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兰性德论文答辩常见问题的相关问题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2011 届)
题 目: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
汉语言文学
诚 信 声 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授 权 声 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摘要 ……………………………………………………………………………………1
………………………………………………………………………………………2
一、纳兰性德早期爱情词…………………………………………………………………4
(一)与卢氏相识之前的作品 ………………………………………………………4
(二)与卢氏相识之后的作品 ………………………………………………………5
(三)小结 ……………………………………………………………………………7
二、纳兰性德晚期爱情词…………………………………………………………………7
(一)妻子卢氏去世后前三年的作品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开题报告――纳兰性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开题报告――纳兰性德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
【摘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文人。他立足于整条文学长河,尤其是明中叶至清初这段时期,写下了颇负盛名的作品和文论,体现了他在诗赋词等方面的文学主张。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清初以来的关于纳兰性德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本篇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一章大致介绍了纳兰性德生活的清初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成果,从容若政治理想的无法实现、对家庭的无比忧虑、爱情的不幸和对友人的同情等方面较为详尽地阐释了他悲情愁苦的性格,也解读了他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学养,这些为分析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奠定了相应的基础。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严格依照纳兰性德的言论,按照文学史的思路展开了比较详尽的研究。
第二章探讨了纳兰性德的诗学思想。第一节是“必宗诗三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阐述:立足于文学源头肯定“诗三百”,不满清初诗坛对韵脚的拘泥,敬重遵从“诗三百篇”的前辈,自身也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进行创作;第二节是“唐人有寄托”,写出了他对能传达深意和“不落议论”的唐诗的推崇;第三节是“别裁之而勿为所误”,主要是围绕《原诗》,阐述了他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观点;第四节是“诗乃心声”,围绕着反对模拟、反对“宗唐宗宋”、以“性情”否定“才”“隋”及重视生活经验等方面,清晰地表达了他主张以诗歌吐露心声的诗学观点。
第三章是以《赋论》为基础,从中梳理了纳兰性德的赋学思想。第一节是赋“出于三百篇”,从赋的起源和创作原则上探讨赋对“三百篇”的继承;第二节是肯定“赋家之心”,褒扬司马相如赋,认为赋是集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文体,为提高赋的文学史地位做出了贡献。
第四章讨论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第一节是“比兴此焉托”,立足于《填词》解决了词体卑微的问题,并以比兴手法来寄寓情感、深化意境;第二节是喜“花间”,主要写纳兰性德对含蓄蕴藉意境的喜欢与构建;第三节则主要从其言情、意象、语言等方面阐述容若写“真情实感"的词学主张;第四节写他对“瘦狂”的钟爱,“瘦”字词既符合他多病削弱的身体,更影射他棱角分明的内心和挺拔劲健的人格。
在结语处,笔者简略地总结了纳兰性德对清初及后世文坛的影响:不仅是词人,更是学者;不仅属于满族,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I207.23【目录】:
中文摘要6-7Abstract7-10前言10-12第一章 纳兰性德生平和创作概况12-17第二章 诗学思想17-30 第一节 “必宗三百篇”17-20 第二节 “唐人有寄托”20-23 第三节 “别裁之而勿为所误”23-26 第四节 “诗乃心声”26-30第三章 赋学思想30-34 第一节 赋“出于三百篇”30-32 第二节 肯定“赋家之心”32-34第四章 词学思想34-46 第一节 “比兴此焉托”34-37 第二节 喜“花间”37-40 第三节 写“真情实感”40-44 第四节 喜“瘦狂”44-46结语46-47参考文献47-50致谢50-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陈子彬;[J];承德师专学报;1985年04期
郭明辉;[J];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白鹤龄;[J];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刘甫田;[J];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陈桂娟;;[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张小芹;汤云娟;;[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陈水云;[J];渤海学刊;1998年01期
龚维英;[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马骥;;[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厚实;郭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杜丽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宋金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张晓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薛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王开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刘贵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王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张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胡传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莫先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周中明;;[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卢佑诚;;[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周中明;;[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游来林;;[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黄萍;;[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刘刚;;[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彭国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张宏邦;赵华朋;;[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述尧;;[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培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卢玉卿;[D];南开大学;2010年
任红敏;[D];南开大学;2010年
符继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肖曼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宋金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邵鸿雁;[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明华;[D];吉林大学;2011年
