不要太大,引至身侧大腿边即可,握拍手要放松,手腕自然伸直即可,不要下垂,不然容易拉侧拐;也不要刻意外展,不然手会累得不行,保持拍面前倾,拉球时以转腰发力为主,带动手臂发力,手腕也不要抖动(拉下旋可抖手腕),向前上方挥动,可压住拍型,不要怕下网。关键:扭腰转体不是单纯的原地转体,而要在重心由右脚向左脚转移的过程中向前方转腰送腰,也所谓迎球,这样拉出来的球发力更集中更冲。
弧圈球的动作幅度比较大,
在技术未过硬之前,
稍后退以空间换时间,
可以令动作做的完整、畅顺。&&&
当技术深度提高之后,
反应快了、准备的时间减少,
就可以尝试在高点期、上升期出手拉。技术未到之前勉强打上升期, 易出现准备不足, 动作不完整、发力不充分、不协调的情况。乒乓球技术, 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的。
左右摆速练的是步法移动以及重心转移。手臂是由腰带动的。如果出现手上动作不畅顺, 那是手比脚先动了。&&&
包括马琳、孔令辉、王励勤,
正手发力冲杀时,
也是直臂发力的,
大家可以留心观察。&&&
以肩为支点,
挥拍半径长、力量大,
但是准备时间稍长,
对方的球压迫力不大时,
可以加强攻击力量,
往往直接得分; 以肘为支点, 准备时间稍短, 对方的球速度高、压力大, 来不及大幅引拍时, 可以用来过度。&&&
不同的技术,
来根据来球的特点相机使出的。孤圈的技术过硬,
拉球动作是能大能少的。&&&
一、小弧圈:可用于对付侧、上旋球,必须抢上升期,到高点后期、或下降前期以肘为支点去拉球,必然会失误。这时,必须换檔,转用大弧圈,制造充分的弧线,击球过网。
大弧圈:用于出台并处于高点后期或下降前期的下旋球。如果是这样的下旋球,仍用小弧圈打法,对于业余球手而言,没有到位的重心控制,以及力量,一定会失误。这是那位球友,用肘为支点,好控制,却失误多的原因。
二、形成习惯与条件反射之后,你正手进攻应清楚区分: 正手攻球、小弧圈、大弧圈。并能随时转换。
三、大弧圈以肩为支点,锁肘;小弧圈以肘为支点,锁肩。
应从意识上成为动作的一个类型,属于开车爬坡的升檔,不是在平路上的160脉的快檔。以肩为支点,引球时,一定要在转腰之后,有双肩转动。而臂、肘的关键在于放松,在击球时肌肉收缩,松--紧、松--紧、松--紧,要牢记。前臂只是有小幅的收缩,绝不是教科书上,以及许多人所说的前臂必须快速收缩,以前臂收缩为主导,实际上只能导致腿力、腰力传导的断裂(如果锁肩的话,当然没有这个问题,但力臂过短,球只快不转,对付中远台的下降的球,小弧圈是不行的)。&&&
&&&&以肘为支点,就象有的教线练所说,不过是正手攻加点转而已,同意。锁肩,以肘为发力支点,转腰之后的甩停之力,全部用在了前臂上。这种打法,是目前中国主流打法,动作小,灵活,但球爆而不转。
个人认为,应该在意识上形成两种弧圈的打法。&&&
直臂拉弧圈,
力量上无疑是比收前臂要大(挥拍半径加大),
但是要直臂发力,
上下半身的协调, 由下而上, 以腿腰为主的发力方式, 没有深厚的基本功, 是难以用的上的。业余球友中, 步法、发力协调能力一般都存在问题, 可以直臂拉冲的, 不会很多。&&&
在技术深度未足之前,
勉强用上专业的方式,
每有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功力不到,
还是用传统的收前臂比较合理。
正手在比赛情况下连续拉,
对业余球手来说,
是最难掌握的一项技术。&&&
拉球需要用腰腿协调发力,
才会有质量,
所以先决条件是步法准确及时到位。这就关系到对球的准备判断、步法的快速起动、腰腿的调节能力、手上击球感觉等各方面的基本功水平了。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 也会对连续拉做成影响的。&&&
改善的方法是 :&&&
