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014德国队世界杯名单获得了世界杯冠军请你用两个成语描述下德国球迷的心情

2014年巴西世界杯G组德国国家队简介与名单
关键字:&巴西世界杯德国队G组2014巴西世界杯头条
德国国家足球队是由德国足球总会创立,是欧洲历史最悠久战绩最辉煌的球队之一。德国曾三夺世界杯这世界最高荣耀的冠军先后七次闯入决赛,又曾三夺欧洲国家杯的冠军先后六次闯入决赛。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裂成东德和西德,直至1991年,两德统一后才以&德国&的身份参加国际比赛。1998年被英国足球杂志《世界足球》评选为&20世纪最佳球队&,1999年被法国《队报》评选为&20世纪欧洲最佳球队&。
欧洲足坛强队如林,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择一支欧洲队伍为王的话,那么德国队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三届世界杯冠军七进决赛以及三届欧洲杯冠军六进决赛的辉煌成就足以证明德国队的伟大。而德国球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足坛都属首屈一指,金球奖和金靴奖两大足坛顶级荣誉无论获奖数量还是得奖人数都为世界足球历史之最!源源不断的球星就是德国足球强大的保证。一直以来德国队凭借扎实的足球根基,先进的技战术打法,严明的战术纪律以及日耳曼人与生俱来钢铁般的意志在欧洲乃至世界赛场上取得了彪炳的战绩。而德国队大开大合又不失精细的球风,摧枯拉朽的攻势足球风格以及球员俊朗的外表在全世界吸引了一大批球迷得到&德国战车&的美誉。
主帅:勒夫
54岁的勒夫在球员时期名不见经传,虽然曾经4次代表德国U21国家队出战,但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德乙效力。1995年勒夫挂靴后成为斯图加特的助理教练,并在1996年成为球队主帅。2004年的夏天,德国足协宣布勒夫担任克林斯曼的助手。事实上勒夫和克林斯曼是教练学校的同学,克林斯曼上任前就向足协要求让勒夫担任助手。有消息称,勒夫虽然是助教,但他制定了德国队大部分的战术。2006年世界杯后勒夫成为了德国队的主帅,作为主帅他带队参加了3届大赛,球队每次都能够杀入四强,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1 诺伊尔(Manuel Neuer) 193cm
日出生,现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由于其名字的内在含义,他被称为&小新&,由于在拜仁以及德国国家队都是&绝对男一号&,他也被称为新卡恩。曼努埃尔-诺伊尔目前就是一个在德国足球圈门将位置上占据垄断地位的男人。出道于沙尔克04青训营的诺伊尔在为俱乐部效力近20年后转投拜仁,此后事业轨迹直线上升。诺伊尔外表斯文,球场上却不属于门线型门将,通常会冲出禁区化解本队险情,俨然一个戴手套的清道夫。
12 齐勒( Ron-Robert Zieler) 187cm
日出生,现效力于汉诺威96俱乐部。一些德迷的质疑声确实可以理解,因为罗伯特-齐勒能够入围德国队的世界杯大名单的确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要知道他可是力压&小狮王&特尔施特根以及&小莱曼&莱诺搭上了飞往巴西的班机。上赛季齐勒所效力的汉诺威96联赛中共失59球,不过问题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这个25岁的年轻人。与西班牙队的杰拉德-皮克一样,齐勒也有短暂的曼联学徒经历,当时还深受老爵爷弗格森的好评。这份特殊的经历使当时年纪轻轻的齐勒很早就被贴上了&少年老成&的标签。
22 魏登费勒(Roman Weidenfeller) 188cm
日出生,现效力于多特蒙德俱乐部。罗曼-魏登费勒目前是本届德国队23人大名单中,门将位置上的&长者&。虽然年龄最大,但直到2013年11月与英格兰的友谊赛中,魏登费勒才首次代表德国队出战。他首发并打满全场,而33岁的年龄也使他成为了德国国家队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完成首秀的守门员。魏登费勒自2002年以来一直效力于黄黑军团,是球会的老臣子。身高1米9的他一眼望去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私下也经常参与一系列慈善活动,颇有一颗公益之心。
2 格罗斯克罗伊茨(Kevin Grosskreutz) 186cm
日出生,现效力于多特蒙德俱乐部。由于其名字的内在含义,他通常被球迷称为&大十字&。与本次入选大名单的马尔科-罗伊斯相同,格罗斯克罗伊茨也在红白亚伦这家俱乐部效力过。&大十字&是土生土长的多特蒙德人,对于家乡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情感。格罗斯克罗伊茨能够胜任多达6个位置,13/14赛季欧冠联赛小组赛多特蒙德客场2:1击败阿森纳的比赛,莱万多夫斯基最后时刻的破门,便来自首次司职右边卫的&大十字&的助攻。向来我行我素、不加修饰的格罗斯克罗伊茨,在队中有点类似&刺头&的角色。
4 赫韦德斯(Benedikt Howedes) 187cm
日出生,现效力于沙尔克04俱乐部。虽然贝内迪克特-赫韦德斯入选了本次德国队出征巴西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但是这位沙尔克04队长出场的机会能有多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中卫位置上默特萨克、博阿滕以及胡梅尔斯竞争就已十分激烈,队长拉姆多半也还是会回到右边卫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司职中卫、右边卫的赫队只能扮演纯备胎的角色。
5&胡梅尔斯(Mats Hummels) 192cm
日出生,现效力于多特蒙德俱乐部。马茨-胡梅尔斯出道于拜仁慕尼黑青训营,在球队中司职中卫。为这支巴伐利亚豪门服务了近14个赛季后,最终北上加盟了克洛普的&大黄蜂军团&。自从正式加盟多特蒙德俱乐部后,胡梅尔斯共出场146次攻入14球。在球队获得前场任意球或是角球时,胡梅尔斯往往会利用身高的优势参与助攻。此外,胡梅尔斯还有一脚纵深球策动进攻的绝活。
15&杜尔姆(Erik Durm) 183cm
日出生,现效力于多特蒙德俱乐部。毫不夸张的说,杜尔姆能够入选本次出征巴西世界杯的大名单,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埃里克-杜尔姆上个赛季才开始在多特蒙德一线队崭露头角。由于队友施梅尔策的伤势及状态缘故,杜尔姆可以说是在俱乐部以及国家队层面两次PK掉了对手。在刚刚结束的赛季中,杜尔姆有过高光时刻同时也遭遇过极度低谷。不过自信正是这位小将的特点。能够司职多个位置的他也可以让勒夫在排兵布阵时多了很多种选择。
16&拉姆(Philipp Lahm) 170cm
日出生,现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绰号为&小松鼠&的菲利普-拉姆是拜仁和德国国家队的双料队长。海拔只有1米7的拉姆身形矫捷,体能充沛,可以在场上司职多个位置。被拜仁慕尼黑主帅瓜迪奥拉誉为执教过的&最聪明的球员&。通常在中后场出现的拉姆,可能被人们忽视了他的得分能力。不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拉姆的那脚惊世骇俗的远射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17&默特萨克(Per Mertesacker) 198cm
日出生,现效力于英超联赛阿森纳俱乐部。佩尔-默特萨克的海拔接近2米,司职中卫的他在球队的前场定位球战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转身过慢也是其被一直诟病的话题。空霸默特萨克在俱乐部以及国家队都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成为团队的良性沟通纽带。本届世界杯不出意外的话,他代表德国国家队的出场次数会顺利过百。
20&博阿滕(Jerome Boateng) 192cm