漆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文志;[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张建敏;[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楠;[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韩雨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龚莹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徐一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郭丽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邓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茹辉;[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朱浩磊;[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勇文;吴小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陶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陈水云;[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牛海蓉;;[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2期
张涛;杨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龚维英;[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邓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王澈;[J];历史档案;1995年03期
王澈;[J];历史档案;2001年01期
禹克坤;;[J];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阎崇年;;[J];前线;1984年06期
姚崇实;[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5年04期
陈子彬;[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6年04期
张一民;;[J];文献;1987年02期
张一民;[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别廷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李晓明,王喜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董仲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刘德鸿;[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胥洪泉;[J];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秉戍;;[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张佳生;;[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刘刚;;[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李鄂荣;;[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赵建新;;[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郝兆矩;;[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吴长庚;;[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李景华;;[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李平;;[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毕光明;;[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应志;[N];西部时报;2011年
张本瀛;[N];中国档案报;2006年
黄涌;[N];阿坝日报;2006年
王伟瀛;[N];四平日报;2006年
圆融;[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两当县香泉中学教师;[N];陇南日报;2010年
张宗刚;[N];太原日报;2007年
咏慷;[N];人民日报;2004年
李洋 实习生
李瀛;[N];北京日报;2010年
徐晋如;[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包秀艳;[D];辽宁大学;2011年
白静;[D];北京大学;2011年
常为群;[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高娟;[D];山东大学;2005年
魏宏远;[D];复旦大学;2008年
韩宏韬;[D];山东大学;2007年
谭少茹;[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联;[D];辽宁大学;2007年
王珏;[D];辽宁大学;2007年
焦印亭;[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双;[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杨海立;[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周舒浩;[D];青岛大学;2010年
冯曦缘;[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赵丽敏;[D];中南大学;2013年
罗艳;[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刘萱;[D];黑龙江大学;2004年
吕菲;[D];安徽大学;2005年
董娜;[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朱丹;[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关于写纳兰性德的两千字论文_百度作业帮
关于写纳兰性德的两千字论文
关于写纳兰性德的两千字论文
论纳兰性德诗词意象体系“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著名学人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即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①
纳兰性德研究无疑是清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从意象学角度来研究纳兰性德的专文甚少,且都不成系统.本文写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想借助意象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纳兰性德诗词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解读,从而在拓展纳兰性德作品的研究视野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论者将依袁行霈先生的意象分类法来考察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
一、纳兰性德诗词中的自然意象
(一)自然景观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中,“日”意象(包括与“日”意象相关的意象)用得比较多.如: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菩萨蛮》 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纳兰性德诗词的“日”意象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日”意象所占的比重特别大.笔者初步统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夕阳”共计90处,“斜阳”19 处,“薄暮、日暮”40处,“黄昏”16处.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与他长年扈从皇帝巡游并曾两次觇索伦于塞上奔波的心态有关.他对扈从生活极端的不满与排斥,他对生命消逝速度之快,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似乎都产生在落日黄昏这个时段,与落日这一意象所发散的传统的生命感受是一致的,落日黄昏意象其实是纳兰性德矛盾痛苦心理的一种表现.
纳兰性德诗词中,月亮意象用得特别多,一共有241处.月意象中,纳兰性德又特别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残月”用到24处,“寒月”11处,“凉月”8处,“冷月”12处.