首先练好定点的连续拉,
由慢球开始,
有了一定的数量基础后,
升级为固定的两点连续拉。最后再练正手不定点的连续拉(由1/2台面开始,
有了成绩改进为 2/3
以及全台面的连续拉)。由于在比赛状态下, 对方肯定不会回定点球给你去发力攻打, 所以基本上都是打不定点的连续拉。一般来说, 对上水平相若的对手, 平时练习可以在走动中连续拉上20板的话,
在比赛中连续拉上三板是比较有把握的。
处理台内球,
重心是要前移的。如果感觉"重心下移",
估计是你的基本站位重心徧高了。打球时, 重心是朝来球的方向移动, 不应有大的起伏。&&&
击球最佳位置是在身侧、肩高、刚好手臂伸直的位置。柳承敏、老金、马琳的爆冲, 都是在这位置击球。
正手攻的乒乓球技术的基础。拉、冲、扣等,
都是由正手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对于正手攻的应用, 是要看球员的技术组合而定的。快攻为主的, 正手攻(只能中等力量攻,
不能加大动作幅度扣,
是技术未到家的表现)是主要得分手段;
弧圈为主的, 正手拉冲结合, 以前冲弧圈代替扣杀, 是比较先进的技术组合。另外, 扣高球(比肩头高的球),
也是必练技术。杀高球,
手要可以举起,
由上而下的发力,
才易于得分。&&&
对于业余球友来说,
拉、扣结合比较易掌握,
拉冲结合难度要大一些。扣球的动作幅度比发力冲要少, 击球准备时间比较短, 但是稳定性没有冲好。如果步法、反应好, 弧圈技术硬的,
可以练拉冲结合(专业球员基本上是这样); 否则拉(小提拉、加转弧圈)扣结合实战效果比较好。
托过来的球, 是机会球, 可以上手攻打。要解决的问题, 是在对方出手"托"时,
自己可以松容作攻击的准备。很多时处理不好这样的球, 是对方托,
自己的脚、手没有合适的针对反应(例如是退一步半步让开位置出手拉)。如果没有实时反应, 球很快会到你面前, 这时才意识到可以攻, 可能时机不再了, 处理就难了。退一步拉, 是一种处理方式, 如果反应更快,
可以退半步甚至是抢到上升期的位置发力啊。
这是预起动,
目的是升起重心,
准备移动。这是身体重量会有短暂的停空时间,
在这时间段内,
步法移动可以比较迅速。&&&
但是, 预起动时机的掌握, 就是乒乓球的"火侯"所在了。预动太快, 重心升起了对方仍未出手, 等你重心下降了(停空时段完结,
重心下降), 球拍才接触球, 预起动就弄巧成拙, 因快反慢。如果预起动的时机太慢, 也就没有效用了。&&&
只有步法、判断、反应练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才可以有效运用这项技术。的确是有规律的。&&&
但是这规律非常复杂。对方击球,
可以在高点、低点,
球速可快可慢,
落点可左可右、可长可短,
旋转可上可下、旋转强度可大可小。之中,
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组合。对于规律的掌握,
我们是通过长期而系统的训练,
在多次重复处理不同的来球时,
令神经系统学会分析不同来球的特点同时在脱离大脑意志支配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方法,
形成控制手脚活动的条件反应。手脚的活动,
是根据"感觉"而来的。
总的来说, 是判断和反应--指合适的反应左右着乒乓球的技术水准。乒乓球的训练, 就是要通过动作的重复演练去找出以及巩固感觉。由于这样的感觉, 是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培养, 以求形成系统化、自动化, 所以,
什么"球跳的也跳的"所谓"心法",
事实上是没有的。&&&
乒乓球的训练周期,
专业球员一般要超过十年以上的系统训练,
才可以出成绩。为什么呢 ?