日出生,现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本届世界杯G小组的一大看点就是博阿滕兄弟的&手足相残&。目前效力于拜仁的杰罗姆-博阿滕是效力于沙尔克04俱乐部的凯文-普林斯-博阿滕的弟弟,哥俩一同出道于柏林赫塔俱乐部。与哥哥偏好进攻不同,身高1米92的杰罗姆主要职责是管理好自家禁区前的这一亩三分地。然而这位生活中总爱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斯文男在场上却有着一颗&勇敢的心&。比赛中杰罗姆-博阿滕参与助攻的场面比比皆是。这种万金油特性主教练勒夫尤其青睐。
3&金特尔(Matthias Ginter) 187cm
日出生,在刚刚结束的赛季效力于德甲联赛的弗赖堡俱乐部。司职中卫的金特尔是弗赖堡队防守端的定海神针。与大多数中卫普遍存在转身慢的现象不同,本身位置感极强的金特尔即使偶尔上前参与助攻,回追能力强的特质也决定他负责镇守的区域很少被对方利用。鲜为人知的是,金特尔早在青年队时期还踢过前锋。本次巴西世界杯,应该是他难得的一次感受大赛氛围的机会。
6&赫迪拉(Sami Khedira) 189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西甲联赛皇家马德里俱乐部。赫迪拉生在斯图加特,父亲是突尼斯人,母亲是德国人。在为著名的斯图加特俱乐部服务近15年后于2010年转投西甲联赛。身高达到1米89的赫迪拉中场覆盖面极广,大局观、统治力包括对抗能力均属上乘。即使在刚刚结束的赛季一直伤病不断,德国国家队主教练勒夫也明确表示会给这位之前连续参加两届大赛的中场预留一个位置。
7 施魏因施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 183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由于其名字的特殊含义,他被球迷亲切的称为&小猪&。在场上施魏因施泰格司职后腰,风格确实像一头小猪不断的捍卫着属于自己的底盘,将对手&拱&出危险区。但施魏因施泰格上赛季在拜仁慕尼黑状态时好时坏,伤病也始终&如影随形&,想要达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最佳后腰时的水准,难度颇大。
8&厄齐尔(Mesut &Ozil) 180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英超联赛的阿森纳俱乐部。具有土耳其血统的厄齐尔是德国足球近年来&移民政策&的优良产出代表。厄齐尔个人技术极其细腻,通常司职前腰的他往往在一场比赛中送出一脚致命传递,就会决定比赛的结果。从西班牙到英格兰,厄齐尔了解了不同的足球文化,但如何适应高强度的对抗,始终是厄齐尔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况且体能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位球队的前场指挥官。
13 穆勒(Thomas Muller) 186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托马斯-穆勒属于大场面球员,2010年南非世界杯以最佳射手的身份震惊世人。在场上托马斯-穆勒主要司职右边前卫,通过与队友小范围的配合从而逐渐靠近对方禁区制造杀机。当然善于头球、嗅觉灵敏的穆勒也可以担任中锋位置,这在如今的&无锋阵&中是一大优势。倘若老将克洛泽状态不佳或是有微恙在身,托马斯-穆勒当是勒夫优先考虑的替代者之一。
14 德拉克斯勒(Julian Draxler) 185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德甲的沙尔克04队。在如今的德甲赛场,拜仁与多特蒙德的&红黄决&是主旋律,而沙尔克04则是第三股不可忽视的势力。近年来&矿工&培养了许多青少年才俊,德拉克斯勒便是其一。年纪轻轻的朱利安-德拉克斯勒目前已为沙尔克04出场超过一百次。前场左路以及突前前腰位置是德拉克斯勒的最爱。小德结合球突破的能力极强,脚下步频快,球路匪夷所思。这种创意型球员可以使国家队的前场踢出更美丽的足球。
18 克罗斯(Toni Kroos) 182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如果说绿茵场上协作的11位队友如同一个交响乐团,那么托尼-克罗斯就好比是乐团的总指挥,优雅的掌控着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司职中前卫的托尼-克罗斯在拜仁慕尼黑获得前场任意球或是角球时,就会利用他精湛的脚法协助队友破门得分。但由于其过于文艺的球风,突破、拼抢、对抗等指标上,托尼-克罗斯还有待提升。
19 格策(Mario G&tze ) 176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马里奥-格策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培养出的一名极具可塑性的进攻狂人。在黄黑军团效力期间,己队前场左路是格策主要的活动区域。转会至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后,为了适应新帅瓜迪奥拉的&无锋阵&,格策通常扮演假九号的角色。比起在俱乐部层面的大红大紫,披上德国国家队战袍的格策还需拿出更优异的表现来搏得主教练勒夫的信任。
21 穆斯塔菲(Shkodran Mustafi) 184cm
日出生,在刚刚结束的赛季效力于意甲联赛的桑普多利亚队。可能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穆斯塔菲算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不仅在国内球迷圈中,德国媒体对于此人的了解程度同样有限。穆斯塔菲被人熟知是在桑普多利亚,为&水手&出场49次攻入一球。但实际上这位幸运的搭上前往巴西末班车的防守球员在2009年-2012年一直在英格兰的埃弗顿俱乐部打拼。穆斯塔菲的进球能力是其一大特点,在为德国U17-U20各级国家队出场中都有斩获。
23 克拉默( Christoph Kramer)189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德甲联赛的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名不见经传的后腰克里斯托弗-克拉默能够占据一个宝贵位置直飞巴西,必有其独到的拿手绝活。而&能跑&应该是最接近描述克拉默的一个单词。在德甲联赛中一场与不来梅队的比赛,克拉默竟然跑了13公里。而在接受采访时,小克也表示过自己的确属于跑不死的耐力型球员。正因此特点,他被德国媒体冠以&马拉松人&的称号。
9&许尔勒(&&Andre Schurrle)184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英超联赛的切尔西俱乐部。许尔勒出道于德甲美因茨俱乐部,当时与队友霍尔特比等人组成了前场攻击四人组。许尔勒可以担任中锋以及边锋,不惜力的奔跑与充沛的体能是他能在伦敦豪门立足的重要的资本。许尔勒在禁区外突施冷箭的远射能力,也常会令对方门将叫苦不迭。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出征巴西世界杯的德国队大名单中,安德烈-许尔勒拿到了象征主力射手的9号球衣。
10 波多尔斯基(Lukas Podolski) 180cm
日出生,目前效力于英超联赛的阿森纳俱乐部。卢卡斯-波多尔斯基是波兰裔的德国人,由于在科隆出道,他也被当地球迷亲切的称为&科隆王子&。波多尔斯基在2004年就参加了葡萄牙欧洲杯,当时他是队内年龄最小的一位。巴西世界杯已是他参加的第6届国际大赛。波多尔斯基主要在前场左路活动,左脚爆射是其招牌的射门方式。本届世界杯德国队若能闯进决赛且这位乐天派每场都有出场记录的话,那么他的国家队出场次数将会超过120次。
11 克洛泽 (Miroslav Klose) 1978-6-9&180cm
日出生,现效力于意甲联赛拉齐奥俱乐部。他是韩日世界杯上的&头球机器&与&空翻王子&,他在不莱梅效力时与克拉什尼奇的组合被称为&KK组合&,他就是被球迷亲切的称为&K神&,已经第四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米洛斯拉夫-克洛泽。本届巴西世界杯,为了积极贯彻&无锋阵&,德国国家队在锋线上只留了克洛泽一人。而这特殊的&待遇&也让这位出生在波兰的高产射手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巴西打破罗纳尔多保持的世界杯15球进球纪录。
来源:搜达足球
责任编辑:李楚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如何评价德国与阿根廷的 2014 年巴西世界杯决赛?