纳兰的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他笔下的“月”意象,有写相思的: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有用“月”意象来感叹岁月的流逝的: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
更多的是,他直接用“月”抒发悼亡之情: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
纳兰性德是以“水”写愁的高手,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水”意象共有170处.而“雨”意象又在“水”意象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共有107处写到“雨”.“雨”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愁情感的一个载体.如: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在词的起篇,便借“雨水”意象构建悲凉、凄冷的氛围,从而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4、风、烟、霜意象
这些意象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纳兰性德诗词中,这类意象也非常之多.纳兰诗词中,“风”意象261处,“风”意象中,比较典型的又有“西风、秋风、朔风”等.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烟”,袅袅娜娜,同风有着相似的属性,纳兰诗词写“烟”104处,其中,“轻烟、柳烟、烟波、烟丝”等用得比较多.如:
浣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浅黛,月茫茫. ——《遐方怨》
“霜”,深秋季节的特有景象,古人常用这个意象来象征苍凉、凄冷.纳兰性德诗词中,“霜”出现46处,常与“薄、冰、严、寒”等组合,构成“薄霜、冰霜、霜寒、严霜”等意象.如: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采桑子》
(二)植物意象
纳兰性德是一个十分柔弱、格外敏感的诗人,在他的眼中,杨柳、落花、芭蕉等,莫不是有性情的生物,也是他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最好对象.
1、杨柳意象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纳兰性德诗词中,“杨柳”意象71处.如:
初日澹杨柳,对之何所言?东风几千里,吹入十二门.——《拟古四十首》
2、落花(落红、残红)意象
落花意象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纳兰性德诗词中,“花”意象用得很多,而在“花”意象中,“落花”意象又占有极大的比例.如: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如梦令》
3、松、竹、梅、菊意象
这一类的意象多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纳兰性德诗词中,写“松”、“竹”、“梅”、“菊”各有31、34、25、8处.写松的如:
王孙伤岁暮,志士励穷节.劲莛矗惊飚,贞松翠霜雪. ——《卢子谅时兴》
写竹的如:
竹生本孤高,倏然自植立.——《拟古四十首之十八》
写菊的如: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清平乐》
相将绿酒浮萸菊,莫向黄云听鼓鼙. ——《即日又赋》
(三)动物意象
1、鸦、猿、蝉意象
这类意象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纳兰性德诗词中,鸦意象25处、猿意象9处、蝉意象12处.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清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梦江南》
江声送客帆,巫峡望巉岩.秋夜猿啼树,霜朝鹤唳岩.——《巫山高》“猿啼树”“鹤唳岩”虽是写巫山之景,同时也是抒发作者心中之情.
2、鸿、雁、鱼意象
此类意象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纳兰性德诗词中,写鸿雁76处.纳兰词中的鸿雁多为孤鸿、孤雁等,负载着词人深重的忧虑与凄惶情怀.如: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浣溪沙.古北口》
鱼意象,也是借指书信,象征相思.纳兰性德诗词中21处写到“鱼书”.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重泉”即黄泉,“双鱼”即双鲤鱼,代指书信,此时纳兰性德妻子已亡三年,阴阳两隔,作者设想如果阴阳相通,可以书信来往,自己多么想知道,这些年爱妻还好吗,苦兮乐兮,与谁相依?二、纳兰性德诗词中的社会意象
(一)关山意象
“关山”意象常指军旅、路途遥远、家国之思等.纳兰性德人生中有两段重要的经历,就是觇索伦诸羌,因此,他写了很多边塞诗词,其中就有不少用到“关山”意象.
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卜算子——塞梦》
作者厌于扈从生涯,时时怀念妻子,虽身在塞外而心系家园,朝思暮想,千里万里,行尽关山到白狼(白狼河,辽宁一带),梦回家乡,见到爱妻,一声珍重,无限缠绵委婉,尽在其中.
(二)羌笛、胡笳意象
羌笛、胡笳都是古代西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十分凄切,常让征夫怆然泪下.纳兰性德边塞诗中,也有写到.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 ——《折杨柳》
这是很典型的闺怨之作,闺中女子望征夫,忽闻“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更勾起离愁别意.