就是因为乒乓球的规律比较复杂,
我们就要一步步的由浅入深,
自掌握简单的,
再掌握复杂的, 才可以到达"熟能生巧"的地步。&&&
很多业余球友,
希望可以不必走系统训练的路,
而达到技术速成,
这种心态是无可厚非。可惜,
直到目前来说,
仍然没有这样的途径。先不说技术质量等需要长时间磨练的方面, 单就判断,
没有足够的打球时数,
经验积累不上去,
判断自然没有人家准、快。在没有熟练之前,
生巧是谈不上的。&&&
我们在这讨论,
是交流乒乓球训练的方法、手段,
比如技术上有什么问题,
可以通过怎么样的训练安排去解决,
探讨比较合理以有效的练习方式,
令球技可以进步的更快。通过讨论増进技术,
是没有的事。知道了怎么用某种技术,
不等于可以用的上,
还要了解有关的练习方法,
再加上苦练, 才有成果。&&&
比如练习步法反应,
最有效的方法,
是走动中连续击球,
这就是少走弯路的方式。然而看上去比较困难、辛苦,
很多人就希望由高手口中找到什么心法来,
跨越了熟而去求巧,
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了。与其在傍门方式中打转,
倒不如切实练练推、侧、扑来的实际。
练走动中击球,
首先是正手打两点(中线、右角),
然后是推、侧; 推、侧、扑; 左右摆速; 正手半台不定点。在开始的时候, 我们把球速放的极慢, 基本上是把球"托"过去,
令小孩可以走好了身形,
才出手。小孩打球时,
只是找好击球点、击球时间、步法的起动时机,
身体移动和球之间的相对节奏,
找好如果用身体重心迎上球。原则上,
练习是以单球为主,
增强击球之后反馈,
球与球之间的连贯感受。&&&
板数上去了, 把难度加大, 球速仍然是保持在很慢的水平, 只不过落点上的变化加强, 花上一点时日,
就可以培养出球员下盘对球的条件反应,
形成人随球走的良好习惯。下盘反应搅好,
才一步步加快球速,
慢慢发力。专业小孩经过了慢球对打的阶段,
所以步法准、重心好,
走起来以及击球时省力,
连续走动中击球,
也就轻松了。&&&
例如是出现打左右时两脚平,
那是有"脚下累了, 尽量少走"以及某程度的以手够球的问题出现。原因是练习时的球速太快了, 超过了下盘反应的速度。训练步法, 调理身体重心的时候, 重点应该放在"走好了才打"上面,
不是打的时候发不发力,
下盘的反应没有调理好前,
是不应发力的。步法没有走好(脚位平的症状),
是心急求成所至。不把重心、步法搅好,
将来的发力,
会受很大影响的。&&&
建议先练好搓球,
找球友对搓就可以了。慢搓练好,
练快搓, 然后劈长, 之后摆短。搓球练好, 手感, 搓球的步法熟习了, 可以抢的到上升期, 就可以练挑打、撇、晃了。&&&
是控球能力的体现。&&&
打好落点, 在平常练球时,
就要有意识的感受发力方向、拍形、打磨比例与出球的落点、弧线的关系。指那打那的能力, 是在平时培养出来的。基本的要求, 是可以拉左、中、右三条线以及加力拉底线结合减力拉短球。&&&
有了控球能力之后,
打好落点的另一要素,
是善于感觉(观察、判断、捕捉)对手的重心移动趋势。对方迎前我回底线, 对方向左我打右, 对方后退我减力回短等等。如果可以掌握不同的时间出手(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 还可以打"时间差",
主动迫对手暴露空档。
晃的效用, 在于威胁回正手, 令对方注意正手而不敢坚决侧身然后回反手(若果对方稍有侧身的企图, 才回正手)。如果回正手,
人家正好上来挑打了。我们打球, 要观察对手的重心、企图来回球, 对方才会难受。打球落点好, 不是简单的直线、斜线概念啊。&&&
在打乒乓球时, 我们的站位, 是要根据对方的回球选择的。一般来说, 对手回球质量高, 球速快的话,