按投票排序
说明:本回答先发在 这个问题下,后受邀在本问题下再发一次(邀请者的理由是:经考证,本问题是最早发表的)。一答两发明显有灌水骗赞之嫌,但为了感谢我在知乎上受到的第一次邀请,我还是决定再发一次。希望今后知乎在避免重复问题上能做得更好。这是一场双方都值得最崇高敬意的比赛。两队的攻防策略和战术安排,都在发扬自己的优势同时尽可能限制对手上下足了功夫;两队球员体现出的战术执行力也十分高超,凝聚了非凡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赛前,德国在整体实力上占有更大的优势。防守上,德国与阿根廷的水平基本上是旗鼓相当(有悖于人们心中的印象,阿根廷在本届世界杯淘汰赛阶段的防守水平是世界顶尖的);进攻上,阿根廷虽然有梅西,但阿圭罗状态不佳,拉维奇和伊瓜因都是自己拿球主导进攻强于衔接、策应、牵扯,中场缺乏过渡和梳理的能力(又或者是实力有限攻守不能兼顾)。这导致他们难以打出流畅的整体配合,只能靠个人速度和盘带寻找机会,偏偏迪马利亚这个突破专家还因伤缺阵。反观德国,虽然没有梅西这个级别的巨星、没有很突出的突破手,但他们的中前场球员水平也不俗而且很平均,都非常善于跑位、传球和射门,有着很强的默契和团队意识,所以他们进攻的组织性是世界一流的。此外德国的阵容深度也胜阿根廷一筹,赫迪拉伤了克拉默顶上,克拉默伤了许尔勒顶上(中场位置随之大挪移),克洛泽跑不动了还有更灵巧的格策。除了实力优势,德国队半决赛轻松淘汰巴西,还能多休息一天,在体能储备上也远好于与荷兰苦战120分钟的阿根廷。他们甚至能得到大部分巴西本地球迷的支持——因为阿根廷和东道主是宿敌。上半场,基于对以上优劣势对比的清晰认知,德国采取了积极主动而不失稳健的攻防策略:以传切配合保持控球、创造进攻空间,以对持球人延阻、整体快速回防来应对阿根廷的突击;阿根廷则比半决赛更谨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防守而放弃了控球,有机会就用快速反击偷袭,不然就用防守跟德国耗着。开场时的双方阵型:1. 德国的进攻 VS 阿根廷的防守今天厄齐尔首发位置在左路。开场15分钟之内,他数次向中路和右路靠拢,结合拉姆的插上,令德国在右路进攻上取得了局部的人数优势,打开了空间。但阿根廷始终在中路腹地保持人数的优势和高度严密的站位,因此无论德国队在右路传中、回敲或者只是佯攻,都始终没能创造射门机会。克拉默受伤下场后许尔勒登场,厄齐尔换位到前腰,这时他向两边靠拢能造成的局部优势就变小了。德国转而更多地试图从中路渗透,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威胁。随着佩雷兹更多地回撤,阿根廷实际上变成了三后腰;梅西和伊瓜因被特许在防守时散步,于是拉维奇就肩负起了干扰德国队中后场组织的任务。与半决赛相比,阿根廷虽然在阵地防守上投入了更多兵力,阵型也保持得十分紧密,但在防守反击和定位球时的专注和协防意识上似乎有所下滑。上半场的最后10分钟,阿根廷试探着把阵型前压争取主动,马上就被德国利用反击形成了两次有威胁的射门;补时阶段德国开出角球,赫韦德斯又甩开防守抢到落点,可惜他的头球打在门柱上。阿根廷的犯规,大部分都是在德国队进攻尚处于试探和萌芽状态时发生的。这反映出阿根廷的防守非常富有侵略性,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破坏,不给德国从容组织进攻的机会。2. 阿根廷的进攻 VS 德国的防守阿根廷的反击思路十分明确,就是把速度贯彻到底。但他们对防守的重视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进攻:兵力投入不足,导致进攻缺乏整体组织性,推进时往往要靠个人突破,有机会传威胁球时接应点也很少;整体阵型靠后,进攻球员提速反击要冲刺很长一段距离,对体力消耗很大,尤其是还要兼顾防守的拉维奇和佩雷兹。另一方面,德国队虽然控球压上尝试进攻,但对阿根廷的反击还是足够警惕,整体回防速度很快。结果是,阿根廷虽然从右路几次撕破德国防线,但几乎都被德国的中路补防化解(其中一次梅西已经趟过了诺伊尔),唯一接应到位的一次又陷入越位陷阱;他们上半场最好的机会反而是德国自己送的大礼——克罗斯冒失的头球回传让伊瓜因形成了单刀,但后者居然浪费了这个黄金机会。这个机会来得很偶然、很突然,但在高手对决中能否利用好或者防范好偶然因素,很可能就是胜负的分野,也是对球员心理素质最大的考验。下半场,德国依然保持着上半场的策略;而阿根廷主教练萨贝拉则一反此前的谨慎,一开始就用阿圭罗换下了拉维奇,85分钟就用完了三个换人名额来保持中前场的活力,让全队更多地尝试进攻。个人事后诸葛亮的猜测,他有可能在赛前就已经布置了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先化解德国队的锋芒(此前两场淘汰赛德国都早早领先),然后再争取进球,留给德国队更少的反扑时间。考虑到球员们尤其是梅西的体能状况,拉锯的局面拖得越久对阿根廷越不利,所以他希望在90分钟内解决战斗。1. 阿根廷的进攻 VS 德国的防守下半场阿根廷的攻势多了不少。但受制于球员能力、体力和对德国反击的忌惮,中后场对进攻的支援仅限于零星的传中和直传,主要还是靠锋线尤其是梅西去攻坚。虽然受到无处不在的严密防守,但最终也只有梅西能够打开一点空间——一次大禁区左侧半单刀射门,一次右边勉强内切射门,两次都是偏出远角;还有两次吸引防守后的直塞,可惜锋线队友都没能接应上。除了在限制梅西上有瑕疵,德国队下半场的防守基本无可挑剔,因为梅西的队友们下半场的冲击力其实还不如上半场,他们只要保持专注按部就班就足以应付了。2. 德国的进攻 VS 阿根廷的防守由于下半场阿根廷阵型压得较前,他们的防线也终于开始松动,德国队得以更多地攻入禁区,克洛泽也终于抢到了一次传中落点。但虽然数次制造了阿根廷防线的混乱,德国队自己在利用机会上也做得不够好,两次禁区内停球过大,只比上半场多制造一次射门。最终两队在90分钟内也没能打破僵局,比赛进入加时。加时赛基本是下半场的延续。阿根廷依然没有放弃进攻,大概他们也不想和德国用点球的方式决胜负吧。随着体力和集中力的下降,两队的防守都开始露出更多破绽。率先发难的是德国,他们继上半场37分钟后又一次打穿了阿根廷的右路防守,而且是两个进攻球员面对五个防守球员制造了一次很有威胁的进攻,许尔勒的射门略显仓促而被罗梅罗扑出。阿根廷则在第97分钟获得了一次更好的得分机会,而且又是拜德国队失误所致:胡梅尔斯面对一个没什么威胁的传中居然漏顶,帕拉西奥停球突入禁区后单刀面对门将,他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射门或者盘过门将,但他竟然重蹈自己在半决赛加时阶段的覆辙,仓促吊射偏离了球门。