(三)南浦、长亭意象
由于长期民族文化的浸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的专名,都含有惜别之意.纳兰诗词写“南浦”、“长亭”意象的如: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三、纳兰性德诗词中的人类自身意象
(一)白发意象
发为血之余,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并且随着岁月的流变,“朝如青丝暮如雪 ”,所以,“白发”意象又包含着历代文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生命无常的无尽忧愁和哀叹.白发意象(包括鹤发、青丝、花发、鬓丝、华发等)在纳兰性德诗词中共出现16处.例如: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沁园春——悼亡》
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注曰:“料短发,朝来定有霜,正是作者伤心的自白.”③
(二)断肠意象
在人体器官中,肠子的特点是细长、盘旋、曲折、阴柔、中空的,最能表现忧情悲绪.纳兰性德是“古之伤心人”之一,写过不少的这类诗句.如: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沁园春——悼亡》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虞美人》
四、纳兰性德诗词中人的创造物意象
(一)舟船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中,舟船类意象颇多,总体来说,有以下类型:
一是借舟船表漂泊之意.茫茫江海之中,舟船十分渺小,人置身于社会,有如舟船置身于水中,漂泊不定,心无所系.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南乡子》
二是借舟船表离情.纳兰性德舟船意象诗词中,以写离愁别绪的最多.多愁善感的诗人面对别离,千般伤心,万般无奈.
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二)灯(孤灯、残灯、灯花、烛)意象
“灯”在纳兰词中也是惯用的意象,三百多首词作中用了不下50次,从这频频出现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菩萨蛮》
夜不能寐的缈缈思绪,通过夜色中飘摇跳荡的灯火,连接着天涯路和小轩窗,连接着虚幻的天上和痛苦的人间,表现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幽怨.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
回廊这个相思地,让词人回想起一次灯下的约会,因担心被人看见,背过了灯光,无奈还有月光,只好藏身于花阴之下,一晃十年过去,但此情此景却日日萦绕,难以忘怀.
(三)廊(回廊、长廊)意象
回廊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相思、恋情,纳兰性德诗词中,有不少的爱情篇章,都写到过回廊.如: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虞美人》
词中“回廊”,是一处词人与所爱之人曾有过恋情的地方,然而,那段恋情却已逝去了十年之久,另外还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减字木兰花》“……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摄人心魂的一瞬,“回廊”成了词人萦怀终生、咏叹不已的圣地.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4页.
[2]刘熙载:《词概》,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3]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56页.这个也是哦、、、、http://www.studa.net/wenhuayanjiu/62870.html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普通论文答辩安排 -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普通论文答辩安排 -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时间:日上午8:00开始提示:请老师与同学自下拉查看自己的分组名单(有部分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同学名单在最后两组)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吴华玲女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刘凤泉林茵陈培浩文701秘书:温立红2
卢燕璇女社会问题电影的当代价值——许鞍华天水围二重奏的启示3
郑重男从窗框到画框——从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到电影《布拉格之恋》4