球是比较长球,
有时更会有顶的感觉,
这时需要稍为后退。但对方发不上力的时候,
回球速度不高,
球就在前面了,
为了可以在比较好的击球点(例如是高点)出手击球,
就要在球过网的时候,
向前移动, 对好点, 以便发力。&&&
迎前的要领,
是反应。对方的球过网时,
自己就要起动向前移动,
才可以找好理想的击球点(高点甚至上升期)以及利用上前的惯性协助发力。 迎前的反应慢, 球到台才有反应, 才移动,
步法到了的时候,
球已经下降了,
就不好发力了。
首先, 接发球的时候, 要集中精神看对方的球拍, 球挥动的方向基本告诉你球会怎么来。由右向左磨擦, 球一般朝你反手方向拐, 如果是反向磨擦, 球就向正手拐。&&&
看清了人家出手的动作,
自己心中有底, 接的时候, 有意识在球的落点左后方或右后方等, 球跳起之后, 看准才出手。在高点后期拨回去, 配合落点变化就可以了。&&&
找不准球的第二弧线变化,
盲目发力失误会很高的,
不建议接发球抢攻。&&&
对于有一定水平的球友来说,
自然应该接上升期了。&&&
但是, 我们打球, 首先要讲求合理。自己的技术能力有多高, 就根据水平用相应的方式去处理球。打球的大忌, 是眼高手低。上升期接带侧拐的球, 球未跳起自己已经要开始挥拍了, 那就要求本身具备相当的经验, 可以准确判断球起跳之后的第二弧线。如果连球跳起之后, 到底如何拐、拐多少也不很清楚, 抢上升期就很易失误了。&&&
以右手执拍为例,球到中路和正手位时用右脚,球到反手位用左脚,球短上步,球长则脚向侧后方撤一步让位,正手位击球位置在右胸前,这样能发上力,反手位在左腹前,这样能回球快。来球远离身体时,如果觉得来得及,用大跳步,脚落地的同时转腰引拍,在高点期击球,如果来不及,用交叉步,启动时转腰引拍,左脚落地的同时向左方转体击球!!!!&&&
横拍反手拨,
是以前臂发力为主,
手腕调节拍形。开始练的时候,
手腕相对固定比较易上手,
先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手腕、手指发力上面,
才可以将前臂的发力动态熟习。
主要的练习方式, 开始时, 先练挡球培养手上感觉, 之后可以发中等力量进行反手对拨。反手拨的动作, 是前臂外展带动球拍由后向前击球, 击球的中部偏上位置, 在击球时,
通过手腕随着前臂的伸展会对球作出一定的磨擦。注意的是拨是以向前发力为主、向前上磨擦为辅的。&&&
在没有把拨练好之前,
是不适宜练拉的。如果又练拨又练拉,
对于新手来说,
很易把感觉混淆,
那要改正就比较麻烦了.&&&
用手腕的话, 脚下不到位, 比较难发力, 这样才会迫自己先动脚、后动手, 好的动力定形才易形成。&&&
练的很熟练之后,
手腕才可以根据前臂的发力方向顺势外展,
辅助发力。&&&
手腕是和前臂相对固定的。尤其是在开始练的时候,
千万不要乱动, 否则, 很易会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另外, 开始练快拨时, 习惯用手腕,
极易形成脚下不动,
以手腕发力的不良习惯。&&&
反手拉球, 左脚发力。另外, 要拉下旋, 动作不能小,
否则易失误。&&&
练习方法, 是由陪练发下旋/自己发下旋, 陪练回搓,
然后拉起, 再连续拉。&&&
开始练的时候,
下旋可以不必很强,
球速放慢一些。反手拉球,
主要问题是拉之前一定要移动脚步,
才可以把动作定形。下旋拉起之后的连续,
可以练小范围移动对球。&&&
根据来球的长短和方向,决定重心的移动方向。每次击完球后,要恢复到准备姿式,准备下一板击球。&&&