在世界杯决赛的赛场上两次错过幸运女神和对手送上的良机,似乎已经反映出阿根廷在综合实力上离世界冠军的水平终究还有差距。果然,德国队6分钟之后就让他们浪费机会的行为受到了惩罚:一次本应无甚威胁的进攻,由于德米凯利斯跟防出现松懈而令90分钟才替换上场的格策有了独自面对门将的机会,后者冷静、自信、无情地向他们昭示了世界冠军应有的把握机会能力——连贯、干净、完美的一停一射,球越过罗梅罗的封堵落入远角网窝。此后阿根廷的奋力反扑,已无法逆转局面。最终,德国队捧得了大力神杯,成为了第一支在南美夺冠的欧洲球队。纵观全场,两队在战略和战术的制定和执行上都发挥了很高的水平,比赛过程和最终结果也体现了德国的强大和阿根廷的缺点——首先,德国的团队协作能力优势,使他们在兼顾防守的同时获得了更多场面上的主动,而阿根廷中前场进攻中缺乏整体性和组织性,使他们只能收缩防守,更多依靠个人能力制造机会,这是效率更低、对球员消耗更大的方式;其次,德国阵容厚度更充足、球员实力更平均、状态更好,使他们的换人游刃有余,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阿根廷替补上场球员的碌碌无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但也许是最重要的,在把握机会能力上的差距,使德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PS: 写给那些热衷于讨论比赛风格孰优孰劣的球迷们:德国不是赢在“下底传中”或者 "tiki-taka", 阿根廷也不是输在“防守反击”。决定胜负的不是比赛风格,而是双方战术体系的合理性、有机性、针对性和球员执行战术的能力。是球队的战术体系和球员能力的特点共同决定了他们的风格,而不是风格决定了这些特点。太关注表象,就会忽视了简单表象背后纷繁复杂、互相作用的各种细节和各种因素,忽视了事物更本质的客观规律。
7.16深度更新:1 更新部分语言措辞
2 增加球员数据直观化表格图片
3 增加接球成功分数统计
4文末新增四幅gephi截图,并通过直观对比表现出球员攻守属性。5 新增opta比赛传球热点图(包含阿根廷)--------------------------------------------------------------------------------------------------------------------------------------今天亲自逐帧翻看世界杯决赛,对德国队的所有传球数据做了十二个小时的汇总分析,以下是成果,望能有所帮助。声明:本数据全部为本人个人收集,不能做官方数据来对待。
另外诚心接受
的批评,我的数据分析做的很烂,基本没有经过过多的大脑思考,都是一些浅显的结论,没有专业大牛如
等前辈那么高的见解,这些数据只希望能加以利用。抱歉。统计视频:1080p、mkv格式、大小为15.52g的世界杯决赛视频,来自《BYRTV高清录制原创资源》统计传球成功次数:上半场243次
下半场205次
加时赛上半场129次
加时赛下半场58次
共计传球次数635次官方统计数据:傳球(成功傳球)745(641)傳球成功率86%来自致使统计有6次偏差的原因:由于是自己统计,虽花四个小时多次回放,逐帧统计,仍不免有些许成功传球未能计入其中电视转播过程中不时的回放或插入场外球迷观赛、巴西景色不可避免的对比赛统计造成困扰:如比赛46分钟伊瓜因的越位进球的回放便影响了德国门将1号诺伊尔数据的统计;又如比赛49分钟和51分钟先后两次插入夕阳映照下的基督救世像共计耗时43秒,亦影响了统计的输入。此次统计未将投掷界外手抛球定义为传球,故除门将以外的手抛球皆不计入统计。争议数据处理:针对裁判争议判罚:如比赛36分钟许尔勒的射门因裁判判罚厄齐尔越位在先,但实际许尔勒直接射门并不构成越位之说,但此处依据裁判判罚,故穆勒传给许尔勒的威胁球未入统计。针对未能辨识传球接球球员的情况:如第83分钟,德国快攻,为11号克洛泽传球的球员因比赛节奏太快多次回放仍不能辨识,最终选择了可能性最大的8号厄齐尔。定义关键或威胁传球:能形成直接射门机会的传球,此处传球定义必须传到接球运动员脚下。统计数据手稿:分析原始数据可得(个人浅薄分析):分析原始数据可得(个人浅薄分析):常规赛上半场多下半场38次传球成功次数,说明到了下半场体力问题凸显。加时赛上半场每分钟传球成功次数远高于常规赛阶段,可见在加时赛上半场德国队急于攻下对手。加时赛下半场19号格策进球前后成功传球次数差异明显,格策进球前加时赛下半场达到每分5.75次,而格策进球后锐减到每分1.34次,证明德国进球后的防守心态与阿根廷的大力逼抢攻势。将项目统计输入表格(每次成功传球权重计为1,威胁或关键传球权重计为3)此处贴出文字版:source
weight11 klose
20 Boateng
25 Hummels
7 Schweinsteiger 55 Hummels
4 Hoewedes
95 Hummels
20 Boateng
105 Hummels
95 Hummels
55 Hummels
25 Hummels
35 Hummels
35 Hummels
7 Schweinsteiger 168 Ozil
4 Hoewedes
9 Schurrle
20 Boateng
413 muller
313 muller
1113 muller
513 muller
7 Schweinsteiger 413 muller
1013 muller
213 muller
20 Boateng
113 muller
9 Schurrle
413 muller
4 Hoewedes
313 muller
34 Hoewedes
74 Hoewedes
144 Hoewedes
24 Hoewedes
24 Hoewedes
7 Schweinsteiger 44 Hoewedes
9 Schurrle
204 Hoewedes
14 Hoewedes
223 Kramer
20 Boateng
123 Kramer
523 Kramer
423 Kramer
123 Kramer
4 Hoewedes
17 Schweinsteiger 8 Ozil
107 Schweinsteiger 13 muller
57 Schweinsteiger 20 Boateng
97 Schweinsteiger 16 Lahm
107 Schweinsteiger 18 Kroos