杨晓仪女宗教碑下的芳魂——从天主教的角度浅析玛格丽特的悲剧成因5
郑佳斐女母性光芒下的奴性命运——试论张贤亮小说中女性的命运悲剧6
孙玉花女从读者接受美学角度试论张悦然取得成功的原因7
陈宇华女《西厢记》第五本得失论8
林少洁女丢失灵魂的异域风情剧----浅谈《追风筝的人》的改编9
许顺进男普宁闽、客方言地理分布调查报告10 (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 谢利琴女《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故事文化溯源11
林璇女以教师为备课主体-试探“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12
林冰女由陆机的《文赋》论写作方法13
朱文纯女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14
林曰银女多米同性恋倾向的一种解读15
谢永良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改编技巧探析 16
黄少遂女逃不出落凤的宿命——论姜维形象的悲剧色彩17
吴丽琳女蘩漪新论18
杨坤锋男鲁迅小说叙事视角研究19
廖静冰女《边城》与《受戒》语言艺术特色异同管窥20
陈向梨女个性决定命运——浅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性格悲剧21
林琳女对《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22
叶泽鑫男论红娘在《西厢记》的角色地位23
陈园月女课(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教学初探24
蔡冬燕女语文问题教学中的教与学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林钟成男汉乐府爱情诗论仲崇山罗朝蓉洪晓文703秘书:蒋正和2
凌云男试论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3
吴涵佳女诗文创作之“顿悟见性”——惠能《坛经》思想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4
佘佩旋女《青春之歌》中人物形象塑造与创作心理探析5
李晓彦女阿Q形象新论6
唐静君女侠客悲歌——浅论秋瑾词7
叶晓绮女论《色戒》小说和电影版的异同8
郭植钧男《王小波语言的另类幽默》9
谢燕洁女复仇天使--浅析《基督山伯爵》中的邓蒂斯10
陈志深男从中国古代小说三个母题的演变探究其发展趋势11
周少莹女试析《(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伊甸园》的双性爱情观12
王佳慧女浅析《青春之歌》中的男性形象13
淑婷女基督信仰对莎士比亚的影响14
谭玉洁女《论语&十则&》注释商榷15
章秋璇女铿锵玫瑰与泣血玫瑰——造成简爱与安娜卡列宁娜不同命运的性格比较16
谢秀秀女白朴杂剧婚恋观透视17
周斌男《灿烂千阳》的文学文本分析18
杨圭霞女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19
李苹女浅析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20
周燕香女浅论阮籍、嵇康的悲剧人生21
肖佳华女浅析《湘行散记》的艺术特色22
张淳女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23
陈慕纯女孙悟空的义的探究24
黄晓玲女浅析池莉与方方创作的不同特色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辩老师答辩教室1
庄文双女成功的特质郑群辉唐越许晓云文704秘书:黄美娴2
郑冰容女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浅析陶渊明诗歌的生活境界3
刘绮女浅析中外酒类广告词中蕴含的民族文化4
李丹女潮汕方言中韵母音e、u的分布5
永锥男高中文言文注释商榷6
黄俊强男人性的追寻—感悟巴金《随想录》7
丁烨女解读韩少功寻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8
张琼女浅谈老子的养心之道9
郑畅荣男《现代汉字构字法》10
李丽绵女老子生命思想的当代启示11
王嘉女余华小说创作中苦难主题的嬗变12
柳丹丽女《傲慢与偏见》中婚姻和经济关系13
翁颖琳女从小说到电影《情人》14
陈妙璇女张爱玲的婚恋观15
汤友益男(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论宋传奇的俗化倾向16
纪虹妹女一曲愤懑与挣扎的生命悲歌——重读莎菲17
林敏琼女心灵的释放——解读《长袜子皮皮》中皮皮的形象18
翁恩惠女浅析苔丝形象对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启示19
吴薇女现实的悲剧——浅析路遥的人生20
林凯雪女《聊斋志异》在题材上对前人本事的继承与超越——以部分篇目为例21
谢桂萍女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研究22
黄少梅女论吕后悲剧的根源23
纪镁铧女“语言有效教学”研究24