找准舒服的击球点,说明你击球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来自于在球拍触球瞬间球拍的前倾角度、球拍触球的部位(球中上部、中部、中下部)、球触球拍的位置(拍头、拍的中部、拍边等)。这个要根据来球的旋转、速度、弧线高度决定决定是拉前冲、还是加转弧圈球。&&&
击完球后,最重要的就是动作和身体的还原,还原到准备姿式,以及身体的放松。做到上述三点,首先是你要练好步伐的移动,身体的还原和放松同样至关重要。对于发力和手法,如很多球友关心的手腕动作、手臂动作以及蹬腿转腰等,我认为,等到你有了良好的球感和判断力,感到打球有了从容不迫的感觉的时候,你的发力就自然而然会了。要记住:打球的时候,不能老想着你的动作是否正确,要知道来球的性质是千变万化的,你的每一次击球动作都会有差别,因此,一定要以来球的性质为目标,决定你的击球动作,以及你的球拍的前倾角度和球拍和球双方接触的部位。否则,容易走入动作误区。这是乒乓球技术的核心球理。一般来说, 多做走动中连续击球训练, 就可以一步步的感受以及掌握了。&&
接好侧跳发球,
首先是判断。判断清楚来球的旋转方向,
旋转强度以及轨迹落点,
其它的才可以说的上。&&&
就以正手侧身斜线左侧旋为例:
这样的发球,
就是传统高抛发球,
球的旋转特点,
是左侧旋为主带有比较强的顺旋以及一定的上/下旋。侧跳的原因, 是球带强顺旋。&&&
对手发这种球的特征,
是球拍明显斜向磨炼球的下部偏底部。根据磨擦的方向以及发力(这需要一定的经验了), 我们就可以在球到之前判断清来球的旋转轴、旋转方向、旋转强度。同时,
也可以估算出球是否侧跳以及跳的方向了。在球到面前以前, 自己就可以根据判断提前准备, 移动脚步,
走到合适的位置。&&&
只要球的轨迹判断好,
就可以下旋拉/搓, 上旋推/打接了。&&&
左手球员发球,
情况基本一样,
只不过旋转方向刚好相反。&&&
这样的发球, 易于出台, 右手球员最好的回接方式, 向右前方上步, 用拉回接在小三角边线出台的球。如果是台内球, 多数是带下旋,
可以搓、摆回接;
如果是台内带上旋,
球速定慢(快了会出台), 上前挑打就可以了。
侧跳球接不好的原因,
对于业余球友来说,
是没有事先准备,
步法没有及时移动, 球跳了, 用手够(有时甚至够不上)去回接,
难免吃转了。所以,
步法移动, 对好来球的轨迹, 是关键。&&&
是来源自判断。首先是判断出球的落点是否在反手,
其次是落点的长短,
具体位置。对方的球刚离开球拍,
来球的轨迹就固定了,
这时侧身, 比较好。
反应快、判断好的朋友,
对方的球刚离开球拍,
可以起动进行侧身了。反应慢,
可能球到台反弹起来,
才搅的清楚, 起动就慢了, 侧身就比较吃力了。&&&
另一方面, 下盘的反应, 也很重要, 判断出来球的落点、轨迹, 就要决定用什么步法侧身, 走到什么地方才比较好发力, 同时,
脚步要跟随意念走出合适的步法来。
预判对于好手来说,
才可以实现。预判,
是通过对手挥拍的方向,
球和球拍的相对空间位置,
在对手的球拍击球前大约计算出对手的击球时间,
击球方向。打球的经验比较丰富,
基本功过硬, 才易于有效"预判"。事实上,
预判也是判断能力的一种,
是根据对手的动态来分析、计算对方的击球线路的。&&&
一般球友, "预判"往往带有猜测的成分, 通常会是根据对手的习惯球路, 在对方出手之前提早起动, 有"偷步"的情况。如果对手控球能力好, 可以在击球的剎那间改变方向,
"偷步"就易给抓住了。&&&
水平高的球员, 线路灵活, 可以通过假动作、时间差等技巧, 影响对手的预判。 晃接发球, 就是一种可以有效干扰对手"预判"的技术了。&&&&
乒乓球技术,
有很多细致的技巧。拉弧圈的发力、如何制造强旋转、如何精确控制球的落点、弧线、如果快速并准确的判断来球的性质等等。也都是技巧性的东西。&&&
理论、经验只能指出大的方向。具体应用,
还得依靠个人的体会,
感觉。这些感觉,