167 Schweinsteiger 11 klose
27 Schweinsteiger 23 Kramer
77 Schweinsteiger 5 Hummels
87 Schweinsteiger 4 Hoewedes
47 Schweinsteiger 9 Schurrle
97 Schweinsteiger 1
37 Schweinsteiger 19 Goetze
7 Schweinsteiger
1318 Kroos
20 Boateng
4 Hoewedes
1518 Kroos
9 Schurrle
1818 Kroos
420 Boateng
1820 Boateng
420 Boateng
7 Schweinsteiger 1220 Boateng
720 Boateng
4 Hoewedes
120 Boateng
720 Boateng
520 Boateng
420 Boateng
120 Boateng
9 Schurrle
7 Schweinsteiger 1116 Lahm
20 Boateng
9 Schurrle
4 Hoewedes
7 Schweinsteiger 41
20 Boateng
4 Hoewedes
9 Schurrle
29 Schurrle
20 Boateng
39 Schurrle
179 Schurrle
119 Schurrle
59 Schurrle
39 Schurrle
4 Hoewedes
69 Schurrle
7 Schweinsteiger 39 Schurrle
69 Schurrle
219 Goetze
419 Goetze
1019 Goetze
719 Goetze
9 Schurrle
519 Goetze
20 Boateng
1根据以上部分信息统计继续制作一张表格,如图根据数据浅显分析:(根据上述两个表格可得无数数据,此处略陈几项)1. 成功传球的球员按分值排依次是87分的18号克罗斯、并列84分的7号施魏因斯泰格与16号拉姆、69分的8号厄齐尔、60分的20号博阿滕
由此可以看出:克罗斯和施魏因斯泰格作为后腰中场发动机作用明显,控制场
队长拉姆是重要进攻火力输出点。
厄齐尔在前腰、边锋位置上依然作用突出。
博阿滕的出现则让人意外,如此数据足以说明本场发挥抢眼。值得一提的是11号克洛泽的传球分值为11分,接球分为22分,上场90分钟;而替补克洛泽上场三十分钟的19号格策则贡献了25分成功传球与23分成功接球。由此可以看出克洛泽与格策球员属性的不同,虽本场踢同样的箭头位置,但克洛泽明显属于机会主义抢点高中锋,需要人喂球。而格策则是中场球员出身,本身善做球传球。格策替换克洛泽,德国阵形转变为无锋阵。2.
球员传球覆盖面排行依次是给12个人传过球的7号施魏因斯泰格、并列11个人的18号克罗斯与16号拉姆、并列10个人的20号博阿滕、13号穆勒、9号许尔勒。这个数据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此处重点强调31分钟才换上的9号许尔勒在传球覆盖面上数据突出,在传球上达56分,接球上达62分,场上表现活跃,存在感强,由他助攻格策破门也不难理解。3.
最喜欢传给谁球员排行:
11号克洛泽最喜欢传给13号穆勒。
5号胡梅尔斯最喜欢传给身旁的中卫20号博阿滕
8号厄齐尔最爱传给7号施魏因斯泰格,多达16分之多
13号穆勒最喜欢传给身后的16号队长拉姆
4号左后卫赫韦德斯最喜欢传给身前的9号左边锋许尔勒
7号施魏因斯泰格最偏爱身旁的18号克罗斯
18号克洛斯却把大部分传球献给了9号许尔勒
20号中卫博阿滕喜欢稳稳地将球送到右后卫16号拉姆脚下
16号拉姆却偏偏唯爱8号厄齐尔
1号门将诺伊尔拿球喜欢交给16号队长拉姆
9号许尔勒最愿意和18号克罗斯互动
........................列举一次德国队理想化后最常见的一次后场进攻组织:5号胡梅尔斯专注于防守,出球先交给同是中卫的20号博阿滕,而20号博阿滕向前递进传给16号拉姆。拉姆则负责向前突破,传给前腰8号厄齐尔来组织最后一击。而与16号拉姆右后卫位置相对应的4号左后卫赫韦德斯虽数据不如拉姆,却也积极推进,与左路的9号许尔勒构成一道走廊。当8号厄齐尔、9号许尔勒进攻受阻时,他们再将球回传给两个后腰7号施魏因斯泰格和18号克罗斯。出于直观显示数据的目的,将数据表通过gephi展示出来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以下为gephi截图(图形是按照阵形来放置的)(图形是按照阵形来放置的)图中,圆圈大小表示传球总分值高低
圆圈之间的箭头表示传球方向
圆圈之间连线及箭头的粗细表示传球给接球运动员的分值高低由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单单在传球数据上,各位球员的表现。通过gephi里线的粗细及箭头方向,还可以看出各位球员善攻还是爱守的属性。 举例:1.右后卫拉姆与左后卫赫韦德斯对比图:上图拉姆,下图赫韦德斯两图对比可以看出拉姆相比赫韦德斯传球数量更多,传球范围更广,传球更偏好传给前场队员,证明了拉姆的攻击属性和积极前插。2.中卫胡梅尔斯和中卫博阿滕对比图:上图博阿滕,下图胡梅尔斯上图博阿滕,下图胡梅尔斯两图对比可看出,博阿滕在中卫位置上传球活跃,攻击属性强。胡梅尔斯则安心防守,后场出球交给博阿滕。以上。------------------------------------------------------------------------------------------------------------------------------------
针对我为什么要自己做数据的原因,除了这是我个人选择兴趣外。(并且我认为并不是那么无趣) 我觉得知乎上的前辈已经提到过了:现今公众能拿到的数据远远无法展示比赛的全貌,只能粗略反映一些趋势性的东西(而且依然可能会误导)。足球不是单纯的回合制游戏,每个区域和全局的联系繁多而且影响因素繁多,这些东西需要有经验的眼睛来审视比赛反复推敲,解读比赛是思维量很大的脑力劳动。上边这段文字出自 的回答另外谢
指正,手机app上有一个软件叫做opta stats zone,可以查到多种比赛数据。(不过仍然不后悔手动录入数据)现在贴出在opta里边找到的比赛热点图:阿根廷失败,部分原因也败在了控球上。(关于高控球率的威力,巅峰期的巴萨已经展示过了,德国沿袭拜仁班底、战术亦打控球。一度场面狼狈如同赛季欧冠半决赛拜仁面对皇马,但阿根廷未能抓住机会,最终被换上格策后更纯粹的无锋控球阵击败)
换上来的阿奎罗和帕拉西奥是败笔中的败笔!