周纯丽女浅析周作人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万晓茜女《乱世佳人》的永恒魅力张福清周琼林雪文705秘书:杨永强2
李伟华女肠断心碎泪成冰——浅谈石评梅散文风格3
(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林文静女浅析简爱的自我意识4
陈良曹男从《世说新语》管窥魏晋人的审美理想5
刘丽青女试谈海明威文学作品的生命意蕴——揭示死亡主题6
黄燕玲女论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创新7
叶喜玲女潮剧《苏六娘》和潮州歌册及民间传说的比较——民间传说以揭阳市炮台镇雷浦村以例8
邓映冬女《左传》淫妇形象探微9
王春晖女解析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生命意识10
黄跃纯女海峡那边的呼唤――浅论台湾诗人笔下的乡愁11
叶奕涵女神圣与丑恶的结合体——《你是一条河》中的辣辣形象浅析12
房仲社男论余华小说创作与存在主义13
郑灵芝女“家”与“寒夜”意象群的比较分析14
周曼虹女《左传》与《国策》的“行人辞令”比较研究15
陈洁曼女试析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16 (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40 黄贤冲男试析《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17
周泽华女论刘勰“风骨”之美学意蕴18
倪桂芬女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方法19
杨润清女论《诗经》之婚恋诗20
夏莉娜女潮绣的三层审美意蕴21
张金妙女从死亡角度透析爱与恨——论毛姆作品中的死亡意识22
廖晓纯女蒲松龄科举心态探析23
卢秋丽女师生关系与“独立教育”理念的渗透24
林乐臻女倾听晚唐无奈的叹息——浅论“小李杜”咏史诗的异同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黄秋英女简爱与安娜卡列尼娜结局的比较2
孙洪娟女从《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小说的苦难意识冯丽军曹亚明肖细白文706秘书:林锦玲3
江何芳女浅析尤三姐形象所折射的魏晋士(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人胸襟4
徐婷女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构建高中作文评改新机制5
陈琳琳女关汉卿喜剧中的女性人物塑造论析6
黄勇琴女倾听生命内部的呼唤——从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7
林琼如女简爱回归的双重需要——对《简爱》结局的新解读8
李丽女王昌龄七绝之审美特质及其创作手法9
林佳玲女从《追风筝的人》透视文学对人性的探讨10
黄华女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11
苏娟女浅析《妻妾成群》的艺术特色12
郑蓓蓓女“围城困境”下的“围城心境”——论方鸿渐被动与孤独的存在13
郑洪鸿男明传奇白兔记在地方戏曲的嬗变——明成化本与潮剧演出本之比较14
黄晓彬男语文教材插图教学价值及有效利用探究15
罗锐鸿男郑渊洁成人童话综述16 (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9 林琳女伯莎为什么会变成“疯女人”? ——从多角度探析伯莎变疯的原因17
黄闺花女网络流行语综述18
黄泽锦女一种特殊联绵词浅析19
柯志华女《苍凉与温情:探析张爱玲的散文世界》20
刘晓琼女变文对文形式及比较21
李施娜女试论《三言》中文人的科举心态22
王湘洁女茶花女与羊脂球人格及悲剧成因的比较23
黄秋红女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的政治启示24
许栒女试论毕飞宇《玉米》系列和《青衣》创作中的生命意识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蔡妙云女潮州方言陶瓷词汇研究2
叶海珠女论史铁生的精神救赎3
杨桂贤女浅谈张悦然《十爱》——带着死亡气息的爱4
钟雪娟女李清照文学成就探因刘(来源:淘豆网[/p-6038163.html])文菊许娇娜周纯梅文802秘书:陈晓纯5
郑凯华女“以水为幻”——试论海子诗歌中的水意象6
蔡碧佳女浅论车前子散文的江南情怀7
周皇婧女萧红作品中国民劣根性及其思考8
李银荣女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与经济的关系9
卢首君女《琵琶记》与《荆钗记》的比较10
陈敏丽女潮汕歌谣浅探——以流传于潮州凤塘的民间歌谣为例11
陈少宏女潮汕韵母音i、e的地理分布12
黄喜珊女试论李清照笔下的女性情怀13
许洁苹女《大唐西域记》的文学特色14
林晓航女“三言”中爱情婚姻体裁小说的喜剧艺术15
郑少娜女浮华中的卑贱与高贵__浅析茶花女与羊脂球的人格魅力16
易舒婷女西门庆与莫泊桑《俊友》中杜洛阿的人物形象比较17
温菲菲女生亦何欢,死又何哀——《家》中高觉新与《寒夜》的汪久宣之比较18
秦婷瑜女《乱世佳人》在女性读者中的永恒魅力——试从主人公斯佳丽的性格、爱情、婚姻三方面解析19