是需要用时间, 通过练习, 一点一水口滴的去积累的。系统的练习, 可以加速积累的过程。
&&&&体校的小朋友, 对于这些, 如果你去问他们, 大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但是要他们去打球, 却可以运用自如。他们可能不太懂原理, 但是在训练中硬是把感觉培养出来了。&&&
这些技巧、感觉,
就好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
只有花时间去练, 才成, 练的方法合理(参加训练班、找教练等等), 培养会比较快。但是, 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练啊。
在找点、加速挥拍、先练稳准、后练发力的方向是十分正确的; 说的很好。
先松后紧、先慢后快,
而且快与慢的节奏刚好可以对应上来球,
那就是技巧的精粹了。
练动作不难,
练发力也不很难,
难就难在发力的时机、节奏刚好对的准球。
横拍反手发力,
左脚稍前是合理的。单用反手不难,
但是在实战中,
就要求正反手给合运用,
正反手转换时,
脚位就要通过步法调整好。应用的步法,
以单步、跨步、小跳步为主,
是根据对方的回球而定。&&&
步法的好与不好,
主要在于能不能准确根据来球判断、及时起动并且使用合适的步法, 而不是在于脚步是否走的快。&&&
多练两面摆速,
是培养正反手转换能力的有效方法。正反手转换熟练了, 对来球的感觉培养出来了, 就会知道什么球, 自己来的及发力, 什么球要过度,
什么球甚至要扑救。&&&
蹬左腿、转腰、挺小肚是关键也是力量的主要来源,
大臂、前臂、手腕,
是引导以及辅助由下而上的力量击向来球的。&&&
根据来球的长短和方向,决定重心的移动方向。每次击完球后,要恢复到准备姿式,准备下一板击球。&&&
找准舒服的击球点,说明你击球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来自于在球拍触球瞬间球拍的前倾角度、球拍触球的部位(球中上部、中部、中下部)、球触球拍的位置(拍头、拍的中部、拍边等)。这个要根据来球的旋转、速度、弧线高度决定决定是拉前冲、还是加转弧圈球。击完球后,最重要的就是动作和身体的还原,还原到准备姿式,以及身体的放松。&&&
做到上述三点,首先是你要练好步伐的移动,身体的还原和放松同样至关重要。对于发力和手法,如很多球友关心的手腕动作、手臂动作以及蹬腿转腰等,我认为,等到你有了良好的球感和判断力,感到打球有了从容不迫的感觉的时候,你的发力就自然而然会了。要记住:打球的时候,不能老想着你的动作是否正确,要知道来球的性质是千变万化的,你的每一次击球动作都会有差别,因此,一定要以来球的性质为目标,决定你的击球动作,以及你的球拍的前倾角度和球拍和球双方接触的部位。否则,容易走入动作误区。
这是乒乓球技术的核心球理。一般来说,
多做走动中连续击球训练,
就可以一步步的感受以及掌握了。
正反手转换,
如果只是球拍还完,
很易会出现"以手够球"的问题。还完, 我们是讲求重心还完的。&&&
横拍以及直拍两面拉,
左右转换的难题,
是在于正手击球时,
要左脚稍前; 反手击球时, 双脚大约齐平甚至右脚稍前。主要的练习课题, 是在于判断出对手的出球方向之后, 脚步要有意识以及反应去调整。一左一右的练习, 是左右转换的基础, 目的是在比较简单、规律的练习中, 令脚上有步法调整的练习, 培养重心转换的意识以及掌握正、反手击球时的不同脚步位置。基础打好, 再练不定点, 才不会出现以手够球、先出手、后出脚的问题。&&&
当左右不定点摆速练的很熟练的时候,
对攻球速比较快的时候,
球拍基本上不怎么还完的。在击完一球之后,
球拍到了高点时,
也就要判断对方下一球的回球路线。判断的同时,