传奇射手克洛泽的最后一场世界杯,被替换下场时给了长镜头,从裁判到队友一个个轮流握手,然后与格策的握手尤其久。当时我就在想,这放武侠小说里就是传功镜头啊:“老夫将毕生功力都传予你,未来就交给你了!”然后格策就进球了。。。克洛泽4届世界杯16粒进球,直到将火炬传给未来的那一刻,德国终于登顶。只能说现实比小说更动人你们说这是不是在传功?你们说这是不是在传功?
之前一直期盼你再现马拉多纳上帝降临般的辉煌,我错了。.当焰火在驼背山脚下绽放时,我知道是你独自矗立山巅,承受苦难,拯救那个连国债都不能如期支付利息的祖国。.这一刻你不是球王,你的名字叫做耶稣。.记住桂冠怎样得来,让它永远存在!我们生得有光彩,死也要死得有光彩。
——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转自微博转自微博卡恩你看到了么!那年那个还要你安慰的小子,把奖杯带回来了。瞬间泪崩
1. 06年打阿根廷之前克林斯曼在更衣室里挥舞着拳头,激情豪迈的说:“阿根廷人把足球当做最好的玩具,那么给我抢走它!!”这次阿根廷把足球当成了战役而不是游戏,但赢的还是德国人。克洛泽的每一次加速,回做,争顶都在证明,出道晚、天资平、运气一般都是loser的借口,努力和自律总会给你下一次机会,世上的事,怕就怕认真。我爸中午喝大酒晚上玩QQ游戏现在起不来看球了难道能怪别人么。。摊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者说从阿迷角度来讲,这是人性VS科学的比赛是梅西这种不世出的个人天才,对抗德国队这种由理性、积淀、努力打造的完美之师。类似的故事,铁甲钢拳有,灌篮高手也有。小孩打架比发育,国家队比赛比的是球队捏合能力,乌拉圭、墨西哥、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个人牌面实力都不如欧洲强队,但是整体战术的合理,足球理念相似,风格统一,造就了这些很难战胜的所谓弱队。阿根廷和德国在这方面更是没得比,对勒夫的革命认同或不认同都不能否认,他们已经拥有了最近几年统治欧洲足坛的两种打法(海爷的拜仁和瓜的拜仁),并且还可相互切换,萨维利亚的换人只能说。。大哥你玩FM都是设固定阵容去度假的吧。梅西和内马尔在本届比赛的表现都证明了一点“教练我们没有成熟的打法设计啊”“有啊。”“我没看到啊。”“你当然看不到啊。”“我不懂啊教练。”“傻瓜,你当然看不到你自己啊。”“教练我书读得不多,你直说好不好?”“把球交给你,就是我们的战术啊。”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金球奖给了梅西吧。2. 萨维利亚完全是自己作的,继续上帕拉西奥和阿奎罗,两个人上了以后阿根廷继续进入后场被高压+前场断线风筝的模式。阿奎罗进攻失误继续多,水货小辫打丢了那个一推就有的机会。两个人防守时和梅西一起在前场溜达。进攻中完全看不出体力优势。120分钟的时候,阿根廷大脚开向前场,帕拉西奥在追不到的时候都不知道把球捡回来让诺伊尔快点开。大哥,上帝想给你奇迹,你也给点时间啊 哪怕上个中后卫去前场当支点都比他俩强。3. 加时赛本来局势是略偏阿根廷的,德国队的进攻速明显放缓,拉姆回防到位率下降,连续被打身后。以下是纯神棍局势的逆转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帕拉西奥那个莫名奇妙的处理,来源于马斯切拉诺连续两次放倒小猪、阿奎罗肘击却躲过红牌,来源于帕拉西奥前场毫无意义的拉拽拉姆。然后德国队就进球了。人品好奇妙。4. 德米简直是要坑死小马哥,防守不断得上抢过猛,后场处理球动不动就用挑传,反正我给你了你被高大的对方贴身丢球不是我的事。然后在113分钟,小马哥去封许尔勒的传中,德米丢掉了禁区里的格策。贴个身就没事了 摊手5. 梅西金球不算实至名归,但他永远是最独特的一个,那种一拿球自动起风身边防守都站不住位置的状态,卡卡只在06到08有,罗纳尔多2000年以前有,梅西从19岁一直有。但身边队友实在是太坑了,中场中路拿球的时候边路和后腰不知道接,右路梅西区域拿球的时候队友都闷头往禁区里插没人知道做个墙。作为被梅西搞了很多遍的米兰+皇马球迷,我一直觉得,只有当他有一天不再那么无敌变态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原来他曾经到过那么可怕的高度。6. 德国太全面了,拉姆是突破和传中效率最高的右边锋,博阿滕和诺伊尔的控球都比阿奎罗和帕拉西奥强。厄齐尔和穆勒的处理除了合理还是合理,总是把球给位置更好的队友,克罗斯浪费了两个,克洛泽和赫韦德斯各浪费了一个。7. 决赛居然用了意大利裁判,阿根廷50%以上都是意大利裔啊。这也算是阿根廷替意大利跟德国还债了,坑你们这么多年,真对不起。。8. 捧杯时候贺玮的贯口好棒。9. 转播完切回现场画面一看刘语熙穿了阿根廷队服才知道。。原来是她绝杀了阿根廷。10. . 决赛之前北京所有的广告都是“快来竞猜赢大钱!错过等四年!”我们最爱的运动始终是熬夜坐在桌子前抽烟喝酒吃瓜子赢钱或是输钱,不管什么方式。11. 最后贴一张图你以为喜欢德国的都是大胸无脑妹子吗,人家都这么拼了。。苦情惯了的阿迷,算了也就算了。生活就是这样,真金白银,你打不过的。祝贺德意志。
阿根廷的二流防线拥有一流表现,最后格策的那一脚,他们真是累了。几秒的疏忽,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真的也浪费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伊瓜因接梅西的那脚,很可惜,有点运气也不好。梅西还有一球擦着立柱出去了。诶。阿根廷整体实力确实不如德国,但绝对已经对得起自己身披的球衣。
稳定耐心众志成城。
一场伟大的比赛。
-----------------------------------------------------
个人认为场面上两队比较均衡,完全没有谁谁压着谁谁打,虽然德国控的多,到在常规时间里,还是阿根廷掌握了大部分时间的节奏,让人看的很放心,一直也很有信心阿会赢。尤其是许儿勒刚上来的时候,德国逼的很凶,却没有完成比较有威胁的射门,很明显德国有点急了,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德国自己心态调整的也很好。这是一场很艰苦的战斗。阿根廷球员频频回传给罗梅罗,不自己带着球瞎跑,踢的很稳。输就是在加时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看出累了,传球阿圭罗和谁都失误被抢断。格策那个球时候时机正好,加上阿根廷回防不足,就进了。如果脱入点球大战,比(wo )赛(jiu )就(yu
)会(gan )更(a)有(gen )戏(ting )剧(hui )性(ying )。不过悲情的气氛会更浓,无论谁胜谁负。
德国正是因为能够战胜这样的阿根廷,才显得奖杯珍贵厚重。但这支阿根廷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也配的上将姓名刻在大力神杯上!