黄斐女中国大学生学习韩语的优势、难点及学习方法——以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韩语为例20
何敏凤女浅析凌淑华《花之寺》的创作主题21
谢龙女浅论王小波小说中女性与“性”22
陈小玲女评论《傲慢与偏见》中夏洛蒂卢卡斯23
刘吟香女浅谈“文内自注”在训诂实践中的运用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夏子民女孟、庄散文之异同2
吴楠女阿莫多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再现3
陈桂娜女浅析《小团圆》的佛学因素4
谢丽煊女穿越小说简论5
蔡燕敏女孙悟空形象分析6
庄丽如女试论金庸天龙八部中的面纱情结7
刘向程女《浅析王小波小说的性描写》肖玉华郑汉生李林浩文803秘书:郑碧霞8
赖雪英女生死同一——从史铁生散文中看其生存体悟9
黄楚涛女试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10
庄思哲女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生存困境11
蔡林环女探究音乐辅助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12
纪苗女浅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
张少苹女相似的结局不同的悲剧意味――《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比较14
黄沛贤女关汉卿喜剧中女性人物塑造论析15
陈银铃女百年身事算成空——试论罗隐与佛教的因缘16
蔡瑞虹女快餐文化影响下的作文教学17
吴晓玲女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浅谈《飘》中斯佳丽的形象18
何丽女“互文”浅析19
刘树凯女论诗经情诗20
李秋华女相似的故事情节,异样的现实画面——《哈姆雷特》与《狮子王》的比较21
田文霞女浅析“三言”“二拍”中的新型商人形象22
姚琼娜女论西周末年之政治抒情诗23
许晓冰女试论余华小说中的复仇意识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谢倩芬女精神乌托邦——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中的村庄意象巫称喜文405 邱姜女女“上善若水”——老子生命哲学意蕴浅析3
侯洁晓男略论杜牧咏史诗的艺术特征4
陈黛菲女浅谈中国古代神话的神仙化5
谢小妹女解读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玉秀的悲剧命运6
戴雯女一样的疯狂,不一样的喜剧感——《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喜剧性对比研究7
黄焕勉男浅谈李煜前期词的主要内容8
郑思勋男由宝黛爱情看现代爱情的理想模式9
孔准仪女简奥斯丁作品中的财产继承问题研究10
叶丹丹女潮汕丧葬习俗调查——以汕头市潮南区个案为例巫称喜罗小娟宋迪文804秘书:黄银璇11
陈红梅女浅谈传统妇女的悲剧命运——由《氓》与《美狄亚》的比较中引起的思考12
徐钟彩女王琦瑶与郭海藻的形象比较——《长恨歌》与《蜗居》的对比阅读13
陈泽奇男试析《红楼梦》中的贾芸形象14
胡雁琼女在生与死的夹缝中活着——福贵与圣地亚哥的比较分析15
黄如娥女李清照梅花词的审美观照16
伍晓蕾女再论兴宁客家话中特殊的程度副词17
王兰平女试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18
郑敏女多元化的红发姑娘——重读《绿山墙的安妮》19
丁佩桂女试论苏轼《减字木兰花》中的音乐描写及审美20
陈彩玲女浅析《青春之歌》中的女性形象21
杨素琴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探讨22
骆云丽女罗兰与宋江的“骑士精神”比较23
夏洁玲女从文化视角看《浮躁》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吴丽钏女身体写作的底线与高度周录祥童效杰单国华文805秘书:陈翠虹2
陈洁女由“陪着做一世牺牲”到“我可以爱”从《伤逝》看鲁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3
李海娟女流啭之韵,天籁之音——王维诗歌的音乐美浅析4
辛晓帆女走进茨威格的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小说家R的象征意蕴探究5
曾灵玲女艺术奇葩异度绽放——试从电视剧与文本艺术比较分析央视《京华烟云》的改编6
林佳佳女海子诗歌:生命悲歌的绝唱7
陈淳女试论鬼魂鸣冤母题的嬗变及文化思考8
汤巧儿女茶花女与羊脂球的人格比较9
陈晓娜女《家》和《寒夜》的比较10
洪苑婷女浅析电视剧《京华烟云》改编的得与失11
陈垣男从子路由“野人”到“君子”的转变看孔子的教学方法12
林晓春女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形象13
洪银燕女从《海滨故人》探究庐隐的女性意识周录祥童效杰单国华文805秘书:陈翠虹14
许小珂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探讨15