脚上调好重心, 手臂放松, 就可以了。在进行快速近台摆速相持时, 是不必把球拍刻意回收到中心点的, 因为还完动作, 是要结合到下一球的引拍上面。由于我们引拍, 是用身体重心引拍而不是用手引拍, 所以,
下一球的引拍,
基本上是差不多由挥拍顶点直接经由身体重心带动向左或右引拍的。&&&
要形成这样的反应,
是不可以一步到位的,
要先用慢球练左右定点,
再练左右不定点,
培养好脚步以及重心的移动能力以及令到脚步可以根据判断来球方向以条件反应的方式进行移动, 以重心的转移带动手臂引拍, 才可以说的上搅好正反手转换。
底线两大角球,
是专门欺负脚步不快、手感不很好的业余球友的。
网友们说的拉、打、劈长 (底线长球不能摆短的), 都是有效的回击方式, 但是你的基本功一定要练一练, 才可以用的上。水平不到, 确实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
转不转球看不清,
是没法接好的,
真的判断不了, 只好赌一把, 当是下旋或不转去接, 还有一半机会接好。千万不要似搓非搓、似推非推, 这样的话, 下旋下网、不转冒高, 就照单全收了。
[练功篇之一]
一个动力定形的形成&&&
很多业余爱好者,
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就是对于某一项技术,
很多时看了人家(尤其是高手名家)的动作,
听了人家的心得,
似乎简单容易,
但是自己用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总是找不出自己的感觉来,
因为我们眼中只看到、耳中听到的是人家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锻炼才领会出来的动作和心得, 却看不到,
听不到他们在练习这项技术的过程曾经做过什么训练,
在训练之中在什么情况之下才领会这些心得啊。
这里, 就围绕"一个动力定形的形成"进行探讨, 希望可以把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与其它乒乓爱好者分享, 大家互相切搓, 共同提高。
我们就以正手的攻球、拉球为例,
说一下究竟这一个最基本的技术动作是如何练出来的。
首先是基本的站位,
大家都知道是双脚开立,
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身体稍前倾。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由于每个人的身高臂长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就需要根据自己的体形去调节了。一般来说,
手肘的高度和网顶持平,
就会比较合理,
因为正手攻球的击球高度,
通常和网顶差不多。
开始的时候,
先练习以收前臂击球,
练习的方式是正手对攻,
发力不能大, 打慢球, 要点是以前臂的力量去击球, 以手腕调节控制好球的弧线、落点(对弧线的要求是球在网顶5至10cm的范围内飞越, 落点则要控制在大约一张A4纸的范围之内), 击球点要在身体的侧面而不是身体的前面。由于对练的双方都不发力, 所以比较容易可以打出多拍来回, 而且调整出比较规范的动作难道不大。基本上来说, 可以连续打上100个来回,
这一阶段的练习是初见成效了。
完成了第一阶段,
手腕以及前臂的运用基本上是协调了,
我们�%B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基本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