四年后再见!
关于决赛,梅西以及终极吐槽决赛结束已超过12小时,这个时候写关于这场比赛的吐槽,说什么好像都很LOW的赶脚。总之作为赛前支持阿根廷的一方,冷静一下,回头看这场比赛,以及这届杯赛,总归算是比较理智的做法。*团队VS个人?这场决赛,从质量上看,要比上届好些,但不如2006年之前的数届。双方创造的机会大致均等,但阿根廷浪费的必进之球,至少有3个——分别是伊瓜因上半场接到克罗斯单刀打偏、梅西下半场左侧单刀推射偏出、帕拉西奥常规时间尾声接胡梅尔斯冒顶推偏……相比较之下,似乎德国队的必进机会,远不如阿根廷,他们是控制了场面的一方,但却并没有更多的好机会。格策的进球,堪称天外飞仙的一笔,但也实在算不上实打实的必进球机会。所以,说这是一场“团队”VS“个人”的较量,实在不妥。实在因为依靠“个人”的一方,并没有依靠灵动,抓住那电光石火的良机;而依靠团队的一方,也没有凭借远远领先的人力资源、团队默契来拿出更多的办法,并配得上他们远高于场面表现的实力。不过公道地讲,自从西班牙首场失势出局,这支德国队就已经是赛事最大热门,头号热门抡元,自从上届西班牙开了个好头之后,更加善跑、更有活力、身体更为硬朗的德国队延续历史,并重写“南美大陆欧洲魔咒”,实在不能算意外。相反,如果全场跑动超过15公里的施魏因斯泰格、超过14公里的克罗斯和厄齐尔们再次失利,那才是个巨大的冷门——无论对面的梅西看上去多么恐怖,(取胜)都将是个奇迹。*梅西配得上球王么?终于,决赛没有发生任何冷门。而这个问题,仿佛永远都不会有尽头——除非31岁的梅西在俄罗斯可以完成心愿,否则他就永远没法摆脱国家队的阴影。诚然,在2011年萨维利亚上台之后,梅西的国家队蜜月期来得恰好,但实际效果的巅峰,恐怕也就是这场比赛了:梅西的好基友,阿圭罗,已经被人爆出了翔。梅西真正适合的舞伴,并不为煤球王本人所认可——无论是中场被换下的拉韦奇,还是早就被煤球王所嫌弃,不止一次打算用kun来代替的伊瓜因。恐怕梅西自己也不知道,国家队真正的“好”状态,是个什么样。阿根廷人,永远也不能把“梅西”和“国家队”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是老马说得好:“梅西配不上金球,这个奖项跟广告有关系,你就别把它当真。”这个时候的老马是可爱的,他说的应该是他的心声——相对应的是,人前永远沉默寡言的梅西,恐怕要等“好几个月”之后,才能对相熟的媒体,吐露这场决赛失利之后,自己真实的心声。在一个双星并立、其余暗淡的时代里,在马拉卡纳巨大的苍穹下的蓝色10号,落寞而让人心疼,仅此而已。我个人认为,梅西是否配得上球王,这个结论应该留给50年或者更久远之后的人们来做。正如贝利和马拉多纳被封神至今一样。而仅仅作为“俱乐部之神”,梅西其实已经超越了任何人。*世界杯是什么?决赛之后,你会发现世界远远没有停止运转。比如,今天的足球主要新闻是:世界杯冠军、金球、金靴、金手套及最佳阵容出炉。关于冠军的各种纪录,比较有分量的是:两德统一后的首个世界杯;南美大陆上首个欧洲世界冠军。勒夫透露对格策上场前叮嘱:“你才是今天的梅西”关于决赛所有人的采访……斯科拉里下课。罗本拒绝曼联邀约。总之,我又要提起那句特别无聊的老话:世界杯结束了,可世界远远没有结束,它不但在照常运转,甚至快得让你吃惊——可以预计这些经历1个月苦战拼杀的大明星们,在度假的时候并不会闲着,而哪怕是他们团队中的小角色的一个电话、一个声音,都有可能引发媒体的轩然大波,波及整个世界。没办法,欢迎来到全球时代。这项赛事正在失去它的历史性和传奇性,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民众的狂欢、惊鸿一瞥的星光、媒体铺天盖地的聒噪、以及商家无孔不入的宣传。谁是冠军?是谁回家?其实除了当事人自己,恐怕并不会有太多人关心,无论是谁。原本是个游戏,大家看了权且一乐,很好。原本是个赌局,无论胜败如何,你都要卯足精神,再赌下一注——连续赌了24年的德国人这回成了赢家,但你并不能确认,比他们赌得时间更长的阿根廷、荷兰或者其他人的下一次,就一定会赢。狂欢结束,回到现实,也挺好的。
不是任何一队的粉丝。只能说阿根廷真的尽力了。 防守很棒,反击优秀。因为和德国同学在酒吧里看比赛,再加上阿根廷点球秒了我荷兰豆。于是自然支持德国夺冠。阿根廷采取惯用的防守反击,几次偷袭杀伤力都非常大。德国上半场大举压上进攻,后防空档非常明显。尤其遇到梅西煤球王。真的是感觉无力。如果不是阿根廷自己浪费机会。真的可以在90分钟结束比赛了。伊瓜因那个越位球,吓得心脏病都快发作了。也清晰地分辨了酒吧里的两方球迷。拖到加时,小猪被阿圭罗击中血流满面时,在场的德国球迷纷纷骂爹骂娘骂裁判… 场面甚是壮观。直到格策那个漂亮的进球…旁边就坐着几个阿根廷人。格策进球后。他们就默默地离开了。感觉忧伤。最后煤球王的任意球浪射。有些搞不懂状况。比赛结束后。 酒吧人去楼空。还有几个美国人还在淡定地看棒球。 街上只有少许路人披着德国国旗走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回到家和室友讨论今天的比赛。他们说,朝鲜新闻在播朝鲜队夺冠了。呵呵呵。
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巅峰对决。双方用出色的战术、娴熟的技术、对冠军的饥渴为观众送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杯决赛。尽管有些球员的状态很差,有些球员的情绪失控,有些教练的布置存在疑问,但这就是这届世界杯最好的比赛、最好的两支球队。人品始终守恒,当你多次浪费必杀的机会的时候足球惩罚你。1.开场的阿根廷让人眼前一亮,萨维利亚是非常想在90分钟内结束比赛的,毕竟他们比对手少休息一天,毕竟他们用加时+点球才战胜了无冕之王。2.上上场比赛开窍的伊瓜因又被前队友笨马附体——跑位不当、浪费机会,他一直游离在世界杯的比赛节奏之外,把俱乐部的迷茫带到国家队。上半场的阿根廷至少有四次威胁球门的机会,但伊瓜因跑错位两次,客气了一次。3.煤老板从开始就不惜体力的奔跑,一次从中圈的开始的下底传中看到了他的勤奋也看到了阿根廷前锋的不合拍。4.拉维奇被换下是萨维利亚最被人诟病的,坦白说他的能力确实有限,不过缺少了迪马利亚的阿根廷前场就需要一个这样进可跑位接球做墙退可追防站位放铲的,他是阿根廷前场的动力之源。5.下半场比赛进入德国队喜欢的节奏,后方无大压力的情况下控球,伺机打防守漏洞和反击。一种变种的TT战术,不是最好却最适合这帮把合理刻进骨头里的拜仁球员和他们的小伙伴。