姚少华女解读《十七岁的单车》16
曾凯女全球语境下台湾的寓言——《海角七号》的主题分析17
李小华男潮州方言人称代词研究18
林思源男与神鬼有关的潮汕歇后语初探19
周晓填男浅论泰戈尔散文诗的语言特色20
陈梓超男悲剧根源于封建意识——浅谈鲁迅小说人物的悲剧意识和批判精神21
林冰娜女亦正亦邪深沉多情——试论白瑞德形象的矛盾统一22
林秀女试论金庸小说中的婢女形象23
郑细霞女论《琵琶记》的悲剧性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谢闺乔女浅谈陶渊明儒、释、道三家兼容的思想杨庙平吴美卿余海鹰文806秘书:王少冰2
黄敏玲女浅谈纳兰词的艺术手法3
黄秋丽女浅谈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特点4
黄刘璇女柳如是词《梦江南怀人》二十首初探5
黄晓女浅谈活动型作文教学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6
陈泽君女浅析李贺音乐诗的艺术特色7
吴玉莲女生活的疼痛-试析毕飞宇小说中的生命意识8
吴佳纯女试论都梁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大众审美接受9
林少洁女从韩剧的热播看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10
陈淑丽女纳兰性德恋情词与悼亡词的比较11
纪晓龙女试论李渔《十二楼》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12
郑婕玲女平凡的童年别样的成长--试论古田足日构建的儿童世界13
陈友廷男语文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14
陈自瑜女透过《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功名心理15
苏惜韩女浅谈王安忆“三恋”所受的影响16
杨媚女试析麦家谍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7
陈婷女浅析《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形象18
韩芳萍女从汉乐府民歌解读汉代女性的审美文化19
林泽华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情感教育研究20
余秀芬女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探究21
陈丹凤女试析《围城》方鸿渐人物形象22
许丹燕女浅析王褒《洞箫赋》的音乐和文学成就23
林喜双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艺术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陈冰君女禅韵人生回归本真——对《永不瞑目》的人性解读刘涛段平山张帆文808秘书:温淑君2
黄惠平女戴厚英与佛教3
林妍女浅论林格伦童话的叙事特色4
陆燕萍女从潮州歌谣看旧时女性的家庭地位5
张丽静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情感角度浅析李贺的诗歌6
高第男由消解走向寻找从重构转向歌颂--论余华小说“父亲”形象的嬗变7
黄洁兰女被女性救赎的男性——罗切斯特形象的再解读8
林少芳女彰显教学机智,构建魅力课堂——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机智9
陈毅波男从《和陶诗》中透析苏轼的生存之道10
谢燕銮女从关汉卿文人闺秀剧中的儒生形象看作家自恋情结11
陈嘉男&杜琪峰电影中主题叙述的变化&12
文芸女明清小说“妻凌夫”状态下家的展示及其现实意义13
李慧女身体写作的底线与高度14
陈泓女新版电视剧《京华烟云》改编的得与失15
管瑛女中国,我日夜凝望的方向——浅论张晓风散文创作中的乡愁母题16
章楚萍女从《珠玉词》看晏殊的生命悲剧意识17
潘婷婷女从《救风尘》看元代娼妓的婚姻之路18
林昭萍女体认反抗超越——浅谈鲁迅《野草》与虚无主义思想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普通论文答辩安排 -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xls
文档介绍:
普通论文答辩安排 -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时间:日上午8:00开始提示:请老师与同学自下拉查看自己的分组名单(有部分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同学名单在最后两组)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论文备选题目答辩老师答辩教室1
吴华玲女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刘凤泉林茵陈培...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兰性德 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