常规时间90分钟内,猪总传球成功率91%,所有铲球全部成功。6.小马哥毕竟是34岁(30岁,记成杰队的岁数了。)的人了,上场的最佳表现让这场很多铲球变成犯规,在强壮的德国球员逼抢下多次的丢球,当然和他们后方线的坑爹传球也有一定关系。7.阿根廷的后方可以打7分,德米的走神、角球跑位看丢人、出球和助攻无力是他们的缺点。血性防守,众志成城对抗比他们强壮和水平更高的德国是闪光点。(有谁能想到阿根廷靠这样的后方线走到决赛并坚持110分钟)8.德国队把每个人的状态调整到比赛水准,包括赛前被认为来刷数据的K神和替补上场的格策。这就是阿根廷欠缺的,他们的辫帅把巴西世界杯当作度假,阿坤还没从伤病中走出来——和四年前就是两个人。9.小猪应该是全场最佳,那个不敢看点球的少年已经成为德意志精神领袖——精密且永不停歇、无所畏惧。10.最好的球队夺冠,最好的球员拿金球。现实就是这么完美也这么残酷,梅西的伟大只有面对他的防守球员才能体会,这届德国的强大巴西最知道。阿根廷认为他们离大力神杯只有那两个错失的单刀,实际上那就是天涯的另一边。
两只本届逐渐将全部潜力全激发出来的球队,进行的一场真·终极对决。最好的球队赢得了冠军。整体实力而论,本届德国比其他31只球队强出一档。很多朋友不认可这句话,我想说,08年赛后10年12年赛中,我都这么说过西班牙,当时也有很多西班牙球迷朋友反对我的说法。这只德国,后防有隐患(但还有个诺伊尔),但进攻端把握机会能力更强,还多了高空轰炸的攻坚优势,非常出色。本届,唯有“假如迪马里亚无伤”的淘汰赛阶段版本阿根廷,以及小组赛阶段版本的荷兰,能与之一较高下。杯赛不要纵向比较以往,只要比对手好就可以。阿根廷尽力了,能做的做了,能调整的调整了,甚至连个别球员的状态都先后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哟,我以为他不行了,居然还会这些个”。但连续的苦战,损耗太大,一秒种的走神,少跑了几步,在禁区要害给了格策一个巨大的空位,并为此付出了姓名的代价。拼到这一步,遗憾是有,但也足够赢得全部的尊敬。恭喜德国人,恭喜勒夫,恭喜TT战术。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没错,我说的就是伊瓜因,梅西和帕拉希奥三人,伊瓜因那个单刀看的我在后来补觉的过程中几次梦到伊瓜因对我说“那个球其实进了,我tm逗你玩呢!”然后又是加时绝杀,这让我感觉是在重温上届决赛。贺炜在上半场解说时的一句话我很赞同,“阿根廷队更好地执行了自己的计划”。我认为上半场阿根廷队表现更好一些,而其中的亮点就是拉维奇,他在边路的扯动突破和抢断都让赫韦德斯很狼狈……结果半场就被阿奎罗替换了,不知道原因,但我认为下半场阿根廷反击战术执行的不顺畅还是和拉维奇的下场有着很大关系,而换上去的阿奎罗则踢了大半场的大爷球……梅西欲哭无泪。德国人就是胜在了硬实力上,在老将克洛泽换下去后还能有格策这样的战力来保证自己的进攻势头,最终瓜熟蒂落,捧得金杯归。恭喜德国!球队夺冠,球员破纪录,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我的朋友圈和微博被满满地日耳曼情节泛滥了。
德国是一支整体战术更成熟,配合更默契,更团结,更好的球队。说说阿根廷。有人说淘汰赛之后梅西就不再是扛着球队前进的球员,这简直是搞笑。阿根廷战术最重要的支点,就是梅西。有了梅西在前场一个人牵制三四个对方防守球员的逆天能力,阿根廷才有资格把中场更多的精力放在防守,伺机出击。详细点说,中后场把球拦截下来之后,找到梅西,如果梅西成功吸引包夹,则其他中前场球员一起往前扑,在其他区域以多打少,制造混乱,如果梅西被断球,则果断回撤,先保证不失球,再继续耗。随着对手一步步升级,这一招在对荷兰的时候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因为梅西的压力越来越大,他的体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以比利时那场球,伊瓜因进的球为例:梅西在中线附近拿到球之后,先是红色框内的比利时球员防守,费莱尼过来协防,被梅西左闪右避闪出空档,费莱尼站在他身前,蓝色框内球员紧盯着梅西的脚步,随时准备补防,这时梅西把球传到右边迪马利亚,这边就变成了三打三(黑色三角),比利时蓝色圆框的球员才赶紧协防到这边来,在防线还没完全站稳的情况下,比利时解围失误,把迪马利亚的直塞球挡给了伊瓜因,然后伊瓜因冷射,当时比利时后防大将孔帕尼刚刚准备去补防萨巴莱塔,伊瓜因的射门从两个中卫中间穿过,孔帕尼根本来不及站稳。如果说当时在中场分球的不是梅西,而是一个相对平淡的中场组织者,在第一张图中蓝色圈内的比利时防守中场根本不需要等到对方分球才过来边路补防,他大可信任前面正在防守的球员,提前移动到本方左路,这样一来,孔帕尼不需要去补萨巴莱塔,留给边后卫就行,就算同样是解围失误,但伊瓜因势必得不到这么好的射门空档。但是当时拿球的是梅西。这就是梅西的作用,他在前场,任意一个位置拿到球,对于防守方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阿根廷的进攻战术,都依赖梅西的存在。
一届没有强队的大赛里,相对最好的球队拿了冠军,绝对最好的球员输了决赛。
马斯切拉诺一哭
把拉维奇换下,我的心一紧,把伊瓜因换下,我的心碎了。教练,你换上来这俩人我根本带不动啊!——梅西说
一个伪球迷内心深处还是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的,还是想看个人足球风采的,但感觉很难看到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阿根廷是一流的前锋二流的中场三流的后防啊?比赛前很多人都这样说,可是看决赛的时候真不这样觉得,阿根廷的后防并不差啊,到是觉得前锋浪费了很多机会吧,作为德国球迷,克罗斯那个头球顶的我心脏病都要出来了,都已经觉得要完了,结果居然没进?! 谢天谢地。。。一路支持德国,我其实很担心德国的后防,万一失误被打反击。。。一路走来还好有国门诺伊尔!
阿根廷的后防就疏忽了那么一下,多么想看到点球大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世界杯德国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